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专题 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农民

合集下载

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农民阶级的抗争(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侵略的农民运动,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坚持了14年, 势力发展到18个省,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主观原因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客观原因中是外反动势力色结起来,对太平天国联合绞杀.历史教训是:农民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注意:《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的区别和联系区别:产生背景不同;经济主张不同;群众基础不同;作用不同;反映时代特征不同联系: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弥补了前者在社会改革方面的空想性,落后性(二)义和团运动(1899-1900):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山东等地掀起了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把斗争锋芒指向帝国主义,在斗争中提"扶清灭洋"的口号,这口号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义和团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即以贫苦农民为主,还包括手工业者,小商贩,运输工人和城市贫民等.义和团运动有严重的自发性质,"扶清灭洋"口号体现出对清政府抱有幻想,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义和团爱国运动失败.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注意: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相同点:性质,斗争方式,失败原因,历史作用等不同点:背景,主要对象,组织性,斗争规模,时代特点等(三)农民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1,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深爱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具有反抗压迫和剥削,要求自由和平等的革命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学生打击了封建势力,配合了北伐战争.根据地的广大农民,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踊跃参军参战,为夺取民主革命胜利提供了保障. 2,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和时代局限,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农民是小生产者,落后的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无法克服自身在思想上(没有理论指导),政治上(提不出彻底的纲领,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组织),组织上(宗派主义)的致命弱点.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a.经济上是分散的个体的小生产者;b.政治上提不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c.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革命理论作指导;d.组织上很难形成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3,中国革命如果失去了农民的支持同样不能取得胜利,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性决定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制义的斗争的失败,充分证明了这一点.4,毛泽东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农民阶级在旧民主主义时期,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一样起到了领导和参与斗争的作用,但农民阶级反抗较资产阶级早而且更猛烈,例如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中国农民与中国革命

中国农民与中国革命

中国农民与中国革命班级:姓名: 学号: 有一种文明历尽沧桑,绵延发展,传承不绝;有一个国家,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有一群农民;勤劳勇敢,充满智慧,自强不息。

这种文明叫做中华文明,这个国家是伟大的中国,这群人民是中国农民。

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地外表之下,隐藏着的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对农民无限制的剥削,是用百姓的血汗堆砌出的文明。

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在每个封建王朝的末期,可以说都有着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

地主阶级对于农民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土地被大量兼并,农民失去赖以生存土地成为赤贫,因无法生存而揭竿而起,最后导致这个封建旧王朝的覆没和促成一个新王朝的诞生。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发生重大转折,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势力对人民的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的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长期以来,中国广大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下,过着及其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

金额赔款,清政府给农民加重了很大的负担,横征暴敛。

在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下,迫使广大农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太平天国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1851年,洪秀全组织发动太平天国运动,坚决镇压和打击官僚,有力的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并且英勇与外国组织和指挥的军队作斗争,给侵略者以应有的教训,虽然到最后,太平天国起义失败了,但是它留给后人的意义是重大的。

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逐步形成变法维新的思潮,并发展成维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正因为没有人民的力量做后盾,“回天之力”是存在于万民众的之中的,这是维新派的志士们所没有认识到的。

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

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

第二专题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一)关于这个问题的历年命题情况介绍1.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至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1994年文科第25题)[答案要点](1)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1927年后中共在不同历史时期实行过不同的土地政策。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有利于全民族的抗战,改没收地主阶级土地的政策为减租减息的政策,以适当调节各抗日阶级在根据地的经济利益。

2.下面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关党的土地政策的一组材料:(1999年理科第35题)材料1(一)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农民个别耕种。

(二)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

(三)分配土地之后,除老幼疾病没有耕种能力及服务公众勤务者以外,其余的人均须强制劳动。

(四)以人口为标准分配土地,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五)以人口为单位分配土地。

摘自1928年12月《井冈山土地法》材料2(一)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农民耕种使用。

(二)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经工农兵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

