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论文 中药复方的药理研究现状与进展

合集下载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

然而,由于中药复方的复杂性和多组分的特点,其药理学研究一直面临着挑战。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本文将从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中药活性成分的发现与鉴定以及中药的药理机制等方面,探讨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一、研究方法的创新传统中药药理学研究主要依赖于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这种方法存在着时间长、费力耗时、结果不确定等缺点。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研究者们开始尝试应用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等新技术手段,加速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进程。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使得研究者能够深入了解中药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全面了解中药对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从而揭示中药的药理机制。

此外,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也为中药药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构建中药活性成分与靶点的数据库,可以快速筛选出中药对特定疾病具有潜在疗效的活性成分。

二、活性成分的发现与鉴定中药复方中含有众多活性成分,其中有些成分具有重要的药理活性。

传统的中药药理学研究主要通过分离纯化活性成分并进行生物活性评价来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

然而,由于中药复方的复杂性和多组分的特点,活性成分的发现与鉴定一直是中药药理学研究的难点。

近年来,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的应用使得中药活性成分的发现与鉴定更加准确和高效。

这项技术通过将样品分离和检测结合在一起,能够快速鉴定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并确定其结构和含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质谱图谱库的建立,快速鉴定中药中的活性成分。

三、药理机制的研究中药的药理机制是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药复方中的多个成分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发挥作用,因此揭示中药的药理机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结合药理学和系统生物学的方法,逐渐揭示了一些中药的药理机制。

中药复方的药效及药理研究

中药复方的药效及药理研究

中药复方的药效及药理研究第一章中药复方的概述中药复方指的是将数种不同的中草药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成疗效更为显著的配方,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复方早在古代就被广泛应用,而今天它们仍然是许多国家医疗保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复方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有很多药效和药理机制,本文将重点介绍中药复方的药效及药理研究。

第二章中药复方的药效2.1 免疫调节作用多种中草药复方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免疫系统的抗病能力。

例如,党参、黄芪、炙甘草等中草药都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

有研究表明,当这些草药组合在一起时,它们的功效可以进一步提高,免疫调节作用也会更为明显。

2.2 抗炎作用中药复方在抗炎方面也具有显著的药效。

例如,三七、槐花、地黄等中草药复方可以降低炎症反应,缓解炎症反应对身体的危害。

这些草药中含有的化合物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减少炎症反应的程度。

2.3 抗氧化作用抗氧化剂是防止自由基对身体细胞的损害的重要物质。

中草药复方中的许多成分都具有抗氧化作用,例如黄芩、黄连等。

一些研究表明,当这些草药组合在一起时,它们的抗氧化剂能力更加强大。

2.4 活血化瘀作用中药复方中的许多成分具有活血化瘀作用,例如桃仁、红花、丹参等。

这些草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液凝块的形成,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第三章中药复方的药理研究3.1 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研究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如何影响疾病和身体的学科。

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主要关注中药复方的药效机制和成分活性,通过药物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学等多方面研究中药复方的药物学特性,为中药复方的应用提供依据。

3.2 中药复方的分子机制研究分子机制研究探究中药复方中的活性成分如何与细胞中的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细胞的生理和代谢功能。

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多种中药复方的分子机制。

3.3 中药复方的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是评价药物对人体的作用和副作用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药药理学论文题目: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班级:08级中西医结合临床(2)班姓名:***学号:********日期:2011-5-31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中药是指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天然药材;机体则指人体、动物体及病原体。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分两部分,即中药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和中药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

中药药效学是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用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

中药药动学是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其特点。

中药药理学是基于现代药理学实验方法,研究中药治疗作用及其机理、发展现代中药与创新中药、创造现代中药药性理论的一门学科。

在讨论到中药药理学的基本任务及中药药理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后,着重从基本药理概念问题、关于复方研究问题、关于中药血清药理研究问题、关于有毒中药研究问题及关于中药的临床药理学研究问题进行了讨论。

我们得到相应的对策分析:合理的全面规化, 应当提倡和实施与现代科技接轨的方针, 应当制定中药药理研究的相关原则、规范与评价标准,积极探索开创新的研究方法等。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研究;研究问题,对策。

中药药理学是近几十年来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西医药结合的产物,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也是中药学在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其特点是既要遵循中医药理论,又要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并用现代医药学研究中药的成果阐明中药防治疾病的道理,因此它也是中药走向世界的桥梁。

现代中药药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已有几十年历史,其学科任务逐渐明确。

第一,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从现代科学的高度,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

