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
测量放样作业指导书
分局试验检测中心施工放样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测量放样工艺流程图分局试验检测中心(二)施工测量放样作业方法及要求一、说明本指导书是根据常规放样方法编写的,放样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如精度要求、控制点分布、现有仪器、现场条件、计算工具等来选择测站点和放样点的测设方法的不同组合及不同的检核方法。
各类工程及同一工程的不同阶段、不同部位对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不同,所以对测站点和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也不相同。
作业时请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和《施工测量控制程序》。
本书中提到的限差指规范要求的限差,如果设计上有特殊要求,按设计要求执行。
二、测量资料收集与放样方案制定1.测量放样前,应从合法、有效途径获取施工区已有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成果资料。
2.根据现场控制点标志是否稳定完好等情况,对已有的控制点资料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全部或部分对控制点进行检测。
3.已有控制点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应重新布设控制,已有的控制点密度不能满足放样需要时应根据现有的控制点进行加密。
4.必须按正式设计图纸、文件、修改通知进行测量放样,不得凭口头通知和未经批准的图纸放样。
5.根据规范规定和设计的精度要求并结合人员及仪器设备情况制定测量放样方案。
其内容应包括:控制点的检测与加密、放样依据、放样方法及精度估算、放样程序、人员及设备配置等。
三、放样前准备1.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
2.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计算放样数据或编写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
3.准备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
给仪器充电,检查分局试验检测中心仪器常规设置: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
4.使用有内存的全站仪时,可以提前将控制点(包括拟用的测站点、检查点)和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输入仪器内存,并检查。
四、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点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
测量定位放线作业指导书
测量定位放线作业指导书
1.应根据设计控制(转角)桩或其副桩进行测量放线,不得擅自改变线路位置;
2.需要更改线路位置时,必须得到设计代表的书面同意后,方可更改。
3.管道测量放线应放出线路轴线(或管沟开挖边线)和施工作业带边界线。
4.在线路轴线(或管沟开挖边线)和施工作业带边界线上加设百米桩,并在桩间捡线或撒白灰线。
5.管道水平转角较大时,应增设加密桩。
6.对于弹性敷设管段或冷弯管管段,其水平转角应根据切线长度、外矢矩等参数在地面上放出曲线。
7.采用预制弯头、弯管的管段,应根据曲率半径和角度放出曲线。
8.山区和地形超伏较大地段的管道,其纵向转交变坡点应根据施工图或管遭施工测量成果所标明的变坡点位置、角废、曲率半径等参数放线。
9.在河流、沟渠、公路、铁路穿跨越段的两端,地下管道、电缆、光缆穿越段的两端,线路阀室两端及管线直径、壁厚、材质、防腐层变化分界处应设置标志桩,其设置位置应在管道组装焊接一侧,施工作业带边界线以内1m处。
1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1测量放线施工方案放线是指在施工现场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测量、标定,并用线条或线框进行划线,以便于后续施工人员在建筑物或道路等工程项目中准确定位和布置。
在建筑施工中,放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各个阶段,包括桩基施工、土方开挖、混凝土浇筑和墙面装修等。
本文将介绍一个测量放线施工方案,包括准备工作、放线方法、施工步骤等内容。
一、准备工作1.工程准备:在进行放线前,需要对工程现场进行勘测和预划,了解地形地貌、工程要求和设计图纸等相关信息。
同时,要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和平整,确保放线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2.人员配备: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效率,需要配备经验丰富的放线人员和助理,并确保他们具有相关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
3.测量工具:在进行放线的过程中,需要准备测量工具包括放线工具(如放线盘、塔杆、墨线笔等)、测量仪器(如测距仪、水平仪等)和随手工具(如尺子、铁锤等)。
4.安全措施:在放线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包括穿着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装备、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标识和标志等。
二、放线方法1.直尺放线法:直尺放线法是一种简单精确的放线方法,适用于建筑物的地坪、墙体、梁柱等平面构件的放线。
放线时,先用铁锤和尺子在施工现场的相关位置标记基准点,然后用直尺和墨线笔进行放线,确保线条直、准、平整。
2.垂直放线法:垂直放线法适用于建筑物的墙体、柱子、门窗等垂直面构件的放线。
放线时,首先确定基准点和基准线,然后用水平仪和塔杆进行垂直放线,确保线条垂直、平整。
3.标高放线法:标高放线法适用于建筑物的楼板、天棚、地台等高程构件的放线。
放线时,需要在建筑物的相关位置设置高程点,并用水平仪和测距仪进行标高放线,确保高程准确。
三、施工步骤1.制定放线计划:在进行放线前,要制定详细的放线计划,包括放线位置、放线方法、放线人员、放线工具等内容,确保整个放线过程顺利进行。
2.勘测选点:根据设计图纸和工程要求,在施工现场选择合适的基准点和基准线,标记放线点,保证放线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
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一、前言测量放线是建筑物建设中的必要工序之一,它是指利用仪器在地面上测出建筑物的各个位置,然后在地上用线将这些位置用一条条的直线连接起来,形成建筑物的轮廓,从而为建筑物施工奠定基础。
本指导书将向大家介绍测量放线的操作步骤,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二、准备工作1. 工具准备(1)放线桩:通常为木制或钢制,可以在地上固定线。
(2)测量仪器:包括经纬仪、自动平板、经纬坐标系等。
(3)测量带或计量尺:用于测量线的长度。
(4)木槌或铁锤:用于将放线桩固定在地面上。
2. 材料准备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形状,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准备所需长度的线材。
3. 人员准备(1)测量人员:根据工程难易程度和长度要求安排不同等级的测量人员。
(2)助理人员:负责协助测量人员工作。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1)根据建筑物设计图纸上的要求,现场选择建筑物合适的位置进行放线。
(2)测量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和设计图纸,选择经纬仪或平板仪等测量仪器,将其放置于放线的起点位置。
(3)根据测量仪器的指引,先在起点位置插入一个放线桩。
(4)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和设计图纸,测量人员需对放线桩进行标记(如桩1、桩2、桩3等)。
2. 确定放线方向(1)根据建筑物的设计图纸,测量人员需按要求选择放线方向,以确保放线方向的准确性。
(2)根据经纬仪或平板仪的指引,使用木槌或铁锤,将放线桩插入地面上以固定线材。
(3)将线材从起点处绕过放线桩,将它扯向第2个放线桩。
(4)在第2个放线桩上加上标记。
(5)将线材在第2个放线桩上旋转,折叠至第3个放线桩。
(6)在第3个放线桩上加上标记。
(7)将线材旋转,折叠至第4个放线桩。
(8)在第4个放线桩上加上标记。
3. 放线测量(1)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和设计图纸,测量人员需按照线材的长度和放线桩的布置将轮廓线进行测量。
(2)使用计量尺或测量带进行测量。
(3)记录每个放线桩之间的距离,确保线材扯直并正确放置。
(4)根据标记的放线桩在地面上挖出相应的缺口,以使放线桩更加稳固。
施工作业指导书(站场)
广梅汕铁路增建二线ZQSG-1标段站场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1.编制目的明确站场工程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ZQSG-1标段站场工程施工。
