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连作养殖技术要点
稻田养殖龙虾技术大全(5大要点)
2、⼩龙虾能吃点稻⽥中的野杂草和⽔⽣⽣物,消灭⽥间危害性幼⾍,具有除草除害的作⽤,同时⼩龙虾是不会吃稻秧的,因此不⽤单鞋⽔稻养殖⼩龙虾对稻秧有什么危害。
3、鱼、虾游动、觅⾷有有助于稻⽥松⼟、活⽔、通⽓,增加添加⽔溶氧量,⼩龙虾排出来的粪便可以为稻⽥起到增肥效果。
⼩龙虾稻⽥养殖主要模式有哪些?⼀是稻虾连作:稻虾连作是指在稻⽥中种⼀季稻⾕后养⼀茬⼩龙虾,如此循环进⾏。
稻虾连作最好是选择中稻品种,中稻插秧季节⽐早稻迟,有利于下年稻⽥插秧前收获更⼤更多的⼩龙虾。
晚稻收割季节迟,不利⽤稻⾕收割后投放种虾,此时的种虾已过最佳繁殖期。
⽅法是:选择中稻品种种⼀季稻⾕。
待稻⾕收割后⽴即灌⽔,投放⼩龙虾种虾20公⽄/亩,到第⼆年5⽉份中稻插秧前,将虾全部收获。
⼩龙虾捕捞不尽的,下半年在中稻收获完毕后留作种虾,继续养虾每年只需补种10公⽄左右/亩。
这种模式在不影响中稻产量的情况下,可产⼩龙虾100公⽄左右/亩。
此种模式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官当镇⽐较普遍。
⼆是稻虾共⽣:稻虾共⽣是利⽤稻⽥的浅⽔环境,辅以⼈为措施,既种稻⼜养虾,以提⾼稻⽥单位⾯积的经济效益。
由于⼩龙虾对⽔质和饲养场地的条件要求不⾼,加之我国许多地区都有稻⽥养鱼的传统,在种稻效益有限的情况下,推⼴稻虾共⽣,可有效提⾼稻⽥单位⾯积的经济效益。
稻虾共⽣模式可以选择早、中、晚稻均可,但⼀年只种⼀季稻⾕,且⽔稻品种要选择抗倒伏的品种,插秧时最好⽤免耕抛秧法。
稻⽥饲养⼩龙虾后可起到除草、除害⾍的作⽤,使稻⽥少施化肥、少喷农药。
⼀般稻虾共⽣可增加⽔稻产量5-10%。
在8-9⽉份放种虾20公⽄/亩或3-4⽉放3-4厘⽶的幼虾30公⽄/亩,在稻⾕⽣长期可增产⼩龙虾50公⽄左右/亩,在不种冬播的情况下连续养虾,可增加虾的产量100公⽄/亩,⼀年共产虾150公⽄左右/亩。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拾桥镇农民唐东峰采取的就是这种养殖模式.三是稻虾轮作:稻虾轮作是利⽤稻⽥⽔体种⼀季稻,待稻⾕收割后养殖⼩龙虾,第⼆年不种稻,第三年再种⼀季稻,每三年⼀个轮回,如此循环进⾏。
虾稻共作养殖技术
虾稻共作养殖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量充足、周围没有污染源、保水能力较强、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没的田块进行稻田养虾,面积少则几亩,多则几十亩或上百亩都可。
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要开挖养虾沟,沟宽1.5米,深1米,田块面积较大的,还要在田中间开挖田间沟,田间沟宽1米,深0.5米,养虾沟和田间沟面积约占稻田总面积20%左右。
利用开挖养虾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田埂,平整田面,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防止下大暴风雨时使田埂倒塌。
田埂面宽3米以上,田埂高1米。
进排水口要用铁丝网或栅栏围住,防止小龙虾外逃和敌害进入。
进水渠道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虾沟的最低处,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证灌得进,排得出。
在距田埂1米处,内要3米踢一处1.5米低的桩,用毛竹架设,在田埂边种瓜、豆、葫芦等,等待藤蔓开卖后,在寒冷的夏季起著遮阴消暑的促进作用。
在养育虾沟和田间里必须栽植水草,如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等浮水性植物,水草覆盖面以30%为宜,且以零星、集中为不好,这样有助于虾沟内水流畅通无阻纳。
田四周用塑料薄膜、水泥板、石棉瓦或钙塑板建防逃亡墙,以免小龙虾逃离现场。
放养小龙虾虾苗或虾种时要试水,试水安全后,才可放虾。
小龙虾放养方法有两种:一是在稻谷收割后的9月上旬将种虾直接投放在稻田内,让其自行繁殖,根据稻田养殖的实际情况,一般每亩放养个体在40克/只以上的小龙虾20公斤,雌雄性比3:1。
二是在5月份水稻栽秧后,投放规格为2-4厘米的幼体虾-尾/亩或30公斤/亩。
小龙虾在放养时,要注意幼虾的质量,同一田块放养规格要尽可能整齐,放养时一次放足。
在晴天早晨或阴雨天放养,放养虾种时用3%~4%的食盐水浴洗10分钟消毒,高温天气进种、苗要谨慎消毒,最好是进种苗时不用食盐水浴洗,进完种苗后用生石灰10公斤/亩对水体消毒。
每天晚、晚秉持巡田,观测沟内水色变化和虾活动、取食、生长情况。
田间管理主要分散在水稻晒太阳田、用药和登轮防害方面。
五河县“稻虾连作”增效主要做法与价值前景展望
五河县“稻虾连作”增效主要做法与价值前景展望稻虾连作是指在稻田中同时种植水稻和淡水虾的一种种植方式。
五河县作为我国主要的水稻产区之一,近年来在稻虾连作上做出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五河县稻虾连作的主要做法和其价值前景展望。
一、稻虾连作的主要做法1. 优选品种:选择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较高的水稻品种,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选择优质、高产、忍逆性强的淡水虾品种,以提高淡水虾的产量和养殖效益。
2. 合理布局:在旱地或旧水稻田中挖掘鱼塘,作为淡水虾养殖的基地。
虾池的水源可以利用降雨或挖掘渠道引入,建立水体循环系统,保持稳定的水质。
3. 优化机具:采用深松耕地的方式,将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能力提高。
选择适合连作的农具进行作业,如水田拖拉机、喷洒机等,提高作业效率。
4. 调整栽培方式:采用传统的水稻栽培方式,通过良好的灌溉管理和施肥技术,保持水稻的生长性和养分供给。
虾池中的淡水虾采用生态喂养方式,将水稻秧苗及其它水生植物作为饵料,提供充足的食物。
5.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减少农药的使用。
选择对水稻和淡水虾无害的昆虫进行虫害调控,如鸟类、蝗虫等。