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

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

中药复方药理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发展,中药复方 药理学将更加注重研究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
和作用机制。
中药复方药理学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 叉融合,如化学、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
以促进中药复方的深入研究和发展。
中药复方药理学将更加注重研究中药复方的 整体作用机制和多成分协同作用。
中药复方药理学将更加注重与临床研究的结 合,以推动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2
02
03
参考文献3
张仲景. (2009). 《伤寒杂病论》 . 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王焘. (2011). 《外台秘要》. 北 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5
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的挑 战与展望
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面临的挑战
01
药物成分复杂性
02
作用机制不明确
中药复方由多种药物组成,其药理学 研究需要对每种药物的特定成分及其 相互作用进行深入分析,这增加了研 究的难度和复杂性。
由于中药复方的成分复杂,其作用机 制往往难以明确,这给药理学研究带 来了一定的挑战。
03
缺乏标准化和量化
学研究的结果难以比较和重复 。
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的展望
加强基础研究 深入研究中药复方的药理学机制 ,发现新的作用靶点,为新药研 发提供理论支持。
加强国际合作 通过国际合作,共享资源和研究 成果,推动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研 究发展。
02
中药复方药理学的历史与 发展
中药复方药理学的起源与演变
01
中药复方药理学起源于古代中医理论,是中药学与药理学相结 合的产物。
02
在古代,中药复方主要用于调理气血、治疗杂症,随着现代药

中药复方研究现状与思路探析

中药复方研究现状与思路探析

中药复方研究现状与思路探析
近年来,中药复方开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临床上,采用中药复方治疗有效性高、安全性好,受到越来越多患者以及临床医师的青睐。

下面,就中药复方研究现状及思路探析进行综述:
一、中药复方研究现状
1. 研究进展:中药复方已经取得较大的成果,在肿瘤治疗、慢性病治疗及疾病的预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开发了许多药物和技术。

2. 学术讨论:随着中药复方研究的发展,一些国内研究人员发表了系统的研究论文,学术界也就中药复方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3. 科学研究:学术界也提出了临床试验、分子细胞活性研究及活性成分分析等中药复方研究的方法及理论,推动了中药复方研究的发展。

二、中药复方研究思路
1. 复合毒性研究:探究中药复方合成毒性和药效之间的关系,以期指导中药复方的质量控制和技术研发应用。

2. 评价靶点研究:结合生物活性和中药复方靶点研究,鉴定中药复方药物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3. 组合感应调控研究:通过观察多种活性成分组合能否引发组合感应调控,发现新的活性组合。

4. 剂型开发研究:根据中药复方的药理活性、药效性和口服形式,研发出性能稳定的剂型,提高其药理活性。

5. 理论研究:结合中药复方的实际应用,研究古代经典中药学的知识
体系,为研究中药复方提供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中药复方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已久,通过不断的研究,其实
践价值日益凸显。

而在以上研究中,科研人员还应坚持不懈,加强与
中药学理论的配合,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实现中药复方的科学化发展,有效提高其在临床的应用场景。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进展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进展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进展中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传统药物,在我国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一直备受关注。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进展一直是中药研究的重要方向。

一、中药药理学的起源和现状众所周知,在我国的古代,中药是非常普遍的。

一些草药、植物和动物被用来治疗各种疾病。

然而,现在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需要找到科学的方法来证明中药的价值。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自20世纪以来开始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科学方法的应用,如高通量筛选技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遗传工程和组织培养等。

现在,中药的药理学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专注于此领域。

二、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方法和现有成果中药的药理学研究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检测和分析。

其中常用的方法有实验室研究、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现代生物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等。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说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而且可以为中药再开发和创新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已经有很多中药的药理学研究成果,其中一些已经应用于临床实践。

例如,全蝎等中药可用于治疗癌症、肿瘤和心脏疾病。

全蝎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同时也有较好的心脏保护作用。

另外,在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衰老和神经保护方面,中药也有着良好的表现。

如黄芩、连翘等中草药可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冬虫夏草、鹿茸等中药对于保健有着重要的贡献。

三、未来的发展方向尽管中药药理学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果,但仍然面临许多的挑战。

其中最重要的是确定药物与疾病间的作用机制。

同时,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和导致药效的活性成分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为了保证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对中药的药理学研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而且,还需要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利用到先进技术手段和不断完善的药理学实验技术,来进行研究和开发。

总之,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进展是中药研究的重要方面,通过深入研究,可以证实中药在各种病症方面的价值,并为其现代转化在生物医学领域上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中药是中国传统的宝贵财富,拥有着千年历史和积淀。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中药的研究和开发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概述中药复方是指两种及以上的中药组合而成的治疗方案,往往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和疗效。

网络药理学是一种整合系统生物学、网络分析和计算机科学的新型科学,通过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探究药物的多靶标作用机制和相关途径,从而为中药复方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策略。

二、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建立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数据库;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分析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和关键通路。

建立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数据库是进行网络药理学研究的基础。

目前已有多个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像TCMSP、TCMID、STITCH等。

这些数据库收录了大量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信息,可供后续研究使用。

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是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该网络包括三个要素:药物、靶标和疾病,通过靶标的联系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建立这种网络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文献挖掘法,通过查阅文献建立相应连接关系;2)实验验证法,通过实验验证前期推理的连接关系;3)数据挖掘法,利用大数据快速筛选已知的药物靶标和疾病信息进行连接。

