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五版

合集下载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式,近端小管的物质转运特点,钠、氯、水、碳酸氢根、
钾、葡萄糖的重吸收特点及机制,氢的分泌,肾糖阈,
肾葡萄糖吸收极限量。
16
髓袢中的物质转运特点: Na+、Cl-、K+的同 向转运。远端小管和合管的物质转运特点:钠、 氯、水重吸收的特点,钾、氢与氨的分泌。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 浓缩尿和稀释尿的形成。
3
第三章 血 液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细胞比容,血量。 血液的功能。血浆的主要成分及功能:血液的理 化特性,比重、粘滞性、血浆渗透压、血浆的pH。
红细胞生理:红细胞的数量、形态,红细胞 生理特性与功能,红细胞的通透性,红细胞的可 塑性变形性,红细胞的叠连、悬浮稳定性和红细 胞沉降率(血沉),红细胞渗透脆性与溶血,红 细胞的生成调节:生成原料、调节因子;红细胞 的破坏。
嵌模型,被动转运,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包括载体、
通道的作用)。主动转运,钠泵的作用,继发性主动
转运。出胞和入胞。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锋电位和后电位,极化、
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
平衡电位,兴奋性和兴奋;动作电位的特点。
局部兴奋和阈电位在兴奋引起过程中的作用。阈
强度(阈值)与兴奋及阈电位的关系。局部兴奋的特
性凝血过程。抗疑系统:抗凝血酶Ⅲ、蛋白质C抗
凝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肝素的作用。纤
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
血型和输血:ABO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
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输血原则。
5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的泵血 过程(心脏的舒缩、压力变化、瓣膜开闭、血流方向 间的关系)和机制,心房、心室在泵血过程中的作用, 心音。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供临床、护理、口腔专业本科学生用)一、前言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之一。

通过学习生理学,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习医学专业的其他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生理学共128学时,其中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56学时。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生理学研究的内容。

掌握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2.掌握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3.了解人体功能自动调控中反馈调节机制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生理学的研究的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机体内环境与稳态。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体内的控制系统。

学时:2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目的要求:1.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和原理;细胞膜的跨膜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机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原理;兴奋-收缩耦联和收缩的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构成;肌肉收缩的力学分析。

教学内容:细胞膜的结构概述,物质的跨膜转运。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

兴奋的引起和兴奋的传导机制。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耦联。

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学时:8第三章血液目的要求:1.掌握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生理性止血。

2.掌握血细胞生理。

3.了解血型和输血原则教学内容:血液与内环境的演化。

血液与内环境稳态。

血量。

血液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

血细胞比容。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白细胞生理。

血小板生理。

血细胞的破坏。

血液凝固。

抗凝系统的作用。

纤维蛋白溶解。

表面激活与血液的其他防御功能。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学时:4第四章血液循环目的要求:1.掌握心肌生物电、心肌特性与心脏的射血功能。

2.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概念。

3.掌握动脉血压形成的原理及影响因素;微循环的生理功能以及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HYSI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1110061 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72/0 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5 学分:4.5 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临床(含专升本)、医学影像、麻醉、法医、眼视光(含七年制)、口腔、预防等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章次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绪论 2 2 0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0 10 0 三血液 4 4 0 四血液循环 12 12 0 五呼吸 6 6 0 六消化和吸收5 5 0 七能量代谢与体温 2 2 0 八尿的生成和排出 7 7 0 九感觉器官的功能5 5 0 十神经系统的功能 12 12 0 十一内分泌 6 6 0 十二生殖 1 1 0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基本内容包括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规律、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基本功能,机体活动的整体性以及机体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为后续的病理学、药理学和临床专业课等学科的学习及医学生毕业后从事医疗工作奠定基础,为防病治病、增进人民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学习生理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用发展的、联系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去理解和认识人体功能。

在教学中应注意贯彻“少而精”原则,适当联系临床实践,采用讲授、自学等形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定的自学能力。

- 1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细胞生物学、遗传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

本课程为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课程以及临床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

因此,本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将形态学与机能学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并注意与其它相关课程内容的分工、衔接和配合,防止知识点的遗漏。

处理好本课程与选修课程、后续课程之间的衔接,既要避免讲授内容的重复,又要保证本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与完整性。

生理学1.5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中医学本科

生理学1.5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中医学本科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hysiology(中医学本科)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100501112. 课程性质/类别:必修课 / 学科基础课程3. 学时学分: 48+8学时/ 3+0.25学分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教育必修的基础理论学科之一。

其基本内容包括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规律、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

课程教学目标是在前期课程基础上使学生认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基本功能,系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发生原理以及内、外环境因素对这些活动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独立思考、科研等能力。

