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央办公厅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解放军各总部、各大单位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已经中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纲要》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对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全面规划,是新形势下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各级党委(党组)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积极探索创新,稳妥有序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要紧密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抓好《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
对已经出台的相关改革措施和制度规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
要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努力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中共中央办公厅2009年12月3日附件: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200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也要看到,干部人事工作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
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键在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有关部署和要求,制定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方向,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着力解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干部人事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树立坚定信念、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正确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干部队伍的需求日益增长。
人才的配置方式以及干部选拔机制已经成为制约我们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基于这样的情况,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就成为了当下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一个重要方向。
而干部队伍是任何组织、任何领域都必须要有的,一方面是因为干部队伍是开展各项任务的基础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干部队伍是组织行为的重要性支撑。
因此,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被公认为是推动我们国家发展的关键性举措。
目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以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程序化的理念,将选人用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形成一套实践、科学、创新、灵活的干部制度,在推动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推动组织的建设。
原则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1.尊重干部本身的素质和能力;2.坚持计划和市场的结合,更加注重市场配置;3.创新分类管理,根据不同工作定性管理;4.强化干部选用的科学性与公正性;5.尊重规律,确保制度不被个人化、随意化。
主要措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1.推行职业化、科学化管理制度,給干部提供全面周到的支持,发挥其最大的潜力和价值;2.加强干部队伍的培训和科学教育,提高干部的业务素养和综合素质,如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3.推广更加灵活的干部选拔机制,注重选拔既熟悉工作,又具备发展潜力的干部;4.实行发展审批制度,让干部有充分的发展机会,防止储才不遇。
优化干部调配机制1.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以增强业务能力和德才兼备的干部;2.加强跨部门、跨地区干部交流,填补业务空缺、解决管理短板。
结论这里讨论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这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过程。
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制度、注重实践、注重涉众,只有全面深入、理解彻底、运用得当,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因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方能迎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时代。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背景干部人事制度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中的重要制度,是保证干部队伍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近年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为了全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改革目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旨在进一步完善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培养高素质、优秀的干部队伍,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改革方向1.创新选拔任用机制,多元化引才机制可以适当放宽学历、工作年限等限制条件,加强按照绩效和业绩选拔的机制,强化考察调查、实践锻炼、考核评价等环节,认真审查应用知识、勇于创新、尊重注重群众利益、有爱心和耐心等条件,加强宣传引导和人才培训,培养和选拔出一批爱岗敬业、勇于担当、群众信任、有能力的干部,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2.建立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推进分类考核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基本公务员、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事业单位干部和企业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使其更加符合岗位要求,加强职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建立分类考核和动态管理制度,促进干部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实现干部能上能下的管理,提高干部的竞争意识和责任心。
3.强化干部培训和教育,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加强职业培训、业务培训、管理培训、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构建干部培训体系,优化培训内容和形式,提高干部对国家政策和制度的了解程度,增强常识和专业知识,增强干部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干部适应快速变化的国家和社会环境。
4.推行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推行以能力为导向、以绩效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加强人事管理,建立健全裁员办法、应用制度、问责制度等方面的完善制度,以及工资和待遇等方面的调整等措施,提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同时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加强干部自律和自我管理,推进干部队伍的正常、高效运转。
结语充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育忠诚干净担当的优秀人才和知识精英,推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司法部关于印发《司法部关于深化直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司法部关于印发《司法部关于深化直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司法部•【公布日期】2003.11.27•【文号】司发通[2003]115号•【施行日期】2003.11.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司法部关于印发《司法部关于深化直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2003年11月27日司发通〔2003〕115号)部直属各单位:现将《司法部关于深化直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
