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辛弃疾)赏析-全诗-原文翻译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辛弃疾)赏析|全诗|原文翻译送杨民瞻(辛弃疾)原文年代:【宋】作者:【辛弃疾】体裁:【词】水调歌头送杨民瞻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
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
瓢泉夜半,草楼春到,已菟裘。
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
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
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
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注释①约作于淳熙末或绍熙初(1189或1190),时稼轩闲居带湖。
杨民瞻:生平事迹不详。
送友之作。
上片言己。
宇宙无穷,人生有限,流光飞逝,时不我待,隐寄壮志难酬之慨。
风雨以下,谓无奈惟隐退而已。
下片由己及友,正面切题。
既同情其怀才不遇、怀乡思归,复以国事相勉,希其功成始退。
②日月两句:言日月旋转,时光流逝,世间事物有生有灭,是自然常规。
日月如磨蚁:《晋书天文志》载,有人以磨盘喻宇宙,以磨盘上的蚂蚁喻日月,磨盘飞快地向左旋转,蚂蚁虽向右爬去,但仍然不得不随着磨盘向左运行。
浮休:喻生、灭。
《刻意篇》: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③君看两句:以江水滚滚东流,喻时光消逝,不因我留。
④瓢泉:在江西铅境内。
详见前《水龙吟》(稼轩何必长贫)注①。
按:此时稼轩在瓢泉附近,当有便居,以供览胜小憩。
稼轩小筑新居,始于绍熙五年(1194),而徙居瓢泉,则在庆元二年(1196)。
雪楼:稼轩带湖居所的楼名。
菟(t 吐)裘:春秋时鲁地名,在今山东泰安东南。
鲁隐公曾命人在菟裘建宅,以便隐退后居住(见《隐公十一年》)。
后人遂以此称隐退之所。
⑤岁晚:指人生晚年。
问无恙:如果有人问我是否安好。
桔千头:见前《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注⑨。
⑥梦连环三句:说杨民瞻如冯谖、王粲,怀才不遇,所以日夜思念返回家乡。
梦连环:梦中还家。
环与还谐音。
歌弹铗:用冯谖弹铗而歌事,见前《满江红》(汉水东流)注⑥。
赋登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依附刘表,在荆州登江陵城楼,作《登楼赋》,写其壮志难伸、怀乡思归的心情。
古诗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翻译赏析
古诗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翻译赏析《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我饮不须劝,正怕酒樽空。
别离亦复何恨?此别恨匆匆。
头上貂蝉贵客,苑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
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
余发种种如是,此事付渠侬。
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
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
【前言】《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是南宋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
此词是为两件事而发:一是频繁的调任;二是朝廷内部的门户之争。
而究其深致,表现的是宦迹不定、人事掣肘使词人壮志难酬的牢骚不平之情。
【注释】淳熙丁酉:淳熙四年(1177)。
自江陵移帅隆兴:指这年冬天,作者由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迁知隆兴府(今江西省南昌市)兼江西安抚使。
被召:指被召为大理寺卿事。
司马监:司马汉章。
汉章名倬,时为江西京西湖北总领,故称之为监或大监。
赵卿:不详何人。
王漕:王希吕,时任转运副使之职,负责一路漕运等工作,故称之为漕。
次韵:依次用原唱韵脚的字押韵作和章。
公明:王炎的字。
枢密:即枢密使。
薨: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叫薨。
兴:兴起、产生。
兴门户之叹,为朝中权贵各立门户、互相倾轧而叹息。
按王炎先与宰相虞允文有矛盾,允文推荐权吏部侍郎王之奇代替王炎的官职;后来朝廷又任命王炎为枢密使。
其后王炎以观文殿学士太中大夫知潭州,被汤邦彦论欺君之罪,因而落职。
再后,考宗恢复资政殿大学士之职。
故前章及之:所以在词的上片提到这件事。
因到官oRG之三月便被召,故云。
貂蝉:即貂蝉冠,三公、亲王在侍奉天子祭祀或参加大朝时穿戴。
貂蝉贵客:这里实指当朝权贵王炎。
苑外麒麟高冢:由杜甫《曲江》“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化出。