(三)以乡为标准分配土地,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四)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

摘自1929年4月《兴国土地法》材料3省苏(维埃政府)应该通令各地各级政府,要各地政府录令布告,推促农民耕种,在令上要说明过去分好了的田即算分定,得田的人,即由他管所分得的田,这田由他私有,别人不得侵犯。

以后一家的田,一家定业,生的不补,死的不退,租借买卖,由他自主。

田中出产,除交土地税于政府外,均归农民所有。

吃不完的,任凭自由出卖,得了钱来供给零用,用不完的由他储蓄起来,或改田地,或经营商业,政府不得借词罚款,民众团体也不得勒捐。

专题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专题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近代世界矛盾的焦点存在着内外部的多种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处于帝国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的深重灾难之中1945年8月和9月重庆和平谈判期间和蒋介石互相敬酒wwwthemegallerycom3统一战线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主要矛盾和任务有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第一国民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第二土地革命前中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第三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第四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wwwthemegallerycom二武装斗争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1必然性
旧上海城市一 瞥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第一,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 制度的根基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占有明显的优势。
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
主要形式,它的力量很软弱。 第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军阀
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专政
第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着中国 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中国实际上长
期不统一,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贫困和不自
1900年,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挑起大规模侵华战争。

(3)半封建过程:

帝国主义的侵略,加速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客
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创造条件,但封建制度的根基依旧保
持,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由一个完全
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论述

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论述

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学习江泽民同
志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论述
日一夫
【期刊名称】《新湘评论》
【年(卷),期】1998(000)001
【总页数】4页(P30-33)
【作者】日一夫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422
【相关文献】
1.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六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J],
2.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问题--学习毛泽东有关农民问题论述的感想 [J], 韩金素
3.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及其发展[J], 周杏坤
4.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农民问题理论的历史回顾 [J], 张志光;胡百灵
5.江泽民参加赣鄂滇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首要问题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农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论农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农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在中国革命中,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发扬了农民的主人翁精神,让农民参与到革命的各个阶段。

农民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中国建设中,农民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农民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的粮食支柱。

农民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农业改革、农村扶贫、农村电商等政策,来促进农民的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

总的来说,农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应当高度重视农民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使农民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中来。

如何认识以洪秀全为代表的中国在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如何认识以洪秀全为代表的中国在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农民们积极 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湘鄂赣革 命根据地,仅半年之内,参加红军的 翻身农民达3万多人。鄂豫皖革命根据 地的黄安七里坪的一个招兵站,一天 就招收800名农民入伍。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武装起义有100多次,遍及14省140多县市, 参加起义的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有数百万 人。这些起义给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以有力的回击,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成为 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来源。
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
1.“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村、农业、农民这三大问 题。系统地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在历史形成 的二元社会中,城市不断现代化,二、三产业不 断发展,城市居民不断殷实,而农村的进步、农 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
对策
• • • • 转变发展观念 完善惠农政策 健全社会保障 加强组织建设
2.城市化中的问题
① 城市就业压力增大 ② 城市交通负担加重 ③ 社会治安隐患 ④ 城市环境问题
对策
• 取消限制性规定,为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创 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竞争 能力 • 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 农村实现现代化才能说明我国现代化 建设取得成功。 • 中国城市化的关键在于解决好农民工 问题。
实践证明,农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 中一支巨大的不可忽视的力量。高度 重视农民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条珍贵 历史经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取得成功的一条基本历史经验。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 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 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 署。2004年至2015年又连续十二年发布以 “三农” 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 “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 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结合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结合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结合公管二班程康康201500032041[摘要]在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工人阶级为骨干的中国共产党从产生初期就举步维艰,面临着许多磨难与考验,在国情与俄国差异巨大的中华大地上,血统纯正的苏俄经验和马克思主义真的适用吗?单凭工人阶级的力量能够推动中国这艘巨舰航行吗?睿智的共产党人将目光投向了占中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而饱受苦难煎熬的农民也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工农联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谱写了辉煌而壮丽的血火战歌,两者的结合是双方之幸,是中国之幸。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工农联盟一、共产国际指导下的农民运动的兴起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由于经验不足,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和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并不清晰,主要工作在领导工人阶级和发展工人运动方面。