司法部关于深化直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司法部直属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司法行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和推动司法制度改革的一支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司法部直属事业单位在完善我国司法行政体制、维持社会秩序稳定、宣传社会主义法制、培养高层次政法专门人才和组织法律科学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近几年,随着国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部直属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有力地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增强各直属事业单位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健全这些机构的内部竞争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社会化的专业技术队伍,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推动司法行政各项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中办发〔2000〕15号)和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人发〔2000〕78号)的精神,结合司法行政系统的实际情况,对深化司法部直属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深化直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1.深化司法部直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政事分开原则和精简高效原则,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法制建设为出发点,以优化司法行政领域专业人才的资源配置和提高司法行政工作的质量为核心,积极推动部属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由传统的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的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努力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
济南市政府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
济南市政府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南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1.07.23•【字号】•【施行日期】2001.07.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济南市政府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2001年7月23日)市委办公厅近日印发了经市委批准的《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并在通知中要求各县(市)区委、市委各部委、市政府各部门党委(党组)、各人民团体党组、军分区党委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全文如下: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通知》(中办发[2000]15号)和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实施意见》(鲁办发[2000]26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逐步建立起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适应的干部人事制度,为建设一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包括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干部、科学技术干部和其他战线干部在内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制度保证。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坚持以下原则:1.党管干部的原则。
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改进党管干部方法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管干部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干部管理水平。
2.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
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以素质论人才,凭实绩用干部,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的整体结构。
3.群众公认的原则。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4篇)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一、背景介绍干部人事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它对于保证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国所面临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已经不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为了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有必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二、问题分析1. 制度僵化问题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对干部的选拔和晋升过于注重资历和政治背景,忽视了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绩效。
这种以“官本位”为导向的人事制度导致了干部队伍的僵化化,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
2. 选拔激励机制不完善问题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评价干部的主要依据是职务晋升,而忽视了干部的个人能力和绩效。
这种制度使得干部队伍中存在不少怕事、畏难、不愿主动担当的问题,对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3. 透明度不足问题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中,干部的选拔和晋升过程不够透明,干部的任免决策过程缺乏公开、公正、公平。
这种制度影响了干部队伍的公信力和工作动力,也容易产生腐败问题。
三、改革目标1. 建立以实绩为导向的干部人事制度新的干部人事制度应该以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绩效为评价标准,注重实绩和贡献。
通过严格的评价体系,选拔和晋升符合工作需要的优秀干部。
2. 完善激励机制新的干部人事制度应该建立起一套公平、公正、激励的激励机制,通过绩效考核和晋升机会等多种方式,激励干部主动担当、积极进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加强监督和透明度新的干部人事制度应该增加监督机制,确保干部选拔和晋升的公开、公正、公平。
通过广泛的参与和透明的程序,提高干部队伍的公信力和工作动力,有效防止腐败问题。
四、改革措施1. 建立绩效导向的干部选拔和晋升机制新的干部人事制度应该建立起一套绩效导向的干部选拔和晋升机制。
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评价体系,注重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绩效,充分发挥干部的主观能动性。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1.以人为本。
人才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关键支撑和核心竞争力,必须重视人才,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公平公正。
人事制度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激励机制,使每个人才都能得到公平的发展机会和待遇。
3.高效高效。
人事制度要注重完善人事管理流程,提高决策和执行的效率,使事业单位人才资源能够更加高效地配置和利用。
4.合理充分。
人事制度要注重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做到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和才华,使人才能够在事业单位中得到适当的发展和提升机会。
基本原则:1.公开透明。
人事制度要建立公开透明的选拔考核和任职程序,减少人为干预和非理性因素的影响,确保选拔任用程序的公平公正。
2.精准科学。
人事制度要注重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根据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需求,精确确定各项人才评价指标和标准。
3.激励导向。
人事制度要注重激励机制的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晋升和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的热情和动力。
