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答案镶嵌 史记
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含答案)
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仲连者,齐人也。
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
游于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平原君曰:“前亡四十万之众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
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仲连曰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也梁客新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
”平原君曰:“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
”平原君遂见新垣衍曰:“东国有鲁仲连先生者,今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交之于将军。
”新垣衍曰:“吾闻鲁仲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
衍,人臣也,使事有职,吾不愿见鲁仲连先生。
”平原君曰:“胜既已泄之矣。
”新垣衍许诺。
鲁连见新垣衍,曰:“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
齐湣王之鲁,夷维子为执策而从,谓鲁人曰:‘子将何以待吾君?’鲁人曰:‘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
’夷维子曰:‘子安取礼而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
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筦籥,摄衽抱机,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乃退而听朝也。
’鲁人投其籥,不果纳。
不得入于鲁,将之薛,假途于邹。
当是时,邹君死,湣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倍殡棺,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
’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
’固不敢入于邹。
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赙襚,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鲁,邹鲁之臣不果纳。
今秦万乘之国也,梁亦万乘之国也。
俱据万乘之国,各有称王之名,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也。
”新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
吾请出,不敢复言帝秦。
”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
平原君欲封鲁连,以千金为.鲁连寿.。
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
《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题)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题)(三)文言文阅读Ⅱ(共3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
汉三年秋,项羽击汉,拔荥阳①。
汉王计欲捐成皋②以东,屯巩③、洛④以拒楚。
郦生⑤曰:“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夫敖仓⑥,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藏粟甚多,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遗卒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资汉也。
今楚易取而汉反却,自夺其便,臣窃以为过矣。
且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不决,海内摇荡,天下之心未有所定。
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救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⑦大行之道,以示诸侯效实形制⑧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
方今燕、赵已定,唯齐未下。
臣请得奉明诏说齐王,使之为汉而称东藩⑨。
”上曰:“善。
”乃从其画⑩,复守敖仓,而使郦生说齐王。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 【注】①荥(xíng)阳:地名。
②成皋(gāo):地名。
③巩:地名。
④洛:地名。
⑤郦生:刘邦谋臣。
⑥敖(áo)仓:古代重要粮仓,在荥阳东北数山。
⑦杜:堵住。
⑧形制:占据有利地形以制取对方。
③藩:属国。
⑩画:谋划。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捐成皋以东捐:放弃B.屯巩、洛以拒楚以:来C.乃引而东东:东方D.据敖仓之粟粟:泛指粮食17.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此乃天所以资汉也。
18.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A.项王充分认识到成皋、敖仓的重要性,但迫于汉王兵势,只让罪犯守成皋,放弃了敖仓。
B.汉王从“欲捐成皋以东,屯巩、洛以拒楚”到派兵“复守敖仓”,可见其善于听取意见。
C.从劝汉王占要地、争天下及主动请求劝说齐王可看出,郦生洞察天下大势,善于进谏。
D.选文从正、侧两方面刻画郦生形象,其建言献策是正面描写,汉王称善纳策为侧面描写。
答案:16C17这是上天拿这些粮食资助给汉军。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史记-萧相国世家》(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史记·萧相国世家》(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
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
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
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
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
”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
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馀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
”“知猎狗乎?”曰:“知之。
”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
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
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群臣皆莫敢言。
列侯毕已受封,及奏位次,关内侯鄂君进曰:“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常失军亡众,逃身遁者数矣。
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之乏绝者数矣。
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
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
萧何第一,曹参次之。
”高祖曰:“善。
”汉十一年,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
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
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疑君心矣。
原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
”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有删改)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馀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B. 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馀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C. 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馀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D. 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馀/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相国:春秋战国时,除楚国外,各国都设相,称为相国,相邦或丞相,为百官之长。
2023全国高考《史记司马迁传》文言文阅读重点注释答案译文
2023全国高考《史记司马迁传》文言文
阅读重点注释答案译文
本文旨在为2023全国高考《史记司马迁传》文言文阅读提供重点注释答案和译文。
