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血液ppt
合集下载
运动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PPT
5、血液酸碱度的相对恒定,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 义。如果PH值的正常范围,就会影响各种酶的活性,从 而引起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兴奋性及各种生理机能的 絮乱,甚至会出现酸或碱中毒现象。
大家好
18
第二节.运动对血液的影响
一、运动对血量的影响 1、段时间大强度运动,血浆容量和血细胞容
量都明显增加,而血细胞容量增加较明显。 2、长时间耐力性运动,血容量的改变,主
2段时间大强度快速运动比进行长时间耐力运动红细胞增加的更明显这种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血浆的相对和绝对减少有关不能以单位容积血中红细胞的绝对数值作为评定红细胞数量变化的依据
运血液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运动对血液的影响 第三节:运动对血液凝固和纤溶能力的影 响 第四节:运动员血液 第五节:血型与输血原则
虽然单位体积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不 高,但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总量较高。
大家好
23
(四).运动对红细胞压积的影
响
1、运动时红细胞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红细 胞压机的变化。其红细胞压积值的变化基本与红细 胞数的变化相一致。
2、在一定的温度和切变率条件下,正常人红 细胞压积是影响血液黏度的主要因素。在正常范围 内增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将有利于更好地运 输氧,增加带氧能力。
3、运动后白细胞的恢复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 运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其恢复速度越慢。
4、如果白细胞数量变化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将对 机体免疫功能产生深刻影响。反之不会影响。
大家好
27
四.血四.小血小板板与与运运动动
大家好
28
大家好
29
1、血小板是从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裂解下来 的小块细胞质。血小板在止血、凝血及纤溶过程中 起着重要作用。
大家好
18
第二节.运动对血液的影响
一、运动对血量的影响 1、段时间大强度运动,血浆容量和血细胞容
量都明显增加,而血细胞容量增加较明显。 2、长时间耐力性运动,血容量的改变,主
2段时间大强度快速运动比进行长时间耐力运动红细胞增加的更明显这种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血浆的相对和绝对减少有关不能以单位容积血中红细胞的绝对数值作为评定红细胞数量变化的依据
运血液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运动对血液的影响 第三节:运动对血液凝固和纤溶能力的影 响 第四节:运动员血液 第五节:血型与输血原则
虽然单位体积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不 高,但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总量较高。
大家好
23
(四).运动对红细胞压积的影
响
1、运动时红细胞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红细 胞压机的变化。其红细胞压积值的变化基本与红细 胞数的变化相一致。
2、在一定的温度和切变率条件下,正常人红 细胞压积是影响血液黏度的主要因素。在正常范围 内增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将有利于更好地运 输氧,增加带氧能力。
3、运动后白细胞的恢复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 运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其恢复速度越慢。
4、如果白细胞数量变化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将对 机体免疫功能产生深刻影响。反之不会影响。
大家好
27
四.血四.小血小板板与与运运动动
大家好
28
大家好
29
1、血小板是从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裂解下来 的小块细胞质。血小板在止血、凝血及纤溶过程中 起着重要作用。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完整版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搏点,产 生的电信号经传导系统传遍整 个心脏,引起心肌细胞收缩。
心脏工作原理剖析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泵血功能。收缩期时,心房和心室肌肉收缩,将血液泵出; 舒张期时,心房和心室肌肉舒张,血液回流填充。
心脏收缩与舒张受神经和体液调节,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调节作用。
心脏工作过程中伴随着心电活动和机械活动的周期性变化,两者紧密相连。
形态 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直径约7.5μm,厚度约 2.5μm。
3
功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白细胞种类、数量及作用