4.公平竞争。
人事制度要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在选拔任用上做到公平公正,打破区域和部门壁垒,提高公众对事业单位人才选拔程序的信任度。
5.容错纠错。
人事制度要鼓励创新和实践,容忍试错和失误,及时纠正错误,为人才提供可以承担风险和错误的空间和机会。
以上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制度设计和操作过程中体现公平公正原则、高效高效原则、合理充分原则。
基本原则是公开透明、精准科学、激励导向、公平竞争、容错纠错。
通过对人事制度的,能够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组织效能、提升人才管理质量和水平,为事业单位的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持和保障。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当前社会重大问题之一,也是我国
长期以来一直持续深入的一个改革。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推进干部队伍的优化和提升,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政策法规、组织机制、选拔任用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首先,政策法规方面,需要严格执行公务员法和有关人
事制度的规定,严格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开、公平、择优原则,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和标准,避免以权力寻租和关系互通来任用干部。
同时,还需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落实绩效考核和目标管理,提高干部工作能力和素质。
其次,组织机制方面,需要建立规范的干部选拔任用机
制和程序,明确干部的任职资格、选拔标准和程序,避免任用干部的人为干扰,净化干部选拔任用环境。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干部人才库,打破传统干部选拔任用的限制和束缚,尝试寻找更加优秀的青年干部,增强干部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
最后,选拔任用方面,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干部选拔任用
机制和标准,采用岗位竞争、考试等多种形式进行干部选拔,注重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减少功利性和权力寻租行为的影响。
同时,还要加强干部培训和教育理念创新,在职业发展、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
总的来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需要从政策法规、组织机制、选拔任用等多方面入手,实现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公正、公开、公平的目标,从而推进干部队伍的优化和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保障。
中共安徽省委关于贯彻实施《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意见(暂行)
中共安徽省委关于贯彻实施《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意见(暂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1.05.16•【字号】•【施行日期】2001.05.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中共安徽省委关于贯彻实施《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意见(暂行)(2001年5月16日)为进一步加快全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建设一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根据中共中央批准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暂行意见。
一、方针原则和基本目标1、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方针原则。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解决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适应新情况积极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群众公认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扩大群众对干部人事工作的参与和监督;坚持依法办事原则,通过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推动改革逐步深入。
2、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
全国贯彻实施《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为重点,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到2005年,初步形成干部人事制度工作统一领导、分级分类管理、有效调控的管理体制;初步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竞争择优、有效激励、严格监督、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初步健全干部人事管理的法规和制度,从制度上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为加快发展、富民强省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二、党政干部制度改革3、党政干部制度改革的重点和基本要求。
党政干部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推进能上能下。
干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规划
干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规划干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规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已经成为每一个组织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人力资源是组织中最重要的一项资源,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资源。
对于各级领导来说,如何合理规划干部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组织的战略优势,是非常关键的。
因此,干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规划应成为每一个组织关注的重点。
干部是社会发展和生产力推进的重要力量,是一个组织的重要资源。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干部的管理和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合理规划干部的人力资源,才能充分利用干部的个人特长和优势,从而推动组织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干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应当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合理规划人力资源干部是一个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如何合理规划人力资源,是干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内容。
合理的规划需要根据干部的性质、特长、能力等因素进行考虑,针对不同的干部制定不同的人才发展计划。
同时,为了确保人才的发展,干部的培训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坚持公平正义干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公平正义,要遵循从严管理、公平竞争的原则,坚持干部选拔的公开、公正、公平,并通过公开的程序公开选拔干部,确保干部的选拔和晋升不受任何不良影响,保证组织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干部培训干部的培训是干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干部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质也需要持续提升。
其中,干部培训的方式和方法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和改进。
通过不断地组织干部培训和提升干部的知识水平,组织将更加高效地运作。
四、完善考核机制干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也应完善考核体系,更加科学地评估干部的工作表现和绩效,对干部进行适当的激励和奖励,促进干部竞争和合作的氛围。
同时,应加强对干部的日常工作和业务能力的评估,确保干部的能力和成就得到有效的评价。
五、落实干部的责任在干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中,干部的职责和责任也是需要得到充分落实的。
干部应认真履行职责,确保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符合工作要求,并始终以服务企业和社会为己任,为企业和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1】...