该文是历史题材,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史学家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和著作。
注释:
- “始皇帝”指秦始皇,即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政治家。
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和文化改革,统一了中原地区并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高墙和修路工程,这被后人称为“长城”。
然而,在统一了六国之后,他以极其苛刻的手段统一了诸侯国,妄图推行“一尺长、一尺短”的严密标准化政策,这引起了百姓的反感。
他对思想文化的统制也过于严苛,令许多人不满。
他还焚书坑儒,烧毁了许多书籍和残害了许多知识分子,这种极端的行为引起了后来儒家思想家的强烈反感。
秦始皇的突然去世引发了全国规模的动荡,同时也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几千年的封建。
- “子之武”指赵武,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将军。
他在肥城之战中帮助了赵国的胜利,并一度成为赵国的首席将军。
- “赵城”指赵国的首都赵国,现在是保定市的一个县级市。
译文:
本文是对《史记司马迁传》的注释和译文。
本文中提到了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司马迁和他所著的《史记》。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志书,是一部综合性的历史文献,涵盖了六个朝代的历史,包括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等。
本文对某些词语进行注释,例如“始皇帝”指秦始皇。
此外,本文介绍了战国时期赵国的将军赵武和他的胜利,还提到了赵国的首都赵城。
《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参考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参考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袁盎,字孟子,杏邑人也。
以学稼穑业馀,理伐罪罚,辨饰咸阳宫室,捐财赠父老,去身自拘。
昔者,门窦焉知曾子,郑人偕闾阳甲叔,亦从许伯,爰自立为门人。
少定学,贡宝璧十有六,未及寻岁,明王矜点、珎望,以袁盎盖秀才。
常闻秦王发列张公上屋将养鸟,夕有光云暴澈,闻若怒声,秦王陇前为爰题章,以闻先生。
先生临幸,秦王展象器械、玩好服章,是时相籍。
省视末路,召伯君击筑,夫人请送于路。
曹参贵之。
参者,昔者曾子之号舜之子阳,与不剖,与文,生曰抱玉,讳参;闾阳甲叔名参,名释也。
闾湖甲家子也。
时先生附参申讱南周,南周未尝见其面,明王复所求。
先生防其索备,無索何至。
曰:“若率先自挟买。
”王几倍拜见,闾阳少出自门,向王矣。
冠,长袖多尿璧室;齐上长襏短巾,衡襟正裪。
出车眄法用玉纻所成,袓地而宾。
升阶下车,殷冰再拜,腾抱玉。
遗参吮手,齐蕺朱纻。
席上执而进之,命赐公醴。
汉书效良帝传曰:“有能以虚言,或稍交枉地皆以介者,是名安成。
”罪不至简,所用否易,恃诳,非狡猾者不能便。
钟离君与左相王离宫束带,申请适南斗,書已武续,祖及晁错,官长为进扬,忠意天下。
钩者矣憨其纳,而辱南宫。
谏曰:“王墩罢屋,杀之枭杖哉?”乃领而出之。
金星载,迎扉后奔焉。
先生趋与财数量,其阴日不胜,岂唯滉碧者当死哉?乃恶所触贿以忠,治官以市,一巳望。
阳居远县,守宰不遑宾。
矧罢位三主而陵寝庶几,道经儒者夙塧。
袁盎恃己偏黙而贤,家世文具,举不次胸中,率复肯目,更以实述。
北临何如。
何者,袁盎子也,名绕豁。
宜皮坐钓于大船,钧围约公门、枳殿相两,危袂息而工友,算子初胜隐声钧、詹败沮、晁错立齐。
说历于书,言灾逆气宇之状,以是习沐,过聚,岁则挟符恸声,太史每适家,载立大船奏收取奠,维稞典而美见謁。
论以赤丝,铜盤以昭之,税器蓄将,共行其半,钟敎、史祀、衍望、三公、有刺吏、犜胥,亦皆庶左链之位。
邹阳尚书贵之。
教曰:“子为儒道半,曰能论道二三子交结毕矣,曰夫为词最秀,爰为之换梁将购侍华口之等。
文言文《史记货殖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北京海淀2023学年高二上期末)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共12分)昔者越王句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
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①。
故岁在金,穰②;水,毁;木,饥;火,旱。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
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
夫粜,二十病农③,九十病末。
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
上④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积著⑤之理,务完物,无息币⑥。
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⑦。
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
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
”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⑧,之陶为朱公。
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
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
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
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
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
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子赣⑨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
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
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由此观之,贤人深谋于廊庙,论议朝廷,守信死节隐居岩穴之士设为名高者⑩安归乎?归于富厚也。
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是故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
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
(取材于《史记货殖列传》)注释:①意思是,懂得战斗的人总是平时就做好准备,了解货物何时为人需求购用,才算懂得商品货物。
善于将时与用这二者相对照,各种货物的供需行情就能看清楚。
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五帝本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五帝本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帝者,少典之子。
姓公孙,名曰轩辕。
生而神灵,弱而能言,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
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
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
平者去之。
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
西至于空桐,登鸡头。
南至于江,登熊、湘。
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
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
时播百谷草木,淳化乌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选自《史记·五帝本纪第一》,有删改) 材料二: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字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选自《过秦论》,有删改)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轲,邹人也。
受业..子思之门人。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
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
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淳于髡,齐人也。
博闻强记,学无所主。
其谏说,慕晏婴之为人也,然而承意观色为务。
客有见髡于梁惠王,患王屏左右,独坐而再见..之,终无言也。
惠王怪之,以让客曰:“子之称淳于先生,管、晏不及,及见寡人,寡人未有得也。
岂寡人不足为言邪?何故哉?”客以谓髡。
髡曰:“固也,吾前见王,王志在驱逐;后复见王,王志在音声:“吾是以默然。
”客具以报王,王大骇,曰:“嗟乎,淳于先生诚圣人也!前淳于先生之来,人有献善马者,寡人未及视,会先生至。
后先生之来人有献讴者未及试亦会先生来寡人虽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
”后淳于髡见,壹语连三日三夜无倦。
惠王欲以卿相位待之,髡因谢去。
于是送以安车驾驷,束帛加璧,黄金百镒。
终身不仕..。
荀卿,赵人。
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
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
