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海河湟庄廓民居形式的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青海民居庄窠与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性

青海民居庄窠与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性
”形 ;有 沿 两 而墙 建房 ,平 面 成 “广”形 ;有 沿 三 面墙 建 房 ,平 面 成 “ n” 形 ;也 有沿 四面 墙 建 房 , 在庄 窠 中 间形成 天 井式 庭 院 。庄 窠 内部 的主 要功 能 房
土族 和藏 族 村 落大 多 分 布在 山 区 ,其庄 窠 靠 山修
【5 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 中华本 草编委会 . 1] 中华本 草 ・ 藏药 卷[ . MJ
o yma ei en psa}. e rd hnM d( 医 药 研 f n d n o o e J R s alC i e 中 G a f T t 究) 0 2 82:4 — 4 ,20 ,1 ( ) 34.
学 习记忆及 抗氧化能力的影响【1 J 中国新药杂志 ,2 0 ,1 . 05 4
态观 。背 山可 以阻挡 冬 季 的寒 风 ,前 方 开 阔可 以得 到
随 着海 拔增 高 、气 温 降低 ,庄墙 厚度 也 加大 。墙 顶 一
般 高 出屋 面 4 0~5 c 0 m,具 有 防 风 、防 盗 的 功 能 ,整 个墙 体 稳重 坚 实 。庄窠 一 般 为方 形或 近 方形 ,由此 限
设 中借 鉴传 统建 筑 的生态 理念 ,推 动生 态 建筑发 展 。
1 对 地 理 环 境 的 适 应 性
青 海省 位 于 我 国的西 部 ,青藏 高 原东 北 部 , 与新 疆 、四川 、甘 肃 、西 藏 4省 区相 邻 ,地理 坐标 为东 经
8 。 3 ~ 13 0 , 北 纬 3 。 3 ~3 。 1 , 9 5 0。 4 1 9 9 9
筑 于 山脚 向 阳 的缓坡 上 ,利 于 避 风 、利 于 地 面 排 水 。
早期 的 自然 村大 多 是 同宗 同族 ,至今 仍在 一 定程 度 上 表 现 出聚 族 而 居 的特 点 ,庄 窠 布 局 紧 凑 ,整 体 感 较

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以青海庄廓建筑为例

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以青海庄廓建筑为例

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以青海庄廓建筑为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青海传统民居庄廓建筑在构建当地人居环境的重要作用以及文化传承的体现;也力求探讨出在如今如火如荼建设美丽乡村的潮流之下,如何将传统的人居环境向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靠拢,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乡村人居环境;庄廓建筑;文化传承1乡村人居环境1.1人居环境释义吴良镛院士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提出人居环境可以分为五大系统,一、自然系统即气候、水土地、植物、动物、地理、地形、环境分析、资源、土地李同等,他是聚居产生并发挥其功能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逆性和不可弥补性;二、人类系统:主要指作为个体的聚居者,侧重对于物质的需求与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等有关的机制及原理、理论的分析;三、社会系统,在这里主要指公共管理个法律、社会关系、人口趋势、文化特征等;四、居住系统则主要指住宅、社区设施、城市中心等,人类系统及社会系统等需要利用的居住物质环境及艺术特征;五、支撑系统,主要是指人类住区的基础设施,即公共服务设施系统,交通系统,通讯系统等等,是为人类活动提供支持的服务于聚落的,并将聚落联为整体的所有人工和自然的联系系统、技术支持保障系统等。

在这五个系统中,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是两个基本系统,居住系统和支撑系统是人工创造与建设的结果。

在任何一个聚居环境中,这五个系统都是综合地存在着,五种系统的划分应当看到它们相互联系的部分。

1.2乡村人居环境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颁布以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迫在眉睫,这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乡村的人居环境建设较之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更为复杂。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完善,而乡村却落后于整体城市化水平,但却承载着飞速的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影响。

乡村经济的落后,使得大量劳动力远离乡村进程务工,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出现了位数不少的“空心村”;随着经济发展的要求,大多地区不得不依靠提高农化肥的使用量,扩大畜畜养殖的数量以求经济效益的增长,给乡村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水体污染,土壤肥力下降,环境日益恶化;同时由于乡村配套设施的缺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追逐美好生活的需要也不断加强,城乡“二元”差距明显,加剧了农村的空心化。

河湟地区庄廓民居生态策略研究

河湟地区庄廓民居生态策略研究

旨建设河淳地区庄廓民居生态策略研究■杨民安 曹鹏 崔金云 杨归宇 喻琬淇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西部重要省份之一, 境内高山、盆地和河谷相间分布,独特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孕育了极具特色的乡土民居,出现了庄廓民居、碉房民居、游牧民居等丰富的地域生态民居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产 生了值得借鉴与传承的建筑生态策略,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地域民居文化。

—、传统庄廓民居特征(-)建筑结构特征庄廓民居是青海省河湼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类型,是青海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

受高原严酷的自然地理气候影响,庄廓民居大都建在背风向阳,能够防御侵袭的河谷山坡高海 拔地段。

院落多为东西横布、面南背北,形体厚重敦实、封 闭规整,具有良好的节能和保温效果。

建筑外墙普遍高于屋 顶半米左右,多为石砌或土筑,利于防沙挡风。

院内房屋呈凹形空间布局,厚实严密,有利于减少室内热损耗。

窗体釆 用藏式牛头窗,开窗面积小,具有明显的高原特征。

庄廓民 居主要为土木结构,院落外观古木卜粗犷,但檐头和房内装饰木刻或砖刻,精雕细琢,色彩浓厚,“藏秀于内”。

庄廓建筑大量采用本土材料,能有效适应干旱严寒的气候,充分体现了当地居民绿色生态的建造经验和智慧(见图1 )。

(二) 院落布局庄廓民居院落平面一般呈正方形或长方形,坐北朝南,北高南低。

大门设在南向院墙的正中或者偏东侧,门楼配有精雕细琢的木雕或砖雕,丰富了夯土墙豪放粗朴的性格,是传统庄廓的典型特征之一。

院内主要由正房、厢房和辅助用房构成。

南面一般没有实体建筑.避免了南房对院内空间及正房的遮挡,同时减少日照间距,保证日照时间。

院落的东侧和南侧一般布置辅助用房,东侧常为杂物房, 储藏室等。

而南侧常为牲畜圈,杂草堆放处等,或者完全开放,与院落相连。

厕所一般设置在西南角,且按照当地习俗,厕所门不与正房相对(见图2 )。

(三) 材料及工艺庄廓民居作为青海民居中夯土建筑的典型代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就地取材、因地选材,充分利用当地的生土、木材、石材等常见自然材料作为建筑材料,并做到充分合理利 用材料。

河湟地区新农村住宅形制及其改造研究--以青海省乐都县红庄村为例

河湟地区新农村住宅形制及其改造研究--以青海省乐都县红庄村为例

河湟地区新农村住宅形制及其改造研究--以青海省乐都县红庄村为例周婧【摘要】Taking rural residences of Hongzhuang Village of Ledu County, Qinghai Province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field survey to local traditional dwellings, concludes characters of rural residence in Hehuang Region and their causes, seeks spatial remolding methods from 4 aspects, i.e. plan layout, 3D mould, courtyard layout and energy efifciency design, and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spatial transformation and remolding of rural residences.%以青海省乐都县红庄村的农村住宅为研究对象,在对当地传统民居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归纳河湟地区农村住宅的形制特征及其成因,针对红庄村民居的现状,从平面布局、立面造型、院落布局及节能设计4个方面探索空间改造的方法,并提出农村住宅空间更新改造的策略。

【期刊名称】《住宅科技》【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4页(P40-43)【关键词】农村住宅;更新改造;形制特征;设计策略【作者】周婧【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河湟泛指青海省东部的农业地带,地处黄河与湟水流域肥沃的三角地带,包括乐都县、大通县、循化县、西宁市等13个县(市)。

河湟地区属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平均海拔约2 000m,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活习惯的特殊性,决定了该地区建筑风格的地域性。

青海省东部河湟地区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和民居生存智慧研究_吴晶晶

青海省东部河湟地区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和民居生存智慧研究_吴晶晶
参 考 文 献:
[1] 陈新海. 河湟文化的历史地理特征[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社 会科学版,2002( 4) : 29.
[2] 丁柏峰. 河湟文化圈的形成历史与特征[J]. 青海师范大学学 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6) : 69.
[3] 马 灿. 河湟文化演变以及文化景观的地理组合特征[D]. 青 海: 青海师范大学,2009: 13.
图 6 循化大庄村篱笆木楼
306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第 39 卷
3. 4 利用自然、环保低碳 伴随着全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低碳经
济”时代的 到 来,探 求 低 耗 能 零 污 染 的 建 筑 体 系 成 为建筑界讨论的热点,然而就在我们身边的民居建 筑却时常是这方面经验的总结。青海省河湟地区拥
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农牧资料,这里的民居几乎 家家都装有环保、高效的太阳能灶,同时结合当地生 产方式大量牲畜粪便被晒干后成为节约能源、无污 染的有机燃料( 图 7) 。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第 39 卷 第 1 期
304
Sichuan Building Science
2013 年 2 月
青海省东部河湟地区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和民居 生存智慧研究
吴晶晶1 ,王 军1 ,白 涛2
(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2.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16)
及的地区,生存在这里的少数民族要抵御大自然和
图 5 庄廓外观和正在夯筑中的夯土墙
3. 3 土木结合、构架合理 土木结构构建的民居,一层使用很厚的夯土墙,
土坯墙作围护结构,用木材作承重结构,具有“墙倒 屋不倒”的抗震特性; 同时,二层使用轻型木质维护 结构,既符合结构力学原理也营造了舒适美观的室 内使用环境。如循化撒拉族特有的使用柳条编制成 篱笆,然后敷抹上草泥作维护墙面构成的篱笆楼便 是此类建筑的典范( 图 6) 。