《关于进⼀步深化事业单位⼈事制度改⾰的意见》中办发【2011】... nbsp关于进⼀步深化事业单位⼈事制度改⾰的意见中办发【2011】28号为贯彻落实党的⼗七⼤和⼗七届⼆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和《2011-2020年深化⼲部⼈事制度改⾰规划纲要》要求,现就进⼀步深化事业单位⼈事制度改⾰提出如下意见。
⼀、深化事业单位⼈事制度改⾰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标任务指导思想。
深化事业单位⼈事制度改⾰,要以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1.指导思想。
经济体制和发展社会事业的需要,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向,全⾯推⾏聘⽤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创新管理体制,转换⽤⼈机制,整合⼈才资源,凝聚优秀⼈才,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各类⼈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全⾯建设⼩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才保障。
基本原则。
贯彻落实党的⼲部路线⽅针政策,坚持党管⼲部和党管⼈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2.基本原则。
优;坚持分类推进,充分体现不同类型、不同⾏业的特点;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维护事业单位和⼯作⼈员的合法权益。
3.⽬标任务。
⽬标任务。
按照中央关于深化⼲部⼈事制度改⾰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的总体要求,以转换⽤⼈机制和搞活⽤⼈制度为核⼼,以健全聘⽤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形成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符合事业单位特点和⼈才成长规律的⼈事管理制度,实现由固定⽤⼈向合同⽤⼈转变,由⾝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到2015年,全⾯建⽴聘⽤制度,完善岗位管理制度,普遍推⾏公开招聘制度和竞聘上岗制度,建⽴健全考核奖惩制度。
到2020年,形成健全的管理体制、完善的⽤⼈机制和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事制度改⾰根据事业单位分类实⾏不同的⼈事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方案
国有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方案为了贯彻落实省国资委《关于深化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新旧动能转化,着力解决“落后的思想观念与激烈市场竞争不适应、僵化的管理模式与公司发展不适应”的突出矛盾,公司决定深化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机制,制定本方案。
一、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贯彻落实省国资委提质增效的战略部署为指引,深入领会省国资委全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相关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以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员工队伍、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以严格落实“三定”改革方案为基础,以建立健全岗位、能力与绩效管理体系和员工培训开发体系为支撑,着力破除与市场经济体系严重不相适应的“官本位”、“铁饭碗”、“大锅饭”思想观念,构建以“三能”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市场化人事劳动分配机制,为企业提质增效提供坚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工作原则——坚持战略导向。
这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前提。
“三能”机制建设的方向必须与公司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战略目标高度一致,与公司经营理念和管理实践紧密结合,发挥好改革支撑战略、服务发展功能,确保改革的战略性、先进性、科学性。
——坚持市场导向。
这是深化改革的根本要求。
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健全市场化的用人、用工和分配机制,将市场化贯穿于“三能”机制建设的每个环节之中,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推行市场化运行机制来撬动组织效力、干部动力、队伍活力。
——坚持效率优先。
这是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
坚决破除“官本位”、“铁饭碗”、“大锅饭”等与市场经济严重不相融的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敢于直面当前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干部结构不合理、素质能力参差不齐、考评体系不够精准,用工总量大、结构性余缺突出、退出机制不健全,收入分配效益导向不鲜明、市场化程度不高、绩效管理科学性针对性不强等矛盾和问题,确保改革的针对性、有效性。
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
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大委办发[2001]1号各区市县委、政府,市直单位:市人事局、市编委办公室《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业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大连市委办公厅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一年一月十六日市人事局、市编委办公室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2000年7月20日)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关于深化行政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精神,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达发省人事厅、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辽委办发[1999]2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市属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城建、公用等社会公益及其他经营服务性活动的各类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1、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大关于深化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的精神为指针,围绕我市实现“双新”目标的需要,结合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进程,按照科学化的总体布局、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多样化的分类管理、制度化的总量控制的基本思路,调整结构布局,精简机构编制,提高队伍素质,减轻财政负担,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和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其走向社会,进入市场,推动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2、基本原则: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推进事业单位社会化,使其逐步成为责权利相统一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坚持脱钩、分类、转制、搞活的原则,使其成为管理体制规范、运行机制灵活、约束机制健全的社会服务组织;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断提高其工作人员兴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改革目标: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建立起政事、事企职责分开、法人地位明确、结构布局合理、政府依法监管的科学分类管理体制;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深化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
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大委办发[2001]1号各区市县委、政府,市直单位:市人事局、市编委办公室《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业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大连市委办公厅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一年一月十六日市人事局、市编委办公室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2000年7月20日)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关于深化行政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精神,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达发省人事厅、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辽委办发[1999]2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市属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城建、公用等社会公益及其他经营服务性活动的各类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1、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大关于深化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的精神为指针,围绕我市实现“双新”目标的需要,结合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进程,按照科学化的总体布局、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多样化的分类管理、制度化的总量控制的基本思路,调整结构布局,精简机构编制,提高队伍素质,减轻财政负担,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和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其走向社会,进入市场,推动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2、基本原则: