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纠正“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的防控措施和手段

习惯性违章的防控措施和手段习惯性违章行为是指一些人经常性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
这类行为不仅危害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还中断了交通秩序,对社会治安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和手段来解决习惯性违章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交通规则的认知和遵守意识。
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渠道,播放交通安全宣传视频和文章,向公众普及交通法律法规和道路安全知识,引导大家养成文明驾驶、守法出行的习惯。
其次,加强执法力度。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格依法对违章行为进行处罚。
可以采取增加交警执勤力量、增加判处罚金、吊销驾驶证等措施,提高违章成本,降低违章行为的发生频率。
同时,还可以采取安装道路监控设备、提高交警执法效率、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巡逻等手段,增加违章行为被发现的概率,形成威慑效果。
第三,建立奖惩机制。
对于严重违章行为,不仅要进行处罚,还应对习惯性违章行为进行特殊处理。
可以建立违章行为记录管理系统,对习惯性违章者进行记录,并加大处罚力度。
同时,对于遵守交通规则的驾驶员,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如降低保险费、获得交通积分等,进一步激励公众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第四,加强交通设施建设。
完善道路标志、交通信号灯等交通设施,提高其可见性和识别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此外,还可以增加交通标线、设置减速带、提供交通指引标志等,提醒驾驶员注意交通规则,增加违章行为被发现的概率。
总之,习惯性违章行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奖惩机制、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和加强交通监管和协调等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和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减少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素质,促进交通秩序的良好发展。
员工习惯性违章及纠正措施53条

员工习惯性违章及纠正措施53条员工习惯性违章是指员工不遵守组织制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反复犯相同或类似错误的行为。
对于这种习惯性违章行为,组织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纠正措施以确保员工行为规范,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以下是员工习惯性违章及纠正措施的53条,旨在帮助组织管理者有效处理这一问题。
1.加强员工规章制度的宣传和培训,使员工清楚了解组织的规定和要求。
2.对员工违章行为进行记录和统计,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
3.审查和完善规章制度,确保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4.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将员工违章行为作为考核指标之一5.给予员工充分的工作职责和权力,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管理意识。
6.强化公司文化建设,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7.密切关注违章行为问题,及时对员工进行约谈,了解背后的原因。
8.提倡员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9.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反馈,让员工明确自己的违章行为对组织的影响和后果。
10.对员工违章行为进行严肃批评和警告,引导员工主动改正错误行为。
11.针对特定员工的违章行为,制定个性化的纠正方案,帮助其改正错误。
12.对重复违章行为的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修养培训。
13.采取制度性约束和监督措施,如设立违章行为预警机制和巡检制度。
14.针对员工违章原因提供相应的改进方案和资源支持,帮助员工解决问题。
15.对严重违章行为的员工进行纪律处分,保持组织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16.加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责任感的培养,减少员工个人行为对整个团队的不良影响。
17.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18.对员工的违章行为进行学习、借鉴和总结,提升组织对员工行为的管控能力。
19.鼓励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及时采纳和实施有益的建议。
20.对员工违章行为进行记录和通报,让其他员工引以为戒。
21.鼓励员工参与纠正违章行为的活动,增强员工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22.对于有潜力的员工,提供晋升机会和培养成长的平台,激励员工提升自己的素质。
习惯性违章及纠正措施

习惯性违章及纠正措施习惯性违章是指一个人在交通出行中经常性地违反交通规则和交通法规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给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带来潜在危险,也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和责任意识的缺乏。
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纠正习惯性违章行为。
首先,要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当注重交通安全教育的普及。
学校可以在课堂上设置相关的交通安全知识课程,通过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交通规则、培养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同时也可以通过举办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对交通安全的重视。
家庭和社会可以通过宣传交通事故的危害,向家人和社会传递出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大家对交通违章的警觉。
此外,媒体可以充分利用媒体的影响力,扩大宣传的范围和力度,提高公众对交通安全的关注和重视。
其次,要加强执法力度。
交通违章行为是需要得到严厉制裁的,无论是习惯性违章还是一次性违章,都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交通监管部门可以加大对交通违章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加强交通巡逻、设置抓拍设备等手段,提高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率。
同时,对于习惯性违章的驾驶员,可以采取警告、罚款、扣分、吊销驾驶证等措施进行惩罚,从而形成对违章行为的强烈制约,增加违章行为的代价。
此外,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纠正习惯性违章行为。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对交通违章行为进行监控和记录,通过电子监控设备、电子罚单等手段,对交通违章行为进行实时记录和追踪。
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车载监控设备,对习惯性违章的驾驶员进行监督和警示,及时提醒驾驶员注意交通违章行为,从而减少交通违章行为的发生。
综上所述,纠正习惯性违章行为需要从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加大执法力度、利用技术手段和加强社会监督等方面入手。
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运用,才能有效地纠正习惯性违章行为,提高交通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完整版)浅谈习惯性违章及对策措施

