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诗《七子之歌》,表达 “新义”),被郭沫若称 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
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命。
臧克家(1905—2004),山东 诸城人,诗人。其诗往往饱含浓 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爱憎情感; 语言流畅,气势雄浑,真实朴素 而精炼含蓄,为中国新诗的发展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农民诗
夹叙夹仪使得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 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感悟形象
1. 作为学者,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形象 分别是怎样的呢?
2。作者是又是怎样描写他的形象的呢?
提示 :运用从--------(哪段哪句看出来的 什么样的闻一多回答)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 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 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 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 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 节。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
两个 者方面的“说”和“做”。
部分: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 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
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 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感悟形象
——革命家 •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
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 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 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 “行”。
知亦师亦友
——臧克家和闻一多
❖ “得一知己,可以无憾, ❖ 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 ❖ 已经够了。” ——闻一多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说和做——记闻⼀多先⽣⾔⾏⽚段》是“农民诗⼈”臧克家的作品,最早刊登在1980年2⽉12⽇的《⼈民⽇报》,这篇⽂章记叙了闻⼀多先⽣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品格,⾼度赞扬了他的⾰命精神。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多先⽣⾔⾏⽚段》课⽂原⽂ “⼈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 “⼈家说了也不⼀定做,我是做了也不⼀定说。
” 作为学者和诗⼈的闻⼀多先⽣,在30年代国⽴青岛⼤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越⾼,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千年来的⽂化史,炯炯⽬光,⼀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剂救济的⽂化药⽅。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不窥园,⾜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
杜甫晚年,疏懒得“⼀⽉不梳头”。
闻先⽣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暇及此的。
饭,⼏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阴、分阴。
深宵灯⽕是他的伴侣,因它⼤开光明之路,“漂⽩了四壁”。
不动不响,⽆声⽆闻。
⼀个⼜⼀个⼤的四⽅⽵纸本⼦,写满了密密⿇⿇的⼩楷,如群蚁排衙。
⼏年⾟苦,凝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也没有“说”。
他⼜由唐诗转到楚辞。
⼗年艰⾟,⼀部“校补”赫然⽽出。
别⼈在赞美,在惊叹,⽽闻⼀多先⽣个⼈呢,也没有“说”。
他⼜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贯注,⼼会神凝,成了“何妨⼀下楼”的主⼈。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多先⽣的⼀个⽅⾯,——作为学者的⽅⾯。
闻⼀多先⽣还有另外⼀个⽅⾯,——作为⾰命家的⽅⾯。
这个⽅⾯,情况就迥乎不同,⽽且⼀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青年运动的领导⼈,闻⼀多先⽣“说”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
品味语言
8.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名中心。“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高度概括了闻一多先生的优秀品质,是值得 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
人物分析
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 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了累累硕 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 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 的楷模。具有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 神。
①结构上,这两段开门见山,直接点题,设置悬念,起 统领全篇、开启下文的作用。
②内容上,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通过和他人的鲜 明对比,更能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品质,也是对下文闻一多先 生的事迹及做学问精神的概括。
细读感悟
2.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向游行示威队伍的 前头,而且挺胸朝书飘飘一句意味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 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外貌描写)。“昂首挺胸”“长 须飘飘”两个四字短语,极具画面感,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 一个从容不迫、大义凛然的革命者的形象,突出了闻一多先 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和敬 佩之情。
代表作品:诗集《红烛》《死水》,散文《五四断,概括文章大意。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 第一部分(1—7):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 ,做了不 说”,表现闻一多先生“学者的方面”。 第二部分(8—20):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 全一致,表现闻一多先生“革命家的方面”。
品味语言
4.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 究,他惜寸阴、分阴。
贬词褒用,写闻一多先生废寝忘食研究的情形,表现了闻一多 先生重精神轻物质、争分夺秒、专注、刻苦、忘我的精神品质,饱 含赞美之情。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说课讲稿
说课稿: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额题目是《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过程、说板书等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教育部编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是精读课文。
部编教材(也教统编教材)创新就是“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编排。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杰出人物,训练学生精读的方法。
本文脉络清晰,句式整齐,富有诗意,诗人臧克家在文中写其师闻一多先生不同时期“说”和“做”方面的特点,热情颂扬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和始终如一的爱国赤诚。
这与单元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古今优秀人物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唤起学生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是一致的。
因此,本课在这个单元起着落实单元目标的作用。
二、说学情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能完成把握课文内容的任务,但在理解文本时还不得法,不够深入。
学习本课,学生能迅速梳理文章脉络,归纳闻一多先生在学者和革命家方面说和做的特点及成绩,但是在品读细节,揣摩诗意的语言,发现人物内在精神上学生会不知如何下手或浅尝辄止。
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读细节,揣摩语言,发现人物的内在精神上。
三、说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单元目标和学生学情,我制订了以下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闻一多先生生平事迹。
2、梳理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特点,学习文章严谨的结构安排;学习人物言行一致的崇高人格的和始终如一的爱国情感。
(重点)3、关注文中细节描写,理解其作用,勾画精彩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难点)四、说教法学法预习法和自主学习法《新课标》提出“语文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语文学习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课前我要求学生预习,自主学习本课字词,查找作品相关资料,了解人物生平事迹,熟悉本文内容。
多种读书方法相结合《新课标》要求“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
3.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议论式收尾
作为学者,他为了“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刻苦钻 研唐诗和《楚辞》《周易》《诗经》等;作为革命家,他更是亲笔起草传单, 亲身参加游行,“明知凶多吉少”,仍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闻一多先生 “做”得果决坚定,“做”得执着勇敢。
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写了先生哪几 件事? 2.根据这两个部分,如何划分文章内容? 3.这两部分是用哪些话语衔接的?试找出并体会其作用。
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写了先生哪 几件事?