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推进事业单位社会化,使其逐步成为责权利相统一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坚持脱钩、分类、转制、搞活的原则,使其成为管理体制规范、运行机制灵活、约束机制健全的社会服务组织;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断提高其工作人员兴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改革目标: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建立起政事、事企职责分开、法人地位明确、结构布局合理、政府依法监管的科学分类管理体制;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意见》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意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党中央从实现跨世纪战略目标的要求出发,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贯彻落实《纲要》,对于在进入新世纪的重要历史时期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符合“*”要求、适应我市改革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贯彻《纲要》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xx理论和江泽民同志“*”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德才兼备原则和党管干部、依法办事的原则,遵循干部成长和干部人事工作的客观规律,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年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
以“*”和“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改革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以坚定不移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继承和发扬我市长期形成的干部人事工作优良传统的同时,勇于改革一切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制度和方法,把创新贯穿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
坚持把中央精神同我市干部人事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央精神为指导,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完善干部人事管理各项制度。
二、基本目标遵循《纲要》精神,今后xx年全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以建立一套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干部人事制度,为建设一支符合“*”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制度保证为方向,努力实现五项基本目标:(一)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二)完善干部人事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有效调控的宏观管理体系;(三)形成符合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科学的管理体制,建立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四)健全干部人事管理法规体系,努力实现干部人事工作的依法管理,有效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五)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实现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与合理配置。
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央办公厅)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解放军各总部、各大单位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已经中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纲要》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对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全面规划,是新形势下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各级党委(党组)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积极探索创新,稳妥有序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要紧密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抓好《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
对已经出台的相关改革措施和制度规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
要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努力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中共中央办公厅2009年12月3日附件: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200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也要看到,干部人事工作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
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键在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有关部署和要求,制定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方向,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着力解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干部人事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树立坚定信念、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正确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人力资源)人事制度改革配套资料精编
(人力资源套表)人事制度改革配套资料中共黎城县委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决定为适应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加快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干部人事制度,把各类人才充分集聚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新黎城的宏伟事业中来,加速推进全县的小康建设,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省、市的有关部署以及县委十壹届四次全会的意见,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现就我县当前和今后壹个时期进壹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作出如下决定。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壹)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等有关精神,坚持积极稳妥、稳中求快、快中求活的方针,解放思想,和时俱进,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打破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不合理的干部人事制度,建立和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促进干部人事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从根本上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全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增强干部人事工作活力,进壹步匡正用人风气,有效降低行政成本,为全县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加速推向前进。
(二)目标任务。
(1)逐步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高能低、有效激励、严格监督、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2)完善干部人事工作统壹领导、分级管理、有效调控的宏观管理体系;(3)形成符合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不同特点的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建立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4)健全干部人事管理法规体系,实现干部人事工作的依法管理;(5)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实现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和合理配置。
(三)原则。
(1)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保证县委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权和对重要干部的管理权。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一、基本目标和方针原则1.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通过不断推进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到2010年,要建立起一套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干部人事制度,为建设一支符合兰个代表”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制度保证。
基本目标是:——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完善干部人事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有效调控的宏观管理体系;——形成符合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建立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健全干部人事管理法规体系,努力实现干部人事工作的依法管理,有效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实现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与合理配谿。
