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农民阶层分析及其与革命的关系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精选】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爱国行为不仅表现在反侵略、反封建的英勇斗争上,而且还表现在对中国出路的艰辛探索上。
五四运动爆发前,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等不同的社会力量都进行了不同的探索,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这是一次反对政府腐朽统治与地主阶级压迫的正义战争,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内容:颁布了表达建立太平天国理想社会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的《天朝田亩制度》以及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意义: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失败原因:从主观上看: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从客观上看: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进行了不同的探索

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不同阶级、阶层和政治团体对民族和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评析近代中国面临两大危机: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因此,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要获得民族独立,必须推翻帝国主义,要实现社会进步,必须推翻封建主义,这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两大主题。
围绕这两大主题,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对国家出路进行了不同的探索一、太平天国——农民的革命运动(一)简要经过1851年1月,洪秀全等率众在广西桂平的金田村“团营”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从这年开始,直到1864年的最后失败为止,这场历时十四年之久革命运动,以1856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主要事件有,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建军、定鼎天京以及北伐和西征。
到1856年天京事变发生之前,天国达到了它的全盛进期:拥百万之众,据江南之地,建立起与北方清政府相对峙的强大的农民革命政权。
自1856年下半年开始,天朝内部发生了一系列变故:从杨秀清的“逼封万岁”,经“韦杨内江”和韦昌辉的“天京叛乱”,到洪秀全诛杀韦昌辉,再到次年的石达开出走……“天京之变”这场历史性悲剧,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至1864年天京陷落,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最终走上了失败的末路。
(二)对运动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在近代中国革命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它猛烈地冲击了中国的封建秩序,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同时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起了阻止和延缓中国的半殖民化进程的作用;它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要求,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方案,同时,在实践上一定程度地破坏了封建生产关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无法克服小生产者自身的弱点。
其后期的内部分裂,可以说是中国历代农民革命都无法挣脱的宿命的(或曰规律性的)结局。
总之,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革命的指南,囿于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中的农民阶级是不可能自己解放自己的。
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变革过程。
从清朝末期到现代社会,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分化。
清朝末期,社会主要分为士绅、农民和商人三大阶级。
士绅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精英阶层,他们拥有权力和财富,掌握着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农民则是社会的基本生产者,他们在农田中辛勤劳作,维持着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而商人则是社会的中产阶级,他们通过商业贸易获取利润,逐渐成为社会的新贵阶层。
其次,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动态的变化。
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社会的阶级关系逐渐趋于多元化和复杂化。
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出现,加速了社会的阶级分化,使得社会的阶级结构变得更加细化和多样化。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阶级群体逐渐崭露头角,如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和城市中的新中产阶级等。
再次,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20世纪初,中国爆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革命运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这些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推翻封建社会的统治,实现社会的民主和平等,彻底改变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改变了社会的阶级结构,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
最后,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发生了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社会的阶级关系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社会阶级结构不仅包括了传统的士绅、农民和商人,还涌现出了一大批新的社会阶层,如知识分子、企业家和城市的新中产阶级等。
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丰富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也带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的变动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涉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多个方面。
这一过程的发展和变化,不仅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许多动荡的时期,各阶级对于国家出路的探索也随之不断变化。
本文将从清朝末年到现代社会,对中国各阶级的探索进行分析。