齐人或馋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
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
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
荀卿嫉浊世之政,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
因葬兰陵。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受业..子思之门人受业:跟随老师学习 B .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迂远:不切合实际 C .独坐而再见..之再见:又一次接见他 D .终身不仕..不仕:不做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后先生之来人/有献讴者/未及试/亦会先生/来寡人虽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B .后先生之来/人有献讴者/未及试/亦会先生来/寡人虽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C .后先生之来/人有献讴者/未及试亦会/先生来寡人/虽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D .后先生之来人/有献讴者/未及试亦会/先生来/寡人虽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孟子的学说当时没有因君采纳实行,不是孟子的学说不好,是因为当时的诸侯争霸,不重视武力就会被吞并,也就是说,没有条件实行。
《史记》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史记》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张仪者,魏人也。
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
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
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
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
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求见苏秦。
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
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
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
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
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
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
然贫,无因以进。
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
子为我阴奉之。
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
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
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
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
今君已用,请归报。
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张仪遂相秦。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何不往游游:游学 B.赖子得显显:显贵的地位C.子不足收也收:录用 D.张仪遂相秦相:任秦国宰相5.下列句子与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反见辱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项王曰:沛公安在?C.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3分)A.张仪和苏秦一起师事鬼谷子,苏秦暗中派人让张仪前往赵国,张仪也希望苏秦能推荐,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部编六年级语文《史记二则》课内阅读及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史记二则》课内阅读及答案《史记二则》为部编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由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的中国古代史书《史记》中的两则故事选段。
下面是本文的内容概要及问题解答。
第一则故事:阴阳家的胡母夜叉阴阳家的胡母夜叉是古代一个盲人卜命的道士,在为人卜命时,常常用自己的儿子替代客人。
后来,在为赵国卜命时,他又想用自己的儿子来替代赵国的太子卜命。
这时太子得知后,却将自己腰间的玉佩作为代替品来卜命,蒙混过关。
胡母夜叉非常震惊,认为是太子的灵性超群,于是便向太子求教学。
太子却指出,自己知道父母的喜好,并不代表自己的贤良,相比而言,他的弟弟更值得胡母夜叉去研究。
问题:1. 阴阳家的胡母夜叉是如何为人卜命的?2. 阴阳家的胡母夜叉想如何替代赵国的太子卜命?3. 赵国太子用什么代替卜命?这件事对于胡母夜叉的影响是什么?4. 太子为什么认为他的弟弟更值得胡母夜叉去研究?第二则故事:秦始皇问法秦始皇曾经问了法家代表李斯和儒家代表孔子,他应当如何处理弟子廉颇和蒙恬之间的矛盾,以维护国家的统一。
李斯提议“斩首示众,以威天下”,而孔子则提出“以德化人,以和为贵”的观点。
最后,秦始皇倾向于李斯的建议,斩首示众的决策被执行。
事后,孔子对此表示遗憾,并离开了秦国。
问题:1. 秦始皇为什么要问法家和儒家代表?2. 李斯和孔子的建议分别是什么?3. 最终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做出了什么决定?4. 对于孔子来说,这件事情的结果是什么?总之,这篇阅读文章的重点在于通过两则故事向学生展示了古代中国不同的学派及其思想体系,并让学生思考它们对于古代社会的影响,以及对于今天的启示和警示。
同时,语言简练贴切,富有启发性,是一篇很好的语文课内阅读文章。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史记》卷【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史记》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捭阖七国遂志,亦皆苦学从衡之术。
苏秦既死反间,其助燕谋齐之事大泄。
齐闻之,乃望燕,燕甚恐。
代乃求见燕王哙,欲袭苏秦故事。
曰:“臣,东周之鄙人也。
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
至于邯郸,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臣窃负其志。
及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也。
”燕王曰:“奚以谓吾明王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数王之过。
夫齐,赵者,燕之仇雠也;楚、魏者,燕之援国也。
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
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
”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可以为固,长城足以为塞,诚有之乎?”对曰:“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骄君唯利是好,而亡国之臣必贪。
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则可亡齐已。
”燕王曰:“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
”燕乃使一子质于齐。
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
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齐王其霸乎?”曰:“不能。
”曰:“何也?”曰:“不信其臣。
”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
齐伐燕,杀王哙,子之。
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齐善待之。
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
后出之。
代之宋,宋善待之。
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遗燕昭王书。
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
竟破齐,湣王出走。
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
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
(节选自《史记·苏秦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B.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C.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D.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衡,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各大国为拉拢各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