意谓王炎划为当朝权贵,今已化为墓中异物。
人世竟谁雄:人世间到底谁能称雄呢?言外之意,人终有一死,又何必在生前争权夺利呢!一笑出门去:由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化出。
千里落花风:因作者被召离任,在淳熙五年晚春,故云。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文赏析注释作者苏轼
水调歌头作者:苏轼朝代:宋类型:词水调歌头【原文】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水调歌头【翻译文】当年谢安隐居在东海,出仕做官鬓发已霜秋,中年难与亲友别,唯有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就,准备返归东海,谁料抱病入西州。
做官困扰了隐居的雅志,遗恨寄托于田园山丘。
既已年高衰朽,便当及早划筹,要做百姓穿粗裘。
返回故乡遵迢千里,选取佳地长住久留。
酒醉放歌君相和,醉倒在地君扶我,只有醉时忘忧愁。
任凭刘备笑我无大志,我却甘愿身居平地,仰看他高卧百尺楼。
水调歌头【评析】这首词上阕咏史,写东晋谢安的经历,意在「以不早退为戒」,下阕述怀,设想早日「退而相从之乐」。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隐退的决心,不希望被世间的功名利禄所束缚,也表现了兄弟二人手足情深。
上阕咏史,写东晋谢安的经历,意在「以不早退为戒」。
发端明点「安石」,领起上半阕。
词人的写作角度比较独特,既不写他经天纬地的才能,也不写他建功立业的辉煌,而是写他人生的另一侧面。
劈头就写谢安中年出仕的尴尬:他本来隐居会稽,踏上仕途时鬓发已开始染上秋霜,令人吃惊。
再写人情的难堪:人到中年,与亲友相别时觉得难舍难分,于是借音乐来抒写离愁。
而後突出他一向抱有的功成身退的心愿:「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
语气多么肯定,多么坚决,确实是对史书中所谓「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晋书》)数语准确的表述。
而结果却是「扶病人西州」,这就反跌出困於轩冕不遂雅志的「遗恨」。
这种「遗恨」,便是作者引出的鉴戒——「不早退」。
词中的「困轩冕」衹是一个文雅的或婉转的说法,实际上(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与贪恋功名富贵是联系在一起的。
下阕述怀,设想早日「退而相从之乐」。
换头「岁云暮」三字承上转下,「岁暮」当指年华老大,「早计」是对「遗恨」而言,其内容便是「要褐裘」,亦即辞官归隐,过平民生活。
“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原文、赏析
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
原文
淳熙丁酉,自江陵移帅隆兴,到官之三月被召,司马监、赵卿、王漕饯别。
司马赋《水调歌头》,席间次韵。
时王公明枢密薨,坐客终夕为兴门户之叹,故前章及之。
我饮不须劝,正怕酒樽空。
别离亦复何恨?此别恨匆匆。
头上貂蝉贵客,苑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
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
余发种种如是,此事付渠侬。
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
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送太守王秉翻译
《水调歌头(送太守王秉)》
宋代辛弃疾
酒罢且勿起,重挽史君须。
一身都是和气,别去意何如。
我辈情钟休问,父老田头说尹,泪落独怜渠。
秋水见毛发,千尺定无鱼。
望清阙,左黄阁,右紫枢。
东风桃李陌上,下马拜除书。
屈指吾生余几,多病故人痛饮,此事正愁余。
江湖有归雁,能寄草堂无。
《水调歌头(送太守王秉)》翻译、赏析和诗意
喝完了酒并且不起,重拉史君需要。
一身都是和和气气,另外去意怎么样。
我们情钟休问,父亲老田头说尹,泪落只是可怜他。
秋水见毛发,千尺定无鱼。
望清网,左侧黄阁,右紫枢纽。
春风桃李陌上,下马拜授书。
屈指我生我几乎,多病故人痛饮,这件事正愁我。
江湖有归雁门,能寄草堂没有。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原文及翻译
一、《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原文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
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回,物华幽。
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
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二、《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原文翻译远方的客人巴经很久没到这里漫游,可是美丽的风景似乎专门为你保留。