一、清朝末年1.地主阶级:清朝末年,地主阶级对于国家出路的探索主要是维护自身利益。
他们通过向政府进贡、收买官员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地位和权利。
同时,他们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机会,以保证自己的经济地位。
2.农民阶级:清朝末年,农民阶级的探索主要是反抗封建统治。
他们发动了一系列农民起义,如太平天国、义和团等。
他们希望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实现自由和平等。
3.商人阶级:清朝末年,商人阶级的探索主要是寻找商业机会。
他们通过与外国商人合作,扩大了对外贸易。
同时,他们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商业领域,如银行业、保险业等。
二、民国时期1.地主阶级:民国时期,地主阶级的探索主要是维护自己的利益。
他们通过参与政治、掌握经济命脉等方式,保持自己的地位和权利。
2.农民阶级:民国时期,农民阶级的探索主要是争取自己的权利。
他们通过参与政治、组织农民协会等方式,争取土地改革和农民权益。
3.工人阶级:民国时期,工人阶级的探索主要是争取劳动权益。
他们通过组织工会、罢工等方式,争取工资增加、工作条件改善等权益。
三、新中国成立后1.地主阶级:新中国成立后,地主阶级逐渐消失。
他们的探索主要是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寻找新的生存方式。
2.农民阶级:新中国成立后,农民阶级的探索主要是参与社会主义建设。
他们通过加入合作社、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3.工人阶级: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的探索主要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
他们通过参与生产、技术创新等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综上所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对于国家出路的探索不断变化。
从清朝末年到现代社会,各阶级的探索主要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争取自己的权利,同时也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阶层分析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阶层分析中国近现代是一个充满了变革的时期,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
这个时期的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阶层这个概念在这个时期也广泛被引用。
本文将会就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阶层分析进行探讨。
一、传统社会的阶层分布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阶层分化非常明显。
按照传统的封建社会制度,把社会分为四等九级,即士农工商,文武百官等。
其中,士族阶层是严格掌握对权力的垄断的,其余群体则处于明显的剥削和被压迫状态下。
二、近代民主革命对中国社会阶层的影响近代民主革命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非常大。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扩展,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新的阶层开始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个阶层的出现主要归功于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他们代表着所谓的先进的思想、文化及科技,对于改变中国社会的面貌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在近代民主革命成功后,市民阶层逐渐成为了中国社会中最重要的阶层之一。
他们享有财富的积累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公共教育对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影响近代民主革命后,公共教育的大力推广迅速改变了中国社会结构中竞争力量的角色。
以前很难获取教育的人群也有了接触知识的机会。
这种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使以前地位低下的人民得以通过教育实现个人竞争优势。
人们之间的自由流动性也随之得到了缓解,这种流动性改变了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面貌。
四、国家经济体系对社会阶层分化的影响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家的经济体系对于社会阶层分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国家经济体系通过不断的扶持和政策的制定,将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个阶段加速了中国社会结构的改革和社会阶层的分化。
经济的市场化也导致了人们对于金融业的关注和对于财政状况的迅速改变。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阶层分析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
它涉及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变迁和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在中国的发展中,阶层分化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它反映了社会科技水平的发展、文化和人民思想精神生活方式的改变、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近代中国社会阶级矛盾与革命斗争

近代中国社会阶级矛盾与革命斗争近代中国是一个社会阶级矛盾尖锐、革命斗争波澜壮阔的时期。
这段历史见证了中国社会由封建向半封建半殖民地过渡的过程,也见证了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历史洪流中的奋斗与追求。
一、封建社会的解体与兴起19世纪后半叶,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瓦解。
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国土遭到蹂躏,封建社会的矛盾日益尖锐。
大多数中国人民沉沦于苦难之中,各类社会阶层都在寻找改变的出路。
农民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体,他们受封建土地制度的压迫,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同时,农村经济危机导致农民生活的恶化,他们积怨于地主豪绅的剥削与压迫。
因此,在阶级矛盾激化的逆境下,农民阶级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
二、工人阶级的觉醒与反抗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的兴起引发了新的社会阶级矛盾。
工业化使工人阶级逐渐形成,他们被迫忍受着低廉的工资、恶劣的待遇和残酷的劳动环境。
同时,工人阶级普遍缺乏组织和权益保护,因此他们在劳资矛盾中常常成为弱势群体。
然而,在艰难困苦中,中国工人阶级逐渐觉醒。
他们开始组织起来,争取劳动权益。
工人阶级的斗争逐渐从工资争取的经济斗争转变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质疑和反抗。
这也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重要源泉之一。
三、资产阶级的现代化追求近代中国社会阶级矛盾中的另一个重要力量是资产阶级。
随着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接触加深,新兴的资产阶级蓬勃发展。
他们寻求现代化、自强不息,对封建传统和压抑开始表示不满。