青海湟源丹噶尔古城空间形态特征及演变动因

青海湟源丹噶尔古城空间形态特征及演变动因

中图分类号 TU9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2024)02-0139-04 收稿日期 2023-05-07摘 要 该文选取青海湟源丹噶尔古城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文脉,选址布局,街巷肌理和建筑形制等对丹噶尔古城空间形态特征进行全面分析,浅析自然环境、宗教文化、军事战争、商业贸易、人口迁移等相关因素与物质空间演变的内在关系,以期能对丹噶尔古城空间特色的保护与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丹噶尔古城 古城形态 形态演变Abstract In the article we select the ancient city of Dunker in Huangyuan, Qinghai as the object of research, and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ancient city of Dunker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historical lineage, site layout, street texture and architectural form, we also discuss the inner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us culture, military war, commercial trade, population migration and other related factor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material space,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planning of the ancient city of Dunker spatial characteristics.Keywords The ancient city of Dunker, Ancient city morphology, Morphological evolution青海湟源丹噶尔古城空间形态特征及演变动因Form Evolution of the Dunker Ancient City in the Qinghai Huangyuan郝占鹏 | Hao Zhanpeng代 伦 | Dai Lun辛武唐 | Xin Wutang姜 垒 | Jiang Lei青海湟源县属高原大陆性气候,两季性气候特征明显,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结冻期长,无霜期短。