2.编制依据⑴广梅汕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京九铁路电气化工程建设指挥部发布的《广梅汕铁路龙湖南至汕头段增建二线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招标文件》。
⑵广梅汕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京九铁路电气化工程建设指挥部发布的补遗、答疑等。
⑶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⑷国家和铁路总公司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
⑸我单位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及为完成本标段工程拟投入的施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机械设备等资源。
(6)广梅汕铁路龙湖南至汕头段增建二线及厦深联络线工程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7)现行铁路施工技术安全规则,国家、铁道部、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有关安全管理办法、规定等。
(8) 国家及地方关于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9) 现场踏勘调查情况,以及现场周围施工环境等各种相关情况的综合调查结果。
3.技术标准本标段的施工用设计图纸。
行业标准、规范、现行铁路技术标准、规范目录见表1-1。
表1-1 施工技术文件、标准、规范目录表 序号标 准 名 称 标准号 1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TB10001-2005 2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 TB10025-2006 3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 TB10035-2006 4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TB10106-2010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6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TB10118-2006 7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TB10005-2010 8铁路边坡防护及排水工程设计补充规定 铁建设(2009)72号 9铁路工程绿色通道建设指南 铁总建设(2013)94号 10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111-2006(2009年版) 11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4-2003 1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建设(2010)241号 13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 GB50091-2006 14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 151617184.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广梅汕铁路增建二线工程龙湖南、潮安、汕头北、汕头站站场工程施工。
测量工序作业指导书
测量工序作业指导书一、工序名称测量工序二、编制目的及合用范围编制本作业指导书重要是为高速公路工程及城市道路桥梁、排水工程、地下铁道构筑物施工前期准备测量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和作业方法,贯穿于施工全过程。
本作业指导书合用于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与桥梁;特大桥;中小桥;排水工程;地铁高架桥;地铁车站;地铁地下建筑物等工程。
三、作业前准备1、检查测量工具如全站仪、水准仪、测距仪、水准尺、钢尺、直尺、皮尺等能否正常工作、是否通过标准计量单位鉴定,对超过鉴定周期的仪器设备应送标准计量单位重新进行鉴定。
2、根据工程需要应准备半永久性测量标志--方锥体混凝土桩、临时测量标志--木桩和铁钉,并刷涂红色油漆以便于识辨。
同时备有如下工具和材料:铁锨、铁镐、大锤、水泥、砂子、竹杆、小红旗等。
3、作业前由测量队长进行以下明确分工:3.1队长:抓全面工作,负责对内、外关系的协调,保证测量作业全过程的顺利完毕。
3.2司镜员:作业过程中负责观测工作。
规定对各种测量仪器能纯熟操作,并负责仪器的维修、鉴定、保养。
3.3记录计算员:认真地记录司镜员读出的观测值,并且复诵所记录的观测值,以和司镜员核对是否有误。
测量记录应笔迹清楚整齐,不得涂改、转抄。
当记录发生错误时,应采用对的的方法进行及时更正。
作业前要准备好记录本、铅笔、计算器等必需工具。
在观测过程中,记录员如发现某测回(或测站)超过限差,必须提醒司镜员补测一个测回或测站。
当一个测量作业完毕后要及时进行数据计算与成果整理,并交于队长审核。
3.4前后操作员:在水准测量中负责立水准尺。
立尺时要立直,不能左右偏移,也不能前仰后合。
在导线测量中,负责棱镜操作,要对中整平,棱镜正对全站仪或测距仪方向,前、后视操作员要听从司镜员指挥。
3.5工作员:带领两名普工,负责观测前期标记、编号,保证视线通畅无障碍,并负责测量仪器、工具的途中运送,此外还要做好前期材料、工具、人员、运送设备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4、应备有其它的相关仪器、工具和材料:如对讲机、望远镜、信号旗、花竿、花竿支架、太阳伞、尺垫、绳尺、手锤、克丝钳、剪刀、绘图所用的工具等。
1作业带准备(测量放线、扫线)作业指导书-
6.3.1在施工作业带准备工作开始前,机组测量人员根据批准的施工图在现场布中心桩、边界桩、变壁桩、转角桩。
6.3.2偏移桩:每个参考点上设置偏移桩,桩间距为100米,参考点距离管沟中心线15米。在变壁点处设置变壁桩。所有地参考点均应加以保护,在施工活动中不应有任何的损坏。
6.3.3如果参考点被破坏,应急时测量重设。在施工作业带完全恢复之前,不应该移动参考点。已存在设施应用警示标志清楚标出其类型、尺寸及深度,并在施工期间一直保留。
6.2 放线
6.2.1应在线路中心线和施工作业带边界线桩定好后,放出管道中心线和作业带边界线。
6.2.2施工作业带边界线宜在作业带清理前放出,管线中心线宜在管够开挖前放出。
6.2.3对于河流、公路穿越地段、地下水丰富和管沟挖深超过5m的地段、运管车调头处,应根据实际需要由施工单位确定作业带宽度,报总包单位项目部及监理单位批准后实施。
3 施工工艺
3.1工艺流程
4一般技术要求
4.1交桩工作由监理、总包单位项目部设计部、施工单位共同参加。
4.2根据线路平面图和断面图对中心线控制桩、特殊控制桩、沿线路设置的临时性、永久性水准点进行交换。
4.3交接桩完毕后,对于交接桩中各项事宜及遗留问题,应明确各方责任,确定处理措施,参加交接桩各方以书面形式签字确认。
6测量、放线、布桩及作业带清理
6.1测量
6.1.1施工分包单位应依据线路平面、断面图、线路控制桩、水准标桩进行测量放线。测量放线过程中尽量采用GPS定位,全站仪或经纬仪测量。
6.1.2一般地段,管线测量应测定出线路中心线,宜每100m设置一个百米桩。
6.1.3依据图纸内容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段或穿越位置,在线路中心线上应根据设计施工图纸要求设置纵向变坡桩、曲线加密桩、标志桩、
工程测量放线方案模板
工程测量放线方案模板一、前言工程测量放线是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和进度。
因此,制定合理的测量放线方案,严格按照方案执行,保障放线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方案将针对工程测量放线的具体情况和要求,提出详细的放线方案,以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测量前准备1. 确定测量放线起止日期、工程范围和目标,了解工程的特点和施工要求。
2. 确认测量放线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包括放线的内容、要求精度和测量点的布设。
3. 针对测量范围和要求,进行现场勘察,了解地形地貌、地下管线、建筑物等情况,为后续的放线工作做好准备。
4. 确定测量放线所需的仪器设备和材料,并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5. 制定放线计划和安全措施,并向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放线工作的顺利进行。
6. 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突发情况,制定相应的预案,并做好必要的应对准备。
三、放线方案制定1. 根据工程测量放线的具体要求和范围,制定详细的放线方案,包括放线的方法、测量点的布设、放线的顺序和步骤等内容。
2. 根据测量的精度要求,确定合理的测量点布设方案,考虑到地形地貌、地下管线等因素,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根据放线的具体要求,确定放线的方法,包括传统放线、GPS放线、激光放线等,确保放线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4. 制定放线的顺序和步骤,包括放线的起止位置、放线的路线、放线的标志、放线的标识等内容,确保放线工作顺利进行。
