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的现状透视及解决对策

合集下载

财务审计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财务审计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财务审计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一、财务审计的现状
1、财务审计人员素质较低。

由于审计行业监管不够严格,财务审计
实践者的资格证书也易得,严重影响了财务审计质量。

2、审计技术现代化滞后。

财务审计的技术主要以传统方式进行,缺
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可能会出现遗漏信息、误判等问题。

3、审计组织结构复杂,有些审计机构非常庞大,审计关系不够协调,同时缺乏非常有效的审计机制,未能满足有效的审计要求。

4、缺乏财务审计专家支持。

由于市场上缺少财务审计专家,财务审
计市场不易扩展,也很难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

二、改善措施
1、完善审计法规,完善审计业务实施的相关法规,以规范市场环境,遏制审计市场失信行为。

2、加强审计技术现代化。

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审计技术,及时发现经济活动违法犯罪行为,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3、完善审计组织结构。

建立现代化、规范化的审计组织结构,从技
术支持、管理制度到组织结构都要深化完善,确保审计运行的高效平稳。

4、建立审计专家库。

建立专家库,统一管理审计专家信息,提高审
计质量,为审计服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一、引言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机制,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和财务信息透明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审计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探讨当前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审计存在的问题1.质量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审计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然而,现有审计体系往往无法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导致质量问题的出现。

其中包括:(1)缺乏专业人才:审计领域需要高素质、专业能力强并具备全面知识背景的人才。

然而,当前市场上专业人员稀缺,给企业选择合适审计师带来困难。

(2)标准不统一: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不同的审计准则和要求,在跨境交易中可能会产生差异,加大公司触犯法规和违反道德行为风险。

2.内部控制问题内部控制是确保企业运行正常、风险得到控制的重要环节。

然而,由于许多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薄弱,审计师在实施工作时面临诸多挑战:(1)人员威胁:企业员工可能与审计师进行勾结,篡改财务数据以逃避审计;或者阻碍审计人员获取必要信息。

(2)技术难题:仅仅依靠传统的手工审计方法进行检查容易出现错误,并且无法完全保证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3.技术应用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企业的财务信息也大量存储于电子数据库中。

然而,审计领域对于新兴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定问题:(1)数据安全:随着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事件的增加,审计过程中可能遭受黑客攻击,导致数据失密和泄露风险。

(2)敏感信息保护:在某些行业中,特定类型的财务信息会被归类为敏感信息。

在进行审计时需要确保这些敏感信息得到妥善保护。

三、解决办法1.提升专业能力(1)培养人才: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培养更多有能力接受审计工作的人才。

同时,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确保审计师具备依法执行和公正客观的专业精神。

(2)加强培训: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知识更新和实践总结,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审计需求。

2.强化内部控制(1)建立完善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各个岗位职责,并通过监督和反馈机制推动有效执行。

财务报告审计现状分析(3篇)

财务报告审计现状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财务报告作为企业对外披露信息的重要手段,其真实性和公允性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决策、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财务报告审计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财务报告审计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财务报告审计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财务报告审计现状1. 财务报告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国财务报告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自2007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如《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审计准则》、《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为财务报告审计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2. 财务报告审计市场日益成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报告审计市场日益成熟。

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企业对财务报告审计的需求不断增加,审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这使得财务报告审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3. 财务报告审计方法不断创新为了提高财务报告审计质量,我国审计人员不断探索新的审计方法。

目前,我国财务报告审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抽样审计:通过对样本的检查,推断总体情况,以降低审计风险。

(2)实质性测试: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详细检查,发现和纠正错误,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3)风险评估: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风险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审计风险,制定合理的审计方案。

(4)舞弊检查:针对企业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进行专项检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4. 财务报告审计监管力度不断加强近年来,我国对财务报告审计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

一方面,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确保其遵守职业道德和审计准则;另一方面,加强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监管,确保企业真实、公允地披露信息。

三、财务报告审计存在的问题1. 审计独立性不足尽管我国财务报告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但审计独立性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浅析审计质量现状与改进对策

浅析审计质量现状与改进对策

浅析审计质量现状与改进对策【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浅析审计质量现状与改进对策展开讨论。

在审计质量现状分析部分,通过对当前审计质量的概况和特点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审计质量现状原因分析中探讨导致审计质量不高的原因,例如管理层压力、审计师素质等。

在审计质量改进对策提出部分,提出一些可行的改进对策,如加强培训、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等。

审计质量改进对策实施部分进一步介绍实施这些对策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审计质量改进对策效果评估部分对改进对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总结审计质量现状与改进对策,展望未来审计质量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建议,以推动审计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审计质量、现状分析、改进对策、原因分析、实施、效果评估、总结、展望、发展、建议、未来、方向。

1. 引言1.1 审计质量现状审计质量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在保障信息透明性、增强信任度、减少风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审计质量现状却并非尽如人意,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审计质量的标准和认定方式不够统一和标准化,导致不同审计师、机构对审计质量的认知存在差异。

审计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参差不齐,一些从业人员缺乏经验和技能,难以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

一些审计机构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可能存在审计质量折中的情况,影响了审计质量的提升。

审计质量现状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亟待加以改进和提高。

在本文接下来的内容中,将详细分析审计质量现状的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希望能够为审计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