分析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和关键通路是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核心节点是指在网络中紧密连接的节点,关键通路是指在网络中起关键作用的传递通路。

对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和关键通路进行分析,可以揭示药物的多靶标作用机制和相关途径,进而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三、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研究的应用和前景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研究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首先可以在药物研发领域中应用,可以通过网络药理学快速筛选药物靶标、验证药物适应症、寻找多靶点作用的药物等。

其次可以在中药复方的合理应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根据网络分析结果进行药方的优化设计,提高中药复方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复方的药理作用与机制研究

中药复方的药理作用与机制研究

中药复方的药理作用与机制研究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由两味或两味以上的中药按照“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配伍而成。

中药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其药理作用和机制的研究一直是中医药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中药复方的药理作用十分广泛,涵盖了对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多个生理系统的调节。

以免疫系统为例,许多中药复方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比如,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中药组成,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细胞活性,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的状态,从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

中药复方发挥药理作用的机制复杂多样。

一方面,中药复方中的多种化学成分可以通过协同作用来增强药效。

例如,在治疗肿瘤的复方中,可能包含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成分,同时也有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肿瘤微环境的成分,这些成分相互配合,共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另一方面,中药复方可以通过调节多个信号通路来发挥药理作用。

以治疗糖尿病的复方为例,其可能通过调节胰岛素信号通路、AMPK 信号通路等,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在研究中药复方药理作用与机制的过程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细胞培养技术、动物实验模型、分子生物学技术等为深入研究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例如,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可以观察中药复方对细胞增殖、凋亡、分化等过程的影响;利用动物实验模型,能够在整体水平上研究中药复方对生理病理过程的调节作用;而分子生物学技术则有助于揭示中药复方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上的作用机制。

然而,中药复方药理作用与机制的研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中药复方成分复杂,要明确其中每一种成分的药理作用和相互之间的协同关系十分困难。

中药复方制剂的现代化研究与开发

中药复方制剂的现代化研究与开发

中药复方制剂的现代化研究与开发一、引言中药复方制剂是中医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在传统中药中,复方制剂是将多种中草药组合起来使用,以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药复方制剂的现代化研究和开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对中药复方制剂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现状分析1. 复方制剂的应用广泛中药复方制剂在中医药临床中应用广泛。

它可以同时治疗多种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症状,具有综合调节作用。

复方制剂的应用可以使药效更全面、更准确地发挥出来,提高临床疗效。

2. 现代科技手段的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在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和开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技术的引入,使得复方制剂的药效成分分析、药理作用机制研究等更加深入和准确。

3. 复方制剂的商业化开发越来越多的中药复方制剂开始进行商业化开发。

一些中药企业投入大量资源和资金,进行复方制剂的生产和销售。

这种商业化开发的倾向有助于推动中药复方制剂的现代化研究和开发。

三、存在问题1. 药效成分的不确定性复方制剂中的药效成分较多,其组合对于药效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方法来准确鉴定复方制剂中的药效成分,这给复方制剂的研究和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药理作用机制的不明确复方制剂中的不同组分可能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协同作用。

尽管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但对于复方制剂的药理作用机制仍然了解不足,这限制了复方制剂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发展。

3. 缺乏管理规范中药复方制剂的商业化开发虽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规范,导致市场上复方制剂的质量良莠不齐。

这给消费者和医生带来了困扰,同时也对中药复方制剂的形象和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四、对策建议1. 加强药效成分的研究应加强对中药复方制剂药效成分的研究,开发出一套准确有效的分析方法,以便鉴定复方制剂中的药效成分。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同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作用,为复方制剂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复方的研究与应用探究

中药复方的研究与应用探究

中药复方的研究与应用探究中药复方是指由多种中药组成的配方,通过对不同中药在药理、药效上的相互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复方在我国中医药治疗中占据重要位置,具有严谨的研究方法和完备的疗效评价体系。

本篇文章将探究中药复方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现状,以及中药复方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一、中药复方的研究方法中药复方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现代科学与中医学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可以对中药复方进行系统分析,确定药物成分和药效作用。

同时,在了解中药复方的基础上,运用中医学的经验和理论,对中药复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比如,在药理研究方面,可以通过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进行研究,确定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

在临床研究方面,可以通过临床试验等手段,验证中药复方的疗效和安全性等。

此外,在运用中药复方治疗疾病时,还需要结合中医诊断方法,综合分析患者的体质、病情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二、中药复方的应用现状中药复方在治疗传统疾病方面,如感冒、腰肌劳损、慢性胃炎等,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不仅如此,中药复方还在很多新兴领域中得到了应用。

比如,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某些中药复方已经被证明具有良好的降血压、降脂、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

在肝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此外,中药复方在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生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中药复方的保健功能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

