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气道管理共识
《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版)》解读PPT课件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
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镇痛、预防感染等。
处理措施
针对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再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胸腔闭式引流等。
康复训练指导原则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肺复张和肺功 能恢复。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疏导,减轻焦虑和恐惧 情绪,提高康复信心。
胸外科手术中,气道管理是关键 环节,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预后 。
现有问题
目前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存 在诸多问题,如管理不规范、操 作不当等。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成果
国外研究
国外在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方面已有较多研究,形成了一定的 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国内研究
国内近年来也逐渐重视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相关研究和实践 不断增多。
循证医学支持
共识内容基于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具有较强循证医学支持。
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任务
深入研究气道管理相关病 理生理机制
进一步探讨围手术期气道管理 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及其潜 在机制。
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
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验证共 识推荐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力证 据。
探索新型干预手段和技术
术中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 和循环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术后护理
加强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并发症发生。
术后二次插管考虑因素
患者病情
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如呼吸功能、意识 状态等。
手术部位
考虑手术部位对气道的影响,如颈部手术可 能导致气道受压。
插管难度
评估患者再次插管的难易程度,选择合适的 气管导管。
急诊气道管理专家共识
气道管理是急诊医师的基本技能,是维持急危重症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手段。
虽然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在 2013 年推出了我国的《困难气道管理指南》,但对于急诊患者,存在病种、病情、治疗环境等多方面的差别,无法有效指导急诊临床实践。
中国急诊气道管理协作组结合急诊气道管理的特点,提出「优先维持通气与氧合,快速评估再干预,强化降阶梯预案,简便、有效、最小创伤」为原则的急诊气道管理专家共识。
协助急诊医师及相关从业人员掌握规范、高效的气道管理流程,提高急诊气道管理的质量。
急诊气道特点急诊气道最主要的特点是紧急和不可预见性。
下列因素均增加了急诊人工气道建立的难度:(1)在紧急情况下,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来评估患者。
(2)病情多变,突发事件多,常常需要非计划性紧急建立人工气道。
(3)急诊患者病情危重,氧储备能力差,对人工气道建立时限要求高,且经常存在不能配合、生命体征不平稳、气道分泌物多、容易呕吐误吸等情况。
(4)目前国内急诊所配备的气道管理工具相对单一和陈旧,遇到困难气道时手段有限。
(5)急诊从业人员气道管理经验参差不齐。
