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概括分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考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考点一、考点解析概括分析题是近些年高考文言文板块必考题型,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题目要求往往是“选是”或“选非”。
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
在这一过程中,命题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让考生进行判断。
而比对法是解答这类题较好的方法之一。
二、解题技巧1.仔细比对,找异同。
比对法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仔细比对:关键词句、增减内容、人物、时间、地点、关系等。
2.比对方法①比对选项中在“谁在何时何地说何做何”与原文是否一致。
②检查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的道理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偷换概念。
③理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以及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三、常见设错误点命题设误1曲解文意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迷惑考生,这种设误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无中生有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观点等内容,致使选项的分析概括于文无据以偏概全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通过增加或删减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的词语的方式,故意扩大或缩小判断对象的范围张冠李戴即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的结果说成是乙事件的结果命题设误2时序颠倒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空间错位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使事情发生的地点错位改变因果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强加因果关系,或将因果关系改变成其他关系事件杂糅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杂糅混编,或把多个人做的事说成一个人做的,故意制造事实的混乱状态四、概括分析题解题“两步骤”第一步:定比对区间文言文概括分析题,通常按照文本内容的先后顺序设置四个选项。
解答时,应依据选项内容,回归文本,筛选出与选项相对应的句段,锁定比对区间第二步:定比对角度将选项内容与锁定的比对区间的内容相比较,特别是要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设误角度进行细致比对,找出似是而非之处,然后做出是否相符的准确判断【真题回顾1】(2022年全国乙卷)文言文阅读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文言文概括分析技巧
2.比对选项与原文,并在选项后的括号内作出判断。(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原文] (2015·全国卷Ⅱ)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 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 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 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 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 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 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 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 知复何言!”乃遇害。
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
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
分析:从空间错位的角度设误。选项中的“蜀地饱受侵扰”错,原
文为“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意思是“天水郡与蜀汉相邻,常被
蜀军侵扰掠夺”,所以饱受侵扰的是“天水郡”而不是“蜀地”。
[参考译文] 曹真去世后,宣帝(司马懿)接替曹真任职,就推举鲁芝参与骠骑
[选项 C] 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
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
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 )
分析:从时序颠倒的角度设误。选项中的“以致宇文化及杀害
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错,由原文“是日旦将朝,见执。
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
文言文概括与分析
设误类型:曲解文意
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 B.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 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予一见不敢再 也 ,亦未知其孝。 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 我因此只见了李台州一面 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 而不敢再见第二次,因此 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 不了解他的孝行
设误类型:强加因果
B、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 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 致使 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 执言。 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 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 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 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 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 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 败 行。
设误类型:对象错位