资产阶级的现代化追求和对封建权贵的蔑视使他们成为了改革变革的积极力量。
而他们普遍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也使得他们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革命斗争的平台和实践在近代中国社会阶级矛盾逐渐激化的背景下,中国人民开始展开了一场精彩的革命斗争。
从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这些革命运动的共同特点是:一方面,它们都表现出了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共同诉求,即反抗封建压迫和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另一方面,它们又因阶级矛盾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性质和动力。
近代中国的农民革命

近代中国的农民革命从晚清到民国时期,中国经历了无数次的动乱和剧变,近代中国的农民也因此经历了一场革命。
这场革命涉及到了农民的政治权利、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其影响深远,甚至令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一、晚清农民起义晚清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铜、煤、铁等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使得紧密的经济关系逐渐形成。
农民身处于经济和政治的边缘,从而导致了他们对社会的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晚清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农民起义。
其中,太平天国起义最为有名,它的影响范围广泛,很快就蔓延到了全国,成为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提出了“天朝上国,人人平等”的口号,旨在解放农民,消灭贵族和官僚的特权。
尽管太平天国起义最终失败了,但是它的影响深远,它揭示了晚清时期农民的贫困和不满,为后来的革命奠定了基础。
二、辛亥革命和土地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在中国各地引发了反清活动。
到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形成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一步。
但是,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社会问题依然存在,农民的利益依然受到压迫。
这就是中国农民开始土地革命的原因。
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清朝的统治,但却并未解决中国的深层次问题。
土地革命是在1927年爆发的,这是因为国家无法解决农民的问题,甚至对农民的行动进行打压。
土地革命的领袖毛泽东提出了“平分土地”的口号,大力扶持农村的发展,紧密联系着农民。
最终,土地革命成功地改变了中国农村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它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三、新文化运动和农民问题新文化运动是在20世纪初期出现的,它要求民主革命和文化革命。
这场革命对于百姓和农民来说,有了更高的教育和文化水平,随着这种知识的增长,人们对于社会和政治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在新文化运动中,一些知识分子开始研究和关注农村和农民问题,这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和农民之间开始建立了联系。
浅谈近代中国各阶级对革命的探索

浅谈近代中国各阶级对革命的探索10税务三班谢某某15世纪起,世界开始进入可谓翻天覆地风云变幻的大时代。
从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以哥伦布、麦哲伦等为代表的航海探险家的伟大的地理大发现,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再到各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为开拓世界市场、发展海外贸易、殖民扩张而进行的疯狂的毫无休止的争夺与掠夺。
世界开始“动荡不安”了,而此时的中国又在上演什么呢?中国与世界之间发生了哪些对抗与妥协呢?古老的中国沿着封建制度的历史车轮已经行驶了一两千年。
19世纪的中国,依旧在清朝骄傲自大的统治者的带领下过着似乎安逸美好的生活。
看是美好,可一切又似乎早在安排之中,终有这么一天,被一个陌生的远到之客把它正常的生活打个稀巴烂,毫不留情。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1840年英国的枪炮是多么的令人毛骨悚然,多么的令人烦躁不安。
被这样屈辱地打开了国门,谁会服气了?只要是有良心的中国人,他就会不甘心的。
于是乎,中国人开始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之举。
封建的王朝是地主阶级的,地主阶级在沉睡中被人打了,那么肯定会有某些地主起来开始反抗的。
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应该也就是地主阶级了,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林则徐为了清王朝拼命杀敌,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可怕和自己的腐朽落后。
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又做了些什么呢?虎门销烟是他的壮举。
之后的他,为国练新兵,开翻译局,引进外国先进文化,提供炮书,帮助研制新式炮车和车轮战船,授老友魏源以《四洲志》及有关外国资料,嘱撰《海国图志》。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生为清王朝,同时也对中国的出路进行了一系列初步的探索。
魏源是早期地主阶级的另一代表,他则是在精神方面进行了探索。
他有这样的评价: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位著名的思想家,对于如何抵抗外国的侵略,有力地打击侵略者,提出了一句名言——“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在如何睁眼看世界,他写出了名著——《海国图志》。
论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 材 探 析
i 仑 农 民 阶 级 、 民 族 资 产 阶 级 、 无 产 阶 级 在 民 主 革 命 中 的 地 位
■ 姚海 英
农 民 阶级 在 中 国 民 主革 命 中 的地 位 和 作 用 : 一、 农民阶级是 中国民主革命 的主力军。农 民由于深受 地主阶级和外 国资本 主义 的政 治压 迫和经济剥削 , 具有反抗压迫和剥削 、 要求 自由和平等的革命性 。 太 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 运动 , 沉重打击 了中外反动势力 , 客观上阻止 了中国 殖民地化 的历史进程。 大革命时期 的农 民运动 , 沉重 打击了封建势力 , 配合了北伐战争 , 而北伐战争的胜 利进军又推动 了农村大革命 的迅猛发展 。革命根据 地的广大农 民, 响应 中国共产党的号 召, 踊跃参军参 战, 为夺取民主革命 的胜利提供 了保障。二 、 农 民阶 级 由于阶级和时代局限 ,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 得胜利。 农 民是小生产者 , 落后 的小生产者不是先进 生产方式的代表 , 具有狭隘性 、 保 守性 、 自私 性和分 散性 , 它无 法克服 自身在思想上 、 政 治上 、 组 织上的 致命弱点 。 三、 中国革命 如果失去 了农民的广泛支持 同样不能取得胜利 , 这是 由中国特殊 的国情决定的。 戊戌变法 、 辛亥革命 、 孙 中山维护 民主共和制度 的斗 争的失败 , 充分 实明了这一点。毛泽东指 出, 国民革 命的中心问题是农 民问题 ,农 民问题的关键是土地 问题。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 中的地位和 作用 : 一、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要求。