1.2 改进对策审计质量的改进对策是审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有效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在当前审计质量现状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对策。

审计机构应该重视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的审计技能和专业水平。

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够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

审计机构还应该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控制和监督,避免出现失误和瑕疵。

审计报告的现状透视及解决对策

审计报告的现状透视及解决对策

审计报告的现状透视及解决对策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最终的成果,是审计意见传输的载体, 是审计机关向国家治理的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反馈审计工作成果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国家实现良治的有效方式之一。

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审计工作的水平,并影响到审计机关的生存发展。

本文就当前审计报告的现状及改革对策建议作粗浅论述,旨在切实发挥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作用,推进审计“新常态”发展。

(一)审计报告的法律层次不高虽然《审计法》第四条、第十七条、第三十六条对审计报告制度的内容、范围和形式以法律的形式初步规定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花费专门一章从119条至156条共38条的篇幅对审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审计报告的编审、专题报告与综合报告、审计结果公布、审计整改检查五个部分进行了具体指导,但由于这些规定制度在立法层次上属于部门规章,其操作依据的法律层次和效力明显低于法律和行政法规,因此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行为进行处理处罚时,无法单独引用《审计法》中第45条、46条中操作性较强的条款,如“责令限期缴纳应当上缴的款项、责令限期退还被侵占的国有资产、责令限期退还违法所得、责令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等等,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不便。

审计报告法律层次不高还带来执法的被动。

如遇上被审单位违反招投标法,要移送到建管站;违反政府采购法、会计法,要移送到财政部门;违反税法,要移送给税务部门等等。

移送后还必须反复催要这些部门的处理回函装入审计档案,影响审计干部查处问题的积极性。

再加上《审计法》等部门规章对审计报告的内容变动频繁,执行的弹性较大,没有硬性要求,缺乏作为法律应有的严谨性和稳定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颁布后,《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编审准则》、《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审计机关专项审计调查准则》同时废止。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对审计报告的编写仅作了原则性的界定,规定的内容比较粗略,仅为制作国家审计报告规范性文件提供了法律依据,而对具体实施国家审计报告制度缺乏现实指导性,导致国家审计监督仍然属于内部审计监督的范畴,弱化了法律制度本身应具有的强制性。

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一级标题: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二级标题1:审计存在的问题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具,在企业内部及全球范围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无论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在审计行业,都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和改进。

1. 审计独立性问题审计独立性是保障审计质量和公正性的基石,但现实中存在着审计师与被审计对象之间的利益纠葛。

有时审计师被压力迫使偏离专业判断,或者存在利益输送和亲附行为。

这会对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产生负面影响。

2. 缺乏技术创新和自动化传统审计依赖人力,过于依赖手工取样和数据抽查,容易出现错误和遗漏。

同时,缺乏先进技术的运用,例如人工智能、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限制了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3. 信息不对称问题审计师的信息获取主要依赖于被审计对象提供的资料,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被审计对象有可能隐瞒重要信息或者提供不完整的资料,从而误导审计师的判断。

4. 审计费用高昂审计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因此审计费用往往较高。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审计费用往往难以负担,这可能给他们带来财务报告和经营风险。

二级标题2:解决措施面对审计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措施来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保障审计的公正性和可靠性。

1. 加强审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建立独立有效的审计管理机构,加强审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培训;加大对审计师的监督和执业审核力度,确保他们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同时,加强与被审计对象的利益纠葛管理,避免利益冲突和亲附行为。

2. 推动技术创新和自动化推动以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为核心的审计创新,提高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能够更加全面和客观地判断企业的风险和财务状况,降低人为错误和遗漏的概率。

3. 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督加强对被审计对象的信息披露监管,确保其提供真实、准确和完整的信息。

同时加强对审计机构的监督,提高审计质量和公正性。

可以通过建立独立的审计监管机构,加大对审计机构的审计质量和独立性的监督和检查。

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一、概述审计是一种对组织、机构或个人财务、运营和管理活动进行独立评估的过程。

它的目标是评估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然而,在实践中,审计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审计存在的问题1. 独立性问题审计师应该独立于受审计对象,但是在现实中,可能存在与被审计对象之间的利益冲突。

这可能会导致审计师无法完全独立地执行其职责,影响到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 技术问题随着科技进步,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各行各业中变得越来越广泛。

但是审计师在应用新的技术工具方面可能存在欠缺,导致无法有效地利用现代技术来提高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3. 质量问题有时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可能不充分考虑细节,或者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而无法深入调查,从而导致审计质量不高。

审计过程中的疏忽和错误可能会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缺乏证据审计结果应该以充分、恰当的证据为依据。

然而,在实践中,审计师可能面临证据不足的问题。

这可能是因为审计对象不提供足够的证据,或者审计师无法获取到证据的合理解释,导致审计结果缺乏实质性的依据。

三、解决方案1. 强化独立性为了解决审计师的独立性问题,需要建立一个严格的道德准则和监管机制,确保审计师能够不受任何利益冲突的影响,全面独立地履行职责。

此外,可以加强对审计机构的监督和审计质量的评估,确保审计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2. 加强技术培训为了提高审计师的技术水平,需要加强技术培训。

