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关键词

合集下载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至善”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至善”

智库时代 ·271·百家争鸣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至善”屈丽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学是最高的应用科学,它研究城邦的“至善”。

自然赋予了人和城邦以目的,目的就是“至善”。

在其政治思想中,处处可见对“至善”的追求,灵魂善体现了城邦论中的“至善”,共和体现了政体论中的“至善”,平衡体现了权力分配论中的“至善”,正义体现了法治论中的“至善”,德性体现了理想城邦论中的“至善”。

关键词:《政治学》;城邦政治;共和政体;“至善”中图分类号:G40-0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8)05-0271-002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开篇不久就宣称,人按其本性要生活在城邦中,一切团体都有其目的,城邦的目的是达到社会生活的最高目标—“至善”,亚里士多德关于“至善”的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部分,自然赋予了人和城邦以目的,目的就是“至善”[1],他的“目的论”中对于人和城邦为什么要追求“至善”也给出了回答。

讨论目的论首先就要了解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根据“四因说”,事物形成有四个因:第一种,质料因,它是构成需要解释的物体的主要物质;第二种,形式因,它是物体所采取的形式;第三种,动力因,它是物体产生的过程,也就是推动质料变成物体的原因所在;第四种,目的因,它是物体的最终的目的,即物体最终要达成一种怎样的状态。

亚里士多德坚持目的论,以目的作为解释的基础,即要想明白实体的行为,就要知道它的目的。

四因在政治研究中也是相对应的,城邦的质料对应的就是公民;形式对应的就是城邦的政体;动力对应的就是自然,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2],自然要求人们聚集到一起来过一种好的、“至善”的生活;目的对应的就是“至善”。

事物的目的在亚里士多德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故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最终都体现着对“至善”的追求。

政治学关键词

政治学关键词

政治学关键词第一章政治学基本概念推荐教材:1,安德鲁.海伍德(Andrew Heywood)《政治学》(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Rand Dyck, S tudying Politics: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Second Edition), Nelson Education Ltd. 2006第一节,核心概念一,关键词∙政治politics∙权力power∙强制coercion∙说服persuasion∙影响influence∙合法性legitimacy∙权威authority∙默许acquiescence第二章,国家、政府与统治第一节国家的分类∙(单一民族)国家state∙(多民族)国家nation∙民族国家nation-state第二节,政体的分类(统治的模式:依据谁统治和根据谁的利益在统治)∙贵族统治aristocracy∙独裁政府autocracy∙民主政府democracy∙君主政府monarchy∙寡头政府oligarchy∙财阀政府plutocracy∙神权政府theocracy第三节,民主政体的分类∙自由民主制liberal democracy∙转型民主制transitional democracy∙表象民主制facade democracy∙专制政府dictatorship∙极权政府totalitarian第四节,国家合法性建构(recognized)∙国家要素elements of statehood∙主权sovereignty∙合法性legitimacy∙自我决定self-determination.第五节,国体形式∙单一政府unitary state∙联邦政府federation∙邦联confederation第三章政治哲学和意识形态Political Philosophies and Ideologies第一节意识形态理论和关键词1,领导权理论hegemony2,偶然性contingency3,虚假意识false consciousness第二节,意识形态分类和社会运动一,基本分类∙自由主义Liberalism∙保守主义Conservatism∙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Socialism & Communism二,二十世纪基于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社会运动.∙法西斯主义fascism∙女权主义feminism∙社会民主主义social democracy三,意识形态与实用主义Ideology or pragmatism.第三章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第一节关键词∙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亚文化sub-cultures∙政治分歧political cleavages∙政治多元主义political pluralism∙公民文化civic culture第二节,政治文化的作用∙作用于政治体制的制度性结构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in political system ∙作用于政策决定过程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in those institutions∙对一些政治议题具有关键作用kinds of policy issues at stake第四章政治社会化Political Socialization一,政治身份和身份政治Political identity and identity politics二,政治社会化的机构∙家庭family∙教育机构educational institutions∙宗教机构religious institutions∙大众传媒mass media∙工作场所work place∙同群体peer groups∙政府内的行动者state actors三,对待事件和信仰的三种态度:∙情感affective - what he feel emotionally∙认知cognitive - what know or believe we know about something∙评估evaluative - when we think about something & combine what we feel with what we know四,三种态度会影响公民的政治参与∙政治信任感political trust∙政治疏离感political alienation∙政治效能感political efficacy第五章宪法和宪政第一节,关键词∙宪法constitution∙立宪主义constitutionalism∙宪政习惯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s∙柔性宪法flexible constitution∙有限政府limited government∙刚性宪法rigid constitution∙法治rule of law∙不成文宪法unwritten constitution∙成文宪法written constitution第二节分权与合作(separation of powers and fusion of powers)一,横向分权国家的三个部门(Three Branches of Government )∙立法机构legislative∙行政机构executive∙司法机构judicial二,纵向分权:中央与地方关系∙单一政府unitary state∙联邦政府federation∙邦联confederation三,“分权”的运作原则分权之目的:保护公民权利The protection of citizens' rights∙非正式政治统治和政治家的自我约束informal political rules and the self-restraint of politicians∙权利的普通法保护the protection of rights through ordinary law∙权利的宪法保护the constitutional protection of rights by 'supreme law'重点提示:在西方宪政体系下,宪政权利的规定非常抽象,所以其具体内容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因不同法官的解释会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框架