因此,急诊医学科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来制定标准化的气道管理规范,提高急诊医护人员的气道管理水平。
基本概念 1. 急诊困难气道接受过系统培训的急诊医师,在面罩通气或气管插管时遇到了困难,或者两者兼有的一种临床情况。
2. 困难气管插管(1)困难喉镜显露直接喉镜经过2次努力后仍不能看到声带的任何部分(喉镜显露分级Ⅲ~Ⅳ级)。
(2)困难气管插管无论存在或不存在气道病理改变,需要2次以上尝试气管插管。
3. 紧急气道只要存在困难面罩通气,无论是否合并困难气管插管,均属紧急气道。
患者极易陷入缺氧状态。
急诊气道管理的临床决策流程急诊气道管理可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确保通气与氧合,同时初步评估气道情况。
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同时按「CHANNEL 原则」初步评估患者气道情况。
第二步:明确气道情况,建立人工气道。
急诊气道管理共识修改2
01
PART ONE
急诊气道管理的临床决策流程
3.1 CHANNEL原则
• C:崩溃气道(crash airway) • H:低氧血症(hypoxia) • A:人工气道(artificial airway) • N:颈部活动度(neck mobility) • N:狭窄(narrow) • E:评估(evaluation) • L:外观(look externally)
2.2无论存在或不存在气道病理改 变,需要多次尝试气管插管。
2.3 紧急气道,只要存在困难面罩 通气,无论是否合并困难气管插 管,均属紧急气道。病人极易陷 入缺氧状态。
三、急诊气道管理的临床决策流程
两个步骤
Step 1
确保通气与氧合,同时初步评估 气道情 况。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为 首要目标。同时按“CHANNEL 原则”初步评估患者气道情况。
急诊气道管理共识
Emergency airway management consensus
重症医学科
气道管理的重要性
急诊的一个病例:{患者男,42岁,因烧伤后致呼吸困难伴神志模糊2小时余来诊。 入室体查:P126次/分 R34次/分 BP 124/68mmHg SPO2:88%,嗜睡状,呼吸急促, 全身大面积Ⅱ---Ⅲ度烧伤,面积约98%,大部分皮肤呈皮革样改变,可从气道吸 出较多黑色的物质。该病人该如何处理,下一步?导管内吸氧?面罩吸氧?气管插
急诊气道管理的临床决策流程
• 3.1.1 C (crash airway,崩溃气道) 崩溃气道是指患者处于深度昏迷、濒临死亡、循环崩 溃时,不能保证基本的通气氧合。此时需按紧急气道 处理。
急诊气道管理的临床决策流程
• 3.1.2 H (hypoxia,低氧血症) 急诊气道管理首先需要纠正低氧血症。对于自主呼吸节 律尚稳定的患者,可以给予鼻导管或面罩进行氧疗;若 自主呼吸不稳定或通气氧合情况仍不正常,需给予球囊 面罩通气。 以上方法不能纠正低氧血症时,可判断为紧急气道。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专家共识(2016) 2016-10-26 Neurosurgery气道管理是所有重症患者基础治疗的重要内容,气道管理不当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命。
重症患者的气道管理包括气道评估、氧疗、人工气道的建立、维护和撤除、呼吸支持治疗及人工气道并发症的防治等。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联合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共同发布了《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专家共识(2016)》。
人工气道的建立1.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出现呼吸中枢功能不全、气道不畅、呼吸功能不全时必须建立人工气道2.人工气道主要指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也包括口咽通气管和喉罩等临时气道保护措施。
3.在建立人工气道前,应该对操作难度进行评估4.建立人工气道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避免操作导致的继发损害人工气道的管理1.需要定期对人工气道进行评估:人工气道建立并给予必要的呼吸支持措施后,患者呼吸、通气、氧合状况改善,缺氧得以缓解。
必须严密监测人工气道的通畅程度、固定是否妥善、气囊压力情况等。
应定期评估人工气道的固定状态并随时进行调整以确保妥善固定。
无论是气管插管还是气管切开导管,都有移位甚至脱出的风险。
随着患者体位的改变,人工气道的位置也会改变。
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调整可能会出现导管脱出和位置异常,威胁患者生命。
气管插管在口腔内可能打折或扭曲,如果不进行定期检查很难发现。