审计机构可以组织定期的培训课程,使审计师掌握最新的审计技术和工具。

此外,可以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提供自动化的审计工具,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3. 提高质量管理为了解决审计质量问题,审计机构可以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

这包括制定详细的审计程序和工作指南,确保审计师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工作。

同时,可以设置质量审查机制,对审计报告进行内部复核,以提高审计质量。

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引言审计是一个机构或组织评估其财务状况和运营效率的过程,通过经济学和商业管理原理来提供目标的、独立的和专业的审核报告。

然而,审计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主观性、信息泄露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本文将探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审计存在的问题1. 主观性审计人员在完成任务时往往会受到自身背景、价值观念和个人利益的影响,从而导致主观判断和偏见。

他们可能会忽视某些关键事实或加大其他事实的重要性,从而使得审计结果缺乏客观性。

2. 信息泄露审计涉及大量敏感信息,包括企业有关财务、运营状况等方面的数据。

如果这些信息被不当地泄露或滥用,将对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并且丧失了审计保密性应具备的特点。

3. 技术落后传统审计方法主要依赖手工操作和纸质文件进行,难以应对现代化技术的快速发展。

审计人员可能缺乏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影响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4. 监管不足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监管机构的不足或疏漏,一些审计公司可能存在违规行为,例如虚假报告、操纵数据等。

这严重损害了审计行业的声誉和公信力。

三、对策建议1. 加强独立性与对象性意识为了降低主观性,审计行业应制定更加严格的职业道德准则,并要求审计人员遵守。

此外,为了提高独立性和对象性,应该推动独立第三方进行审计,并加强对审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监管力度。

2. 强化信息保护措施为了解决信息泄露问题,企业需要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并实施有效的信息安全控制措施。

同时,审计机构也需要加强内部保密管理措施和技术防护手段,在信息传输、存储和处理中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

3. 推动技术创新与发展采用现代化技术工具和数据处理手段,如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等,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审计机构应积极投入研发,并培养审计人员的科技应用能力,以使其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4.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监管机构要加强对审计行业的管理和监督,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并加大对非法操作的处罚力度。

如何处理审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审计报告的价值

如何处理审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审计报告的价值

如何处理审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审计报告的价值。

一、审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1.审计结论无法达成意见一致性审计结论的不一致性,是审计报告中常见问题,多数原因是因为参审人员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分析和企业控制制度的评估存在分歧,这样的问题必须得到及时解决。

2.财务报表存在错误审计人员通常需要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评估,如若发现报表中存在错误或是记录的事项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则需要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

3.控制制度不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影响报告价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不完善的情况,这会导致审计人员在评估企业财务编制和财务记录时受到影响,产生错误的结论。

二、解决审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1.加强团队合作对于达成合一意见的审计结论,需要建立一个团队协作的机制,加强合作,增强互相了解的深度,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同时,建立一个沟通汇报的机制,使得单个审计人员可以随时向组内提问、报告自己的审计进度和审计结论,以便及时减少快速进行整体评估。

2.加强财务报表审查审查财务报表是审计人员的主要职责,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也是审计人员应有的职责之一。

通过加强监督,及时发现财务报表错报的问题,可以避免在审计报告中保留这些问题,同时也能够保证企业财务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3.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性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避免审计报告出现问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符合实际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针对原有体系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纠正,防止问题反复出现。

三、提升审计报告的价值要提升审计报告的价值,不仅需要解决审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标准和流程。

个人回忆了从事企业审计多年的经验,正好在最近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和工具,可以帮助审计员评估出企业的风险,再根据风险情况去推进工作。

以下是提升审计报告价值的建议。

1.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审计报告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部分,要想提高审计报告的价值,就要建立起完善的评估标准和流程,用科学的、合理的方式来进行审计工作。

审计报告整改措施

审计报告整改措施

审计报告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根据公司要求,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审计,并形成了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对公司财务状况、内部控制、合规性等方面的全面评估和分析,旨在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审计报告中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审计报告中的问题1. 财务状况问题根据审计报告,公司的财务状况存在以下问题:- 资产负债表项目计算错误:公司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存在计算错误,导致资产负债表的数据不准确。

- 利润表项目漏报:公司在编制利润表时,部分收入和费用未正确计入,导致利润表数据不完整。

2. 内部控制问题审计报告还指出了公司内部控制存在以下问题:- 现金管理不规范:公司现金管理流程不完善,存在资金流失和滥用的风险。

- 采购流程控制不严格:公司采购流程中存在审批环节不清晰,容易导致采购决策的滥用和资源浪费。

- 数据安全风险:公司未采取足够的措施保护数据安全,存在数据泄露和信息丢失的风险。

3. 合规性问题审计报告还发现了公司合规性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税务合规问题:公司在税务申报和缴纳方面存在不规范的行为,可能导致税务风险和罚款。

- 劳动法合规问题:公司在劳动法方面存在违规行为,未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支付员工工资和福利。

三、整改措施为了解决审计报告中的问题,公司应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 财务状况问题的整改措施- 重新审查资产负债表:公司应重新审查资产负债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并建立相应的审查机制,确保未来编制的财务报表准确无误。

- 完善利润表编制流程: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利润表编制流程,明确收入和费用的计入标准,确保利润表数据的完整性。