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框架

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框架【摘要】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历程丰富多彩,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日益成熟的演变过程。

在方法论上,中国现代政治学的研究已经形成了包括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方法和案例研究方法在内的多元化研究框架。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全面地理解中国政治现实。

定量分析方法注重数据和统计分析,定性分析方法注重深入理解政治现象背后的逻辑,比较研究方法则能够帮助我们从跨国视角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特点,案例研究方法则能够通过深入案例分析帮助我们理解政治过程中的细节。

中国现代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已经日趋多元化和专业化,未来的研究方向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研究和理论创新。

【关键词】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史研究、基本方法、框架、引言、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正文、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历程、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结论、总结分析、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现代政治学在20世纪初开始兴起并发展,是中国政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加快,政治体制和治理方式也在不断变革和完善。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相关研究方法备受学者关注。

中国现代政治学的研究背景可以追溯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启蒙运动,当时一大批政治学家意识到政治体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开始从实证研究入手探讨政治现象。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政治学研究逐渐走向理性化和多元化,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政治学理论家和学者。

这些学者通过对当代政治实践和理论的深入研究,为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现代政治学研究背景丰富多彩,既有对传统政治理论的吸收和继承,也有对西方政治学思想的交流和借鉴。

中国政治学学科的发展潜力巨大,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对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研究方法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对于进一步促进中国政治学学科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政治合法性

浅谈政治合法性

浅谈政治合法性内容摘要:许多政治学教材中都有这种提法:权力、权威与合法性这三个相互关联的概念是政治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此话不假。

合法性的确是政治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但是更重要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政治合法性是一个政权得以存在的基础。

也就是说,没有合法性的政府是没有资格存在的政府,也是一个不可能长久的政府。

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政治合法性不足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当代中国尤为突出。

作为一名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学生,加深对政治合法性概念的理解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知道什么是政治合法性,我们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为增强国家的政治合法性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政治合法性广大民众认可支持政权关于政治合法性的论述,古已有之。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一个政体要达到长治久安,必须使全邦各部分的人民能够参加而且怀抱着让它存在和延续的愿望。

”①由此可见,政治合法性对一个国家、一个政府的稳定、长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然,政治合法性的内容也是十分深奥和丰富的。

一、政治合法性的含义关于政治合法性的含义,不少政治学家都对其做了深刻而简练的定义。

美国政治学者李普赛特指出:“合法性是指政治系统使人们产生和坚持现有政治制度是社会的最适宜制度之信仰能力。

”②著名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则认为:“合法性意味着某种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

”③也有中国学者认为:“政治合法性是指广大民众对现存政治秩序和政权的认同和支持”④由此可见,政治合法性就是指广大民众自觉地对现存的政治秩序和制度、公共权威和政权的积极支持和认可,是广大民众对统治正当性的承认和对统治的认可。

通过政治合法性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国家的统治是否具有统治合法性,不在于统治者自己的宣称,也不在于统治者为自己的执政制定的法律依据,而在于人口占大多数的民众是否真正认同,在于广大民众是否积极支持。

国民党在大陆末期的统治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全国人民都期望能够建立一个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的国家,可是国民政府却悍然撕毁了《双十协定》,挑起内战,全然不顾人民的感受和愿望。

政治选修一答题万能模板

政治选修一答题万能模板

政治选修一答题万能模板
一、政治答题基础知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如剩余价值理论等。

2. 政治学
基础知识:国家本质、国家职能、国家机构、民主政治等。

3. 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答题技巧
1. 审题要仔细: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如“说明”、“体现”、“原因”、“意义”等,根据关键词选择相应的知识点作答。

2. 答案要全面:注意题干和题支的关系,确定考查的知识点,将相
关知识点尽可能全面地覆盖到答案中。

3. 层次要分明:根据题干
和题支的要求,将答案分段、分点,使答案条理化、层次化。

4.
术语要准确:使用专业术语,避免使用口语和白话,使答案具有权
威性和准确性。

5. 逻辑要清晰:注意答题思路的逻辑性,使答案
符合逻辑,易于理解。

三、实例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具体的实例,分析如何运用相应的知识点和技巧进行解答。


四、总结
在政治答题中,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掌握答题技巧、使用专业术语、注意逻辑清晰是提高答题水平的关键。

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论政治的合法性原理

论政治的合法性原理

论政治的合法性原理内容提要:合法性理论是政治学的关键性命题之一。

把合法性等同于社会公众对政治系统的认同和忠诚的观念,代表当代社会对合法性概念的最一般、最普遍的认识。

马克斯?韦伯从经验分析出发,提出了三种类型的合法性基础理论。

哈贝马斯提出了重建性的合法性理论,认为合法性意味着某种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

文章探讨了合法性与政治角色、法律、有效性、合利性和合道德性等的关系,分析了合法性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中国政治的合法性基础的问题,指出: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政治稳定,必须克服目前已经萌芽并且有可能扩大的合法性危机。