5. 根据放线的特点和要求,确定放线所需的仪器设备和材料,保证放线工作的顺利进行。
6. 制定放线的质量和安全控制方案,包括放线的监测和检查、放线的质量评定、放线的安全措施等内容,确保放线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四、放线方案实施1. 根据放线方案的具体要求和步骤,组织放线人员进行放线工作,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2. 严格按照放线方案的要求和步骤进行放线,保证放线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在放线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处理,确保放线工作的顺利进行。
管线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改)
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线路交桩及测量放线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闫丰批准:唐振通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管道四公司项目部2008年02月01日1.线路交桩1)线路交桩由业主或监理组织,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参加,在现场进行交、接桩工作。
2)接桩人员由施工单位项目部技术部门会同施工现场技术人员组成。
3)接桩前要组织接桩人员充分熟悉需接桩区段的图纸及相关资料。
4)充分准备野外接桩工作所必须的车辆、该段的所有图纸、生活用品,以及现场做标志用的材料(如:木桩、自喷漆等)、所需工具包括手持GPS、50米皮尺、锤子等。
5)接桩人员接收设计单位设置的线路控制桩、转角桩和沿线路设立的临时性、永久性的水准点。
6)对丢失的控制桩和水准点由设计单位恢复后,予以交接,交桩后发生的丢失,由施工单位在施工前依据接桩原始记录用测量的方法予以恢复。
7)接桩人员应做好线路接桩的原始记录,量出桩点与附近明显地物的距离,绘出草图,注明尺寸,做好“点之记”,并用手持GPS记录该点点位,达到指导放线和施工的目的。
用数码相机将点位及附近的标志物以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桩点较隐蔽的,还应做明显的标记。
8)施工人员应对线路的定测资料,线路平面,断面图进行详细审核,并与现场进行一一校对,防止失误。
9)每段管线交桩完毕,应填写交接桩记录,由业主现场代表或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施工人员共同会签。
接桩所需人员、工具及材料2.测量放线1)测量放线应由参加接桩的测量技术人员主持;测量仪器必须经法定计量部门校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对事先收集的各种有关资料的分析,再结合详尽的现场踏勘统计资料,制定出一个合理、可行的测量技术方案。
2)测量放线之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a.放线区段完整的施工走向图;b.交接桩记录以及接桩的原始记录;c.符合要求的完好的测量仪器、木桩、标笔、白灰及定桩工具。
3)测量放线的基准点是设计控制桩和水准点。
依据线路平面、断面图、设计控制桩、水准标桩进行测量放线。
(完整版)测量工岗位作业指导书
测量工岗位作业指导书1总则1.1目的充分识别测量工岗位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价和重要环境因素评价,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从事钢筋岗位作业人员在施工生产过程中职业健康与安全,防止环境污染,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1.2适用范围公司内从事测量放线岗位人员,当上述人员从事高处作业或有限空间作业时,应遵守相关规定。
1.3编制依据〖80〗建工劳字第24号,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岗位要求2.1素质要求具备高中以上学历;身体健康、无癫痫病史和障碍性残疾。
2.2技能资质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并持有省级以上劳动部门颁发的“测量作业人员操作证”。
2.3工作经历有三年以上工作经历。
3岗位职责3.1在所在班组的班组长领导下工作,接受技术负责人的技术指导和安全部门的安全管理。
3.2对下负责什么负责带好徒工,为下道工序创造条件。
3.3权利和义务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施工作业中正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品和用具,服从领导和安全员的指挥,积极参加安全活动,认真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和危险度预测,努力完成施工任务,搞好相互协作,有权拒绝违章指挥的作业,发生事故时要保护好现场,积极参加抢救,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经过。
4操作指南4.1工作程序岗前安全活动-岗位工作准备-施工作业-岗位作业整理-做好施测记录。
4.2工作要求4.2.1测量仪器4.2.1.1仪器状况良好,使用灵活稳定,避免大风天、雨天、高温、低温时作业。
4.2.1.2进入施工现场、车间进行测量作业,应戴好安全帽,穿好工作服,确定周围环境安全后方可作业。
4.2.1.3作业前应认真检查测量工具,仪器是否完好,仪器架设必须稳定、安全,仪器架设后,测量人员不得离开岗位.4.2.1.4测量距离时,拉尺人员不得猛拉猛拽,防止钢尺打卷折断伤人,钢尺不得与电线、电缆、起重钢丝绳相接触,穿越道路、棚栏、荆丝、水坑和酸碱污染地段时,应有人在中间托起钢尺,在地坑、管沟内进行测量作业时,应随时观察坑、沟、壁的变化,发现裂纹、塌方危险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
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成为了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是保证工程准确、高效进行的重要环节,也是建筑工程质量的保证。
在工程测量放线施工中,首先需要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放线的位置和方向。
然后,进行地面标志、测点设置等工作,确保施工的准确性。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结合GPS定位、激光测
距仪等现代化测量工具,提高放线的精确度和效率。
同时,工程测量放线施工还需要考虑到现场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这就需要测量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和决策。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严格遵守相关的施工规范和安全操作要求,确保测量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综上所述,《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是建筑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并且需要严谨、细致地进行。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放线施工,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工程测量操作作业指导书
工程测量操作作业指导书目录1目的…。
2适用范围3引用文件测距方法4术语和定义5职责6工作程序6。
1距离测量6.2已知长度的测设6.3已知角度的测设6.4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6.5点的高程位置的测设7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7.1建筑方格网的测设7.2用轴线法建立施工控制网8高程控制测量8.1高程控制测量的一般规定8.2标桩的埋设9建筑场地平整测量9.1场地平整施工测量的依据9.2土方方格网的测设10工业及民用建筑物施工放线、抄平10。
1发用建筑主轴线及矩形控制的测设11民用建筑施工测量11.1房屋定位测量11.2基础施工测量11.3墙身皮数杆的设置11。
4多层建筑物施工测量11。
5高层建筑物施工测量11.6厂房施工测量11。
7管道工程施工测量1目的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指导我公司的工程测量工作,使其顺利进行,并保证施测精度和质量符合规范要求.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承建的所有建筑物、构筑物、大型土石方工程场地平整、地下管道等的定位、放线及施工测量工作的控制。
3引用文件a)国家及建筑业颁布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b)《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4术语和定义引用上述文件中有关术语和定义。
5职责5.1公司及分公司总工程师主管测量工作,并指导、解决复杂工程测量中的技术难题。