2. 内部控制问题的整改措施- 加强现金管理:公司应建立规范的现金管理制度,包括现金流程、授权审批、资金监控等方面,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 优化采购流程:公司应重新设计采购流程,明确审批权限和流程,加强对供应商的评估和管理,以减少采购风险和资源浪费。

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措施

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措施

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措施一、问题分析1.1 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由于各种利益关系的存在,审计人员可能面临压力去满足相关利益集团的要求,导致其独立性和客观性受到影响。

这使得审计结果可能受到潜在偏见的影响,从而无法反映真实情况。

1.2 信息不足或不准确审计工作常常依赖于被审核单位提供的信息,并且这些信息可能存在不完整或不准确的情况。

如何确保所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否则审计结论可能产生误导。

1.3 缺乏综合考虑审计工作往往过于注重数量指标,而忽视了对质量、效率、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评估。

结果是,审计不能提供一个全面的图像来识别潜在问题和机会。

二、建议措施2.1 加强独立性和客观性(1)设立专门机构:建立独立于被审核单位和行业利益集团之外的机构,负责指定审计任务并监督执行。

(2)改进审计流程:明确审计程序和标准,并建立保护审计人员独立性的机制,如限制外部压力的干预,确保他们能够自主制定调查方案和表达结果。

2.2 提升信息质量和准确性(1)建立信息报告的准确性核实体系:对被审核单位提供的信息进行审核和核实,确保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2)优化资料归档系统:建立高效便捷的数据录入、存储、查询体系,将信息管理流程规范化,提高溯源效率。

2.3 加强综合考虑(1)制定多元评估指标:不仅关注经济指标,还要结合环境、社会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价。

(2)引入风险管理方法:在审计过程中重视风险识别和控制,避免仅关注后果而忽略潜在问题。

2.4 引入新技术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1)数据分析软件应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工具快速发现潜在问题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2)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审计人员判断,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5 加强专业素质培养(1)加强教育培训:提供全面的审计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审计人员掌握专业知识,增强综合能力。

(2)建立监督机制:引入同行评议、外部评价等机制,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水平进行监督。

当前审计评价报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

当前审计评价报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

目前审计评价汇报存在旳问题与处理旳措施目前审计评价汇报存在旳问题与处理旳措施就目前审计实践来看,有些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汇报存在质量不高旳问题,因而制约了审计成果效用旳最大化。

审计评价汇报存在旳问题1、思想存在“误区”,撰写不够认真。

有人认为经济责任审计仅仅是为离任领导“画像”或单纯为上级组织提供“数据”,甚至认为离任审计是走过场,因而把撰写审计汇报当做应付差事。

2、汇报内容“套话”多,无分量。

在肯定成绩时照搬单位旳工作总结或个人旳述职汇报,对被审单位旳状况或被审计人旳陈说不做去伪存真旳甄别;揭示问题时仅列示审计底稿所反应旳问题,而对存在旳问题挖掘不深、分析不透;审计评价泛泛而谈,尤其是其中改善工作旳提议苍白无力,缺乏有价值、有力度、可以操作旳“硬东西”。

3、汇报撰写水平低。

汇报反应旳内容不能紧紧围绕经济责任旳主题,甚至超过了经济责任审计所应当反应旳内容;汇报构造层次混乱或专业性用语太多,导致使用者读不懂、看不明白或文字表述不妥,词不达意而引起歧义。

上述问题旳存在使经济责任审计旳效果大打折扣,损害了内部审计人员旳形象,减弱了内部审计机构旳地位和作用。

提高审计汇报质量旳措施1、实事求是是审计评价汇报旳生命线。

审计评价汇报必须遵照旳首要原则是实事求是。

审计汇报应当围绕审计方案确定旳内容,全面反应审计成果,无论是肯定成绩或是揭发问题,都应以审计查证旳客观事实为根据;无论是形成审计结论或是提出审计提议都必须以充足旳证据为根据,并据此综合分析判断经济负责人旳业绩或存在旳问题。

审计汇报反应旳事实必须反复核算、验证,成绩不能否认,过错不能迁就,使审计评价汇报经受住各方旳检查,经得起时间旳检查。

2、客观公正是审计汇报旳关键,“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是出具审计汇报所应遵照旳原则。

对被审人任期旳权力行使和任期经济责任旳承担状况所做旳分析和评价,应当基于客观旳立场,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审计人员不能按照上级旳授意,更不能揣摩领导旳思想、意图组织材料和进行审计评价,必须做出不受干扰旳判断,保持自身旳独立性。

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问题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层对于审计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

然而,审计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审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和风险控制。

以下是审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审计程序不规范在审计工作中,审计师应按照专业要求执行一系列的审计程序。

然而,有时由于时间限制或其他原因,审计师可能会选择省略某些重要的审计程序,或者只是通过表面性的工作来完成审计任务。

这种不规范的审计程序可能导致重大的审计遗漏和错误。

2.审计师的素质不高审计师是审计工作的核心执行者,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质量。

然而,一些审计师在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方面存在欠缺。

他们可能对企业的业务活动和会计制度不熟悉,无法准确理解企业的风险和内部控制情况,从而无法进行全面、有效的审计。

3.审计独立性不足审计独立性是保证审计工作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基础。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审计师可能受到企业管理层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干扰,无法保持真正的独立性。

