5带传动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带传动

重要基本概念

1.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失效形式:打滑、疲劳破坏。

设计准则:保证带传动不打滑,使带具有足够的疲劳寿命。

2.确定小带轮直径考虑哪些因素

(1) 最小带轮直径,满足d 1≥d d min ,使弯曲应力不至于过大; (2) 带速,满足 5 ≤ v ≤ 25 m/s ;

(3) 传动比误差,带轮直径取标准值,使实际传动比与要求的传动比误差不超过3~5%; (4) 使小带轮包角≥?120; (5) 传动所占空间大小。

3.V 带传动在由多种传动组成的传动系中的布置位置

带传动不适合低速传动。在由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等组成的传动系统中,应将带传动布置在高速级。若放在低速级,因为传递的圆周力大,会使带的根数很多,结构大,轴的长度增加,刚度不好,各根带受力不均等。

另外,V 带传动应尽量水平布置,并将紧边布置在下边,将松边布置在上边。这样,松边的下垂对带轮包角有利,不降低承载能力。

4.带传动的张紧的目的,采用张紧轮张紧时张紧轮的布置要求 张紧的目的:调整初拉力。

采用张紧轮张紧时,张紧轮布置在松边,靠近大轮,从里向外张。因为放在松边张紧力小;靠近大轮对小轮包角影响较小;从里向外是避免双向弯曲,不改变带中应力的循环特性。

精选例题与解析

例5-1 已知:V 带传递的实际功率P = 7.5 kW ,带速 v =10m/s ,紧边拉力是松边拉力的两倍,试求有效圆周力F e 、紧边拉力F 1和初拉力F 0。

解题注意要点:

这是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受力计算,不能应用欧拉公式; 解: 根据: v F P e ?=

得到: 75010

7500===v P F e N

联立: ??

?==-=21

212750

F F F F F e 解得: 7502=F N , 15001=F N

11252/75015002/10=-=-=e F F F N

例5-2 设V 带所能传递的最大功率P = 5 kW ,已知主动轮直径1d d = 140mm ,转速n 1= 1460 r/min ,包角?=1401α,带与带轮间的当量摩擦系数5.0=v f ,试求最大有效圆周力e F 和紧边拉力

1F 。

解题注意要点:

1.此题是在最大载荷条件下的受力计算,可以应用欧拉公式; 2.题目数据没有q ,故忽略离心拉力qv 2。 解: 带速:=???=

?=

1000

60140

14601000

601

1ππd d n v 10.702 m/s

小带轮包角:443.2180/1401401==?=πα 弧度 有效圆周力:2.467702.10/5000/===v P F e N 联立:

?????=-====?2

.467392.3215.0443.22

11F F F e e

F F e

f v

α 解得:

3.1952=F N ,

5.6621=F N

例5-3 如图所示为一V 带传动,已知:主动轮直径d 2 = 360mm ,从动轮直径d 1 = 180mm ,包

角?=1601α,?=2002α,带与带轮间的当量摩擦系数4.0=v f ,带的初拉力1800=F N ,试问:

1.当从动轮上的阻力矩为20 Nm ,主动轮在足够大的电机驱动下,会发生什么现象? 2.此时,松边和紧边的拉力各为多少? 解题注意要点:

1.此题是要求分析是否发生打滑现象。 2.小轮先打滑

解:

(1) 尽管大轮主动,打滑仍从小轮开始 要求传递的圆周力:

222180200002211=?==d T F e N

小轮包角:79.21601=?=α

小轮的临界圆周力: 18211

18021

1

279.24.079.24.00max 11=+-??=+-=??e e e e F F v v f f e α

αN 可见:F e >F e max ,小带轮发生打滑现象。 (2) 求F 1和F 2

?????=-====?182

053.32179.24.02

11F F F e e

F F e

f v

α 解得: F 1=271 N ,F 2

=89 N 例5-3 图

例5-4 图示大传动比V 带传动,小轮为标准V 带轮,d 1 = 140mm ,大轮d 2 = 1000mm ,为光滑圆柱,中心距a = 1000mm ,带与带轮间的摩擦系数f =0.2,试分析随着传递载荷的增加,打滑首先发生于哪个轮上。

解:

(1) 求小轮和大轮的包角:

=???