5.2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测量技术人员编制施测方案,并认真进行复核后,交分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5.3项目技术负责人及主测人员参加同建设单位组织的对鉴定定位测量的复审。
5.4分公司质量检查部门负责对各楼层轴线、墙柱边线、洞口尺寸位置及标高的测量放线进行复查。
5.5施测人员对自己人的测量结果负责,对成果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对测量仪器、工具正确使用操作,并妥善保管和维护.6工作程序6。
1距离测量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距离测量有普通量距和精密量距两种方法。
精密量距时,所量长度一般都要加尺长、温度和高差三项改正数,有时还须考虑垂曲改正。
丈量两已知点间的距离,使用的主要工具是经验鉴定过的钢卷尺,有条件时可使用红外线测距仪。
测量放线专项施工方案
测量放线专项施工方案一、测量概述1.1测量工作重点及方法±0.000m以下结构采用建筑平面控制网进行施测,使用全站仪进行高程传递并建立高程控制点,±0.000m以上结构采用建筑物内控法进行轴线竖向投测,从建筑外墙竖向传递高程,引测楼内做好1m控制线;具体的测控重点和方法见下表;测量工程重点和方法1.2工作难点及应对措施1.2.1槽上可用场地相对较小,控制桩位保护要求高应对措施:根据甲方提供的控制点,测设场地平面控制网,控制桩尽可能避开堆料区及机械运输路线,控制桩用脚手管搭设防护并用红白漆做好标识;并指定专人巡查维护,定期进行复测与修正,确保工程控制系统的准确性;1.2.2场区面积大,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点精度要求高应对措施:根据业主提供的基准点,测设二级场区控制网;控制桩坐标使用计算机解算,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点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闭合;整场区采用两级控制,形成完整统一的测控体系,以保证测量精度要求;1.2.3建筑物高度高,轴线及标高竖向传递精度控制难度大应对措施:轴线传递使用激光铅直仪向上每三层进行一次投测,投测点不少于3点,并固定光靶,使用经纬仪逐次将投测上来的点进行闭合,无误后,按先整体后局部对轴线及细部轴线进行施测;±0.000m以下使用钢尺传递高程;±0.000m以上在首层外墙四周用水准仪抄出建筑1m线,每层每段使用钢尺配合弹簧拉力器以98N的标准拉力,沿外墙大角垂直向上传递三个标高点闭合差≤3mm取平均值,以此为依据在作业面采用水准仪抄测标高控制线;1.2.4轴系之间的转换复杂应对措施:本工程轴线系统,是由楼座和地下车库两套轴线网组成,轴线网相互转换、衔接,要求测量人员必须仔细审图,科学解算,以做到万无一失;1.2.5测控方法的选择及设备的选型是做好测量工作的难点应对措施:对众多的测控方法,必须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比对、实际论证,确保方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及现场可行性;1.3准备工作作为工程施工的基准—测量工作的准确度将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测量工作将作为本工程结构施工的首要工作进行控制;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内容;考虑本工程的重要性,对专业测量技术人员要精挑细选,反复审核,要求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操技术,同时配备先进的测量仪器,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并辅助以计算机进行计算、绘图,保证测量工作高精度、高效率的完成;1.3.1现场勘察到现场了解工程位置,核实测量基准点是否稳固,通视条件如何,勘察场区情况及周边情况,作好勘察记录;工程开工前进行工程现场标高测量,并将所得到的资料按业主要求制成图纸,上报业主方进行审查;1.3.2测量人员组织本工程测量任务由技术组、测量组和验线组三部分负责实施;技术组负责测量方案编制、编制作业指导书、测量内业资料管理工作;测量组负责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的测设与校核,施工期间的竖向投测控制线、楼层放线、水平控制线等日常测量工作;验线组负责各项测量放线的检查验收工作;1.3.3测量设备调配为满足施工精度及进度的要求,配备符合本工程测量精度的测量器具;施工用测量仪器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检定,并建立测量设备台帐:经纬仪、水准仪、垂准仪及50m钢尺等强检类计量设备需经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检定单位进行检定;对于盒尺、水平尺等非强检类计量设备按照国家标准及本企业的相关规定进行自检;对于在检定期内的经纬仪、水准仪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自检,确保测量仪器的精度;测量设备调配表1.3.4图纸校核及定位依据校测1总平面图的校核,内容包括:建筑用地红线桩的坐标、角度和距离的校核;建筑物定位依据及定位条件的校核;竖向设计设计高程等校核;2建筑施工图纸的校核,内容包括:建筑物轴线的几何关系;平、立、剖面及节点大样的几何尺寸;3结构施工图纸的校核,内容包括:柱及梁等结构的尺寸校核;结构图与建筑图、设备图是否对应;4校测甲方提供的精密导线点的距离、夹角及坐标,校测水准点的高差;1.3.5制定测量方案开工前制定针对性强的测量方案,经技术负责人程师签认后,报监理审批;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测量方案进行工程定位、规划验线、基槽验线、楼层放线等工作;1.3.6测量步骤测量步骤流程图1.4控制网布设由于本工程占地面积较广,施工场区面积较大,结合现场情况,本工程控制网分两级测设,以此保证工程施工精度;控制网的作用主要是满足施工放样精度,并且将设计的建筑物转移到平面上,还可以作为竣工检查验收建筑物位置和编测竣工总平面图的控制依据;1.4.1场区控制网的建立进场后,根据业主提供的测绘院基准点,实地踏勘点位,对已经损坏的点位作出标记说明,复核测量点位之间的边长距离和夹角、高差,计算点位误差;如点位误差较大,需进一步与业主核对并确认,并以复测合格的测量点做为场区控制的基准,采用全站仪布设附和导线形式建立场区控制网;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要求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以避免放样误差的积累;2控制网的布设应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以及各施工段的划分等因素进行;3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4应布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2场区控制基准点的布置1本工程采用两级布网;首级控制采用口字形布设,点位布置,便于建筑方格网测量和施工定线需要来考虑,布设在基坑周围、次要通道或空隙处;2方格网的密度:每个方格的大小,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而决定;方格的边长一般在100~200m为宜,若边长大于300m以上,中间加以补点;4考虑方格点的标桩能长期保存,方格点不要落在开挖的基础上、埋设管线的范围内;一般选择在建筑物附近空隙区,这样能长期保存;5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保证控制点相互通视,拟在场区周边布设4个平面基准点,作为场区的二级控制;3场区控制网测设1根据业主提供的基准点,我方进行对基准点坐标及高程进行校核,发现误差超出规范要求,请业主予以提供新的基准点数据,如校核无误后,则进行场区控制网的施测,完成后对控制网进行导线、高程平差完成后,编制测量成果报告,上报业主及监理批复,监理验收合格后作为工程测量控制依据;合格后将控制点进行保护并做好标识;2控制网的精度应满足二级平面控制网测角中误差±12" ,边长相对中误差1/15000的技术指标;3高程控制网按国家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引测,闭合差要求≤±全中误差±10mm,高程控制网借用平面控制网的桩点进行布设;4场区控制网测设流程场区控制网测设流程4建筑物控制网精度指标控制网的精度保证的关键是其桩点的长久稳定性的保持,因此其埋设要按照国家二级变形监测基准点位的要求进行;对于施工控制网,其控制点位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位移现象,因此在使用期间要适时的对其进行校测,平差后解算出每个点位数据修正值;校核工作在地下结构每层放线之前进行一次,地上结构每月进行一次;5建筑物标高控制网测设施工过程中的二级高程控制网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和精度要求使用水准仪采用附合水准测法进行引测,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要求小于±1.0mm;由已知高程点的高程依次引测到现场临时高程控制点上,然后再闭合到另一已知高程点;二级高程控制桩点按规范用木桩进行布设;建筑物高程控制点的建立,联测场区高程基准点,选用水准仪按三等水准测量精度,进行测设,测设建筑物高程控制网;为保证高程控制网的精度,在基础施工阶段每30天进行一次复测,结构施工期间每60天对现场水准基点进行一次复测,复测结果要及时反馈相关部门,出现偏差及时进行调整;6建筑物标高控制精度指标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注:L 