01
种类
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五种。
02 03
数量
白细胞总数为(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 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1%~ 5%,嗜碱性粒细胞占1%左右。
将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同时吸入 氧气,使血液在肺部得到氧合,为体循 环提供富含氧的血液。
组织液生成与回流机制
组织液生成
毛细血管壁对液体的通透性和滤过压共同作用,使血浆中的液体成分通过毛细 血管壁滤出,形成组织液。
组织液回流
组织液中的水分和溶质通过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回流至静脉系统,维持组织液 的动态平衡。同时,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和细胞通过淋巴系统回流至血液循 环。
静脉血管类型及功能
容量血管
静脉系统作为容量血管, 可容纳全身约60%-75%的 循环血量,具有较大的可 扩张性。
静脉瓣
静脉内存在静脉瓣,可防 止血液逆流,保证血液单 向流动。
静脉回流
静脉回流受重力影响较小, 主要依赖骨骼肌的挤压作 用和呼吸运动等因素进行 调节。
运动生理学-血液与运动课件
原因
运动性蛋白尿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长时间剧烈运动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到损伤,蛋白质通过受损的滤过膜进入尿液中。
症状
运动性蛋白尿的症状包括尿液浑浊、尿中泡沫增多等,有时还可能出现腰部酸痛、尿频、尿急等症状。
预防与治疗
预防运动性蛋白尿的关键是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长时间剧烈运动。出现症状时应多休息,减少运动量,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严重时需就医治疗。
提高运动员表现
通过更深入地了解血液与运动的关系,我们可以开发更有效的训练和恢复策略,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表现。
预防和治疗运动相关疾病
通过研究血液在运动中的变化,我们可能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与运动有关的疾病和伤害。
展望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预防与治疗
预防运动性血尿的关键是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长时间剧烈运动。出现症状时应多休息,减少运动量,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严重时需就医治疗。
原因
运动性血尿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长时间剧烈运动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受到损伤,红细胞通过受损的基底膜进入尿液中。
运动性血尿
定义
运动性蛋白尿是指在运动后出现尿中蛋白质含量升高的现象。
红细胞变形能力提高
运动训练可以使红细胞膜的流变性增强,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有利于通过毛细血管,提高氧的输送能力。
红细胞抗氧化能力增强
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会损伤红细胞,而长期运动可以使红细胞内的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减少氧化应激对红细胞的损伤。
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增强
运动可以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对肿瘤和病毒感染的免疫防御能力。
白细胞能够识别和对抗病原体,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有助于止血。
生理学PPT血液循环大全
内外离子正常分布
复极-60mV,通道阻 12 塞解除, K+外流,完 成复极过程
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及其形成的离子流基础
13
1 0mV 0
2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3
-90mV 细胞外
4
Na+ Ca2+ Ca2+
4
3K+ Ca2+
14
3Na+
细胞内 K+
K+
K+
K+ K+ 2Na+
2期: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区别于神经和
窦房结控制潜在起搏点的机制:①抢先占领 ②超速驱动压抑 28
2、自律性活动发生的原理 所有自律心肌细胞的电活动都有一个共同 的特点-------4期自动去极化(舒张除极) 电学理论:去极化 ① 内向电流的逐渐增强 ② 外向电流的逐渐减弱 ③ 两者兼有
+
+
29
(1)浦肯野细胞自律活动发生的原理
浦肯野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离子流的基础
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15
(二)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
0期:Ca2+内流L型钙通道 (ICa-L) (速度慢、 幅度小) 3期:K+外流
延迟整流钾通道(IK) 0mV
0
-40mV
3