二、稻虾连作的价值前景展望1. 增产增收:稻虾连作可以实现水稻和淡水虾的共生共长,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养殖两种作物,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水稻和淡水虾的养殖收益可以相互补充,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根据五河县的实践经验,稻虾连作可以提高水稻产量20%左右,淡水虾的养殖收益每亩可达5000元左右。
2. 节约资源和环保:稻虾连作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水稻种植过程中,淡水虾作为水稻田中的底栖动物,可以清理水中的杂草和有害昆虫,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淡水虾的排泄物能够成为水稻的有机肥料,提供充足的养分,减少化肥的使用。
3. 生态保护和水质净化:稻虾连作能够提高水稻田的生态系统稳定性,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淡水虾可以摄食水中的浮游动植物,降低水体的营养盐浓度,防止水生物繁殖过旺和水体富营养化。
稻虾共生养殖技术
稻虾共生养殖技术
1 稻虾共生养殖
随着资源的逐渐减少,农民面临着育能低产,存量低,生态环境
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产量,保护生态环境,合
理利用资源,通过开发稻虾共生养殖技术利用排污水,可以解决上述
问题的痛点。
稻虾共生养殖利用一种藻类,将水稻种植在水库或水网中,利用
藻类来代替化肥施肥,在藻类光合作用下可以将排污水转化为营养,
来锻炼水稻的生长力。
同时,水稻还有强大的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
为虾提供健康的生存环境。
稻虾的共生养殖,可以适时进行对比养殖,利用水稻和虾的混养关系实现良性循环,可以有效地改善水质,减少
污染,促进水稻的生长,提高虾类的育能,在资源利用以及环境保护
上发挥明显的效益。
另外,该技术还可以为农民带来另一方面的收益,因为它不仅改
善环境,而且提高农作物和虾类的产量。
这些收益可以算作农民的收入,他们可以使用这些钱来改善生活,购买更新技术,或者投资到其
他行业,推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稻虾共生养殖技术能够有效进行水资源的优化利用,
改善水污染,提高农作物和虾类的育能,减轻农民的负担,提高农民
的收入,可以有效推动农业的发展。
稻虾共作种养技术集成
稻虾共作种养技术集成稻虾共作是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指的是在水稻田中同时种养虾类。
这种技术集成利用了水稻田的生态系统,通过相互促进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以下是关于稻虾共作种养技术集成的介绍。
一、稻虾共作的原理和优势稻虾共作利用了水稻田的生态系统,同时种养稻谷和虾类,实现了优势互补。
其主要原理如下:1.氮素循环:水稻田排水养殖虾类可以通过排泄物提供氮素养分,增加水稻的肥力,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水稻的秧苗底部提供了虾类产卵的场所。
2.病虫害控制:虾类可以吃掉田间的害虫和杂草,同时分泌出抑制杂草生长的物质。
这减少了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
3.增加生态环境:虾类的活动和排泄物可以改善水稻田的土壤质量,增加土地的有机质含量。
稻虾共作还可以增加水稻田中的生物多样性,促进连作障碍物质的分解,提高土地的持水性和保肥性。
稻虾共作具有以下优势:1.增加产量:稻虾共作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一方面是因为虾类可以保持水稻田的水质清洁,促进光合作用;另一方面是因为虾类养殖提供了额外的经济收入。
2.节省资源:稻虾共作可以充分利用水稻田的养分和水资源,减少对化肥和水资源的依赖。
3.环境友好:稻虾共作可以降低对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稻虾共作的实施技术稻虾共作的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1.水稻种植: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做好湿地耕作和田间管理。
采用日本稻虾共作品种“稻、青虾、薄膜覆盖、双季稻”模式,既可以增加产量,又可以节省资源。
2.虾类养殖:选择适合的虾种,控制合理的密度和饲养条件。
一般采用稻田底播母虾、田间孵化虾苗,养殖1~2个月后捕捞出田外,收获成虾,再次播种母虾。
3.病虫害防控:定期巡视水稻田,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
通过统一养虾的时间使虾类能够在田里有效地去除一部分虫害昆虫和杂草。
4.水利设施:做好水排放和进水的工作,保持水稻田的充水和好氮环境。
5.综合调控:根据水稻和虾类的生长状况,合理调控种植面积、施肥和饲料用量,使水稻和虾类的生长达到最佳状态。
知识百科-稻虾养殖
稻虾养殖据了解,不少龙虾养殖户都想要在2019年开展稻田养虾模式,因为听说这样能够提高农田利用率,增加收益。
的确,稻田养虾是可以提高稻田的生产力,增加稻谷产量和龙虾产量,促进农民增收,但是也是有技术要求的。
下面杨杨生态果园小编就给大家来详细介绍下稻虾养殖技术。
一、选择适合自己的稻虾养殖模式目前稻虾养殖主要包括2种模式——稻虾共生模式和稻虾连作模式。
因此要根据自己的种植实际情况和需求加以选择。
1、稻虾共生模式既种植水稻,又养殖虾子,可以采取一年双季放养幼虾模式,4-8月和8月到第二年的4月份进行虾苗投放。
2、稻虾连作模式9—10月中稻和晚稻收割后,稻田要空闲到第2年的4—6月才开始种稻。
利用一年中7-8个月的空闲时间来养殖小龙虾。
二、种养稻田的处理1、挖沟由于要利用稻田来进行小龙虾的繁殖、孵化、苗种培育和健康养殖,因此需要进行挖沟开溜,一般开挖成回形沟(面积较小)和田形沟(面积较大)。
要求沟宽3-6m,水深1.5-2.0m,最浅不低于1m。
2、防逃可以利用开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稻田排水口和田埂上应设防逃网。
3、进出水设置稻田养虾需要专门设置进、排水口,可以分别位于稻田两端,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进水口可以安装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
4、消毒具体方法参考在放养虾苗前1个月排干沟水进行晒沟,放养前10天左右水面用生石灰化浆泼洒。