C 孙博不畏金人,努力全保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 二宦者 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这就 是误伤太子之人。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 民间,别求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 类宦者二人
两个像宦官的人
设误类型:误解形象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 直言不讳 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 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 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 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 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 “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 过,臣不胜大庆。”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复习之概括分析课件
写人叙事性文言文:是以展示事件过程和情景为中
心,以事件的发生、发展为线索组织行文的。阅读这类文
章,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理清思路,看看作者叙述了什么事,文章如何开端、
谁,怎么样
发展、演绎高潮乃至结束。
(性格、能力、才
②文章写了哪些事?中心事件是什么?主次详略如何? 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用了哪些手法? 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情感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析】错误,根据原文,并非宋朝皇帝主动议和,而是契丹主动议 和,
训练二(2021·全国乙卷) 【原文】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 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选项】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诤;唐太 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诫 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2021·新高考Ⅰ)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前文提示:唐太宗即位,与大臣议事:降宗室郡王爵位、减赋清
廉止盗、张玄素谏任群臣,裴矩力谏。)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
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 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②看清层次,文章大致分为几层,每层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是并列还是 层进,使用什么说理手法,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或情感,观点在文中是隐是显, 情感在文中有无变化。
命题陷阱
要求:
误解形象
1、识别五大设“误”陷阱。
张冠李戴
2、检查预习“步步高的思维探究这五组题设置的 时空错误
·[选项C]
·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 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
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内容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一、考纲说明
• • • • • • • •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⑴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⑶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⑷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⑸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 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 1.人物行为举止特点;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3分)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 3. 人物道德品行和聪明才智; 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 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4. 人物性格和情感。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 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 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 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 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 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 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一、考纲说明
• • • • • • •
3.分析综合 ⑴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⑵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⑶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⑴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文言文整体阅读
史传文的主角一般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等,阅读文章时,应 注意筛选以下信息:
(二)多为选择“不正确的一项”;多在“具体行为事例(分析)” 设误。
• 2015年(新课标 I)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 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更变,否则必将失败,可 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 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祟、观年间 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 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 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 前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 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客观题课件