比如花旗参、人参、黄芪等中药材常被用于补充体力、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等。

因此,在养生保健方面,中药复方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三、中药复方的应用前景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中药复方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首先,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在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例如,中药复方的安全性、剂量和疗效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同时,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和标准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作用和机制研究

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作用和机制研究

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作用和机制研究一、引言中药复方制剂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药理作用和机制研究对于提高中药复方制剂的疗效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们对中药的兴趣增加,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课题报告旨在对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作用和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中药复方制剂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现状分析1. 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现状目前,对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作用和机制方面。

通过对中药复方制剂的体内外实验和临床观察,研究人员已经发现许多中药复方制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例如抗炎、抗菌、抗氧化等。

一些研究也揭示了中药复方制剂的机制,比如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等方式产生药效。

2. 中药复方制剂的应用现状中药复方制剂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例如中风、慢性肾炎、白血病等。

其疗效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得到肯定,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三、存在问题1. 中药复方制剂的有效成分不清晰中药复方制剂通常由多种药材组成,每一种药材都含有许多活性成分。

然而,目前对中药复方制剂中每一种药材的有效成分并没有深入研究,这导致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作用和机制无法得到彻底解释。

2. 药效与用药剂量的关系不明确中药复方制剂在药效和用药剂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目前这种关系还没有明确的标准。

在临床应用中,往往需要通过一系列试验和实践来确定中药复方制剂的合理用药剂量,这增加了临床医生的工作量。

3. 临床应用中存在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尽管中药复方制剂在疾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这一方面可能与中药复方制剂的成分复杂性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用药剂量的选择有关。

四、对策建议1. 深入研究中药复方制剂的有效成分针对中药复方制剂中每一种药材的有效成分进行深入研究,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质谱技术、基因组学等来解析药材中的活性成分,进而揭示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作用和机制。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现状、问题讨论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现状、问题讨论及发展趋势分析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随着人类疾病种类的越来越多,化学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越来越多,中药药理的研究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研究学者的关注。

中国作为传统的医药大国,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具有坚实的基础以及潜力巨大的发展前途,中药的药理作用与医药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在中西医理论研究的指导下,中药药理学的研究逐渐发展起来[1]。

目前,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医药学领域中最活跃、发展最快速和潜力最大的力量,中药药理学研究的进步也推动着中医药学的进步。

因此,该文对中药药理学的研究现状、问题讨论及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现报道如下。

1中药药理学研究现状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基础,通过现代实验方法,科学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疗效规律的一门基础性学科。

1985年中药药理学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发展过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1985年之前,分散式研究,即没有具体的方向、方法,没有形成具体的方法、全面系统的知识以及规律性的东西,只要是与之相关的研究都称为中药药理学研究,而受到欢迎;②1985~1990年期间,中药的复方药物研究比较盛行,复方中药药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是后来复方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基础,主要探讨复方中药的作用机理,这阶段理论结果较多;③90年代之后,著名药理学家金黄教授提倡五个结合,形成中药药理学学科的基本构架,中药药理学的研究逐渐专门化、规范化[2]。

学科的研究内容因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①研究中药主要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更好地制度准确配药、用药;②以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将现代药理与化学结合在一起,推动传统中药理论的进步以及在实践治疗中的应用;③总结中药作用的特点、规律等,规范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理论[3]。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目前中药新药的研究是一大热点。

此外,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更趋向多学科交叉发展,研究方法既广又细。

中药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中药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中药的研究现状及意义1.中药药理学研究进展步入21世纪,中药药理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各地大力加强规范化药理实验室的建设,尤其是国家科技部在推进中药现代化。

现代化的中药药理研究表现为多学科的配合,从数学、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项目中启动了规范化中药药理实验室建设专项,在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方法、新的模型,保证数据客观准确,提高中药研究的整体水平;免疫学、现代心理学等学科角度研究中药作用机理,用现代科技术语阐明中药方药的传统功效。

许多创新性关键技术被陆续应用于中药药理研究中,如计算机自动控制、图像分析处理等现代方法和技术;细胞因子、神经递质等生物活性物质测定及离子通道、基因、受体功能分析等生物学手段也开始引入;基因探针、细胞重组技术等用于中药的基因表达与调控影响的研究正成为热点;许多实验室可以在整体、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上以及系统调控等方面,进行中药药理研究。

对中医“证”的本质的探讨已经开始。

中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正在起步。

数据库知识(KnowledgeDiscoveryinDatabase,简称KDD)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其中潜在的知识为复方药效物质的化学结构信息与机制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

研究的重点正在由单味中药向方剂转移;由单一药效学探讨向多指标、作用机制、方剂组成、配伍规律等多方位发展转变。

2.中药药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1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尚需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2.2低水平重复多;2.3中药尤其是方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尚无很好的方法;复方中药药理学基础理论研究复方药理学的物质基础,复方药代动力学,复方作用机理的探讨,尽管难度很大,但学者们的研究热情不减,研究方法日新月异,研究理论层出不穷。

