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大革命教学设计
《国民革命》教学设计
能力:强烈的求知欲,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形成了一定的理性思维,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
不足:知识储备,前后联系综合分析存在不足。
学习目标
1.阅读教材了解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北伐战争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基本史实,努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观看《新闻联播》和上网学习写新闻报道,提高文字书写能力;认真观察《北伐进军形势图》,能准确说出北伐战争的对象和进军路线,努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慢慢养成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
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谈生活中的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
突出重点,理解北伐战争在不断深入发展,认识北伐战争使国民革命达到高潮。
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材料的能力,注意论从史出。培养学生努力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不同的见解,善于接纳他人的正确观点。
二、黄埔
军校
【多媒体】
图片:黄埔军校
问题:概括出黄埔军校的概况。
【设置问题】简述孙中山伟大的一生。
老师引导学生探究。
【多媒体】
显示孙中山照片,播放哀乐。
两个代表小记者报道黄埔军校的建立情况。扮演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周恩来角色,扮演孙中山的同学为开学典礼致词,然后记者采访孙中山。
合作探究,总结归纳: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能够与同学合作学习,积极与老师同学一起探讨孙中山的伟大功绩,能比较清楚、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倾听不同的见解,善于接纳他人的正确观点;在悼念孙中山过程中感悟他的爱国热情,学习他不屈的斗争精神,并进行内化、树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志向。
学习重点
《国民大革命》教学设计
第10课国民大革命【教学目标】基础知识:1、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方法:1、读图再现情景,从课文和插图或影象资料中想象北伐战争情景,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2、整合教材分析,辛亥革命缺陷→孙中山创黄埔军校→国共紧密合作→北伐胜利进军→陈独秀“右倾”危害、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3、讨论探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爱党情感: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
2、思想意识: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讨论: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2.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3.中共的诞生有什么意义?承上启下: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后来终于形成国民国革命的高潮——国民大革命。
(布置学生阅读全课内容,做阅读标记,交流个人看法。
)组织学习和探究:一、黄埔军校的建立1、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革命军与北洋军有哪些区别?2、小结、过渡:袁世凯等人利用北洋军队作为自己独裁专制的工具,继续祸国殃民。
所以,要想挽救国家危亡,就必须针锋相对,动用枪杆子来解决问题。
二、北伐战争1、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战争的对象有哪些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的位置)3、北伐军进攻路线上有哪些重要地名?(《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作出标记)4、北伐战争为什么能够在不到半年内,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四个方面原因)5、国民革命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根据课本回答的基础上,补充介绍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领导权、一再妥协退让、甚至压制工农运动等。
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国民革命》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
《国民革命》课堂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吉安八中王军红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能力目标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1.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2.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解决办法: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利用歌曲、对联、小组活动、自学、小组竞赛和讨论、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资源一、多媒体设备。
二、图片:孙中山的头像;国民党屠杀革命者;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三、自制幻灯片:黄埔军校校门对联;《北伐战争形势图》;自制知识网络图。
四、音像资料:《国民革命军军歌》学生活动设计根据所学知识复习总结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自学国民党一大的有关内容;预习关于黄埔军校建立的内容,每组写一个有关报道;课前分组搜集北伐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和共产党员英勇斗争的事迹和国民党右派及帝国主义破坏国民革命的资料等。
10.国民革命运动教案
中国近代史(上)
第三学习主题
新民主主义的兴起
第10课国民革命
【学习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北伐战争的开始时间、对象、主要战场,记住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时间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能力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的背景条件和胜利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解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了解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基本史实,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权性质,培养学生透过事物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得到实现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并感受孙中山一切以国家、民族、人民利益为先的博大胸襟,以及他作为民主革命先驱的现实主义眼光;通过了解北伐战争中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认识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在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始终体现了其先进性和不懈的奋斗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为什么说南京国民政府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月地点:周恩来