为往返测段附合水准路线长度km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1.4.2桩点的埋设及测量标识1控制网的桩点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桩,自然地坪以下500mm 做300mm 厚钢筋混凝土底板,以保证桩点稳定;桩顶部埋入200mm ×200mm 不锈钢板,钢板中心制作十字线,作为对中标记;2所有控制桩、水准点周围使用脚手管搭设1.5m ×1.5m 防护栏杆,并悬挂标识牌,标识牌上要注明桩点的类型和编号;3对于所弹的墨线也要进行标识,线迹清晰准确,线宽小于1 mm,轴线标明轴线号,水平线标明标高,同一条线上相邻两标识的距离不大于10m;4对于不便埋桩处,将桩点投测到临近围墙及永久建筑物上; 1.5结构及装修施工测量结构平面控制地下部分采用外控法,用经纬仪视准线法直接对各轴线进行放样,地上部分结合本工程实际特点,采用内控法,轴线控制点分阶段向上传递,在中途设立转换层;标高控制点地下部分采用悬吊钢尺法将高程引测到施工部位,地上部分高程的传递采用悬吊钢尺法和全站仪标高竖向传递法;每层高程传递的点位不少于4个;由于钢尺长度只有50m,同时为了减小风力、温度、大气压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对此工程的建筑在中途设立高程基准点,进行接力传递;1.5.1±0.000以下施工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1轴线控制桩的校测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校测仪器采用测角精度为 2″,测距精度为:±2mm+2ppm.D的电子全站仪;2基础放线工程定位、定高后,根据建筑平面控制网向混凝土底板垫层上投测建筑物外轮廓轴线;将全站仪架设在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或轴线标志点,以方向线交会法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施工段上,在同一施工段上投测的纵、横线各不得少于二条,且要组成闭合图形,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当垫层混凝土施工完后,在各大角控制桩点上安置仪器,后视对面同轴桩点,将这些点精确抄测至槽底面上,并精确测定各主轴线,检查各主轴线间距,根据所测的轴线特别注意校核图纸尺寸不能算错与轴线的关系;根据投测的主轴线在垫层上放出保护墙的控制线;3底板放线基底防水及其保护层施工完成后,进行基础放线;由平面控制网投测控制线,由控制线放出底板外边线及各轴线,检查各主轴线间距,合格后再放出细部线;4地下墙体及顶板放线底板施工完毕后在底板上精确投测出主轴线的位置,并严格检查主轴线的投测尺寸,主轴线放线完毕后,根据主轴线的位置放出墙体控制线、门窗洞口细部尺寸线、柱子尺寸线以及距墙皮200mm 墙体模板控制线,地下墙体施工完毕后在墙体上弹出1m 标高线,并用红油漆标注,弹出顶板支模300mm 控制线来控制顶板支模;2高程控制测量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在向基坑内引测高程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高程;2标高基准点的引测悬吊钢尺法: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依据,采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往基坑测设附合水准路线,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标高基准点用红油漆标注在基坑侧面上,并标明数据;基底标高抄测示意图其中钢尺下段悬挂10kg重锤,以保证钢尺的垂直度;现场作业时,每次用钢尺与水准尺联合测量法传递标高时,改变钢尺悬挂位置,进行重复测量,以便校核;计算时对钢尺进行尺长及温度改正,公式如下:钢尺实际长度=钢尺名义长度+尺长改正数+а×现场温度-钢尺检测时温度,а:代表钢尺膨胀系数,取а=0.000012m/℃;钢尺检定时温度为20℃;3施工标高点测抄测地下结构施工阶段,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是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水平控制线由底板标高控制网向上引测,采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进行;测量的过程中采用附合水准路线进行测量,以消除或减小仪器及其他误差对施工的影响;施工标高点测设在槽边四周,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作为槽内标高基准,以此来控制垫层及防水保护层厚度;4人工清理基槽余土前,在槽壁距槽底设计标高500mm处钉小木橛,以此作为基槽清理的标高控制依据;5垫层施工前,依据原控制点以及槽上的基准点向槽内引测标高控制桩,作为垫层标高控制的依据;6防水保护层施工前在防水层上每4m×4m制作标高控制灰饼,作为防水保护层标高控制的依据;7基础底板钢筋绑扎过程中,将标高控制点投测到柱子钢筋上,作为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的依据;1.5.2±0.000以上施工测量1地上结构平面控制:地上结构施工采用内控法,内控网布置在首层楼板上,楼板施工时预埋钢板,首层楼板施工后将控制点投测到钢板上,并进行多边形闭合复测,调整点位误差,打上阳冲眼十字中心点标示,为了保证每个楼层放线的精度,每个流水段布置内控点位应不少于为3个;1轴线竖向传递首层以上结构放线,由首层内控网向上引测;各层楼板在控制点铅垂相对处预留150×150mm洞口包括顶板模板,精度为1/200000的激光铅直仪向上投测,进行轴线竖向传递,根据此控制点放出各轴线及细部线;2平面内控点的布设内控点的布设及选型必须结合建筑物的平面几何形状,组成相应图形,为保证轴线投测点的精度,内控点要形成闭合几何图形,以提高边角关系,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流水段的划分进行,每一流水段布设3个点,并相互之间衔接,组成闭合图形,作为该流水段的测量内控点;3内控点埋件的埋设内控点所在首层平面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150mm150mm的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4内控点测量与埋设待首层底板施工完成,利用全站仪将轴线投测至板面上,完成测量内控点的布设工作;由外部控制向建筑物内部转移时,其投点误差,一级不超过2mm;二级不应超过3mm;5平面控制点的竖向传递先将铅直仪架设在对中架上,调整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并实施强制对中;然后接通电源使激光器发光,转动天顶准直仪使激光束垂直,清晰地发散至楼面预留孔上的光靶上,通过操作人员用对讲机通话联系,点取圆心点即为控制点的垂影点,各垂影点的连线即组成该楼面的轴线控制网;为消除同心圆误差,同方向旋转激光准直器0°、90°、180°、270°,激光点在投影面上留下圆形旋转轨迹,移动接收靶使其中心与旋转轨迹圆心同心,通过接收靶上的刻划线使全圆等分并取其中点作为控制点的垂影点;6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2高程竖向传递1标高基准点建立首先从场区水准控制点将场区高程引测到建筑物首层位置,检查校核合格后作为起始标高点,用红油漆标明高程数据;为保证高程的准确,在F1层、F9层建立标高基准点;在施工过程中,每层都设立4个高程控制点;2标高的竖向传递标高传递采用钢尺丈量法,每次至少传递三个点,并相互校对;依据首层标高控制点,用检定合格的钢尺沿结构向上直接丈量,钢尺量距应使用标准拉力;每次测量均应从基准点重新丈量,不得使用下一层的标高点,传递上来以后,应和下一层标高点进行比对;采用丈量法,测量时钢尺必须串尺丈量,每段应串尺3次,取平均数作为该尺段的实际距离;3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标高竖向传递允许误差数值3住宅楼结构施工测量1内控点布设根据测绘院提供的水准点,使用电子水准仪,采用附合水准测法引测底板、首层标高控制网;每个施工段做三个标高控制点;各点相互衔接,组成闭合图形;2内控点传递采用激光铅直仪天顶投影法向上传递,为减小误差,采用分阶段传递的方法进行;3轴线放样经纬仪方向线法:将经纬仪架设在内控点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或轴线标志点,以方向线交会法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施工段上、在同一施工段上投测的纵、横线各不得少于二条,且要组成闭合图形,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4标高点引测工程引测采用钢尺丈量法为保证钢尺丈量法高程传递准确,结构施工各个楼层的标高控制点以首层的标高控制点位依据,对应接力段使用相应高程接力控制点进行测量,必须保证所有接力点标高控制点从首层标高控制点引测;5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是楼层标高基准点的依据,采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进行;测量的过程中采用附合水准路线进行测量,以消除或减小仪器及其他误差对施工的影响;施工标高点测设在柱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1.5.3装修施工放线1装修工程施工前,应对已完成的结构