为学习其它医学课程奠定基础,为学习和研究中医药理论提供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基本知识及基本的操作技能;为日后的临床医疗实践和科研实践提供健康人体功能的检测标准、诊治依据。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的自然科学。

实验教学基本目标是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实验,使学生获得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报告的写作能力,了解从事医学工作的一些基本技术。

并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谨的态度、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总学时 56学时。

理论授课48学时,3学分,每周3学时,共16周;实验教学8学时,0.25学分,每2周1学时,共16周。

3. 建议学时和知识单元表1 各知识单元内容及学时分配:章节内容讲授1 绪论 22 细胞的基本功能 63 血液 44 血液循环105 呼吸 56 消化与吸收 57 能量代谢与体温 28 尿的生成和排出 69 感觉器官的功能010 神经系统生理 311 内分泌生理 5合计48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生理学及其任务;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急性实验法(在体实验法和离体实验法)、慢性实验法。

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整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分子水平。

2.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体液;内环境;稳态。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生理学是生物学和医学的基础学科,它主要研究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机制。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后续的医学和生物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人体各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其调节机制;2、理解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3、了解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4、能够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人体生命活动的现象和机理。

三、课程内容1、绪论: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2、细胞生理:讲述细胞的基本功能、跨膜运输、信号转导等;3、组织生理:介绍人体各大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其调节;4、器官生理:讲解人体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5、内环境稳态:阐述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机制;6、生理学实验:介绍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六个章节,每个章节包含若干个主题。

课程安排如下:1、第一章:绪论(2学时)2、第二章:细胞生理(4学时)3、第三章:组织生理(6学时)4、第四章:器官生理(8学时)5、第五章:内环境稳态(4学时)6、第六章:生理学实验(2学时)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主,辅以板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成绩等,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占总评成绩的70%。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它研究生物体的基本功能及其运行机制。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有关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包括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以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

通过学习生理学,学生将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为进一步学习医学、药理学、生物科学和其他相关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年度《生理学》教学大纲

2024年度《生理学》教学大纲
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探讨生物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 相互协调的机理。
研究对象
从细胞、组织、器官到系统水平的各 种生理功能,包括神经、循环、呼吸 、消化、泌尿、生殖等系统。
4
生理学在医学领域重要性
基础医学课程
生理学是医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为后续临 床医学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
肺换气
通过肺泡膜实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的交换。
通气/血流比值
反映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匹配程度,对维持正常呼吸功能具有重要意 义。
20
气体在血液中运输和交换
2024/3/23
氧气运输
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通过血液循环将氧 气输送至全身各组织器官。
二氧化碳运输
以碳酸氢盐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通过血液循环将二氧化 碳输送至肺部排出体外。
尿液生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尿液生成过程
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 吸收作用和分泌作用。
影响因素
尿液生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肾 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率、体液 平衡状态、神经和体液调节等。
2024/3/23
30
尿液浓缩和稀释机制
尿液浓缩机制
当机体缺水时,肾脏通过减少尿量、增加尿比重等方式来浓缩尿液,以保留水 分。
3
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交流:水通道蛋白、离子通 道等
2024/3/2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
细胞间通讯与信号传导
2024/3/23
细胞间通讯方式
直接接触、旁分泌、自分泌等
信号传导途径
G蛋白偶联受体途径、酶联型受体途径、核受体途径等
信号传导调节与细胞效应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1、掌握食物在胃内和小肠内的消化过程及其调节。
2、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食物在消化道中吸收的基本过程。
3、了解口腔和大肠功能。
(二)教学内容
1、消化道的基本功能和特性。消化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般特性、电生理特性,胃肠道的神经支配,胃肠激素。
2、口腔内消化。唾液分泌,咀嚼和吞咽。
3、胃内消化。胃液分泌,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基础分泌、消化期胃液分泌,胃液分泌的抑制,胃运动的形式及调节,胃排空及其控制,呕吐。
4、小肠内消化。胰液分泌,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胆汁的分泌和排出,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小肠液的分泌,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小肠液分泌的调节,小肠运动的形式及其调节,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2、呼吸气体的交换。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泡气体交换、组织气体交换,影响肺泡气体交换的因素:呼吸膜、通气/血流比值。
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呼吸气体的运输形式,O2的运输:Hb与O2的可逆性结合,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CO2的运输:碳酸氢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的运输,CO2解离曲线。
生理学教学要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形式与方法上可采用课堂讲授、自学、讨论等各种教学形式,充分应用多媒体及声像等直观教学。注意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生理学教学参考时数:总学时数72学时,其中理论课52学时,实验课20学时。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2、红细胞的形态与数量。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可塑变形性、渗透脆性、悬浮稳定性,红细胞的生理功能,骨髓的造血过程,红细胞生成必需的物质,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的破坏;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计数,白细胞功能,白细胞生成的调节,白细胞的寿命;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血小板的生理特性,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040010课程名称:生理学(physiology)学分:4学分总学时:理论学时:80学时实验学时:参见机能学实验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教材:1.朱大年、王庭槐生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参考数目:1.朱大年生理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姚泰生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姚泰生理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丁报春生理学(第一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