浅谈习惯性违章及对策措施习惯性违章是指起初未意识到危险或由于安全心理因素而冒险蛮干,并在以后工作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或是毫无察觉更无改过之意的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一贯行为。
简单地说,就是固守旧有的违反安全工作规程的不良行为习惯。
有数据统计,在我市近几年发生的工伤事故中60%至70%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习惯性违章”导致的事故就占到人为因素造成事故的80%左右。
一、习惯性违章的特点1、顽固性如果对作业人员不良习惯动作不加以干预,习惯性违章行为就会反复发生,直到发生事故。
2、潜在性习惯性违章行为往往不是当时事者有意所为,而是习惯成自然的结果。
3、继承性从一些有习惯性违章行为的职工身上进行分析,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惯性违章行为方式并不是自己“发明”的,而是从一些老职工身上“学”来的。
看到老职工习惯性的违章操作“既省力,又没出事",自己也盲目地效仿,而且又用自己的习惯性违章行为方式去影响下一代职工。
4、排他性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员工对安全操作规程学不进、不遵守或暂时“遵守”,只是为了应付检查,事后还是“我行我素”。
这些人总认为“安全操作规程"可有可无,一直认定自己的习惯性方式“管用”、“有效”,所以他们坚持顽固守旧的不良习惯,不愿意按规程操作。
二、习惯性违章的分类习惯性违章主要分为习惯性违章作业和习惯性违章指挥两类.1、作业是指违反了作业的方法、程序、范围或条件以及工艺、技术要求等规定的行为,如:使用有故障的设备、恶劣天气高处作业、戴手套抡大锤、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等.2、习惯性违章指挥是指单位负责人(或各类管理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制度指挥他人或指挥他人冒险作业的行为,如:明知有危险而强令员工冒险作业的行为;对员工隐满不安全因素,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就安排员工作业的行为等.三、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分析1、侥幸心理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时会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太过于繁琐或机械,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或执行没有完全到位不是违章行为。
习惯性违章纠措方法解析

习惯性违章纠措方法解析习惯性违章是指一个人在长期行驶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养成了一些不良驾驶习惯,这些习惯往往都是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
习惯性违章不仅容易导致交通事故,还会影响到其他道路使用者的行驶安全。
因此,解决习惯性违章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针对习惯性违章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纠错方法:1.加强宣传教育对于一些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习惯性违章行为的驾驶员,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来提高其交通安全意识。
针对不同的违章行为,可以制作相关的宣传材料,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
此外,在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中也应加强相关知识的传授,帮助驾驶员建立正确的交通安全观念,从根本上预防习惯性违章的发生。
2.建立违章记录对于那些存在习惯性违章行为的驾驶员,应建立违章记录。
通过建立违章记录,可以让驾驶员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违章情况,加深对违章行为的认识,进而改变不良的行驶习惯。
同时,建立违章记录也可以帮助交通管理部门对违章行为实施有效的监管和处罚。
3.提高罚款力度针对一些违章行为,如占用应急车道、闯红灯、超速行驶等,需要进一步提高罚款力度。
通过提高罚款力度,可以惩罚那些存在不良驾驶习惯的驾驶员,从而达到纠正违章行为的目的。
同时,高额罚款也可以提醒其他驾驶员,引导他们在行驶过程中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杜绝违章行为。
4.对违章行为实施机动扣分对于习惯性违章的驾驶员,应该建立机动扣分制度。
通过对违章行为实施机动扣分,可以给驾驶员强烈的警示,迫使他们改变不良的行驶习惯。
同时,机动扣分制度也可以帮助交通管理部门更加精准地掌握驾驶员的行驶情况,从而加强对违章行为的监管。
针对习惯性违章问题,应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治理。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建立违章记录、提高罚款力度和对违章行为实施机动扣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治理习惯性违章问题,提高道路使用者的交通安全意识,从而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
如何纠正和预防习惯性违章

如何纠正和预防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行为是指一种习得性的、反复发生的违法行为。
习惯性违章行为不仅会对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对社会秩序和法律面临挑战。
为了纠正和预防习惯性违章行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
了解和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政府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媒体、网络等,加大对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相关法律规定。
此外,还可以在学校、社区等场所组织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引导学生和社区居民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
其次,加强交通监管,提高违法成本。
对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处罚要更加严厉,罚款金额要足够高,以起到震慑作用。
同时,加大对违章行为的检查和处罚力度,严防违法者逃避处罚。
对于多次违法的交通参与者,可以采取吊销驾驶证、暂扣车辆等措施,加大违法成本,使其更加重视遵守交通法规。
第三,建立健全交通安全管理机制。
要加强对交通安全管理的监督,强化交通警察队伍建设,提升交通执法能力。
建立完善的交通违章信息管理系统,对每一次违章行为进行记录并及时处理,形成违章信息共享、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同时,加强交通违章信息的发布和普及,使更多的人了解到违章行为的危害和后果。
第四,鼓励良好行为,树立榜样。
对于那些积极遵守交通法规的个人和单位,可以进行表彰和奖励,给予适当的荣誉和物质奖励,鼓励他们继续做好。
通过树立榜样的方式,引导更多的人遵守交通法规,培养良好交通行为的习惯。
第五,加大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力度。
优化交通路网布局,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加强对路口、交叉路口的规划和建设,提高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识的设置合理性和有效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同时,积极推广使用交通安全设备,如安全带、头盔等,提高交通参与者的自身安全意识。
综上所述,纠正和预防习惯性违章行为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管理机制、鼓励良好行为和加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等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纠正和预防习惯性违章行为,提高交通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如何纠正和预防习惯性违章(最终定稿)