青海河湟地区庄廓民居保护与更新设计策略研究

青海河湟地区庄廓民居保护与更新设计策略研究

第42卷第3期V o l .42N o .32021青岛理工大学学报J o u r n a l o fQ i n g d a oU n i v e r s i t y o fT e c h n o l o g y青海河湟地区庄廓民居保护与更新设计策略研究于㊀悦,郝占鹏,楚东晓(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青岛266033)摘㊀要:庄廓民居在院落布局㊁单体形态等构成要素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这也是与当地特殊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息息相关的.通过实际调研及相关资料整理,论述了庄廓民居对地域的适应性特征并总结其典型模式,分析其发展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及更新措施:选择性保留㊁创造性改造和适时性更新.通过本研究以期对以后的庄廓民居保护乃至整个青海地域建筑保护与更新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关键词:传统民居;保护;更新;庄廓民居中图分类号:T U 241.5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3G4602(2021)03G0122G06收稿日期:2019G06G12作者简介:于㊀悦(1996G㊀),女,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E Gm a i l :814838004@q q .c o m.S t u d y o n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 r e n e w a l d e s i g n s t r a t e g y o fZ h u a n g k u o d w e l l i n g s i nH e h u a n g a r e a o f Q i n gh a i P r o v i n c e Y U Y u e ,H A OZ h a n p e n g ,C HU D o n gx i a o (C o l l e g e o fA r c h i t e c t u r e a n dU r b a nP l a n n i n g ,Q i n g d a oU n i v e r s i t y o fT e c h n o l o g y ,Q i n g d a o 266033,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c o n s t i t u e n t e l e m e n t s o f t h e c o u r t y a r d l a y o u t a n d t h e s i n g l e f o r mo f Z h u a n g k u o d w e l l i n g s h a v ed i s t i n c t r e g i o n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w h i c ha r ec l o s e l y re l a t e dt ot h ed i s t i n c t i v e n a t u r a l a n dh u m a n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t h e l o c a l a r e a .T h r o u g ho n Gs i t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n dr e l a t e d d a t a c o m p i l a t i o n ,t h i s p a p e r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a d a p t a b i l i t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f Z h u a ng k u o d w e l l i n gs t o t h e r e g i o na n ds u mm a r i z e s i t s t y p i c a lm o d e l s ,a n a l y z e s i t sd e v e l o p m e n t s t a t u s a n d p r o b Gl e m s ,a n d p r o p o s e s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p r o t e c t i o na n dr e n e w a lm e a s u r e s :s e l e c t i v e r e t e n t i o na n d c r e a t i v e r e t r o f i t a n d t i m e l y r e n e w a l .T h r o u g h t h i s s t u d y ,i t i s e x pe c t e d t o p r o v i d e s o m e r ef Ge r e n c e v a l u e f o r t h e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r e n e w a l o fZ h u a ng k u o r e s i d e n t i a l b u i l d i n g s a n de v e n f o r th e e n ti r eQ i n g h a i a r e a .K e y w o r d s :t r a d i t i o n a l d w e l l i n g s ;p r o t e c t i o n ;r e n e w a l ;Z h u a n g k u od w e l l i n g s 中国传统民居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非常珍贵的遗产.它是不同地区人们生存智慧的载体,反映出了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与生产状态,也暗含了当地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近年来,在现代生活的冲击下,传统民居逐渐淡出人们视野.因此,对于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发展应被重视起来.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形成了地球上独特的自然地理单元.青海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传统村落资源丰富.青海东部河湟地区的传统庄廓民居有着独特的地域性,具有发展与研究价值,其蕴含的生存智慧沿用至今.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地区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传统的庄廓民居也第3期㊀㊀于㊀悦,等:青海河湟地区庄廓民居保护与更新设计策略研究面临着现代与传统的冲突而出现一系列问题.本文对河湟地区庄廓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新时期庄廓民居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尝试提出适用于当地庄廓民居保护与更新的设计策略,以期对今后青海地区传统民居保护与更新提供一定参考价值.1㊀河湟地区地域环境与庄廓民居概述河湟 地处祁连山以南,日月山以东,甘南草原和青海黄南牧区以北,是黄河水系与湟水河水系在祁连山㊁大阪山与积石山三山之间游移冲击而成的河谷谷地,故又被称为 河湟谷地 [1].河湟地区海拔在1600~2500m ,是青海地势最低的地区,气候温和,众多的盆地㊁谷地使得河湟地区成为农业经济中心.历史上,河湟地区也是多民族文化交汇的地区.适宜的地理自然环境使得各民族文化得以稳定发展,各民族共同生活期间,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融汇就成为必然,长期的发展和融合,使河湟文化既有了共性,又具有了多样性,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2],最终形成了融合汉族㊁藏族㊁回族㊁土族㊁蒙古族和撒拉族等多民族和谐共生的多元文化特质和普遍适应地域环境的生存智慧.图1㊀庄廓民居㊀㊀由于青海特殊的自然环境及历史上长期的战乱,当地居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庄廓院.所谓庄廓院实际上是有着高大土筑围墙,厚实大门的四合院(图1).庄廓一词为青海方言,庄者村庄,俗称庄子,廓即郭,字义为城墙外围之防护墙.内城外郭,合称城郭[3].庄廓以当地黄土为基本材料,冬暖夏凉,朴实㊁厚重的外形也有利于防风防盗,是当地居民生存智慧的重要体现.2㊀庄廓民居的地域适应性及典型模式2.1㊀气候适应河湟地区属于典型的高原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日照时间长㊁辐射量大,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厚重的庄廓院墙是庄廓民居典型特征之一,墙底宽1m 左右,外部墙体按1/15的比例向上收分.墙顶一般要高出屋面,使得庄廓院内空气稳定.刮风时,高出的墙体使得庄廓院内形成负压,减少了建筑热损失.厚实的墙体也减少了热的传导.草泥作为屋面材料,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并储存(图2㊁图3).由于庄廓院在建造时先筑庄廓墙的方式,藏族和土族庄廓常常在庄廓墙与房屋后墙之间留有一定距离,形成空气层,有助于房屋的保温防寒.图2㊀风对庄廓的影响(图片来源:文献[4])图3㊀太阳辐射与庄廓的关系(图片来源:文献[4])庭院是庄廓民居中不可或缺的空间,一种是位于庄廓中间的庭院,较为封闭,被营造成绿地或花坛,显得安逸.另一种是左右院或前后院,用于种植果蔬.庭院作为庄廓院内各空间的连接单元,供人们休闲交流,庭院绿化有效地调节了院内的微气候,改善了庄廓院内生态环境.321青岛理工大学学报第42卷2.2㊀地形适应地形也是影响庄廓民居形态的重要因素,依据地表坡度的不同,庄廓民居也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庄廓民居对当地不同地形适应的结果见表1.表1㊀不同坡度下的庄廓民居形式及特征类型平地式阶梯式筑台式附崖式示意图照片特征平地式庄廓一般在川水地带修建,修建时不需要对地形进行高差处理,属于最简单的庄廓形式.阶梯式庄廓一般在地势高差较大的坡地修建,一般做法是将低处的土填至高处使高差达到一层的高度.这样的庄廓一层空间小,高度低,一般不作居住,作为储藏或饲养牲畜用.筑台式庄廓一般在地势稍有高差的地带修建,利用毛石㊁夯土等先对地面进行找平,再在此基础上修建庄廓.附崖式庄廓一般紧挨坡度较大的山坡或断崖边修建,充分利用地形,省工省料.㊀㊀注:照片1,2,4来源于文献[5]2.3建材适应就地取材是青海民居建造的一个重要原则.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处,黄土分布广泛.早在五千多年前的马家窑文化时期,人们已能利用黄土,丰富的黄土资源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建造夯土民居的可能性.庄廓民居主要产生于青海东部地区,加之木材㊁块石等材料,造就了适应当地气候的夯土庄廓民居.2.4㊀典型模式河湟地区的庄廓民居因所处地域的气候资源及建材资源特征,在营造模式上产生了一些共性,见表2.表2㊀庄廓民居营建模式模式对地域资源的回应及作用平屋顶回应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平屋顶空间成为生产与活动场所.厚实无窗洞外墙回应昼夜温差大㊁风沙大的气候特征.厚实无窗洞的外墙在冬季抵御严寒,夏季阻止过多热量进入.还有防风沙的作用.生土墙回应当地生土资源优势.生土材料可塑性强,热工性能好,加工后成为土坯墙或夯土墙,保温隔热性能好.草泥屋面回应当地农作物纤维资料优势.草泥屋面使得室温恒定,保温隔热性能好.421第3期㊀㊀于㊀悦,等:青海河湟地区庄廓民居保护与更新设计策略研究3㊀庄廓民居发展现状及保护与更新设计策略3.1㊀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地区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传统的庄廓民居也面临着现代与传统的冲突.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传统的民居出现众多不适应性,陷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图4).1)居住形式陈旧,功能分区混乱.传统庄廓民居由于旧时防御功能的需要,开窗往往都比较小,使得室内通风与采光受到一定影响.民居内卫生间多为旱厕,卫生问题显著.另外,室内功能分区混乱,没有必要的动静分区,公私分区,有些老庄廓还出现人畜混居的现象.这种问题出现的根源在于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差异.2)建筑文化失落,传统风貌受损.传统的庄廓民居在其外表下,体现着当地深厚的传统文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夯土材料,成为历史的见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地居民的意识出现了改变,失去了对于他们传统民居的自信感,认为传统的夯土房子代表着贫穷与落后,只有城市人居住的砖混房子才是现代化的象征.因此,人们开始自发地建造房屋,摒弃其原有传统庄廓民居,造成了大量的庄廓院被废弃,还出现了一些有面砖贴面的建筑及红砖墙的新建筑,其建筑外观良莠不齐,整体建筑风貌显得杂乱而不统一,与原有庄廓院有着很大差异.这些都使得传统庄廓民居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图4㊀庄廓民居现状3.2㊀庄廓民居保护与更新设计策略如何保护传统庄廓民居,使其能够尽可能地适应现代生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通过实地走访㊁调查,选取兔尔干村一户民居 陈氏住宅进行更新设计,该民居的平面图㊁现状图及效果图如图5所示.图5㊀陈氏住宅改造前1)功能布局调整.陈氏住宅实际居住面积仅30m 2,除了一个10m 2的小卧室,剩下的是一个混合空间:包括起居㊁厨房㊁进餐㊁仓储等多项功能,都在这个空间内进行.在现代生活观念的冲击下,传统的布局521青岛理工大学学报第42卷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人们的生活.因此,势必要对其功能布局进行分化调整并增加其使用面积.首先要人畜分离,在主体房屋之外建单独的牲畜棚,解决了人畜混居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其次,为了更好地满足居民的使用需求,在功能更新设计中,做到动静分区㊁洁污分区等.另外,适当增加休闲空间,可以提高居民幸福感.图6为改造后陈氏住宅.2)营造材料及技术优化.首先是结构材料优化,用钢结构代替原有木结构,钢结构与生土材料结合,提高结构的刚度.其次是墙体营造优化.在原有传统生土㊁石料基础上,优化生土的配比,提高生土材料的耐久性,增加墙体的稳定性.并在墙体以及屋面构造层增设保温层,提高庄廓民居的保温性能.最后是室内装饰材料的优化.使用生态材料代替原有传统材料,绿色环保.3)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青海地区太阳能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但是,受经济条件㊁技术水平的制约,当前,农户对太阳能的利用仅停留在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上,利用率较低,太阳能资源优势没有发挥出来[6].在正房南侧加设暖廊,形成被动式太阳房.被动式太阳房的集热方式比较简单,以建筑物本身作为蓄热体,用自然循环代替主动式系统的风机㊁水泵等机械设备,被动式太阳房集蓄热构件与建筑构件为一体,一次性投资少㊁运行费用低[7].白天在室内也可以尽量不使用炉灶等取暖.大面积的玻璃利于冬季接受阳光,可有效避免热量的流失.另外,引入太阳能热炕技术,在屋顶增设太阳能集热管,室内以及炕体可铺设地暖管,大大增加冬季室内舒适度.㊀㊀4)改造中保持原真性.在陈氏住宅改造的过程中,遵循了庄廓民居原有的形态特征,且在正房添加的玻璃暖廊与太阳能集成板高度均不超过庄廓外墙高度,使得这些现代生活的产物完全被隐藏,保证了庄廓民居的原真性,也使其能与周围环境完美融合,最终达到了在保持传统民居特色的同时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8G9].4㊀结束语青海特殊的自然及地理环境造就了庄廓民居特殊的风貌,体现着当地居民特有的生存智慧.在当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传统庄廓因不适应现代生活而逐渐衰落.分析传统庄廓民居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其进行改造更新的尝试,以期实现传统庄廓民居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其他乡土建筑的发展提供参考价值.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1]㊀胡廷.河湟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土族及其先民的生存和发展[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8(4):30G33.HU T i n g .T h eu n i q u e g e o g r a p h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o ft h e H e h u a n g a r e aa n dt h es u r v i v a l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 T u sa n dt h e i r 621721第3期㊀㊀于㊀悦,等:青海河湟地区庄廓民居保护与更新设计策略研究a n c e s t o r s[J].J o u r n a l o fQ i n g h a i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U n i v e r s i t y,2008(4):30G33.[2]㊀陈新海.河湟文化的历史地理特征[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2(2):29G33.C H E N X i n h a i.H i s t o r i c a la n d g e o g r a p h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H e h u a n g c u l t u r e[J].J o u r n a lo f Q i n g h a i 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U n i v e r s i t y,2002(2):29G33.[3]㊀尹可.漫谈青海的庄廓院[J].中国土族,2004(1):30G31.Y I N K e.Ar a n d o md i s c u s s i o no nZ h u a n g k u o i nQ i n g h a i[J].C h i n aT uN a t i o n a l i t y,2004(1):30G31.[4]㊀梁琦.青海少数民族民居与环境[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L I A N G Q i.M i n o r i t y h o u s e s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o fQ i n g h a i[M].X i n i n g:Q i n g h a i P e o p l eᶄsP u b l i s h i n g H o u s e,2005.[5]㊀张嫩江.青海东部地区传统庄廓民居营造技术及其传承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Z H A N G N e n j i a n g.R e s e a r c ho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i n h e r i t a n c e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Z h u a n g k u od w e l l i n g s i ne a s t e r n Q i n g h a i[D].X i a n:X i'a nU n i v e r s i t y o fA r c h i t e c t u r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2016.[6]㊀张嫩江,宋祥,王军.青海东部地区庄廓民居营造技术的更新研究[J].建筑学报,2018(S1):115G120.Z H A N G N e n j i a n g,S O N G X i a n g,WA N GJ u n.R e n o v a t i o no f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Z h u a n g k u o d w e l l i n g s i n t h e e a s t e r n p a r t o fQ i n g h a i[J].J o u r n a l o fA r c h i t e c t u r e,2018(S1):115G120.[7]㊀张雅琼,张三旺.论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J].低碳世界,2018(8):253G254.Z H A N G Y a q i o n g,Z HA N GS a n w a n g.O n t h e i n t e g r a t e dd e s i g no f s o l a r e n e r g y b u i l d i n g s[J].L o wC a r b o n W o r l d,2018(8):253G254.[8]㊀黄芳.对浙江传统民居进行旅游开发的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5):40G42.HU A N GF a n g.R e f l e c t i o n s o n t h e t o u r i s m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r e s i d e n t i a l b u i l d i n g s i nZ h e j i a n g[J].J o u r n a l o fH u n a nB u s i n e s sC o l l e g e,2002(5):40G42.[9]㊀刘福智,刘加平.山地传统民居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27(1):80G82.L I U F u z h i,L I UJ i a p i n g.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d w e l l i n g s i nM o u n t a i n o u sA r e a s[J].J o u r n a l o fQ i n g d a o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2006,27(1):80G82.(责任编辑㊀姜锡方)(上接第13页)[14]㊀L O O K Y M,F O S T E RS J,S M I T HST.F E m o d e l i n g o f C F R PGr e p a i r e dR Cb e a m s s u b j e c t e d t o f a t i g u e l o a d i n g[J].J o u r n a l o f C o mGp o s i t e s f o rC o n s t r u c t i o n,2012,16(5):572G580.[15]㊀Y U N YC,WU Y F,T A N G W C.P e r f o r m a n c eo fF R Pb o n d i n g s y s t e m su n d e r f a t i g u e l o a d i n g[J].E n g i n e e r i n g S t r u c t u r e s,2008,30(11):3129G3140.[16]㊀D A I JG,S A I T O Y,U E D AT,e t a l.S t a t i c a n d f a t i g u e b o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i n t e r f a c e s b e t w e e nC F R P s h e e t s a n d f r o s t d a m a g e e x p eGr i e n c e d c o n c r e t e[C]//F i b e rGR e i n f o r c e dP o l y m e r(F R P)R e i n f o r c e m e n t f o rC o n c r e t e S t r u c t u r e s(V o l.2).J a p a n:H o k k a i d oU n i v e r s i t y,2005:1515G1530.[17]㊀Z HUJT,WA N G XL,K A N G XD,e t a l.A n a l y s i s o f i n t e r f a c i a l b o n d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C F R PGc o n c r e t eu n d e r f a t i g u e l o a d i n g[J].C o n s t r u c t i o n&B u i l d i n g M a t e r i a l s,2016,126:823G833.[18]㊀L U XZ,T E N GJG,Y ELP,e t a l.B o n dGs l i p m o d e l s f o rF R Ps h e e t s/p l a t e sb o n d e dt oc o n c r e t e[J].E n g i n e e r i n g S t r u c t u r e s,2005,27(6):920G937.[19]㊀L IK,C A OSY,Y A N GY,e t a l.B o n dGs l i p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f o r C F R P s h e e t s e x t e r n a l l y b o n d e d t o c o n c r e t e u n d e r c y c l i c l o a d i n g[J].M a t e r iGa l s,2018,11(3):1G14.[20]㊀M A R T I N E L L IE,C A G G I A N O A.Au n i f i e d t h e o r e t i c a lm o d e l f o r t h em o n o t o n i c a n dc y c l i c r e s p o n s eo fF R Ps t r i p s g l u e d t oc o n c r e t e[J].P o l y m e r s,2014,6(2):370G381.[21]㊀韩强.C F R PG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机理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H A N Q i a n g.S t u d y o n t h e b o n dGs l i p m e c h a n i s mo f C F R PGc o n c r e t e i n t e r f a c e[D].G u a n g z h o u:S o u t h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T e c h n o l o g y,2010.[22]㊀C A R R A R AP,L O R E N Z I SLD.Ac o u p l e dd a m a g eGp l a s t i c i t y m o d e l f o r t h e c y c l i cb e h a v i o ro f s h e a rGl o a d e d i n t e r f a c e s[J].J o u r n a l o f t h eM e c h a n i c s&P h y s i c s o f S o l i d s,2015,85(12):33G53.[23]㊀D A U DR A,C U N N I N G H AM LS,WA N G YC.N e w m o d e l f o r p o s tGf a t i g u eb e h a v i o u r o fC F R Pt o c o n c r e t eb o n d i n t e r f a c e i ns i n g l e s h e a r[J].C o m p o s i t eS t r u c t u r e s,2017,163:63G76.[24]㊀黄昆泓.C F R PG混凝土界面疲劳性能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6.HU A N G K u n h o n g.S t u d y o nb e h a v i o u r o f i n t e r f a c e b e t w e e n f i b e r r e i n f o r c e d p o l y m e r a n d c o n c r e t e[D].G u a n g z h o u:G u a n g d o n g U n iGv e r s i t y o fT e c h n o l o g y,2016.(责任编辑㊀赵金环)。