我们特意登上西楼吟诗赏月,何必去问今夜已剜什么时候!我们呼唤出满天皎洁的月光,照见我们的心地象冰雪一样明透。
我们的胸襟啊宽广浩荡,好似百川融汇奔流。
我们的豪饮还赶不上巨鲸吞海,腰间的宝剑已光闪闪照耀清秋。
原野上银白色的月光到处飘浮,天空高远更显得风景十分清幽。
可是想起丢失中原的遗恨,不知今夜有多少人在发愁!那些掌握权柄的大人物们,有谁想起有志的英雄已成老朽?不料抗战的功勋还建立得很小很少,朝廷的决策遥遥无期,叫人没盼头。
这件事没法分说清楚,让我们明天再喝个大醉方休。
三、《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
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辛弃疾《水调歌头 我饮不须劝》原文及赏析
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宋] 辛弃疾我饮不须劝,正怕酒尊空。
别离亦复何恨,此别恨匆匆。
头上貂蝉贵客,花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
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
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
余发种种如是,此事付渠侬。
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
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
分类标签: 讽刺诗壮志难酬作品赏析原序:淳熙下酉,自江陵移帅隆兴,到官之三月被召,司马监、赵卿、王漕饯别②。
司马赋《水调歌头》,席间次韵③。
时王公明枢密薨,坐客终夕为兴门户之叹,故前章及之④。
【注释】①词作于淳熙五年(1178)春,时稼轩三十九岁,在江西隆兴安抚使任上。
据词序,稼轩去年冬由江陵知府改调隆兴(今江西南昌市)知府兼江西安抚使。
仅三月,又诏命入京。
友人饯别,席间有作《水调歌头》者,稼轩次韵作此词。
词由频繁的调任和朝内门户之争而发。
上片就饯宴切入,点出离别。
随即一转,贵人黄土,人生如梦,大可一笑出门,坦然处之。
下片借古讽今,抨击世俗,自明节操。
“但觉”以下,实牢骚不平语。
既难挽狂澜,不如归隐林泉。
通篇貌似旷达,实则语含讥讽,悲愤无限。
②司马监:司马倬字汉章,任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带监察性质),故称“监”或“太监”。
赵卿:未详何人。
王漕:王希吕字仲衡,时任江西转运副使(主管漕运),故称“漕”或“漕司”。
③次韵:即步韵,按原唱韵脚和诗或词。
④王公明:即王炎,曾任枢密使。
薨(hōng烘):古时称诸侯之死曰薨。
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员之死,也可称“薨”。
门户之叹:叹同僚之间,各立门户,相互攻讦。
王炎生前与同僚多有不协,受人排挤,故众人有门户之叹。
前章:指本词的上片。
⑤“我饮”两句:写词人在饯宴上纵情豪饮。
⑥“别离”两句:恨相聚太短,匆匆而别。
即词序所称,在隆兴任上仅三月(旧制一般以三年为一任)。
⑦“头上”三句:言官高爵显者也难免归于黄土,谁能称雄一世?按:指王炎而言,是对词序“门户之争”的一种否定。
貂(diāo刁)蝉:即貂蝉冠。
据《宋史·舆服志》,装饰极为华丽,惟三公大臣于国祀或大朝会时方冠戴。
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的意思
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
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的意思“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
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其古诗全文如下:我饮不须劝,正怕酒樽空。
别离亦复何恨?此别恨匆匆。
头上貂蝉贵客,苑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
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
余发种种如是,此事付渠侬。
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
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
【注释】貂蝉:即貂蝉冠,三公、亲王在侍奉天子祭祀或参加大朝时穿戴。
貂蝉贵客:这里实指当朝权贵王炎。
苑外麒麟高冢:由杜甫《曲江》“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化出。
意谓王炎划为当朝权贵,今已化为墓中异物。
人世竟谁雄:人世间到底谁能称雄呢?言外之意,人终有一死,又何必在生前争权夺利呢!一笑出门去:由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化出。
千里落花风:因作者被召离任,在淳熙五年晚春,故云。
此事:指富贵之事。
渠侬:他们、别人。
湖海:湖海豪气。
即豪放的意气。
毫发皆帝力:言自己的一丝一毫都是皇帝恩赐的。
【翻译】我饮酒不需要劝杯,反而担心酒杯空了。