“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

”①所以对农民运动相对重视不足。

而此时,共产国际的指导,对其革命工作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2年1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后,列宁接见中国共产党代表张国焘,提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支柱,中国共产党如不唤醒农民,民族解放是无望的,中国无产阶级必须同农民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深入农村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②这大大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农民运动工作的开展。

从1922年6月起,共产党员逐渐在各地建立农会组织,并迅速发展。

1924年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党四大通过《对于农民运动之决议案》,指出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成分,不动员农民参与革命,中国革命成功以及在民1族运动中取得领导地位,都是不可能的!国共两党合作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批具有相关能力的学员,这些人之后多数成为中共地方党团组织和农民运动的骨干力量,又将相关经验继续传播,为以后农民运动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毛泽东等一些共产党人也撰写文章,阐述自己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农民与社会的认识。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作者:崔禄春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1年第5期【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农民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经历了一个从提出命题到初步形成、成熟完善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基本成熟定型的农民问题理论。

这一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农民中国革命农民运动土地革命【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崔禄春在中国共产党100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提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的论断,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一、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集中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一些党员、团员开始到农村开展农民运动。

1921年9月,浙江萧山县衙前村最早成立了党领导的农民协会。

此后,毛泽东在湖南、彭湃在广东也开展了农民运动。

1924年,国共合作的实现为工农运动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925年1月,党的四大专门通过的关于农民运动的决议明确指出,农民“天然是工人阶级之同盟者”,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取得的。

之后,各地党组织做了许多发动农民、组织农民的工作,全国农民运动蓬勃发展起来,有力配合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为了加强对农民运动的领导,党在上海成立了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由毛泽东担任书记,拟定了《目前农运计划》,以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为工作重点,领导全国农民运动。

1927年初,毛泽东在武昌主持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为各地培训了800多名农运骨干。

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参加农民协会的农民总计达800多万人,组织起来的农民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农村大革命。

在政治上,农民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实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在经济上,清算了地主豪绅的土地财产,实行减租减息;在文化上,冲击了封建宗法思想,普及文化;军事上,农民收缴了地主武装的武器,建立了自己的武装。

关于完善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问题研究

关于完善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问题研究
州 5 O o lo 6
[ 中图分类号】A 4 8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7 — 78 2 1 )0 0 8 — 4 62 22 (0 1 1 — 0 9 0 等级 , 即小工业家 、 小商人 、 手工业者 、 农民, 他们同
资产阶级作 斗争 ,说他们是革命的, 那是鉴于 他们行将转入无产阶级 革命 的队伍 , 这样 , 他们就 不是维护他们 目 的利益 , 前 而是维护他们将来的利
2 1 年第 1 0 l 0期 21 01 1年 O月
E O O C A济 O I L发 展 O M N C N MI经 N 与 社 A E E P E T DS C 会 D V L
V L 9 N .0 0 . . o 1
0CT. 01 2 l
关 于完 善 我 国新 农 村 建 设 中 的农 民 问题 研 究
家的帮助才能走上正常 的发展道路。马克思认为
东方农民的基本特征是 : 小块土地的所有者、 租佃
者; 使用落后工具和传统技术 , 与机器、 先进的农业
生产的 自给性 , 人与人之 间缺乏社会联 他只是把农民看作革命 的配角 , 充其量是同盟军 的 技术无缘 ; 生活水 平是低下 的 】 。马克思强调 , ( 哪) 要使 位置。马克思认为 , 法国农民一旦对拿破仑帝制复 系 ;
领者 和资本 主义 的三重 剥削 , 治上处 于无 权 的地 政
义理论和实践 的突破 口。邓小平首推的农村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 , 家庭承包经营是在坚持土地等生
位, 生活上极端贫 困, 他们非 常渴望 推翻 旧制度。 只有推翻旧制度, 他们才能获得解放。因此 , 他们
是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的主力军。东方农民有其特 殊性 , 在东方的俄 国、 中国等国家, 民不仅 占全国 农 人 口的大多数 , 具有众 多性 , 而且 同西方 国家的农 民相比较 , 他们具有较强的革命性。

