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教案(四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疏通文意,落实字词,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4.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方法。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这位作家是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投影显示)

三、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① 给下列字词注音。

A、篁竹()清冽()为坻()摇缀()

B、为屿()为嵁()()佁然()参差()

C、俶尔()翕忽()差互()披拂()

D、寂寥()悄怆()幽邃()恕己()

三、第一段:解释重点词语,翻译课文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我很喜欢听到它。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往里走,看到下面有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四、作业

四线三格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测第一段的翻译

二、翻译第二三段:解释重点词语,翻译课文

原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像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三、作业

四线三格翻译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测第二、三段的翻译

二、翻译第四、五段:解释重点词语,翻译课文

原文: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三、作业:四线三格翻译课文

第四课时

一.学生朗读课文

二.理清文章结构,学生讨论回答

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潭的结构特点及周围景物。

第二段,写潭中游鱼。

第三段,写潭水的源流。

第四段,写作者游览感受。

第五段,写同游者姓名。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三.重点研读

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①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抓重点字词回答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②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③ 潭中的水、游鱼各有什么特点?怎么写的?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静态——佁然不动动态——远逝、往来愉悦心情

④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作者心情如何?

明确: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佛。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忧伤心情。

(5)跟作者同游的好几个人,为什么篇末才将他们的姓名一一列出?

最后补叙同游者,作为游记的结束是古代山水游记的一种格式,也可以看作游记的附文。

四.课后小结

1.如何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篇游记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因为被贬谪,作者的心情常常是忧伤悲凉,欲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这种情感,从文中哪句可以看得出来?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文章先写“——”,后面又写“——”?。

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心情)

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幽伤的心情)

2.写作特点:

本文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他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以及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

例如:为突出“石”潭的特征,作者正面进行了描写:“全石以为底 ------为岩。”还通过“如鸣佩环”“水尤清洌”“其岸势犬牙差互”等比喻手法,显示出小石潭的环境幽静、优美自然的原始风貌,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

3.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五、课堂练习(投影显示)

六、课堂小结。

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作者以简练的文笔,按游览观察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地写景状物,文字充满着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寄托了他凄苦忧伤的感情。

柳宗元的游记就是这样——借景抒情、写景寓情、游踪清晰。希望大家认真诵读,体会作者借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发现小潭(隔闻伐取见)(乐)

潭中景物(竹水石树鱼)(乐忧)

小潭源流(溪身——斗折蛇行岸势——犬牙差互)

潭中气氛(景——环合、无人情——凄、寒) (凄凉)

课后分析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来抒发自己在贬居生活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我认为像这样语言优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能够激起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爱好,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于是我首先教学本文时以情感人,重点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于是我以课后练习一“发现石潭——潭中景物——小潭的源流——潭中的气氛”为线索,引导学生和我一同游览小石潭。其次,要深入理解字面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首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义,读懂文章内容,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再次,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形成诵读能力。通过反复的诵读,去深入感受文言语言的潜在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