这可能导致审计结果的失真,使企业不能真实反映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二、对策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对策:1.强化审计程序的规范性企业应借鉴相关法规和专业准则,建立健全的审计程序,确保所有审计工作都依据规范进行。

同时,审计师需更加注重细节,不得随意省略关键的审计程序。

企业管理层应给予审计团队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完成审计工作,确保审计程序的执行规范性。

2.提升审计师的专业素质企业应加强对审计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

培训内容应包括财务会计知识、业务理解和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内容,以提升审计师对企业业务活动和风险的理解能力。

此外,企业也可以考虑聘请外部专业机构来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审计团队提升专业素质。

3.加强审计独立性的保障为了确保审计师的独立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审计委员会,独立于企业管理层,负责监督审计工作的进展和结果。

审计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审计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审计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审计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可以有很多方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和相应的整改措施:
问题:
1. 审计流程不规范,导致审计工作效率低下。

整改措施:重新设计审计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工作内容,并制定相关的操作指南和培训计划,提高审计团队成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效率。

2. 审计程序设计不合理,无法全面覆盖风险点。

整改措施:重新审视审计程序,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风险点,调整审计程序的设计,确保能够全面覆盖各个风险点,并及时了解和应对新出现的风险。

3. 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审计结论存在偏差。

整改措施:加强审计团队的独立性,避免利益冲突的情况出现。

同时,加强对审计团队成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客观性和专业判断能力,确保审计结论真实准确。

4. 审计文件管理混乱,无法提供有效的审计证据。

整改措施:建立规范的审计文件管理系统,明确文档的归档要求和流程,确保审计文件的完整性和可查性。

同时,加强对审计文件的审计,避免出现错误和遗漏。

5. 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无法及时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

整改措施:建立定期沟通和反馈机制,包括与被审计方的沟通
和与审计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

及时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

总结起来,审计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整改措施可以从流程规范、程序设计、独立性和客观性、文件管理和沟通反馈等方面进行改进。

具体的整改措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制定。

当前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专业方案

当前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专业方案

目前审计存在问题及处理方案1.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需转变政府职能,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行为。

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经过检验企业编制财务报表正当性、公允性和一贯性,并检验企业实施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情况,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2.有利于促进政府转变职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一个关键区分是国民经济管理方法发生了根本转变。

政府部门由依靠行政手段直接管理企业,转变为依靠市场,关键依靠经济、法律手段,经过加强宏观调控进行间接管理。

企业直接面对改变无穷市场,在国家法律、法规规范和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在新经济体制下,政府可利用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出具审计汇报,了解企业财务情况和经营结果,了解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实施情况,方便进行宏观调控。

另外,政府部门还能够依靠行业协会,加强行业监管,促进注册会计师增强职业风险意识,讲求职业道德,提升服务质量。

3.有利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是市场经济细胞,企业行为及活力直接影响市场经济运行,加强社会审计有利于规范企业行为。

现代企业制度一个根本特征是企业财产全部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分离。

因为企业编制财务报表是反应企业经营情况晴雨表,所以,企业全部者、债权人、潜在投资者、政府和社会公众全部重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中国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企业法要求:国有企业改建为企业必需依据法律、行政法规要求条件和要求,转换经营机制,有步骤地清产核资、界定产权、清理债权债务、评定资产、建立规范内部管理制度。

社会审计行业拥有一批会计、税务、资产评定、管理咨询等领域专业人才,她们能依据加强现代企业管理需要,提供包含股份制改造、代理记帐和设计会计制度、税务代理、资产评定和管理咨询在内各类专业服务。

4.有利于吸引外资,促进对外经济发展资本市场国际化是现代世界经济发展关键特征。

浅析当前审计整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当前审计整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当前审计整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当前审计现状随着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也越来越复杂,为了规范经营行为,促进单位依法办事,审计部门近年来加大了审计监管力度,深入开展了预算、资金、收入、建设项目、经济责任、经费使用、专项治理等方面的审计工作,发现和通报了一大批财务管理的问题。

涉及企业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覆盖面包含了各行各业。

二、审计问题存在的内在原因(一)内控制度不健全。

近几年,各单位都建立或补充了自己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是从整体内部控制管理方面来说却还存在制度不够健全,制定标准不高,和单位实际结合不密切,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譬如:2010年审计通报的关于合同管理的问题,一些单位没有合同管理办法,一些单位合同管理办法可操作性差,给单位造成潜在的损失。

(二)内控制度执行不力。

分析近年审计问题:虚列、推迟或超标列支费用、账外资产、变相购置资产等等,都是由于内控制度执行不力。

从当前来看,一些单位经营活动有章不循、弄虚作假现象比比皆是,致使财务内控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内控制度的刚性作用得不到发挥,从而在单位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违纪和腐败现象。

(三)监督检查、考核奖惩力度不够。

从审计发现的问题来看,许多都是由于监督、检查不力造成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各职能部门办理业务时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相互监督,致使环节互控流于形式。