气管切开管相对容易固定,但在皮肤外固定良好的情况下,皮下段和气管内部分可能出现位置改变,如尖端脱出气管移位到皮下层或管口与气管成角造成气管局部压迫等,应及时调整。
应定期评估人工气道是否通畅,及时调整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人工气道的内壁常常因黏附痰液造成气道狭窄甚至阻塞。
痰液黏稠、气道湿化不充分和不充分的痰液引流是主要原因。
呼吸时可以听到人工气道口因气流流速明显增快增强的气流声,甚至可以听到哨音。
吸痰时吸痰管进入不畅和痰液黏稠具有重要提示作用。
必要时可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证实。
通过定期的评估并调整气道湿化和痰液引流措施可以有效避免气道痰痂形成。
急诊氧气治疗专家共识
急诊氧气治疗专家共识氧气治疗(氧疗)是急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合理氧疗能使患者获益,而不恰当的氧疗,非但不能使患者获益甚至有害。
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急诊氧疗规范,且仍存在众多误区。
急诊常见急危重症,如急性心肌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失血性休克等在不伴有低氧血症的情况下可能并不需要常规氧疗,目前尚缺乏证据显示氧疗能够使血氧水平正常的患者获益。
因此亟需制定氧疗共识,规范氧疗行为。
本共识总结目前已有证据,结合我国急诊氧疗特点,提出氧疗处方、降阶梯和目标导向原则。
必须注意氧疗仅为改善患者缺氧的支持手段,临床仍应密切关注患者原发疾病的诊治。
1 专用术语与定义氧气治疗(氧疗):使用高于空气氧体积分数的气体对患者进行治疗。
低氧血症:指血液中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
大多数的学者将标准大气压下PaO2<60 mmHg、经皮血氧饱和度( SpO2)<90%,作为低氧血症的标准。
缺氧:指氧供不足以满足氧需求的病理生理状态。
氧疗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善缺氧,但氧疗对于缺氧改善的程度取决于缺氧的类型。
缺氧按照其原因可分为4 类: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
低流量装置:装置提供的空氧混合气体流速低于自主吸气时的气体流速,吸气时有外源性空气补充。
高流量装置:装置提供的空氧混合气体流速高于自主吸气时的气体流速,吸气时没有外源性空气补充。
储氧系统:储氧系统可将氧气储存在储气囊中,吸气时可无外源性气体补充,但若储气囊未能储存足够氧气,吸气时将增加吸气负荷。
2 氧疗的基本原则2.1 氧疗的处方原则氧疗中应将氧气作为一种特殊的药物来使用,开具氧疗处方或医嘱。
2.2 氧疗的降阶梯原则对于病因未明的严重低氧血症患者,应贯彻降阶梯原则,根据病情选择从高浓度至低浓度的氧疗方式。
2.3 氧疗的目标导向原则根据不同疾病选择合理的氧疗目标。
有CO2 潴留风险的患者,SpO2 推荐目标为 88%~93%,对于无 CO2 潴留风险的患者 SpO2 推荐目标为 94%~98%。
气道管理专家共识精品PPT课件
膨肺管理:
术侧肺试漏膨肺压力≤ 20cmH2O,支 气管残端试漏膨肺压力≤ 25cmH2O, 关胸前确认肺膨胀良好后双肺通气,关 胸后侧卧位或平卧位再次膨肺排除胸内 残余气体。
02
液体平衡:
1-2ml/(kg*h)平衡盐溶液作为基 础补液。
03
04
手术操作:
1、合理设计切口;2、手术方式,亚 肺叶切除,袖状等保护肺功能;3、 操作精准,避免过度牵拉、挤压机捻 搓肺组织;4、缩短手术时间;5、减 少出血,减少副损伤。
肺功能临界状态或低肺功能: 1、FEV1<1.0L;2、FEV1%50%60%,年龄>75岁,肺氧弥散量 (DLCO) F50%-60% ;3、预计术 后FEV1%<40%或DLCO) < 40%
肥胖体重指数(BMI) ≧28kg/m2或体表面积 ( BSA )≧1.68m2 。 其他:心、肝、肾等功
机械通气具体方法
以小潮气量为基础,复合肺复张 和低水平PEEP的肺保护性通气。
05
气道压力:
常规20cmH2O,COPD可控制在 30cmH2O,单肺通气时通气侧 ≤30cmH2O,3-6ml/kg的小潮气量, 低PEEP,适当提高吸入氧浓度,非通 汽侧2-5 cmH2O持续气道内正压,
01
重点 工作
心理康复:
明显焦虑或抑郁的患者,请心 理师协助进行。
术中单危击险添因加素标评题估及防治:
体液平衡
手术因素
1、体位及开胸:胸壁结构完整性破坏、呼吸机顺应性、通气血流比值。 2、手术操作:过度翻转、钳夹或牵拉造成肺水肿、血肿甚至肺撕裂,能量 器械的烧灼、剥离、切割造成周围组织损伤,压迫或牵拉心脏及胸内大血管、 间接影响肺功能。 3、术中并发症:术中大出血、喉返神经、膈神经、迷走神经等。 4、手术时间,超过3h气道炎症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增加。
气道管理专家共识
稀薄,血性→容量过负荷
床旁纤维支气管镜