在湖南、湖北战场:经过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消灭了吴
主力。
在江西战场: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在福建战场:攻入浙江,
了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官兵浴血奋战;
年初,国民政府从广
①发动者:蒋介石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南京。
国民革命运动优秀教案
国民革命运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黄埔军校创建的时间、地点和主要负责人,理解其对国民大革命的作用;记住北伐战争的开始时间、主要对象和主要战场;记住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时间,理解其性质。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对各种历史资料(图片、地图、对联、讲演辞和视频等)的观察、分析,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收集历史信息和应用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北伐战争得以进行的条件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归纳、概括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中国局势的了解,感受列强操纵下军阀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国民革命的必要性,进一步加深对近代中国国情的认识。
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过程中革命军人尤其是共产党员舍生忘死、奋勇杀敌事迹的了解,感受革命者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认识共产党员在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体现出的先进性,树立报效国家和人民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行国民大革命的主要原因(即北伐战争的原因),黄埔军校的创建,北伐的胜利进军及其主要原因。
难点:结合史实综合分析北伐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
【教学方法】围绕问题设置情景,进行启发式教学,运用讲述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最近,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栏目正在播出一个系列节目——《永远的丰碑》。
有没有同学们知道,《永远的丰碑》介绍的是些什么样的人物?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老师注意到,其中有不少的优秀共产党员毕业于著名的黄埔军校,有的还参加过著名的北伐战争。
黄埔军校是怎样创建的?北伐战争又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课《国民大革命》,了解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这段历史。
二、新课教学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进行发生在大约80年前的中国。
那时的中国政局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说一说当时中国的政局有何特点?(课件显示图片)图1:军阀割据图图2:军阀混战图图3:农民逃亡图(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处于军阀统治下,形成了军阀割据局面。
第10课国民大革命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对南京政府客观评价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资源:文字材料、图片材料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国共第一次合作
教师破题:介绍什么是国民革命。(国民国民就是在反帝反封建的共同旗帜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进行的革命。当时习惯上成为大革命。)
2.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标志国共合作形成——大革命拉开序幕
(1)1924.1广州
(2)口号: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3)合作方式: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
(4)目标:武力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反动统治,挽救国家危亡。
3.创建黄埔军校1924广州
讨论:国共合作形成的主要经历。(小组合作,班级展示)
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3.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
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板书设计
第10课国民大革命
一、国共第一次合作
二、北伐战争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大革命的相关历史。大革命以国共两党合作开始,以国民党背叛革命结束。北伐战争是大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南京政府的建立是国民党背叛革命实现独裁统治的开始。
一、国共第一次合作
1.原因:(1)共同的目标使国共两党走到了一起。
(2)各自的革命实践使双方认识到,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战胜凶恶的敌人。
(教师补充材料:中共: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安源路矿(江西省萍乡县的安源煤矿和由煤矿通到株洲的铁路)工人罢工,1923学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在持续十三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大小罢工百余次、参加人数在三十万以上。)(孙中山:二次革命1913、护国运动1915梁启超、护法运动1917)
第10课 国民大革命(导学案)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签署“总理遗嘱”
-1974年3月11日陕西临潼农民发现秦始皇兵马俑
-1978年3月11日国家投巨资兴建宝钢
-1985年3月11日戈尔巴乔夫当选为
习
导
引
一、黄埔军校
1. 1924年1月,在共产党的推动下,_________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口号,并吸收共产党参加国民党,开始第一次__________。
3.政变后不久,蒋介石在_________建立国民政府,掌握了国民党的__________。
4.张学良控制东北后,顶住日本的压力,毅然宣布“____________”,服从国民政府的领导,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全国的“_________”。
问题
导学
一、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的基本史实及历史意义是什么?