三、稻田养虾管理1、虾苗投放4-5月份可以投放第一季的虾苗,7-8月可以投放第二季的虾苗。
养殖密度参考300kg/hm2。
2、小龙虾饲喂小龙虾除“种草、投螺”外还需要投喂人工饲料,在虾苗阶段,要以基础饵料为主(主要包括昆虫、枝角类、桡足类及水生昆虫幼体,人工饲料主要是粉状饲料,如青糠、麦麸、豆饼等。
),同时配合投喂少量人工饲料。
此外,还可以在沟里种植一些有苦草、轮叶黑藻、凤眼莲、水浮莲和水花生等水草。
3、稻田管理水稻施药时要尽可能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最好选择生物农药制剂。
探究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及综合种养技术
探究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及综合种养技术稻虾共作种养模式是一种将水稻和虾共同种植在同一片水田中的种养模式。
这种种养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水田资源,提高水稻产量,还可以养殖虾类,增加水稻田的生态价值。
本文将从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及综合种养技术进行探讨,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和种养实践提供参考。
一、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1. 提高水稻产量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可以提高水稻产量。
水稻和虾相互作用,可以形成生态协调,改善水稻生长环境。
虾类的栖息和活动可以松土增氧,促进土壤通气和根系发育。
虾类排泄物中的氮、磷等元素对水稻的生长有益,对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能够进行有效利用,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研究表明,和传统水稻种植相比,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可以增加水稻产量10%~20%。
2. 增加水稻田的经济效益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可以增加水稻田的经济效益。
一方面,通过虾类的养殖,可以将水稻田转型为水产养殖基地,增加养殖收益。
虾类在水稻田中可以捕食杂草种子、杂草幼苗、虫害等,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提升水稻田的生态价值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可以提升水稻田的生态价值。
虾类对水质的过滤和净化作用,可以改善水稻田的水质环境,提高水质透明度,减少水中富营养化物质的积累,减少水体氮、磷等污染物质的排放。
虾类还可以在水稻田中构建自然食物链,促进水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丰富水田生态功能。
二、综合种养技术1. 虾类选择在稻虾共作种养模式中,选择合适的虾类至关重要。
针对不同种养模式,可以选择田螺、草鱼、鲫鱼、鲍鱼等物种进行养殖。
不同虾类对于环境的适应性不同,需要根据当地的水质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土壤质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虾类。
2. 种养结构设计在进行稻虾共作种养模式时,需要合理设计种养结构。
考虑到稻虾共作的需求,可以将水田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分别用于水稻种植和虾类养殖。
在虾类养殖的区域,可以设置虾塘、虾池等设施,合理布置虾类养殖环境。
要考虑水稻和虾相互作用的需求,保证各种养区域的协调发展。
虾—稻连作高效种养技术
虾—稻连作高效种养技术虾稻连作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种养技术,它将虾养殖和稻田种植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互惠互利的生态系统。
通过虾稻连作,农民可以同时获得虾的养殖收益和稻米的种植收益,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农业生产的高效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虾稻连作技术的优势、实施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希望能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虾稻连作的优势1.资源互补:虾和稻田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资源互补关系,虾池所需的水体和沼气正好可以通过稻田排水和田间管理得到,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
虾在土壤中寻找食物的行为可以促进土壤通气,增强土壤通气效果,这有利于稻田的生长和稻米的产量。
2.降低种植成本:由于虾池和稻田可以共用水体和沼气等资源,虾稻连作可以大幅降低农民的种植成本。
虾稻连作还可以减少农业投入,增加农业产出,提高粮食产量,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3.增加农民收益:虾稻连作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益。
在虾稻连作中,农民可以通过虾的养殖和稻田的种植,同时获得双重收益,一举多得。
4.生态环境友好:虾稻连作可以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增加土地产出,有益于土地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二、虾稻连作的实施方法1.选择合适的水域:虾稻连作需要在适宜的水域中进行,具备良好的水质和土壤条件。
选择水质优良、地势低洼、光照充足、土壤酸碱度适宜的地方进行虾池和稻田的布局。