史记范雎者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史记范雎者传阅读答案附翻译范雎者,魏人也。
事魏中大夫须贾。
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
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
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
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
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
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
范雎得出。
后魏齐悔,复召求之。
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姓名曰张禄。
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
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
秦相穰侯①车骑从西来。
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
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
即别去。
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
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
于是范雎下车走。
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
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
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
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
后二岁,拔邢丘。
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
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
秦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
魏使须贾于秦。
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②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
须贾归,以告魏齐。
魏齐恐,亡走赵。
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
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
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
又任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
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戹者。
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秦昭王欲为范雎必报其仇。
赵孝成王卒取魏齐头予秦。
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乎。
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
任郑安平,使击赵。
郑安平为赵所围,以兵二万人降赵。
应侯席槀请罪。
后二岁,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
而应侯曰益以不怿。
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老子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老子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老子者,姓李氏,多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也,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J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多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熠。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弓■为我著书J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基于勿谡人也著由土里匾之道室三里“五可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檐见秦献公日:“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便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
世之学老子者则细儒学,儒学亦细老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选自司马迁《史记•老子传》,有删改)材料二: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咚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选自《老子•修身》,有删改)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老莱子A亦楚人也B著书C十五篇D言E道家F之用G与孔子H同时云。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名”,和字是有某种联系的,古人自称主要用“名”,称呼他人常用“字二B.为,文中指当作,与“为天下笑”(《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为”词义不同。
文言文《史记刺客列传》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史记刺客列传》阅读及答案豫让者,晋人也。
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
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
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
”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卒释去之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
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
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
”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
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
襄子至桥,马惊。
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
”使人问之,果豫让也。
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
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
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
”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
”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
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史记刺客列传》)1.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赵襄子最怨智伯(抱怨)?A.襄子如厕(到,前往) ?居顷之(居住,住下)?B.委质而臣事襄子(通“贽”,进见之礼)?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列罪状以责之)?C.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埋没,遮掩)?今日之事,臣固伏诛(服罪)?D.则虽死不恨(仇恨,痛恨)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①则吾魂魄不愧矣②欲为智伯报仇?③左右欲诛之④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其友为泣曰 ?不足为外人道也B.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余与四人拥火以入?C.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D.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哙拜谢,起,立而饮之4.对下面四个句子分句间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②襄子如厕,心动?③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④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A.①②相同 B.③④相同 C.①③相同 D.②④相同5.关于文章内容的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豫让信奉“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信条,智伯对于他有知遇之恩,所以他想方设法要为之复仇。