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历史进程 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一开始就受到外 国资本主义 和本国封建势力 的压迫和束缚 。随着中国民族工业 的发展 , 新 的生产力 、 新的生产方式 、 新 的意识形态 和新的阶级力量也 日益壮大 ,并逐渐起来为生存和 发展抗争。它对封建生产关 系和政治制度起着越来 越大的瓦解作用 。 甲午中 日战争后 , 中国民族资产 阶 级开始作 为一支独立 的政 治力量登上 了历史舞 台 , 先 后 掀 起 了具 有 一 定 群 众 性 的 救 亡 图 存 革 命 斗 争 。 1 9 2 4 年初 , 国民党一大召开 , 国共第 一次合作 , 基本 推翻了北洋军 阀的腐朽统治 。 以后 , 民族资产阶级又 屡次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革命 。新 中 国成 立 , 民主 党派 积 极 参 政议 政 , 接 受社 会 主 义 改 造, 逐步转变为社会 主义劳动者。二 、 中国民族资产 阶级具有软弱性 和妥协性。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 的发 展特征是“ 先天不足 , 后 天 畸形 ” 。在 经 济 技 术 上 , 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 、 规模和技术力量薄弱 、 缺乏市场竞争力 ; 在阶级来源上 , 民族资产阶级不少 是官僚 、 地 主、 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而形成的。这些 决定了它与外 国资本主义和本 国封建势力存在着一 定 的依赖关系 ,因此它又同外 国资本主义和本 国封 建 主义相妥协。民族资产阶级的这些严重局限性决 定 了 它提 不 出彻 底 的 反 帝 反 封 建 的 民主 革 命 纲 领 , 不能发动和依靠广大人 民群众进行革命。 历史证明 ,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 利。 三、 由于来源 、 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不同, 中国 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形成资产阶级维新派 ,民族 资产 阶级 中下层形成资产 阶级革命派 ,民族资产阶级 出 身 的部分知 识分子 形成激进 的资 产阶级 民主 主义 者 。在 反 帝 反封 建 问题 上 , 它 们 一 个较 之 一 个进 步 。 中 国 无 产 阶 级 在 中 国 近 代 历 史 上 的 地 位 和 作 用 :由于 中国社会在鸦片战争后开始沦入 了半殖 民 地半封建社会 的特殊性 ,中国无产阶级深受外 国资 本 主义 、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 阶级 的三层压迫 和剥 削。他们工资很低 , 生活极端贫困 ; 每天劳动时间很 长, 劳动条件又十分恶劣 ; 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 。因 此, 中 国无 产 阶 级 特别 能 战斗 , 并 且 在 诞 生 不久 就显 示 了力量 ,表明它必然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 导阶 级 。但是单纯的无产 阶级孤军奋 战同样不能取得革 命胜利 ,因为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1 8 5 8 年, 香港2 万多名工人举行罢工 , 抗议 英 法 联 军 侵 占 广 州 ,这 是 中国 工人 最 早 的 一 次罢 工 斗 争 ; 1 9 1 9 年, 中 国无 产 阶 级 队伍 已发 展 壮 大 到2 0 0 万人 , 罢工 次数 和规模不断扩大 ; 6 月3 日以后 , 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 援学生举行罢工 , 各地工人也相继罢工 , 从此中国无 产阶级 以独立的姿态登上 了政治舞 台,并担当起主 力 军 角 色 ;马 克 思 主 义 和 中 国工 人 运 动 相 结 合 , 于 1 9 2 1 年7 月诞生 了中国无产 阶级的先锋 队组织—— 中国共产党 , 中国革命面 目从此焕然一新 ; 中国共产 党“ 一大” 确定党成立 以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 人阶 级, 领 导 工人 运 动 , 不 久 即 成 立 了专 门领 导 工 人 运 动 的机 关 — — 中国 劳动 组 合 书 记部 ,工 人 运 动 也 一 浪 高过一浪 ; “ 二七惨案 ” 使 中国共产党明确, 必须建立 党领导 的革命统一战线 , 必须建立丁农联盟 ; 省港大 罢工 , 是 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斗争 ; L 海 T人三次起义则是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 的武 装起 义 , 而上海总工会是 中国工人无数工会 中最活跃的一个 工会 ; 1 9 4 9 年9 月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 《 共 同纲领》 明确规定 , 中华人 民共 和国是 以工人阶级领 导的 ,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 民民主专政 的国家 。 另外 , 我们从革命 的历程 中认识到 : 中 共产党 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 中形成和 确立的 : 从阶级特性看 , 农 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由于阶 级和时代 的局限 , 都不能领导 中国革命 取得胜利 。 中 国无产 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最有组织性和 纪律性 , 最有远大前途和革命最彻底的阶级 。因此 , 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负起领导 中国革命 的重任 , 无 产 阶级 的领 导 是通 过 自己的 政 党来 实 现 的 。 二、 从历 史角度看 ,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的失败证 明 , 在半殖 民地半封建 的旧中国 , 无论是农 民阶级 、 民族资产阶 级, 还是 国民党和其他 民主党派, 都没有也不可能找 到国家 和民族的出路 , 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 而 新 民 主主 义 革 命成 功 的经 验 证 明 , 自从 有 了中 国 共产党 , 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明确 的方 向。三 、 中国共 产 党 的政 治 路 线 和所 走 过 的道 路 ,代表 了 中 田历 史 发展方向 , 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 , 还代表 了中国广 大人民和整个 中华民族的利益 。在长期 的斗争实践 中, 她 全 心 全 意 为人 民服 务 , 得 到 广 大人 民及 民主 党 派、 革命团体和各 阶层人士的信赖和拥戴 , 成为 中国 人 民 革命 和建 设 的领 导核 心 。
近代中国各阶层革命分析

近代中国各阶级反帝失败的简析1840年,英国国会通过对华战争的决议,鸦片战争正式爆发,同时也标志着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并进一步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
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分别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但却都未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现对各阶级反帝失败的原因分别做出简要分析。
1、农民阶级鸦片战争以后,为支付巨额赔款,清政府加重了赋税征收,同时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解体,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1851年,洪秀全率拜上帝教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军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性质的纲领性文件。