青海土族传统民居生态适应性与更新策略研究

青海土族传统民居生态适应性与更新策略研究
E —m a i l : c u i we n h e @1 2 6 . c o m
文化集聚的敏感地 区l - 4 J 。土族群 众原信奉多神教 ,
也有少数信奉道教 , 元 明以后普遍 信奉藏传佛教。
在长期 的生产、 生活中, 与汉、 藏民族杂居, 逐步形成
2 4 2
四J l I 建 筑 科 学 研 究
关键词 : 土族 ; 庄廓 ; 营建智慧 ; 更新策 略
中 图分 类号 : T U 9 8 文 献 标 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8—1 9 3 3 ( 2 0 1 3 ) 0 3- 2 3 9一O 5
0 引 言
土族传统民居庄窠 ( k e ) 亦称庄廓 , 是青海特有 最古老 、 最典型的民居建筑 , 它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
3 . 陕西 冶金设计研 究院有限公司 , 陕西 西安
7 1 0 0 5 5 ;
7 1 0 0 3 2 )
2 . 西安建筑科技大 学建 筑学院 , 陕西 西安 7 1 0 0 5 5 ;

要: 土族 传统 民居 “ 庄廓 ” 是青海河湟 地区特有的 民居建筑 类型 , 该 地 区黄土地 貌与高原 严寒气候 造就 了庄廓
的严重趋势 , 传统庄 窠民居所蕴含的丰富地域文化
与绿 色 营建智 慧濒 临 消亡 。庄窠 民居 是我 国西 北地
区特有的建筑文化遗 产, “ 如何像保 传统文化进行必要的保护 、 发掘、 提炼 、
继 承和创 新 ” l 1 j , 是 摆 在 我 们 面 前 的 重 要 课 题 。 鉴
建设 中呈 现 出盲 目、 无序、 资 源浪 费 、 生 态环 境 恶 化
除此之外贵州、 云南 、 新疆 、 内蒙 等省份仅有少量分

青海地区河湟民居建筑风格保护机制研究

青海地区河湟民居建筑风格保护机制研究

青海地区河湟民居建筑风格保护机制研究作者:马贵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23期摘要青海省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传统民居是构成青海历史上特有的多民族文化并存和相互融合的文化现象的物质载体.新时期青海省大量的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已经或将消失在城镇化的浪潮中,研究保护机制是传统文化、传统建筑特色亟待拯救挖掘的需要。

关键词青海河湟民居建筑发展保护机制中图分类号:TU241.4 文献标识码:A1河湟民居建筑风格保护的意义(1)河湟民居是各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也是多种文化的聚集之地。

省域主要区域大都延续和保持着各自鲜明的民族习俗和文化特色,从而构成青海历史上特有的多民族文化并存和相互融合的文化现象。

传统民居就是其典型代表。

反映在“民居”上,便是各个民族在继承自己本民族的建筑艺术的同时吸收他民族的建筑艺术,表现出历史上青海个民族之间文化的互相融合。

(2)河湟民居产生背景广泛。

“河湟民居”概念除了指青海各地老莊廓外在形式外还包含民居的格局、材料、体现的传统文化思想和观念。

河湟民居是当地百姓几百年来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具有深远历史背景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综合下的地域文化。

(3)河湟民居是地域文化的载体。

青海传统河湟民居是承载着青海记忆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与其生生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

它反映了高原独特的地域气质与丰富的人文情感。

传统河湟民居建筑本体是物质文化,建筑所寄居的人所具有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方式、家族渊源等等,所蕴含的信息都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4)新时期青海省城镇化浪潮中传统文化、传统建筑特色亟待拯救挖掘的需要。

青海传统河湟民居不仅是当地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青海本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反映当地建筑技艺的同时,给予当地人民的是历史记忆,是厚重鲜活的精神文化。

青海省城镇化水平将逐年提高,大量的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传统营造技术将消失在城镇化的浪潮中,传统民居的保护研究、凝练青海建筑风格的工作迫在眉睫。

民族庄廓

民族庄廓

青海民居庄廓居住是人类在一定地理环境中寻求生存的首要条件。

我们的祖先有过穴居的历史,也有过巢居的日子,后来才有了房屋。

但房屋和房屋不同,有茅廊草舍,也有雕梁画栋。

青海的民居则因地理环境、民族习俗的不同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独特的居住习俗。

青海方言中有这么一条谚语:“靠上个大墙好盖房,大墙倒掉盖不起房”。

这条谚语就与青海农村汉族、藏族和回族的房屋建筑特点有关。

青海回族的居住情况与当地汉族基本相同。

城镇住宅一般是土木结构,有一种住宅叫“楼院”,因院内的一面或数面修有楼房而得名。

乡村住宅多数是四周筑有高墙的独居院落—庄廓,它是一种被高原的土筑墙包围的院落式民居,除了唯一的大门之外,庄墙没有其它出口,房屋用木构架承重,黄土屋面,大多数都是将屋梁、椽子担在四面土墙上修成的,叫“土担梁”的房子,所以有“靠上个大墙好盖房,大墙倒掉盖不起房”之说。

“土担梁”房子屋顶平坦,不挂砖瓦,只上一层厚厚的房泥,房泥是用草和泥调和而成的。

回族庄廓内一般设有居室、沐浴房、草房、牲口棚、厕所等,院内空地种菜种花。

庄廓的大门是主人财力的象征,有财力的人家修砖大门,无财力的就修土大门,所以过去青海男女婚嫁讲究门当户对,有“砖大门对砖大门,土大门对土大门”的说法。

汉族过去在庭院中设有“中宫”,是在庭院中用砖或土块砌成的一个高约1.5米、边为30厘米的长方体神龛,神龛的上端是一间40厘米见方,小巧玲珑的微型小庙,用来供奉土地爷。

青海回族在分布方面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也就是说回族喜欢集中居住在一定的村子或者集中居住在一定的地段和街巷,自居一边,与同族人为邻。