2001年至2005年牛五”期间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为重点,以初步建立起一套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干部人事制度为目标,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斗五”规划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2.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方针和原则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
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适应,服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一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以兰个代表”和兰个有利于”作为衡景改革成败与得失的根本标准。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坚持和发扬我们党长期形成的干部人事工作的优良传统,勇于改革一切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制度和方式方法。
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改革相结合,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各部门探索创新。
——必须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
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
以素质论人才,重实绩用干部。
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实现领导班子成员新老交替制度化。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意见(全文)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意见(全文)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根据《中共镇江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镇发(2002)12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党管干部的原则,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精神,以素质论人才,凭实绩用干部,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建立健全干部人事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有效调控的宏观管理体系;探索和完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干部人事分类管理制度;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努力实现干部人事工作依法管理、按章办事,有效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打破选人用人中论资排辈的观念和做法,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积极营造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实现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与合理配置,为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党政干部制度改革党政干部制度改革,重点是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一步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
通过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全相关制度措施,形成正常的更新交替机制;逐步实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考核、交流、监督等工作的规范化,从制度上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我市党政干部制度改革,要在三个层面上整体推进,不断深化。
(一)坚持和完善的制度1、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考察对象应从民主推荐得票较多的人选中产生。
同时,对不同层次人员的推荐票分别统计,综合分析,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
1、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政策问答1、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坚持以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结合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原则,精简冗员,鼓励竞争,促进流动,提高素质,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优秀人才成长,增强事业单位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加速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2、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什么?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科学分类管理体制和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改变用管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办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做法,逐步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适合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等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符合专业技术、管理和工勤各自岗位规律的具体管理制度;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3、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⑴改革用人制度。
通过建立和推行聘用合同制及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制、管理人员职员制、工人岗位(等级)聘用制,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市事业单位特点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制度。
⑵完善聘后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奖惩制度,施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职员培训,坚持辞职辞退和退休制度,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后管理。
⑶改革工资分配制度。
通过搞活事业单位的工资分配,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扩大事业单位的分配自主权,逐步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方向,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着力解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干部人事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树立坚定信念、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正确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基本目标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干部群众参与度。
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等环节充分发扬民主,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得到保障和落实。
——健全竞争择优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广开举贤荐能之路,选人用人渠道进一步拓宽,选拔任用方法进一步完善,竞争性选拔力度进一步加大,形成各类人才公平竞争和优秀人才不断涌现、健康成长的生动局面。
——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干部考核科学规范,评价客观准确;流动渠道畅通,资源配置优化;管理约束严格,权力责任统一;激励措施完善,保障体系健全,形成有利于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鼓励干事创业的有效机制。
——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有效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用人行为规范,工作责任明确,监督制约有力,形成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深化分级分类管理,健全干部人事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统一领导、科学分类、分级管理、调控有效的宏观管理体制,完善符合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各自特点的分类管理制度,形成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干部人事制度体系,实现干部人事工作的依法管理和科学管理。
二、党政干部制度改革重点突破项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政干部制度改革要抓住以下重点难点问题,加大工作力度,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明确干部选拔任用提名主体,规范提名形式、提名程序,合理界定提名责任,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和监督。
2010年制定和实施试行办法,逐步形成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
(二)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认真实行并不断完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
2012年前在省、市、县全面实施。