中国革命中农民的重要性

中国革命中农民的重要性

中国革命中农民的重要性农民在中国革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主要压迫和剥削对象,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2、中国民主革命反封建的核心是消灭封建土地占有制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中国革命走的又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事实上中国革命队伍主要是由穿上军装的农民组成的。

贫农和其他半无产阶级, 中农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革命广大而可靠的同盟军。

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广大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农民反封建的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扩展资料:历史与现实都表明:农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但是,总是有人漠视农民在近七十年来在革命与建设中发生的深刻变化,夸大农民的弱点,夸大所谓农民意识对党的影响。

在他们看来,农民意识是使工人阶级受腐蚀,党犯错误,国家动乱的祸根,十恶不赦。

似乎农民成了革命的背叛者。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农民亦不能例外。

作为小生产者,受落后的生产方式的限制,受长期的私有观念的影响,在他们身上有分散、保守、自私的弱点。

改变这种传统观念是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

充分认识它的严重性,有助于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教育,不断地克服这些弱点。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毛泽东一直强调“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

但是,决不能把这些弱点夸大到不适当的地步,进而否定农民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否认农民与工人阶级患难与共,并肩战斗,长期合作的历史,否认农民与共产党建立的鱼水般的关系,血肉般的联系,否认农民的伟大贡献,否认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大革命时期中共领导下的农民运动

大革命时期中共领导下的农民运动

大革命时期中共领导下的农民运动摘要: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屈辱的条约,导致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意识日益增强。

工人阶级虽然有坚定的革命性,但是人数毕竟少,如果不团结占全国总人口80%的农民就很难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对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和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一向重视。

农民问题成为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关键词:大革命中国共产党农民运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农民看做无产阶级的同盟者和朋友,视为革命事业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1923年“二七”惨案的发生,使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联合占中国人口最多的农民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一、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的基本认识1、大革命时期农民的基本现状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国家,农民一直以来占社会总人口的绝大多数,成为社会最大的群体。

然而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特别是近代以来深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生活极其悲惨。

在经济方面表现为土豪劣绅把持乡村政权,对农民的压迫盘剥,土地占有的日益高度集中。

广大的农民仅有少量的土地,大部分土地集中在少数地主及富农手里。

而土地作为农民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占人口绝大多数中农、贫农和雇农只有少量的甚至是没有土地。

土豪劣绅和贪官污吏相互勾结,乱立名目摊派各种费用,鱼肉百姓,肆意搜刮农民,加征钱粮,民不聊生。

外国资本家和封建军阀的剥削压迫。

外国的商品疯狂地涌入中国,这给乡间的小作坊以致命的打击。

而本国的商品也因外国商品的进入而抬高价格。

盐税大增,盐价日渐高涨,使农民的生活更加困苦。

军阀连年战争,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在政治方面,几千年的封建王朝,让中国的百姓甘于被统治,他们没有主人意识,政治意识薄弱。

如何去维护自己的权利,特别是政治上的权利他们仍是权力力量的从属者甚至是附庸者。

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在革命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是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中国革命的不同阶段,农民阶级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农民阶级成为了革命的主力军,这一时期,中国的农民阶级在革命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时期,农民阶级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阶级是革命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在这一时期,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他们积极响应革命的号召,参加了各种形式的革命斗争。

农民阶级在各个地区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二是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经济支柱。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农民阶级是中国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农民阶级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为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三是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文化支持者和传播者。