二、说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基本史实并理解其实质
5.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________和_________干部。
6.1925年以黄埔军校学生为______,组成了国民革命军_________,这支部队成为国民革命军的________。
二、打到列强、除军阀
1.国民革命的既定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拉开了国民大革命的序幕。
3.孙中山认识到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______推翻帝国主义与军阀的反动统治,挽救民族危亡。
4.在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下,国民党于1924年创办了_____________。周恩来担任军校的________________。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国民革命》教学设计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国民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国民革命》,主要讲述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历程。
教材内容涵盖了国民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旨在让学生了解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国民革命的基本知识,深入理解国民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但国民革命这一课题较为复杂,涉及的人物、事件较多,需要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深入理解国民革命的意义。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感情色彩较为敏感,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民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掌握国民革命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民革命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国民革命的过程及影响。
2.难点: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国民革命的背景及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国民革命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国民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让学生对国民革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国民革命的原因是什么?”“国民革命的过程是怎样的?”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国民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近代史》单元四 北洋军阀的统治和国民大革命—学科知识渗透教学设计
《中国近代现代史》学科知识渗透教学设计单元四北洋军阀的统治和国民大革命★发散训练1.梁启超的评价:(1)主要活动: ①维新派的核心人物,戊戌变法运动的发起者之一。
②在戊戌变法中主要贡献是宣传西学和维新变法思想,主持过《时务报》、《中外纪闻》,发表了《变法通义》等文章,在百日维新期间办理大学堂和译书局事务。
③辛亥革命期间沦为保皇派,继续维护清朝统治,主张君主立宪,反对革命。
④护国运动中反对袁世凯称帝,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引起社会各阶层强烈反响。
⑤倡导“史学革命”,是新史学理论的奠基人;提倡“诗界革命”,主张当代文明开拓诗歌境界。
(2)评价: ①是资产阶级学者,其政治活动反映了爱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变历程。
②发动戊戌变法,宣传西方思想,为思想解放作出极大贡献,是当时历史的先进人物。
③后因坚持君主立宪,沦为保皇派,没有跟上历史发展的潮流。
④及时认清袁世凯独裁专制的反动性,为护国运动的发展,维护民主共和政体作出了贡献。
⑤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大力倡导西学,是近代中国文化的开拓者之一。
2.对北洋军阀统治的认识: 一种观点认为应完全否定,因为它对内独裁专制复辟混战镇压,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
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反动的军事政治集团,它在辛亥革命前后16年的历史进程中是一个祸国殃民的丑恶角色,所以对它的存在应予完全否定。
北洋军阀凭借反动政权竭力维护封建买办的生产关系,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顽固地推行媚外政策,疯狂出卖国家利益,极大地阻碍了民族经济的发展;北洋军阀地主的出现,导致了土地关系的倒退,使政权和地权结合起来,野蛮地对贫苦农民进行剥削和统治,大大强化了地主对佃农的封建支配关系。
另一种观点认为不能简单地加以完全否定。
它是维系晚清十余年统治的支柱,是转移辛亥革命政权的主权力量,是掌握中华民国十六提的统治者、中华民国对外关系的代表、制造祸国殃民灾难的罪魁。
它的历史作用是: 一对旧军制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改革;二它的长达十六年的反动统治起了反面教材的作用: 段祺瑞执政时期,是新文化运动和人们空前觉醒的时期;三它为新军阀的统治准备了干部条件;四军阀混战吞并无疑给人民带来了灾祸和不幸,但是它们之间的混争夺实际上为再次“统一”扫清了道路。
高三历史教案-专题七: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
专题七: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一、专题特征:1、两大矛盾的汇流集中体现为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
2、中国人民的抗争是在国共两党的共同领导下进行。
3、新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抗争的两大指导思想。
4、中国社会各革命阶级和阶层组成统一战线,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5、中国人民的抗争基本摧毁了北洋军阀势力,但最终归于失败。
二、知识要素1、抗争的有利条件①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②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确定④国民革命军和国民政府的建立⑤各派军阀矛盾激化,混战频繁2、抗争的主要史实1924年国民会议运动1925年五卅运动两次东征1926年北伐战争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北伐奉军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农民运动发展迅猛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3、抗争的主要成果①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②工农运动发展迅速,提高了广大群众的觉悟③扩大中共的影响,党的力量有所增强4、抗争受挫的原因①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②国民党右派的叛变③中共尚处于幼年时期④中共中央犯了右倾错误三、重点难点问题分析1、抗争方式的特点及成因特点:各革命阶级、阶层实现了大联合,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形成原因:①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力量强大,中国人民要想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必须联合起来。
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各阶级、阶层革命的共同对象,这就为他们之间的联合奠定了基础。
②以往各革命阶级单独进行的斗争的失败,为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提供了经验教训。
③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
这就为革命阶级的联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④十月革命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共产国际积极支持国共两党合作,这也为中国人民实现大联合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新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并存的原因并存原因:①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使中国革命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动力。
国民大革命课件.
国民大革命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小学历史教材第三册第六课《国民大革命》。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国民大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战争的发起,国民革命的胜利以及国民革命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民大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认识到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先烈英勇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国民大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北伐战争的过程及国民革命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历史教材、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国民大革命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国民大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重点讲解国共合作的原因,北伐战争的过程及国民革命的影响。
3.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国共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革命先烈英勇斗争的精神。
4. 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对国民大革命的理解和感悟。
5. 练习: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国民大革命1. 背景:国内外压力,民众疾苦2. 过程: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胜利3. 意义:推动中国革命进程,培养革命精神,影响后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简要概括国民大革命的过程及其意义。
答案:国民大革命的过程包括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胜利。
其意义在于推动了我国革命进程,培养了革命先烈英勇斗争的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作业题目:请分析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答案:国共合作实现了革命力量的团结,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加速了国民革命的进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国民大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国民革命》教学设计
四、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多媒体】
1.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2.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情况。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哪些人的利益?