练习2.(2021新高考卷Ⅰ)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 概括是否有误。
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 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 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 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文言文概括分析客观题比对角度
1.比对人物(关注句子主语、宾语) 2.比对时间、地点 3.比对人物观点、评价 4.比对关系(原因、结果、内在逻辑关系)
课后练习
练习1.(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 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 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 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解析:选项说傅珪“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与原文有很大的出入。原文说“遂矫旨令二人致仕”,
“矫旨”是正确理解句意的关键,意谓阉党假传圣旨
让他二人辞官退休,非“坚持离职”。傅珪离职的原
因有两个,一个是权贵的逼迫,二是皇上不采纳言官 的请求,而不是“他仍坚持离职”。 此题需特别关注句子省略成分。(傅珪)极陈时弊十 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 以守正见忤,(权幸)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 交章请(朝廷)留, (朝廷)不听。
选项: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 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解析】孟尝君表示……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错误,由文中“王曰:‘寡人愿子 之行也’”可知,是魏王希望孟尝君出使诸侯。
例2.(2020年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 析是否有误。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阅读文意概括分析
命题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 方式 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设误方式
比对 方法
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对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 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 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注意是否曲解了人物行为的主动与被动 方式等
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选项:(2021年全国甲卷第12题D项)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 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原文: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 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 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 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 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 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
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 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 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 而还。(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答案 有误。“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中的“主动”错。从 原文来看,应是契丹主动议和,而非宋朝皇帝。选项曲解了人物行为的主
说其中一个
比对 注意选项中“于是”“因此”“所以”“以致”等表因果的词语, 方法 与原文相关句子比对一下,看因果关系是否成立
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选项:(2021年全国乙卷第12题D项)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 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 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原文: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 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 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 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 戒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目录:2023年真题展现真题考查解读近年真题对比命题规律解密名校模拟探源高考必备知识(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
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
”曹君弗听。
釐负羁归而不乐,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也?”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
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
”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
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子奚不先自贰焉。
”负羁曰:“诺。
”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公子见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辞其璧,公子自曹入楚,自楚入秦,入秦三年,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曰:“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侯莫弗闻。