关键词:合法性,合法性危机,政治稳定权力是政治的核心,而合法性,则是政治的价值判断。

法国政治学者马克?思古德指出:“合法性事实上与治权有关。

合法性就是对治权的认可。

”“合法性形成了治权的基础,是法治体制中开展政治活动的基础。

合法性作为政治利益的表述。

它标志着它所证明的政治体制是尽可能正义的。

”[1]这意味着,政治权力要想持久并被人们自愿服从,就必须具有合法性基础,否则,政权就会出现危机。

正如美国政治社会学家利普塞特所说:“任一民主国家的稳定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

也取决于它的政治制度的合法性与有效性。

”那么,什么是政治的合法性?政治合法性的相关因素有哪些?如何使政治制度具有合法性,从而避免合法性危机,以实现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呢?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一、什么是政治的合法性合法性(legitimacy)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它不是某一专门学科的专有术语。

哲学和政治学、法学、社会学近年来都十分关注合法性问题。

一般来说,合法性或政治合法性指的是政治统治依据传统或公认的准则而得到人民的同意和支持。

当人民对终极权威愿尽政治义务时,这一权威就具有合法性。

合法性被看做是有效统治和政治稳定的基础。

很显然,只有当政府获得人民自愿的拥护时,其统治才更有效力,更能保持政局的稳定。

相反,如果统治的合法性受到怀疑乃至否定,政府的动员和贯彻能力将会被削弱,最终导致政治动荡。

论_政治学_的法治主题及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

论_政治学_的法治主题及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

作者简介:马翠翠,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论《政治学》的法治主题及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马翠翠摘 要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政治、哲学的集大成者,是柏拉图法治思想的直接继承者和发展者。

他的代表作《政治学》被誉为政治学的开山之作,各学科的开山鼻祖,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

设定《政治学》中的法治主题,分析其法治思想的内涵、内容和实现途径。

联系中国目前的法治建设,从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和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对中国当前的法治建设的一系列启示及意义,值得深思。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法治 中国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2-018-02 古希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法治理论较早的诞生于这里。

在亚里士多德时代的法治思想达到成熟,对古今世界各国的法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同时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但是近代以来却历经曲折和磨难。

目前的中国践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改革和发展时期,法治建设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政治学》中阐释的法治思想,对今天正在进行法治建设的中国而言具有的一系列启发意义,有利于加快中国法治建设,推动中国的法治现代化。

一、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法治思想(一)《政治学》中法治思想的内涵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思想精华-法治思想,是法治理论的重要奠基。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①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中的著名论断,奠定了《政治学》的逻辑基石,成为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重要内容。

关于法治的内涵,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应具备法律的至上权威和良法之治。

即: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强调法律的至上权威性:在遵守法律的主体上“法律之所以见效,全靠公民的服从。

”②“公民们都应遵守一般所定的生活规则,让个人的行为有所约束,法律不应该被看做是和自由相对的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

现代政治学术语

现代政治学术语

现代政治学术语
以下是一些现代政治学术语:
1. 民主:一种政治制度,人民通过选举或其他方式参与国家决策和治理。

2. 权力:政治上的影响力或控制力,可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等。

3. 政治体制: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如共和制、君主立宪制、社会主义制度等。

4. 政治参与:公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政治活动和决策的过程。

5. 政治文化: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政治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等的总和。

6. 政治行为:人们在政治领域中的各种活动和行为,如选举、抗议、游说等。

7. 政治稳定:国家政治局势的安定和有序状态,包括政权稳定、社会秩序稳定等方面。

8. 政治权力:国家或政府机构对社会进行统治和管理的权力。

9. 政治沟通:政治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和交流意见的过程。

10. 政治现代化:一个国家或社会在政治制度、治理方式、政治文化等方面向现代水平发展的过程。

关于国家的论文

关于国家的论文

关于国家的论文题目:国家的定义、形成与功能摘要:国家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其定义、形成和功能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论文着重探讨国家的定义,包括传统和现代的定义。

其次,通过对国家形成的历史回顾,可以了解国家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最后,本文还将讨论国家的功能,包括维护社会秩序、提供公共服务、保障人权、实施外交政策等。

通过对国家的论述,可以深入了解国家的本质和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国际政治关系和国内政治现象。

关键词:国家,定义,形成,功能,政治学引言国家是现代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

作为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对象,国家的定义、形成和功能一直是学者们关注和探讨的焦点。

本文将围绕这些主题进行较全面的论述,以期更好地理解国家这一政治概念和现实。

一、国家的定义国家的定义既有传统的观点,也有现代的解释。

传统观点认为,国家是拥有领土、人民和政府的具体实体,通常由行政分工和法治机构管理。

而现代观点则更倾向于把国家归结为一个政治权力的概念,作为在特定领土上形成的权威和统治结构。

二、国家的形成国家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国家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国家的形成通常经历了部落联盟、封建制度、民族国家等不同阶段,同时也受到外部压力和内部因素的影响。

三、国家的功能国家的功能是国家存在的基本原因和目的。

维护社会秩序、提供公共服务、保障人权、实施外交政策等都是国家的核心功能。

通过履行这些功能,国家可以维护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结论国家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其定义、形成和功能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通过对国家的论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国家的本质和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国际政治关系和国内政治现象。

进一步的研究还可以继续拓宽国家的概念,并深入分析国家在全球化时代的变革和挑战。

政治的本质控制力

政治的本质控制力

我们来看看围绕政治的有关的关键词,他们是:阶级、利益、国家、权力、管理……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共性呢?本人将在本文最后做出归纳。