同时,一些奖惩制度由于考核机制的不健全,以及奖励资金的来源限制,致使通过奖惩落实监督的机制被大大削弱。

(四)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会计基础工作是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堵塞财务漏洞,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但从审计检查的问题来看,随意使用会计科目,推迟确认或超标准列支成本,资金结算不规范,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等问题依然存在。

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而且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五)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低,纪律观念淡薄。

审计报告整改措施

审计报告整改措施

审计报告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审计报告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和评估的重要文件。

审计报告中可能会指出一些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本文将根据审计报告中的问题和风险,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确保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得到改善和优化。

二、问题分析根据审计报告,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和风险:1. 财务记录不准确:企业的财务记录存在错误和遗漏,导致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

2. 内部控制不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无法有效地防止财务风险和损失。

3. 资产管理不规范:企业的资产管理流程不规范,存在资产遗失和浪费的风险。

4. 经营策略不合理:企业的经营策略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经营业绩不佳。

三、整改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风险,我们提出以下整改措施:1. 财务记录准确性的提升:a. 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财务记录准确性的重视和认识。

b. 引入财务软件和系统,提高财务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准确性。

c. 设立财务审计部门,定期对财务记录进行审查和核对,确保其准确性和真实性。

2. 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a. 重新评估和修订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其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

b.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守和执行程度。

c. 建立内部审计机制,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3. 资产管理流程的规范化:a. 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资产的登记、使用和处置流程。

b. 引入资产管理系统,实现资产的自动化管理和追踪。

c. 加强对资产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资产遗失和浪费的问题。

4. 经营策略的调整和优化:a. 对现有的经营策略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和不合理之处。

b. 制定新的经营策略,确保其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市场需求相一致。

c. 加强对经营策略的执行和监控,及时调整和优化策略,以提高经营业绩。

四、整改计划为了有效地实施上述整改措施,我们制定了以下整改计划:1. 财务记录准确性的提升:a. 第一季度:组织财务人员培训,提高其对财务记录准确性的认识。

国家审计报告制度的现状透视及完善对策

国家审计报告制度的现状透视及完善对策
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833200701002205一国家审计报告制度现状透视一国家审计报告制度的现状根据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91条的规定我国于1983年9月15日正式成立了最高国家审计机关规定其受国务院总理的直接领导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明确了审计的法律地位及管理体制等问题
∃ 23∃
论 [ 3] 。在实践中则表现为由于行政隶属关系而使政 府审计机关在一定程度会受到政府意志的左右, 直 接影响了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现行审计 制度下 , 审计报告在提交人大审议之前必须先征求 政府的意见 , 提交给人大的审计报告是经过政府 ∀ 过 滤 #的, 这种严格的审批程序规定, 有损公众对审计 结果的信任程度。依据这样的审计报告人大很难全 面、 及时和准确地评价和监督预算执 行情况。由于 预算审计流于形式, 而人大又不能直接行使审计监 督权, 只能把审计作为间接的外部监督机制去监督 财政预算, 这样人大对财政预算监督就缺乏实质性 介入的途径 , 无法从根本上触及财政制度和预算执 行的要害, 而人大依靠政府所属的审计机关来强化 预算监督的效果要大打折扣。落后的体制引发审计 监督的保障机制出现问题, 没有形成有效的制衡机 制 谁来监督监督者。 2 . 制度不完善 相关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客观上影响了国家审计 报告制度的正常运行, 使其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制 度规范。法制上的不完备尤为突出。首先是无法可 依 , 法制规定滞后引发审计力度降低。新出台审计 制度的法律规范不到位, 需要实行或试行的法律制 度缺乏法律依据 , 审计查处经济案件的法律手段缺 位。比如审计结果的对外披露涉及的 如何披露、 披 露什么、 披 露程度等 问题取 决于政府 的具体 把握。 其次是有法 难依, 由 于相关规定模糊 , 缺乏 可操作 性。政府一直倡导政务公开 , 但由于缺乏制度机制 的保障约束 , 政府在法规的制定和发布过程中 , 基本 是实行内部 ∀ 红头文件 #的方式下发, 透明度不高 , 社 会公众的知晓率也很低。再次是违法 难究, 侧重对 别人的处罚 , 忽略其自身被监督的必 要性。明显的 表现是问责机制的缺失。目前审计 问责仍是盲点, 不少部门违法违规使用资金规模大、 持续时间长 , 但 受到惩处的高官鲜而有之。审计部门频频曝光但很 难实质性地问责 , 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报告后也没 有具体 的程序和 手段来问 责。而完 整意义上 的问 责 , 本来就包括处理结果的透明。 3 . 运作不规范 目前, 我国还没有形成程序性审 计。程序性审 计与行政性审计相反 , 其明显特征是依法审计 , 审计 部门依法开展审计, 只对法律负责 , 而无须行政性权 力的支持干预 ; 被审计部门与审计部门是法律上的 对等关系, 一旦被审计部门存在异议 , 可以依法提出 复议, 可以拥有在人大会议上与审计机关同等的发

审计报告整改措施

审计报告整改措施

审计报告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根据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来解决和防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问题以及我们计划采取的整改措施。

二、问题概述1. 财务管理问题:审计报告指出公司财务管理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规范操作,导致财务风险和资金流失的可能性增加。

2. 内部控制问题:审计发现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存在潜在的风险,可能导致资产损失和业务中断。

