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分级及随访时间
职业暴露的报告及处理制度
职业暴露的报告及处理制度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局部处理:(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3、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4、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院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
随访和咨询的内容包括: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5、医院应当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
6、医院应当将本单位发生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汇总,逐级上报至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文档
职业暴露一、职业暴露的概念: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二、职业暴露分级:1、一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二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皮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三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三、暴露源分级:根据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轻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重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暴露源不明型: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四、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 1、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伤口冲洗后,应当用75 乙醇或者%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预防性用药:(1)用药原则:①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
②发生一级暴露但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③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职业暴露随访制度及流程
职业暴露随访制度及流程一、背景和目的随着工业化和技术的发展,职业暴露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环境中接触有害物质或遭受有害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职业病、健康损害或其他相关问题。
为了保护职工的健康和权益,建立职业暴露随访制度及流程显得尤为重要。
本制度旨在规范职业暴露的随访工作,确保暴露职工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和关爱,同时提高职业暴露的管理水平。
二、随访对象1. 曾经或正在从事可能存在职业暴露的职工;2. 已经确诊为职业病的患者;3. 因工作原因导致意外伤害或慢性病的职工。
三、随访内容1. 职工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工种、在职时间等;2. 职业暴露史:接触有害物质的时间、剂量、频率等;3. 健康状况:包括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健康状况;4. 职业病诊断和治疗情况:包括确诊时间、诊断依据、治疗方案及疗效等;5. 家庭和社会支持情况:包括家庭成员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社会关系等。
四、随访流程1. 建立档案:对新发现的职业暴露职工进行登记,建立个人档案,详细记录其基本信息、职业暴露史、健康状况等;2. 定期随访:根据职工的职业暴露程度和健康状况,制定随访计划,定期进行面对面或电话随访;3. 评估风险:随访过程中,对职工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分析职业暴露与健康损害的关联性,预测潜在的风险;4. 干预措施:针对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医疗救治、调整工作环境等;5. 跟踪管理:对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管理,及时调整方案,确保职工的健康和权益得到有效保障;6. 信息反馈:将随访结果和干预措施反馈给职工,提高职工对职业暴露的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7. 统计分析: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完善职业暴露管理制度提供依据。
五、随访制度实施与管理1. 成立专门的随访工作小组,负责职业暴露职工的随访工作;2. 制定随访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随访时间、内容、流程等;3. 加强对随访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沟通能力;4. 保障随访工作的经费和资源,确保随访工作顺利进行;5. 建立随访工作考核制度,对随访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和监督;6. 定期召开随访工作总结会议,分享经验,改进工作方法。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监测与随访登记表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监测与随访登记表电话号码:类型。
不明暴露源: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HBV、HCV、梅毒、HIV阳性者。
职业暴露处理原则:(1)及时处理原则。
意外暴露一旦发生,应尽快对暴露部位就近冲洗和消毒,服用抗病毒药物,服药时机是越快越好,一般在1小时内服药的预防性效果较好;(2)报告原则。
报告是为了部门和单位领导了解和分析意外发生原因和后果,以便于对当事人提供医疗和心理支持,并在发生暴露感染HIV情况下,对个人、家庭生活予以救助和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3)保密原则。
由于HIV感染者可能面临来自各方的歧视和压力,因此,意外暴露发生后,当事人最好只向部门主管和单位主要领导报告,有关知情者应为当事人严格保密,特别是已造成暴露感染的情况下,任何人向外界和无关人员泄露当事人的感染情况;(4)知情同意的原则。
目前使用的预防性抗病毒药物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且预防效果不是绝对的,只能降低意外暴露后感染HIV的发生率。
因此,抗病毒药物预防性治疗前应告知当事人有关利益和风险,在其知情同意后使用。
四、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1、锐器伤伤口紧急处理(1)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将伤口周围血液挤出。
(2)用流动水冲洗2~3分钟。
(3)用75%酒精或0.5%安尔碘消毒伤口,如有必要需作包扎处理。
2、皮肤或粘膜暴露后的处理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3、职业暴露危险评估及报告(1)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负责人(科主任或护士长)首先进行职业暴露的初步评估,并电话报告院感科。
(2)当事人疑HIV 职业暴露,由医院感染管理意外事件应急工作组组长报告分管副院长,并组织专家及时评估暴露级别,确定是否需预防性应急用药。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Ⅰ 目的为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预防职业暴露,指导和规范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工作,保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制定本预案。