它确定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它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在客观上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观上,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失败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带集团的团结。
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对待儒学,把儒学中的封建钢厂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
最后,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
2、洋务派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奕䜣、曾国藩、李鸿章等,主张引进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中国近代社会、近代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革命

中国近代社会、近代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革命一、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及其特点近代中国是一个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变革的时期。
其政治体制、经济结构、文化与教育、社会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政治领域上,清朝的封建统治制度严重束缚了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日趋萎靡,国力衰退,日益落后。
其次,经济领域上,近代中国经历了自力更生的尝试,呈现出了经济改革的新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国家贫富差距日益悬殊,官僚资本主义崛起。
第三,文化与教育领域上,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比较滞后。
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的冲突,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大难题。
最后,社会关系领域上,家庭、婚姻、性别、劳动等领域的传统观念得到了 subversion。
社会分化、城乡差距等问题逐步显现。
二、资产阶级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阶级,是近代中国发展的产物。
他们是以财富、地位为依托的社会阶层。
清朝后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压迫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新兴资产阶级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
同时,外资进入中国使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这种变化就显现了资本家的重要作用。
此时,处于社会最上层的官僚阶层开始有大量人员积极投身工资资本主义阵营,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中国产业资本家的重要力量。
因此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形成、发展和壮大,都和外来文化、外来技术、外来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特点资产阶级革命是发生在资本主义这个新生阶级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产物,它是打破封建制度、为资产阶级分得更大势力范畴的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特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种全国性反对统治阶级的思想和运动,而且这种思想和运动往往充满了鲜明的民族性和民主性;一种政治上领导群众的革命党组织及其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种革命的阶级运动,与封建阶级进行斗争,并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广泛参与其中;一种经济方面的革命,打破传统的经济结构,进一步扩大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加速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一种文化上的重建,推行新舶来文化,启蒙思想,倡导先进的新思想。
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受到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变动方面:
1、封建社会的瓦解:清朝晚期,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内忧外患,社会矛盾激化。
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朝被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体系逐渐瓦解。
2、资本主义的兴起: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触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经济模式。
工商业逐渐崛起,私营经济迅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逐渐形成。
3、农民运动和土地改革:农民起义和农民运动在近代中国十分活跃,对封建土地制度进行了抗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施了土地改革政策,将土地分配给农民,使农民成为社会的重要阶层。
4、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1949年后,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体制。
在这个过程中,私有制被消灭,国家掌握了主要生产资料,工人阶级成为社会的主要力量。
5、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导致了社会阶级的混乱,知识分子和旧的官僚资产阶级遭到打击,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动荡。
6、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引入: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引入市场经济机制。
这一政策的实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
发展,推动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私营经济、外资企业和中产阶级的兴起,重新塑造了社会阶级结构。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过去,中国所有的革命斗争都很少取得成功。
根本原因是他们不能与真正的朋友联合起来打击真正的敌人。
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
没有一个革命政党在革命中走错了路,革命没有失败。
我们的革命必须确保我们不会走错路并取得成功,我们必须注意团结我们真正的朋友来打击我们真正的敌人。
要区分真正的朋友和敌人,我们必须对中国各社会阶级的经济状况和他们对革命的态度作一个总的分析。
中国各个阶层的情况是怎样的?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