现代复方药理学研究坚持在阐明复方配伍的化学与生物学内涵上寻找突破口,重点是临床疗效确切,作用目标明确,能够体现中药复方君、臣、佐、使配伍规律,构方药味的化学基础研究相对清楚的中药复方。

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研究

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研究

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研究中药复方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形式,由多种草药组合而成,一直以来都在中医药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与单味草药相比,中药复方具有独特的药理学特点,其药效更为复杂,疗效也更为显著。

本文将探讨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研究,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中药复方的药理学基础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组分药效叠加作用中药复方由多种草药组合而成,每种草药都含有不同的化学成分。

当这些草药混合在一起使用时,其药效会出现叠加作用。

例如,某些草药可以互相增强彼此的药效,从而提高整个药方的疗效。

2. 多途径药效调节中药复方中的草药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活性成分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对人体产生药效。

通过合理地组合不同的草药,可以实现多途径的调节作用,从而对多种病症产生综合疗效。

3. 多目标药效作用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研究还发现,中药复方具有多目标药效作用的特点。

相对于单一草药,中药复方可以同时作用于多个生物靶点,从而综合调节多个生物过程,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研究方法为了深入了解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特点,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方法:1. 体内药理学研究体内药理学研究是中药复方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将中药复方给予动物模型,观察其对生理指标的影响,可以评估药方的疗效及其对机体的影响程度。

2. 分子水平研究分子水平研究能够揭示中药复方的药理学机制。

通过分离和鉴定其中的活性成分,以及研究其对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可以深入了解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特点。

3. 细胞实验研究细胞实验研究可以揭示中药复方对细胞的影响。

通过给予细胞模型中药复方的处理,观察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药方对细胞的影响程度。

三、中药复方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中药复方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治疗作用中药复方由多种草药组合而成,能够综合调节机体的多个生理过程,从而对多种病症产生综合治疗作用。

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摘要:中药复方药物的动力学研究是近年来药物研发领域的热点之一。

通过分析中药复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可以揭示其药效机制,并为中药复方药物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本文详细阐述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药物吸收速率的评价、药物分布的影响因素、药物代谢途径的研究以及药物排泄的动力学特征等方面。

研究表明,中药复方药物的动力学特点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药物成分的组合、剂型的选择和个体差异等。

此外,新型分析方法的应用和药物体内行为的数学模型建立也为中药复方药物的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索中药复方药物的动力学特性,以加强其临床应用和药物开发的可行性。

关键词:中药复方药物;药物体内行为;动力学特性Abstract: The study on the kinetics of TCM compounds is one of the hot spots in the field of drug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Byanalyzing the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process of TCM compounds in the body, the pharmacodynamic mechanismcan be revealed, and the basis for rational use of TCM compounds canbe provided. In this paper, the latest advances in pharmacokinetics of TCM compounds were reviewed in detail, including the evaluation ofdrug absorption rat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drug distribution, the study of drug metabolism pathway and the 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drug excretion.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CM compounds are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the combination of drug ingredients, the choice of dosage forms and inpidual differences. In addition, the application of new analytical method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mathematical models of drug behavior in vivo also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study of the dynamics of TCMcompound drugs. Future studies should further explore the kinetic properties of TCM compounds to enhance their feasibility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drug development.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drugs; Drug behavior in vivo; Dynamic characteristic中药复方药物是中国传统药物研究与应用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悠久、临床经验丰富的特点。

中药复方的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的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的研究进展作者:徐何方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3期摘要:中药复方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之一,是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

复方中药的化学成分极其复杂,其研究必须采用多学科、多技术综合研究的方法。

本文在分析中药复方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复方配伍的规律,重点分析中药复方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中药复方;研究状况;思路和方法1.中药复方研究状况由于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使得在揭示其配伍的科学内涵和作用机制、物质基础上存在很多困难,因此探讨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研究的方法学,成为当今学术界瞩目的焦点问题。

中医药工作者对中药复方的药效学与配伍规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血府逐瘀汤、生脉散等复方的拆方分析与药理学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

随着天然药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和检测手段的日益提高了人们试图采用中药复方拆方的研究,分离追踪独特功效的活性成分,发现具有高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研究,最终达到创造有高生物活性,独特功效的新药的目的。

现在化学分析、分离、鉴定方法与技术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拆方分析在揭示中药复方配伍作用的生物学本质上的局限性,有效的推动了该领域研究的进度。

中医与西医治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医是辨证论治,治疗的是“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治本”而非仅仅“治标”。

中药复方成分复杂,我们从中药复方中得到有效成分,成分的个体作用怎样来揭示中药复方的整体作用,怎样用有效?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很难阐明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1]。