这种分布既与日常生活宗教活动的开展有关,同时也与过去青海回族近亲结婚亲上加亲的宗族关系相联,正如青海俗语所言:“老回回的亲,苦紫苑的根”。

撒拉族的居住形式以庄廓为主,庄廓的房屋结构,庭院布局与回族基本一致。

撒拉族的民居是“聚族而居”,“孔木散”是撒拉族最基层的社会组织之一,一个“孔木散”就是一个姓氏,譬如科哇庄有四个“孔木散”,主要姓氏为闫、童、沈、马。

青海民居庄廓院

青海民居庄廓院

青海民居庄廓院青海民居庄廓院张君奇青海农村家家户户都居住在庄廓院内,所谓庄廓院就是有着高大土筑围墙,厚实大门的四合院.庄廓一词为青海土话,庄者村庄,俗称庄子;廓即郭,字义为城墙外围之防护墙.内城外郭,合称城郭.庄廓一词如何演绎而来,笔者不得要领.但庄廓与城郭似乎有联系.青海庄廓院看似简单土气,却有着深远的历史和很好的实用性.由于青海地处边远,气候高寒,长期的战乱,严酷的环境造就了它独有的风格.唐宋以来,青海战火连绵,烽烟不息,兵燹匪患长期困扰百姓.明代伊始,建城堡,设驿站,屯兵移民为国策.所以县有城池,村有堡子,户有庄廓,都是防御性很强的生活居所.一个完整的庄廓院就是一个微缩城堡(图1).高约5m的土筑厚墙,不可随意逾越.严密厚实的大门拴以粗门旦,紧急关头上了房顶,便可居高临下,敌御墙外之侵.南方民宅的门拴是装在门扇上的,小巧的插拴启闭自如,但脚猛踹便可闯入,而庄廓院的门旦直接效仿城门的门旦,只是略小些.庄廓院的屋顶都是平顶,上房御敌,行走如平地,俗话"青海山上不长草,房上可赛跑".图1青海民居庄廊院青海东部的西宁,贵德,乐都,循化,湟源等地都有城池,是古代大型军事工程,有着相当完备的防御功能.面积数百乃至几千亩,城墙高约lOm,底宽9m,?54?顶宽5m,每50m有一个突出的墩台,称马面,是弓箭的最佳射程,可三面发矢.深数米的护城河或郭墙阻止敌军直接冲至城下.坚固的城门不怕撞击和火攻(门扇包有铁叶).青海农村还遗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堡子, 俗称老庄廓,土筑围墙厚2m,高约7m,面积3至5亩, 院内可住许多户人家,仍有很强的防御性.实际上堡子是缩小了的城池,而庄廓则是缩小了的堡子.典型的庄廓院座北向南,面积1亩左右,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板筑围墙厚约0.8m,高5m以上,南墙正中辟门,院内四面靠墙建房,形成四合院,以南北中轴线左右对称,中间留出庭院,可种植花木.受中国传统文化和"风水"理学的影响,庄廓院内各方位的房子按吉方,凶方有固定的用途.北方为吉方,北房即为正房,亦称上房,面阔五间或三间,单坡平顶,前出廊,土木结构.明间安四扇格子门,次间,稍间各安花格支摘窗,窗下砌砖雕槛墙.北房在建造时台基略高于其它房基.用料,装饰,及规格上格外讲究,前檐木雕装修十分精美,内容有寿山福海,牡丹富贵,暗八仙等,支摘窗也有多种图案,如八卦套,步步锦,方胜扣等,很有特点.进了正房门,明间靠墙摆条几,八仙桌,两边为官帽椅,墙上挂古训字画,条几上置古瓶,镜架和铜制供器,显得古香古色,颇有耕读传家遗风.左次间用木隔断(俗称板壁)另辟一室,供佛像和祖先神位及家谱.右侧稍间用花罩或碧纱厨隔断辟为寝室,做满间炕,炕侧靠后墙置炕柜和门箱,放置衣物被褥,炕上铺毛毡及栽毛毯.炕中间摆炕桌,炕头置火盆.北房是家中长者和客人用房,冬季火炕煨热,十分暖和.有客来访,便请上炕,火盆烧起木炭火,温酒墩茶,闲话桑麻. 夏季待客,却在前廊下置一大板床,上摆小炕桌,请客上坐,木板床也是家人冬季向阳,夏季歇凉的地方.北房座北向南,冬季阳光斜射,受到很好的日照,夏天阳光直下,屋檐下便可纳凉,可谓冬暖夏凉.无论从传统文化,还是实用性,北房是庄廓院中最重要的建筑.东方按八卦坐宫为"天医"中吉,东房是子媳的住房,以求家中嗣绪繁续,家道昌盛.东房也面阔五间,其建筑装饰与规格逊于北房,一般前檐不做木雕,支摘窗也是简单的"一码三箭".东房靠北三间作子媳住房, 靠南两间作厨房.也有庄廓院在东南角生气吉方建两间楼房,以崇其势.楼房作为孩子们的书房.南方为"延年"吉方,南房正中一间取大门,青海习俗称大门为财门,安大门有祭门庆贺之仪,以期招财进宝,兴旺发达之意,是一种美好心理愿望.大门与围墙平齐,进了大门便是第二道屏风门.屏风门一般不开,只有庆,吊二事时开启.平常走左侧单扇小门进入院内,大门前十步外有照壁.以求藏风聚气,形成一个封闭的小环境.考究的大门有水磨砖雕墀头门楼.带兽环黑漆大门,照壁也是水磨砖雕的,十分精美.一般大门也就是结实的双扇门.东北方和西南方是八卦坐宫上的凶方,房屋建筑十分简单,东北角房一般作为驴马圈,西南角房则为厕所,俗称茅坑.所谓用阴湿压毒火.且厕所门不能对正房,是一种讲究.西房为住房或仓廪.大门两侧的南房作杂物农具储藏室.中间庭院,俗称院心,以中轴线做铺砖甬路,两侧辟成砖砌小花园,种植牡丹,丁香,箭竹等,以寓富贵丁旺.其实际目的是绿化,左侧花园内用砖砌一精巧燎炉,称中宫.逢年过节,早晨焚香,以敬神灵.以上庄廓院只是一般而言,有大户人家,亦多有一进两院乃至三院,外院作骡马畜棚,草房等,内院俗称里院,北房也有建二层楼,砖雕墀头,雕梁画栋,十分豪华.有小户人家,生计艰难,庄廓内只建北房数间,向阳而居.由于人口发展,庄廓连庄廓,大门朝向也随地势道路,顾不了许多讲究了.青海庄廓院大门前一般有水渠环抱而流,取象"风水"中的"金带环抱",东侧亦有流水,取象"青龙蜿蜒",西侧有道路,取象"白虎~lI,N".庄廓周围溪流潺潺,绿树葱茏,麦田随风起波浪,整体环境十分幽静.也有的庄廓周围辟为果园,更是花园一般,春季桃梨花丛中见屋檐,秋季累累果实掩门户,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青海农村建房造屋,十分热闹,全村邻里都来帮忙,先筑围墙,俗称打庄廓.墙基夯实后,栽夹杆,安墙板,在墙把式(专门打墙的技工)的指挥下,将潮湿的粘土均匀撒入墙板槽内,由数人光脚行走踩踏,更换墙板,逐层打上去.用这种办法打墙,凉干后墙体十分坚固.围墙打好,木工开始制做大木梁架,按中轴线对称原则,四面房子一般面阔五间,进深两间,正房每间面阔2.8m,前廊深1.8m,里间深5m.前后柱顶承接大梁, 大梁下为随梁,大梁上安垫墩横置五路檩条,檩条砍方,两端用燕尾榫连接(俗称银锭卯).檩下垫墩由后向前依次递减高度,取走水.平顶屋面坡比约为7%,小了则排水不畅,大了则雨水冲走黄泥苫背.前檐是木雕集中的部位,檐柱顶承接平板枋,上为匝梁(类似桃尖梁),匝梁头作雕饰,前端承接挑檐檩,柱中心线上承接正心檩.挑檐檩下置假梁头安装木雕花板,平板枋下置木雕花墩,花墩下为小额枋(俗称扯牵),檩条上钉椽子,檐椽椽径一般15cm,椽上钉望板,或铺细劈柴, 称踏柴.上面用泥团按搭接顺序密密压上,再上二道麦桔泥苫背,屋面算是完成了.东西房前檐木结构简化. 檐柱顶直接承檐檩,下为花墩,小额枋.以上这种大木作法是甘青地区普遍流行的地方做法.青海的庄廓院与北京四合院比少了些华丽,与江南水乡民宅比,又显得补拙,但它是青海高原长期的历史条件下,漫长的高寒环境中磨砺出来的,是青海劳动人民长期赖以生存的居所.承载着青海的乡土文化.如今,农村的庄廓院也在逐步消失,代之以雨后春笋般拔起小砖混楼.剩下的庄廓院也被拆改得失去了原有面目.木装修,支摘窗被改成大玻璃窗,砖雕槛墙被贴了瓷砖.增强了实用性,但感觉上有些不伦不类..55,。

多民族聚居地区传统民居更新模式研究_以青海河湟地区庄廓民居为例

多民族聚居地区传统民居更新模式研究_以青海河湟地区庄廓民居为例

建筑学报 2012.11 ARCHITECTURAL JOURNAL
84
5 6
4
7
3
2
1
8
13 4
7
10
11
12
9
6 节约土地的布局形式
1 暖廊 2 门厅 3 客厅 4 卧室 5 厨房 6 沐浴 7 绿化 8 中宫 9 旱厕 10 牲畜 11 农具 12 车库 13 经堂
7 适应气候的院落布局
木门楼的整体建筑类型却是相同的,这 也是河湟庄廓民居的典型代表。
传统民居营建智慧的延续、新技术与传 统本土技艺的有机融合、多元民族文化 传承 3 个方面,提出基于环境适应、技 术适宜、多元一体的“河湟特色民居” 更新模式。 2.1 智慧延续—环境适应
传统民居是当地民众千百年来应对 气候条件和文化习俗做出的自然选择, 蕴含有适应气候特点的建筑特征、有效 利用地域资源的建造方式,以及长期文 化观念影响而形成的民居形式,其中不 乏节约资源、节能绿色的建造经验。在 民居更新过程中应重视从中汲取营养, 运用现代科学原理及方法,延续发展传 统民居的营建智慧。
河湟地区泛指青藏高原达坂山与阿 尼玛卿山之间的黄河与湟水河流域,面 积约占青海省 5%,人口却占全省总人 口 67%,人口相对密集、民族众多,也 是中原儒家文化与西北佛教文化、伊斯 兰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地区,是我国多 元 文 化 最 为 密 集 的 地 区 之 一 ( 图 1)[1]。 千百年来,各族群众面对恶劣的地理自 然环境,创造出特有的庄廓,亦称庄窠 民居建筑类型 [2],并一直延用至今,成 为西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艺术的典型代 表 [3]。然而,其浓厚的民族特色民居, 目前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受新价值 观念、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当地群众 世代居住的庄窠民居正逐渐被丢弃,亟 待寻找河湟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民居更 新途径与方法。