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从属于国际资产阶级,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从属于帝国主义。
这些阶级代表了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它们完全不符合中国革命的目的。
特别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他们总是站在帝国主义一边,是极端的反革命。
它的政治代表是民族主义者和国民党。
中产阶级。
这个阶级代表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段地位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
其政治主张为实现民资资产阶级一阶级统治的国家。
有一个自称为戴季陶“真实信徒”的,在北京《晨报》上发表议论说:“举起你的左手打到帝国主义,举起你的右手打到共产党。
”这两句话,画出了这个阶级的矛盾惶遽状态。
他们反对以阶级斗争学说解释国民党的民生主义,他们反对国民党联俄和容纳共产党及分子。
但是这个阶级的企图——实现民族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是完全行不通的,因为现在世界上的局面,是革命和反革命两大势力作最后斗争的局面。
这两大势力竖起了两面大旗:一面是红色的革命的大旗,第三国际高举着,号召全世界一切被压迫阶级集合与其旗帜之下;一面是白色的反革命的大旗,国际联盟高举着,号召全世界一切反革命分子集合于其旗帜之下。
近代中 国的社会阶层与变迁

近代中国的社会阶层与变迁近代中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时代,社会阶层在历史的洪流中经历了深刻的变革。
从晚清的封建统治到民国的动荡岁月,再到新中国的成立,这一过程中,社会阶层的结构和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时代的脉搏,也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晚清时期,社会阶层结构相对固化。
处于顶层的是封建皇室和贵族,他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大量的财富,过着奢华的生活。
其次是官僚阶层,他们通过科举考试等途径进入仕途,成为统治阶层的一部分,享受着特权和优厚的待遇。
士绅阶层则在地方上拥有一定的声望和影响力,他们往往是地主或者有文化的乡贤,在乡村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广大的农民则处于社会的底层,他们辛勤劳作,却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受到封建地主的剥削和压迫。
此外,还有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受到种种限制和歧视。
然而,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近代化的进程,中国的社会阶层开始发生变化。
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得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渗透进来,一些买办阶层应运而生。
买办们为外国商人服务,从中获取丰厚的利润,逐渐积累了财富和社会地位。
同时,近代工业的兴起也催生了一批民族资本家,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发展民族工业,试图与外国资本竞争。
这些新兴的阶层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结构。
1911 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
这一重大变革使得社会阶层的格局发生了进一步的调整。
封建皇室和贵族的地位一落千丈,官僚阶层也受到了冲击。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不安。
军阀成为了当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个阶层,他们掌握着军事力量,在各地称霸一方。
同时,知识分子阶层在这一时期也逐渐觉醒,他们积极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为社会的变革奔走呼号。
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工人阶级在近代工业中逐渐壮大,他们受到资本家的剥削,生活困苦,具有强烈的革命性。
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影响下,工人阶级开始组织起来,为自己的权益而斗争。
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可以从明清时期开始分析。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主要分为士农工商四大阶级。
士阶属于世袭的地主阶级,他们享有土地产权并拥有各种特权。
农阶指的是广大的农民阶级,他们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生产力。
工阶是明清时期逐渐形成的新兴阶级,他们主要从事手工业和手工工艺制造业。
商阶是商人阶级,他们通过商业活动获取利润并逐渐积累财富。
然而,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动。
首先,清朝灭亡后,中国爆发了一系列的革命运动,如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
这些革命运动的胜利,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也推动了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革。
新中国的建立将中国社会阶级体系重新划分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资产阶级。
建国初期,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许多私人企业被国家接管,形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农民阶级也在土地改革中获得了土地的分配,并成为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对象。
知识分子阶级是指教育工作者、科学研究人员和文化艺术工作者等,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小资产阶级由个体户和小商人构成,他们在社会主义改造中逐渐转化为集体经济或国营经济。
资产阶级则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被剥夺了生产资料。
然而,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并没有在此停滞不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被逐步转向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因素不断渗透进来,社会阶级关系也面临新的挑战和变化。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地位有所下降,而私营企业主、富裕阶层和精英阶层逐渐崛起。
城乡之间的差距加大,农民工成为新的社会阶层。
此外,随着教育和信息化的普及,知识分子阶级的数量也大幅增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中国也面临着国际贫富差距的影响。
一方面,一些中国企业家和投资者通过国际化经营,成为国际资本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中国的外来劳动力也增加了国际分工中的一员。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是不可忽视的。
