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林则徐求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林则徐求雨
林则徐求雨
教材说明
〔解题〕
本文是一篇写历史名人林则徐为官清廉的故事。文章记叙了林则徐巧
妙地制伏手下官吏为百姓募钱购粮的事,赞扬了林则徐关心百姓、惩
治腐败、清正廉洁的品格与足智多谋的办事谋略。
林则徐(1785—1850),清末政治家。字少穆,福建侯官
(今闽侯)人。嘉庆十六年中进士。他有政治远见,关心国家前途与
百姓疾苦。任东河河道总督时曾修治黄河,任江苏巡抚时又修白茆、
浏河等水利工程。1838年在湖广总督任内,禁止鸦片,成效卓著,是禁烟派代表人物。鸦片战争爆发后,他严密设防,使英军在粤无法
得逞。因受投降派诬陷被革职,赴浙江筹划海防,不久充军x疆。后
起用为陕西巡抚,擢云贵总督,因病辞职回原籍。1850年起任为
钦差大臣前往广西镇压农民起义,在途中病故于潮州普宁县。著有
《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等。
文题《林则徐求雨》是一个主谓词组,点明主人公和事件,概括了本
文主要内容。“求雨”,请求上天降雨解旱。过去,受迷信思想影响,遇久旱不下雨,人们认为是上天的惩罚,于是举行仪式,祈求上天怜
悯降雨解旱。
〔结构分析〕
本文共11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大旱之年,林则徐向官员募钱买米赈灾,官员不肯捐钱。这是林则徐“求雨”的原因,提出了捐钱买米这个问题。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写林则徐率众官员设坛求雨。这是
林则徐“求雨”的过程,实际上是捐钱买米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这
部分是本文重点,反映林则徐处理问题的高超艺术。先对官员提出求
雨前的要求:沐浴吃素,诚心诚意。再让众官在烈日下暴晒。接着让
众官饮茶引发呕吐,检验呕吐物。最后揭露众官只知享受,不关心百
姓疾苦的丑行。可见,林则徐“求雨”实际是为百姓募钱。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写众官又惭愧又害怕,愿意捐钱。这是
林则徐“求雨”的结果,捐钱买米这个问题得以解决。
〔语意理解〕
“林则徐看了,心里十分着急,就命令官员捐钱买米,平价卖给百姓。他一再劝官员们尽自己的力量,主动捐助。不过官员们都说自己没有钱,结果没有一个人肯捐献。”
这3句话交代了本故事的背景,提出了捐钱为百姓买米的问题。3句
话是用对比法写的,写出了在百姓挨饿的时候林则徐与众官员的不同
态度。林则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说明他心系百姓,关心百姓疾苦,与百姓心连心;众官员对百姓挨饿漠不关心,只知自己享受,明明有钱,偏谎称无钱,拒不捐钱。“命令官员”捐钱买米,不是不民主,
而是众官腐化成性,自动捐是不可能的,只能“命令”。“一再劝”,是说林则徐不单命令,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林则徐又“刚”又“柔”,足见他对百姓关心之切,也看出他讲究策略。
“我们这些人平时养尊处优,过着舒适的日子,一点不知道民间的疾苦。今天我跟各位来尝尝这种滋味。”
这是林则徐命众官受烈日暴晒的话。“求雨”不过是林则徐募捐赈灾
的手段,为让众官毫无觉察自愿捐钱,他按真实的求雨要求去做。事先,沐浴吃素,事中焚香祈祷,以示诚心。接受日晒,既表示诚心以
感动上天降雨,又让众官吃点苦,以体恤百姓之情。第1句批评众官
的腐化生活,是“因”;第2句让众官体验“苦”,是“果”。“养
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疾苦”,(人民群众)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