4期:缓慢自动去极期 4 -70mV 起搏电流 3期复极过程,通道逐步 2+ + Ca2+ Ca Na 去激活 , 这种 K+ 流逐渐 细胞外 K+外流 减少是4期自动去极化 的重要离子基础 Na+内流 K+ 细胞内 (If进行性增强内向离子流)
2.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1)心肌细胞的结构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ppt)
出血时间:临床上用细针刺破耳垂或指尖使血液自 然流出,然后测定从出血到自然停止的这段时间。 作用:判断生理性止血功能。 正常成人出血时间1-3分钟
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 血液凝固概念: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 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血清:血液凝固后,血凝块逐渐回缩,析出的淡黄色液 体
二、血液的理化性质
1,颜色 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 2,比重 全血—红细胞 血浆---血浆蛋白 3,黏滞性 全血—红细胞 血浆---血浆蛋白 4,血浆渗透压 正常值:300mOsm 5,酸碱度 正常值:7.35-7.45
酸中毒 碱中毒
第二节 血 浆
成分
水(91%-92%)
血浆
溶质(8%-9%)
无机盐 功能:形成和维持晶体渗透压、维持酸碱 平衡、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 血浆蛋白 正常含量60-80g/L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其他
(1) 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2) 血浆渗透压的形成与数值
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 Na+,Cl-)所形成的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蛋白质(主要是清蛋 白)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ppt)
(优选)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第一节 概述
一、血液的组成
血浆 血液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细胞比容:
概 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 正常值: 男性为40~50%,女性为37~ 48% 变 化: 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 时,都可使红细胞比容改变。
血量:约占体重的7~8%
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 BFU-E :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E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 血液凝固概念: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 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血清:血液凝固后,血凝块逐渐回缩,析出的淡黄色液 体
二、血液的理化性质
1,颜色 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 2,比重 全血—红细胞 血浆---血浆蛋白 3,黏滞性 全血—红细胞 血浆---血浆蛋白 4,血浆渗透压 正常值:300mOsm 5,酸碱度 正常值:7.35-7.45
酸中毒 碱中毒
第二节 血 浆
成分
水(91%-92%)
血浆
溶质(8%-9%)
无机盐 功能:形成和维持晶体渗透压、维持酸碱 平衡、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 血浆蛋白 正常含量60-80g/L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其他
(1) 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2) 血浆渗透压的形成与数值
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 Na+,Cl-)所形成的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蛋白质(主要是清蛋 白)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ppt)
(优选)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第一节 概述
一、血液的组成
血浆 血液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细胞比容:
概 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 正常值: 男性为40~50%,女性为37~ 48% 变 化: 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 时,都可使红细胞比容改变。
血量:约占体重的7~8%
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 BFU-E :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E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动物医学-动物生理学《血液》课件
白细胞生成素和红细胞生成素。
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