??-=??

? ??-=--20001401000sin 2sin 1121a d d γ?5.25

25.21295.25218021801=?=??-?=-?=γα

03.42315.25218021802=?=??+?=+?=γα

(2) 求小、大轮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圆周力之比 当量摩擦系数:58.020

sin 2

.0)2/sin(===?f f v

1

1

2110

1max +-=v

v f f e e e F F αα, 1

122202

max +-=f f e e e F F αα

将包角和摩擦系数代入上两式,求其比值

则:

50.11

24.21

24.21688.31688.3111122112max 1max =-+?+-=++?+-=f f f f e e e e e e F F v v αααα 可见,小带轮能传递较大的有效圆周力,大轮先发生打滑。

例5-5 如例5-5图所示为一带式制动器,已知制动轮直径D =100mm ,制动轮转矩M = 60 Nm ,制动杆长L = 250 mm ,制动带和制动轮之间的摩擦系数f = 0.4,试求:

1.制动力P

2.当M 反向时所需的制动力又为多少?

解题注意要点:

1.可以利用欧拉公式计算松、紧边拉力; 2.其拉力对轮心之矩与M 反向的边是紧边。 解:

(1) 以制动轮和带为分离体,左侧为紧边。

1200100

6000022=?==D M F e N

根据: ?????=-====?1200

51.3214

.021F F F e

e F F e

f πα 解得:F 2 = 477 N ,F 1 = 1676 N ,

根据制动杆的平衡条件:F 2 D = P L ,解的:

191250

1004772=?==

L D F P N (2) M 反向后,右侧为紧边,则:

670250

10016761=?==L D F P N

例5-6 一V 带传动,d 1 = d 2 = 200 mm ,转速n 1= 955 r/min ,传递功率P = 10kW

,单班工作,

例5-4 图

例5-5 图

载荷平稳。用B 型V 带,带长L d = 1440mm ,由带长引起的附加功率值 3.02-=P ? kW 。查表知:当带速v = 9、10、11m/s 时,单根B 型V 带的许用功率P 0分别为3.6、3.8、4.0 kW 。试问传动需要几根V 带?

提示:α

??K P P P P z ca

)(210++=

解:

计算功率:因单班工作,载荷平稳,取载荷系数K =1,则:P ca = KP = P = 10 kW 带速:

101000

60200

9551000601

1=???=

?=

ππd n v m/s

根据带速v 查得:P 0 = 3.8 kW

因为,d 1 = d 2,传动比 i = 1,则01=P ?,αK = 1, 则V 带根数:

α??K P P P P z ca )(210++=

= 86.25

.310

1)3.008.3(10==?-+

圆整取:z = 3 根。

例5-7 一带式输送机的传动装置如图所示,已知小带轮直径d d1

= 140mm ,d d2 = 400 mm ,运输带的速度V = 0.3 m/s 。为提高生产率,拟在运输机载荷不变(拉力F 不变)的条件下,将运输带的速度提高到V = 0.42 m/s 。有人建议将大带轮直径减小为d d2=280 mm 来实现这一要求。试就带传动讨论这个建议是否合理。

分析注意要点:

分析改变后要求传递的圆周力如何变化;

答题要点:

分析改变后要求传递的圆周力如何变化;