分别相离也是可恨的事情,这次的分别是那么的匆忙。
酒席上美女贵宾云集,花园外豪富高门坟冢,人世间谁能算是英雄?一笑出门而去,千里外的风吹得花落。
孙权刘备这样的人物,才能指使我做事,而不是阁下。
我发出种种的感慨,这些交心于你知道。
只是感觉自己一生游遍湖海,除了喝醉吟些风花雪月,便是一事无成。
身上的所有东西都是陛下赐予,希望我在湖北的作为能使君王明鉴。
【赏析】下片首句,从小处说,是承接上片末句“出门去”而来,是写此番去朝廷为官的态度。
从大处说,则词人之所以要考虑这个问题,是与上文所讽刺的朝廷政要兴门户私计的政治现状分不开的,所以是上文主旨的一个顺承和延展。
在笔法上,词人借古讽今,以三国时代辛毗的耿直不阿,表明白己此去朝廷为官,早已准备好了像辛毗那样,宁愿不做高官、也不做曲附党私之徒的态度。
水调歌头黄庭坚翻译
水调歌头黄庭坚翻译
水调歌头·游览
【作者】黄庭坚【朝代】宋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欹玉枕。
拂金徽。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译文瑶草多么碧绿,春天来到了武陵溪。
溪水上有无数桃花,花的上面有黄鹂。
我想要穿过花丛寻找出路,却走到了白云的深处,彩虹之巅展现浩气。
只怕花深处,露水湿了衣服。
坐着玉石,靠着玉枕,拿着金徽。
被贬谪的仙人在哪里,没有人陪我用田螺杯喝酒。
我为了寻找灵芝仙草,不为表面繁华,长叹为了什么。
喝醉了手舞足蹈地下山,明月仿佛在驱逐我回家。
水调歌头·中秋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中秋原文、翻译及赏析水调歌头·中秋原文、翻译及赏析水调歌头·中秋宋朝米芾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
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
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
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
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水调歌头·中秋》译文中秋的时候,捣衣声混杂着风声,蟠蟀好像在思索高爽的秋天。
我面对着这样的景象,是不会学宋玉去纾解悲愁的。
把凄凉的心意收拾起来,给每个酒樽里都倒上美酒,内心更加觉得抵不过这样的幽静。
明月挂在南楼正是我觉得充满情趣的地方所在。
怅惘这样的胸怀,于是拿起笛子吹奏,笛声的韵律悠悠扬扬。
在这清平之时,良美之夜,就把这块地方借给我让我痛饮。
看着这一天可爱的风景,我倚着曲曲折折的栏杆,宇宙在我眼里也只是小小的浮萍。
喝醉困乏了就靠着枕头临江而睡,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醒来。
《水调歌头·中秋》注释砧声:也作“碪声”,捣衣声。
元好问《短日》:短日碪声急,重云雁影深。
蟠蟀:蟋蟀的一种,宋代顾逢曾作《观鬭蟠蟀有感》。
高秋:天高气爽的秋天。
宋玉解悲秋: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兴况:情趣,意趣。
分付:分别付予,这里指给酒樽分别倒酒。
醽醁(líng lù):古代的一种美酒。
清时:清平之时,也指太平盛世。
金瓯(ōu):酒杯的美称。
瓯,杯子。
阑干十二:曲曲折折的栏杆。
阑干,即栏杆。
十二,形容曲折之多。
欹(qī):斜倚着,斜靠。
《水调歌头·中秋》赏析米芾写中秋赏月,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撇开月亮,上片先写自己晚来的秋意感受。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征人的习俗,砧上捣衣之声表明气候转寒了。
墙边蟋蟀鸣叫,亦是触发人们秋思的。
李贺《秋来》诗云:“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米芾这两句着重写自己的直觉,他是先听到急促的砧声而后感到飒飒秋风之来临,因此,才觉得仿佛是砧声送来了秋风。
水调歌头辛弃疾翻译
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
辛弃疾[宋代]
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
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敞。
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归计沙。
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
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
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惟老边州。
何处依刘客,寂赋登楼。
译文:夕阳照在城墙的一角,我端起酒杯劝说您留下。
京城离这里太远了,为什么还要穿着破旧的衣服冒着艰辛赶去呢?我担心你像苏秦一样盘缠用尽,还会遭到妻子的埋怨,不如早点归来,与沙鸥亲近为好。
明晚月色下,你就要带着满身的离乘船而去。
追逐功名利禄,恐怕是到老了以后才会罢休吧?饱读诗书,应该像古代的伊尹和周公一样为国事操劳。