生理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主干基础课之一,与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有着密切的联系。

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理解和掌握机体异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所以生理学为后继医学学科及以后的医疗工作奠定了基础,因而,生理学的目标应该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由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相关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极大地推动了生理学研究向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深入发展和向宏观的整体水平加快扩展。

在教学中,也要及时向学生介绍生理学的重大进展,使学生对生理学的发展动态有所了解。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学习医学的需要,参照本科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和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着重强调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注意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模式、科学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法、信息处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重视从心理、社会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人体的生命活动。

此外,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生理学英语专业名词,以加强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

生理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引言生理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

它涉及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与调节机制,对于学生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和机能非常重要。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学习生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知识。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在本教学大纲中,我们将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理解与各个系统相关的生理学知识;3. 掌握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以及相应的调节机制;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解析能力;5.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1. 绪论1.1 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3 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细胞与组织生理学2.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2 细胞膜的运输和通道机制2.3 细胞的代谢和能量转换3. 神经系统生理学3.1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3.2 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传递机制3.3 神经系统的感觉与运动调节4. 心血管系统生理学4.1 心脏的结构和心肌收缩机制 4.2 血压的形成和调节4.3 血液循环与组织灌注5. 呼吸系统生理学5.1 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5.2 呼吸的机制和调节5.3 氧合与二氧化碳排出6. 消化系统生理学6.1 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6.2 消化过程和饮食调节6.3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7. 泌尿系统生理学7.1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7.2 尿液形成的机制和调节7.3 渗透平衡和酸碱平衡8. 内分泌系统生理学8.1 内分泌腺体的结构和功能 8.2 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机制8.3 内分泌调节与代谢平衡9. 免疫系统生理学9.1 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9.2 免疫应答的机制和调节9.3 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和治疗10. 生殖系统生理学10.1 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10.2 生殖周期和性激素调节10.3 生育和生殖健康问题第四部分:教学方法为了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度理解,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2. 实验教学:组织实验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培养实验技能;3. 讨论研究:组织学生讨论和研究生理学相关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 临床联系:引入临床案例,让学生将生理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生理学》教学大纲(供药学专业使用)

《生理学》教学大纲(供药学专业使用)

《生理学》教学大纲(供药学专业使用)《生理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药学总学时: 52 其中理论学时: 36 实践学时:16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人体解剖生理学》侧重点在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药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

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及其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

生理学教学使学生从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掌握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建立器官与器官、器官与系统、系统与整体的有机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掌握本学科重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大纲所列课程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可通过多种方式教给学生(包括自学、参考书)。

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生理学的重点内容。

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制订了《生理学》教学大纲,作为对生理学授课和学习情况进行监测、检查和评价的主要依据。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生理学是医学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课之一,与其他医学课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掌握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等形态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学好生理学,并为药理学、生物化学、药物分析、内科学和外科学等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生理学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水平,全面了解本课程的体系和结构。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和方法论,即用整体唯物、动态发展、相互联系和对立统一的思想观点去学习、认识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基本规律。

2.准确地掌握本课程的一些基本概念、各系统生理功能产生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要结合课程内容适当联系临床病例,用生理学知识去解释临床疾病的发病机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4.结合授课内容,适当了解本课程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和国内外研究动态。

四、学时分配本课程为考试课,学期末进行闭卷考试(笔试),卷面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生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_____课程总学时:_____授课对象:_____先修课程:生物学、解剖学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为后续学习病理学、药理学等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人体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