由于运输带上的载荷F 不变,当d d2减小后,运输带速度V 提高了40%,则运输带上的功率P = FV ,也增加了40%,整个传动系统传递的功率都增加40%。

在带传动中,小带轮的直径d d1、转速n 1、V 带的根数z 等均没有

改变,则要求传递的有效圆周力F e = P /v ,随着传递功率的增加也增

大了40%。尽管小带轮包角有所增加,其最大摩擦力不可能增加40%,很可能出现打滑现象。此建议不可行。

从另一个方面讲,在带的型号、小带轮直径、小带轮转速都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单根V 带的许用功率P 0没有变化。当要求带传动传递的功率增加40%时,V 带的根数不够。

可行的改进方法:1)将小带轮直径增大40%,d 1=200mm ,以提高带速;2)改用高转速的电动机(如果允许的话,本题目中没给电机转速),将其转速提高40%。

自测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

5-1.平带、V 带传动主要依靠 D 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A .带的紧边拉力

B .带的松边拉力

例5-7 图

C .带的预紧力

D .带和带轮接触面间的摩擦力

5-2.下列普通V 带中,以 D 型带的截面尺寸最小。 A .A B .C C .E

D .Z

5-3.在初拉力相同的条件下,V 带比平带能传递较大的功率,是因为V 带 C 。 A .强度高

B .尺寸小

C .有楔形增压作用

D .没有接头

5-4.带传动正常工作时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是因为 D 。 A .带的材料不符合虎克定律 B .带容易变形和磨损 C .带在带轮上打滑

D .带的弹性滑动

5-5.带传动在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是因为 B 。 A .带的初拉力不够

B .带的紧边和松边拉力不等

C .带绕过带轮时有离心力

D .带和带轮间摩擦力不够

5-6.带传动发生打滑总是 A 。 A .在小轮上先开始

B .在大轮上先开始

C .在两轮上同时开始

D 不定在哪轮先开始

5-7.带传动中,v 1为主动轮的圆周速度,v 2为从动轮的圆周速度,v 为带速,这些速度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B 。