【设问】如何正确评价蒋介石。
【总结】辩证观点
功:①黄埔军校校长,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
布置“我是小记者”活动,帮助学生完成新闻报道
预习教材,发现疑难;参加“我是小记者”活动,观看《新闻联播》和上网学习写新闻报道。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字书写能力。
情景导入
播放《国民革命歌》
(文字和音乐同时展现)
聆听音乐
利用熟悉的旋律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并让学生知道国民革命的目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1927年0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其政权的性质是(D)
A.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
B.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C.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4.毛泽东说:“孙中山……公开号召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改革,推翻了清朝的统治……辛亥革命以后,谁要想再做皇帝,就做不成了。”为了推翻清王朝,孙中山所作的努力是(C)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能够与同学合作学习,积极与老师同学一起探讨孙中山的伟大功绩,能比较清楚、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倾听不同的见解,善于接纳他人的正确观点;在悼念孙中山过程中感悟他的爱国热情,学习他不屈的斗争精神,并进行内化、树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志向。
学习重点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展开第15课国民革命教案冀教版
1.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视频和图片等,生动展示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式教学,如时间线游戏、历史事件排序等,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网络资源,了解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事件发展,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展开的第15课国民革命教案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背景、事件过程和影响等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展开 第15课 国民革命教案 冀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冀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展开的第15课国民革命教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围绕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国民革命的发展和国民革命的失败三个部分展开。具体内容包括:
1.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国共合作的实现、黄埔军校的创建、北伐战争的发动等。
情感升华:
结合国民革命运动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国民革命运动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等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随堂练习中的问题。
错题订正:
2024年国民大革命课件
2024年国民大革命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中国现代史》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国民大革命”的内容,详细讲述1924年至1927年国民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主要战役及其历史意义。
重点分析国共合作的形成、北伐战争的战略部署以及国民革命军的军事改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民大革命的历史背景,掌握其主要过程及重要事件。
2. 使学生理解国共合作的意义,认识北伐战争在国民大革命中的关键作用。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形成及其在国民大革命中的意义、北伐战争的战略部署。
教学重点:国民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主要战役及其历史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中国现代史》学习指导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国民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主要战役及其历史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以国共合作为主题,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国共两党在合作过程中的谈判。
4. 例题讲解:分析北伐战争的战略部署,讲解重点战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国民大革命(19241927)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主要战役历史意义2. 国共合作形成背景合作成果合作意义3. 北伐战争战略部署重点战役历史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国民大革命的历史背景。
(2)分析国共合作的意义。
(3)列举北伐战争中的三个重点战役,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2. 答案:(1)略。
(2)国共合作的意义在于团结了国内革命力量,为国民大革命提供了有力保障。
(3)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②秋收起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③广州起义: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军队的决心和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国民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主要战役及其历史意义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国民革命》教案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国民革命》教案的第二课时。
本课内容讲述的是1924--1927年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掀起了革命浪潮,矛头直指北洋军阀。
国民革命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是失败的,但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在的统治,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国民革命也是共产党成立后所经历的第一次大规模革命斗争,年幼的共产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从中所汲取的经验教训也是弥足珍贵的。
课本选取了国民革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件大事,即国共首次合作与北伐战争,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场景。
最后一目“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反映的是蒋介石在屠杀人民的血泊中建立起来的反共反人民的反动政权,标志着大革命的失败。
【知识与能力目标】1.记住黄埔军校创立的时间、地点,理解它与旧式军校相比所具有的最大特点。
2.识读《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记住北伐战争的三个对象、两次战役、一支铁军及战略方针。
3.认清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理解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教科书的小字、史料、形势图、人物肖像等,结合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让学生形象、生动、立体地感受惊心动魄的大革命时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共产党人敢为人先的精神,培养学生立志报效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黄埔军校的创建与北伐战争。