• 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的应用能够提高气道管理水平 • 气道清洗 • 清除气道内异常分泌物(包括痰液、脓栓及血块等) • 诊断和处理因血块、痰栓等造成的肺不张 • 处理气道内出血,以及取出气道内异物
能发生在拔管数小时后 • 咳痰和呼吸负担增加,初期可代偿 • 代偿下降后可出现气道梗阻和呼吸困难
小结
• 气道管理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重要基础治疗,必须予以充分重 视。认真做好气道管理,维持充分氧供,避免脑组织和全身组织 缺氧,对维护患者安全、改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人工气道 的建立、维护和撤除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
人工气道并发症的防治
• 气管插管 •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管误人食管造成窒息 • 插管过深进入右支气管造成左肺不张 • 插管过程中还可能发生心跳骤停 • 气管切开 • 出血、气胸、皮下和纵隔气肿等 • 后期(48h以后)切口感染、出血、气道阻塞、气管食管瘘等 • 导管移位、脱出、意外拔出
人工气道的撤除
人工气道建立
• 出现气道梗阻 • 存在误吸可能 • 意识状态继续恶化 • 出现休克或随时出现休克
人工气道的选择
• 主要指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 也包括口咽通气道和喉罩等临时气道保护措施
人工气道的选择
气管插管——金标准(经口气插和经鼻气插) • 首选经口气插 • 快速、可靠、安全 • 紧急情况下 • 需较长时间内气道管理 • 颅底骨折时更应避免经鼻气插
人工气道的选择
• 喉罩 • 有效保护气道 • 操作容易 • 可作为临时措施 • 缺点:固定不可靠、无法胃肠减
压、营养 • 应强制性地准备气道管理的后备
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
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2012 年版)支修益卫生部临床路径审核专家委员会胸外科专家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北京 100053)关键词: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中图分类号:R826.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848( 2013) 03-0251-05 DOI:10.7507/1007-4848.201300812012 年,卫生部临床路径审核专家委员会胸外科专家组成员同麻醉学、呼吸病学和重症医学等领域专家进行多次讨论,撰写了《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指南草案》。
本指南仅针对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相关内容,不涉及其它肺部并发症。
指南草案针对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分别进行分析和阐述。
1 术前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及防治措施1.1 术前危险因素术前危险因素主要源于患者自身存在的状况,主要包括5 个方面。
1.1.1 年龄年龄> 65 岁的患者肺实质纤维结缔组织增加,肺弹性减弱、肺泡塌陷,导致肺顺应性下降、呼吸阻力增加,从而引起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减退,增加胸外科手术后气道炎症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1.1.2 吸烟吸烟可导致呼吸道粘液纤毛清除功能紊乱、分泌物增加。
长期吸烟者发生气道炎症及肺部并发症的相对危险度明显高于非吸烟者。
1.1.3 肺部基础疾病及其它胸部疾病术前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或慢性肺部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结核等其它病变引起的肺间质纤维化等。
1.1.4 既往治疗史如术前接受过放疗和/ 或化疗,或长期应用激素,以及既往有胸部手术史及外伤史等。
1.1.5 健康状况和其它危险因素各种原因引起的营养不良、贫血等,肥胖,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其它器官如心、肝、肾等功能不全亦是手术后气道炎症及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1.2 术前风险评估胸外科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气道炎症及肺部并发症风险评估,包括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气道炎症、吸烟指数、肺通气和弥散功能等,其中肺功能的具体评估标准见表1。