如何纠正和预防习惯性违章(最终定稿)第一篇:如何纠正和预防习惯性违章如何纠正和预防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是诱发责任事故的土壤和温床,能否有效地纠正和预防习惯性违章,关系到公司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生命健康。
作为一名从事6年中队管理工作中队长,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谈以下几点体会和看法:一、认识和辨别习惯性违章是纠正和预防习惯性违章的前提条件不了解习惯性违章,就不会做到有效预防,习惯性违章就会此起彼伏,难以根除。
要充分认识和辨别习惯性违章,就要理解什么是习惯性违章,弄清楚习惯性违章的的形成原因、表现形式和特性。
1、习惯性违章就是起初未意识到危险或由于不安全心理因素而冒险盲干,并在以后工作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或毫无察觉违章更无改过之意的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一贯行为。
简单地说,就是固守旧有的违反安全工作规程的不良行为习惯。
2、习惯性违章的形成原因。
其一,不熟悉或不按照作业程序和操作标准,不学习、掌握并运用安全技术,常常随意作业。
其二,多次不加分辨地模仿了他人的不良行为,而未发生伤害事故,自认为是安全的违章行为。
其三,经常存在侥幸、麻痹、偷懒、心急、好奇等不安全心理中的一种或多种心理的危险作业而幸免遇难,并形成了心理和行为上的定势。
3、习惯性违章的主要形式及具体表现。
主要形式有习惯性违章操作、习惯性违章作业和习惯性违章指挥三种。
习惯性违章操作是指比较具体的违反了安全规定动作和做法,如:不戴护目镜使用榔头,进入车辆劳保护具穿戴不齐全等;习惯性违章作业是指违反了作业的方法、程序、范围或条件以及工艺、技术要求等规定的系列行为,如:使用有故障的设备、恶劣天气高处作业等。
习惯性违章指挥是指单位负责人(或作业负责人)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制度指挥他人作业或强令他人冒险作业的行为,如:明知有危险而强令员工冒险作业的行为;对员工隐瞒不安全因素,为采取安全措施就令员工作业的行为等。
4、习惯性违章的特性。
习惯性违章可发生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时候;习惯性违章多半此时没有彼时有,这人没有那人有,事前没有事后有;许多习惯性违章可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几年甚至更长时间;而某些习惯性违章不易被发现和辨认,隐藏的较深。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5篇)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5篇)第一篇: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分析了产生习惯性违章的各种心理状态,以及影响习惯性违章产生的客观因素,提出了防范习惯性违章的对策。
〔关键词〕习惯性违章;主观因素;客观因素;防范对策习惯性违章的主观因素人的行为是人内在心理的反映,违章的行为来源于违章的心理。
1.1 侥幸心理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过于繁琐或机械,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
1.2 取巧心理在工作现场,一些工作人员为贪图方便、怕辛苦,往往会出现不按规章制度执行,擅自将几项操作内容自行合并操作、不办理工作票或未做好安全措施就开工,以及未使用相应的安全用具就工作的违章行为。
1.3 逐利心理个别作业人员(特别是在记件、计量工作中)为了追求高额记件工资、高额奖金以及自我表现等原因,将操作程序或规章制度抛在脑后,违章操作,盲目加快操作进度。
1.4 偷懒心理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操作多做事就容易出事,所以工作中甘愿一辈子当副职,不愿意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操作中班长或负责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当一个机械人,在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该监督时也不监督,导致少了一道监督关口。
1.5 逞能心理作业人员在生产现场工作时,想当然,自以为是,盲目操作,部分作业人员自持技术高人一筹,逞能蛮干,造成事故。
1.6 帮忙心理在生产现场,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开关推不到位、刀闸拉不动等现象,有些操作者常常请同事帮忙,而帮忙者往往碍于情面或有表现欲望,在不了解设备的情况下,盲目去帮忙操作,极容易造成事故。
1.7 冒险心理在生产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生产现场的条件较为恶劣的情况,有些作业人员不是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是冒险去工作。
如在消除用户电路故障工作中,为了不影响一个片区的供电,在未拉开配变的跌落保险又未采用绝缘用具的情况下,冒险带电搭火作业。
习惯性违章行为的特点与对策

习惯性违章行为的特点与对策
习惯性违章行为是指某些人在道路交通行为中,由于长期形成了一些不良的驾驶习惯和态度,导致经常违反交通规则而不自知,甚至已成为一种养成性的习惯。
这种行为危害较大,往往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针对习惯性违章行为,我们需要了解其特点并采取对应的对策。
习惯性违章行为的特点:
1. 缺乏安全意识。
往往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过关,而忽视了道路安全的重要性。
2. 自我判断能力较差。
往往认为自己行为无害,而忽略了交通规则存在的合理性。
3. 变相逃避违章处罚。
往往为了避免接受处罚,而采取逃避违章处罚的行为。
4. 过分自信心理。
往往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过硬,而忽略了其他因素对安全的影响。
针对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对策:
1. 强化法规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加强驾驶人关于交通法规的理解和认识,使得驾驶人对于违章的认知有所提高。
2. 采用技术手段监控。
通过道路监控、智能设备等手段对于违章行为进行记录和监控,同时及时进行处罚。
3. 对习惯性违章行为的驾驶员加大处罚力度。
在出现违法行为的情况下要给予驾驶员更多的警醒和处罚,使得驾驶人对于违法行为有所敬畏。
4. 建立群众监督机制。
加强群众对于交通安全的监督以及举报机制,可以大力打击违章行为,形成预防性的作用。
针对习惯性违章行为,应该采取综合手段来进行管理和治理,同时提高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使得每一个驾驶员都能够切实认识到道路安全带给他们的重要性,以此来保障整个交通体系的正常运转。
员工习惯性违章及纠正措施 (一)

员工习惯性违章及纠正措施 (一)
作为一个企业,有许多条规章制度是必须遵守的,但是很多时候,员工还是会出现违规行为。
这种习惯性违章行为带来的是不良的后果,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一、员工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分析
员工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原因有多种,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员工没强烈的规章制度意识,不够自觉遵守公司的规定,还有一方面因为规章制度没有足够的压力或监管机制。
在一些情况下,员工可能没有足够的技能和知识,所以也无法遵守相关规定。
二、纠正措施
针对员工习惯性违章的问题,企业应引入以下措施,使员工逐渐改正他们的不良行为。
1.加强培训,提升员工技能和知识水平
在教育员工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知识水平,能够大大提升员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违章事件。
2.强化管理,加强监管
公司需要制定有力的纪律规章,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让员工知道违章行为的后果和责任,保持公司的正常运行秩序。
3.实施一定的惩罚制度
对于员工的违章行为,公司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惩罚,使员工明白“违章者受罚”的道理,并且长期遵守公司规定,达到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意识。
4.结合奖惩措施,加强安全教育
在公司安全管理工作中,结合奖惩措施,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有助于提高员工意识,吸收安全文化理念。
总之,员工习惯性违章是常见但又不应被忽视的问题。
企业应该重视员工习惯性违章的处理,引入科学的解决方法,追求长久的目标。
同时,企业应该注重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减少员工的习惯性违章问题的发生,使企业能够更加良好的发展。
习惯性违章探究及对策(共5篇)