Ⅱ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务人员在各种传染病诊疗过程中的发生的一切意外情况。
感染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按传播途径分类,主要包括血源性暴露、呼吸道暴露、消化道暴露和接触暴露等,医院常见的血源性传播疾病有:艾滋病病毒(AIDS)、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HCV)、梅毒(TPHA)等。
Ⅰ 预案一、术语(一)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意外被可疑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患者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二)暴露源:暴露于操作环境中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
二、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主管医疗副院长成员:相关科室负责人三、部门职责(一)感染防控科:1.接到发生职业暴露的上报后,及时进行审核、登记并建档。
上报应急小组组长,组织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对暴露情况进行评估,由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开具检验报告单,指导暴露者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2.负责药物的领取和发放。
3.做好被暴露者的跟踪随访,及时安排定期复查,情况严重者,送上级相关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4.负责为暴露者进行相关预防用药和检验等相关知识的宣教和心理疏导。
5.每季度对全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并定期将院内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向主管院长汇报。
6.每年汇总统计职业暴露的数量和相关(检验及预防用药)的费用,上报主管院长、院长审核签字,最终报核算办审核计算工作量及收入。
(二)医学检验科:1.负责相关项目的采集及检验工作,及时将结果汇报感染防控科。
2.医学检验科单独建立登记本,以备年底结算费用。
医学检验科对检验者不做结果解释。
(三)临床科室:1.负责发生职业暴露后的现场临时紧急处理。
2.获取暴露源(患者)的病情资料,如暴露源情况不明,设法动员患者给予配合,做相应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或病情资料报送感染防控科,以备对照评估。
职业暴露的发生及预防
职业暴露的发生和防护职业暴露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及有关工作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某种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被含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被感染的可能。
一、职业暴露分类:1.物理性职业暴露:分为锐器伤、负重伤、辐射伤1.1锐器伤:锐器伤是造成护士职业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
全国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可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
我国是HBV、HCV感染高发区,锐器伤后发生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高。
0.004毫升污染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I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感染几率为0.3%、HC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感染几率为1.8% 1.2负重伤:护理工作中,肌肉骨骼损伤,尤其是脊背损伤是威胁护理人员健康的突出问题。
意大利一项调查显示,医护人员由于负重引起脊柱损伤、腰骶部疼痛的发生率为8.4%、长期使用计算机引起的腕管综合征也较多见。
护理人员因站立时间过长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1.3辐射伤:在icu、手术室、导管室等患者的床头进行射片、术中造影、透视下穿刺等操作时。
由于大多数护理人员放射防护知识和防护用具等缺乏易受到损伤。
另外,电离辐射、微波等均会导致护理人员机体损伤(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放射病等)在消毒灭菌工作中,紫外线可引起眼炎或皮炎。
2.化学性职业暴露、2.1、细胞毒性药物:日趋增多的肿瘤化疗药物大多具有细胞毒性,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也具有杀伤或抑制作用,在化疗操作中,注射器稀释药物、排气、换液、拔针等操作都能造成皮肤接触或吸入化疗药物、具有致癌、致畸及脏器损害等潜在危险。
2.2、化学消毒剂:护理人员每天要接触化学消毒剂(甲醛、过氧乙酸、环氧乙烷、戊二醛、含氯消毒液或臭氧等)不加防护的长期接触可导致气促、头痛、接触性皮炎、鼻炎、关节炎、哮喘、记忆障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生殖系统疾病。
职业暴露流程
暴露类型:血液 非血液 伤口情况:伤口深度 暴露时间 锐器类型:空心针 实心针 其他锐器 患者血清状态: 病毒载量 CD4 细胞
局部紧急处理
报告暴露事件
评估专家进行
危险性评估
向护士长或科主任 院感科 保科 当地疾控中心报告
预
不选用药
选择用药
药物毒副作用监测
72 小时内,最好 2~4 小时内预防性 服药
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图
职业暴露发生
有损伤皮肤的暴露 1 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清洗伤口, 不要使用强性洗涤剂, 冲 洗时间 5-10 分钟。 2 让伤口流血通畅。 3 伤口大时进行包扎及缝合。 眼睛暴露 1 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眼睛,时间不少于 10 分钟。 2 不要使用肥皂或其他清洗剂。 3 如果戴有隐形眼镜, 首先冲洗眼睛, 然后把隐形眼镜去掉, 并按正常的方法清洗镜片。 口腔暴露 1 吐出嘴里的物质。 2 用一般盐水或清水数次漱口, 每次都要吐净, 时间不少于 10 分钟。 鼻孔或耳朵的暴露 1 用一般盐水或清水彻底清洗,时间不少于 10 分钟。
监测及随访 检测咨询
暴露后 0(基 线).4 周.8 周.12 周.6 个月进行血 液检测
4.9.3.1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处理流程、完整登记处置、随访
沭阳xx医院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总则第一条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流程。
第二条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卫技人员在各种传染病诊疗过程中的发生的一切意外情况。
医院常见的传染病有:艾滋病病毒(AIDS)、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
第三条本预案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意外被可疑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人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此处所谓可疑传染病病人是指能通过血液、体液接触传播的病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主要是针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造成的职业暴露。
第四条工作原则为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制度规范,管理到位;主动监测,反应迅速;积极处理,措施果断;机制通畅,遏制危害。
