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学案)doc
【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新部编本).doc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工业联系的方式。
2.工业生产的集聚和分散。
3.工业地域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4.初步学会分析工业集聚和分散的利与弊。
5.尝试对某一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核心工业部门以及各工业部门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
二、教学重点1、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
2、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原因。
3、不同工业地域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新兴工业在地域上趋向分散的原因。
2、不同工业地域特点不同。
四、教学方法资料分析、启发式分组讨论,案例分析五、课时安排计划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一个地区内,工厂之间、工厂内部的各个生产过程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不同的关系彼此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我们称之为工业联系。
这节课我们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一、工业的联系在我们生活中离不开各种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绝大部分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生产出来。
请大家以服装和汽车为例,说明它们的主要生产过程。
既然一种工业产品需要经过比较复杂的过程才能生产出来,那么承担生产任务的工厂(或工序)之间,就必然有一定的联系。
工业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建立起来的:1.投入——产出的联系这种联系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甲企业的产出是乙企业的投入。
如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造。
同一工厂中不同工序之间的联系也属于这种联系方式,如生产流水线。
如图:第二种是甲、乙两企业的不同产出都是丙企业的投入,如汽车不同零配件生产厂——汽车总装厂。
2.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基础服务设施,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等,如某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不同工业企业。
3.信息联系除上述物质上的联系以外,工厂之间还有信息的联系,如计算机联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3.完成课后练习册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工业地域形成对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撰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课本知识和课堂所学,体现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作业格式规范,字迹清晰,注意书写的工整。
(2)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践活动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时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学拓展:
(1)鼓励学生关注时事政治,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增强学生对我国工业发展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产业转移、工业污染等,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工业地域的概念有所了解,但在具体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工业地域形成的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掌握工业地域的分类及主要工业部门的空间分布规律。
2.掌握工业地域形成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交通、市场、政策等,并能够分析这些因素对工业地域发展的影响。
3.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我国及世界典型工业地域的案例,提高地理信息的解读能力。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地域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形成过程及区位因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4)
4.2工业地域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联系的类型、成因,初步学会分析工业集聚和分散的特点。
(2)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分类。
2.过程与方法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工业地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一个工业区的发展规模、主要发展方向形成的内因,提高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由工业地域的形成认识庆阳工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2)培养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加强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内容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对前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内容的深化,同时也为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学习做铺垫,在教材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教材分成两大块: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工业分散与工业联系在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这部分第一、二自然段讲授了工业联系的类型,这是后面学习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基础,所以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工业集聚的优势和工业集聚的类型,并用惠州音响产业的发展来说明什么是专业化的工业集聚;五六自然段介绍了工业地域按照成因分类和按照发育程度分类,在这里需要学生理解自发形成与有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以及发育程度高低不同的工业地域与工业联系之间的关系所以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在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工业分散的类型和原因,其次介绍了工业分散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分散2.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让学生能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3.解决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结合乡土地理,进行案例分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给出鞍钢集团(材料1)和珠江三角洲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材料2)的相关材料。
上述两个工业区它们都是集中分布于某一个地区内,它们谁的占地面积大,谁的工业更复杂、工业规模更大,它们的成因相同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今天的课程。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适用于高中年级,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工业地域形成的内在规律,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四)反思与评价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让学生总结自己在本次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其次,组织学生相互评价,让他们从同伴的角度发现自身的问题,取长补短。最后,我会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问题导向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是本节课的核心。我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例如:“为什么工业地域会在这里形成?”“影响工业地域形成的因素有哪些?”“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特点是什么?”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手段。我将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一个具体的问题。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实践活动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本案例注重实践活动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通过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反思与评价机制,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人教版高一地理】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工业的布局除了要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外,还要考虑到环境效益。
试想一下,工业为当地的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烦恼:河流没有以前清澈了,天空没有以前蓝了,虫叫鸟鸣也渐渐离我们远去了......对此,我们更应了解工业的污染类型,从而更好地安排我们的生活......二、知识讲解考点1 工业联系1.工业生产系统:组成:原料投入、生产活动、产品产出三部分类型:包括全球生产系统和地方生产系统2.工业联系的表现:工业部门之间往往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形成全球生产系统和地方生产系统。
3. 工业联系主要有:(1)生产上的联系(投入一产出关系):工业生产的过程复杂,工序繁多,往往需要经过多家工厂的加工才能完成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
因此,在这些工厂之间就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
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两家工厂之间就形成了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例如,服装生产由纺纱、织布、印染、缝制等多个环节组成,这样,纺织厂、印染厂、制衣厂之间便发生了联系。
(2)非生产上的联系:如地理空间上的联系。
布局在同一个工业区内,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形成了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建立在这种工业联系基础上的。
考点2 工业集聚1、集聚的两种情况:专业生产的集聚共用基础设施的集聚例如:制鞋企业集聚,拥有相关配套的皮革鞋材、印刷包装、化工原料、鞋机至数字制模的专业厂家,形成制鞋专业镇。
