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组织中隐性知识的共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型组织中隐性知识的共享

摘要:组织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竞争优势的提高依赖于知识的开发和创新、而知识共享是知识创新的有效途径,在知识共享中,隐性知识的开发和共享是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源泉。文章从隐性知识的概念和特点出发,结合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转化的SEIC模型,从五项修炼的角度,探究隐性知识共享的过程和策略。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知识共享;隐性知识;五项修炼

一、隐性知识与学习型组织

关于知识,迈克尔·波拉尼将其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显性知识是可以用文字记录和语言表达的知识,它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组织生活中,为组织成员所使用;而隐性知识则是无法借助语言、文字或是图像表达出来的,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和潜意识之中。由于个人的经历、个体所处的环境、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心智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不同个体所储备的隐性知识不同,因此,相对显性知识而言,隐性知识具有个体性、非系统性、情景性、稳定性、文化性和实践性等特征。

从学习型组织的视角来看,隐性知识的共享对于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和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彼得·圣吉提出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和理论体系以来,国内外对学习型组织的研究不断深入。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创造和持续创造的组织,它是适应内外部不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一个组织。在组织中,知识是组织学习和创造的源泉,个人学习是组织学习的起点,充分挖掘和激励个体内含的隐性知识将有助于组织学习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对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共享将成为研究重点。

二、学习型组织中隐性知识共享的过程与组织学习智障

(一)学习型组织中隐性知识共享的过程

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建立了关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转化的SEIC模型(见图1)。

野中郁次郎介绍了知识转化的四个过程,即社会化、外化、内化和综合化。在学习型组织中,隐性知识的共享过程同样可以借助这一模型展开。

(一)社会化过程

社会化的知识共享过程依赖于组织中人与人之间所进行的各种社会化活动。在传统的社会化过程中,隐性知识共享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交流、观摩、模仿等途径获得,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运用和广泛发展,知识的获取途径和

流通方式发生了变化,共享渠道也更加多样化。Blog、RSS、Wiki、Podcasting、Social Bookmarking、IM、Mashup等各种网络虚拟社区的出现为个体间隐性知识的共享提供了便利。在虚拟化的学习社区中,每个个体不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主动创造者,人人可以摆脱时空限制和心理障碍,自由地发表和共享自己的经验、看法和观点。所以,这种虚拟化的社交平台为潜藏于不同个体内隐性知识的拓展、传播与共享提供了便利。

(二)外化过程

隐性知识的外化过程就是将个体的隐性知识转化为组织或团体的显性知识的过程。组织中的个体将知觉到的隐性知识清楚地表达和呈现出来,以易于别人理解和接受的表述方式和传达形式,将个体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团体的显性知识。不同于显性知识“人到文档”的共享形式,隐性知识强调的是“人到人”的方式,即通过强调人与人间的相互交流来实现知识的传播。从学习型组织的角度来看,这一过程的实现有赖于深度会谈和讨论。因为一个团体如果要拥有持续性开创学习的能力,必须在深度会谈和讨论中擦出知识的火花。鲍姆认为,在深度会谈时,大家以多样的观点探讨复杂的难题,每个人摊出心中的假设,并自由交换他们的想法。在一种无拘无束的探索中,人人将深藏的经验与想法完全浮现出来,而超过他们各自的想法。而讨论则会碰击彼此观点和想法,震荡出新的知识,可以看出,经由讨论与深度会谈不仅可以共享知识,而且可以更新、创造和传播知识。

(三)综合化过程

野中郁次郎的SEIC模型告诉我们,知识的综合化过程是知识的转化、组合、系统化的过程。这是构成组织核心的学习力、竞争力和核心文化的关键。在学习型组织中,个体将接收到的零碎的显性知识加以整合、转化,以知识扩散的途径,被个体中其他成员所认知和理解,在共享平台上,通过个体间的交流和讨论,将接受到的零碎的显性知识加以整合,转化为团体的一般知识,打造组织的核心知识库,为组织中每个个体的学习提供智力支持和共享资源。