写了闻一多先生哪几件事?
学者
编写《唐诗杂论》《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3.如何理解这一句的含义? 比喻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喻 指寻找使中华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表明研究文 化是为了救国,体现闻一多先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4.试着赏析下面句子。
细节描写
这些细节,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因一心钻研古籍而无暇
顾及自生活的情形,表现了他专注的状态和刻苦的精神。
体现出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高度评价和热情赞扬。
4.课文在结构上,前后构成了艺术上的什么手法?体现了闻一多先生 怎样的品质?
做了再说 《唐诗杂论》
学者
对比 做了不说
革命家
说了就做 言行一致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起草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的治学态度。
无私无畏;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言行一致;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5.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贬词褒用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 多则不然,他在灯光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 了四壁”出自闻一多的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 民命运的关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
4.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 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 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不动声响,无声无闻”照应了下文“他并没有先‘说’, 但他‘做’了”,写先生沥尽心血、埋头苦干;
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密密麻麻”写他的研究硕果累 累,“群蚁排衙”足见先生治学的一丝不苟。
7.在前面,闻一多先生说过“我是做了再说”“我是做了 也不一定说”,但他又说:“此身别无长处,既有一颗心, 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前后说法是否矛盾?为 什么?
不矛盾。前者指的是他“作为学者”,勤奋踏实工作,不自 夸;后者指他“作为革命者”在宣传革命道理时的表现。宣传革 命道理,不仅要说,而且要大声说。不管是作为学者的“说和 做”,还是作为革命家的“说和做”,都是闻一多救国、爱国的 具体体现。
2.作者围绕这两方面分别写了哪几件事?从中看出闻一多先 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1)作为学者方面,主要围绕闻一多十年来默默钻研,写作 《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作为革命家方面,主 要写了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和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
(2)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
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 者、民主战士。本名家骅,湖北浠水人 。
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 典之作。 1925年3月,闻一多在美国留学 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 挚的爱国之情。
20世纪30年代臧克家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 先生的学生,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其请教。闻 一多先生也很赏识臧克家,两人书信往来甚密,相知很深。闻一 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了《我的先生闻一多》 以示悼念。1980年2月又写了本篇叙事散文,介绍了闻一多先生 作为诗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荣事迹。
【优质课教案】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设计及导学案
【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优秀教学设计及导学案教材分析《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是人物传记单元,人物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
初一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应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本课作为本单元第二课,在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引导学生“学习名人精神,争做优秀人才”,以此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展示了闻一多先生对于文学事业和革命事业的两种独特态度:作为学者,他是“出世”的,作为革命家,他是“入世”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其实有一个精神核心--爱国情和使命感。
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革命斗争是为了踏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
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表现欲强,对未知领域有浓厚的探究兴趣。
本节课前,他们通过学习《邓稼先》已初步认识到:学习名人应通过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来学习他们的精神。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此资源,针对他们对闻一多先生还缺乏完整系统的认识,先通过“走近闻一多”、“理解闻一多”,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在此基础上,根据他们表现欲强、思维活跃的特点,通过设计“纪念闻一多”这一学生活动方式,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提供一个舞台。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积累消化落实字词,尤其是四字成语;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
(2)过程和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以及他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不息的优秀品质教学重难点感知课文内容;品味重要语句,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把握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
了解课文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播放闻一多做的容韵琳《七子之歌.澳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说课稿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说课稿一、引言与背景介绍《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一篇以以闻一多先生生平事迹和精神风貌为主线的传记性文章。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闻一多先生一生的主要经历和成就,还能深入体会他作为一位伟大爱国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本文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以及人格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文内容与结构本文分为几个主要部分,分别介绍了闻一多先生的学术成就、爱国情怀和民主斗争事迹。
通过生动具体的描写和细致入微的刻画,文童展现了闻多先生一生中的多个重要时刻和精彩瞬间。
同时,文章也巧妙地通过闻一多先生的言行来揭示其精神内核和人格魅力。
三、人物形象与特点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和卓越成就的伟人。
他在学术上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在爱国行动上坚定不移、勇往直前:在民主斗争中坚定立场、无畏无惧。
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体现在他的言行之中,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四、情感表达与主题本文情感真望,主题鲜明。