中药复方药理、药效研究低水平问题严重,许多研究仍停留在临床疗效观察阶段,一些药效学指标的灵敏度偏低。

中药复方的实验药理学绝大数仅限于药效学的观察,而且由于没有化学工作者的有效配合,方剂组成多不稳定,药效重现性较差,难以反映复方的药理学作用。

而且其研究绝大数仅限于整体动物的观察,缺乏从分子、细胞水平上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针对中药复方治疗的病或证,缺少良好的现代病理生理基础,药理研究模式基本上沿用西药药理学的模式,不能客观的反映中药复方的主要药效,无法切实表达复方的临床疗效[2]。

中药复方研究现状和思路

中药复方研究现状和思路

中药复方研究现状和思路
随着现代医学对中药的认识逐渐深入,中药复方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目前,中药复方研究的现状和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药复方研究的现状。

中药复方研究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方法不统一:中药复方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化学、药理学、中药学、临床医学等,因此研究方法相对比较复杂且不统一。

(2)研究对象多样化:中药复方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临床使用的中
药复方、经典中药复方和民间传统中药复方等,因此研究对象的多样性也
给研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3)研究内容广泛:中药复方研究的内容涉及到药效成分、药效机制、质量控制、临床应用等方面,研究内容相对比较广泛。

2.中药复方研究的思路。

针对中药复方研究的现状,未来中药复方研究应该采取以下几个思路:(1)多学科协作:中药复方研究需要多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包括中药学、药理学、化学、临床医学等,通过学科协作可以提高研究效
率和研究成果的质量。

(2)先进技术支撑:中药复方研究需要运用到先进技术,如高通量
筛选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研
究的准确性和深入度。

(3)加强临床应用研究:中药复方的应用效果是最重要的,因此需要加强中药复方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研究,了解其在不同病症中的应用效果和适应症。

总之,中药复方研究的现状和思路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关注和研究,推动中药复方研究的发展,为推广中药的临床应用做出更多的贡献。

中药复方药理作用论文

中药复方药理作用论文

中药复方药理作用论文【关键词】中药复方动物模型物质基础药理学研究中药复方是中药防治疾病的主要形式,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指导下,根据病机和药性理论等,按照君臣佐使等原则配伍组成的具有特定主治功效的药方。

中医关于方剂的配伍有高度的科学性,中药复方蕴涵了中医理论丰富、深刻而复杂的科学内涵,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最为复杂、难度最大和最具有挑战性的研究之一。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化学药物不良反应大及其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植物药重新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关注。

虽然中国在世界“复方类”天然药领域具有综合优势,但是中国在世界植物药领域并不处于优势地位,而是亚洲的日本、欧洲的德国为代表处于领先地位。

我国作为传统医药大国,中药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一直在5%左右,和我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日、德等国之所以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就是在现代化方面走到了我国的前面。

加强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对中药现代化及中药新药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把握研究方向,走中西医结合道路中药的药理作用与西药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一是整体观思想。

现代西药均是结构和理化性质清楚的单体化合物,剂型先进,药效及其作用机制清楚;中药尤其是中药复方药效的发挥是其所含多种活性成分通过多种作用途径、环节和靶点所表现的综合作用。

辨证施治、君臣佐使等原则是中医用药的精髓。

中药不等于一般的植物,它必须具备中药应有的真正的内涵,离开了中医药整体观,单纯追求西药化,将使中药药理学研究路子越走越窄。

二是现代科学化。

从药物的角度来看,中药与西药的作用对象是相同的,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作用于机体生物大分子,影响机体的病理生理而发挥药理作用,其作用和作用机制是客观存在的规律。

因此,客观地讲应用现代的科学手段是能够揭示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的,关键是怎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揭示。

我国著名药理学家周金黄教授曾多次指出,中药复方药理学的研究应在中西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主张在中药复方药理学的研究中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复方的药理研究现状与进展摘要: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是由两味及两味以上中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按照“君臣佐使”组成原则及配伍理论而组成的方剂,即中药复方。

较之单味药,复方具有疗强、毒性低等优点。

因此,复方的物质基础与药理研究更符合临床的实际情况。

近年来中药复方的研究也倍受重视,发展很快。

大多数也是从药理方面阐明复方的作用,本文就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研究方面展开一些讨论。

关键词:中药复方、药理研究一、中药复方物质基础与药理学研究的意义我国中药复方的研究主流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这是与国外对天然药物研究的不同之处,也是我们的优势和特色。

近年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就,在方法学上也有了一些进展,但总的来说仍以印证一些药效指标为主,低水平的重复较多,相关科学的配合不够密切,使得现有的中药复方制剂成分还太复杂、药效不稳定、重现性较差,物质基础不清楚。

中成药质量控制大多还是用指标成分,而不是有效成分,缺乏被国际所认可和接受的客观、严格的标准和规范,这直接影响了中药的发展前景。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不能简单地采用从单个中药中分离有效单体的方法去研究复方,中药复方的作用大多是多组分、多靶点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如何识别、提取复方中的效应物质及阐明其作用机理成为中药工作者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关键所在。