2.建设虾池和稻田:在选定的水域中,首先需要建设虾池,虾池的布局和大小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并且需要加强对虾池的管理和养殖。
在虾池周边布置稻田,可以采用直播或育秧的方式进行稻米的种植。
3.合理管理土壤和水体:在虾稻连作中,需要注意土壤和水体的合理管理,保持土壤的湿润和水体的清洁,以利于虾和稻田的健康生长。
同时要注意虾池的排水和补水,保持稻田的适宜水分,促进稻田的生长和稻米的产量。
4.科学施肥和防治病虫害:在虾稻连作中,需要根据虾和稻田的需求,科学施肥,合理搭配肥料,以增强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
虾稻共生生态高效养殖难点及改进措施
虾稻共生生态高效养殖难点及改进措施虾稻共生是一种生态养殖模式,通过在水稻田中同时养殖虾和种植水稻,可以实现资源互补、提高产出效益。
在实施虾稻共生养殖中,也面临一些难点和问题。
本文将从水质管理、饲料问题、病虫害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探讨虾稻共生生态高效养殖的难点及改进措施。
水质管理是虾稻共生养殖中的重要难点。
虾稻共生养殖要求水稻田的水潜行,而虾的生长需要较高水质和适宜的氧气含量。
如何在保证水稻正常生长的满足虾的生长需求,是一个关键问题。
改进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合理调节水位,尽量保持虾和水稻生长所需水质条件的平衡;二是增加水域通气设施,提高水中氧气含量,有利于虾的生长和呼吸;三是加强水质监测和调控,及时发现水质异常,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饲料问题也是虾稻共生养殖中的难点之一。
由于虾和水稻的生长节奏和饲养需求不同,饲料的选择和投放是一个挑战。
改进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根据虾的饲养需求,选择适合虾的饲料品种和规格;二是根据水稻的生长需求,选择适合水稻的有机肥料进行施肥;三是按照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饲料投放和施肥,避免过量或不足。
病虫害防治是虾稻共生养殖中的重要问题。
虾和水稻都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而且水稻田中的病虫害往往会对虾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改进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二是选择对病虫害抵抗力较强的虾种和水稻品种进行养殖和种植;三是采取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绿色环保的防治方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生态环境保护也是虾稻共生养殖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虾稻共生养殖要求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养殖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废弃物和排放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
改进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加强污染物的收集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二是合理利用虾稻养殖产生的有机物质和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三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和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技术水平。
探究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及综合种养技术
探究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及综合种养技术稻虾共作种养模式是一种结合稻田和虾塘的种养模式,由于其可以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减少虾塘的环境污染,因此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及综合种养技术。
一、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1. 提高农田生产力: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可以提高农田的生产力。
稻田中的虾在翻土吃杂草的也喂食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起到了生物害虫防治的作用,减少了对农药的使用,减少了农田的生产成本。
在稻虾共作种养中,虾蟹的分泌物可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提高水稻的产量,提高了农田的生产力。
2. 减少虾塘污染:虾蟹在稻田中吃杂草和害虫的也清理了稻田中的底泥,减少了稻田的富营养化,减少了农田的环境污染。
不使用农药和化肥也减少了对水体的污染,改善了水体的水质。
二、综合种养技术1. 调节耕种结构:在稻虾共作种养模式中,可以适当减少水稻的种植面积,增加虾蟹的养殖面积,实现水稻与虾蟹的协调发展。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调整耕种结构,实现稻虾共作种养的有机融合。
2. 合理配置养殖种群:在稻虾共作种养模式中,需要合理配置养殖种群。
为了保持水稻和虾蟹的协调发展,要根据土地资源和水域资源的特点,合理配置水稻和虾蟹的种群数量,实现农业养殖的互利共赢。
3. 优化生态环境:在稻虾共作种养模式中,需要优化农田和水塘的生态环境。
可以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和鱼草共生,构建农田和水域的生态系统,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土地和水体的生态环境。
4. 加强科学管理:在稻虾共作种养模式中,需要加强科学管理。