熟悉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了解生理学在医学和生物学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思维方式。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G 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局部电位4、肌细胞的收缩功能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耦联(二)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理化特性2、血细胞生理红细胞生理白细胞生理血小板生理3、生理性止血血管内皮的止血作用血小板的止血作用血液凝固与抗凝系统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系统4、血型和输血原则ABO 血型系统Rh 血型系统输血原则(三)血液循环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和心率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2、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的生理特性3、血管生理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微循环的组成和功能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四)呼吸1、肺通气肺通气的动力肺通气的阻力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2、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气体交换的原理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过程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的运输二氧化碳的运输4、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中枢呼吸的反射性调节(五)消化和吸收1、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般生理特性电生理特性2、消化腺的分泌功能唾液的分泌胃液的分泌胰液的分泌胆汁的分泌小肠液的分泌3、胃肠道的运动胃的运动小肠的运动大肠的运动4、吸收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六)能量代谢与体温1、能量代谢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能量代谢的测定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2、体温及其调节体温的概念和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体温调节机制(七)尿的生成和排出1、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肾的功能解剖肾血流量及其调节2、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滤过膜及其通透性有效滤过压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4、尿液的浓缩和稀释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和保持尿液浓缩和稀释的过程5、尿生成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6、清除率清除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测定清除率的意义7、尿的排放排尿反射排尿异常(八)感觉器官的功能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受器的编码功能感受器的适应现象2、视觉器官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眼的感光换能系统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3、听觉器官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功能内耳的感音功能听神经动作电位4、平衡感觉器官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前庭反应(九)神经系统的功能1、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2、突触传递经典的突触传递非定向突触传递电突触传递3、神经递质和受体神经递质的分类受体的分类和作用机制4、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反射的分类和反射弧的组成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5、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感觉传入通路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痛觉6、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7、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8、脑的高级功能学习和记忆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十)内分泌1、内分泌与激素内分泌的概念激素的分类和作用机制2、下丘脑垂体系统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腺垂体的激素神经垂体的激素3、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代谢和生理作用甲状腺功能的调节4、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 D3 和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维生素 D3 的生理作用和代谢降钙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5、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盐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6、肾上腺髓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7、胰岛激素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8、其他激素松果体激素胸腺激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图片、动画、视频等,生动形象地讲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生理过程。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1、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内环境和稳态的定义。

2、掌握体液调节、神经调节、自身调节的概念;反馈控制系统,正、负反馈;前馈控制系统。

3、熟悉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研究的3个水平。

4、了解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生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生物节律;生理学发展的历史;生理学展望。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掌握常见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1、单纯扩散:定义及扩散物质2、易化扩散:定义、扩散的两种类型及特点、Na+、K+通道的阻断剂3、主动转运:定义及特点,Na+-K+泵的本质、功能及钠泵活动的意义4、了解出胞和入胞物质转运二、细胞生物电现象和产生机制1、细胞的生物电现象⑴静息电位:掌握其定义、特点及产生机理⑵动作电位:掌握其定义、特点及产生机理⑶兴奋的引起:掌握阈电位的概念、锋电位的引起及阈电位和阈强度在概念上的区别⑷局部兴奋:掌握其定义、产生机制及特点2、掌握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3、掌握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机制及特点三、肌肉的兴奋和收缩1、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传递⑴了解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结构⑵掌握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⑶掌握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特征2、了解骨骼肌的基本结构⑴肌小节的概念和肌管系统的作用⑵肌丝的分子组成3、骨骼肌的收缩机制⑴掌握兴奋-收缩耦联的三个主要步骤⑵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4、了解前、后负荷及等张(长)收缩的概念第三章血液一、概念1、掌握血液的组成,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液的基本功能、血浆、血量和红细胞比容的概念2、掌握血量、血液的比重、血清的概念3、掌握血浆晶体和胶体渗透压的定义、形成机理及血浆渗透压的作用4、掌握血液的酸碱度及正常值以及血浆和红细胞中主要的缓冲对。