《多学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2016年版》
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气道管理的发展 跨学科合作和多模式气道管理方法的整合 气道管理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未来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多学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涉及多个学科需要跨学科合作和协调难度较大。
挑战:随着手术技术和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不断更新 管理理念和方法。
机遇: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围手术期气道管理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市场 需求将不断增长。
机遇:多学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需要跨学科合作这将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推动医疗 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未来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建立多学科合作机制提高气道管理效果 推广气道管理新技术提高气道管理效率 加强气道管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技能水平 建立气道管理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和经验交流
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术前评估:对患者的气道状 况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 管理方案。
术中管理:注重细节根据实 际情况灵活调整管理策略。
气道管理团队组建:多学科 专家共同参与确保专业性和 全面性。
术后康复:关注患者康复情 况及时调整管理方案确保患
者安全。
实践经验的推广和应用
培训医护人员:通过 专业培训提高医护人 员对多学科围手术期 气道管理的认识和技 能。
YOUR 2016年 版
,
汇报人:
时间:20XX-XX-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围手术期气道 管理的重要性
多学科围手术 期气道管理专 家共识的形成
多学科围手术 期气道管理的 方法和技巧
多学科围手术 期气道管理的 实践经验
多学科围手术 期气道管理的 未来展望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专家共识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专家共识(2016)气道管理是所有重症患者基础治疗的重要内容,若气道管理不当,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
重症患者的气道管理包括气道评估、氧疗、人工气道的建立、维护和撤除、呼吸支持治疗及人工气道并发症的防治等。
___联合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共同发布了《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专家共识(2016)》。
人工气道的建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出现呼吸中枢功能不全、气道不畅、呼吸功能不全时必须建立人工气道。
人工气道主要指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也包括口咽通气管和喉罩等临时气道保护措施。
在建立人工气道前,应该对操作难度进行评估,建立人工气道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避免操作导致的继发损害。
人工气道的管理需要定期对人工气道进行评估。
人工气道建立并给予必要的呼吸支持措施后,患者呼吸、通气、氧合状况改善,缺氧得以缓解。
必须严密监测人工气道的通畅程度、固定是否妥善、气囊压力情况等。
应定期评估人工气道的固定状态并随时进行调整以确保妥善固定。