进行全面的测量,并将数据提交装修放样人员,以便依据设计和结构现状进行放样工作;2装修施工的放线应依据结构控制线施测,对外墙、楼地面、内墙面、吊顶、屋面测量基线应按设计图纸进行必要的分格调整;3外墙装饰设计有分格时,应按高于1/5000的精度测定分格线,并在建筑物外墙转角处吊铅垂钢丝,以便控制墙面垂直度、平整度及板块出墙位置,铅垂钢丝用经纬仪校测,竖向传递中误差小于1mm;室内墙面应按1/3000的精度控制测距中误差;4地面十字直角定位线及分格线量距精度应高于1/5000,测设直角中误差应小于20";在结构四周墙面或柱面上应弹出建筑完成面+1000mm水平线,作为地面和天花吊顶等装饰施工的控制线;1.5.4验线工作每次放线后,严格做好自检互检工作,并对检测值做书面记录,由劳务分包技术人员验线合格后将施工测量记录连同测量放线报验单报总包验线,总包验线合格后报监理验线,监理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1.6重点部位测量控制1.6.1立模时的控制测量1中心线平面控制借线及标高的测设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墙体底部的楼层平面上,并弹好墙柱外皮借+500mm线,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抄测出楼层+500mm或+1000mm标高线,控制模板平面位置及高度;2立模时垂直度检测模板支立好后,利用吊线坠法校核模板的垂直度,并通过检查线坠与轴线间距离,来校核模板的位置;1.6.2建筑物大角铅直度的控制首层墙体施工完毕后,分别在大角两侧30cm 处的外墙上,各弹出一条竖直线,并涂上两个红色三角标记,作为上层墙体支模板的控制线,上一层支墙体模板时,以此30cm 线校准模板边缘位置,以保证墙角与下一层墙角在同一铅直线上,如此层层传递,从而保证建筑物大角的铅直度;垂直度控制在2‰以内;1.6.3墙、柱施工精度测量控制方法为了保证剪力墙、隔墙和柱子的位置正确以及后续装饰施工的及时插入,放线时首先根据轴线放测出墙、柱位置,弹出墙柱边线,然后放测出墙柱30cm的控制线,并和轴线一样标记红三角,每个房间内每条轴线红三角的个数不少于两个;在该层墙、柱施工完后要及时将控制线投测到墙、柱面上,以便用于检查钢筋和墙体偏差情况,以及满足装饰施工测量的需要;1.6.4电梯井施工测量控制方法在电梯井底以控制轴线为准弹测出井筒30cm控制线和电梯井中心线,并用红三角标识;在后续的施工中,每层都要根据控制轴线放出电梯井中心线,并投测到侧面上用红三角标识;1在结构施工中,从电梯井底层开始,以建筑物结构控制线为准,及时测量每层电梯井的净空尺寸,并绘出平面图;2检查电梯井中心竖向偏差并绘制电梯井两个方向的纵剖面图,并向电梯分包提供最新净空尺寸;3测设电梯井轨道中心位置,并用钢丝固定,各条铅垂线固定后,应分别丈量铅垂线的间距离,两铅垂线相互全高偏差应小于1mm,铅垂线的精度应高于0.7mm/5m;1.6.5测量工作允许误差1.7测量技术资料编制、管理1.7.1资料执行规范本工程的测量资料编制,必须执行国家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及相关地方的规范;1.6.2资料汇编要求测量技术资料应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所有测量资料必须做到:表格规范、格式正确、记录准确、书写完整、字迹清楚、汇编齐全、分类有序,必须符合国家及相关部门对建筑施工资料编制的管理规定;1.8测量质量控制1.8.1质量过程控制1测量负责人要按照施工进度和测量方案要求,安排现场测量放线工作;做好测量放线记录,完成后经测量管理技术员进行验线,自检合格后请监理进行验收;做作好施工测量日志;2现场使用的测量仪器设备应根据测量仪器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检校维护、保养并作好记录,发现问题后立即将仪器设备送检;测量仪器设置专人进行管理,以保证仪器均在检定周期内检定;3本工程的测量放线工作必须符合工程测量规范的精度要求;4测量放线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三检制”自检:作业人员在每次测量放线完成后立即进行自检,自检中发现不合格项立即进行改正,直到全部合格,并填好自检记录;。
测量作业指导书
目录1....总则 . (2)2....作业指导对象 . (2)3....施工测量复校验收依据 . (2)4....施工测量复校验收作业手册 . (2)5....主要监理测量复核表汇总 . (6)6....附录 . (6)1.总则1.1 本作业指导书指的施工测量工作包括平面测量,竖间测量和变形观测。
1.2 本作业指导书的支持文件:采购控制程序(TJPM/B-2000-4.6);监理过程控制程序(TJPM/B-2000-4.9)等。
2.作业指导对象2.1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施工现场测量监理人员进行测量复核工作。
2.2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的工程为工业与民用建筑及其配套工程。
3.施工测量复校验收依据3.1 有关测量的现行国家及地方标准、规范。
3.2 设计图纸。
3.3 规划部门出具的红线资料。
3.4 测绘部门提供的水准高程点资料和原始基准点、基准线资料。
3.5 《监理规划》及各阶段《监理实施细则》。
4. 施工测量复校验收作业手册4.1 施工测量复校验收程序4.1.1 施工承包商施测完成并经自检合格后,填报施工测量放线报验单、施工测量复核验收单及有关测量成果资料。
4.1.2 监理工程师对报验单和复校单审查合格后经现场查看具备验收条件,在核验单上签署同意验收意见。
4.1.3 用相应仪器对承包商提出的验收范围和内容进行现场复核,并做好记录。
4.1.4 复核结果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监理工程师在报验单上签署验收合格意见,否则签署要求承包商重新施测或整改意见,待整改完成后重新复核,直至复核结果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4.1.5 根据监理细则的要求,重要的测量复核(起始依据的校核、轴线复核、高程引测、阶段性竖向测量等)报验单需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才可允许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其它测量复核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字生效。
4.1.6 复核完成后,监理工程师应将报验单、测量资料(一份)及复核记录存档保存,并进行标识。
4.2 施工测量复核技术要求4.2.1 平面测量a) 测量起始依据的校核:·规划红线(或界桩点):监理工程师需对其相互关系进行校核,并指令承包方对其合理保护,如校核结果不符,则应通知业主、设计院,由有关部门重新出具数据;·利用原有建筑物进行定位:要求业主、监理、设计单位、承包商共同到现场,对定位依据进行确认,并以书面形式记录在案,监理工程师需审核该定位方法的可操作性,并合理选择操作方法。
交桩、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
交桩、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一、目的为了规范施工,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省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线路工程测量放线、扫线的施工。
三、工作内容与要求3.1设计现场交桩3.1.1线路交桩由业主组织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共同参加,工作程序为:交桩准备→现场交桩→填写交桩记录表→护桩→交桩工作总结、答疑。
3.1.2施工单位现场接桩应有项目技术负责人、测量技术人员参加,交桩前应熟悉图纸及有关资料。
3.1.3交接桩工作在野外进行,因此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车辆、图纸、地图、GPS 定位仪、通讯设备、红油漆、记录表格、现场标志物及必要的生活用品等。
3.1.4现场交接桩应从中标段线路起点开始,交接内容包括:线路控制桩(转角桩、加密桩)、沿线路设置的临时性、永久性水准点。
其中线路控制桩应与施工图纸对应交接,两者应准确对应,控制桩上应注明桩号。
3.1.5接桩人员对线路测定资料、线路平面图和断面图进行详细审核和现场核对,确保接桩正确无误,并做好交桩记录,由业主现场代表、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和施工单位代表共同会签。
3.1.6交接桩前丢失的控制桩和水准点由设计方负责恢复后,再进行交接。
3.1.7接桩人员应对水准点和控制桩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并设参照物,为了测量放线时找桩方便,可用红油漆在固定参照物涂上记号,标明桩号,并用箭头指示方向。
3.1.8交接桩完毕后,由业主或监理组织进行总结和答疑,承包商根据施工经验和现场地形向设计方和业主提出局部改线建议。
3.2测量放线3.2.1测量放线由施工单位在监理的监督下自行组织完成,工作程序为:准备工作→测量→定桩→放线。
3.2.2准备工作——备齐放线区段完整的施工图;——备齐交接桩记录及认定的文件;——检查校验全站仪等测量仪器,测量仪器必须经法定部门校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备足木桩、花杆、彩旗和白灰;——备齐木桩、撒灰工具和用具;——防晒、防雨、防风沙用具准备;——满足野外作业的车辆、通讯设备准备。
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