先来看看别人的研究吧!据粗略统计,我国和西方学者或论著对“政治”做出明确的且有较大区别的定义也有100多种。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十一种。

1、道德论。

把政治说成是一种道德与伦理,是一种善业或善举。

在我国,以孔子为代表,孔子曾说“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即是说,政就是正道,就是符合礼仪的道德,“政”只要按礼仪就能很好实现“治”。

古希腊柏拉图认为“理想图”就是“公道或正义之国”,亚里士多德把政治看作实现正义,为民谋利以求善业之行为。

康德和黑格尔也认为国家是伦理精神完全理性的体现,政治是实现这种体现的最高道德。

2、神权论。

这种观点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的、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即是一种神的力量的体现。

在中国殷周时就已产生“君权神授”之思想,到了汉朝,董仲舒造“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之说,鼓吹“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西方中世纪神权政治观的典型代表托马斯·阿奎那也有类似的观点:尘世乃神之安排,国王受命于上帝,国王权力是神授的。

3、权力论。

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流行这种观点,认为政治即与权力有关的现象。

这种观点又分为国家权力说和泛权力说。

泛权力说认为人际关系中所有的权力现象都是政治现象,也就是说,在个人与个人之间、集团(团体、群体)与集团之间、个人与集团之间,凡是发生的权利现象,都属于政治现象。

例如当代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认为“政治”即“人际关系中的权力现象”,“政治研究即是对于权势及拥有权势者的研究”(1)。

他在其代表著作《政治学与精神病理学》及其它著作中更明确指出研究政治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与分享。

在我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也有一些政治学者持这种观点,认为“政治是命令与服从的强制关系”,“政治就是公共的强制力对众人之事的治理”(2)。

政治的本质

政治的本质

政治的本质——控制力“政治”的定义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我们来看看围绕政治的有关的关键词,他们是:阶级、利益、国家、权力、管理……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共性呢?本人将在本文最后做出归纳。

先来看看别人的研究吧!据粗略统计,我国和西方学者或论著对“政治”做出明确的且有较大区别的定义也有100多种。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十一种。

1、道德论。

把政治说成是一种道德与伦理,是一种善业或善举。

在我国,以孔子为代表,孔子曾说“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即是说,政就是正道,就是符合礼仪的道德,“政”只要按礼仪就能很好实现“治”。

古希腊柏拉图认为“理想图”就是“公道或正义之国”,亚里士多德把政治看作实现正义,为民谋利以求善业之行为。

康德和黑格尔也认为国家是伦理精神完全理性的体现,政治是实现这种体现的最高道德。

2、神权论。

这种观点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的、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即是一种神的力量的体现。

在中国殷周时就已产生“君权神授”之思想,到了汉朝,董仲舒造“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之说,鼓吹“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西方中世纪神权政治观的典型代表托马斯·阿奎那也有类似的观点:尘世乃神之安排,国王受命于上帝,国王权力是神授的。

3、权力论。

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流行这种观点,认为政治即与权力有关的现象。

这种观点又分为国家权力说和泛权力说。

泛权力说认为人际关系中所有的权力现象都是政治现象,也就是说,在个人与个人之间、集团(团体、群体)与集团之间、个人与集团之间,凡是发生的权利现象,都属于政治现象。

例如当代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认为“政治”即“人际关系中的权力现象”,“政治研究即是对于权势及拥有权势者的研究”(1)。

他在其代表著作《政治学与精神病理学》及其它著作中更明确指出研究政治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与分享。

在我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也有一些政治学者持这种观点,认为“政治是命令与服从的强制关系”,“政治就是公共的强制力对众人之事的治理”(2)。

政治各种题型答题技巧有哪些

政治各种题型答题技巧有哪些

政治各种题型答题技巧有哪些政治各种题型答题技巧有哪些政治学是一门关于政治制度、政治理论以及政治行为等方面的学科,这门学科无论是在高中阶段还是在大学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而政治学的考试也常常是大家阶段性考试中必须要参加的考试之一。

为了更好地备考政治学,我们需要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下面针对政治学的各种题型展开讲解:一、选择题1、查看题目细节。

选择题需要我们根据题目所给的材料、情景等来做出选择,最重要的是要看清楚题目的细节。

例如,需要我们注意题目中使用的关键词或名词,细节可能对题目选项的不同影响很大,尤其是考虑正确性的时候通常要特别注意。

2、选择排除法。

选择排除法是答题时的一种绝佳方法。

我们可以先从题目中排除掉一些比较明显的错误选项,这样就可以减少答错的概率,将正确答案缩小范围。

问题影响到那些范畴靠前的内容,解锁特定细节可能是你最终获得正确答案的关键。

3、引导法选择答案。

在选择答案时需要先阅读清楚题目,触类旁通地思考与解题对象相似的其他问题。

当我们遇到类似题目时,往往可以提前想到正确答案,然后直接选择答案。

二、判断题1、参照材料。

判断题基本上是根据题干材料来进行作答的,因此在作答时我们需要仔细阅读材料,然后再作出判断。

在判断过程中,可以先把题目和材料对照,发现有矛盾的地方再进行判断。

2、注意关键词。

判断题里通常会有一些表达强调的词汇,例如“一定”、“全部”、“都”等,我们需要在判断的时候注意这些词汇,因为有时这些词汇的强调对于题目的正确答案是有影响的。

3、参考前文或后文。

有些判断题涉及到了上下文的联系,可能答案的取舍与上下文的联系大有关系。

此时,我们需要更加仔细的阅读材料,并且又要关注时间序列,不然很容易将上下文关联混淆而出错。

三、填空题1、灵活掌握思路。

填空题的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答案思路,只有在我们有正确的思路之后才能更容易的填好空。