青海传统民居的文化价值及保护

青海传统民居的文化价值及保护

青海传统民居的文化价值与保护摘要:传统民居是解读青海地方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但是近年来青海传统民居在城镇中已经基本消失,本文通过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青海传统民居的保护有所借鉴。

关键词:青海传统民居文化价值保护民居是各民族群众依照自己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生产方式的需要,为适应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构筑起来的家庭氛围和居住环境,也是当地居民对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理解、探索、创造和发展。

民居是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表现形式,不仅体现了一个民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发展的综合水平,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特色。

一、青海传统民居的文化价值1、青海传统民居的特征青海农村家家户户都居住在庄廓院内。

所谓“庄廓院”实际上是由高大的土筑围墙、厚实的大门组成的四合院。

庄廓一词为青海方言,庄者村庄,俗称庄子,廓即郭,字义为城墙外围之防护墙。

青海庄廓院看似简单土气,却有着深远的历史性和很强的实用性。

由于青海地处边远,气候高寒,长期的战乱、严酷的环境造成了它独有的风格。

唐宋以来,青海战火连绵,烽烟不息。

兵燹匪患长期困扰百姓。

明代伊始,建城堡、设驿站、屯兵移民为国策。

所以县有城池,村有堡子,户有庄廓,都是防御性很强的生活居所。

一个完整的庄廓院就是一个微缩的城堡。

庄廓院的屋顶都是平顶,上房御敌,行走如平地,俗话“青海山上不长草,房上可赛跑”,一点都不假。

典型的庄廓院坐北向南,面积1亩左右,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板筑围墙厚约0.8m、高5m以上,南墙正中辟门,院内四面靠墙建房,形成四合院,以南北中轴线左右对称,中间留出庭院,可种植花木。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庄廓院内各方位的房子有固定的用途,院内主房.一般三间为一套,从中间一门进去,号为“堂屋”,摆有木柜等,这是客人送札,家人祭神的地方。

左右两边房间是客房或居室。

院内其它房间依次为居室,厨房,粮房,牛马圈等。

主房设置在哪边,也有一定讲究,盖房前都先要请阴阳先生测看。

浅谈青海东部地区河湟民居“庄廓院”

浅谈青海东部地区河湟民居“庄廓院”

浅谈青海东部地区河湟民居“庄廓院”谈到民居中国的民居种类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北京的四合院、蒙古族的蒙古包、陕西、河南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等。

而其中我发现青海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是传统的青海东部地区河湟民居“庄廓院”。

是撒拉族、土族、保安族民居,是撒拉族、土族、保安族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和自然经济条件,在比较原始状况下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民居形式,有着很强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历史特征。

撒拉族、土族、保安族住居因地处偏远的青藏高原地区,形成了与内地迥然不同的建筑风格。

关键词:青海民居、庄廓院、生土民居;中国疆域辽阔,历史悠远,各地自然和人文环境不尽相同,因而中国民居的多样性在世界建筑史也较为鲜见。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和幅员广大的国家,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的经验,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生产力的水平比较落后,人们为了获得比较理想的栖息环境,以朴素的生态观,顺应自然和以最简便的手法创造了宜人的居住环境。

中国民居的结合自然、结合气候、因地制宜、丰富的心理效应和超凡的审美意境。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

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民居建筑没有像官方建筑都有一套程序化的规章制度和做法,它可以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自己的经济水平和建筑材料特点,因地因材来建造房子。

它可以自由发挥劳动人民的最大智慧,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建筑的内在规律来进行建造。

因此,在民居中可以充分反映出,功能是实际的、合理的,设计是灵活的,材料构造是经济的,外观形式是朴实的等建筑中最具有本质的东西。

特别是广大的民居建造者和使用者是同一的,自己设计、自己建造、自己使用,因而民居的实践更富有人民性、经济性和现实性,也最能反映本民族的特征和本地的地方特色。

在青海河湟地区农村家家户户几乎都居住在庄廓院内,所谓庄廓院实际上是有着高大土筑围墙、厚实大门的四合院。

青海民居庄廓院

青海民居庄廓院

青海民居庄廓院青海民居庄廓院张君奇青海农村家家户户都居住在庄廓院内,所谓庄廓院就是有着高大土筑围墙,厚实大门的四合院.庄廓一词为青海土话,庄者村庄,俗称庄子;廓即郭,字义为城墙外围之防护墙.内城外郭,合称城郭.庄廓一词如何演绎而来,笔者不得要领.但庄廓与城郭似乎有联系.青海庄廓院看似简单土气,却有着深远的历史和很好的实用性.由于青海地处边远,气候高寒,长期的战乱,严酷的环境造就了它独有的风格.唐宋以来,青海战火连绵,烽烟不息,兵燹匪患长期困扰百姓.明代伊始,建城堡,设驿站,屯兵移民为国策.所以县有城池,村有堡子,户有庄廓,都是防御性很强的生活居所.一个完整的庄廓院就是一个微缩城堡(图1).高约5m的土筑厚墙,不可随意逾越.严密厚实的大门拴以粗门旦,紧急关头上了房顶,便可居高临下,敌御墙外之侵.南方民宅的门拴是装在门扇上的,小巧的插拴启闭自如,但脚猛踹便可闯入,而庄廓院的门旦直接效仿城门的门旦,只是略小些.庄廓院的屋顶都是平顶,上房御敌,行走如平地,俗话"青海山上不长草,房上可赛跑".图1青海民居庄廊院青海东部的西宁,贵德,乐都,循化,湟源等地都有城池,是古代大型军事工程,有着相当完备的防御功能.面积数百乃至几千亩,城墙高约lOm,底宽9m,?54?顶宽5m,每50m有一个突出的墩台,称马面,是弓箭的最佳射程,可三面发矢.深数米的护城河或郭墙阻止敌军直接冲至城下.坚固的城门不怕撞击和火攻(门扇包有铁叶).青海农村还遗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堡子, 俗称老庄廓,土筑围墙厚2m,高约7m,面积3至5亩, 院内可住许多户人家,仍有很强的防御性.实际上堡子是缩小了的城池,而庄廓则是缩小了的堡子.典型的庄廓院座北向南,面积1亩左右,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板筑围墙厚约0.8m,高5m以上,南墙正中辟门,院内四面靠墙建房,形成四合院,以南北中轴线左右对称,中间留出庭院,可种植花木.受中国传统文化和"风水"理学的影响,庄廓院内各方位的房子按吉方,凶方有固定的用途.北方为吉方,北房即为正房,亦称上房,面阔五间或三间,单坡平顶,前出廊,土木结构.明间安四扇格子门,次间,稍间各安花格支摘窗,窗下砌砖雕槛墙.北房在建造时台基略高于其它房基.用料,装饰,及规格上格外讲究,前檐木雕装修十分精美,内容有寿山福海,牡丹富贵,暗八仙等,支摘窗也有多种图案,如八卦套,步步锦,方胜扣等,很有特点.进了正房门,明间靠墙摆条几,八仙桌,两边为官帽椅,墙上挂古训字画,条几上置古瓶,镜架和铜制供器,显得古香古色,颇有耕读传家遗风.左次间用木隔断(俗称板壁)另辟一室,供佛像和祖先神位及家谱.右侧稍间用花罩或碧纱厨隔断辟为寝室,做满间炕,炕侧靠后墙置炕柜和门箱,放置衣物被褥,炕上铺毛毡及栽毛毯.炕中间摆炕桌,炕头置火盆.北房是家中长者和客人用房,冬季火炕煨热,十分暖和.有客来访,便请上炕,火盆烧起木炭火,温酒墩茶,闲话桑麻. 夏季待客,却在前廊下置一大板床,上摆小炕桌,请客上坐,木板床也是家人冬季向阳,夏季歇凉的地方.北房座北向南,冬季阳光斜射,受到很好的日照,夏天阳光直下,屋檐下便可纳凉,可谓冬暖夏凉.无论从传统文化,还是实用性,北房是庄廓院中最重要的建筑.东方按八卦坐宫为"天医"中吉,东房是子媳的住房,以求家中嗣绪繁续,家道昌盛.东房也面阔五间,其建筑装饰与规格逊于北房,一般前檐不做木雕,支摘窗也是简单的"一码三箭".东房靠北三间作子媳住房, 靠南两间作厨房.也有庄廓院在东南角生气吉方建两间楼房,以崇其势.楼房作为孩子们的书房.南方为"延年"吉方,南房正中一间取大门,青海习俗称大门为财门,安大门有祭门庆贺之仪,以期招财进宝,兴旺发达之意,是一种美好心理愿望.大门与围墙平齐,进了大门便是第二道屏风门.屏风门一般不开,只有庆,吊二事时开启.平常走左侧单扇小门进入院内,大门前十步外有照壁.以求藏风聚气,形成一个封闭的小环境.考究的大门有水磨砖雕墀头门楼.带兽环黑漆大门,照壁也是水磨砖雕的,十分精美.一般大门也就是结实的双扇门.东北方和西南方是八卦坐宫上的凶方,房屋建筑十分简单,东北角房一般作为驴马圈,西南角房则为厕所,俗称茅坑.所谓用阴湿压毒火.且厕所门不能对正房,是一种讲究.西房为住房或仓廪.大门两侧的南房作杂物农具储藏室.中间庭院,俗称院心,以中轴线做铺砖甬路,两侧辟成砖砌小花园,种植牡丹,丁香,箭竹等,以寓富贵丁旺.其实际目的是绿化,左侧花园内用砖砌一精巧燎炉,称中宫.逢年过节,早晨焚香,以敬神灵.以上庄廓院只是一般而言,有大户人家,亦多有一进两院乃至三院,外院作骡马畜棚,草房等,内院俗称里院,北房也有建二层楼,砖雕墀头,雕梁画栋,十分豪华.有小户人家,生计艰难,庄廓内只建北房数间,向阳而居.由于人口发展,庄廓连庄廓,大门朝向也随地势道路,顾不了许多讲究了.青海庄廓院大门前一般有水渠环抱而流,取象"风水"中的"金带环抱",东侧亦有流水,取象"青龙蜿蜒",西侧有道路,取象"白虎~lI,N".庄廓周围溪流潺潺,绿树葱茏,麦田随风起波浪,整体环境十分幽静.也有的庄廓周围辟为果园,更是花园一般,春季桃梨花丛中见屋檐,秋季累累果实掩门户,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青海农村建房造屋,十分热闹,全村邻里都来帮忙,先筑围墙,俗称打庄廓.墙基夯实后,栽夹杆,安墙板,在墙把式(专门打墙的技工)的指挥下,将潮湿的粘土均匀撒入墙板槽内,由数人光脚行走踩踏,更换墙板,逐层打上去.用这种办法打墙,凉干后墙体十分坚固.围墙打好,木工开始制做大木梁架,按中轴线对称原则,四面房子一般面阔五间,进深两间,正房每间面阔2.8m,前廊深1.8m,里间深5m.前后柱顶承接大梁, 大梁下为随梁,大梁上安垫墩横置五路檩条,檩条砍方,两端用燕尾榫连接(俗称银锭卯).檩下垫墩由后向前依次递减高度,取走水.平顶屋面坡比约为7%,小了则排水不畅,大了则雨水冲走黄泥苫背.前檐是木雕集中的部位,檐柱顶承接平板枋,上为匝梁(类似桃尖梁),匝梁头作雕饰,前端承接挑檐檩,柱中心线上承接正心檩.挑檐檩下置假梁头安装木雕花板,平板枋下置木雕花墩,花墩下为小额枋(俗称扯牵),檩条上钉椽子,檐椽椽径一般15cm,椽上钉望板,或铺细劈柴, 称踏柴.上面用泥团按搭接顺序密密压上,再上二道麦桔泥苫背,屋面算是完成了.东西房前檐木结构简化. 檐柱顶直接承檐檩,下为花墩,小额枋.以上这种大木作法是甘青地区普遍流行的地方做法.青海的庄廓院与北京四合院比少了些华丽,与江南水乡民宅比,又显得补拙,但它是青海高原长期的历史条件下,漫长的高寒环境中磨砺出来的,是青海劳动人民长期赖以生存的居所.承载着青海的乡土文化.如今,农村的庄廓院也在逐步消失,代之以雨后春笋般拔起小砖混楼.剩下的庄廓院也被拆改得失去了原有面目.木装修,支摘窗被改成大玻璃窗,砖雕槛墙被贴了瓷砖.增强了实用性,但感觉上有些不伦不类..55,。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课后习题(鲁教版)考点规范练31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课后习题(鲁教版)考点规范练31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考点规范练31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考点一区域的含义、类型及特征(2023山东潍坊四县联合模拟)2016年4月,原农业部印发《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分类推进生猪生产协调发展。