白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破坏 通过消化、呼吸、泌尿道排出体外 白细胞的功能
与被破坏的组织残片和细菌一 起形成脓液
白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是无色透明、 无细胞核、园盘形或杆形小体。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目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 CO2,这项功能是由红细胞所含的血 红蛋白来实现的。红细胞含有大量血 红蛋白(haemoglobin,HB)
——珠蛋白+亚铁血红素
动画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生理特性——
粘附、聚集、释放反应、 收缩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目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血液生理
功 能——
1、参与凝血 2、参与生理性止血 3、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目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干细胞 巨核定向细胞 巨核细胞
血小板的存 活时间很短,衰 老血小板绝大部 分是在脾、肝和 骨髓内被网状内 皮细胞所吞噬。
血液生理
三、血细胞及其功能:
红细胞生理 白细胞生理 血小板
血液生理
哺乳动物——无核、双凹圆盘形细胞。 骆驼和鹿——呈椭圆形。 禽类——有核的椭圆形细胞。
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数目最多的 一种(1012个/升)。同种动物的红 细胞数目常随品种、年龄、性别、 生活条件等的不同而有差异。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
白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破坏 通过消化、呼吸、泌尿道排出体外 白细胞的功能
与被破坏的组织残片和细菌一 起形成脓液
白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是无色透明、 无细胞核、园盘形或杆形小体。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目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 CO2,这项功能是由红细胞所含的血 红蛋白来实现的。红细胞含有大量血 红蛋白(haemoglobin,HB)
——珠蛋白+亚铁血红素
动画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生理特性——
粘附、聚集、释放反应、 收缩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目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血液生理
功 能——
1、参与凝血 2、参与生理性止血 3、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目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生成和破坏
血液生理
干细胞 巨核定向细胞 巨核细胞
血小板的存 活时间很短,衰 老血小板绝大部 分是在脾、肝和 骨髓内被网状内 皮细胞所吞噬。
血液生理
三、血细胞及其功能:
红细胞生理 白细胞生理 血小板
血液生理
哺乳动物——无核、双凹圆盘形细胞。 骆驼和鹿——呈椭圆形。 禽类——有核的椭圆形细胞。
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数目最多的 一种(1012个/升)。同种动物的红 细胞数目常随品种、年龄、性别、 生活条件等的不同而有差异。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
(王瑞元版本)运动生理学--课件-3-第三章-血液
>1000 ×109/L,易发生血栓, <50 × 109/L,有出血倾向。
生理特性:
☆粘附:血管内皮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血小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
因子→促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松软血栓
☆聚集:血小板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 ☆释放:释放血小板因子→促纤维蛋白形成→网络血细胞→扩大血栓。 ☆收缩:在Ca2+作用下其内含蛋白收缩,•使血凝块回缩→坚实血栓• ☆吸附:吸附凝血因子→血液凝固和生理性止血
☆修复:沉积于血管壁并融合在血管内皮细胞上→填补血管内皮损伤形成的间隙,
修补血管壁
v 生理功能 ①维持血管内膜的完整性 ②参与生理性止血、促进凝血
(二)运动对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 一次性剧烈运动后即刻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平均容积增加,血小板 活性增强,循环血中血小板聚集趋势也增加。
• 研究表明,血小板数的增加只在大强度运动下发生,其增加的幅度 与负荷强度呈高度正相关(r=0.94),增加幅度最大达18%。这些血小 板多是以脾脏中贮存的那部分“中老年”血小板。
(四)运动后白细胞的恢复 • 运动后白细胞的恢复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运动强度越大,
持续时间越长,白细胞的恢复速度越慢。
三、运动对血小板的影响
• (一)生理特点及功能 • 数值: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 (10~30万/mm3)。 • 变异:可有6%~10%的变化:
通常午后较清晨高;冬季较春季高; 静脉血较毛细血管高; 剧烈运动及妊娠中、晚期高。 月经期减少
• 安静时,人体绝大部分的血液心血管系统内快速循环,称为 循环血量。
• 一小部分血液滞留于肝、脾、肺和皮下静脉丛等处,流速相 对缓慢,称为贮存血量。
(血容量)血量:足够的血量是维持正常血压和各组织、器官正常 血液供应的必要条件。
生理特性:
☆粘附:血管内皮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血小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
因子→促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松软血栓
☆聚集:血小板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 ☆释放:释放血小板因子→促纤维蛋白形成→网络血细胞→扩大血栓。 ☆收缩:在Ca2+作用下其内含蛋白收缩,•使血凝块回缩→坚实血栓• ☆吸附:吸附凝血因子→血液凝固和生理性止血
☆修复:沉积于血管壁并融合在血管内皮细胞上→填补血管内皮损伤形成的间隙,
修补血管壁
v 生理功能 ①维持血管内膜的完整性 ②参与生理性止血、促进凝血
(二)运动对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 一次性剧烈运动后即刻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平均容积增加,血小板 活性增强,循环血中血小板聚集趋势也增加。
• 研究表明,血小板数的增加只在大强度运动下发生,其增加的幅度 与负荷强度呈高度正相关(r=0.94),增加幅度最大达18%。这些血小 板多是以脾脏中贮存的那部分“中老年”血小板。
(四)运动后白细胞的恢复 • 运动后白细胞的恢复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运动强度越大,
持续时间越长,白细胞的恢复速度越慢。
三、运动对血小板的影响
• (一)生理特点及功能 • 数值: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 (10~30万/mm3)。 • 变异:可有6%~10%的变化:
通常午后较清晨高;冬季较春季高; 静脉血较毛细血管高; 剧烈运动及妊娠中、晚期高。 月经期减少
• 安静时,人体绝大部分的血液心血管系统内快速循环,称为 循环血量。
• 一小部分血液滞留于肝、脾、肺和皮下静脉丛等处,流速相 对缓慢,称为贮存血量。
(血容量)血量:足够的血量是维持正常血压和各组织、器官正常 血液供应的必要条件。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
pH7.35=酸中毒;pH7.45=碱中毒;
•
pH6.9或7.8,将危及生命。
(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
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H2CO3
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
医学
9
5.血浆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
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影响因素:渗透压的大小
2.比重:正常人全血比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
血浆比重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红细胞比重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成正比。
3.粘滞度:全血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细胞比容的高低,
血浆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血液的粘滞性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4.酸碱度(pH值)
(1)正常值:pH为7.35~7.45•
• 晚期: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
erythroid, CFU-E),促红医细学 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27
EPO),其它因素。
医学
28
骨髓
红 细 胞 生 成 的 调 节
EPO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
医学
29
3.红细胞的破坏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
压力 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3.3KPa)
•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医学
11
临床应用:
①胶体渗透压与水肿的关系:
血浆蛋白(白蛋白)浓度↓→胶渗压↓→水 向组织间隙转移→组织液↑→水肿。
②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
运动生理学--血液循环与运动 ppt课件
600 3 600 3 750 4 750 4 12500 72 1900 12 400 2 17500 100
300 1 250 1 750 3 1000 4 22000 88 600 2 100 1 25000 100
4、动-静脉氧差: 安静时动静脉氧差
为5ml运动时可达15ml或以上,动静脉氧差 加大。氧利用率提高,安静时为25%,运动 时可达75%或更高。
• 3、心脏的起搏点,心动周期与心率的概念,正常人 心率。
• 4、心脏的泵血过程:心房收缩、心室收缩和心室舒 张张;心脏收缩泵血,舒张充盈,左右心室同时泵 血,泵血量相等。