如果我们没有掌握思路,在填写时就会感觉茫然无措或无从下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法治思想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法治思想

文_学术探讨372摘要 :法治思想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精华之一。

他论证了法治与人治、良法之治与普遍守法的结合、法治不是由政体决定的,不是民主政治的产物,法治也不是法律自身的权威造就的。

法律的权威是由政治中的人们赋予的,法治是人们选择的结果——即信仰。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法治;人治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学者、哲学家,其著作几乎涉及一切领域。

在对古希腊的全部法律思想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治的概念,分析了法治产生的条件,坚持法治优于人治,并探讨了影响法治的因素,从而建立了系统的法治主义法律哲学。

亚里斯多德法治思想对法治的系统论述为法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近现代西方法治思想的发展与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法治”的内涵历史上最早揭示法治含义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他在《政治学》一书中这样说道:“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良好的法律。

”虽然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不同思想家、法学家对“法治”概念长期无休止的争论,对法治的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很大的困惑,但亚里士多德“法治”含义的思想延续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今天实行实质法治的评价标准,对立法、执法和司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良法是法治的前提。

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正义的体现,要使事物合乎正义,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

法律是衡量是非曲直的“权衡”,遵从法律便是遵从正义。

所以,衡量法律的良恶与否,其标准为是否合乎正义。

因为人们可以遵从良法,亦可以遵从恶法,而遵从恶法不符合正义,也有违法治,遵从良法才符合法治。

同时,他还认为法律的良恶与政体有关,指出:法律的好与坏,公正与不公正,必然要与各种政体的情况相对应。

有一点很明确,法律的制订必定会根据政体的需要。

……正确的政体必然就会有公正的法律,蜕变了的政体必然有不公正的法律。

政治学考研参考书籍及资料

政治学考研参考书籍及资料

政治学考研参考书籍及资料政府类书籍一.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丛书1、《中国中央政府管理》、作者:唐娟,徐家良,马德普著北京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2、《政府基础论》商红日著北京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3、《当代中国政治关系》杨宏山经济日报出版社4、《当代中国政府体系与政治研究法》陈红太著/2002年05月/经济日报出版社二、政府理论研究丛书1、《政府治理论》唐娟著/2006年03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府际关系论》作者:杨宏山著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西方政治论》作者:胡叔宝著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政府发展论》顾平安著/2005年09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政府学概论》谢庆奎著/2005年09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三、当代政府类代表书籍1、《中国政府概要》杨凤春新版和老版两本北京大学2、《当代中国政府与过程》沈莘南开大学3、《寻求渐进政治的理性》徐湘林北京大学4、《政府理论》乔耀章苏州大学5、《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谢庆奎北京大学6、《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谢庆奎7、《政治与行政管理论丛》两本谢庆奎8、《政党论》赵晓乎天津出版社9、《中国政府体制分析》谢庆奎10、《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南京大学闾小波11、《当代中国政府过程》朱光磊南开大学12、《政党现代化论》王长江13、《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周广勇党史类1、《中国共产党七十年》胡绳主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2004年06月/中共党史出版社2、红色档案:中国共产党重大事件实录(上下卷)张树军,史言主编/2006年05月/湖南人民出版社、3、《毛选》1—4卷4、《邓选》1—3卷5、《中国七十年问答》黄见秋民主类一、俞可平1、《政治和政治学》2、《增量民主与政治》3、《权利政治和公益政治》4、《全球化与政治发展》5、《民主与陀螺》6、《中国地方政府创新》7、《中国公民社会政治环境》8、《治理与善治》9、《公民社会和第三部门》10、《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11、《第三条道路和新的理论》二、其他1、《当代中国政治走向》李君如2、《协商民主》陈家刚3、《公民社会与民主治理》何增科4、《民主十二讲》刘军宁5、《顾准文集》6、《西方民主史纲》孙永芬7、《民主四讲》王绍贤政治制度及历史1、《外国宪法》韩大元2、《日本政党制度及政治生态分析》张伯玉3、《世界上古中古史》4、《中国古代史》5、《法国政府机构》6、《中国现代史》7、《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关海庭、8、《国史新论》钱穆9、《美国政府机构》10、《外国古代政治制度史》11、《西方政治制度自学辅导》12、《比较政治制度》徐红13、《制度纵横谈》曹霈林14、《中外政治制度比较》徐育苗15、《西方国家政党制度比较研究》吴大英16、《西方政治制度比较》杨祖功17、《外国宪法》薛小建18、《比较政府体制》曹霈林19、《比较政治制度》宋玉波西方政治思想类1、《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朱日耀2、《欧美政治思想史》刘绍贤3、《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4、《