A .v 1 = v 2 = v

B .v 1 >v >v 2

C .v 1<v < v 2

D .v 1 = v > v 2

5-8.在带传动的稳定运行过程中,带横截面上拉应力的循环特性是 D 。 A .r = -1 B .r = 0 C .0<r <-1

D .0<r <+1

5-9.在带传动的稳定运行过程中,带截面上的拉应力是 B 。 A .不变的

B .有规律稳定变化的

C .有规律非稳定变化的

D .无规律变化的

5-10.一增速带传动,带的最大应力发生在带 D 处。 A .进入主动轮 B .进入从动轮 C .退出主动轮

D .退出从动轮

5-11. 带传动中,带速v <10m/s ,紧边拉力为F 1,松边拉力为F 2。当空载时,F 1和F 2的比值是 B 。

A .F 1/F 2≈0

B .F 1/F 2≈1

C .F 1/F 2≈f e 1α

D .1<F 1/F 2≈f e 1α 5-12.V 带传动设计中,限制小带轮的最小直径主要是为了 B 。

A .使结构紧凑

B .限制弯曲应力

C .限制小带轮上的包角

D .保证带和带轮接触面间有足够摩擦力

5-13.用 C 提高带传动传递的功率是不合适的。

A.适当增加初拉力F0B.增大中心距a

C.增加带轮表面粗糙度D.增大小带轮基准直径d d

5-14.V带传动设计中,选取小带轮基准直径的依据是 A 。

A.带的型号B.带的速度

C.主动轮转速D.传动比

5-15.带传动采用张紧装置的目的是 D 。

A.减轻带的弹性滑动B.提高带的寿命

C.改变带的运动方向D.调节带的初拉力

5-16.确定单根V带许用功率P0的前提条件是 C 。

A.保证带不打滑B.保证带不打滑,不弹性滑动C.保证带不打滑,不疲劳破坏D.保证带不疲劳破坏

5-17.设计带传动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带在一定的工作期限内 D 。

A.不发生弹性滑动B.不发生打滑

C.不发生疲劳破坏D.既不打滑,又不疲劳破坏

5-18.带传动传动比不准确的原因是 C 。

A.大小带轮包角不等B.摩擦系数不稳定

C.总是存在弹性滑动D.总是存在打滑现象

5-19.在V带传动设计中,一般选取传动比i≤7,i max受 A 限制。

A.小带轮的包角B.小带轮直径

C.带的速度D.带与带轮间的摩擦系数

5-20.带传动达到最大工作能力时,弹性滑动发生在 C 接触弧上。

A.小轮和大轮的全部B.小轮部分和大轮全部

C.小轮全部和大轮部分D.小轮部分和大轮部分

5-21.设计V带传动时,发现带的根数过多,可采用 A 来解决。

A.换用更大截面型号的V带B.增大传动比

C.增大中心距D.减小带轮直径

5-22.V带带轮槽形角 随带轮直径的减小而 A 。

A.减小B.增大

C.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

5-23.与齿轮传动相比,带传动的优点是 A 。

A.能过载保护B.承载能力大

C.传动效率高D.使用寿命长

5-24.设计V带传动时,选取V带的型号主要取决于 C 。

A.带的紧边拉力B.带的松边拉力

C.传递的功率和小轮转速D.带的线速度

5-25.中心距一定的带传动,小带轮包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D 。

A.小带轮直径B.大带轮直径

C.两带轮直径之和D.两带轮直径之差

5-26.两带轮直径一定时,减小中心距将引起 B 。

A.带的弹性滑动加剧B.小带轮包角减小

C.带的工作噪声增大D.带传动效率降低

5-27.带的中心距过大时,会导致 D 。

A.带的寿命缩短B.带的弹性滑动加剧

C.带的工作噪声增大D.带在工作中发生颤动

5-28.一定型号的V带内弯曲应力的大小,与 B 成反比关系。

A.带的线速度B.带轮的直径

C.小带轮上的包角D.传动比

5-29.一定型号的V带中,离心拉应力的大小与带线速度 A 。

A.的平方成正比B.的平方成反比

C.成正比D.成反比

5-30.V带轮是采用实心式、轮辐式或腹板式,主要取决于 C 。

A.传递的功率B.带的横截面尺寸

C.带轮的直径D.带轮的线速度

二、填空题

5-31.带传动的失效形式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5-32.带传动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圆周力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个因素。

5-33.传动带中的的工作应力包括_________应力、_________应力和_________应力。

5-34.单根V带在载荷平稳、包角为180°、且为特定带长的条件下所能传递的额定功率P0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

5-35.在设计V带传动时,V带的型号根据__________和__________选取。

5-36.限制小带轮的最小直径是为了保证带中__________不致过大。

5-37.V带传动中,限制带的根数Z≤Z max,是为了保证_________。

5-38.V带传动中,带绕过主动轮时发生_________的弹性滑动。

5-39.带传动常见的张紧装置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几种。

5-40.V带两工作面的夹角θ为_________,V带轮的槽形角?应_________于θ角。

三、简答题

5-41.简述带传动产生弹性滑动的原因和不良后果

5-42.为什么说弹性滑动是带传动固有的物理现象?

5-43.在相同条件下,V 带传动与平带传动的传动能力有何不同?为什么?用什么措施提高带的传动能力。

5-44.为什么带传动一般放在传动链的高速级,而不放在低速级?

5-45.在V 带传动设计时,为什么要求d d 1≥d min 、1α≥120°、5≤v ≤25 m/s ? 5-46.在V 带传动设计时,为什么要限制带的根数? 5-47.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什么?设计准则是什么?

5-48.普通V 带传动中,影响带疲劳破坏的主要应力是哪些?为什么? 5-49.在V 带传动设计中,为什么要限制带的根数?限制条件如何? 5-50.带传动工作中,带上所受应力有哪几种?如何分布?最大应力在何处? 5-51.当传递相同功率时,为什么V 带传动作用在轴上的压力比平带传动小? 5-52.为什么带传动的传动比i 一般不超过7?