习惯性违章探究及对策(共5篇)第一篇:习惯性违章探究及对策习惯性违章行为探究及应采取的预防对策一、调研方向从前有一个小和尚出家后,开始学剃头。
老和尚先让他在冬瓜上练习,小和尚每次练习完剃头后,将剃刀随手插在东瓜上。
后来,在给老和尚剃头时,也将剃刀随手插在了老和尚的头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习惯性的坏行为危害是致命的。
在现实工作中,为铲除员工的习惯性违章行为我们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但习惯性违章行为犹如毒瘤般铲不尽、治不绝,已成为安全生产中的一种致命顽疾。
行车车间现有职工215人,作业项目覆盖炼钢每一道主辅工序,在如何根治习惯性违章行为方面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
本次调研的方向就是探究习惯性违章行为产生的原因,并从源头上抓好整治工作。
二、根源探究(一)习惯性违章人员的心理调查1、违章时的侥幸心理:违章作业人员普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在作业过程中,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有事,无碍安全,结果往往会造成事故。
2、违章时的逞能心理:在操作时不是凭借安全规程而是靠想当然,自以为是,盲目操作,逞能蛮干,往往出现违章操作和误操作,造成事故。
有个别老职工自恃有经验,明知故犯出现违章作业。
3、违章时的无知心理:有一些职工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平时对操作技能一知半解,作1业时就容易违章操作造成事故。
4、违章时的麻痹心理:对新修订的安全规程、标准化作业程序不认真学习,不结合现场和作业程序的变化及时调整操作方法,认为凭“老本事”干多年来没出过什么问题,今后也就不会,结果是出现了问题。
5、违章时的从众心理:有个别职工认为一些违章行为大家以前都是这样干的,没有出现过问题,自己这样做也应没问题,于是跟着违章作业。
其实以前没出事是幸运,经常违章终会栽跟头、倒大霉。
6、违章时的懒性心理:作业过程中不按照标准化作业程序执行,能省一步是一步,抱有早干完早休息心理,省来省去、匆匆忙忙迈向事故。
(二)习惯性违章行为的现象调查1、从违章的内容看:职工所违反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规程、规定。
如何治理习惯性违章?

如何治理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交通安全和秩序,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损害。
因此,治理习惯性违章行为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治理习惯性违章行为。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升交通法律意识要治理习惯性违章行为,首先需要提升整个社会的交通法律意识。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举办交通安全知识讲座、编发宣传资料、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周等形式,向广大群众普及交通安全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交通法律意识,从而减少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二、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章行为加强交通执法力度,对违章行为实施严厉打击,可以有效遏制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执法部门可以加大巡逻频次,严密监控交通违法行为,并对违法行为实施严格执法和处罚,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形成强有力的震慑作用,减少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三、加强技术监控,提高违章行为曝光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安装红绿灯监控摄像头、道路监控摄像头等,提高交通违章行为的曝光率。
通过技术监控手段,对违章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录像取证,可以提高违章行为的查处率和处理效率,有效打击习惯性违章行为。
四、加强道路管理,营造良好行车环境加强道路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行车环境,有利于减少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对交通信号灯、路牌、交通指示标志等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道路畅通、交通秩序井然,减少交通压力和违章行为的发生。
五、加强家庭教育,培养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家庭教育是治理习惯性违章行为的重要环节。
家长应该从小教育子女养成遵纪守法、尊重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从小树立正确的交通安全观念。
在治理习惯性违章行为的过程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执法部门、家庭和个人都应发挥各自的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使习惯性违章行为得到有效治理,为社会交通安全和秩序创造更为良好的环境。
如何治理习惯性违章

一、制定措施、开展教育梳理所在岗位常见违章行为,逐项制定规章措施,通过典型事例宣传、事故原因分析讨论、安全防范演练等途径,采取生动、形象、有效的方式开展安全教育,让安全知识、安全意识真正入脑入心,牢固树立“安全是天”的理念,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要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提升职工的业务技能,从根本上改善由于职工技能不熟悉导致失误的现象。
明确作业审批和安全操作规范,减少随意作业的机会和条件,从根本上避免事故的发生。
通过突击抽考、演习、竞赛等方式让有关人员真正掌握《安全生产法》、《安全操作规程》等。
二、养成“小题大做”的习惯。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重大事件的起因往往是微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让人麻痹大意,造成严重的后果。
我们要学会抓“小”防“大”,善于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把工作做在前面,要通过抓小事,找准薄弱环节,找出规章制度方面的漏洞,找到事故案件的苗头,及时堵塞,消除隐患,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三、领导必须成为安全管理的内行并做反违章的带头人。
1、真正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自觉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以身作则,做反“习惯性违章”的带头人。
2、按照“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对“习惯性违章”实行“四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综合治理,把反“习惯性违章”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之中。
做到层层抓、层层落实,并与绩效挂钩,使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约束作用和绩效激励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反“习惯性违章”的强大推动力。
四、狠抓落实、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要切实把安全制度建设和落实当成一件大事来抓,通过落实安全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约束人的思想,达到克服思想惰性、强化安全意识的目的。
五、抓好3种人的教育1、班组长。
班组的核心,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
班组安全工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这些人。
班组长敢于抓“习惯性违章”,就能带动一批人,管好一个班。
2、特种作业人员。
处在关键岗位,或者从事危险性较大的作业,随时有危及自身和他人安全的可能,是事故多发之源。
习惯性违章及纠正措施