不要效仿班超投笔从戎,即使能够万里封侯,也会长期的滞留边疆,到老才能回来。
在哪里可以找到可以依附的人呢?只怕是空自孤独寂莫,作《登楼赋》那样思念家乡的文章。
水调歌头醉吟辛弃疾全诗理解
水调歌头醉吟辛弃疾全诗理解辛弃疾《水调歌头・醉吟》原文原文四坐且勿语,听我醉中吟。
池塘春草未歇,高树变鸣禽。
鸿雁初飞江上,蟋蟀还来床下,时序百年心。
谁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
欢多少,歌长短,酒浅深。
而今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
闲处直须行乐,良夜更教秉烛,高会惜分阴。
白发短如许,黄菊倩谁簪。
注释1.“四坐且勿语,听我醉中吟”:四座的人暂且不要说话,听我在酒醉之中吟诗。
“四座” 指周围在座的人,此句借鉴鲍照诗“四座且勿喧”。
2.“池塘春草未歇,高树变鸣禽”:池塘边的春草还没有完全枯萎,高树上的鸣禽已经变换了种类。
化用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描绘了季节的变换。
3.“鸿雁初飞江上,蟋蟀还来床下”:大雁开始在江上飞翔,蟋蟀又来到了床下。
分别出自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及《诗经・七月》中的“十月蟋蟀,来我床下”,进一步点明秋季的时节特点,同时这些景象也容易引发人们对于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
4.“时序百年心”:由季节的更替联想到时光的流转、岁月的变迁,进而引发对人生百年的思考,蕴含着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此句源自杜甫《春日江村》中的“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
5.“谁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谁要你去操心呢,自然山水之中自有清妙的声音。
“料理” 有照顾、安排、处理等意,这里可理解为操心、干预;“山水有清音” 出自左思《招隐》中的“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与向往,认为自然山水所蕴含的美妙声音胜过人世间的纷纷扰扰。
6.“欢多少,歌长短,酒浅深”:欢乐能有多少,歌声有长有短,饮酒也有浅有深。
描述了宴饮时的场景和人们在其中的不同状态,暗示了人生的种种境遇和情感体验。
7.“而今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现在已经不如过去,以后肯定也不如现在。
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今不如昔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一种悲观预期,反映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8.“闲处直须行乐,良夜更教秉烛,高会惜分阴”:在闲暇的时候就应该及时行乐,在美好的夜晚更要秉烛夜游,宴聚的时候要珍惜每一分光阴。
水调歌头中秋原文_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中秋原文_翻译及赏析今天小钱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米芾的水调歌头的诗词译文方面的知识吧,希望大家会喜欢哦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
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
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
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
醉困不知醒,敧枕卧江流。
宋代·米芾《水调歌头中秋》水调歌头中秋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
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
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
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
醉困不知醒,敧枕卧江流。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祖籍太原,迁居襄阳。
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
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
世号米颠。
书画自成一家。
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
善诗,工书法,精鉴别。
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米芾碧空暗淡同云绕。
渐枕上、风声峭。
明透纱窗天欲晓。
珠帘才卷,美人惊报,一夜青山老。