无论是气管插管还是气管切开导管,都有移位甚至脱出的风险。
随着患者体位的改变,人工气道的位置也会改变。
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调整可能会出现导管脱出和位置异常,威胁患者生命。
气管插管在口腔内可能打折或扭曲,如果不进行定期检查很难发现。
气管切开管相对容易固定,但在皮肤外固定良好的情况下,皮下段和气管内部分可能出现位置改变,如尖端脱出气管移位到皮下层或管口与气管成角造成气管局部压迫等,应及时调整。
应定期评估人工气道是否通畅,及时调整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人工气道的内壁常常因黏附痰液造成气道狭窄甚至阻塞。
痰液黏稠、气道湿化不充分和不充分的痰液引流是主要原因。
呼吸时可以听到人工气道口因气流流速明显增快增强的气流声,甚至可以听到哨音。
吸痰时吸痰管进入不畅和痰液黏稠具有重要提示作用。
必要时可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证实。
通过定期的评估并调整气道湿化和痰液引流措施可以有效避免气道痰痂形成。
急诊气道管理共识
中国急诊气道管理协助组 (2016)
精品文档
背景
2013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推出了我国的《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但对于急诊存在病种、 治疗目的、治疗环境等多方面的差别,无法有 效指导急诊临床实践。
中国急诊气道管理协作组结合急诊气道特色, 提出“优先维持通气与氧合,快速评估再干预 ,强化降阶梯预案,简便、有效、最小创伤”为 原则的急诊气道管理专家共识。
精品文档
药物应用
3.5.1 镇痛 插管操作会产生明显的疼痛感及不适感。选
用起效和代谢快速的药物比较符合临床要求, 比如瑞芬太尼、阿芬太尼、芬太尼和吗啡。
精品文档
药物应用
3.5.2 镇静 插管环境下会产生强烈的紧张焦虑情绪和肌松
后会产生的无力濒死感可导致不良回忆,同时 意识清醒患者对操作会有躲避。可使用镇静药 物消除这些不良因素。可选用起效快的丙泊酚 、依托咪酯、咪达唑仑。
2 困难气管插管: 2.1 困难喉镜显露直接喉镜经过多次努力后仍 不能看到声带的任何部分喉镜显露分级(Ⅲ~ Ⅳ级)。
精品文档
2.2 困难气管插管 无论存在或不存在气道病理改变,需要多次 尝试气管插管 2.3 紧急气道 只要存在困难面罩通气,无论是否合并困难 气管插管,均属紧急气道。病人极易陷入缺氧状 态
精品文档
一、急诊气道特点
4.目前国内急诊所配备的气道管理工具相对单 一和陈旧,遇到困难气道时手段有限。
5.急诊从业人员气道管理经验参差不齐。
因此,急诊医学科必须结合自己的特点来制定标准 化的气 道管理规范,提高急诊医护人员的气道管理水平。
精品文档
二、基本概念
1 、急诊困难气道 接受过系统培训的急诊医师 ,在面罩通气或气管插管时遇到了困难,或者 两者兼有的一种临床情况。
《急诊气道管理共识》要点
《急诊气道管理共识》要点气道管理是急诊医师的基本技能,是维持急危重症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手段。
虽然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在2013年推出了我国的《困难气道管理指南》,但对于急诊患者,存在病种、病情、治疗环境等多方面的差别,无法有效指导急诊临床实践。
中国急诊气道管理协作组结合急诊气道管理的特点,提出“优先维持通气与氧合,快速评估再干预,强化降阶梯预案,简便、有效、最小创伤”为原则的急诊气道管理专家共识。
协助急诊医师及相关从业人员掌握规范、高效的气道管理流程,提高急诊气道管理的质量。
1 急诊气道特点急诊气道最主要的特点是紧急和不可预见性。
下列因素均增加了急诊人工气道建立的难度:①在紧急情况下,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来评估患者。
②病情多变,突发事件多,常常需要非计划性紧急建立人工气道。
③急诊患者病情危重,氧储备能力差,对人工气道建立时限要求高,且经常存在不能配合、生命体征不平稳、气道分泌物多、容易呕吐误吸等情况。
④目前国内急诊所配备的气道管理工具相对单一和陈旧,遇到困难气道时手段有限。
⑤急诊从业人员气道管理经验参差不齐。
因此,急诊医学科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来制定标准化的气道管理规范,提高急诊医护人员的气道管理水平。
2 基本概念2 1 急诊困难气道接受过系统培训的急诊医师,在面罩通气或气管插管时遇到了困难,或者两者兼有的一种临床情况。
2 2 困难气管插管2 2 1 困难喉镜显露直接喉镜经过2次努力后仍不能看到声带的任何部分(喉镜显露分级Ⅲ~Ⅳ级)。
2 2 2 困难气管插管无论存在或不存在气道病理改变,需要2次以上尝试气管插管。
2 3 紧急气道只要存在困难面罩通气,无论是否合并困难气管插管,均属紧急气道。
患者极易陷入缺氧状态。
3 急诊气道管理的临床决策流程急诊气道管理可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确保通气与氧合,同时初步评估气道情况。