5、掌握血浆蛋白的基本功能二、血细胞的生理1、了解红细胞的数量、功能、生成与破坏,掌握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概念2、了解红细胞生成的调节3、了解白细胞的数量、分类及基本功能三、血小板1、了解血小板的来源和数量1、了解血小板的生理特性2、了解血小板的生理功能⑴止血功能⑵参与凝血⑶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四、血凝和纤溶1、掌握血液凝固的概念2、了解凝血因子的概念和主要的凝血因子3、掌握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以及内、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特点及区别4、了解血液中抗凝物质及作用五、血量、血型和输血1、掌握血量和血型的概念、ABO血型系统的分类原则2、了解输血原则和Rh血型系统的概念第四章血液循环一、心动周期及心脏的泵血功能1、掌握心动周期的概念2、掌握心动周期中心腔内压力、容积、瓣膜启闭及血流方向的变化3、了解第一、二心音产生的机制及意义4、掌握心房和心室在心脏泵血过程中的作用5、掌握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⑴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⑵心指数(含静息心指数)⑶射血分数⑷了解心脏作功量6、心脏泵功能的调节前负荷搏出量后负荷每分钟输出量心肌收缩能力心率7、了解心脏泵功能的贮备二、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电生理特点1、了解心肌细胞的分类2、掌握心肌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形成机制及其特征3、掌握心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形成机制及其特点⑴浦肯野细胞⑵窦房结细胞4、了解窦房结细胞自动节律性起搏的机制5、心肌的电生理特点⑴掌握决定和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⑵掌握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⑶掌握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⑷掌握窦性心律、期前收缩和代偿性间歇的概念及产生期前收缩及代偿性间歇的机制6、心肌的自动节律性⑴掌握决定和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⑵了解心肌细胞自律性的等级差异7、心肌的传导性⑴了解心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和特点⑵了解决定和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8、了解正常心电图的波形三、血管生理1、了解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2、了解血流量和血流阻力的概念3、血压⑴掌握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压和平均动脉压的概念⑵掌握动脉血压形成机制⑶掌握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4、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⑴掌握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概念、特点⑵掌握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⑶掌握中心静脉压高低的意义⑷掌握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5、微循环了解微循环的定义、组成及功能6、掌握组织液的生成过程及影响因素7、了解淋巴的生成及回流和淋巴液回流的生理意义四、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⑴掌握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⑵掌握缩血管神经纤维的概念、分布及作用2、心血管中枢⑴了解心血管中枢的概念⑵了解延髓心血管中枢在心血管活动中的地位及基本作用3、心血管反射⑴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掌握动脉压力感受器的种类及适宜刺激掌握传入神经和中枢联系掌握反射效应掌握反射过程掌握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意义⑵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掌握化学感受器的种类及适宜刺激掌握传入神经和中枢联系掌握反射效应⑶了解其它类型的心血管反射4、体液调节⑴掌握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⑵掌握血管紧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⑶掌握血管升压素对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⑷了解其它体液因素对血管活动的作用五、器官循环1、了解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及冠脉血流量的调节2、了解肺循环的生理特点及肺血流量的调节3、了解脑循环的生理特点及脑血流量的调节4、掌握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的概念第五章呼吸一、掌握呼吸的概念二、肺通气1、掌握肺通气的概念2、掌握肺通气的原理3、了解平静呼吸、用力呼吸和胸式(腹式)呼吸的概念4、胸内压⑴掌握其定义、特点、形成机制⑵掌握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5、了解肺通气的阻力及顺应性的概念6、了解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及作用三、肺容量和肺通气量1、掌握潮气量、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的概念2、掌握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的概念3、了解肺泡无效腔、肺泡无效腔和生理无效腔的概念四、气体的交换1、掌握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概念2、掌握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原理及过程3、掌握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的因素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1、氧气的运输⑴掌握氧气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⑵掌握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特点⑶掌握血氧含量、血氧容量和血氧饱和度的概念⑷掌握氧离曲线的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2、二氧化碳的运输掌握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六、呼吸运动的调节1、了解呼吸中枢的概念2、了解肺牵张反射的概念3、了解肺扩张反射的定义、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及反射的生理学作用4、掌握动脉血或脑脊液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和氢离子浓度水平变化对呼吸运动的影响第六章消化和吸收一、概述1、掌握消化和吸收的概念以及消化的两种方式2、了解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⑴一般特性⑵电生理特性3、了解胃肠的神经支配及作用⑴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⑵内在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肌间神经丛)4、胃肠激素⑴了解胃肠道的内分泌功能⑵掌握胃肠激素和脑-肠肽的概念⑶掌握常见的胃肠激素种类⑷掌握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二、口腔内消化1、了解唾液的性质和成分2、了解唾液的作用3、了解唾液分泌的调节4、了解食管-胃括约肌的概念以及生理意义三、胃内消化1、胃液⑴掌握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⑵掌握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的概念⑶掌握胃液分泌的调节2、胃的运动⑴掌握胃运动的形式⑵掌握胃排空的概念、促进胃排空和抑制胃排空的因素四、小肠内的消化(一)胰液1、掌握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2、掌握胰液分泌的调节⑴神经调节:迷走神经的作用及特点,交感神经的作用⑵体液调节: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和胃泌素的作用及特点(二)胆汁1、掌握胆汁的性质、成分及作用2、掌握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三)小肠液1、了解小肠液的性质和成分2、了解小肠液的作用(四)小肠的运动1、掌握小肠的运动形式及其功能意义2、了解回盲括约肌的功能(