开展中药复方物质基础与药理学研究的意义在于:一可以进一步揭示中医药理论特别是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

二可以在弄清复方作用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中药复方制剂活性成分的可测性,内在质量的可控性,作用的可靠性、稳定性,改变外观粗糙、使用不便等缺点。

尽管中药复方化学成分非常复杂,作用涉及的环节非常广泛,使研究工作显得困难重重,但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分析技术、生物效应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采用与中医药理论相适应的药理模型,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将会被逐步阐明,使中医药事业走向现代化、国际化。

二、研究选方标准要做研究,首先要选择好研究目标,我们应该选择临床常用、组成简单的复方,也可从基本方着手。

基本方一般疗效较好,组成比较简单,且历经长时间的检验,许多方剂都以此为基础再加味组成,开展研究较易,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较大。

如桂枝汤(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是桂枝汤类的基本方,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

可设想研究其对感冒及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对免疫、血液循环系统(主要是微循环)、胃肠道平滑肌及对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的影响,以及解热镇痛作用等。

本方重用桂枝成了桂枝加桂汤,治“气从少腹上冲心”的奔豚证,显示了桂枝对心脏的作用;重用芍药成了桂枝加芍药汤,适应证增加了“腹满时痛”,突出了芍药治腹满痛的作用。

桂枝加附子汤,治证有“手足冷,身痛不仁”,显示附子有镇痛作用和改善微循环作用,原方加葛根称为桂枝加葛根汤,治桂枝汤证有项背强痛者,提示葛根能治项背强痛等,说明研究了桂枝汤一方后可为研究这一类的许多方剂奠定基础。

再如复方丹参作为一种经验处方,是我国的第一大中药品种。

复方丹参方的主要成分是丹参、三七和冰片,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临床广泛应用于血瘀型心绞痛。

近年有人使用药理和化学紧密结合的方法,采用多种模型对复方丹参方的药效物质、配伍配比规律及作用机制进行了较系统的深入研究,明确了复方丹参方的药效物质基础,为这类疗效明确的小复方二次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总之,选题以疗效明确,组方简练为基础,十分重要。

三.中药复方中各个药物相互关系研究中药复方讲究配伍,合理的配伍才能使药物的使用具有高效、低毒、稳态的特点。

因此,以配伍关系研究作为切入点是开展对复方中的效应物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的一条合理途径。

近年来对中药配伍规律的研究成为中医药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重点。

这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对复方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条件和依据。

了解复方配伍关系研究的概况,包括开展这些研究所采用的思路、方法,对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很有必要。

1.组方原则研究:中医组方遣药是按一定的原理和法则进行的,这种原则被高度概括为“君、臣、佐、使”。

复方中各味药物间既有相互配合,又有相互制约,紧密联系,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最大的治疗作用。

上述组方原则有其科学的内涵。

现在研制中药复方新药时,方解是否合理是一项重要的评价内容。

要探索复方的效应物质及其作用机理,首先要了解所要研究的复方配伍是否合理,药物与药物之间是否通过相辅相成,相生相克的交互影响,而产生增效抑弊的综合效应。

许多经典方组成精辟,疗效显著,药理实验也证明,其方中各药的相互影响符合中医组方原则的要求。

复方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的研究应以对这些方子研究为重点,进行突破,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吴茱萸汤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四味药物组成,具温中补虚,降逆止呕功效,实验证明,此方能解除胃痉挛,确有明显止吐作用。

实验可选择对胃肠运动,止吐等观察指标分别对方中各组成药物单独及交互的作用进行检测。

可发现其中吴茱萸在抑制胃运动和镇吐中起主要作用,为君药;生姜有止吐作用,并与吴茱萸协同,增强其效应为臣药;人参、大枣本身并无镇吐作用,但仍可加强整方的止吐效果,同时减小毒性。

以上分析表明,复方合理的配伍,可以取得最大的药理效果。

复方效应不是若干药味简单、机械的凑合所能产生的,而是通过药与药之间合理的组合,互相协同所形成的综合结果。

2.两药相互作用研究:复方中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的基本内容是七情。

七情中,除单行外,均反映药物同药物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七情关系的最基本形式可从药对着手。

所谓药对是指在中医方剂中两味药物相对固定,经常成对出现的配伍形式。

上述桂枝与麻黄,生姜与半夏,还有白术与枳实,苍术与厚朴,黄芪与当归,芍药与甘草,人参与附子等均为常见的药对。

其配伍均反映了七情配伍的基本原则要求,有其科学内涵。

如现代研究表明,人参与附子单独使用在改善心肌收缩功能方面虽然均有一定作用,但两者配对使用可使心衰豚鼠的平均动脉压,心内压(LVP)及LVdp/dtmax 增加的幅度明显提高,产生协同作用。