通过对闻一多先生言行的描述,作者表达了对这位伟大人物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同时,文章也传递了一种爱国精神和斗争精神,激励着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社会的进步而努力奋斗。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和精神风貌,感受其爱国情怀和斗争精神。
教学难点则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内涵和思想价值,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精神力量。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引导学生提前预习,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主要成就,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闻一多先生的照片、著作、诗歌等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豕,3.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不同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心路历程4.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对闻一多先生精神内涵和思想价值的理解和感悟。
七、读课堂互动与拓展为了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拓展性,我们将设计以下课堂活动:1.举办“闻一多精神与我”的主题演讲或写作比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闻一多先生精神内涵的理解和感悟,2.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事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优秀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优秀教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科目语文年级七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90分钟)学习者分析(1)七年级的中学生,是从小学进入中学最重要的转型时期;其言行对其发展尤为重要,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行。
(2)本文不但要教会学生像闻老那样做一个“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同时也要学习他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建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正直的人。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质疑、互动合作、开展小组讨论、信息整理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2.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三、知识与技能1.通过朗读,理清课文结构,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2.难点:体会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
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
教学资源闻一多先生画像范读录音《最后一次讲演》录音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一、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许人往往是还没有做就说,说了也不一定做,可是同学们知道“说”和“做”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处理说和做的呢?请你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活动,感性地引导学生做一个说了就做,言行一致的人即进入课文)教学活动2 了解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县人,学者,诗人,民主战士。
曾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学习,1925年回国任大学教授。
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以反帝爱国为主题,1928年出版《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的精神魅力,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们在学习和理解上的亮点与不足。
首先,通过引导学生们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我发现他们对这位伟大人物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尤其是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充分展现了他们对闻一多先生精神品质的认同。这一点让我深感欣慰,说明学生们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了很好的收获。
-写作手法学习:掌握作者运用具体事例来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言行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情感教育:感悟闻一多:课文中描述闻一多先生“说起话来,总是那样的热情洋溢,富有感染力”,这是描绘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教师需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从语言表达中感受人物性格。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言行特点及其精神品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闻一多先生精神世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精神品质内化为自身的行动指南,在日常生活中勇于担当、积极进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教学难点
-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闻一多先生的言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情感共鸣: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语言表达:学生可能难以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情感体验,需要教师指导。
-文化理解:帮助学生理解闻一多先生所代表的时代背景和民族精神,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其言行特点。闻一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学者,他的言行体现了爱国主义和勇于担当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敬佩的人?”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闻一多先生的形象特点、精神品质以及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通过学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发现学生们对闻一多先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也对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堂上,我尝试以提问方式导入新较好的效果,学生们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对课文内容产生共鸣。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对闻一多先生的形象特点及其精神品质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然而,在讲解修辞手法时,部分学生似乎显得有些吃力。为此,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通过举例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修辞手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中记叙的闻一多先生的形象特点及其言行举止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包括……(如勤奋、爱国、敢于担当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述。这个描述展示了闻一多先生在实际中的表现,以及他如何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关键语句的品味。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 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目的在于救国。
4.“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为什么不用 “研究”而用“钻探”?