习惯性违章及纠正措施
习惯性违章是指作为一种习惯或惯性行为,反复违反规定或纪律。
这种行为不仅侵害了他人合法权益,也损害了自身形象和信誉,增加了管理人员和监管人员的工作压力。
面对习惯性违章,为了保
证秩序和安全,必须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一、纠正习惯性违章需有针对性。
要针对不同具体情况采取不
同的措施。
比如,对于工人在工作中经常违反安全生产规范,可以
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监管、实现技术升级等
方式来加强安全意识和技能。
对于违规开车的司机,可以采取监测
设备记录行车轨迹、培训提升驾驶技能、加强制度执行等措施。
二、纠正习惯性违章需加强舆论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展示
习惯性违章的严重后果和危害,提高员工和公众的法治意识和责任
意识。
同时,应对违规行为进行公开曝光,让大众监督和谴责,并
促使违规者自觉改正不良行为。
三、纠正习惯性违章需建立长效机制。
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
配套的监管措施,确保相关规定有效执行。
此外还需要通过考核、
奖罚等手段激发员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同时建立追责的
机制,对于坚持非法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或拒不改正的,要给予相
应的纪律处分或行政处罚。
纠正习惯性违章既需要有针对性的措施也需要多方宣传和建立
长效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违章率,保障安全和秩序。
1。
习惯性违章及纠正措施

2 违法风险
频繁违章容易导致驾驶执 照被吊销,给个人和工作 带来不便和损失。
3 影响公共形象
习惯性违章行为体现了驾 驶员的不负责任和缺乏交 通安全意识,给整个社会 造成负面影响。
违章的预防措施
1
教育宣传
通过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规知识。
2
技术监控
使用现代技术如交通摄像头和雷达来监控道路交通状况,及时发现并纠正违章行 为。
纠正习惯性违章的成功因素
1 领导力
有效的领导力对于制定和 执行纠正措施至关重要。
2 教育和培训
提供全面的交通安全教育 和培训,增强驾驶员的安 全意识。
3 社会支持
社会舆论和道德规范对于 纠正习惯性违章行为起到 推动作用。
总结和建议
习惯性违章行为不仅对个体有害,也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通过教育、监控 和法律制裁等措施,我们可以纠正这种不良行为,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3
交流合作
加强交通管理部门与驾驶员和社会大众的沟通和合作,共同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纠正习惯性违章的策略
个体反思
驾驶员应自我反省并认识到习 惯性违章的危害,积极寻求改 进自己驾驶习惯的方法。
训练辅导
交通管理部门和安全教育机构 可以提供针对习惯性违章驾驶 员的培训和辅导,帮助他们纠 正不良行为。
法律制裁
加强对习惯性违章行为的执法 力度,对违法驾驶员进行处罚 和罚款,引起其警觉并改正错 误行为。
基于纠正措施的实践案例
安全驾驶培训课程
交通监控系统
通过安排安全驾驶培训,驾驶员 逐渐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在道路上安装交通监控系统来检 测和记录违章行为,提高司机的 警觉性。
浅谈如何纠正习惯性违章(王红军)

浅谈如何纠正习惯性违章所谓习惯性违章,是在长期生活和工作中养成的一种不良习惯,主要发生在常规作业、高空作业和交通运输作业中,其共同特点是:作业本身比较简单,技术并不复杂,但却很容易疏忽这单调背后潜在的危险。
下面谈谈个人对习惯性违章的几点认识,仅供参考。
一、习惯性违章的现象习惯性违章涉及面广,具有普遍性、经常性和反复性,简单总结出如下现象:1.进入现场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带;2.未经安全教育、安全考试的人员进入现场施工;3.穿拖鞋、凉鞋、高跟鞋、短裤进入现场;4.酒后上岗;5.施工前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交底不明确;6. 施工不按程序操作,走捷径;7.用电由非电工接线、操作、管理;8.施工作业不办理安全施工作业票;9.高空作业安全带低挂高用;10.高处作业时上下抛掷料具;11.无特殊工种安全操作证的人员进行特种作业施工;12.对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视而不问、视而不管、怕得罪人有意回避;13.劳务工既有线作业没有监护人员跟班;14. 坑、沟开挖完成后不设置明显警示标志;15.既有铁路站内作业钻车、爬车;16.擅自在既有铁路附近堆放材料设备,不设专人看守;17.既有线施工不按计划进行,擅自扩大施工范围;18.既有线附近施工不按要求设置防护;19.既有铁路区间施工人员背对来车方向走道心等等现象,看视平常,但是其背后潜伏着随时爆发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二、习惯性违章的根源针对上述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归纳这些人主要心态有四种:一是作业马虎,满不在乎的麻痹心理;二是图省事、怕麻烦、走捷径的懒惰心理;三是有章不循,迷信经验,忽视规章的侥幸心理;四是遇事不动脑筋,工作粗心的糊涂心理。
有了这四种心态作怪,便派生出以下“六种人”。
1.干啥不懂啥的糊涂人这种人在青工、临时工和农民工中居多。
他们的规则意识相对薄弱,识别风险、排除风险、避免风险的能力差,作业前不听现场负责人交代的工作任务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对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对每项工作的程序根本就不了解,凭本能、热情和习惯工作,对《安全操作规程》知之甚少,出现风险事故的可能性就大。
如何治理习惯性违章