从明清时期的四大阶级到新中国的五大阶级,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多元化社会阶层,中国社会的经济体制的转变和政治制度的变革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调整。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与革命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与革命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与革命是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起义与革命的发生,既反映了农民阶层的不满与抗争,又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矛盾与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与革命,以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农民起义与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是农民阶层长期处于剥削与压迫之下。
由于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和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农民们生活贫困,生存困难。
因此,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
最著名的农民起义之一是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起义军由农民组成,他们反对统治者的贪污腐败,要求平均分配土地和减轻赋税负担。
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它揭示了封建统治的腐败和农民阶层的不满。
二、农民起义与民族抗争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不仅仅是对封建统治的反抗,也是对外侵略的抵抗。
在中国历史上,外族统治者的入侵常常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唐朝时期,安史之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安史之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领导的起义军发动的,他们是当时唐朝的军事统治者。
起义军由农民和边疆少数民族组成,他们起初是为了反对唐朝对他们的压迫和剥削。
然而,随着唐朝的衰落和外族入侵的加剧,起义军逐渐转变为抵抗外族入侵的抗战力量。
尽管安史之乱最终失败,但它揭示了农民阶层的抵抗意识和民族团结的力量。
三、农民起义与革命思潮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与革命思潮密不可分。
农民起义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声,它们揭示了社会的矛盾与问题,激发了人民的反抗意识。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
辛亥革命的爆发源于中国社会的不满与抗争,其中农民的反抗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农民阶层的地位得到了明显改善。
四、农民起义与现代化建设中国农民起义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也值得关注。
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农民起义往往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些成就离不开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抗争。
总结分析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为改变中国现状而进行的探索实践

总结分析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为改变中国现状而进行的探索实践振兴中华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那种昔日的优越感被洋人船坚炮利的先进武器击败,进而又不得不折服来自西洋东洋的近代文明,并开始意识到自己明显的衰落以后,由先进分子所提出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
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
从领导阶级来看主要有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封建统治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无产阶级;从方式或道路来看主要有两种:武力反抗、革命的道路、温和的改良的道路。
1.革命的道路。
领导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无产阶级。
1)农民阶级(1842年—十九世纪末)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的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太平天国起义动摇了清皇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的打击了西方侵略者,充分显示出农民阶级的革命性,并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较完整的表达出来。
《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同时,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巨大的力量,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然而,农民阶级不是新式生产力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自身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他们从事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具有难以避免的弱点。
天平天国政权建立后,迅速走上封建化的道路,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也缺乏理性的认识;义和团在组织上是分散的,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没有用也不可能用科学的思想武器分析和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其清朝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其浓厚的迷信色彩也表现了义和团的落后,正是由于没有新的经济基础的小生产的局限,没能解决民族独立的问题。
2)资产阶级革命派(十九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到微弱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逐渐成长,并登上了政治舞台。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大转折,它推翻了清皇朝,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给了封建主义致命的一击,使中国人在思想上得到一次重大的解放,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同时,它也解放了清朝专制统治下禁锢的生产力,为民国初年资本主义经济进入较大规模发展的“黄金时代”开辟了道路。
中国近现代农村社会阶级历史变迁(1912-1979)

3062.6 3738.7 3346.7 3441.7 2672.1 2780.3 4533 4279.2
3000 2000 1000
2632
2365.6
389
418.7
659 416.5 440.7 485.6 534.2 509.7 554.1
733.1
0
乡镇私营企业投资者人数(万人)
3409.3
622.8 1998.7 419.4 1410.6 203.5
4299.1
772.8 2545.2 520 1754 252.9
5017.3
948.6 2993.7 610.4 2023.5 338.2
年份