• 5、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指标:心输出量(心率、搏 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泵功能贮备。
• 6、血管从功能上可分为弹性器血管、阻力血管、交 换血管和容量血管。
心脏泵血过程 心脏泵血过程
心房收缩期 心室收缩期 心室舒张期
等 快缓 容 速慢 收 射射 缩 血血 期 期期
等 快缓 容 速慢 舒 充充 张 盈盈 期 期期
链接 返回
心房收缩期 心房收缩,心房容积减小,房内 压升高,心房内血液被挤入已经充满 血液但仍处于舒张期的心室,使心室 进一步充盈。
返回
等容收缩期 心室收缩,室内压升高,室内压 >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但此时室 内压<主动脉压,半月瓣未开,心室 内血液不出、不入,心室容积不变。
返回
快速射血期 等容收缩期后,心室进一步收缩, 引起室内压急剧上升,大于动脉压, 半月瓣开,心室内血液大量 的快速射 入动脉。
返回
减慢射血期 快速射血期后,心室内血液逐渐 减少,收缩力和室内压也减小,此时 室内压稍低于动脉压,但由于血流的 惯性,使血液仍继续缓慢地流向动脉。
运动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4、血浆和血清因含胆红质,故呈淡黄色。
全血的比重主要Βιβλιοθήκη 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蛋白的含量。
(二).粘滞性
1.定义:血液在血管运行,其液体内部各种物 质的分子或颗粒之间摩擦,产生阻力,使血液具有粘 滞性。 2.血液的流行性与粘滞性通过血液的粘度来表 示,流行性与粘滞性互成反比关系。 3.血液粘滞性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 蛋白的含量以及红细胞形状和在血流中的分布特点, 表面结构和内部状态,易变性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 用等。 例如:登山运动,长跑运动。
运动生理学
13体教2班 石陈太郎
第三章:血液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运动对血液的影响 第三节:运动对血液凝固和纤溶能力的影响 第四节:运动员血液 第五节:血型与输血原则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血浆 血 液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白细胞
(二):血液与体液
细胞内液
(六).血红蛋白与运动
1、运动员血红蛋白正常值的评定 由于运动员血红蛋白值存在个体差异,不 能用一个统一的正常值标准来评定运动员血红蛋白 含量,应针对每一个体情况进行测定和分析。 2、血红蛋白指标与运动员选材 理论上可以把运动员血红蛋白分为六个类 型。但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只有四个类型:即偏 高波动小者,正常波动大者,正常波动小者,偏低 波动小者。
3、长期运动训练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
相对于运动员来说其红细胞数并不比一般人 高,有的甚至低于正常值,被诊断为运动性贫血。 这种现象在耐力性项目运动员中较为常见。 运动员血容量增加与红细胞量增加相比在很 大程度上是以增加血浆量为前提,所以血细胞容量 的相应指标如红细胞数、红细胞压值、血红蛋白含 量等比一般人有降低的趋势。 虽然单位体积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不 高,但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总量较高。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性运动会导致红细胞数量出现暂时性增加, 运动停止后开始恢复,1-2小时可恢复到正常 水平。 ➢ 长期运动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 一般认为长期运动训练,在安静时红细胞数量 变化不明显。
➢ 运动对红细胞压积的影响 红细胞压积即红细胞比容,是红细胞在全血中 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健康成年人为0.37-0.5之间, 女子低于男子。 对于高水平运动员红细胞压积运动前后变化 不明显,而一般运动员运动后即刻明显增加。
➢ 运动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 红细胞的流变性即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经过系统训练的运动员在安静状态红细胞的流 变性增强。
二、运动对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影响
自学内容
第四节 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血红蛋白的功能 携带O2和CO2
Hb+ O2 ←→HbO2 Hb·NH2+ CO2 ←→Hb·NHCOOH
缓冲血液酸碱度 运动员机能评定生理指标
血红蛋白与运动训练
➢ 对运动员血红蛋白正常值评定
过低影响氧气运输和二氧化碳的排除
过高增加血液的黏滞性,不利于血液循环
尽管存在个体差异,一般男运动员不超过 17g/L,女运动员不超过16g/L;一般不应 低于全年平均水平的80%。 ➢ 用血红蛋白指标进行运动员选材
第二章 血液(blood)
概述 运动对血量的影响 运动对血细胞的影响 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运动对血液凝固和纤溶能力的影响
第一节 血液概述
血液的组成 内环境 血液的功能 血液的理化特性 ABO血型系统
一、血液的组成
刚刚取出 的血液
放置后 的血液
模式图
显微照片
血浆
不
加
加
50%~60%
红细胞数量 血浆蛋白含量
渗透压(osmolarity ) 概念: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 现象称为渗透,这种促使分子扩散的压力称为 渗透压。与液体中所含分子和离子的数量有关。