如何治理习惯性违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道路交通违章行为,有些人也会因为习惯性违章而被罚款或扣分。
那么,如何治理习惯性违章行为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了解交通规则治理习惯性违章的第一步是了解交通规则。
每个城市的交通规则都有所不同,因此应该查看当地的交通规则和法规,并理解其中的细节和条款。
如果您不了解交通规则,建议您可以参加交通安全知识培训、查看相关的文字和视频材料,让自己具备必要的知识水平。
培养良好的驾驶习惯良好的驾驶习惯不仅可以提高驾驶技能,还可以预防交通事故和违章行为。
在平时的驾驶过程中,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和标志,以免因不良驾驶行为被罚款或扣分。
同时,还要保持冷静和耐心,不要因为心情不好或急于赶路而发生违章行为。
自我约束,严格要求自己在驾驶过程中,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要求和自我约束。
如果发现自己有违章行为,应该及时进行反思和纠正,并对自己进行批评和教育。
此外,在驾驶中也要注意控制情绪,避免自己因为焦虑和紧张而发生违章行为。
加强道路交通执法力度加强交通执法力度是治理习惯性违章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
交通部门可以通过加强执法力度、罚款力度等方式对习惯性违章行为进行惩罚,并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和规则,增强社会公众对交通安全的认知和自我保护能力。
采用科技手段治理交通违法行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已经逐步普及,像交通信号灯控制、城市交通监控系统、智能监控摄像头等,都可以有效地治理交通违法行为。
此外,像车载导航系统、车辆自动驾驶系统等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减少车辆对交通违法行为的诱惑,提高交通安全。
合理的治理处罚机制治理习惯性违章,除了要加强交通执法外,还需要合理的治理处罚机制。
对于违法行为,应该根据情节轻重、影响大小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罚款和处罚措施。
此外,还要完善交通违法行为的记录和归档机制,建立行为评价和信用制度,为治理交通违法行为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措施。
结论治理习惯性违章行为需要多种手段和措施的综合应用,涉及多个方面和环节。
如何治理习惯性违章

如何治理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行为对于交通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如何治理习惯性违章行为。
一、加强宣传教育要治理习惯性违章行为,首先需要让驾驶员、乘客和行人充分认识到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性,树立文明交通的意识。
可以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来提高交通安全意识,例如通过宣传车、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方式,以及在交通要道、驾校、车站等场所张贴宣传标语、海报和宣传册等,向广大群众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和文明交通规则。
二、完善交通设施交通设施的完善和科学设计可以减少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例如在道路狭窄、拐弯等容易发生违章行为的地方设置岗亭、警示牌和障碍物等,限制车辆和行人的通行,以及加强道路标线和交通指示标志的设置,引导司机和行人正确行驶。
同时,加强道路的执法监管,采取科技手段,如闯红灯监控设备、超速抓拍系统等,对违章行为进行智能拍摄和短信通报,增加违章成本,提高违章者的风险感。
三、严格执法对于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人员,要严格依法惩处,形成震慑效应。
对于一些常见的违法行为,如酒后驾车、超速行驶、闯红灯、乱穿马路等,要加强执法力度。
例如,可以采取加强巡逻检查、联合执法、强化处罚等措施,严格查处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
同时,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告诫广大市民遵守交通规则,形成对违法行为的社会舆论压力。
四、加强监督管理要治理习惯性违章行为,还需要加强监督管理。
例如,可以建立交通安全志愿者制度,鼓励市民积极参与文明交通活动,发挥监督作用。
此外,建立健全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执法力度和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建立违法行为记录、评价和奖惩制度,促使交通执法部门更好地执行法律,切实减少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要治理习惯性违章行为,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宣传教育,完善交通设施,严格执法,加强监督管理等,形成多措并举的治理机制,全面提高交通安全水平,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如何治理习惯性违章(一)

如何治理习惯性违章(一)随着现代社会交通工具的普及,道路交通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习惯性违章更是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
这种违章不仅会给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带来威胁,还会大幅增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
那么,如何治理习惯性违章,成为交通治理工作的一大难点。
一、完善法律制度法律制度是治理习惯性违章的重要办法。
相关部门应及时根据社会的变化和交通违章行为的演变完善交通法规,并严格执行法律,形成对违章行为的严肃惩处。
此外,提高民众的交通法律意识也是减少交通违章行为的有效手段,通过发放交通法规宣传手册、开展交通安全法律知识宣传活动等方式,普及交通法则,增强公众的交通安全意识。
二、加强执法力度治理交通违规行为的关键在于合理有效的执法措施。
通过加强执法力度,对违章行为实行严格查处,以此来加强对交通违章行为的威慑力,起到推动公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效果。
应建立完善的交通管理系统,加大科技投入,运用先进的监管技术,建立高效的执法机制,实现交通违章减少的目的。
三、加强安全教育习惯性违章行为往往是由于交通安全意识薄弱,而形成的一种不良行为习惯,对此,应当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以“扣分制度”等形式传播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公众观念,增强对交通安全问题的认识。
四、强化信用体系建立交通信用管理制度,通过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运用信用等级措施,实现交通违章行为的社会惩戒。
此外,引入“奖惩制度”,对安全驾驶、无违章等优良行为给予奖励,以此来强化道路交通安全文明行为的主动性,减少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总之,治理习惯性违章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力求不断深化、不断完善,才能实现减少习惯性违章,使交通安全环境不断改善,社会安全形势稳步提升。
安全生产中如何治理习惯性违章