这是比喻,“钻探”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闻 一多先生全身心钻研古代典籍的专注情景。源自读,释义文中指闻一多先生埋头钻
研,不为外事分心。
qiào jiǒng
地壳
炯炯
hè 赫然
lín lí 淋漓
jiào 校补
zhuó 卓越
péng pài 澎湃
mí 仰之弥高
qiè 锲而不舍
dǒu 气冲斗牛
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 作为学者; 作为革命家。
2.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7):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 再说”“做了不说”的务实勤奋、谦虚淡泊的品质。 第 二 部 分 ( 8-20 ) : 记 述 闻 一 多 先 生 作 为 革 命 家 方 面 “说”了就“做”的特点。
(2)肖像描写。“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 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都具体表现了闻一多令 人尊敬的高大形象。
(3)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的四方竹纸本子,写 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闻一多先生严 谨治学的精神。
2.作者在记叙和描写中带上了自己对闻一多怎 样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
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
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
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用…心…劳饭苦,地几一乎年忘到记头了这吃样,做他。贪兀的兀是,精神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例如: 1、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 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 2、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无畏,视死如归 的精神。 3、我们更要学习他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健全自 己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 4、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为 国 为 民 鞠 躬 尽 瘁 , 死 而
疏通文字障碍---字音
:
shuāi hè dié qiè
zhuó
衰微 赫然 迭起 锲而不舍 卓越
lì
qián
kāngkăilínlí kăi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慷慨淋漓 小楷
qì
jiŏng
kuī wù
气冲斗牛 迥乎不同 目不窥园 兀兀
穷年
检查字音
给下列字词注音:
地壳 qiào 仰之弥高 mí 兀兀穷年 wù
生 的 伟 大 , 死 的 光 荣
生口 当的 做巨 人人 杰, ,行 死的 亦高 为标 鬼; 雄
秀卓 诗越 人的 ,学 大者 勇, 的热 革情 命澎 烈湃 士的
优
例 如 :
后
已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 两个事例
闻一多事例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 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衰微: (。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赫然: 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潜心贯注: 用心专注而深刻。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
速读课文,思考作答: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 做的?
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 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课件
仔细读,品味表达的妙处。 1、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 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记叙中洋溢着赞美之情。 药方。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表现闻一 多在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3、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 与做”?围绕这两个方面个写了哪几件事? 表现了闻一多什么品质?默读课文,完成下 表。
内容
特征
材料
品质
作为学者和诗 “做”了再 锲而不舍、 “说”,“做” 人的闻一多 《楚辞校补》 沥尽心血 了也不“说”
《唐诗杂论》
《古典新意》
内容
特征
材料
品质
参加示威游行
作为民主战士 的闻一多 “说”了 就“做” 勇敢无畏、 起草政治传单 不怕牺牲、 言行一致 பைடு நூலகம்众大会的演说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
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
2、课文开头前两句有什么作用?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①领起全文,表现闻一多“做”的特点——“做了再
说,做了不说” ②对比写法。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 格和谦虚谨慎的美德。
关联: 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革 命斗争是为了踏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作为 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 行一致的志士仁人,爱国情和使命感始终如一。
5、说说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性格上的主 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前期着重于学术研究,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这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3.“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 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这是比喻的
说法,表现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 目的。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 “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 的途径。
4.“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 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
1、朗读第二部分内容 2、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一反既往,他“说”了,跟着的是“做”了。
这部分对闻一多先生的介绍,给我们展现出一 个热爱祖国,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甘愿为祖 国献身的大无畏的革命者形象。
3、这部分的“说”有什么含义?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 先生说了。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他“说”了就“做”。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 人物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外貌有许多具 体描写。这些描写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 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 精神、品格、作风仿佛历历在目,触手可及, 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 1语言描写: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这两句话表现了作为卓越的学者的闻一多实干 精神和谦虚美德。
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 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 步。
5.“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 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 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 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 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 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 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 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 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 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文原文阅读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文原文阅读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名人散文精品·名人纪念与回忆臧克家“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化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苦历,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即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文原文阅读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文原文阅读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名人散文精品·名人纪念与回忆臧克家“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化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苦历,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即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20世纪30年代臧克家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
先生的学生,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其请教。 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两人书信往来甚密,相知很深。闻一
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 示悼念。1980年2月又写了本篇叙事(xùshì)散文,介绍了闻一多先
生作为诗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荣事迹。
臧克家,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从 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 且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 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基础。
1932年开始发表新作《老马(lǎo
mǎ)》,193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 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 者所熟知和喜爱。
第三页,共二十五页。
第十六页,共二十五页。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piǎo bái) 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ɡū dēnɡ)相伴,本来应感 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ɡū dēnɡ)的照耀下, 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 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 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第十七页,共二十五页。
4.“他潜心贯注(guànzhù),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qiánxīn)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
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第十一页,共二十五页。
1.