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从日云5、《当代政治思潮》徐大同6、《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匡萃坚西方著作译本1、《理想国》2、《政治学》亚里斯多德3、《君主论》马基雅维利4、《利维坦》《论公民》霍布斯5、《政府论两篇》洛克《政府论上篇》6、《社会契约论》《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的起源》卢梭/7、《论自由》密尔8、《乌托邦》莫尔9、《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10、《自由主义》霍布豪斯11、《政治自由主义》约翰罗尔斯12、《集体行动的逻辑》奥尔森13、《世界政治》马亚尔14、《自由论》伯林15、《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16《美国宪法的民主批判》达尔17、《自由主义》格雷18、《平等》亚历克斯19、《资本主义与自由》弗里德曼20、《学术与政治》韦伯21、《政治学》拉斯韦尔22、《政治中的人性》沃拉斯23《使民主运转起来》帕特南24、《没有政府的治理》詹姆斯N·罗西瑙25《全球资本主义的终结》海因兹26、《多元民主的困境》达尔27、《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施特劳斯28、《第三波》亨廷顿29、《公共领域的机构转型》哈贝马斯30、《政治系统的分析》伊斯顿31、《现代政治分析》达尔32、《公民文化》阿尔蒙德33、《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亨廷顿34、《政治体系》伊斯顿35、《政治学说史》上下萨拜因36、《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格雷37、《民主》阿伯拉斯特38、《阶级斗争》阿隆39、《官僚制》比瑟姆40、《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41、《论美国的民主》托克维尔42、《比较政治学》阿尔蒙德新版和旧版两本43、《政治科学新手册》上下册(美)古丁,克林格曼主编,钟开斌等译/2006年05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44、《政治理论与方法》拉尔森45、《政治思想导读》彼得46、《民主的模式》赫尔德47、《政治科学》罗斯金48、《政治学重大问题》里普森49、《比较政治学》迈耶50、《政治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大卫马什51、《权力与繁荣》奥尔森52、《比较政治体系》阿尔蒙德词典类1、《布莱克维尔政治学大辞典》2、《政治哲学关键词》3、《政治学核心概念》4、《政治学词典》上海辞书、5《政治书工具书》潘小娟政治理论类中国1、《社群主义》俞可平2、《新自由主义评析》何秉孟主编/2004年06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自由主义》李强4、《黑格尔》中华书局5、《论政治人理性》刘志伟6、《国家与社会》邓正来7、《哈贝马斯政治思想研究》季乃礼8、《保守主义》刘军宁9、《政治科学大纲》邓初民10、《法团主义》张静11、《西方政治学名著》俞可平12、《博弈论》姚国庆著/2003年10月/南开大学出版社13、《政治学》陈振明14、《政治意识论》吴大英15、《政治学研究方法》胡宗山华中师范大学16、《政治学原理》王惠岩、17、《政治学方法论》张铭,严强主编/2003年09月/苏州大学出版社18、《公共选择理论》许云宵北大19、《政治学概论》孙关宏复旦大学20、《政治学概论》楚树龙清华21、《比较政治学导论》张小劲人大22、《政治监督学》吴丕北大23、《政治学基础》王浦劬北大24、《政治学原理》景跃进人大25、《投资社会资本》燕继荣26、《新制度经济学》卢现祥27、《发展政治学》燕继荣28、《权力政治学》李景鹏29、《政治学》任剑涛30、《政治科学导论》张明军,孙力主编/2007年08月/北京大学出版社31、《走出囚徒困境》32、《西方政治分析新方法论》俞可平33、《自由与法治》魏建国34、《关系视野中的宪政与民主》徐国利南大35、《政治的逻辑》王沪宁。

政治学理论第三章:政治文化

政治学理论第三章:政治文化

政治学导论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二、政治文化的内容
政治文化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成分: 1. 政治认知性成分:即人们对政治组 织、政治过程、政治目的、政治角色、政 治产品等方面的知识。 2. 政治情感性成分:即对政治体系和 政治活动的感情和直观评价。 3. 政治评价性成分:即人们依据一套 他们认为正确和合理的价值信条,明确或 含蓄地对政治体系进行的价值判断。
政治学导论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我们认为,从政治学的发展进程和政 治文化概念出现的背景来看,政治文化是 政治学上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它 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 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 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 征。
政治学导论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理解政治文化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治文化主要是指社会成员针 对政治体系各层面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第二、政治文化的形成是感性与理性、 自发与自觉的统一。 第三、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相 对于政治制度具有滞后性。 第四、政治文化具有结构性,内部存 在非同质的亚政治文化。
思考题
一、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二、政治文化有哪些构成要件? 三、政治文化与国民性是什么样的关系? 四、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是什么样的关系? 五、社会资本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六、政治文化与制度建设和制度运转有什么样的 关系? 七、政治文化与政治变迁是什么样的关系?
政治学导论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2.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和参与型文 化 这是阿尔蒙德与维巴提出的一种分类 框架。狭隘型文化主要位于原始落后的社 会政治系统中,这些地区尚未形成成熟的 政治共同体,缺少政治角色分化。社会成 员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缺乏明确的认知、 情感和价值取向,更谈不上对体系内的决 策及实施施加影响。顺从型政治文化是政 治体系成员对政治权威、政治结构和规范 及自己在政治输出方面的责任等有较明确