安全生产中如何治理习惯性违章安全生产是企业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而习惯性违章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治理习惯性违章,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下面我将从定义习惯性违章、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评估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一、定义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是指员工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一种不良习惯,这种习惯可能涉及到操作、行为、思维等方面,具有普遍性、顽固性、易传播性等特点。
常见的习惯性违章包括不戴安全帽、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违规用电、违规操作设备等。
二、分析原因习惯性违章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员工对安全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对安全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自己的行为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久而久之形成了不良习惯。
缺乏有效的安全培训:企业没有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员工对安全操作规程不熟悉,不知道如何正确操作设备,不知道如何避免事故。
管理不善: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领导对安全问题重视不够,员工在管理上的疏忽和漏洞下容易产生习惯性违章。
工作环境不良:工作环境不整洁、设备维护不及时、安全设施不齐全等都可能促使员工产生习惯性违章。
三、采取措施针对以上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员工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了解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开展安全培训:对企业领导和员工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理等,让员工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加强安全管理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改善工作环境:保持工作环境整洁,设备维护及时,安全设施齐全,减少环境对员工的不良影响。
加强监督检查:对企业内的各个岗位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制止,对不良习惯进行纠正。
四、评估效果采取以上措施后,需要对效果进行评估,评估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统计事故率:统计企业内各类事故的发生率,分析事故的原因和后果,判断治理习惯性违章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纠正“习惯性违章”一、引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性的坏行为危害甚大。
同样在我们企业的安全工作中,我们发生的各种事故,几乎都与习惯性违章分不开。
那么什么是习惯性违章呢?习惯性违章,就是指那些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有章不循,坚持、固守不良作业方式和工作习惯的行为。
生产过程中,习惯性违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各类事故的罪魁祸首,是一种违反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盲目行为,因而对安全生产危害极大。
事故统计表明 70~80的人为误操作事故都与习惯性违章有直接联系,它是导致人身伤亡的重要隐患,严重危及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
因此反“习惯性违章”是各行各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当务之急,是遏制事故强有力措施之一,也是安监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习惯性违章行为的特点1、麻痹性在日常的安全生产中,一般工人作业的任务十分繁重,在作业的同时工人还要保持对危险源和危险因素的警惕性,心理压力比较大;另外,不是每次违章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综上两点,久而久之,工人就会对危险因素和违章现象司空见惯,从而丧失掉了应有的警惕。
2、顽固性习惯性违章具有顽固性、多发性的特点。
如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并系紧下颌带这条规定已经讲了多少年,但实际上总有一部分工人有章不循,进入施工现场不正确戴好安全帽。
这说明习惯性违章确实非常顽固,要改变或消除受心理支配的不良习惯并非易事,需要我们安全管理人员持之以恒地对工人进行教育,对这些违章现象进行查处。
3、继承性有些工人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并不是自己发明的,而是从一些老师傅身上“学”、“传”下来的。
当他们看到一些老师傅违章作业既省力,又没出事故,也就盲目效仿。
这样就把不良的违章作业习惯传给了下一代,从而导致某些违章作业的不良习惯代代相传。
4、排它性有习惯性违章的工人固守不良的传统做法,总认为自己的习惯性工作方式“管用”、“省力”,而不愿意接受新的工艺和操作方式,即使是被动参加培训,但还是“旧习不改”。
三、习惯性违章者的心理状态人的行为总是受思想活动支配的,习惯性违章行为也必然与错误的思想活动有关。
从事故分析可以看出,习惯性违章的人大多存有以下心理状态。
1、麻痹心理主要是施工作业进行的时间长了以后,对各种危险因素和危险源司空见惯,降低了对安全风险的警惕性。
2、缺乏安全知识,不知不觉违章对正在进行的工作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根本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工作起来凭本能、热情和习惯。
对用生命和血的教训换来的安全操作规程知之甚少,因而出事的可能性就大。
3、贪图安逸在工作中不求上进,缺乏积极性,平时不注意学习,技术水平一般,自我保护意识1差。
与其他人一起工作还可以,一旦自己独立工作,哪怕是从事简单的作业,都有可能发生事故。
4、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许多违章人员在行动前的一种普遍心态。
有这种心态的人,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也不是技术水平低,而多数是“明知故犯”。
在他们看来,“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我”这实际上是把出事的偶然性绝对化了。
在实际作业现场,以侥幸心理对待安全操作的人,时有所见。
例如:某项作业应该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而不采取;需要某种持证作业人员协作的而不去请,指派无证人员上岗作业等。
5、惰性心理惰性心理也可称为“节能心理”,它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懒惰行为的心理根据。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看到有些违章操作是由于干活图省事、嫌麻烦而造成的。
例如:有些人宁愿冒点险也不愿多伸一次手、多走一步路、多张一次口;有些人明知机器运转不正常,但也不愿停车检查修理,而让它带“病”工作。
凡此种种,都和惰性心理有关。
6、无所谓心理无所谓心理常表现为违章或心不在焉,满不在乎。
这里也有几种情况:一是本人根本没意识到危险的存在,认为什么章程不章程,章程都是领导用来卡人的。
这种问题出在对安全、对章程缺乏正确认识上。
二是对安全问题谈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比起来不要,在行为中根本不把安全条例等放在眼里。
三是认为违章是必要的,不违章就干不成活。
无所谓心理对安全的影响极大,因为有些人心里根本就没有安全这根弦,因此在行为上常表现为频繁违章。
7、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有经验、有能力防止事故的发生,相信不良的传统或习惯做法。