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第二步:明确气道情况,建立人工气道。
医院气道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医院气道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1. 制定气道管理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一致性和规范性。
2. 开展气道管理相关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3. 定期组织模拟演练,检验气道管理的实际操作效果,并及时调整改进。
4. 建立气道设备的定期检测和维护机制,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5. 完善气道管理的数据记录和分析工作,为提升气道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6. 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协作,共同提高气道管理的整体效能和质量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管插管术详解
(经口明视气管插管)
目的
目的:快速建立人工气道,保障氧供和二氧化碳的排出,是现代急救
医学必不可少的基本技术,是通气技术和呼吸治疗的关键技术,在危
重患者的抢救具有关键性的技术。
适应症
各种全麻手术。
预防和处理误吸或呼吸道梗阻,如腹内压增高、频发呕吐、颈部肿瘤
尖端至门齿的距离约 20-24cm。
插管方法
内固定: 拔出管芯 调整导管深度至合适深度 退出喉镜,置入牙垫 往套囊内充气,充气要适 当,小于 4.3kp ( 32mmHg ) ,一般 5~10ml左右。
插管方法
外固定 胶布八字形固定气管和牙垫 用两条胶布十字交叉,将导管固定于病人面颊部;第一条胶布应把 导管与牙垫分开缠绕一圈后,再将两者捆绑在一起。
紧急气道重点在于尽快建立有效人工气道,按困难气道流程处理,必
要时直接选用有创气道技术。
Sellick手法
CHANNEL原则
面罩通气分级 分级 定义 描述 仰卧嗅物位,单手扣面罩即可获得良好通气 1级 通气顺畅
2级 轻微受阻
置入口咽/鼻咽通气道单手扣面罩;或单人双手托
下颌扣紧面罩 即可获得良好通气a
插管方法
将病人头后仰,双手将下颌向前、向上托起以使口张开,或以右手拇
指对着上齿列、示指对着下齿列,借旋转力量使口腔张开。
左手持喉镜柄将喉镜片由右口角放入口腔,将舌体推向左侧后缓慢 推进,可见到悬雍垂。(采用弯镜片插管)将镜片置于会厌与舌根
交界处(会厌谷),用力向前上方提起
,使舌骨会厌韧带紧张,会厌翘起紧贴 喉镜片,即显露声门。如用直镜片插管, 应直接挑起会厌,声门即可显露。
插管前准备
喉镜:由喉镜片、喉镜柄、灯泡构成 根据喉镜片的外形分为直型喉镜、弯型喉镜
直型喉镜:需挑起会厌,刺激大,操作稍难,但声门显露 充分,插管时无需管芯协助
弯型喉镜:沿舌背置入会厌谷,不刺激喉上神 经,很少出现喉痉挛,但声门有时显露不全, 插管时需管芯辅助,目前使用最广
插管前准备
通气
H(hypoxia,低氧血症)
A(artificial airway,人工气道) N(neck mobility,颈部活动度) N(narrow,狭窄) E(evaluation,评估)
L(look externally,外观)
CHANNEL原则
3.1.1 C(crash
airway,崩溃气道)
三种常用的清醒插管术:经鼻盲插、
快速诱导插管:主要适用于哮喘,需合用阿托品
、纤支镜插管
插管前准备
喉镜一套(试光)
气管导管合适型号
管芯、牙垫、黏贴胶布、注射器、石蜡油 简易呼吸囊和面罩 吸引器和吸痰管 听诊器
插管前准备
气管导管和管芯 无论抢救情况如何紧急,插管前都首先要检查导管 是否通畅,气囊是否漏气
mobility,颈部活动度)
常规气管插管需要调整体位至嗅物位,以便于增加插管成功率。
有无合并颈部疾患,包括颈部活动受限、颈部损伤、颈部制动,体位 配合困难等,此时应用直接喉镜插管难以充分暴露视野,增加气管插 管难度。
目前建议改用可视喉镜、支气管镜等其他可视化的插管技术。
CHANNEL原则
插管方法
置喉镜
插管方法
如果用的是弯型,则要把顶端放到会厌谷,即舌根和会厌之间。上提喉镜 拉紧舌会厌韧带,才能翘起会厌而显露声门。用以“翘起”会厌而显露声门
如果用的是直型,看到会厌边缘后应继续稍推进喉镜,使其顶端越过会 厌的喉侧面,然后上提喉镜,以挑起会厌的方式显露声门
插管方法
显露声门: 声门暴露不满意,可请助手从颈部向后轻压喉结,或向某一侧轻推, 以取得最佳视野。
第二步:明确气道情况,建立人工气道。
“降阶梯” 的思路进行准备 遇到困难气道时,遵循“优先维持通气与氧合” 原则,切忌盲目多 次尝试。 人工气道的建立方式遵循“简便、有效、最小创伤”原则,优选可视 化技术。
急诊气道管理临床决策流程
3.1 CHANNEL原则
C(crash airway,崩溃气道)