可以通过科学施肥和灌溉,合理防治病虫害,控制养殖水位和水质,提高农田和水域的产出效益,实现稻虾共作种养的高效经营。
三、结语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减少虾塘的环境污染,丰富农田的生态。
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种养技术,实现稻虾共作种养的良好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稻虾共作种养模式有所了解,并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稻虾轮作轮养技术要点
稻虾轮作轮养技术要点“稻虾轮作轮养”是指当年春季种植一季早稻,并在稻田中开挖的沟渠培育虾苗,当年7月份早稻收割后,对早稻田进行平整、消毒,清除杂草,注水0.6~0.8米,并强化青虾生产的日常管理,当年冬天至次年的春天捕获商品虾上市。
实行稻虾轮作轮养的生产生态模式,能保肥增产、恢复地力,增加特色农业产业效益,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操作方法冬春闲时,把田块四周挖成沟,沟宽1.5~2米,沟深0.8~1米,把挖沟多余的土加到田埂上,加宽加实,并保持稻田的水位能加到1~1.2米,同时在进水口处,用60~80目网片,围成半圆形,以避免注水时使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稻田,从而影响青虾的生长。
早稻栽插和抱卵虾放养5月20日前后,整田注水栽秧,底肥(最好是有机肥料)一次性上足,栽秧7~10天后,即5月底左右开始投放选购的抱卵虾,每亩投放规格为5.5~6厘米的抱卵虾7~8公斤(实际投放量以开挖沟的面积计算),因抱卵虾的体质较弱,摄食量不大,颗粒饲料投喂量只占抱卵虾体重3%%~5%%,每天下午6时左右投喂一次,并做到定时定点,饲料的投喂量要根据天气变化、抱卵虾的活动及摄食剩余情况增减。
仔虾繁育早晚要经常巡塘观察,尤其是黎明或天气突然变化时,一定要观察青虾的活动情况,发现缺氧浮头现象一定要注入新水,以免造成青虾死亡,同时连绵雨季还要注意排水。
6月中下旬,抱卵虾产卵后,用小地笼开始张捕抱卵虾,当虾苗长到0.6~0.8厘米时,开始投喂颗粒饲料,每天投喂2次,上午8~9时1次,下午5~6时1次,上午投喂量占30%%,下午投喂量占70%%。
早稻管理早稻栽插完毕后,要根据秧苗的长势情况,调节田块的水位,但在壮苗、烤田时,一定要使田沟中水位保持在0.8米左右。
同时根据秧苗长势,如需施肥或防治病虫害,要用农家肥或低毒高效农药,尤其菊酯类和有机磷农药不得使用。
早稻开始收割时要及时清除稻草,以免腐烂,败坏水质。
成虾养殖早稻收割后,对轮养青虾的田块用适量的生石灰化水泼洒消毒,并对田沟中培育的虾苗进行产量估算,如虾苗不足就增加放养量,如虾苗有多余,就要清理销售,7~10天后,注入新水,然后进入成虾养殖的生产管理。
稻 虾综合种养养殖技术规程
稻虾综合种养养殖技术规程稻-虾综合种养养殖技术规程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养殖技术规程本标准规定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人工育种与养殖的环境条件、亲虾育种、亲虾挑选、种苗育种、成虾养殖等技术内容。
本技术适用于于湖北省境内克氏原螯虾的稻-虾综合种养育模式。
1稻-虾综合种养养殖技术目前,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主要存有既种稻又养育虾即为稻虾共生和冬闲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稻虾连作)稻连作2种养殖模式。
一、冬闲稻田(稻虾连作)一年双季商品虾养殖技术不论是一季中稻还是二季稻,不论是低湖稻田、冷浸稻田还是一般稻田,9~10月份中稻和晚稻收割后,稻田要空闲到第二年的4~6月份才开始种稻。
利用一年中7~8个月的这段空闲时间来养殖克氏原螯虾,每亩可收获50~150kg的克氏原螯虾商品虾,经济效益可达400~3000元。
如果1年养殖2季,则产量和效益会翻番。
1.一年双季饲养幼虾养殖模式该模式具体指第一季商品虾养殖(4~8月份)放养的是幼虾,第二季商品虾养殖(8月份至翌年4月或5月份)放养的也是幼虾。
(1)开凿虾沟无论是利用稻田来进行克氏原螯虾的繁殖、孵化、苗种培育和健康养殖,都需要进行挖沟开溜,一般开挖成回形沟和田形沟。
稻田面积较小时挖回形沟,较大时挖田形沟。
无论是回形沟还是田形沟,都要求沟宽3~6m左右,水深1.5~2.0m,最浅不低于1m。
筑城埂利用开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
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
稻田之间田埂顶部宽0.5m~1.0m。
稻田主干田埂顶部宽2m~3m。
登轮设施防逃设施。
稻田排水口和田埂上应设防逃网。
防逃措施主要是防小龙虾逃逸,主要采取尼龙网或石棉瓦进行防逃处理。
具体情况可以综合考虑进行。
入排洪设施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进水口用2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
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低处。
干沟消毒在放养前1个月排干沟水进行晒沟,放养前10天左右每亩水面用生石灰100千克化浆泼洒。
稻虾鱼连作综合种养技术模式
稻虾鱼连作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引言:稻虾鱼连作综合种养技术模式是一种创新的农业养殖模式,将稻田、虾池和鱼塘有机结合,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收益的最大化。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种植方法、养殖管理和经济效益等方面介绍稻虾鱼连作综合种养技术模式。
一、技术原理稻虾鱼连作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基于稻田的生态系统,利用稻田土壤和稻草的有机肥养虾和养鱼。
稻田提供了稳定的水体环境和丰富的有机物质,为虾和鱼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
同时,虾和鱼的排泄物作为肥料,可以为稻田提供养分,形成良性循环。
二、种植方法1. 稻田准备:选择合适的稻田,确保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清洁稻田,除去水草和杂草。