(四)内化过程

知识的内化过程是一个显性知识隐性化的过程,即在组织学习中,个体将接收到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隐性知识的过程。知识的共享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每个个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知识共享平台,在共享平台上,借助于虚拟化的组织学习环境,通过与不同知识主体间的交流与讨论,主动将获得的显性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进行对比,通过同化和顺应,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隐性知识,这个过程是个体知识的建构过程,它不仅积累和创新了知识,也丰富了个体原有的知识体系。

这四个过程很好地诠释了学习型组织中隐性知识共享的过程。在学习型组织中,隐性知识的共享贯穿于社会化、外化、综合化以及内化过程的始终。一方面,组织中的每个个体通过社会化的交流与共享平台将个人的隐性知识加以表述,外化为显性知识,在个人、团体和组织中不断地传播和分享,凝聚成组织的核心知

识,从而实现知识的价值增值,为显性知识的进一步传播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在知识交流的过程中,不同知识主体通过传递、表达和交流等知识共享手段,将接收到的显性知识加以综合化;内化为自己的隐性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力。这一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内化阶段不仅是学习型组织中隐性知识共享过程的终点而且也是起点。在学习型组织中,隐性知识共享首先从个体隐性知识共享开始,通过这四个阶段的不断更替和融合,将个体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团体和组织的显性知识,最后经过内化阶段,丰富和更新了个体原有的知识结构,促进了每个个体的发展。个体学习是组织学习的起点,所以这一螺旋式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不仅增强了个人的学习力,而且带来了组织竞争力的提升。三、从知识共享角度解读组织学习的智障

彼得·圣吉断言:组织智障是影响组织学习和成长的最大障碍。在学习型组织中他提出了组织学习七个方面的智障:局限思考、归罪于外、缺乏整体思考的主动积极、专注于个别事件、煮青蛙的故事、从经验中学习的错觉、管理团队的迷思。不同于彼得·圣吉对组织智障不同层面的解读,笔者将从组织学习智障这一具体角度来分析导致组织智障的主要原因。学习智障是组织智障的关键和核心,而组织中隐性知识共享障碍则是组织成员学习智障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学习型组织中,人不仅是知识的载体和创造者,也是知识共享的主体。组织中的个体在将自身的隐性知识分享给组织和团体的过程中,由于组织和自身等方面的原因,没有充分共享和外化隐性知识,从而导致组织学习智障,影响组织发展。在学习型组织中,隐性知识的共享障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个人;二是组织。

(一)就个人而言

1 组织中个体的学习能力、对知识共享的态度和意愿等因素影响了知识共享行为。由于个体表达能力和心智模式的局限,无法将内含于自身的隐性知识清楚明白地呈现给组织中的其他人,这就妨碍了员工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同时鉴于隐性知识内容的不确定性和私人性,当隐性知识的可靠性没有得到确证时,组织中的其他成员在接受时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是隐性知识共享的最大障碍。同时,学习型组织中成员的价值观对知识共享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私的人毫无保留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而自私的人则是带着事不关己的态度被动地共享知识,或是分享别人已经知道的知识。

2 由于隐性知识是个人在实践过程中个体经验的积累、总结和升华而成的,是个人努力而得的,也是构成个体竞争力的优势所在,而当将个人的隐性知识分享给组织时,这种优势无形中就丧失了,所以在组织中有些学习者由于对知识的垄断心理,不愿将个人的隐性知识拿出来分享。

(二)就组织而言

首先,隐性知识共享受组织体制的制约。隐性知识共享更多的是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传递,如果学习型组织沿用传统的管理体制:领导和员工有明显的层级和工作界限,两者只是工作上的沟通,较少有接触机会;员工对领导有畏惧心理,不敢自由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等,都会阻碍隐性知识的传播和共享。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