葡萄糖分子
水分子
1%葡萄糖溶液
半透膜
5%葡萄糖溶液
血浆渗透压的组成
晶体渗透压 NaCl、NaHCO3 、葡萄糖、尿素 分子小、数量多,渗透压大
胶体渗透压 白蛋白、球蛋白 防止水分过多渗出
血浆渗透压的意义 血浆渗透压的稳定,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所 必需的条件
不同的渗透压对红细胞的影响
0.6% 膨大 0.4% 破裂
正常 0.9%NaCl
135~7.45,平均7.4 最大耐受:6.9~7.8 正常酸碱度的维持因素 缓冲体系
ABO血型的检测 血型遗传
第二节 运动对血量的影响
本节为自学内容 重点自学短时间大强度运动和长时间耐力运动 对血量的影响
第三节 运动对血细胞的影响
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运动对白细胞的影响 运动对血小板的影响
一、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一)运动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 ➢ 一次性运动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
缓冲对
主要缓冲对
血浆中主要缓冲对
NaHCO3 Na - Pr H2CO3 H - Pr
Na2HPO4 NaH2PO4
红细胞中主要缓冲对
K - Hb K - HbO2 K2HPO4 KHCO 3
Hb
HbO2 KH2PO4 H2CO3
ABO血型系统
血型的概念 以血液抗原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遗传性状。存 在多种血型分类系统,最常见的是ABO系统。 在ABO系统中人类血型分为A型、 B型、 AB 和 O型四种。
第五节 运动对血液凝固和纤溶能力的影响
自学内容
本章到此结束
学习永远 不晚。 JinTai College
感谢您的阅读! 为 了 便于学习和使用, 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 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脾脏 存贮血小板的30%,根据情况进出血循环
二、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概念 细胞外液
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意义 保护细胞、组织及器官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三、血液的功能
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运输作用; 调节作用; 防御和保护作用;
四、血液的理化特性
颜色和比重 颜色取决于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含量及含氧量
血小板:血小板无核,又称血栓细胞。正常人的 血小板含量为10-30万/立方厘米,血小板数量 也随不同的机能状态有较大的变化。
血液总量
占体重7~8%,平均4.5升 循环血量
安静状态下,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的血量 存贮血量
肝、肺、腹腔静脉、皮下静脉丛,流动缓慢、 血浆较少、红细胞较多,占体重1%
动脉含氧多:鲜红色 静脉含氧少:暗红色 毛细血管:近似鲜红色 血浆和血清含胆红质,呈淡黄色
比重
1.050~1.060
全血的比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蛋 白含量
黏滞性
血液内部存在各种物质分子或颗粒之间的 摩擦而产生阻力,使血液具有黏滞性。 血液粘滞性:4~5倍(4~5倍于蒸馏水) 血浆粘滞性:1.6~2.4倍 粘滞性的主要决定因素
抗
抗
凝
凝
含有纤维蛋白原 剂
剂
血小板、白细胞 1%
红细胞 ♂40%~50% ♀37%~48%
红细胞压积:红 细胞在全血中所 占容积百分比
血清 不含有纤 维蛋白原
血饼
血液:是一种有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液体组织,在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
血红蛋白含量 ♂:120~150g/L ♀:110~140g/L 高原人群、运动员较高
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
红细胞: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数量为450-550 万/立方厘米,平均为500万;成年女子为380460万/立方厘米,平均为420万。
白细胞:正常人安静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为每 立方厘米5000-9000个,其生理变动范围较大, 进食后、炎症、月经期等都可引起白细胞数量 的变化。
➢ 运动对红细胞压积的影响 红细胞压积即红细胞比容,是红细胞在全血中 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健康成年人为0.37-0.5之间, 女子低于男子。 对于高水平运动员红细胞压积运动前后变化 不明显,而一般运动员运动后即刻明显增加。
➢ 运动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 红细胞的流变性即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经过系统训练的运动员在安静状态红细胞的流 变性增强。
二、运动对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影响
自学内容
第四节 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血红蛋白的功能 携带O2和CO2
Hb+ O2 ←→HbO2 Hb·NH2+ CO2 ←→Hb·NHCOOH