在这一时期,农民阶级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和传播革命思想,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文艺创作,宣传和歌颂革命,传播革命精神,增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意识和信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阶级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得到了扩大和提高。

在这一时期,农民阶级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

在这一时期,农民阶级依然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之一,他们在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农民阶级的参与和支持,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农民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支柱。

在这一时期,农民阶级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为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三是农民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支持者和传播者。

在这一时期,农民阶级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和传播革命思想,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文艺创作,宣传和歌颂革命,传播革命精神,增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意识和信仰。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农民阶级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和巩固。

中国农民与中国革命

中国农民与中国革命

班级:机职2011级1班姓名:刘霖学号:20112033中国农民与中国革命中国近代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

农民阶级由于深受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因此具有革命的要求。

加之人数众多,因此农民阶级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例如: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地化进程的作用;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有力地配合了北伐战争;而后来根据地的农民相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积极参军参战,是民主革命胜利的有力保障。

这些史实都足以说明农民阶级的革命主力军作用。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兼小私有者,不是中国近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这个阶级所从事的小农经济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

这就决定了农民阶级具有一些自身所无法克服的致命弱点。

如: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思想理论武器都与宗教有关(拜上帝教和白莲教),这说明农民阶级在思想上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革命理论作指导;从太平天国提出的《天朝田亩制度》分析,又可以看出农民阶级在政治上不能提出彻底的科学的革命纲领,而平均主义构想又背离农民小生产者兼小私有者的本性,因此不能实现;而从天京变乱和义和团运动的组织特点来看,农民阶级也不能建立先进的巩固的政权组织形式,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始终保持内部团结,不能抵御封建主义的侵蚀。

上述弱点说明,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但是,不能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忽略其革命性,应该认识到:中国革命如果失去了农民的广泛支持是不能取得胜利的。

这是由中国近代特殊国情所决定的。

在中国近代史上,无论哪个阶级领导的斗争,如果不动员农民,均不可能成功。

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压制工农运动,也限制了革命力量,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深刻地阐明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变到城市的深远意义。

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革命作为一次重大的政治革命,其成功与否取决于推动革命进程的各个阶级的力量。

在中国这样一个以农村为主体的社会中,农民阶级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

农民阶级作为最重要的阶级,在中国革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他们是国家的最大的经济支柱,负责维持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支持政治变革的过程。

其次,他们是决定国家命运的重要决策者,能够影响政府的政策正确性,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性和成功的可能性。

最后,他们是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并作为全国经济的主要受益者,可以为实现政治变革提供实质性支持。

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提供了经济支柱,成为政治改革的受益者,并对政治进程的成功起决定性作用,可以说中国革命的成功离不开农民阶级的支持。

因此,必须加强乡村治理和农业发展,保障农民阶级的基本利益,以此来加强全民族的力量,实现民主改革的目标。

总之,在中国革命中,农民阶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政治经济变革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他们的基本利益和全民族的繁荣稳定息息相关。

- 1 -。

专题二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专题二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专题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专题概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面对列强对中国的肆意侵略与掠夺,富于反抗精神的中国人并没有被列强的枪炮所吓倒,它们以地主阶级、爱国官兵、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为代表的中国人以坚强的斗争精神为国人书写了一篇反侵略的史诗,同时了撰写了一部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主干梳理]一、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抗争1.农民阶级(1)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最终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中外势力联合绞杀而被镇压。

(2)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2.地主阶级(1)林则徐虎门禁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振奋了民族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

(2)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3)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英勇战斗争与舰同沉。

二、近代化的探索1.地主阶级(1)魏源所著作《海国图志》一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但没并未能付诸实践。

(2)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企图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但由于只停留在技术层面,没有触动封建根基而失败。

2.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1)康、梁(维新变法)主张在中国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但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方式走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不发动群众,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最终失败。