五)大肠内的消化1、了解大肠液的作用2、了解大肠内细菌的活动(六)吸收1、了解小肠作为吸收部位的有利条件2、了解吸收的途径和方法3、了解小肠内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一、能量代谢1、掌握能量代谢的概念2、了解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3、掌握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的概念4、了解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5、掌握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6、掌握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的概念7、了解测定基础代谢率的意义二、体温及其调节1、了解体温的概念及正常变动2、了解机体的产热和散热形式3、了解体温调节中枢的概念4、了解体温相对恒定的调定点学说第八章肾脏的功能一、掌握肾脏的功能及在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意义二、肾脏的结构特征及其血液循环1、掌握肾单位的概念、组成及分类2、了解近球小体的组成及作用3、了解肾脏血液循环的特征4、了解肾血流量的调节⑴自身调节⑵神经和体液调节三、尿的生成1、肾小球的滤过功能⑴了解肾小球滤过膜的组成及通透性⑵掌握有效滤过压的概念及与滤过的关系⑶掌握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的概念⑷掌握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⑴掌握重吸收和分泌的概念及重吸收的形式⑵掌握钠离子重吸收的机理:吸收部位、形式和机理⑶了解氯离子重吸收的机理:吸收部位、形式和机理⑷掌握水重吸收的机理:吸收部位、形式和机理⑸了解HCO3-的重吸收机理⑹了解葡萄糖的重吸收机理:部位及机理⑺掌握肾糖阈的概念及正常值⑻了解氨基酸的重吸收机理⑼了解H+、K+和NH3的分泌及生理意义四、尿的浓缩与稀释1、了解肾髓质高渗透梯度的形成与维持2、了解尿的浓缩和稀释过程五、肾脏泌尿功能1、掌握ADH的生理学作用及分泌调节2、掌握水利尿的概念及产生机制3、掌握醛固酮的生理学作用及分泌调节六、血浆清除率了解清除率的概念及测定的生理意义第九章感觉器官一、概述1、了解感觉器官、感受器的概念及分类2、了解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二、视觉器官1、眼的折光成像功能⑴了解眼内物像的形成及简化眼的概念⑵掌握眼视近物时的调节⑶掌握瞳孔对光反射和瞳孔近反射的概念⑷掌握近(远)视及散光眼的成因和矫正2、眼的感光换能作用⑴了解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及功能⑵了解感光色素的组成3、掌握视力、视野、盲点、明(暗)适应的概念三、听觉器官1、掌握听阈和听域的概念2、了解外耳的作用3、了解中耳的组成及鼓膜、听骨链和咽鼓管的作用4、了解声波的气传导和骨传导途径5、了解耳蜗的结构及行波学说6、了解耳蜗的生物电现象四、前庭器官1、了解前庭器官的组成及作用2、了解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及适宜刺激3、了解眼震颤的概念第十章神经系统一、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1、掌握神经元的概念及组成2、掌握有(无)髓神经纤维的概念及神经纤维的功能3、掌握神经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4、掌握突触的概念及组成5、掌握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6、掌握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概念、意义和产生机制7、神经递质⑴掌握神经递质的概念⑵掌握外周神经递质的种类⑶掌握胆碱能神经纤维和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的定义及分布⑷掌握中枢神经递质的种类⑸了解递质与调质的概念⑹掌握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概念及分类二、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1、掌握反射的概念2、掌握反射弧的组成及作用3、了解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4、掌握反射弧在中枢部分兴奋传播的特点三、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了解脊髓的感觉传导与分析功能2、丘脑的感觉功能⑴了解丘脑核团的分类⑵掌握特(非)异性投射系统的概念和功能及两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区别⑶了解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概念3、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⑴掌握大脑皮层体表感觉区及其投射规律⑵了解视、听的大脑皮层代表区四、痛觉1、了解痛觉的概念2、了解皮肤痛觉的概念3、掌握内脏痛和牵涉痛的概念和特点五、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掌握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的概念2、了解脊休克的概念、主要表现及产生原因3、了解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的概念4、牵张反射⑴掌握牵张反射的概念⑵了解牵张反射的反射弧⑶掌握牵张反射的类型及生理意义5、了解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6、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⑴了解小脑的结构⑵掌握小脑的主要功能7、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⑴了解基底神经节的组成⑵了解基底神经节的功能⑶了解基底神经节的损伤的临床表现8、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⑴大脑皮层运动区⑵掌握主要运动区的定位及支配特征⑶掌握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概念及功能六、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了解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2、掌握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特征3、了解脊髓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4、掌握下丘脑的主要功能七、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1、掌握条件和非条件反射的概念2、了解条件反射的形成、消退、泛化和分化3、了解条件反射的形成机制和意义4、了解第一、二信号系统的概念5、了解学习记忆的有关概念6、了解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和一侧优势7、了解脑电图的概念和常见脑电图的波形及意义8、了解睡眠和觉醒的一般概念第十一章内分泌一、概述1、掌握激素和内分泌系统的概念2、了解激素的作用与传递方式3、了解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4、了解激素的分类5、掌握激素的作用原理二、下丘脑与垂体1、了解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升压素和催产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3、了解下丘脑-腺垂体系统的概念4、掌握调节性多肽的概念及重要的调节性多肽的名称及作用5、掌握重要的腺垂体激素的生理作用⑴生长素⑵催乳素⑶促甲状腺激素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三、甲状腺1、了解甲状腺激素的种类及合成原料2、掌握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3、掌握甲状腺功能的调节四、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1、了解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2、了解降钙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五、肾上腺掌握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六、胰岛1、掌握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2、了解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1. 男性生殖(1) 熟悉:睾丸的生精作用(2) 掌握:睾丸的内分泌功能(3) 掌握:睾丸功能的调节2. 女性生殖(1) 掌握:卵巢的生卵作用(2) 掌握:卵巢的内分泌功能(3) 掌握:卵巢周期性活动的调节(4) 熟悉:妊娠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制医学工程专业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七版)说明:1.本大纲根据《生理学》统编教材(第七版)内容改编。