到2015年初步建立符合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不断提高考核评价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三)推行差额选拔干部制度推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完善地方党委全委会、常委会决定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度。
探索地方党委差额票决干部办法,2012年前在一些地方进行试点,认真总结经验。
(四)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
坚持标准条件,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完善程序方法,改进考试测评工作,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质量。
到2015年,每年新提拔厅局级以下委任制党政领导干部中,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产生的,应不少于三分之一。
(五)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范围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
2012年前继续开展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试点工作,认真总结经验。
(六)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力度。
畅通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渠道。
注重从优秀乡镇(街道)领导干部中选拔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县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要保持半数以上有3年以上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等领导工作经历的成员。
注重从县、乡党政机关选调优秀干部到市级以上党政机关工作。
到2012年,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应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
到2015年,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中,具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应达到一半以上;中央机关司局级领导干部和省级机关处级领导干部中,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应达到三分之二以上。
对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年轻干部,要有计划地安排到基层培养锻炼。
(七)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完善干部职级晋升制度,探索依据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晋升职级的相关政策。
实行干部职级与待遇挂钩,强化职级在确定干部工资、福利等方面的作用。
2012年前制定和试行干部职级晋升和管理办法。
(八)健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制度合理界定干部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规范调整的原则、程序,及时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
拓宽干部调整后的安排渠道,完善相关保障性配套措施。
2012年前制定实施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办法,并进行试点,逐步做到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九)探索建立拟提拔干部廉政报告制度认真执行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
探索试行拟提拔干部向组织报告本人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规定情况、本人涉及当地干部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情况、公示中群众反映问题的有关情况及其他方面廉政情况的制度,2012年前进行试点,条件成熟后逐步推行。
(十)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
畅通电话举报、信访举报和网络举报渠道,加大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巡视力度。
健全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查制度,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等用人问责制度,落实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责任制。
到2012年,用人上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防治用人上不正之风长效机制。
(十一)实行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适应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要求,扩大干部工作信息公开范围。
实行干部任用提名情况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在领导班子内部公开制度,探索干部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建立健全干部工作信息向社会公开制度,适时发布干部工作政策法规、领导班子职位空缺情况及其岗位职责要求、考察对象或拟任人选的基本情况、干部选拔任用结果、选人用人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情况等。
建立党委组织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
坚持和完善干部工作社会评价制度。
到2012年基本实现干部工作信息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
三、党政干部制度改革整体推进任务在党政干部制度改革重点突破项目的带动下,逐步健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和激励保障机制,整体推进党政干部制度改革。
(一)健全选拔任用机制1、完善民主推荐制度。
探索建立民主推荐职位预告制度。
健全不同类型、不同职位干部民主推荐的办法,按照代表性、知情度和相关性原则,合理确定参加民主推荐人员范围,改进民主推荐方式方法,增强民主推荐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正确分析和运用民主推荐结果,综合考虑岗位需求和干部近年考核评价情况、工作实绩、发展潜力等因素确定考察人选,既要尊重民意,又不简单以票数高低取人,注意保护真抓实干、坚持原则、敢于负责、锐意进取的干部。
2、改进任职考察工作。
完善干部德才考察标准,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
完善考察预告制度、考察对象公示制度。
坚持差额考察,落实延伸考察,增强考察准确性,防止失真失实。
3、规范酝酿和讨论决定程序。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酝酿制度。
地方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用前,要经书记与副书记及分管组织、纪检等工作的常委共同酝酿,并征求同级分管领导的意见。
实行讨论决定干部向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预告制度。
完善人选介绍内容,改进介绍方法。
规范讨论决定干部的程序和方法。
4、完善任前公示和任职试用期制度。
完善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丰富公示内容,改进公示方式,推进媒体公示。
探索扩大公示对象范围。
加强对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间的管理,严格试用期考核工作。
5、规范干部破格提拔办法。
坚持不拘一格选拔优秀干部。
制定出台干部破格提拔办法,明确破格提拔条件,规范破格提拔程序。
6、推进党内选举制度改革。
适当扩大地方党的代表大会差额选举的比例和范围。
扩大党代表大会代表对提名推荐候选人的参与,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
完善选举办法,改进和规范选举程序和投票方式,改进候选人介绍办法。
创造有利于选举人表达意愿的环境和条件,切实保证选举人依照规定自主行使选举权。
7、建立党政机关部分职位聘任制。
根据工作需要,对部分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
研究制定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办法,明确聘任职位,规范聘任条件、程序、待遇及聘期管理等。
(二)健全考核评价机制1、建立岗位职责规范。
根据岗位的性质、任务和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及其能力素质标准,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基础和依据。
2、实行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
规范干部平时考核制度,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考核。
综合运用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与换届(任期)考察、任职考察等方式,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
3、改进考核方法。
完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等方法。
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整合考核信息,注意综合运用巡视、审计、统计及部门(行业)专项考评等结果。
根据考核任务和考核对象,合理运用考核方法。
4、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并与干部的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等结合起来。
建立健全考核结果反馈和通报制度。
建立健全干部考核信息库。
(三)健全管理监督机制1、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
严格执行任期、连任限制和最高任职年限的规定。
严格控制选任制领导干部尤其是地方党政主要领导法定任期内职务变动,保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内稳定。
建立任期目标责任制,强化任期考核。
探索扩大任期制的适用范围。
2、完善干部交流回避制度。
加大重要部门、关键岗位、东中西部地区干部交流力度,疏通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干部交流渠道,推进上下级机关干部交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干部交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健全党政机关内部管理人、财、物和执纪、执法等岗位干部的定期轮岗制度,推进机关干部跨部门跨单位交流。
坚持选派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培养锻炼,规范和改进干部挂职锻炼工作。
引入竞争机制,改进交流人选产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