3.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审计报告提到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招聘流程不规范、员工培训不足等,这可能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公司的整体运营。

三、整改措施1. 财务管理整改措施:a. 强化财务审计: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计,确保准确性和合规性。

b. 完善财务制度:修订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流程,减少财务风险。

c.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内部控制整改措施:a.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重新评估和修订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其与公司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b. 加强内部审计:加大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审计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c. 强化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及时识别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3. 人力资源管理整改措施:a. 优化招聘流程:重新设计招聘流程,确保招聘的员工符合公司的要求和标准。

b. 加强员工培训:制定培训计划,提供必要的培训课程,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效率。

c. 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工作和提升业绩。

四、整改计划1. 制定整改时间表:根据问题的优先级和紧急程度,制定整改时间表,明确整改的时间节点。

2. 分配责任人:明确每个整改措施的责任人,确保整改工作的落实和推进。

3. 监督和评估: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跟踪整改工作的进展情况,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五、预期效果通过以上的整改措施,我们预期能够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降低财务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报告的现状透视及解决对策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最终的成果,是审计意见传输的载体, 是审计机关向国家治理的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反馈审计工作成果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国家实现良治的有效方式之一。

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审计工作的水平,并影响到审计机关的生存发展。

本文就当前审计报告的现状及改革对策建议作粗浅论述,旨在切实发挥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作用,推进审计“新常态”发展。

(一)审计报告的法律层次不高虽然《审计法》第四条、第十七条、第三十六条对审计报告制度的内容、范围和形式以法律的形式初步规定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花费专门一章从119条至156条共38条的篇幅对审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审计报告的编审、专题报告与综合报告、审计结果公布、审计整改检查五个部分进行了具体指导,但由于这些规定制度在立法层次上属于部门规章,其操作依据的法律层次和效力明显低于法律和行政法规,因此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行为进行处理处罚时,无法单独引用《审计法》中第45条、46条中操作性较强的条款,如“责令限期缴纳应当上缴的款项、责令限期退还被侵占的国有资产、责令限期退还违法所得、责令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等等,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不便。

审计报告法律层次不高还带来执法的被动。

如遇上被审单位违反招投标法,要移送到建管站;违反政府采购法、会计法,要移送到财政部门;违反税法,要移送给税务部门等等。

移送后还必须反复催要这些部门的处理回函装入审计档案,影响审计干部查处问题的积极性。

再加上《审计法》等部门规章对审计报告的内容变动频繁,执行的弹性较大,没有硬性要求,缺乏作为法律应有的严谨性和稳定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颁布后,《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编审准则》、《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审计机关专项审计调查准则》同时废止。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对审计报告的编写仅作了原则性的界定,规定的内容比较粗略,仅为制作国家审计报告规范性文件提供了法律依据,而对具体实施国家审计报告制度缺乏现实指导性,导致国家审计监督仍然属于内部审计监督的范畴,弱化了法律制度本身应具有的强制性。

(二)审计报告的质量水平不高由于审计机关的人、财、物受制于政府部门,却又要审计政府,直接影响了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带来的后果就是查处难、处理难、整改难。

如果是遇上对违规责任人的处罚更是难上加难。

不借助其他机关的力量,根本无法执行到位。

部分审计人员思想存在误区,把撰写审计报告当做应付差事,审计执法程序不规范、审计取证不充分、审计处理不当、延伸不到位等质量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报告内容要么“套话”多,无分量。

要么故弄玄虚、晦涩难懂,让使用者看不明白或引起歧义。

在肯定成绩时照搬单位的工作总结或个人的述职报告,对被审单位的情况或被审计人的陈述不做去伪存真的甄别;揭示问题时避实就虚,含糊不清,对存在的问题挖掘不深、分析不透,甚至引用失效的法律法规或引用审计事项发生时还没有实施的规定作为定性或处理处罚依据;二是审计评价单一。

不管什么项目,审计评价一个样,泛泛而谈,放之四海而皆准。

没有按照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或根据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合法、效益性及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而是作单一笼统的评价,或不予评价。

有的超越审计范围进行评价。

对不属于审计事项的内容进行评价,对审计过程中没涉及或仅表面涉及的问题进行随意评价。

三是改进工作的建议苍白无力,缺乏有价值、有力度、能操作的“干货”,或者向被审计单位以外的对象提出建议,被审计单位无法组织落实。

四是审计报告的内容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风险控制意识不强。

缺少被审单位应承担责任、审计金额占被审单位总金额的比例、审计人员执行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实施方案的情况及结果、效益审计等内容,与领导和社会公众的期盼有一定差距。

(三)缺乏一整套量化指标随着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审计内容得到不断拓展,审计报告的分类更加细化,由最初的定期审计、行业审计、承包经营审计发展到财政同级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效益审计等等。

但纵观目前所发布的相关法规,基本没有涉及关于国家审计报告的评价标准和评定指标,无按行业类别、级别层次、差异性大小进行归类的量化标准,使得在实务操作中信息反馈机制弱化,审计报告的行政主导色彩较浓,留在一定的弹性空间,无法高质量保证审计报告的功效。

就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标准而言,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通常明确的绩效评价仅停留在反映资金闲置、内部管理和控制、挤占挪用等问题上,在重点揭示和查处决策失误、损失浪费、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对单位行政效能的履行情况、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政策、服务使命和任务定位等缺乏评价标准。