献公不幸离群臣,出入..也。
如是弗定,则非与人..十年矣。
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仿今其宗庙不被阴而社稷不血食交之道,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群臣皆曰:“善。
”公因起卒,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君。
重耳即位三年,举兵而伐曹矣,因令人告曹君曰:“悬叔瞻而出之,我且杀而以为大戮。
”又令人告釐负羁曰:“军旅薄城,吾知子不违也,其表子之间,寡人将以为令,令军勿敢犯。
”曹人闻之,率其亲戚而保釐负羁之闾者七百余家,此礼之所用也。
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而以无礼莅之,此所以绝世..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遇之A无礼B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F即恐为曾伤G君H不如杀之。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穷,指困窘、困厄,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穷冬烈风”的“穷”意思相同。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
★查道性格淳厚,即使有人犯了 法也能宽恕。胥吏有过失的,他 不笞罚;老百姓拖欠税赋的,他 自己出钱偿还;仆从摘枣以献, 他挂钱于树;待废弃孤露者,尤 其优厚。
▪ 道性淳厚,有 犯不较,所至 务宽恕,胥吏 有过未尝笞罚, 民讼逋负者, 或出己钱偿之, 以是颇不治。
▪ 二十六年十一月,
大高玄殿灾,帝
▪ 及马防为车骑将军, 当出征西羌,伦又 上疏曰:“闻马防请 杜笃为从事中郎。 笃为乡里所废,客 居美阳,女弟为马 氏妻,恃此交通, 在所县令苦其不法, 收系论之。今来防 所,议者咸致疑怪, 况乃以为从事,将 恐议及朝廷。今宜 为选贤能以辅助之, 不可复令防自请人, 有损事望。
▪ ★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 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
★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 案发现场被捕,被人指认为凶手, 赌徒服罪,但薛奎觉得案情可疑, 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这体 现薛奎断案明察。
一日,盗 杀寺奴取财 去,博者适 至,血偶涴 衣,逻卒捕 送州,考讯 诬伏。
▪ ★独孤信是云中人,原来的名字 叫如愿,他从小雄武豪迈有操节
义气,北州的人都敬重佩服他,
太祖因为他的威信远近闻名,所
▪ 独孤信,云中 人也,本名如 愿。父库者, 为领民酋长,
以之
信美容仪 。
▪
★岭南刘鋹屡次进犯桂 阳、江华等地,到潘美 率兵进击时,他又于广 州城北一百二十里处率 众拒战。潘美出其不意, 以火攻取胜,于是攻克 广州。
▪
鋹复遣其弟保兴率众拒 战,美即率厉士卒倍道 趋栅头,距广州百二十 里。鋹兵十五万依山谷 坚壁以待,美因筑垒休 士,与诸将计日:“彼 编竹木为栅,若攻之以 火.彼必溃乱。因以锐
强加因果
▪ 对策:要注意文中因果关系
文言文语段概括分析
吴祐在父亲 去世后,安 于清贫,边 放猪边吟诵 经书,不为 人言所动。 后与黄真一 起被举荐为 孝廉,并被 人称赞为清 廉有节操。
答案:“后与黄 真一起被举荐为 孝廉,并被人称 赞为清廉有节 操”错,由原文 中的“真后亦举 孝廉,除新蔡 长,世称其清 节”可知,黄真 是在吴祐之后被 举荐为孝廉的, 而且只是他被人 称赞为清廉有节 操,没有涉及吴 祐。
比对结果
答案:
对应选项(仔细 比对角度 原文(认真阅读原文) 比对选项)
崔慰祖字悦宗,清 河东武城人也。父 庆绪,永明中,为 梁州刺史。慰祖解 1.比对人 褐奉朝请。父丧不 物—— 食盐,母曰:“汝 防张冠李 既无兄弟,又未有 戴 子胤。毁不灭性, 政当不进肴羞耳, 如何绝盐?吾今亦 不食矣。”慰祖不 得已从之 崔慰祖出身官 宦家庭,为人 孝顺。他的父 亲曾担任梁州 刺史、奉朝 请。父亲去世 后他坚持不吃 盐,在母亲的 劝说下他改变 了这种做法。
吴祐在父亲 去世后,安 于清贫,边 放猪边吟诵 经书,不为 人言所动。 后与黄真一 起被举荐为 孝廉,并被 人称赞为清 廉有节操。
答案: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 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 年十二,随从到官。„„及 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 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 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 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 2.比对时 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 间—— 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 防时序 如初。后举孝廉,将行,郡 错乱 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 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 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大守 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 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 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 节。
成遵聪颖好 学,终能脱颖 而出。他自幼 聪敏颖悟,勤 学不辍,苦于 当地先辈中没 有教授应试科 举文的人,后 因受县尹杨惠 赏识得以赴京 师深造,考中 进士。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之概括分析题 教学设计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之概括分析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设置错误类型2.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正确理解文言文大意。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文言文大意,学会提炼概括文言文大意。
【教学过程】1.从人物角度设误(1)【原文】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吴起传》【错误选项】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
吴起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吴起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2)【原文】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吴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错误选项】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