【教学难点】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与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PPT展示《国民革命歌》并结合课本本课的导入部分介绍《国民革命歌》,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一)国共首次合作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结合国民党辛亥革命的失败与共产党工人运动的低潮,指出在革命力量比较弱小的时候,面对共同的敌人,只有联合才是出路,引出第一次国共合作背景:打倒列强、除军阀时间:1924年1月,地点:广州内容:讨论通过《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和国民党总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确认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民主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大革命-教学设计
民主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大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中共的成立国民大革命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列强侵华中共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等史实,以小专题的形式构建知识结构,概括出历史的基本特征。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各种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培养学生史论结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中共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难点:怎样从宏观上构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方法:归纳法等。
.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归纳探索历程:.年中共一大.年从理论上中共二大,从实践上.年中共三大.年—年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掀起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失败后的探索()探索的表现中共在民主革命道路探索方面的主要表现有:.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性质.无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以及其他革命阶级的关系.中国革命的道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作业设计:从辛亥革命到国民大革命,中国近代革命汹涌澎湃。
据此回答:()概括指出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辛亥革命失败到国民大革命失败这段历史时期中国革命发展的特点。
()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民主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大革。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历史 国民革命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国民大革命的准备、开展和完毕;通过对国民革命的不同看法,理解不同角度历史评价会有所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孙晚年态度转变的原因;国一一共第一次的社会条件
教学过程
导入:国民革命的概念解析,明确国民革命的内涵。
环节一:携手,准备大革命;
1、条件:从一一共产党、国民党、苏联和一一共产国家的帮助;
2、国一一共的实现:中一一共三大、国民党一大
环节二:浴血奋战,大革命的进伐〔目的、对象、成果〕
环节三:分道扬镳,国一一共破裂,如何评价大革命。
1、失败?
2、成功?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以国民革命时期国一一共两党的关系作为主线串起整节课:国一一共的携手是大革命的准备阶段;国一一共两党正式浴血奋战,大革命荣耀进程;国一一共两党分道扬镳,关系破裂。如何去对待这场大革命?但是教师个人的教学理论知识的缺乏使得内容略显薄弱,难以到达一个高度,也使得课堂略显保守和传统。在等的历史书中是没有国民革命名词的,他们更多的是联俄容一一共的阐述。所以研究者也略显不多,文字支撑比较少。多读理论书籍、培养自己的理论修养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2021年高中历史国民革命教学设计
知识点来源
□学科:历史□年级:高一年级
□教材版本:岳麓版
□所属章节:必修一第五单元第20课主主义革命与中国一一共产党
录制工具和方法
屏幕录象专家
设计思路
1、进展国民革命概念解析。
2、通过“携手〞、“浴血奋战〞、“分道扬镳〞教学构造分别分析国民大革命的准备、国民大革命的进程、国民大革命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大革命》教学设计
基础知识
了解
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掌握
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读图再现情景
从课文和插图或影象资料中想象北伐战争情景,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整合教材分析
辛亥革命缺陷→孙中山创黄埔军校→国共紧密合作→北伐胜利进军→陈独秀“右倾”危害、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讨论探索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党情感
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思想意识
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导入新课:回顾,讨论: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2.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3.中共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承上启下: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后来终于形成国民国革命的高潮——国民大革命。
(布置学生阅读全课内容,做阅读标记,交流个人看法。
)
组织学习和探究: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1、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革命军与北洋军有哪些区别?
2、小结、过渡:袁世凯等人利用北洋军队作为自己独裁专制的工具,继续祸国殃民。
所以,要想挽救国家危亡,
就必须针锋相对,动用枪杆子来解决问题。
二、北伐战争
1、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
2、北伐战争的对象有哪些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的位置)
3、北伐军进攻路线上有哪些重要地名?(《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作出标记)
4、北伐战争为什么能够在不到半年内,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四个方面原因)
5、国民革命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根据课本回答的基础上,补充介绍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领导权、一再妥协退让、甚至压制工农运动等。
A.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革命;
B.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严重危害。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南京国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质?(反动的性质,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2、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后,中国大地上同时并存着哪三个对抗的政权?(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教师指出:后来,武汉和上海的反动势力汇合起来,对幼年时期的共产党进行疯狂镇压。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积极分子惨遭屠杀。
但是,英勇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檫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重新投入战斗。
北伐战争的历史昭示我们:国共两党真诚合作时,对于国家、民族和革命事业具有很大的好处;两党的合作被破坏时,对于国家、民族和革命事业都会产生负面作用。
小结巩固:结合板书要点总结。
布置作业:学习收获与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