但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孙中山(辛亥革命)以三民主义为纲领,以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为目标,以暴力推翻清政府为手段,领导辛亥革命,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3)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政策和决策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政策和决策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政策和决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许多重要政策和决策,对于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政策和决策。

首先,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制定了土地改革政策。

土地改革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初期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中国农村地主阶级的存在严重剥削农民,使得农民生活困苦。

为了解决农民的矛盾,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没收地主的土地并分配给农民,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

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也为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其次,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实施了计划经济政策。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政策之一。

计划经济政策的核心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调控和计划安排,通过统一规划和分配资源,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中国共产党通过实施计划经济政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外,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还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上世纪末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旨在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引进外资、开放市场、加强对外贸易等方式,推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也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机遇。

此外,中国共产党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是保障人民基本权益和提高人民福祉的重要手段。

中国共产党通过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教育改革、医疗卫生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强了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社会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和和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专题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一)关于这个问题的历年命题情况介绍1.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至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1994年文科第25题)[答案要点](1)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1927年后中共在不同历史时期实行过不同的土地政策。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有利于全民族的抗战,改没收地主阶级土地的政策为减租减息的政策,以适当调节各抗日阶级在根据地的经济利益。

2.下面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关党的土地政策的一组材料:(1999年理科第35题)材料1(一)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农民个别耕种。

(二)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

(三)分配土地之后,除老幼疾病没有耕种能力及服务公众勤务者以外,其余的人均须强制劳动。

(四)以人口为标准分配土地,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五)以人口为单位分配土地。

摘自1928年12月《井冈山土地法》材料2(一)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农民耕种使用。

(二)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经工农兵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

(三)以乡为标准分配土地,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四)以乡为单位分配土地。

摘自1929年4月《兴国土地法》材料3省苏(维埃政府)应该通令各地各级政府,要各地政府录令布告,推促农民耕种,在令上要说明过去分好了的田即算分定,得田的人,即由他管所分得的田,这田由他私有,别人不得侵犯。

以后一家的田,一家定业,生的不补,死的不退,租借买卖,由他自主。

田中出产,除交土地税于政府外,均归农民所有。

吃不完的,任凭自由出卖,得了钱来供给零用,用不完的由他储蓄起来,或改田地,或经营商业,政府不得借词罚款,民众团体也不得勒捐。

农民一家缺少劳力耕田不完,或全无劳力一点不能自耕的,准许出租。

租完多少,以两不吃亏为原则,由各处议定。

摘自1931年2月毛泽东《关于加强春耕工作的意见》请回答:①材料1《井冈山土地法》的颁布有何意义?条文中尚有哪些不适合当时中国农村实际的政策规定?②比较材料2与材料1,土地政策有什么原则的修正?为什么作这样的修正?③比较材料3与材料1,土地政策又有哪些原则的修正?为什么作这些修正?④从上述土地政策的调整中可以获得什么教益?[答案要点](1)它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农民分配土地的神圣权利。

不适合实际的规定有:第一,没收一切土地而不只是没收地主土地进行分配;第二,土地所有权属于工农民主政府而不是属于农民个人,这样不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和中国的国情,容易侵犯中农利益,不易为广大农民所接受,不利于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

(2)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

这是因为:没收一切土地,没有把地主的土地和富农、中农的土地进行区分,往往造成对富农和中农利益的损害,影响了他们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不利于土地革命的开展。

(3)将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改为属于农民所有,将禁止土地买卖改为允许农民自主租借买卖土地。

土地革命属于民主革命范畴,民主革命不是一般地消灭私有制,因此,应该承认农民对土地的私有权。

(4)土地政策的制定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团结革命力量,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

(二)对历年命题情况的总结1.关于革命的中心问题(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2)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

2.关于革命各个时期的土地政策。

(1)土地革命时期: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2)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以适当调节各抗日阶级在根据地的经济利益。

这一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地主实行减租减息;另一方面要求农民交租交息。

(3)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农,团结中农(土地改革依靠的阶级路线),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土地改革遵循的总原则),发展农业生产(检验土地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