2. 虾苗投放:在水稻播种后,适时投放虾苗。
虾苗数量应根据稻田面积和水体容量来确定,以避免过度养殖。
3. 鱼苗投放:在稻田水稻抽穗期或丰收期后,适时投放鱼苗。
常用的鱼种有鲤鱼、鳜鱼等。
4. 养殖管理:定期检查虾和鱼的生长情况,投放合适的饲料,保持水质清洁。
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避免使用农药和饲料添加剂。
5. 收获和销售:虾和鱼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可以进行收获和销售。
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
三、养殖管理1. 水质管理: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体清洁。
排除稻田中的杂草和水草,避免对虾和鱼的生长造成影响。
2. 饲料管理:根据虾和鱼的生长需求,投放合适的饲料。
可以选择天然饲料,如稻草、水生植物和小型无脊椎动物。
3. 疾病防治:定期检查虾和鱼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合理使用药物来控制病虫害。
4. 温度控制:虾和鱼的生长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要合理控制稻田水体的温度,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四、经济效益稻虾鱼连作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具有丰富的经济效益。
1. 提高土地利用率:稻虾鱼连作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水域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2. 增加农户收入:稻虾鱼连作可以同时获得稻谷、虾和鱼的收入,多元化农户的经济来源。
3. 降低风险:通过稻虾鱼连作,农户可以降低单一种植或养殖的风险,增加收益的稳定性。
(完整版)虾稻共作养殖模式
虾稻共作养殖模式检查研究一、模式发源2001 年,潜江市农民领先探究出小龙虾“虾稻连作”模式,即在稻田开挖简略围沟方式放养小龙虾,每亩田每年可收获“一稻一虾” 。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研究,针对只好收获一季虾,并且养虾和种稻时间矛盾,到了插秧季节小龙虾生长规格不达标等问题,对该养殖模式进行了改良和完美,提出了“虾稻共生”的养殖模式。
所谓虾稻共生是指利用稻田种一季中稻,全程养两季虾的种养联合的生态高效养殖模式。
将稻沟由本来的1m 宽、0.8m 深小沟,改挖成 4m 宽、 1.5m 深大沟,这样一来,每年的8 月至 9 月中稻收割前投放亲虾,或9月至 10 月中稻收割后投放幼虾,第二年的 4 月中旬至 5 月下旬收获成虾,同时补投幼虾, 5 月尾6 月初整田、插秧, 8、 9 月收获亲虾或商品虾,这样循环轮番。
这类模式有效提升了稻田的综合利用率,每亩田可多产100斤左右成虾,还解决了秋天没虾吃的问题,保证了成虾的质量和规格。
二、地区政策优势小龙虾养殖最大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湖北、江苏、安徽为主。
湖北主要以稻虾连作模式为主,江苏以虾蟹混养、鱼虾混养等模式。
三、虾稻共养模式长处1、提升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提升了小龙虾的产量、规格,又提升了稻米的质量。
2、使用的是无公害农药,使用次数比惯例稻田要少,生产的稻米是一种接近天然的生态稻。
3、稻田养小龙虾需要开挖总面积17%的养殖沟,可是一年只种一季作物,冬天修养水土保持了地力,再经过采纳优秀水稻品种、合理密植等方法,保证了水稻的有效分蘖、穗数和正常穴数, 83%的水稻产量远比同样面积水稻增产很多。
4、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供给了充分的饵料,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供给了优秀的生物肥,形成了一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使生态环境获得改良,实现生态增值。
四、经济效益以今年潜江市虾稻共养利润为例:均匀一亩田地产200 多斤小龙虾,按规格不一样,虾贩出价 15—30 多元 / 斤,每亩田地小龙虾利润能够达到3000—6000 元/亩;每亩田能够均匀产稻 1200 斤,每斤售价 1.9 元/ 斤,每亩田水稻产值能达到 2280 元/ 亩。
虾—稻连作高效种养技术
虾—稻连作高效种养技术一、引言虾—稻连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以适当的节奏和技术在虾养殖和稻作种植之间轮作。
这种种养双绿连作模式是一种生态循环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增加资源利用效益,提高稻虾种养综合效益。
本文将介绍虾—稻连作高效种养技术,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二、虾—稻连作的概述虾—稻连作是典型的农田生态系统工程,是由水产养殖和稻谷种植两个产业在一定地域和时间共同展开的农业生产方式。
该种养模式包括了虾养殖、稻谷种植、鱼类养殖、稻—虾艹苗种植和大田作物种植等环节,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需要精心设计和管理。
在虾—稻连作的生产过程中,虾养殖和稻谷种植相互依存、互相促进。
虾场的虾塘以及养虾的活动能够提供足够的有机肥和底层沉积物,从而为稻田提供了优质的肥料。
而稻田则为虾塘提供了水源和细菌上升进入虾体内的机会,帮助虾类摄食泥沙中的细小生物和有机废物。
虾—稻连作技术已经在许多地方得到了实践,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该技术可以提高土壤的肥沃度,增加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可以使水体得到更好的利用,保证农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虾—稻连作技术还可以实现虾养殖和稻谷种植的收益双赢,极大地提高了农田的经济效益。