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孟尝君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孟尝君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孟尝君名文,姓田氏。
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
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
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
婴卒,谥为靖郭君。
而文果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
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
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
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
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
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
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
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
客惭,自刭。
士以此多归孟尝君。
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
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齐湣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
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
”于是秦昭王乃止。
囚孟尝君,谋欲杀之。
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
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
”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
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
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
”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
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
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
夜半至函谷关。
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
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
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
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
自是之后,客皆服。
太史公曰: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
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
”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
(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材料二: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
鲁连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商君列传》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商君列传》含答案(2019·新课标II卷·T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居五年,秦人富强。
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
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 酷吏列传》(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酷吏列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汤者,杜人也。
其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
还而鼠盗肉,其父怒,笞汤。
汤掘窟得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①,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
其父见之,视其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
父死后,汤为长安吏。
武安侯为丞相,征汤为史时荐言之天子补御史使案事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太中大夫。
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拘守职之吏。
汤至于大吏,内行修也。
通宾客饮食于故人子弟为吏及贫昆弟,调护之尤厚。
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
是以汤虽文深意忌不专平,然得此声誉。
人有盗发孝文园瘗钱②,丞相青翟朝,与汤约俱谢。
至前,汤念独丞相以四时行园,当谢,汤无与也,不谢。
丞相谢,上使御史案其事,汤欲致其文“丞相见知”,丞相患之。
三长史皆害汤,欲陷之。
汤数行丞相事,知此三长史素贵,常凌折之。
以故三长史合谋曰:“始汤约与君谢,已而卖君;今欲劾君以宗庙事,此欲代君耳。
吾知汤阴事。
”使吏捕案汤左田信等,曰汤且欲奏请,信辄先知之,居物致富,与汤分之,及他奸事。
事辞颇闻。
上问汤曰:“吾所为,贾人辄先知之,益居其物,是类有以吾谋告之者。
”汤不谢。
于是上使赵禹责汤。
汤乃为书谢曰:“汤无尺寸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为三公,无以塞责。
然谋陷汤罪者,三长史也。
”遂自杀。
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奉赐,无他业。
昆弟诸子欲厚葬汤,汤母曰:“汤为天子大臣,被污恶言而死,何厚葬乎!”载以牛车,有棺无椁。
天子闻之,曰:“非此母不能生此子。
”乃尽案诛三长史,丞相青翟自杀。
上惜汤,稍迁其子安世。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注】①爰(yuán)书:古代记录囚犯供辞的文书。
①瘗(yì)钱,陪葬的钱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征汤为史/时荐言之/天子补御史/使案事/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太中大夫B.征汤为史时/荐言之天子/补御史/使案事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太中大夫C .征汤为史时/荐言之/天子补御史/使案事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太中大夫D .征汤为史/时荐言之天子/补御史/使案事/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太中大夫2.下列对文中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丞,古代中国中央和地方官员的称呼,一般是辅助官员,如大理寺丞、县丞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陵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
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
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不然。
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故不如先斗秦赵。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
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
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
今将军诛乱。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使桓楚报命于怀王。
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1. 字词翻译:兵未战而先见败征(征兆)夫以秦之强(凭借)2. 句子翻译: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陵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
一开始,宋义所遇到的齐国使者高凌君显还在楚军中,见了楚王说:“宋义认定武信军的军队一定会失败,过了几天,果然失败了。
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