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标题: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道路工程测量是道路建设过程中不可或者缺的环节,准确的测量工作可以保证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为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提供指导,匡助工程师们更好地进行测量工作。
一、测量前准备工作1.1 确定测量目的:在进行测量前,需要明确测量的目的,例如道路设计、施工等。
1.2 准备测量工具:包括测距仪、水准仪、全站仪等,确保工具的准确性和完好性。
1.3 制定测量计划:根据测量目的和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测量计划,包括测量路线、测量方法等。
二、测量现场操作2.1 确定基准点:在测量现场确定基准点,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2 进行测量:按照测量计划和方法进行实际测量操作,注意测量过程中的误差和校正。
2.3 记录数据:及时记录测量数据,包括测量点坐标、高程等信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3.1 数据处理: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校正等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2 数据分析:根据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测量结果,如道路线型、坡度等信息。
3.3 数据报告:将测量结果整理成报告形式,包括测量数据、分析结果等内容,便于后续工作的参考和使用。
四、质量控制与验收4.1 质量控制:在测量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数据校核、误差分析等操作,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2 验收工作:对测量结果进行验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确保测量结果符合要求。
4.3 整改与完善:根据验收结果进行整改和完善工作,保证测量结果的质量和可靠性。
五、安全注意事项5.1 安全意识:在进行测量工作时,要时刻保持安全意识,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5.2 保护设备:在使用测量工具时,要注意保护设备,避免损坏或者丢失。
5.3 环境保护:在测量现场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或者破坏。
结论:道路工程测量是道路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准确的测量工作可以保证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工程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
工程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1. 简介本文档是为工程测量放线作业编写的指导书,旨在为工程测量人员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技巧,确保放线作业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本指导书将介绍放线作业前的准备工作、放线仪器的使用方法、放线的基本步骤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放线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放线作业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放线顺利进行。
下面列出了一些重要的准备工作:2.1 熟悉工程图纸在进行放线作业之前,测量人员需要详细熟悉工程图纸,了解工程的布局、尺寸和要求。
熟悉工程图纸可以帮助测量人员更好地理解放线的要求,并准确地确定放线的位置和方向。
2.2 确定放线仪器和工具根据工程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放线仪器和工具。
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放线仪器包括全站仪、经纬仪和平板测量仪等。
在选择放线仪器时,需要考虑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使用何种仪器。
2.3 查看地面情况在进行放线作业之前,需要查看地面情况,了解地面的平整度和障碍物的位置。
地面的平整度和障碍物的位置会影响放线的准确性和难度,需要在放线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3. 放线仪器的使用方法在进行放线作业时,需要使用放线仪器。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放线仪器的使用方法:3.1 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全站仪是一种常用的放线仪器,具有高精度和多种功能。
使用全站仪进行放线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准备工作:打开全站仪电源,进行仪器校准和设置参数。
2.测量基准点:首先选择一个地面上的基准点,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并记录下该点的坐标。
3.连接参考点:根据工程图纸和地面情况,选择合适的参考点,并使用全站仪将参考点与基准点连接起来。
4.仪器照准:将全站仪对准参考点,并进行精确定位。
5.进行放线:根据工程图纸上的要求,在参考点上进行放线操作,记录放线点的坐标。
3.2 经纬仪的使用方法经纬仪是另一种常用的放线仪器,适用于较大范围的放线。
使用经纬仪进行放线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准备工作:安装和调整经纬仪,校正仪器误差,并确定放线起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测量放线作业指导书1、编制说明放样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如精度要求、控制点分布、现有仪器、现场条件、计算工具等来选择测站点与放样点得。
b)测设方法得不同组合及不同得检核方法。
各类工程及同一工程得不同阶段、不同部位对放样点得精度要求不同,所以对测站点与放样点得精度要求也不相同。
作业时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
本指导书中提到得限差指规范要求得限差,如果设计上有特殊要求,按设计要求执行。
2、测量资料收集与放样方案制定a)测量放样前,应获取正确得平面与高程控制成果资料。
根据现场控制点标志就是否稳定完好等情况,对已有得控制点资料进行分析,确定就是否全部或部分对控制点进行检测。
已有控制点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应重新布设控制,已有得控制点密度不能满足放样需要时应根据现有得控制点进行加密。
d)必须按正式设计图纸、文件、修改通知进行测量放样,不得凭口头通知与未经批准得图纸放样。
e)根据规范规定与设计得精度要求并结合人员及仪器设备情况制定测量放样方案。
其内容应包括:控制点得检测与加密、放样依据、放样方法及精度估算、放样程序、人员及设备配置等。
3、放样前准备a)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数据与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
b)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计算放样数据或编写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
准备仪器与工具,使用得仪器必须在有效得检定周期内。
给仪器充电,检查仪器常规设置: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
使用有内存得全站仪时,可以提前将控制点(包括拟用得测站点、检查点)与放样点得坐标数据输入仪器内存,并检查。
4、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点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得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
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入棱镜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得坐标与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
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得视线高。
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得对算以检核输入数据得正确性。
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与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测量、记录待定点得坐标与高程。
以上步骤为测站点得测量。