第五条医院设立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微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各项工作,院感科和防保科负责医院职业接触的日常工作,医院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助院感科做好应急诊疗工作。
组织机构及职能(一)、医院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主管副院长成员:院感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医务科主任、检验科主任、各临床科室主任、麻醉科主任(一)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操作规程。
(二)相关部门组织培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
(三)为科室可能暴露的员工提供合格的防护物品和安全技术设备。
(四)对职业暴露人员做好经常性监督和评估,评估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人员安全操作情况。
(五)建立规范的暴露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健康监督制度,对每一次意外暴露情况做详细记录。
(六)为职业暴露人员提供职业暴露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的技术支持和咨询。
(二)、院感科及预防保健科:(1)发生职业接触后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查找原因,制定防护方案。
三甲医院职业暴露规定
二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管理暂行规定为规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管理,保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与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因职业暴露而引发的各种经血传染性疾病,做好各种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降低职业暴露感染疾病的危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院的具体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院工作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医疗废物清运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血源性传染病或者携带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被含有血源性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以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还包括被这类病人抓伤、咬伤等,有可能被血源性传染病感染的事件(即意外事件或针刺伤事件)。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我院可能接触各类感染性病人以及各种感染性物质的所有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各医技科如心电图室、内镜室、微生物室、病理科等科室工作人员、临床药师、实习医师、实习护生、护工和医疗废物处理人员等。
三、组织管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组织管理由医务处、医院感染管理科、预防保健科、感染疾病科、检验科负责。
感染管理科负责应急药箱的监督及管理,医务人员防护的培训及防护措施的落实;预防保健科负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调查、核实,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和处理的技术指导和随访,暴露结果的分析存档;感染疾病科负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用药和治疗;检验科在意外事件发生接到报告后必须在24~48小时内完成当事医务人员和接触源病人血清的相关检测。
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基本预防控制原则坚持标准预防和安全操作,明确自身的免疫状况和暴露源的感染情况,避免与患者或者携带者的血液和体液的直接接触。
(一)标准预防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均应视其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二)安全操作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一次性乳胶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规定123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规定为规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管理,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防范锐器伤的意识,根据2004年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2004年《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等,特制定本规定。
(一)基本预防控制措施坚持标准预防和安全操作是避免职业暴露医院感染的基本保证,明确自身的免疫状况和暴露源的感染情况将为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赢得宝贵时间。
1、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2、安全操作(1)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须戴手套,有可能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2)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一定要保持足够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
(3)科室设置锐器盒以方便随时丢弃为原则,禁止将锐器直接传递给他人、禁止回套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禁止拆毁锐利器具、禁止使用过的头皮针插入瓶盖等。
(4)医务人员如有伤口、皮炎等,不应参加血源性传播疾病病人的直接护理工作。
(5)工作中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严格进行洗手或手消毒。
使用必要的防护用品,妥善处理利器,防止锐器损伤。
3、落实消毒与隔离措施(1)防护应与消毒、隔离措施共同实施。
医务人员在防护的同时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的各项制度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被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医疗用品、仪器设备及病人的被服等要及时进行正确有效的消毒处理,否则不可用于他人。
(2)防护用品被严重污染时,要立即更换;重复使用的用品应进行有效的消毒或灭菌处理。
工作环境被污染后必须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必要时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3)实验室采集标本必须使用专用容器,并作明显标志,使用后用适当方法消毒。
4.9.3.1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处理流程、完整登记处置、随访