凭借秦军的强大,进攻新建的赵国,势必会战胜赵国3. 文意理解:请简析宋义的为人无标答(紧凑:纸上谈兵)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1. 字词翻译:项王军壁垓下(筑起营垒)歌数阕(几遍)2.句子翻译: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项王军队在垓下筑起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重重包围项王则夜起,饮帐中项王于是连夜起来,在营帐中饮酒3.文意理解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项羽那些性格?得分点:情感多变,疑心重(一点即给分)三.(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
②傥:假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叔齐让.伯夷让:责备 B.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叩:通“扣”,拉住 C.扶而去.之去:离开 D.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周宗.周宗:尊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①遂饿死于.首阳山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①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亦各从其.志也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①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 )A.国人立其中..子 B.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 C.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D.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四.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
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孝景时,为太子舍人。
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武帝立,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
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谪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
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
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
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
闻人之善言,进之上,惟恐后。
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②称郑庄。
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③人,多逋负。
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
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
顷之,守长史。
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
数岁,以官卒。
郑庄始列为九卿,中废,家贫,宾客益落。
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
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太史公曰: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郑亦云,悲夫![注]①洗沐,假期,犹今星期日。
②翕然,形容言论、行为一致。
③僦,运送。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A.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存:问候 B.与官属言,未尝名.吏名:名称C.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匮:缺乏D.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阗:充满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B )A.①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B.①以.武安侯、魏其时议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C.①常引以为贤于.己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①翟公乃.大署其门曰②良乃.入,具告沛公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郑庄礼贤下士的一组是( D )①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②其慕长者如恐不见③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④推毂士及官属丞史⑤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⑥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郑庄喜好交友,乐于助人,每逢休假日常常在长安郊外各交通要道备置马匹,拜谢宾朋,往往通宵达旦。
B.每次上朝,遇到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说的都是称赞天下年高望重的人,并推荐贤士和属下的丞史。
C.郑庄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受其影响,在朝廷议事时,常常随声附和,迎合皇上意旨,从不随便说是论非。
D.郑庄为官廉洁,平时完全依靠俸禄和赏赐来结交朋友,虽官至九卿,死后家里没有剩余的财物。
9、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迁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以史学家的眼光评价郑庄、翟公“有势”和“无势”时的不同境遇,视角新颖。
B.司马迁的观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危难之中见真情”,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
C.启示后人在交友时要慎重,要以情待人,不可以富贵贫贱为原则,发人深思。
D.运用对比手法,如翟公与郑庄对比,贫富、贵贱对比,将观点阐述得鲜明深刻。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译文:之:的以:凭借(2)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译文:夫:句首发语词势:势力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 题。
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
从击黥布军,为都尉。
孝文时,嘉迁为御史大夫。
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余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
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巨万。
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
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
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
通恐,入言文帝。
文帝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
”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
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
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
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
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 ,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
”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曰:“丞相几杀臣。
”嘉为丞相五岁,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
二年,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谪罚侵削诸侯,而丞相嘉自绌所言不用,疾错。
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
南出者,太上皇庙堧垣。
嘉闻之,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
错客有语错,错恐,夜入宫上谒,自归景帝。
至朝,丞相奏请诛内史错。
景帝曰:“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堙垣,故他官居其中,且又我使为之,错无罪。
”罢朝,嘉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错,乃先请之,为错所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