三、虾—稻连作的技术要点1. 土地选择虾—稻连作需要选取适宜的土地,土地的选择对于虾—稻连作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优先选择肥沃的土地,土壤PH值适宜,临水条件良好,土壤质地上较为松软、没有明显的积水现象,以及土壤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这样有利于虾塘和稻田的建设。
2. 水体选择虾—稻连作技术的实施需要充分利用水资源,选址时要考虑稻场水源是否充足,水质好坏如何。
虾—稻联合养殖必须充分利用田间水渠和水塘等水体资源,注意保护水源。
要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清洁,不含有毒害成分。
3. 技术要领在虾—稻连作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技术要领的掌握。
虾池和稻田应该建立合理的循环系统,虾塘内的虾所产生的粪便、渣滓等有机废物可以作为稻田的有机肥料,而稻田中收割下的秸秆、根系、虾田间所产的生长残体等都可以作为虾场的饲料。
虾稻共生生态高效养殖难点及改进措施
虾稻共生生态高效养殖难点及改进措施虾稻共生是一种生态高效养殖模式,通过在稻田中养殖虾,实现了虾稻共生的双赢效果。
虾稻共生养殖模式既可以提高稻田的产量和品质,又可以增加虾的养殖收益,促进农民增收。
虾稻共生养殖模式也存在着一些难点,需要采取改进措施加以解决。
一、虾稻共生养殖难点1. 水质问题在虾稻共生养殖中,水质是一个关键问题。
由于虾和稻之间相互竞争氧气和养分,导致养殖水体容易发生富营养化、水体污染等问题,影响虾和稻的生长发育。
2. 疾病防控虾在养殖过程中容易患上一些疾病,如白斑病、坏死病等,给养殖过程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3. 养殖管理虾稻共生养殖模式需要同时兼顾虾和稻的养殖管理,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
二、改进措施1. 水质管理加强对虾稻共生养殖水体的管理,采取适当的换水、增氧、除草等措施,保持水体清洁和充足的氧气,减少水质污染。
2. 疾病防控加强对虾的疾病防控工作,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避免疾病传播。
3. 种养结合选择适合虾稻共生养殖的虾种和水稻品种,进行科学搭配,提高虾稻共生的养殖效益。
4. 合理配比在虾稻共生养殖中合理控制虾和水稻的存栏密度,避免过度密集而影响虾和水稻的生长发育。
5. 技术培训加强对虾稻共生养殖农户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养殖管理水平,加强对虾稻共生养殖的科普宣传,提高农户的养殖意识和技术水平。
三、虾稻共生养殖的示范推广要将虾稻共生养殖模式的改进措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示范推广。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虾稻共生养殖的推广力度,鼓励更多的农户加入虾稻共生养殖的队伍。
相关部门还可以设置专门的虾稻共生养殖示范基地,让更多的农户亲身去体验虾稻共生养殖的模式,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四、建立健全的政策支持体系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的虾稻共生养殖政策支持体系,给予虾稻共生养殖更多的政策倾斜。
对参与虾稻共生养殖的农户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贴,鼓励更多的农民利用这一生态高效养殖模式。
还可以加大对虾稻共生养殖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发展更加科学、环保、高效的虾稻共生养殖技术。
虾稻连作种虾投放五步骤
虾稻连作种虾投放五步骤
摘要:当前正是种虾投放的黄金时间,农民朋友们在投放钟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搞好稻田基本改造主要是开好围沟,加固堤埂,建好进排水系统,设置防逃设施。
二、搞好围沟消毒最好用生石灰遍洒,每亩用量100斤,一星期后投放种虾。
三、选好种虾合理投放种虾要选择性成熟、当前正是种虾投放的黄金时间,农民朋友们在投放钟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搞好稻田基本改造主要是开好围沟,加固堤埂,建好进排水系统,设置防逃设施。
二、搞好围沟消毒最好用生石灰遍洒,每亩用量100斤,一星期后投放种虾。
三、选好种虾合理投放种虾要选择性成熟、健康、附肢齐全的个体,按雌雄比3:1投放。
每亩投放种虾15-20公斤,以前养过的稻田可减半投放。
四、选择晴好天气安全放养投放时选择18―28度气温晴天傍晚投放,投放时要注意温差,如果温差过大,应将运来的龙虾在稻沟中浸泡1分钟提起,重复2―3次。
投放时要选择多点投放。
五、搞好运输减少死亡长距离运输最好选择泡沫箱或塑料筐,每筐不要装多,最好在20―25斤,如果气温高,可用吊冰的办法运输。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指在一定的农田环境条件下,对稻田与虾苗进行综合种养,实现双赢的良好效益。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利用生态因素综合作用,加强要素汇集,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种新型种养方式。
下面介绍一下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主要内容。
一、选择适宜的稻虾组合(一)水稻品种的选择选择适应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的水稻品种。
应选择早成并且生长旺盛的品种,特别是在春季播种时选择早熟品种。
早稻一般选择杂交早稻,或者先熟的本地品种,中晚稻选择籼稻或糯稻等品种。
选择适宜品种的淡水虾,如锦鲤、斑节虾、大尺蚌、淡水龙虾等;同时注意虾苗的生源和规格,以高活、健康、大小均匀的虾苗为宜。
(三)时间安排的选择时间安排应以虾苗最好的生长时期和稻田生长的发育和需求为基础,选择天气稳定的时期,尽量利用稻田的处境,抓住有效时机。
二、合理的稻虾配置(一)浅水驯养法浅水驯养是稻虾综合种养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驯养淡水虾最好选择3-5厘米的水深,对水稻生长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二)零度抗冻法在寒冬季节,水稻与虾苗的供养必要通过完全零度抗冻方式进行,不但可以大幅提高虾苗在冬季的成活率,同时还能够欣赏到冬季水稻的优良品质。