沭阳xx医院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总则第一条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流程.第二条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卫技人员在各种传染病诊疗过程中的发生的一切意外情况.医院常见的传染病有:艾滋病病毒(AIDS)、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第三条本预案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意外被可疑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人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此处所谓可疑传染病病人是指能通过血液、体液接触传播的病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主要是针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造成的职业暴露.第四条工作原则为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制度规范,管理到位;主动监测,反应迅速;积极处理,措施果断;机制通畅,遏制危害。
第五条医院设立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微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各项工作,院感科和防保科负责医院职业接触的日常工作,医院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助院感科做好应急诊疗工作。
组织机构及职能(一)、医院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主管副院长成员:院感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医务科主任、检验科主任、各临床科室主任、麻醉科主任(一)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操作规程。
(二)相关部门组织培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
(三)为科室可能暴露的员工提供合格的防护物品和安全技术设备.(四)对职业暴露人员做好经常性监督和评估,评估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人员安全操作情况.(五)建立规范的暴露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健康监督制度,对每一次意外暴露情况做详细记录.(六)为职业暴露人员提供职业暴露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的技术支持和咨询。
(二)、院感科及预防保健科:(1)发生职业接触后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查找原因,制定防护方案。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与处置流程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与处置流程一、实验室职业暴露预防措施及流程1、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规范预防原则,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视为具有传染的病原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实验室人员熟悉生物安全操作知识和消毒技术。
3、不在实验室喝饮料、吸烟、吃食物、化妆和会客。
4、实验室用品专用,不将私人和无关物品带入实验室。
5、工作时戴手套、穿工作衣和隔离衣,如手套破损应立即丢弃、洗手并戴上新手套。
6、不用戴手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
7、尽量避免使用尖锐物品和器具,宜用不易破碎的材料制品,禁止用口吸任何物质。
8、结束工作后,对操作台消毒,如用消毒液清洗后,要干燥20分钟以上;操作时有标本、检测试剂溅出时应及时消毒,平时保持环境整洁。
9、工作完毕,脱去手套后洗手,再脱去工作衣,用肥皂和流水洗手。
10、遇意外事故,立即进行局部处理,并立即分别以口头和书面方式报告上级部门。
11、遇高危意外事故,除局部处理外,同时应立即采取预防措施,包括随访、检测、休息暂时离开原岗位3个月,按医嘱服用相关药物进行预防。
二、各种传染病职业; 应急预案1、目的:制定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有效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和减少职业暴露后的感染率。
2、适用范围:所有医务人员。
3、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
如不慎被乙肝、丙肝、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被暴露的粘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4、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及时报告医院控感科,采静脉血送检验科,并且做好登记。
登记的内容包括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等。
必要时注射免疫高价球蛋白。
5、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口服贺普丁(拉米吠定)每日1片,并在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
(完整版)职业暴露分级及随访时间
职业暴露分级及随访时间
一:血液体液暴露程度分级:
(1)一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粘膜,但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二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肤擦伤或针刺伤(非大型空心针或深部穿刺针)。
(3)三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割伤物有明显可视的血液。
二:血液体液暴露源(HIV)危险度分级:
(1)低传染性:病毒载量水平低、无症状或高CD4水平。
(2)高传染性:病毒载量水平高、AIDS晚期、原发性HIV感染、低CD4水平。
(3)暴露源情况不明:暴露源所处的病程阶段不明、暴露源是否为HIV感染,以及污染的器械或物品所带的病毒含量不明。
三、职业暴露随访时间。
检验科职业暴露接触后的预防随访和咨询
医务 人员 AntiHC V (+)
医务 人员 Anti HC V (-)
医务人 员预防 注射长 效青霉 素
暴露 后一 个月、 三个 月、 六个 月、 一年 定期 追踪
不需 要注 射疫 苗或 HBI G
24小 时内 注射 HBI G并 一周 后接 受 HBV 疫苗 注射
继 续 追 踪 肝 功 能
暴露后 三个月、 六个月、 九个月、 一年定 期追踪 肝功、 AntiHCV
(二)接触后的预 防、随访和咨询
核实患者带传播病原体情况,接触者作相应的抗原抗体基本检查。 Anti-HIV、HBsAg、Anti-HBs、Anti-HBc、Anti-HCV、TP
病人HIV(+)
医务人 员抽血 检查 AntiHIV可 先服用 双汰芝 医务人 员 HbsAg (+) 或AntiHBs (+)
病人HBsAg(Leabharlann ) Anti-HBc(+)
Anti-HCV (+)
医务人员 HbsAg(-) 或Anti-HBs (-) 正接受疫苗 注射未产生
24小 时内 注射 HBI G并 继续 完成 疫苗 注射
病人TP(+)
医务人员 HbsAg(-) 或Anti-HBs (-) 未注射疫苗
医务人员 HbsAg(-) 或Anti-HBs (-) 已完成疫苗 注射未产生 24小 时内 注射 HBI G并 补一 剂疫 苗
暴露 后三 个月 追踪 TP
暴露后六个月、一年、追踪 如发现阳性及时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暴露分级及随访时间
一:血液体液暴露程度分级:
(1)一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粘膜,但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二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肤擦伤或针刺伤(非大型空心针或深部穿刺针)。
(3)三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割伤物有明显可视的血液。
二:血液体液暴露源(HIV)危险度分级:
(1)低传染性:病毒载量水平低、无症状或高CD4水平。
(2)高传染性:病毒载量水平高、AIDS晚期、原发性HIV感染、低CD4水平。
(3)暴露源情况不明:暴露源所处的病程阶段不明、暴露源是否为HIV感染,以及污染的器械或物品所带的病毒含量不明。
三、职业暴露随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