吴起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吴起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3)【原文】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颜太初杂文序》【错误选项】颜太初宽厚正直,才识过人,效法嵇康、阮籍,诗文讥刺时事。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陈情表》(4)【原文】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
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
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摆阵 ——方法引路,按图索骥
1、整体解读文章,层层划读 文章结构一般可以概括为:人(传主)——简历——性 格特点——事件①(时间、地点、涉及人物、官职)—— 【原文】李延孙,伊川人也。祖伯扶,魏太和末,从征 事件②——事件③——……——评价
悬瓠有功,为汝南郡守。父长寿,性雄豪,有武艺。少 2、圈读题目选项,找到与选项对应的文句 与蛮酋结托,屡相招引,侵灭关南。孝昌中,朝议恐其 题目(一般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为乱,乃以长寿为防蛮都督,给其鼓节,以慰其意。长 寿冀因此遂得任用。 选项(语意点,弄清语意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阵型4: 错位嫁接——以分析中混淆错位来设置错点
B.常同能透过现象分析根源。绍兴元年,在韩世忠屯 兵镇江、刘光世屯兵建康时,两人因为个人恩怨要互相 动用武力,常同就上奏皇帝说,这是他们二人的幕属挑 拨造成的。
【原文】绍兴元年,乞郡……三年,召还……时韩世忠屯镇江,刘 光世屯建康,以私忿欲交兵。同奏:“昔汉诸侯王有过,犹责师傅, 今两军幕属赞画无状,乞先黜责。”上以章示两军。
【原文】吕颐浩再次担任宰相,常同论说他十件事情,并且 说:“陛下不想立即罢免吕颐浩,难道不是因为他有帮助陛 下恢复帝位的功劳吗?我认为功劳出自众人,并不是吕颐浩 一个人的功劳。”吕颐浩的宰相职位被罢免。(常同上奏)论 说张浚损失军队、失守土地,于是皇帝下诏让张浚闲居福州。
正确。
四、对阵——运用技巧,巩固训练
破阵方法:要对文段中所述的相关内容进行仔细核对, 尤其是涉及原因、是非之处,注意内容偷换、是非颠倒、强 加因果(因为、由于、所以、以致等)等错误。
要细辨原文中的字词在进入选项后是否发生了释义 错误,要找到原句,运用语境推断法进行推敲,有时还 可灵活运用常见的成语联系法、结构推断法等协助辨析。
阵型3: 无中生有——在概括中添枝加叶来设置错点
破阵方法:对所述的相关内容进行仔细核对, 尤其是表明判断对象的范围,程度,看是否夸大其 辞,以偏概全,或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说成一定会发 生,过于主观武断。
阵型6:评析失当——以分析中对人事理的错误
评析来设置错点
E.常同关心民生。张浚请求恢复他的田产税役,派一 名士卒带书信到瑞昌,郭彦参把士卒拘囚在监狱,朝廷 命令罢免郭彦参,常同一并密封退还二命。
【原文】。张浚乞复其田产税役,令一卒持书瑞昌,而凌悖 其令郭彦参,彦参系之狱。浚诉于朝,命罢彦参,同并封还 二命。
破阵方法:要整体把握选段中的人物形象与文章的感 情倾向,斟酌选项中对人物、事件、道理的评析是否符 合原文意图。
D. 常同敢于弹劾同僚。在吕颐浩第二次担任宰相时,常 同上书论说他十件事情,最终吕颐浩被罢相;张浚损失 军队、失守土地,常同上书论说,使他最终闲居福州。
慧眼观阵,直觅本来
——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客观题
【学习目标】
1、根据题目概括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设题的特点 和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解题方法; 2、了解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设误类型,明确应 对策略; 3、运用解题方法和应对策略解决文言文概括例,重温特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李延孙家传武学,受祖上恩荫。他的祖父李伯扶和父亲李 每个选项均是先用一个或两个短 长寿都武艺高强,都曾经随军作战,并且建立军功,深受重 语对人物进行概括,然后举事例 用。 印证分析。 B.李延孙雄壮威武,有将帅之才。年少时就跟随他的父亲李 长寿征战,在军中作战勇敢而闻名,被授官任直阁将军。 C.李延孙带人宽宏,善惠同僚及家属。广陵王元欣等人携家 带口前来投奔之时,李延孙都赠送礼物,并派人护送使其安 全抵达。 D.李延孙恪尽职守,声威震敌国。被任命为京南行台等官职 后,李延孙一直力战以平定伊水和洛水地区,作战,常以少 击多。
A.李延孙家传武学,受祖上恩荫。他的祖父李伯扶和父亲李长 寿都武艺高强,都曾经随军作战,并且建立军功,深受重用。
3、精细对比辨析 将选项各个语意点与原文逐一对照。
三、破阵 ——例题引领,总结规律
《课堂新坐标》P92即时训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常同因其父被授予官职。常同是已故监察御史常安民的儿子,皇帝因 为坚持节操、刚直不阿常安民因触怒权贵被人训斥拷打至死,将他的儿 子常同任命为大宗丞。 B.常同能透过现象分析根源。绍兴元年,在韩世忠屯兵镇江、刘光世屯 兵建康时,两人因为个人恩怨要互相动用武力,常同就上奏皇帝说,这 是他们二人的幕属挑拨造成的。 C.常同能帮助同僚。张泽率领两千人脱身来归附宋,泗州太守徐宗诚接 纳了大部分人,徐宗诚因没有听从朝廷的命令被处罚,常同上奏后,朝 廷赦免了徐宗诚的罪过。 D.常同敢于弹劾同僚。在吕颐浩第二次担任宰相时,常同上书论说他十 件事情,最终吕颐浩被罢相;张浚损失军队、失守土地,常同上书论说, 使他最终闲居福州。 E.常同关心民生。张浚请求恢复他的田产税役,派一名士卒带书信到瑞 昌,郭彦参把士卒拘囚在监狱,朝廷命令罢免郭彦参,常同一并密封退 还二命。
破阵方法:要细审选项中的每一个语意点在原文中是否有相 关表述,要留意相关的细节,关注选项中自行添加而其实原文 中并未出现的信息。 注意:要分清原文并未出现的信息与选项中合理分析出来的信 息,前者是无中生有,后者是语意准确。 破阵方法:对所述的相关内容进行仔细核对,尤其是表明 判断对象的范围,程度,看是否夸大其辞,以偏概全,或对 可能发生的情况说成一定会发生,过于主观武断。
1、《新坐标》关于概括分析的相关内容。 2、完成《专题集训》。
五、课堂小结
1、方法:
(1)整体解读文章,层层划读 (2)圈读题目选项 (3)精细对比辨析
2、误设类型:(1)评析失当
(2)曲解词义 (3)错位嫁接
(4)以偏概全 (5)偷换概念
(6)无中生有
以偏概全——以转述中改变词义大小来设置错点 阵型5:
C.常同能帮助同僚。张泽率领两千人脱身来归附宋, 泗州太守徐宗诚接纳了大部分人,徐宗诚因没有听从朝 廷的命令被处罚,常同上奏后,朝廷赦免了徐宗诚的罪 过。
【原文】伪齐宿迁令张泽以二千人自拔来归,泗州守徐宗诚 纳之,韩世忠以闻。朝论令世忠却泽等,而械宗诚赴行在。 同奏,诏处来归者于淮南,释宗诚罪。
一、观阵——根据示例,重温特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李延孙家传武学,受祖上恩荫。他的祖父李伯扶和父亲李 长寿都武艺高强,都曾经随军作战,并且建立军功,深受重 用。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 B.李延孙雄壮威武,有将帅之才。年少时就跟随他的父亲李 该项错误也非全错,而是错一 长寿征战,在军中作战勇敢而闻名,被授官任直阁将军。 点。 C.李延孙带人宽宏,善惠同僚及家属。广陵王元欣等人携家 带口前来投奔之时,李延孙都赠送礼物,并派人护送使其安 全抵达。 D.李延孙恪尽职守,声威震敌国。被任命为京南行台等官职 后,李延孙一直力战以平定伊水和洛水地区作战,常以少击 多。
偷换概念——以分析中内容的混淆来设置错点 阵型1: 曲解词义——以转述中误释词义来设置错点 阵型2:
A.常同因其父被授予官职。常同是已故监察御史常 安民的儿子,皇帝因为坚持节操、刚直不阿常安民 因触怒权贵被人训斥拷打至死,将他的儿子常同任 命为大宗丞。
【原文】建炎四年,诏:“故监察御史常安民,抗节刚直, 触怒权臣,摈斥至死。今其子孙不能自振,朕甚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