作为“学者”的方面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做了再说(zàishuō),做了不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渡句,学生便能
论》的硕果;十年艰辛,撰写了《楚 辞 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作《最清后晰一地次讲把演握》,全壮文烈献身
校补》;又向“古典新义”迈进
的脉络;另外,闻
目的
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 献身民主事业
一多先生经历复
药方
杂,著作等身,可
4.师生总结。
以记述的事很多,
开头有总起句,总领全文;结尾有总结段,总结全文;中间不乏过渡是在引
结构
课文第 1—7 段
课文第 8—20 段
导学生体会本文
内容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
结构严谨、选材精
的“说”和“做”
当的特点。通过圈
特征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说了就做,既说又做
画总领设计句和
具体表现 从唐诗入手,几年辛苦,凝结成《唐诗 杂 起草政治传单;在
段,第 7—9 段就是全文的过渡段。而在部分章节,也有衔接上下文内容的 料 中 选 取 了 六 件
过渡句。前后呼应,中间内容层层衔接,环环相扣,这样的结构就是一种 事 来 刻 画 先 生 的
非常严谨的内容结构。
品格和精神,足见
对于材料的选取,作者选材典型,突出重点,详略得当,凸显中心。 其剪裁的精当。
运用音频资 源,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并初步感 知闻一多的形象; 因为有了以上的 铺垫,课堂的教学 起点也能明确为: 诗人心里、眼里的 闻一多形象。
取民主的斗争。
1945 年 7 月 15 日,被特务暗杀。
4.介绍臧克家。 臧克家于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 多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先生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 年回清华任教后,曾写信给臧克家 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 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时, 闻一多先生替他出资印行诗集,并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20 世纪 40 年 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80 年代,为纪念老师闻一多先生,臧克家写下了 这篇文章。诗人用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语言,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 治学精神和凛然正气呢? 二、学习任务 1:梳理全文思路 1.研究标题。 作者在题目中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他主要写了什么——闻一多先生的 “说”和“做”。 阅读时,要关注直接点明“说”和“做”特点的语句, 快速圈画关键词句,找出过渡句、总结性语句,理清全文行文脉络。 2.梳理思路。 作者从做学者和做民主战士两个角度,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 “做”。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 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 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最后作者以抒情性的笔触,赞叹闻先生高尚的品 质——“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全文结构严谨,过渡自然,结尾升华 主题。 3.小组研讨。 臧克家分別选取了什么材料,来表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卓越”
教案序号: 备课日期:
教学目标:
课题:2、说和做---记闻一多言行片段 年班:七年级
1.通过圈画关键词句,梳理行文思路,体会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写作特色。 2.通过改编“小诗”,初步品读本文诗意的语言。
教学重点:
感知课文内容;品味重要语句,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把握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了解课文的写法。
教学难点:
把握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了解课文的写法。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堂导入
1.播放音乐《七子之歌》,并引导学生从歌词里读出闻一多先生在美国
留学时,满腔的 爱国热情。 2.播放录音片段《最后一次讲演》,学生自由谈感受。 3.介绍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899 年出生于湖北省浠水,“世家望族,书香门第”。 1919 年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 1922 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 1925 年 5 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37 年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3 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积极参加反对 独裁、争
(2)在原文语句的基础上加以改变,融入自己的创造,成为一首新的 将 散 文 抒 情 化 的
小诗。
语言改编成“小
例如,第 16 段可以“变形”为小诗: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 诗”的方式,有助
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于学生深入体会
又如:足不下楼/目不窥园/发无暇理/饭忘了食/研究——锲而不舍地 本 文 诗 一 般 的 语
这都表明了作者在材料剪裁上的深厚功力。
三、学习任务 2:初步品读语言
1.圈画感触最深的语句并深情朗读,体会字里行间流淌的诗人臧克家
对闻一多先生的深挚情感。
2.改编“小诗”。
按照任务要求,学生任选一种形式进行改编创作。
臧克家是一
任务要求:
位诗人,闻一多也
(1)选用文章中饱含深情的句子,通过停顿,“变形”成一首小诗。 是一位诗人,通过
和作为民主战士的 “大勇”形象?请小组用表格或图示等形式来呈现本
文的行文思路和主要内容。
示例 1:
学者
写《唐诗杂论》 做了再说
三本书
写《楚辞校补》 做了不说 口的巨人
(第 1 一 7 段) 写《古典新义》
行的高标
(第 19—20 段)
革命家
起稿传单
说了就做
三件事
大会演说
敢说敢做
(第 8—18 段) 参加游行
钻探。/目光——炯坰远射到史前。/相伴——四壁下深宵灯火。/硕果—— 言 特 质 和 作 者 对
无言中赫然而出。
闻一多崇高精神
3.学生朗读作品,课堂交流。
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