适用于四年制医学工程专业的教学需要,其它年制临床医学和非临床医学专业可作参考。

2.本专业生理课总学时105,其中理论课教学时数为90 学时,实验课教学时数15 学时。

授课章节包括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尿的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和生殖等章节。

3.本大纲所列内容与三级分类要求,是教师组织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自学、复习考试的指导和依据。

课程内容虽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但学习内容应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内容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

学生应该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

第一章绪论(2 学时)学习要求:掌握要求:内环境稳态正、负反馈的定义和意义熟悉要求: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和特点反射和反射弧旁分泌、神经分泌体液的组成生理学研究的三种水平前馈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0 学时)学习要求:掌握要求:细胞膜的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经载体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功能:钠泵的生理意义;第二信使的概念和几种常见第二信使;静息电位的定义、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定义、特点、神经动作电位形成的机制;1动作电位传播的机制;阈电位的概念;兴奋和兴奋性的概念;刺激和兴奋的关系,及组织兴奋性的变化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和过程熟悉要求:细胞膜的组成;出胞和入胞式物质转运;离子通道型受体、G 蛋白耦联受体和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系统的基本过程局部电位的特点;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了解要求:横纹肌收缩的基本过程和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平滑肌的收缩机制和神经支配。

第三章血液(5 学时)学习要求:掌握要求: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生理功能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熟悉要求:血型和输血原则了解要求: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第四章血液循环(15 学时)学习要求:掌握要求: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跨膜电位的分期和形成机制;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及影响因素;心肌细胞收缩的特点;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的过程和各期特点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前负荷、后负荷和心脏收缩功能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心泵功能贮备;动脉血压的概念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组织液生成的机理和影响因素;血管的神经支配;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功能的调节机理;心血管中枢的位置;压力感受形反射的过程的意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熟悉要求:体表心电图的特点和各波形的意义;心房收缩对心脏泵血的作用;心音的概念、分类和意义;静脉血压与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微循环的构成和意义;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血管升压素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其它激素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及调节;脑循环的特点、脑血流量的调节;了解要求:搏功的概念脉搏波的概念和特点:淋巴回流的作用;局部血流量的调节机制;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型式;肺循环的特点及血流量的调节;脑脊液的生成和吸收;血一脑脊液屏障和血一脑屏障;第五章呼吸(9 学时)学习要求:掌握要求: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及形式、肺内压及其呼吸周期中的变化、胸膜腔内压及其形成和意义;肺弹性阻力的来源以及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时间肺活量和用力肺活量及其生理意义;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的差异;肺换气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氧解离曲线及相关概念;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波尔效应和何尔登效应的意义;血液中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熟悉要求:比顺应性;3 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非弹性阻力中气道阻力及其影响因素;肺通气功能的指标;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Hb 与O2 结合的特征;CO2 的运输形式和CO2 解离曲线;呼吸中枢的部位和呼吸节律的形成;肺牵张的反射性调节了解要求:呼吸功;影响气体扩散的因素;呼吸气体和人体不同部位气体的分压肺扩散容量;组织换气;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防御性呼吸反射、肺毛细血管旁感受器引起的呼吸反射第六章消化和吸收(7 学时)学习要求:掌握要求:蠕动的定义和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胃液的成分和功能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体液因素对胃液分泌的调节胰液的成分、功能和分泌的调节胆汁的成分、功能和分泌的调节分节运动的定义及生理意义熟悉要求: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消化道的神经支配的特点胃的运动形式及其控制胃排空及影响胃排空的因素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小肠液分泌的调节;小肠的运动形式糖、蛋白质和脂肪在小肠中的吸收方式了解要求: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器官功能活动的激素调节;胃肠血流的一般特点唾液的成分、作用及其调节咀嚼与吞咽的过程与神经反射呕吐及生理意义消化间期胃的运动形式消化间期小肠的运动形式4 