对未造成事故的习惯性违章经历非但不以为耻,反而引以为荣,在人前吹嘘,甚至争强好胜,不顾后果地蛮干、胡干。
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在安全规程面前“不信邪”,把安监人员的监管视为“找麻烦”。
盲目自信,自以为绝对安全,我行我素。
这种违章一旦发生事故,必然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四、反习惯性违章的对策措施1、明示违章现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安全生产的总方针,是反习惯性违章的基本准则。
要反习惯性违章,首先得让工人明白哪些行为是违章行为。
项目部安监人员应将习惯性违章现象整理出来,组织工人学习,发现习惯性违章行为及时劝阻教育,甚至处罚。
通过了解、摸清习惯性违章的根源,分析其形成的事故心理结构和状态,提前做出防范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事故损失。
2、大力开展对工人的安全教育通过查找习惯性违章的危害,使工人认识到习惯性违章作业是违反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其结果必将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不但危及自己的安全,而且还会累及他人。
我们要针对这些“习惯性违章”的特点,加强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培训,使工人具备安全意识,懂得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宝贵经验,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作业和操作,就是珍惜生命,从而大大减少随意作业的机会和条件,从根本上避免事故的发生。
3、分包商是关键在企业或组织各种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中,领导行为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因为不同的领导心理与行为,会造成企业的不同社会心理气氛,从而影响企业工人的积极性。
有效的领导是企业或组织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从安全管理的要求来说,分包2商负责人对安全管理的认识、态度和行为,是搞好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
因此“反习惯性违章”要以领导为龙头,从各级领导抓起。
⑴从提高分包商自身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入手,针对个别分包商容易出现的重进度,忽视安全的不良倾向,进行灌输宣传,使他们真正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自觉坚持“安全是根本”的原则,以身作则,做反“习惯性违章”的带头人。
⑵要求各分包商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习惯性违章”实行综合治理,把反“习惯性违章”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之中。
做到层层抓、层层落实,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使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约束作用和经济责任制的激励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反“习惯性违章”的强大推动力,充分发挥作用。
4、班组是主阵地班组是项目的“细胞”,既是安全管理的重点,也是反“习惯性违章”的最主要阵地。
几乎所有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是在班组生产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或者各种隐患没有被及时发现和消除。
这说明,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必须在班组落实,一切安全管理的措施、方法、手段只有在班组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才能有效地避免事故和伤害发生。
因此,要真正使“习惯性违章”销声匿迹,抓好对班组的管理无疑是重中之重。
⑴抓好日常安全意识教育。
针对“违章不一定出事故”的侥幸心理,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分析其危害性,启发工人自觉遵章守纪,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自查自纠,自我揭露,同时查纠身边的不安全行为、事故苗子和事故隐患,从“本身无违章”到“身边无事故”。
⑵抓好岗位培训。
让工人掌握作业标准、操作技能、消防知识和规章制度;向先进水平挑战,做到“四比”(比工作态度,比职业技术水平,比实际操作能力,比安全作业标准),“三不”(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⑶开好班前会。
开好班前会是做好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a、从业人员健康和心理状况的认证。
班组长和安全员应关注每个班组成员的身心健康,保证每个人都以充沛的体力和振作的精神投入工作。
发现健康状况不良、疲倦或带着烦恼和心事上岗的人员,应给予教育、帮助或临时调换工作。
为保证安全,必要时可暂停其工作。
b、进行劳保用品穿戴情况的检查。
c、作业指示和危险的分析预测。
d、分配任务,做好共同作业中的配合与联系的安排,保证集体作业中的安全。
⑷建立班组成员互保制。
通过互保制,班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互相提醒,消除控制危险因素,防止发生伤害事故;互相检查设备工具和安全装置是否符合安全要求;互相督促实行标准化作业;从而达到共同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⑸建立健全安全档案。
建立健全安全档案,是班组安全建设的基础工作,对于了解掌握班组安全建设的发展变化情况,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吸取教训,克服缺点,为不断推进科学的安全管理积累资料都有有重要的意义。
⑹开展危险预知活动。
以各岗位生产特点和工艺过程,以其危险源为对象,通过从业人员自己的调查分析研究来预防事故发生,唤起全体生产人员对安全的重视,增强对危险的敏感性、识别能力和预知能力;对与习惯性违章等不安全行为相关的事故有积极防止作用,逐步变传统的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传统的被动的安全对象为安全管理动力,即实现群众性的自我管理。
5、4种人是重点⑴班组长。
班组长是班组的核心,他们既是生产经营者,又是管理者。
班组安全工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这些人。
建立一支好的班组长队伍是班组安全建设的中心环节。
班3组长敢于抓“习惯性违章”,就能带动一批人,管好一个班。
⑵班组安全员。
他们是班组安全工作的实际执行者,由于身处在班组,他们可以再第一时间发现和纠正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违章现象,并可以了解班组内工人的思想动态。
⑶特种作业人员。
他们都在关键岗位,或者从事危险性较大的职业和作业,随时有危及自身和他人安全的可能,是事故多发之源。
⑷青年工人。
他们多为新工人,往往安全意识较差,技术素质较低,好奇心、好胜心强,极易发生违章违纪现象。
同时,根据“认知技巧中的第一印象作用和优先效应”理论,如果正确的安全理念、行为方式没有占他们的头脑,当他们看到一些老师傅违章作业既省力,又没出事故,也就盲目效仿,习惯性违章行为就会被继承下来。
把上述4种人作为反“习惯性违章”的重点,进行重点教育、培训、管理,并分别针对其特点加以引导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可有效控制“习惯性违章”行为,降低事故发生率。
6、施工现场管理最重要施工现场是生产的场所,是工人生产活动与安全活动交织的地方,也是发生“习惯性违章”的源地,狠抓现场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要抓好现场安全管理,安监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在第一线查“习惯性违章”疏而不漏,纠违章铁面无私,抓防范举一反三,搞管理新招迭出,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把各类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同时,应加强现场作业环境的管理,尽量改善作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