使君留客金尊倒。
正千里琼瑶未经扫。
欺压梅花春信早。
十分农事,满城和气,管取明年好。
宋代·陈瓘《青玉案·碧空暗淡同云绕》青玉案·碧空暗淡同云绕碧空暗淡同云绕。
渐枕上、风声峭。
明透纱窗天欲晓。
珠帘才卷,美人惊报,一夜青山老。
使君留客金尊倒。
正千里琼瑶未经扫。
欺压梅花春信早。
十分农事,满城和气,管取明年好。
桂叶眉丛恨自成。
锦瑟弦调,双凤和鸣。
钗梁玉胜挂兰缨。
帘影沈沈,月堕参横。
屏护文茵翠织成。
摘佩牵裾,燕样腰轻。
清溪百曲可怜生。
大抵新欢,此夜□情。
宋代·贺铸《摊破木兰花木兰花》摊破木兰花木兰花桂叶眉丛恨自成。
锦瑟弦调,双凤和鸣。
水调歌头原文赏析
水调歌头原文赏析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水调本为一曲子,歌头是曲子开头部分。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三国吴孙皓时欲从南京迁都到武昌,民谣曰,“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
子在川上曰:《论语·子罕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指时间如河水飞逝。
一桥飞架:指武汉长江大桥,该桥为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桥梁,是五十年代重大工程之一,于五五年开工,五七年建成通车。
当时正在施工中,故属“宏图”。
天堑:南北朝时陈朝的孔范,称长江为天堑,见《南史·孔范传》。
西江石壁:指计划中的长江三峡大坝。
巫山云雨:巫山有神女峰。
宋玉《高唐赋》,称楚襄王梦见神女,神女说她“旦为行云,暮为行雨。
”
【题解】
一九五六年六月一日,毛X从武昌游过长江到达汉口。
六月三日,第二次游过长江,从汉阳穿过长江大桥桥洞到武昌。
四日,第三次游过长江,也是从汉阳到武昌。
水调歌头游泳全诗译文
水调歌头游泳全诗译文
水调歌头游泳全诗译文如下:
刚喝了长沙的水,又吃着武昌的鱼。
横渡这万里长江,举目眺望舒展的长空。
哪管得风吹浪涌,这样比在庭院中散步还舒服,今天我终于可以尽情流连。
孔子在河岸上说:时间就像这奔流不息的河水一样,昼夜不停的流逝着!
江面风帆飘荡,龟蛇二山静静伫立,胸中宏图升起。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以后,长江天险成为通畅的大路。
我还要在长江西边建起大坝,把巫山多雨造成的洪水拦腰截住,让三峡出现平坦的水库。
神女如果当时还健在,她看到高峡出平湖,必定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
原文如下: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水调歌头原文及翻译赏析-水调歌头原文及翻译
水调歌头原文及翻译赏析-水调歌头原文及翻译《水调歌头》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水调歌头是我国最著名的中秋词之一,是古代大诗人苏轼的经典著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水调歌头》原文翻译以及赏析,参考一下。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⑴,欢饮达旦⑵,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⑶。
(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⑷。
不知天上宫阙⑸,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⑹,又恐琼楼玉宇⑺,高处不胜寒⑻。
起舞弄清影⑼,何似在人间⑽?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⑾。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⒀。
但愿人长久⒁,千里共婵娟⒂。
【白话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月,诗人从各个方面进行描写。
第一大段,诗人望着天上的明月,浮想联翩。
古诗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诗词翻译赏析
古诗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诗词翻译赏析古诗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诗词翻译赏析《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前言】苏轼、苏辙兄弟分别七年后相聚的时候,苏轼为了开解苏辙,作《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表达自己决不会热衷于仕途不知进退,展望的未来情景就是待二人退休后,过上悠闲隐居生活。
【注释】去岁:去年。
东武:西汉初年置县,始称东武,隋代改称诸城,宋、金、元属密州。
明、清称诸城。
建国后设诸城县,1987年撤县建市。
子由: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