进行复方的物质基础研究从药对配伍研究着手,可能是一条简便易行的途径。

又如在低浓度时芍药苷和甘草苷两种成分各自均不能在小鼠横隔膜上显示神经肌肉结合部位阻滞作用,但如此低浓度合并给药则出现显著阻滞效果。

3.剂量配比研究:复方配伍研究除考察方中组成药物是否合理外,各药的用量也非常重要。

方中的药物即使不变,某些药物剂量的改变也会引起整方药效的改变。

探索复方各组成药物剂量配比的合理性已受到了重视。

如有人用两个不同剂量的补阳还五汤观察对“气虚血瘀”动物模型血粘度的影响。

1方黄芪为2 方的2倍,其它药物的剂量固定不变。

两种配伍的复方用同样的方法制备成每毫升含生药1g 的水煎液,两组模型动物分别口服剂量相同的1号或2号方,5g/kg,连续2天,结果发现,两方均有改善血粘度的作用,而1 方的作用强于2 方[1]。

探索复方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方中各药量的配比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因素。

国家973“复方丹参方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研究”项目,在国内首次明确了该方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使复方丹参方由传统的经验组方过渡到有现代科学依据的新组方,并重新确定了复方丹参方中丹参提取物与三七皂苷的配比,提高了疗效。

新的配比方成功转让,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已有报道,丹参与三七生药比例以5:3最有利于丹参有效成分的溶出]。

探索配伍后煎液中各药原所含化学成分是否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夏云教授等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具有代表性。

他们将生脉散中的人参、麦冬、五味子按1:3:1.5比例合煎,或各药分煎,取得水煎浓缩液后分别用有机溶剂萃取,然后对提取物进行分离、分析、鉴定。

结果,从合煎液中分离得到一个复方产生的新成分,经鉴定为5-羟甲基-2-糠醛,而单味人参、麦冬、五味子的分煎液中均未见有这一成分。

结合药理研究还发现,这种新成分对复方整体疗效的发挥是有利的,从而推断复方独特疗效有其一定的物质基础,即此复方在各药共煎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效应物质。

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思路,通过这一研究至少证明复方所含成分不一定是各单味药成分的简单相加,制剂过程中产生的新化学成分可能同效应有关联,从而有助于阐明效应的物质基础。

有人研究发现,麻黄汤由中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等组成,麻黄平喘的主要药效物质是麻黄碱,桂枝的镇痛解热成分是桂皮醛,杏仁的镇咳成分是苦杏仁甙。

研究表明,复方中的苦杏仁甙分解成的苯甲醛,与桂皮醛一起同麻黄碱产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化学成分,该化学成分在热水中分解后,分别发挥麻黄碱、桂皮醛、苦杏仁甙的药效作用。

组方后不同药物的化学成分在不同靶点上可以产生协同效应而不一定需要新成分的介入。

而药物组方后共煎,由于相互影响,增加或减少某种药物成分的煎出率,可以是复方效应不同于单味药的另一原因。

有关这方面的报道较多。

如人参单煎与人参加麦冬、五味子合煎(按1:3:1.5配伍)相比较,能使人参皂苷Rb1,Rb2,Rc,Rd,Re,Rg1煎出量减少,甚至消失,而Rg3,Rh1的含量明显增加。

参麦液中Rg2,Rg3,Rh1成为人参皂苷中的主要皂苷。

配伍对药动学的影响复方中药与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仅表现在共煎过程中化学组分发生质与量的变化,还表现在进入体内后有些化学成分会对其它化学成分的体内过程产生影响。

探索配伍对复方中主要成分的药动学的影响有助于加深对配伍规律的理解和合理的组方用药。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已有不少报道。

如取大鼠分为2组,分别灌服单味甘草汤及芍药甘草汤,灌服的量以所含甘草酸计算,均为500mg/kg, 灌服药液后间隔一定时间取血,制备血浆,用HPLC测定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含量。

结果表明,芍药甘草汤组甘草酸和甘草次酸血药浓度、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芍药甘草汤组对单味甘草组甘草次酸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5.7倍,甘草酸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44.1倍。

表明甘草伍用芍药能显著提高甘草酸、甘草次酸的生物利用度。

[2]川芎嗪为川芎的有效成分之一。

药理研究表明其有扩张血管,增加冠脉流量及脑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有人用大鼠分别灌服川芎煎剂30g/kg及川芎、丹参复方煎剂(川芎:丹参=3:1)40 g/kg, 每间隔一定时间取血,用HPLC测定血清川芎嗪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表明川芎煎剂与川芎、丹参复方煎剂比较,给药后0. 25h血清川芎嗪浓度与AUC值前者分别是后者的1.53倍和1.52倍。

Ka (一级吸收速率常数),t1/2Ka前者大于后者。

说明川芎伍用丹参口服可导致对川芎嗪的吸收减慢,生物利用度降低[3]。

另有研究证实,川芎伍用当归、白芍、熟地黄后明显降低了川芎嗪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降低的程度不但低于单用川芎组,而且低于川芎、丹参复方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