下图示意我国生猪发展区域类型。

据此完成1~2题。

1.生猪发展区域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是()①餐饮风土民俗②冷链配送条件③屠宰加工条件④环境资源状况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与约束发展区相比,生猪潜力增长区()A.屠宰加工水平较高B.本地市场需求量大C.生猪养殖基础良好D.淡水资源较为丰富(2023重庆二模)庄廓,是一种被高厚的土墙包围着的住宅。

青海省河湟地区的地形条件复杂多样,庄廓民居为适应地形而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形式。

下图为河湟地区微观维度下庄廓院落对地形地貌适应的不同空间形态图。

据此完成3~4题。

3.河湟地区单个庄廓民居对地形的适应体现了区域的()A.整体性B.开放性C.渐进性D.共同性4.修建在地势高差较大坡地上的庄廓民居是()A.甲B.乙C.丙D.丁关中平原城市群覆盖陕西、甘肃、山西三省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商洛、铜川、平凉、庆阳、临汾、运城等城市,面积10.71万平方千米。

培育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有利于引领和支撑西北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下图为关中平原城市群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体现的区域特征是()①整体性②差异性③开放性④综合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作为区域,关中平原城市群具备的特征有()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②没有明确的边界③明确的区域特征④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黎族是海南岛的原住民族,相传黎族先民来此地后无处栖身,就将木船倒过来居住,后世遂仿造出船型屋(下图)。

作为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住宅,目前船型屋已申请为国家非遗项目。

据此完成7~9题。

7.黎族先民最初抵达海南岛时,居住在()A.潮间带B.滨海平原C.山前台地D. 原始密林8.船型屋低矮无窗,主要是为了()A.防风B.防潮C.遮阳D.隔热9.为保护和传承黎族船型屋,船型屋所在村落最适宜开发为()A.森林公园B.特色景区C.历史博物馆D.新型工业园考点二区域发展的异同(2023北京门头沟一模)冰雪经济是以冰雪资源为依托,发展与冰雪活动相关的产业经济。

影响民居形式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民居形式的因素有哪些

1.影响民居形式的因素有哪些?答:俗语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每个聚落集团,因其文化素养、民族习惯、地区气候的制约,都会形成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包括建筑形态。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民居。

概括来说民族的、社会的、地域的、经济的、技术的背景条件,都会对民居形式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里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2.1.试总结影响中国民居建筑结构形式的因素。

3.构筑类型分布地域使用人群产生原因4.干阑式广西、海南、贵州、四川西南少数民族潮湿多雨、防虫蛇蚁兽5.井干式东北、云南-- 林区6.碉楼西康、青藏高原、内蒙藏族山地、气候干燥多风7.土楼福建、广东、赣南客家人防御外敌、内部团结8.窑洞河南、山西、陕西黄土高原地区民众木材较少、掘土方便9.阿以旺新疆南部维吾尔族酷热少雨10.毡包11.1.地理气候条件对民居形成有哪些影响?举例说明12.1) 昆明一颗印:云南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无严寒但多风,故住房墙厚瓦重,地盘方正,成为一颗印。

13.2) 南疆,因当地风沙大,干热少雨,所以创造了一种土墙、平顶、居室分为东室和夏室两部分的住宅类型。

在维吾尔族语言中“夏室”又称“阿以旺”,所以在南疆,维吾尔族住宅又称“阿以旺“。

14.3) 青海庄窠:在青海省东部,黄河及湟水流域,是青海省内最低处,称为河湟谷地。

这里土地肥沃,气候干旱多风沙,流行一种土墙平顶的四合院式建筑,称为“庄窠”。

院子周围有高厚的夯土墙维护,以防风沙。

夯土筑墙,屋顶平缓,以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

15.4) 陕西关中民居:陕西关中,俗称“八百里秦川”,为山西棉粮基地,也为历代建都之所。

关中地区基本上为一盆地,南为秦岭所隔,北部地势渐上升为黄土高原。

区内冬季较冷,且有伏旱,是属于北方气候带中为热地区,防晒成为住宅的首要需求。

这一代民居的院落更为狭长,宅基地较狭窄,两侧厢房向院内收缩,造成两厢檐端距离较小,影响采光,但夏季的宅院处于阴影区内,取其阴凉效果。

青海河湟地区民居院落空间布局中的地景文化解析

青海河湟地区民居院落空间布局中的地景文化解析

青海河湟地区民居院落空间布局中的地景文化解析杨琬莹;蔺宝钢;文超【摘要】青海村落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特征与建筑形式,成为了青藏高原上靓丽的一道风景.青海民居不论是在村落的选址、空间布局还是整体规划方面都独具特色.文章主要研究青海河湟地区居民的村落特征,探寻地景文化对青海河湟地区景观条件下村落的形成、影响与渗透作用.【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7(000)010【总页数】2页(P38-39)【关键词】地景文化;传统民居;青海【作者】杨琬莹;蔺宝钢;文超【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正文语种】中文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民居院落承载着各地区特色及当地文化,在同一地区内的不同民族生活中,村落的形式也不尽相同。