2.3 紧急气道:只要存在困难面罩通气,无论是否合并困难气管插管 ,均属紧急气道。患者极易陷入缺氧状态。
3. 急诊气道管理的临床决策流程
两个步骤: 第一步:确保通气与氧合,同时初步评估气道情况。保证患者生命安 全为首要目标。同时按“CHANNEL原则”初步评估患者气道情 况。
急诊气道管理共识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06):705-708
提出“优先维持通气与氧合,快速评估再干
预,强化降阶梯预案,简便、有效、最小创 伤”为原则的急诊气道管理专家共识。
急诊气道管理共识
1. 急诊气道特点
2. 基本概念
3. 急诊气道管理的临床决策流程
、压迫气管、极度肥胖、上呼吸道损伤、狭窄、阻塞、气管食管瘘等 影响正常通气者。
呼吸功能不全,需接人工呼吸机。
心跳呼吸停止,需高级生命支持。
相对禁忌症
喉头水肿
急性喉炎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升主动脉瘤 有鼻息肉、鼻烟部血管瘤,不宜行经鼻气管插管
插管方式
清醒插管、镇静插管、快速诱导插管
3级 显著受阻
以上方法无法获得良好通气,需要双人加压辅助通 气,能够维持SpO2≥90%
4级 通气失败
双人加压辅助通气下不能维持SpO2≥90%
良好通气是指排除面罩密封不严、过度漏气等因素,三次面罩正压通气的阻力 适当(气道阻力≤20cmH2O) (1cmH2O=0.098kPa)、胸 腹起伏良好、呼气末CO2分压波形规则; 双人加压辅助通气是指在嗅物位下置入口咽/鼻咽通气道,由双人四手,用力 托下颌扣面罩并加压通气
Ⅰ级:可显露会厌和声门;Ⅱ级:可显露会厌和部分声门;Ⅲ级:仅能看 见会厌;Ⅳ级:看不到会厌 喉镜显露分级
3.2.2 初次插管:
对于喉镜显露分级Ⅰ-Ⅱ级的情况,操作者可以尝试直接气管插管。
但如果遇到困难切忌反复多次尝试,建议最多操作2次。若插管失败 ,立即按困难气道处理。
3.3 困难气道处理
吸气时,管壁清亮,呼气时,管壁有白雾 有自主呼吸时,接呼吸囊,随呼吸而变化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则可确认 插管时,看见导管进入气管内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注意事项
1. 显露声门是气管内插管术的关键,操作要迅速正确,必须根据解剖
标志循序推进喉镜片,防止顶端推进过深或太浅。
2. 应将喉镜的着力点始终放在喉镜片的顶端,并采用上提喉镜的手法 , 严禁将上门齿作为支点,利用“翘”的手法,否则极易
面对困难气道,首先使用球囊面罩保证患者通气氧合良好。同时寻求
有经验的医师的支援,使用气道管理车保证齐全的气道管理设备,进
入困难气道处理流程。
无创气道技术(可视化技术、声门上气道技术、其他辅助插管技术)
有创气道技术(环甲膜穿刺/切开、气管切开技术)
3.4 药物应用
镇痛:瑞芬太尼、阿芬太尼、芬太尼、吗啡
插管方法
插管:持笔式持住导管的中
、上段,由右侧口角进入口
腔,直到导管接壁间的狭
窄间隙监视导管前进方向, 以旋转力量准确轻巧地将导
管尖端插入声门。
插管方法
插管方法
当导管尖端入声门后
,应拔出管芯后再将
导管插入气管内。导 管插入气管内的深度
成 人 为 4-5cm , 导 管
3.1.5 N(narrow,狭窄)
各种原因导致气管内径减小甚至完全阻塞,包括气管外组织压迫(如
肿瘤、局部脓肿、血肿)、气管内异物、气管自身病变(如局部放疗 、瘢痕挛缩),这类情况会增加气管插管的难度。
CHANNEL原则
3.1.6 E(evaluation,评估) 经口气管插管要求口轴、咽轴、喉轴这三轴尽可能的调整在同一直线 上, “3-3-2”法则。对于不能达到3-3-2原则的患者,提示应 用直接喉镜暴露声门困难。
其他:
管路固定、气囊压力监测、管路护理和患者循环情况
4 气道车管理
①不同型号的硬式喉镜及叶片;
②可视喉镜;
③多个型号的气管内导管; ④气管内导管引导物;硬质管芯、可视管芯、光棒等; ⑤声门上气道,例如,喉罩或插管型喉罩; ⑥光学纤维支气管镜;
⑦环甲膜穿刺套件或气管切开套件;
会厌看不见
原因:
1)喉镜没有到会厌谷的根部
2)会厌肥大或喉头过高 处理: 1)继续把喉镜往前推进 2)可以叫助手压喉结
3)只看到杓间切迹可以把导管前端上弯,放到切迹上方慢慢进入
插管成功确认
按压胸部,导管口有气流
挤压气囊,双侧胸部对称性抬起,听诊双肺部有清晰的肺泡呼吸音
CHANNEL原则 喉镜下操作 困难气道处理 药物应用 插管后管理
4. 气道车管理
1. 急诊气道特点
最主要的特点是紧急和不可预见性,增加了急诊人工气道建立的难度
①在紧急情况下,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 和辅助检查来评估患者; ②病情多变,突发事件多,常常需要非计划性紧急人工气道; ③急诊患者病情危重,氧储备能力差,对人工气道建立时限要求高 ,且经常存在不能配合、生命体征不平稳、气道分泌物多、容易呕吐误 吸等情况。 ④目前国内急诊所配备的气道管理工具相对单一和陈旧,遇到困难气 道时手段有限; ⑤急诊从业人员气道管理经验参差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