第十四章 政治现代

第十四章  政治现代

改革与革命的区别
• 1)驾驭和分裂社会力量 • 2)控制和破坏统治秩序 • 3)改革者或是以变革社会经济结构为开端, 或是以变革政治体系为开端,最终是为了 达到社会经济结构与政治体系均衡发展, 而不是互相牵制。革命者一变革政治体系 为开端,以政治变革牵制经济结构变革。
2. 政治改革实施战略的类型。 (1)全面的闪电式改革。 这种改革试图在各个领域同时 推行一系列改革,以求彻底变 革传统秩序。但是这种改革容 易激起社会各方面旧势力的全 面反对,造成改革失败。
第五篇 政治发展
政治发展是与经济发展相伴生的概念。 在现代政治学中,政治发展既可以用来指 某种过程,又可以分析作为政治变迁的结 果。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多方面的,政治现 代化是一个重要方面。政治民主既是政治 发展的目标,又是政治发展的手段。人权 是政治发展的终极目标,不管是政治现代 化,还是政治民主化,都是为了促进人类 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 塞谬尔·亨廷顿 1927年出生于纽约 • 代表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 《第三波:二十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 •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4)综上所述,我们认为: 政治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就是合 法性政治、有限政府和民众的广泛 参与,三者相辅相成,合法性有赖 于政治参与,合法性政治才能保证 有限政府或宪政的正常运行,有限 政府或宪政是政治参与的保障。
第三节 政治改革 一、政治改革的含义
1. 改革的含义。 改革是那些范围和速度受到限制的社会和 政治体系变革。改革同时还意味着向着社会经 济和政治平等、政治参与扩大的趋向。相对于 革命而言,改革是对革命后社会有条件的扬弃, 体现着社会变化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
2. 政治改革的含义。 狭义的政治改革是统治者自觉健全 和完善政治统治体系的过程。 广义的政治改革与改革同义,任何 方面的改革都是政治性的,都会对政治 体制产生影响。在特定条件下,改革的 侧重面可能是经济的、社会的,但任何 方面的改革都是政治性的,因为任何改 革都要涉及领导阶层的政治决策;同时, 各个方面的改革说到底是为了维护有利 于统治阶级的政治秩序。

2024年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例文(四篇)

2024年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例文(四篇)

2024年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例文通过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党员干部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学习、终生学习。

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才始终是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

一、更新观念,终身学习学习是提高修养的必要前提。

对于机关领导干部来说,学习,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政治素养的重要形式,是提高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决策水平、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政治理论学习活动中,结合共青团工作和单位工作实际,坚持以整顿工作作风、树立共青团形象为重点,做到“人人都是一面旗帜,个个都是共青团形象”,明确加强学习、改进作风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

要深刻领会上级党委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深刻把握重要思想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各种理论品质,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

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

二、勇于探索,与时俱进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对党员干部的挑战,因此,党员干部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深入研究我们要怎样为群众办实事,怎样快速地去实现小康社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要做到知行合一。

为了避免政治理论学习中“空对空”--不着边际地泛泛而谈,避免“照搬照读”宣言式地说教,避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搞应付等现象,要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确定学习内容,注重突出了“三个结合”。

一是注重学习与了解党的知识相结合。

二是注重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避免学习时带着两只耳朵听,无事一身轻现象。

三是注重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围绕转变干部作风,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促进了单位工作的有序开展。