青海河湟地区聚集着很多的民族,包括汉、回、藏和土族等,民族文化的不同使得各区域的民居有着较大程度的差异的。

虽然从青海河湟地区的居民形态发展来看存在有较大的差别,但是在类似的环境之下,人们对地形地貌、河流体系等的认识,又表现出相似的认知过程和建造特点。

地景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人类认识景观的过程,同样是对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和院落形式的认识和演变的过程。

随着人们对地景文化的认识的深入,青海河湟地区民居的形态更加多样化,并且在河湟地区独特的地质气候条件下传统民居的营建体现出了极强的区域适应能力。

1 中国地景文化的形成以及概述中国的地景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黄河流域,它充分展现了古代人对于景观的理解以及生活栖息环境的认识。

地景文化起源于古代哲学,发展初期是人们对自然山川、风云、雷雨等景观进行探索和认识,开始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穷天人之理”“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并提出“形”和“象”的概念,并以最简单的方式区分形与象、天与地,并将古代的哲学概念引入到解决景观的问题中去,分析地形地势、自然环境等。

进而形成“形胜”的概念,也就是从军事、经济、美学等角度出发来判断景观地势分优劣定好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青海河湟庄廓民居形式的影响因素摘要:本文通过对影响青海河湟地区庄廓民居形式的三大因素:环境因素、资源因素、人文因素做以简要分析,来探析传统民居研究对现代农村和城市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青海河湟庄廓民居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u24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青海河湟地区概况
青海省河湟地区并非是从行政区位上划分,而是以地理区位划分而出,是指青海东部龙羊峡至寺沟峡区间的黄河流域以及黄河主要支流湟水流域、大通河流域地区。

故而历史上也有“河湟间”的说法。

青海河湟地区北临祁连山脉,东接甘肃,南至三江源,西至青海湖。

平均海拔2000米。

地貌起伏多变,山势高耸,绵延千里,河流纵横,有川水地、浅山地、脑山地、牧业区之分,也是我国重要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区。

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平均供暖时间长达半年之久;日照时间长,辐射量大,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相对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来说,青海河湟地区雨水还是较多的,海拔2500m 以下地区年平均气温在 3~9℃之间,年平均风速大部分地区超过2m/s,风能资源优越。

青海河湟地区有着悠久的农业生产史,据考古发掘,农业生产在马家窑文化时期为主要生产方式,兼有畜牧和狩猎活动。

[ 青海省文物考古队.青海民和阳洼坡遗址试掘简报[j].考古,1984(1)]
后经生态人文变迁,在卡约文化时期,蓄养食草动物的游牧化生产方式已经成为其主要生产方式。

[ 青海省文物考古队.青海民和县阳山墓地发掘简报[j].考古,1984(5).]后因历代中原政权的“屯垦戍边”和“移民实边”的影响,青海河湟地区逐步从游牧文化向农耕文化转变,同时,中原文化亦深刻的改变了当地的人文风貌。

[ 李建胜《汉族移民与河湟地区的人文生态变迁》[j].西北人,2010年第4期第31卷]
为了抵御青藏高原东部干燥寒冷的气候、肆虐的风沙,以及长期的战乱,汉、藏、回、土、撒拉等族共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庄廓式传统民居。

庄廓一词是青海的方言,由字面揣测其内涵,庄者村庄,或称为庄子,廓即郭,字义为城墙外围之防护墙。

[ 尹可,《漫谈青海的庄廓院》【j】中国土族·春季号2004,p30] 1999年5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之《建筑》卷中称为庄窠,现今大多文献均以“庄廓”一词替代。

本文一律称之为庄廓。

二、庄廓民居形式的影响因素
事物的发展与变化总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充分的体现了这一原则,民居的形成亦是遵从这一规律。

民居是人类物质文化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演变受到人类物质文化发展的影响,同时也是物质文化发展水平的一个体现。

在青海河湟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当地居民结合自然环境、运用自然材料、呼应地域文化,在不断完善中产生了其独特的民居形
式——庄廓。

综合来看,影响庄廓民居形制与风格的主要因素有三点:环境因素、资源因素和人文因素。

1.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与“土”亦可看做是气候条件与地理地貌,这两方面对于庄廓民居的制约是尤为显著的。

(1)、气候条件的影响
由上文可以看出,青海河湟地区虽然气候条件在全省较好,但在全国范围来看,是十分严酷的。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暂,居民在房屋的建造时,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防寒保暖。

因此,严寒的天气、肆虐的风沙使得这一地域的建筑拥有共同的特征:高大的围墙、厚实的墙体、南窗采光、形体敦实。

稀少的雨量使得建筑屋顶多为平屋顶,即便起坡,坡度也较为和缓。

斑驳的夯土墙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仿若生长于这片土地之中。

这样一个封闭的空间形态在其他地域是不多见的,这种紧密的封闭空间,在同类四合院中也是特征显著的,尤其是在典型的四合院式庄廓院落之中,仅留有一方通向天光的小庭院。

这种空间不同于南方天井式民居的“透气孔”形式,它的形成完全是由于严酷的自然环境所造成,是一个有外而内的发展过程。

(2)、地理地貌的影响
地理地貌对于民居形态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太阳辐射对于青海河湟地区的建筑选址和朝向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太阳高度角较小,为争取冬季更多的太阳辐射,建筑布局尽量避免相互遮挡,
因此,建筑物之间大多保持较大的间距,因而形成了东西向宽大的横向院落。

青海河湟地区地理地貌复杂,川水地(图1)、浅山地、脑山地、牧业区各不相同,当地居民依据地形或疏或密,形成了集居型和散居型的聚落。

单体建筑依山就势、顺应地形,由于山地较多,建筑大多依山而建,也有与陕北靠山崖式窑洞类似的庄廓院落。

2.资源因素的影响
中国传统民居的营建讲求顺应天成、融合自然,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故而建筑营建大多就地取材,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青海河湟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处,具有丰富的黏土资源,河湟流域的木材资源亦较为丰富,因此,青海河湟地区传统民居普遍采用以黏土为基本建筑材料,以硬木为骨架的土木结构建筑形式,最有特色的便是“松木大房”了。

这是由于在原始社会时期,青海高寒地区交通不畅,生产力落后,居民在建造房屋是首要考虑的就是建筑材料的运输和可加工性,而当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黏土资源便成为了首要之选。

庄廓民居建造简单,仅需几个壮劳力就可以完成,材料和人力成本均很低。

随着时代的变迁,当地的民居逐渐抛弃了黏土,选择砖砌墙体,虽然在抗震及建造速度上有着一定的优势,但也带来了节能与环保等新的问题。

多数房屋效仿城镇中的建筑形式与结构,砖墙砌筑的240外墙根本不能满足冬季保温的需求,为了维持基本的室内生活温度,高耗能成了必然的结果。

3.人文因素的影响
青海河湟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环境,虽然环境因素和资源因素的制约使得当地建筑形态外形类似,但由于多民族文化的差异,宗教信仰的差异,民俗习惯的不同,致使各地庄廓民居在相似的外表之下,有着风格各异的内部空间。

藏族与土族均信奉藏传佛教,因此,其民居的建筑立面造型、建筑色彩与装饰中均体现出佛教建筑的特点,黑、红、金等色彩是其主色调。

回族与撒拉族信奉伊斯兰教,建筑装饰中有着明显的宗教特色,遵循古兰经教义,装饰题材中没有人物、飞禽走兽等,多以花草的纹样为装饰题材。

而其中撒拉族更是有着独特的庄廓形式——篱笆楼,二层轻盈的篱笆抹泥墙体在河湟庄廓民居中独树一帜。

而汉族则兼容并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的建筑形式在其民居中均有体现,一般在各地区民族交融区域最为明显。

不同的民俗习惯也使得庄廓民居在空间形态上有着细微的差别,庭院的布局、牲畜棚(圈)的方位、卫生间的位置等,都对庄廓的空间形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和土族居民的庭院里常常设置“中宫”,通常为矩形或圆形,在其靠近正房的一侧设有一个煨桑炉,同时,在庭院中竖立的一杆经幡也是藏族和土族庄廓民居显著的特征。

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和撒拉族在建筑布局上遵从了“以西为贵”的伊斯兰传统思想,卧室靠西面布置,室内的西墙上贴有圣城的图样。

由于其生活中常有“大净”与“小净”的习俗,在卧室一侧长设有淋浴间,以满足日常的卫生需求。

汉族的庄廓形式更是讲究非常,既有传统的风水格局的讲究,又有儒家
礼制的“门庭”要求,同时亦有佛、道、伊斯兰等宗教的影响。

三、传统庄廓民居的启示
青海的庄廓民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建筑风格浑厚朴实,民族个性鲜明,是青藏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庄廓民居无论在建筑形式、文化内涵、生态意义上都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对当地地域文化和生态环境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对于传统民居的研究并不能只满足于“照样全搬”或是修建几个民俗度假村,应从传统民居中汲取营养,着眼于民居对环境、材料、人文的回应与对话,学习传统民居的“处世之道”,研究其生态价值,发扬其人文精神,这在我国新农村建设、民居改造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亦可由此窥见城市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青海省文物考古队.青海民和阳洼坡遗址试掘简报[j].考古,1984(1)
[2]青海省文物考古队.青海民和县阳山墓地发掘简报[j].考古,1984(5).
[3]李建胜《汉族移民与河湟地区的人文生态变迁》[j].西北人,2010年第4期第31卷
[4]尹可,《漫谈青海的庄廓院》[j]中国土族·春季号2004,p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