私营企业户数(万户) 私营企业就业人数(万人) 私营企业投资者就业人数(万人) 城镇私营企业就业人数(万人) 城镇私营企业投资者就业人数(万人)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我国阶级变化 ——基于乡镇企业阶层、农村个体从业者阶级数据分析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变化,从单一公有制向公有制为主、多种所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我国阶级队伍状况发 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有工人阶级的分化、农民 阶级的分化、干部阶层的分化以及知识分子地位 和构成这四个大的阶级阶层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 [5] 变 。
2005年
430.09 5824.1 1109.9 3458.4 721
2006年
498.08 6586.3 1271.7 3954.3 852.9
2007年
551.31 7253.1 1396.5 4581 980
2008年
657.42 7904 1507.4 5124 1066.7
2009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农民阶层分析及其与革命的关系
目的:面对复杂的社会情况,欲奋国人之志而掀革命之潮流,必得悉知社会各阶层情况,明其厉害所在,方能辨清敌我,知晓革命之根基所在,才能充分、合理地发动群众,与一切反革命势力进行彻底的斗争,才能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马克思主义,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内容:
一概述
经济地位决定革命态度。
一般而言,某个阶级的革命积极性与其经济地位成负相关。
经济条件整体较好或趋好的,都是反革命。
经济地位整体很差、在黑暗中难觅一丝光明的,都有成为革命力量的基础。
早期的共产党领导人曾教条的坚持工人阶级才是真正的革命阶级。
“农民不是无产者,他们还有锄头、瓦屋,故他们是不革命的”(陈独秀)
二阶层分析与革命必然性
从富裕程度来看,可将农民阶级较粗略地分为:富农(约10% )中农(约20%)贫农(约70% )。
其中,富农在革命高潮时很郁闷。
中农的态度则是游移。
贫农一直是乡村中苦战奋斗的主要力量。
富农在在革命中被没收土地,财产被分给贫农。
因而他们是反对革命的。
中农的生活能得到基本的维持,“锅里有米煮,没有人半夜里敲门来讨债。
”革命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好处,现在还能吃饱穿暖,而革命后怎样却是未知数。
贫农是农村中的半无产阶级,土地不足或没有土地,占有不完全的农具,须租入土地耕种或出卖部分劳动力维持生活。
这些贫农长期以来被土豪劣绅压迫剥削,生活在乡绅的白色恐怖之中,被讥笑为“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他们既无充足的农具,又无资金,肥料不足,土地歉收,送租之外,所得无几,更需要出卖一部分劳动力。
荒时暴月,向亲友乞哀告怜,借得几斗几升,敷衍三日五日,债务丛集,如牛负重。
他们是农民中极艰苦者,是土豪劣绅的仇敌,革命对他们来说是推翻一切不公、为他们重新赢得生活的手段。
三发起农民革命必要性
农民革命才是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农民不起来参加民主革命,民主革命不会成功。
乡村的农民,革命伊始就触及地主阶级几千年持以压榨农民的政权,只有推翻这个压榨的政权,才能有农民的地位。
从这点上看,农民只有依靠革命,革命也将依靠农民。
早期的共产党领导人曾教条的坚持工人阶级才是真正的革命阶级。
“农民不是无产者,他们还有锄头、瓦屋,故他们是不革命的”(陈独秀)。
实际上是忽略了中国实际情况,盲目相信理论和俄国经验,马克思主义产生在工业较为发达,城市人口占较大比例的资本主义社会。
因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革命的主力是工人阶级,革命的主阵地也应该在城市。
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正是一条“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并且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口中农民占大部分比重。
相较于城市中的工人阶级,蕴藏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中农民群众的革命力量才应该是最主要的。
虽然工人阶级毋庸置疑是一切革命阶级的领导者,他们的革命态度是彻底坚决的。
但是,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
是相对薄弱的。
从经验上看,在城市中,工人群众前仆后继的起来,很快就被反革命势力镇压下去。
没有几次可以成功地占领城市,就算一时取得了胜利,还没等站稳脚跟,就被反扑下去。
只有工人阶级与乡村中广大的农民群众联系起来,借助、引导农民的力量,才有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根基。
四农民革命具体问题
早期领导人拒绝发动农民的原因之一是农民不具有无产阶级先进性,他们担心当长期在农村搞工作可能沦为农民党。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朝代更迭就是一拨又一拨农民通过起义变成新的地主剥削压迫剩下的大多数即,所谓“风水轮流转”。
如何使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与史上所有农民起义有根本的不同是党面临的严峻问题。
从理论的可行性上说,其时的农民革命实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它不再是纯粹的农民起义。
其起义背景、革命目的、纲领、成分都有很大的不同。
从背景上看,古代农民起义是在饥荒瘟疫肆虐、赋税繁苛、徭役沉重、生产资料极度匮乏、严法酷吏无情压榨,农民难以求生,迫而起义。
农民革命则是在生活条件同样艰难,但五四运动之后,思想已然打开,面对阶级矛盾尖锐,农民群众看到了新的出路,怒而奋起革命。
从参与阶层看,古代农民起义力量单一,全是农民。
这就决定了其起义的目的与理论高度。
(太平天国资政新篇)新的农民革命则是在更大范围内的国民革命的中坚力量,参与者不仅有农民、更是在先进工人阶级领导下的众多社会阶级(小资产阶级、手工业者、小商小贩、民族资产阶级)。
这些阶级在左右着农民力量的走向。
从纲领上看,古代农民起义无非是迷信加平均主义。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法分贵贱,非善法;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
)也没有超越的可行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乃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土地革命、宣扬党指导下的民族科学的文化。
从目的上看,古代农民起义是为了推翻朝廷,获得土地,减轻赋税。
而新民主主义是推翻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封建官僚主义三座大山。
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综上,新农民革命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并不会沦为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
从具体实践中看,要引导农民革命,一是从其根本利益出发,实行土地革命。
二是要把农民提高到无产阶级的水平。
农民之所以为农民在于土地,其根本利益亦系于此。
从根本上废除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十分渴望的土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加中国革命的积极性。
但在领导思想上,要同农民划清界限,要把农民提高到无产阶级水平,不要把党同农民混同起来,而是要时刻以马克斯主义武装自己。
结论
中国的民主革命可以主要依靠农民的力量取得胜利,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所谓的人民战争就是农民战争,基本上主要的就是农民战争,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中国民主革命也就没有一切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