缓冲血液酸碱度 运动员机能评定生理指标
血红蛋白与运动训练
➢ 对运动员血红蛋白正常值评定
过低影响氧气运输和二氧化碳的排除
过高增加血液的黏滞性,不利于血液循环
尽管存在个体差异,一般男运动员不超过 17g/L,女运动员不超过16g/L;一般不应 低于全年平均水平的80%。 ➢ 用血红蛋白指标进行运动员选材
第二章 血液(blood)
概述 运动对血量的影响 运动对血细胞的影响 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运动对血液凝固和纤溶能力的影响
第一节 血液概述
血液的组成 内环境 血液的功能 血液的理化特性 ABO血型系统
一、血液的组成
刚刚取出 的血液
放置后 的血液
模式图
显微照片
血浆
不
加
加
50%~60%
红细胞数量 血浆蛋白含量
渗透压(osmolarity ) 概念: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 现象称为渗透,这种促使分子扩散的压力称为 渗透压。与液体中所含分子和离子的数量有关。
葡萄糖分子
水分子
1%葡萄糖溶液
半透膜
5%葡萄糖溶液
血浆渗透压的组成
晶体渗透压 NaCl、NaHCO3 、葡萄糖、尿素 分子小、数量多,渗透压大
胶体渗透压 白蛋白、球蛋白 防止水分过多渗出
血浆渗透压的意义 血浆渗透压的稳定,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所 必需的条件
不同的渗透压对红细胞的影响
0.6% 膨大 0.4% 破裂
正常 0.9%NaCl
135~7.45,平均7.4 最大耐受:6.9~7.8 正常酸碱度的维持因素 缓冲体系
ABO血型的检测 血型遗传
第二节 运动对血量的影响
本节为自学内容 重点自学短时间大强度运动和长时间耐力运动 对血量的影响
第三节 运动对血细胞的影响
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运动对白细胞的影响 运动对血小板的影响
一、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一)运动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 ➢ 一次性运动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
缓冲对
主要缓冲对
血浆中主要缓冲对
NaHCO3 Na - Pr H2CO3 H - Pr
Na2HPO4 NaH2PO4
红细胞中主要缓冲对
K - Hb K - HbO2 K2HPO4 KHCO 3
Hb
HbO2 KH2PO4 H2CO3
ABO血型系统
血型的概念 以血液抗原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遗传性状。存 在多种血型分类系统,最常见的是ABO系统。 在ABO系统中人类血型分为A型、 B型、 AB 和 O型四种。
第五节 运动对血液凝固和纤溶能力的影响
自学内容
本章到此结束
学习永远 不晚。 JinTai College
感谢您的阅读! 为 了 便于学习和使用, 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 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脾脏 存贮血小板的30%,根据情况进出血循环
二、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概念 细胞外液
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意义 保护细胞、组织及器官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三、血液的功能
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运输作用; 调节作用; 防御和保护作用;
四、血液的理化特性
颜色和比重 颜色取决于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含量及含氧量
血小板:血小板无核,又称血栓细胞。正常人的 血小板含量为10-30万/立方厘米,血小板数量 也随不同的机能状态有较大的变化。
血液总量
占体重7~8%,平均4.5升 循环血量
安静状态下,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的血量 存贮血量
肝、肺、腹腔静脉、皮下静脉丛,流动缓慢、 血浆较少、红细胞较多,占体重1%
动脉含氧多:鲜红色 静脉含氧少:暗红色 毛细血管:近似鲜红色 血浆和血清含胆红质,呈淡黄色
比重
1.050~1.060
全血的比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蛋 白含量
黏滞性
血液内部存在各种物质分子或颗粒之间的 摩擦而产生阻力,使血液具有黏滞性。 血液粘滞性:4~5倍(4~5倍于蒸馏水) 血浆粘滞性:1.6~2.4倍 粘滞性的主要决定因素
抗
抗
凝
凝
含有纤维蛋白原 剂
剂
血小板、白细胞 1%
红细胞 ♂40%~50% ♀37%~48%
红细胞压积:红 细胞在全血中所 占容积百分比
血清 不含有纤 维蛋白原
血饼
血液:是一种有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液体组织,在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
血红蛋白含量 ♂:120~150g/L ♀:110~140g/L 高原人群、运动员较高
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
红细胞: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数量为450-550 万/立方厘米,平均为500万;成年女子为380460万/立方厘米,平均为420万。
白细胞:正常人安静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为每 立方厘米5000-9000个,其生理变动范围较大, 进食后、炎症、月经期等都可引起白细胞数量 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