审计一般是通过对取得的相关资料检查核实后得出结论,由于相关审计结论均有审计证据作为支撑,客观和公正就成为审计的特点和优势。

但如果审计指标设定以定性和主观人为分析为主,支撑定性判断的审计证据不易获取时,得出的审计结论也会失去客观性和公正性,必然带来审计报告的风险。

二、审计报告改革的对策建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明确把审计监督确定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审计事业迎来发展的“新常态”。

要完成这项光荣的使命,承载审计质量和审计人员心血智慧的审计报告成为重中之重,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审计报告成为了一把“双刃剑”。

如果审计人员出现了判断失误或者采取了不恬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公布了不恰当意见的审计结论,将有可能引起法律纠纷,带来因审计质量不高来产生的败诉风险。

因此,探索审计报告改革,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必须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一)完善审计报告的法律法规体系国家审计报告法律效力是由《宪法》和《审计法》赋予的。

《宪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这就确立了审计报告的法律地位。

为了保证工作上的程序性和职能上的稳定性,提升审计工作的监督层次,必须硬化、完善、扩充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

一是将审计法律法规中的“软约束”变为“硬约束”,将“可以”等字眼变为“应当”、“必须”。

二是建立审计报告质量监控机制。

从过去上级机关导向型审计向审计人员个人责任型转变。

既要将审计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又要遵循权利与责任相匹配原则,赋予审计单位和人员必要的法律追究权力,使审计工作真正具有威慑力,从而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三是修改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环节。

在审计实践中,通过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环节,被审单位往往会找出各种理由、各种关系想方设法删除一些“腊味重、含金量高”的问题,影响审计报告的质量,因此有必要对该环节进行完善。

可以变“向被审单位征求意见”为“向被审单位发放审计事实确认书”,并征求被审单位意见环节。

因为审计报告本来是审计组依法做出结论性法律文书,它的审核权在审计机关而不在被审单位,无需征求被审单位意见。

(二)改进审计报告模式目前审计报告大致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情况”。

叙述被审计单位的机构、人员、财政财务收支等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是“审计评价”,叙述审计机关围绕审计目标,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其他标准,对被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内控制度、重大经济决策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评价。

第三部分是“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处罚意见”,包括审计发现问题的事实描述,审计定性依据及定性结论.审计处理处罚的依据及处理处罚意见。

第四部分为“审计建议”,就是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等方面的建议。

笔者认为,对这四部分的用墨应该根据报告使用者的不同,有所轻重。

对于审阅审计报告的上级领导而言,审计的主要职责是揭露和反映问题。

审计报告应紧紧围绕这一主旨进行改进。

应精简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介绍,科学设置审计评价内容,审计建议可以不提,而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必须讲清讲透,交待出来龙去脉,以及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以往审计决定执行情况和整改情况”。

对于被审计单位而言,必须告知被审计单位其依法享有的权利与义务。

这主要是审计报告的最后几句话。

如“以上审计结果,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告时将不再征求意见。

”对于社会使用者而言,“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处罚意见”可以略写,交待清楚即可。

但必须拓展几部分的内容,一是增加被审计单位应承担责任的表述。

包含被审计单位按照国家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并出具财务会计报告;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比较健全有效;被审计单位已经提供了审计所需要的所有真实、完整、合法的资料等。

二是要明确审计目标、审计依据和审计责任。

如“审计的责任是对会计资料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三是声明对使用审计报告的限制。

审计机关审计报告不同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公证报告。

尤其对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是受有关部门委托进行的。

根据不同的审计项目,视具体情况,在审计报告中应当有简短声明,对审计报告的使用权限、责任做出必要的限制。

这样,便于恰当使用审计报告,也有利于合理规避审计风险()。

(三)构建合理的审计报告评价标准及体系由于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国家审计的评价标准及体系,对于国家审计的结果载体即审计报告也缺乏应有的控制标准。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获得正确审计评价的重要前提。

只有建立起了一套包含不同评价对象、不同指标体系模型的细化、量化的评价体系,审计人员才能依据审计报告的类别和掌握的信息有瓢可画,有章可依,审计报告的质量才能够提高。

目前绩效审计在我国开展得还不成熟,更多的是合法性真实性审计,而在国外绩效审计已成为主要内容。

绩效审计对于基层审计机关而言还处于摸索阶段,虽然缺乏一整套评价标准及体系,但要在实践中进行探求思考,尽可能在每个审计项目中加入绩效评价的内容。

如在党政主要负责人、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中融入绩效审计时,要注意围绕重大经济决策的全过程,突出决策程序的执行过程和结果,对决策绩效做出评价;围绕资金流转过程和结果,突出资金的核算、管理、使用,对资金管理使用绩效做出评价;以内部管理状况为基础,突出内部控制制度制订及执行情况,正确评价其对绩效水平的影响等等。

只有这样的审计报告才能更好发挥出强化监督和促进国家治理的作用。

已故著名会计学家杨时展先生对中国历史上国家审计和会计的状况与国家的治乱兴衰的关系用一句话十四字做了总结:“天下未乱计先乱,天下欲治计乃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