5-53.在多根V 带传动中,当一根带失效时,为什么全部带都要更换?

5-54. 为什么普通车床的第一级传动采用带传动,而主轴与丝杠之间的传动链中不能采用带传动?

5-55.为什么带传动的中心距都设计成可调的?

四、分析计算题

5-56.已知:V 带传动所传递的功率P = 7.5 kW ,带速 v =10m/s ,现测得初拉力F 0 = 1125N ,试求紧边拉力F 1和松边拉力F 2

5-57.已知:V 带传递的实际功率P = 7 kW ,带速 v =10m/s ,紧边拉力是松边拉力的两倍,试求有效圆周力F e 和紧边拉力F 1。

5-58.已知带传动所能传递的最大功率P = 6 kW ,已知主动轮直径1d d = 100mm ,转速n 1= 1460 r/min ,包角?=1501α,带与带轮间的当量摩擦系数51.0=v f ,试求最大有效圆周力e F 、紧边拉力1F 、松边拉力F 2和初拉力F 0。

5-59.如图所示为一两级变速装置,如果原动机的转速和工作机的输出功率不变,应按哪一种速度来设计带传动?为什么?

五、参考答案

2.填空题

5-31 打滑 疲劳破坏

5-32 初拉力 小轮包角 摩擦系数 带速 5-33 拉应力 离心应力 弯曲应力 5-34 带型号 小轮直径 小轮转速 5-35 传递功率 小轮转速

题5-59 图

5-36 弯曲应力

5-37 每根V 带受力均匀(避免受力不均) 5-38 带滞后于带轮

5-39 定期张紧装置 自动张紧装置 张紧轮 5-40 40° 小于 3.简答题

5-41 ~ 5-52:参考答案从略,可参考本章内容。

5-53.在多根V 带传动中,当一根带失效时,为什么全部带都要更换?新V 带和旧V 带长度不等,当新旧V 带一起使用时,会出现受力不均现象。旧V 带因长度大而受力较小或不受力,新V 带因长度较小受力大,也会很快失效。

5-54.带传动适用于中心距较大传动,且具有缓冲、吸振及过载打滑的特点,能保护其他传动件,适合普通机床的第一级传动要求;又带传动存在弹性滑动,传动比不准,不适合传动比要求严格的传动,而机床的主轴与丝杠间要求有很高的精度,不能采用带传动。

5-55.因为带在工作过程中受变化的拉力,其长度会逐渐增加,使初拉力减小。因此需要经常调整中心距,以调整带的初拉力。因此便将中心距设计成可调的。

4.分析计算题 5-56 解题要点:

75010

7500===

v P F e N 15002750

1125201=+=+=e F F F N

7502750

1125202=-=-=e F F F N

5-57 答题要点: 根据: v F P e ?=

得到: 70010

7000===v P F e N

联立: ??

?==-=2

1212700

F F F F F e 解得:

7002=F N , 14001=F N

5-58 解题要点: 带速:=???=

?=

1000

60100

14601000

601

1ππd d n v 7.64 m/s

小带轮包角:62.2180/1501501==?=πα 弧度 有效圆周力:3.78564.7/6000/===v P F e N

联立:

?????=-====?3

.78580.32151.062.22

11F F F e e

F F e

f v

α 解得:

5.2802=F N ,

8.10651=F N

初拉力: 2.6732/)8.10655.280(2/)(210=+=+=F F F N 5-59 答题要点:

带传动应按照减速传动要求进行设计,因为应该按照传递有效圆周力最大的工况设计带传动,

而减速传动时传递的有效圆周力比增速传动时大。

根据: 60

1

1d n v π=

和 v P F e =

当带传动传递的功率不变,带速越小,传递的有效圆周力就越大。当原动机转速不变时,带速取决于主动轮直径。主动轮直径越小,带速越低。综上,按小轮驱动大轮的传动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