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
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
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
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
自号颍滨遗老。
卒,谥文定。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
上下阕,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押仄韵的)。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
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
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八体。
安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汉族,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
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
辛弃疾《水调歌头(将迁新居不成有感戏作。时以病止酒,且遗去歌者。末□及之)》原文及翻译赏析
辛弃疾《水调歌头(将迁新居不成有感戏作。
时以病止酒,且遗去歌者。
末□及之)》原文及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将迁新居不成有感戏作。
时以病止酒,且遗去歌者。
末□及之)原文:
我亦卜居者,岁晚望三闾。
昂昂千里,泛泛不作水中凫。
好在书携一束,莫问家徒四壁,往日置锥无。
借车载家俱,家俱少于车。
舞乌有,歌亡是,饮子虚。
二三子者爱我,此外故人疏。
幽事欲论谁共,白鹤飞来似可,忽去复何如。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诗词作品:水调歌头(将迁新居不成有感戏作。
时以病止酒,且遗去歌者。
末□及之)诗词作者:【宋代】辛弃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我饮不须劝》作于朱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春,辛弃疾三十九岁,在江西隆兴安抚使任上。
辛弃疾在僚友们为词人饯别的宴席上,即席次韵写成的。
据词序,稼轩淳熙四年冬由江陵知府改调隆兴(今江西南昌市)知府兼江西安抚使。
仅三月,又诏命入京。
作品鉴赏
根据词序,可知此词是为两件事而发。
一是频繁的调任;二是朝廷内部的门户之争。
而究其深致,词所要表现的,实是宦迹不定、人事掣肘使词人壮志难酬的牢骚不平之情。
词的上片从眼前饯别之情切入,点出别恨的遗憾。
但从其正怕酒尊空的心理活动来看,词人心中积郁的愁情,决不仅仅是离别僚友们的感情。
这一起句,就有包藏万有之力,为下文的进一步抒发各种人生忧思立好了地步。
头上三句,以旁观者的洞达,对争名争利而兴门户私计的朝廷政要作出讽刺,言纵使生前为贵客,死后立高累,终不能称雄一世。
这是对兴门户争私利者的无情嘲笑和无比蔑视,而又以旷达的语气出之,显示出词人不同流俗的思想境界。
因为有这样旷达的思想托底,在上片末句,词人就能以清丽飘逸的意境,表现出词人不虑俗情的潇洒放逸怀抱。
一笑句,虽是借用仰天大
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莲篙人的语典,可是用典浑化无迹,直如冲口而出;落,将时令特征以丽辞写出;而干里的形容,则更使落花美景由宴前而宕开无际,由实返虚,合实与虚,使词境显得更为深邃、灵活、摇荡。
从章法上讲,结句又将离隆兴而赴行都的词作本事作出了必要的交代。
上片就这样,由开头的别根匆匆转到无恨可遣,意路多变,笔法摇曳。
下片首句,从小处说,是承接上片末句出门去而来,是写此番去朝廷为官的态度。
从大处说,则词人之所以要考虑这个问题,是与上文所讽刺的朝廷政要兴门户私计的政治现状分不开的,所以是上文主旨的一个顺承和延展。
在笔法上,词人借古讽今,以三国时代辛毗的耿直不阿,表明白己此去朝廷为官,早已准备好了像辛毗那样,宁愿不做高官、也不做曲附党私之徒的态度。
这里的孙刘辈,应有所指下二句,以退为进,明看是写词人衰老憔悴之态,说任凭朝中权贵结党营私、大兴门户。
实际上,这是对庸俗世风的有力抨击。
究其含意,则稼轩之所以会如此衰老,都是因朝廷政要热衷于门户私汁、党派斗争,而对稼轩所向往的恢复大计则不仅不予理睬,反而对词人猜忌有加,频繁调动。
全词开头词人正怕酒尊空即想要借酒挠愁的心理活动,在此也找到了部分解释。
以下五句,看起来渐近颓唐萧瑟。
词人这一生,除了湖海漂流、醉吟风月之外,根本无所建树。
既然一切都由天子之力,词人真想乞求退休,归隐于镜湖东边的水之中去。
但反过来看,这里面却充满了者的牢骚不平、悲愤与讽刺。
因为词人的此外百无功,是由于生在这样一个不给机会的政治时代,处处受
人掣肘之故。
既然词人只手难挽狂澜,倒不如归隐林泉,以免受人倾轧。
是对理想受阻的再一次纾愤,是对朝廷政治气氛的辛辣讽刺。
这样的反话,也能显示出稼轩词气勃部、慷慨内敛的抒情风格。
此词以旷达的风貌隐含悲愤讥刺之情,是稼轩词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