d)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与高程。
e)记录员根据测站点与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得距离与方位角。
f)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得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
g)计算实测距离D与放样距离D°得差值:ΔD=D-D°,指挥司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ΔD。
h)重复过程7,直到ΔD小于放样限差。
(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桩)。
检查仪器得方位角值,棱镜汽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再测量一次,若ΔD小于限差要求,则可精确标定点位。
j)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得坐标与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
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k)重复6~10得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得所有待放样点。
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可以在另一测站点上设站继续放样,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得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得允许偏差。
m)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得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得允许偏差值;n)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得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得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与所放样点位无误。
p)填写测量放样交样单。
5、全站仪(测距仪)边角交会法设站+极坐标法放样在未知点P上架设全站仪(测距仪),整平;在已知点A上安置棱镜,量测棱镜高; 在已知点B、C上安置照准标志。
b)测量PA间平距D、高差DH与PA至PB、PC方向间得水平角α,β。
用D、α及A、B点得坐标计算P点得一组坐标;用D、β及A、C点得坐标计算P点得另一组坐标;两组坐标得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差,取中数即为P点得最后坐标。
d)根据A点得高程HA与高差DH计算仪器得视线高:H视=HA-DH。
e)如果需要可以将P点坐标投影到地面上,并作好标记。
量取仪器高,求出地面P点得高程。
f)用极坐标法开始放样,放样过程与“四4~16”步骤相同。
6、经纬仪测角后方交会法+极坐标法放样在未知点上安置经纬仪(或全站仪,当已知点上不便安置棱镜时),整平;在已知点A、B、C、D上安置照准标志。
b)以四点中较远点A为零方向,用方向观测法测量A、B、C、D、A方向值两个测回;分两组数据用后方交会程序分别计算测站点P得坐标;两组坐标得差值不超过规定得限差,取中数作为P点最后坐标。
如果测站周围200米以内有两个已知高程得平面控制点,且放样点高程精度要求不高(大于±5厘米),可以观测仪器到两控制点得天顶距两个测回,分别用三角高程反算测站仪器得两个视线高(如果精度要求高或距离大于200米时,则要加入球气差改正)。
如果差值不超过限差,可取中数作为仪器得视线高。
d)如果需要,可以将仪器中心点坐标或高程投影到地面上,作好标记。
用极坐标法开始放样,选择一较远得控制点作为后视方向配置度盘(配置成零方向或方位角方向),用另一控制点检查后视方向,差值不能超过限差要求。
如果放样点得精度要求较高,且检核方向相差超过20″时应对设置得方向进行改正。
f)记录员根据测站点与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得距离与方位角(或相对于后视方向得角度)。
观测员转动经纬仪至第一个放样点得方向上,指挥司尺员用钢尺从测站点沿放样点得方向量取计算好得平距D°,并标定下来。
如果无法直接量取平距,可以用钢尺丈量从仪器中心至放样点得斜距,并测记天顶距(或立角),计算平距D,与理论平距D°比较:ΔD=D-D°,用钢尺在经纬仪视线方向上量取ΔD,标定放样点。
(非基岩与砼地面此时可以打桩)。
i)重复8、9步骤,放样出该测站得所有欲放样点位。
j)照准控制点,检查后视方向。
k)钢尺丈量放样点之间得间距,与理论值进行比较检核,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得允许误差值。
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得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得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与所放样点位无误;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欲放样点,此时需在测站上利用极坐标法测设测站点,第二次设站,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得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得允许误差;然后继续放样直至放样出所有需要放样得点位。
n)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o)绘制测量放样交样单。
7、方向交会法放样a)在两个平面控制点A、B上各安置一台经纬仪,盘左后视其它控制点,并对度盘进行坐标方位角配置。
b)计算A、B点至拟放样点P得方位角α、β。
c)旋转经纬仪A使方位角为α,观测员指挥画点人员在两视线交点附近画点P1P2。
d)旋转经纬仪B使方位角为β,观测员指挥画点人员在两视线交点附近画点P3P4。
e)用拉紧得细线P1P2与P3P4定出交点M得位置。
f)两仪器盘右后视控制点并配置度盘,重复3~5步骤得到交点N。
g)当M、N点间距离小于放样点限差要求时,以M、N连线中点作为放样点P,并标定下来。
h)重复上述过程放出其它放样点,丈量放样点之间得距离与计算值比较检核。
8、8、正倒镜投点法单方向设站为了将仪器架设在已知点A、B间得直线上,用目估法将仪器大致架在A、B直线上得O1点,整平仪器;估计OA近似距离。
正镜瞄准远端A点,纵转望远镜瞧到近点B附近,估计十字丝中心点B1与B点得距离BB1;倒镜瞄准A点,纵转望远镜,估计十字丝中心与B点距离BB2;计算BB1与BB2得平均值为BB中。
c)计算OO1=OA×BB中/AB值,根据B1偏离B方向,将仪器向AB线上移动OO1。
d)整平仪器,重复2~3步骤,直到盘左、盘右得十字丝中心位置连线得中点B中与B点重合为止。
正镜、倒镜瞄准B点,纵转望远镜,左、右十字丝中心得平均位置应落在A点上,将此时仪器中心点位O投影到地面上,并作好标记,则O点在AB直线上。
后视A点便可放设单方向线了。
还可在此基础上用轴线交会法求出O点得纵向(横向)桩号值,以便放样纵向(横向)轴线。
9、轴线交会法设站+方向线法放线a)先用正倒镜投点法(或方向线法)将仪器架设在已知点A、B间得连线上一点O1,整平仪器。
b)用方向观测法测量A、C、B、D控制点得水平方向二个测回,计算出角度α,β;分别计算O1点得横向(纵向)坐标:Y01′=YC-(XC-XB)/TANα;Y01″=YD-(XD-XB)/TANβ。
若Y01′与Y01″之差不超过限差,取中数作为O1点纵(横)坐标,并与O点纵(横)坐标比较,计算出差值OO1。
d)观测员指挥作业员用钢尺在AB轴线上从O1点量取OO1距离,定出O点位置。
e)在O点架仪器,后视A点(或B点),检查B点(或A点)后,旋转90°,放出O点所在得纵(横)轴线。
10、方向线平移法放线为了放样某方向线PY,用自由设站法不可能直接将仪器架设在P点上,或者P点上不便于直接架站,此时在尽可能接近P点得P1上架设仪器,用后方交会等自由设站法测量P1点得坐标(如果P1点坐标已知可省此步骤),然后用方向线平移法放样PY方向线。
a)在P′点上安置仪器,后视控制点A,用控制点B检核方位角。
转动仪器使视线与拟放轴线平行(方位角相同或相差180°),指挥作业员在地面标记出平行线上得点P1′、P2′、P3′……PN′。
分别从P1′、P2′、P3′……PN′上用小钢尺向PY方向线一侧垂直量取距离dx,得到P1、P2、P3……PN,则P1、P2、P3……PN即为PY方向线上得点。
标注单方向点,并注记桩号。
d)检查后视方位角,量取所放方向线与建筑物已有得结构线间尺寸进行检核。
11、导线法(极坐标法)设站在控制点A上安置全站仪(测距仪),在控制点B、C上安置照准标志,在待定点P上安置脚架与棱镜,量取仪器高、棱镜高。
b)选择B、C中一点作为零方向,另一点作为检查方向,用方向观测法测量至P点水平角两个测回。
c)测量仪器至P点天顶距(垂直角)两个测回。
d)测量往测得斜距、平距、高差、温度、气压。
A点与P点得脚架不动,交换仪器与棱镜,测量P点仪器至A点天顶距(垂直角)两个测回,测量返测得斜距、平距、高差、温度、气压。
用斜距、天顶距、温度、气压、仪器高、棱镜高及仪器得加、乘常数计算平距、高差,用观测平距与高差进行检核。
g)用A点坐标与测量得方位角、平距中数、高差中数计算P点坐标与高程。
h)如果要测设得待定点不止一个,则应将几个点组成一条导线,进行往返观测,经过平差计算得到各点坐标与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