高中政治意识的知识点大全

高中政治意识的知识点大全

高中政治意识的知识点大全意识脑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辨识真伪,即它可以辨识自己脑区中的表象是来自于外部感官还是来自于想像或回忆。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意识的知识点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政治意识的知识点1.意识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人的意识的能动性特点和表现: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目的计划性;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主动创造性;人的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时能动作用的体现: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即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人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即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原理内容】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关键词第一章政治学基本概念推荐教材:1,安德鲁.海伍德(Andrew Heywood)《政治学》(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Rand Dyck, S tudying Politics: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Second Edition), Nelson Education Ltd. 2006第一节,核心概念一,关键词•政治politics•权力power•强制coercion•说服persuasion•影响influence•合法性legitimacy•权威authority•默许acquiescence第二章,国家、政府与统治第一节国家的分类•(单一民族)国家state•(多民族)国家nation•民族国家nation-state第二节,政体的分类(统治的模式:依据谁统治和根据谁的利益在统治)•贵族统治aristocracy•独裁政府autocracy•民主政府democracy•君主政府monarchy•寡头政府oligarchy•财阀政府plutocracy•神权政府theocracy第三节,民主政体的分类•自由民主制liberal democracy•转型民主制transitional democracy•表象民主制facade democracy•专制政府dictatorship•极权政府totalitarian第四节,国家合法性建构(recognized)•国家要素elements of statehood•主权sovereignty•合法性legitimacy•自我决定self-determination.第五节,国体形式•单一政府unitary state•联邦政府federation•邦联confederation第三章政治哲学和意识形态Political Philosophies and Ideologies第一节意识形态理论和关键词1,领导权理论hegemony2,偶然性contingency3,虚假意识false consciousness第二节,意识形态分类和社会运动一,基本分类•自由主义Liberalism•保守主义Conservatism•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Socialism & Communism二,二十世纪基于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社会运动.•法西斯主义fascism•女权主义feminism•社会民主主义social democracy三,意识形态与实用主义Ideology or pragmatism.第三章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第一节关键词•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亚文化sub-cultures•政治分歧political cleavages•政治多元主义political pluralism•公民文化civic culture第二节,政治文化的作用•作用于政治体制的制度性结构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in political system •作用于政策决定过程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in those institutions•对一些政治议题具有关键作用kinds of policy issues at stake第四章政治社会化Political Socialization一,政治身份和身份政治Political identity and identity politics二,政治社会化的机构•家庭family•教育机构educational institutions•宗教机构religious institutions•大众传媒mass media•工作场所work place•同群体peer groups•政府内的行动者state actors三,对待事件和信仰的三种态度:•情感affective - what he feel emotionally•认知cognitive - what know or believe we know about something•评估evaluative - when we think about something & combine what we feel with what we know四,三种态度会影响公民的政治参与•政治信任感political trust•政治疏离感political alienation•政治效能感political efficacy第五章宪法和宪政第一节,关键词•宪法constitution•立宪主义constitutionalism•宪政习惯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s•柔性宪法flexible constitution•有限政府limited government•刚性宪法rigid constitution•法治rule of law•不成文宪法unwritten constitution•成文宪法written constitution第二节分权与合作(separation of powers and fusion of powers)一,横向分权国家的三个部门(Three Branches of Government )•立法机构legislative•行政机构executive•司法机构judicial二,纵向分权:中央与地方关系•单一政府unitary state•联邦政府federation•邦联confederation三,“分权”的运作原则分权之目的:保护公民权利The protection of citizens' rights•非正式政治统治和政治家的自我约束informal political rules and the self-restraint of politicians•权利的普通法保护the protection of rights through ordinary law•权利的宪法保护the constitutional protection of rights by 'supreme law'重点提示:在西方宪政体系下,宪政权利的规定非常抽象,所以其具体内容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因不同法官的解释会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平等的理解,著名“隔离但平等”条款‘separate but equal’ doctrine.1954年in 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才被推翻第六章行政系统The Executive第一节行政系统的特点一,行政体系的特点•象征symbolic•政治的political•永久性的permanent二,区分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Head of State & Head of Governmen t第二节,政府形式一,议会制与总统制的区别parliamentary and presidential1,议会制政府首脑和国家元脑是区分,而总统制是合一的2,全国选举总统(president) vs 地方选举首相(prime minister)3,政府内阁成员是不是议会成员?4,议会制中政府责任(responsible government)的区别o集体责任collective ministerial responsibilityo个人责任individual ministerial responsibility二,半总统制: (i.e. France)第三节官僚制一,官僚体系的功能Functions of the bureaucracy•管理和执行政府政策to administer and carry out the policies of the government •通过评估和提议新政策为政治系统提供专业建议to provide professional advice to the political executive by evaluating and initiating new policy proposals •通过政策的输入和输出,成为国家与人民之间的桥梁 to act as the direct link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 of the state by informing the public of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also by receiving input from the public,especially interest groups. The bureaucracy has an informational role. 二,关键词•中立neutrality•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庇护网(庇荫制)patronage•裙带关系nepotism•腐败corruption第七章立法与司法Legislatures and the Judiciary第一节立法系统一,立法系统的功能Possible functions of legislatures:•立法to legislate•代表to represent•讨论to debate•教育to educate•调查特定事件to investigate issues and events•决定谁担任行政首脑to decide who holds executive office - President/Prime Minister/Cabinet•提供可选择的政府和政治领袖to provide alternative governments or political leaders•判定行政系统的行为或决定是否合法to legitimate executive actions or decisions•批准或否决行政决定to ratify or veto executive decisions•审查行政行为to scrutinize executive activities•精致和提升政策to refine and improve policies suggested by the executive •建议和倡制政策suggest or initiate policies•裁定司法和准司法行动to adjudicate in a judicial or quasi-judicial role •对个别议员进行调查ombudsman function for individual legislators二,影响立法效能的因素Factors limi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legislatures:•规模size•会议频率frequency of meetings•委员会的人数、规模和成员资格number, size & membership of committees •行政主导executive dominance•政党纪律party discipline•工作人员的研究和支持research & support staff•议员的薪资legislators' pay•选举系统electoral system•立法的数量和复杂性amount & complexity of legislation•仅仅是提案的起草和批准merely approve or draft legislation•程序规则procedural rules•非正式奖励和惩罚informal rewards and penalties•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三,关键词•一院制unicameral•两院制bicameral•政党纪律party discipline•党团会议caucus (也用于自发性、不需要议院认可的连线小组)•内阁政府cabinet government•多数党政府majority government•少数党政府minority government•联合政府coalition government四,代表模式 types of representation:•委任制delegate•托管制trustee•镜像制microcosmo社会的映像of societyo政党的映像of political parties第二节司法系统一,法院的功能Possible functions of the courts:•解释法律interpret the law•执行法律enforce the law with sanctions•解决纠纷settle disputes among citizens•司法审查judicial review of government actions二,司法审查的两种类型•官员行为是否合法whether officials act within their legal powers and duties •法律是否违宪whether laws are within the limits placed by the constitution争议点:违宪审查中法官的立法行为,是否有违民主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