三、科学的肥料使用(一)化肥的施用化肥就是地球人工合成肥料中的钾、磷、氮三个元素。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最核心的肥料活性物质,通过增加土壤肥力,使植物生长快速并增加产量。
(二)有机肥的使用首先,加强土壤有机质含量。
科学施用有机肥能有效增加土壤肥力,降低化肥使用强度,降低地下水受污染的风险,同时还能制造出健康绿色的水产品。
此外,有机肥能提高水稻、虾的抗性,增强品质,扩容大笑产。
四、虾蚕互灭在稻田里养虾,往往容易出现一些桨形目的谷螟和各种蚕害,这些害虫会对稻田和虾的标号造成严重危害。
而虾蚕互灭就是一种比较实用的综合防止措施。
先用虾类饲养的虫饵喂养一些花蛾的蛹、鸟粪蝶的幼虫等虫子,然后再将这些虫饵放进水稻田内,等待蚕害自动迁离或互相消灭。
(完整版)虾稻共作技术
一、虾稻共作技术“虾稻共作”,它属于一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两季小龙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小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
具体的说,就是种一季中稻,养两季虾,即每年的8月至9月中稻收割前投放亲虾,或9月至10月中稻收割后投放幼虾,第二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下旬收获成虾,同时补投幼虾,5月底、6月初整田、插秧,8、9月收获亲虾或商品虾,如此循环轮替的过程。
(一)养虾稻田环境条件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水、电、路三通,保水性能好的稻田,面积一般以50亩为宜。
(二)稻田改造1、挖沟。
沿稻田田埂外缘向稻田内7m—8m处,开挖环形沟,堤脚距沟2m开挖,沟宽3m —4 m,沟深1m—1.5m。
稻田面积达到50亩的,还要在田中间开挖“一”或“十”字形田间沟,沟宽1m—2m,沟深0.8m,坡比1:1.5。
2、筑埂。
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
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
田埂应高于田面0.6m-0.8m,埂宽5—6m,顶部宽2m—3m。
3、防逃设施。
稻田排水口和田埂上应设防逃网。
排水口的防逃网应为8孔/cm(相当于20目)的网片,田埂上的防逃网应用防逃塑料膜作材料,防逃网高40cm。
4、进排水设施。
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高处,进水口用2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
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低处。
(三)移栽植物和投放有益生物虾沟消毒3—5天后,在沟内移栽水生植物,如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水花生等,栽植面积控制在10%左右。
在虾种投放前后,沟内再投放一些有益生物,如水蚯蚓(投0.3—0.5kg/m2)、田螺(投8—10个/m2),河蚌(放3—4个/m2)等。
既可净化水质,又能为小龙虾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四)养殖模式1、投放亲虾养殖模式。
每年的8月底,中稻收割前15天往稻田的环形沟和田间沟中投放亲虾,每667 m2投放20 kg—30k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虾连作养殖技术要点
据王如峰介绍,利用低洼冬闲稻田养殖小龙虾,宜与中稻相结合,这样在季节上较易衔接和操作。
(水稻育秧一般从4月15日至30日,大田移栽主要集中在5月10日至6月10日间)这样可以做到养虾种稻两不误。
冬闲稻田养虾前的准备工作:(1)田块选择。
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壤质土田块,面积30~50亩,或更大一些,面积大,主要是便于集中管理和节约劳动力成本,宜选择圩区或湖区地势低洼保水且平整的冬闲稻田。
(2)稻田改造和建设。
用于养虾稻田四周的田埂应加宽加高加固,做到田中可保水60厘米以上,结合加固田埂,使田块四周开成环沟,沟宽1.5-2米,深 0.6米。
面积较大的田,中间应每隔30米左右开挖条状虾沟,沟宽1米,深50-60厘米。
环沟和中间沟,提供龙虾秋冬掘洞,保证来年春天获得足够的龙虾苗种;也便于放水、烤田。
(3)投放水草。
虾种(亲虾或称母虾)投放前10~15天,排干田水,每亩虾沟面积用生石灰75公斤消毒,杀灭黑鱼、黄鳝等害鱼及小杂鱼。
消毒7天后,可在沟内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伊乐藻等,栽植面积占虾沟20%左右。
种虾放养:当稻谷收割后(将稻杆留在田块中),田块清理好后即可灌水放种虾。
投放每只 25克左右的亲虾10-15公斤/亩,公母比例约1:2。
如果是第一年养虾的稻田,由于稻田改造建设需要时间,投放时间可能延迟,可先行购进亲虾放入沟中暂养,水稻收割后再往田中注水,散开亲虾。
投放种虾不宜过于集中,应在稻田内多点或均匀投放。
饲养管理:(1)饲料投喂。
在越冬前的这段时间,一般不需投饵(高密度暂养时应适当投喂)。
但在越冬后,应强化管理。
在2月20日至3月5日开始观察龙虾活动状况,并少量施用一些农家肥。
如发现有龙虾出洞活动或发现龙虾苗,应开始投喂饲料。
3月10日到5月底,这两个多月应强化喂养,投喂量根据田中龙虾多少决定,当龙虾长到15-20克时应停止施肥,加大饲料投喂量,以龙虾能吃完为度。
饲料可以选择米糠、小麦、玉米、菜饼、大豆粕、螺蚌肉等未加工的天然饲料为主,还应补充大量水草或优质牧草等青饲料,以降低成本。
(2)水位控制。
龙虾越冬前(11月之前),稻田水位应控制在40厘米左右,以田间沟边埂露出水面为准;当温度达到15℃时,水位应逐步降低至10-20厘米,整个越冬期不得加深水位或干涸。
越冬以后,水深控制在30厘米左右;进入4月中旬以后将水位逐渐提高至50~60厘米。
成虾捕捞:龙虾起捕时间一般集中在4月20旬至5月30日。
采用虾笼(地笼)进行诱捕,回捕率可达80%以上。
每天或隔天移动一次地笼,以增加捕捞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