3.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兴国县《土地法》,将井冈山《土地法》中的“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纠正。

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土地改革必须注意的基本原则毛泽东在1947年12月会议上强调,土地改革中必须注意两项基本原则:其一,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其二,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5. 将土地所有权归属于农民的依据(1)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根本就是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必须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作为革命的中心问题来认识,不仅使农民获得土地的使用权,而且要满足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要求,使农民拥有自主支配土地和农业生产的权利。

(2)土地政策的制定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团结革命力量,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

(三)可能的命题方向1.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1)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或中心问题。

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发动和依靠农民,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中国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与广大的农民结盟,才能完成任务。

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核心问题。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他们处在社会的底层,生活极为悲惨。

他们不但要承受来自本国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还要承受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剥削压迫,因而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农民的阶级划分以及各自对革命的态度在近代中国,农民分为贫雇农、中农和富农几个不同的阶层,它们具有不同的革命态度。

(15%,他们有土地出租,又放高利贷,对于雇农的剥削也很残酷,带有半封建性,但一般自己也参加劳动。

富农经济具有半封建半资本主义性,是农村中的资本主义因素,在农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富农一般可能参加,在反地主的革命斗争中,也可能保持中立,因此,要把富农和地主阶级有所区别,不能过早地采取消灭富农的政策。

(220%,一般不剥削人,经济上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政治上没有权力,受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压迫。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农不但能够坚决参加反帝国主义革命和土地革命,并且能够接受社会主义。

因此,全部中农都可以成为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是重要的革命动力的一部分。

中农态度的向背是决定革命胜负的一个因素,尤其在土地革命之后,中农成了农村中的大多数的时候是如此。

”(370%。

贫农是没有土地或土地不足的广大的农民群众,是农村中的半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最广大的动力,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者,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

“农民这个名称所包括的内容,主要地是指贫农和中农”。

贫农和中农都只有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之下,才能得到解放;而无产阶级也只有和贫农、中农结成坚固的联盟,才能领导革命达到胜利。

3. 中国武装斗争的实质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战争。

这是因为:第一,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

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基本上是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

农民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来源,不同时期的人民武装力量,绝大部分是穿着军装的农民。

第三,中国革命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主要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游击战争。

4.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探讨(1)党的早期的领导人李大钊、瞿秋白、彭湃、毛泽东对农村问题和农民运动的重视。

国民革命失败后,党开始走上武装反抗国民党政权的道路,并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毛泽东等人虽然在实践中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但在理论上还没有为全党所认识和接受。

(2)为坚持党在农村的工作,使红军和根据地得到健康发展,毛泽东等在总结革命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著作对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论证和概括,总结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新道路理论。

5.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中国的城市乡村问题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乡村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

(2)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解决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需要。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农民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

(3)决定党必须把工作重心转向农村,与大革命失败后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由此决定的“革命的长期性”直接相关。

(4)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正确处理农村革命根据地与城市工作的关系,才能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

6.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各个时期对待富农的政策。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改革和土地革命中都采取坚定地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的政策,对富农在不同革命时期采取不同的政策。

(1)土地革命时期采取的是限制富农的做法,以便使它在革命中保持中立。

(2)抗日战争时期把富农的生产方式定性为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使富农继续保有它的土地和继续它的生产方式。

这一政策既有利于照顾参加抗日的地主、富农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农民的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

(3)解放战争时期采取的是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

(4)根据建国后的新形势,《土地改革法》规定中立富农,从而改变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也就是在经济上实行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这项政策有利于孤立地主、保护中农,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土地改革运动的顺利完成和迅速恢复发展农业生产。

毛泽东指出,我们在土地改革中实际上消灭了富农经济,在这点上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7.土地改革的目的、作用和意义(1)土改的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的重大作用。

第一,土地制度的根本变革,消灭了封建的生产关系,广大农民获得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翻身。

第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