回盲括约肌的功能大肠液分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吸收的部位和过程水和无机盐离子在小肠中的吸收过程和影响因素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3 学时)学习要求:掌握要求:能量代谢及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等相关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的概念及临床意义机体产热的器官和产热活动的调节蒸发散热的类型和意义体温调节的温度感受器、调节中枢和调定点学说熟悉要求:ATP在机体能量代谢中的地位体温的分类和体温的正常波动与影响因素机体散热的基本途径循环系统在散热中的作用了解要求:机体能量的来源能量代谢测定的方法体温调节的两种类型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9 学时)学习要求:掌握要求:滤过膜的结构和功能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的概念有效滤过压与滤过平衡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Na+、Cl-及水的在肾小管各段的重吸收HCO3-的重吸收与H+的分泌葡萄糖的重吸收尿生成中肾内自身调节机制抗利尿激素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对尿生成的调节熟悉要求:肾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自身和神经体液调节球旁器的组成和功能K+的重吸收与分泌NH3 的分泌及功能5尿液的浓缩与直小血管的作用清除率及测定清除率的意义了解要求:肾的功能解剖重吸收与分泌的概念以及几种转运方式Ca的重吸收和分泌尿液的稀释肾交感神经对尿生成的调节作用心房钠尿肽的作用自由水清除率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排尿反射排尿异常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6学时)学习要求:掌握要求:眼视近物时的调节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内耳基底摸的振动和行波理论熟悉要求:感受器的定义,及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简化眼与眼内光线的折射眼的折光能力和调节能力的异常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其代谢与视觉有关的其它现象中耳的功能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前庭反应和眼震颤了解要求:眼的结构与光学特性视网膜的结构视锥系统的换能和颜色视觉视杆细胞外段的超微结构和感受器电位的产生;外耳和中耳的结构与功能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耳蜗的结构毛细胞兴奋与感受器电位耳蜗的生物电现象听神经动作电位本体感觉的感受器与功能触-压觉、痛温觉感受器的特点6嗅觉感受器和嗅觉的一般性质味觉感受器和味觉的一般性质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15 学时)学习要求:掌握要求:突触的传递过程突触后电位与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乙酰胆碱及其受体系统的分布、分类和功能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及其受体系统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组成和功能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在维持觉醒中的作用牵张反射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及功能特征熟悉要求:神经纤维的传导特征和营养性作用非定向突触传递受体的概念、分类和受体的调节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系统反射活动的中枢控制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和易化感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内脏痛的特点与牵涉痛运动传出中脊髓和脑干运动神经元的作用及运动单位脊休克的原因大脑皮层的运动区及运动传出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与基底神经节损害有关的疾病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脑电图的波形和形成机制睡眠的时相优势半球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了解要求: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胶质细胞的组成和功能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7 突触的微细结构和突触的分类突触传递的调节与突触传递的可塑性电突触传递的特性递质和调质的概念递质的共存、鉴定和代谢多巴胺、5-羟色胺、组胺、神经肽、嘌呤类递质及其它可能的递质与其相应的受体躯体感觉内脏感觉的传入通路与皮层代表区特殊感觉的中枢分析脊髓对姿势的调节中的对侧伸肌反射和节间反射脑干对姿势的调节大脑皮层对姿势的调节基底神经节与大脑皮层的联系黑质-纹状体系统基底神经节的功能自主神经的结构特征脊髓对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调节皮层诱发电位觉醒状态的维持和睡眠时相产生的机制学习与记忆语言和其他认知功能第十一章内分泌(6 学时)学习要求:掌握要求:生长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熟悉要求:内分泌系统的构成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及激素分泌的调节下丘脑调节肽和垂体释放的激素名称以及它们的主要作用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功能联系;催乳素的功能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的作用及其调节以及1,25-二羟维生素D 3 的作用肾上腺髓质激素和醛固酮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血管升压素、缩宫素的生理作用了解要求:激素的分类和各自的细胞作用机制促黑激素的功能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肾上腺雄激素的作用肾上腺髓质素8 胰岛素的作用机制胰高血糖素的生物学作用和分泌的调节组织激素第十二章生殖(3 学时)学习要求:掌握要求:雄激素的生理功能雌激素的生理功能孕激素的生理功能熟悉要求:睾丸的功能和调节卵巢周期和xx 周期的激素调节了解要求:妊娠和分娩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