这些相关企业集聚分布,减少了运输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而炼铝工业耗电量大,集聚于大型电站附近,有利于共同利用廉价的能源,减少能源成本。
2、工业集聚优势:(1)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费和能耗,进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2)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考点3 工业地域(1)按形成: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不同的工业部门,因对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需求不同,以及自身的工业生产特点,会形成不同类型的工业地域。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2节《工业地域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批改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
4.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工业地域,如钢铁工业基地、电子工业基地等,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工业地域的特点。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2节《工业地域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以“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2节《工业地域的形成》”为主题,旨在让学生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掌握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以及工业集聚和工业扩散的意义。通过对工业地域形成原因和过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工业地域的实际情况,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针对某个地区的工业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分析工业集聚和工业扩散的意义,以及它们在工业地域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使他们能够用地理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4.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小组合作
4.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能够在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中,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4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word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4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word学案【课标要求】举例讲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
【课标解读】1.明白得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不。
2.明白得工业地域的分类、形成及其要紧形式。
3.把握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的要紧表现形式、成因及其优势。
教材P63活动点拨:1.惠州音响整机生产厂与周围音响零件专业生产厂集聚属于专业化的工业体系。
2.能够加强各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3.距离递减规律,距离惠州音响整机生产厂越近的地区,零件来源所占比例越高(将扇形图中的地名百分比与图4.7对应,找到位置,比较距离即可)。
一、选择题在浙江诸暨大唐,尽管只是制造一双小小的袜子,整个生产过程却被细分成了多个环节,专门多企业确实是生产过程中的一道工序。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400家纱线厂→上千家织袜厂→300家缝头厂↓300多家袜子包装厂←100家袜子定型厂←印染厂1.纱线厂与织袜厂之间存在的要紧产业活动地域联系形式是(D)A.科技联系B.空间联系C.信息联系 D.多道工序间的联系解析:纱线厂与织袜厂存在投入-产出的联系,前面工序是后面工序的原料,后面工序的产品是再后面工序的原料,属多道工序间的联系。
2.尽管诸暨大唐的上千家织袜厂竞争猛烈,然而国外一些知名企业仍入驻大唐。
缘故是(A)①能够共同利用基础设施②加强与中国企业的竞争③能够利用那个地点的集聚优势,扩大知名度④能够利用科技优势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解析:国外知名企业进驻,一是利用公用基础设施,二是运用集聚优势,提高自身知名度。
M公司为世界闻名的电子企业,于1992年开始在我国天津经济开发区兴建生产厂。
目前天津已成为M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读下图,M公司的天津生产基地本着就近采购的原则(下图),完成3~5题。
3.与北京相比,天津成为M公司向中国产业转移的首选地的优势条件是(D)A.海运方便 B.市场潜力大C.研发力量强 D.生产成本低解析:天津较北京生产成本(地价、劳动力价格等)要低。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4.2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2.教学策略:
a.针对重点内容,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b.针对难点内容,采用分层教学,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地理因素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理必修一的基础知识,如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素养。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工业地域形成的内因与外因、分类及我国工业地域的分布特点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当前学生处于高中阶段,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问题解决能力。他们对社会现象充满好奇,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实证意识。
2.小组讨论时,注意记录每位成员的观点,形成完整的讨论记录。
3.建议同学们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提高作业质量。
4.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无误,按时提交。
4.教学资源:
a.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b.结合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增强实践体验。
c.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将学生的实际经验融入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b.培养学生分析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特点及其地理因素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
a.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实际情况,分析工业地域形成的内因与外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特定类型的工业地域进行深入分析。例如,第一组分析资源型工业地域,第二组分析市场型工业地域,以此类推。每组需要回答以下问题:
1.该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2.该工业地域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3.该工业地域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4.针对该工业地域的发展,可以提出哪些可持续发展策略?
4.作业提交截止时间为下周三晚自习前,请同学们按时完成。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首先,回顾工业地域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强调它们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然后,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醒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
最后,我会强调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工业发展问题,激发他们为我国工业地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工业地域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
-引导学生关注地理与生活的密切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分析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探讨工业地域可持续发展策略,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发展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国际视野,提高社会责任感。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会展示一组我国不同工业城市的图片,如沈阳、上海、深圳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城市的工业特点。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发展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工业地域的形成。
接着,我会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为什么工业活动会在某些地区集聚?”“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地理位置、资源、交通等因素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完整版)【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
在经济水平较高、工业地域规模较大的地区,其发展潜力就远不一样,如钢铁工业。钢铁工业的生产过程比较复杂(如课本图5.31),需要有相互接近的工厂,这样形成的工业地域(钢铁工业区)面积广,发育程度高,发展潜力大。这类工业地域再加上为方便众多工人生活所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由于工业地域的扩展而形成工业城市。例如,我国的鞍山(“钢都”)、攀枝花、马鞍山、包头(“草原钢城”)等钢铁工业城市的形成。除此之外,石油化工区、机械制造工业区等属于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也往往扩展而形成工业城市。例如,我国的石油城大庆、克拉玛依,汽车城十堰等。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可鼓励学生多举些例子,激活思维,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原因,明确工业联系的三种方式及其意义。
2.掌握工业集聚与分散的优点。
3.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实例分析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世界上许多“工业城”的形成过程,掌握其原理。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活 动 内 容
教法提示
学法点拨
教
学
环
节
时
间
分
配
1.工业集聚(板书)
(1)传统工业生产的集聚(板书)
一些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且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都较大的工业企业,相互靠近而导致集聚。这类工业的运输量大,为减少运输费用,工厂集聚在主要的专业厂附近,形成了专业化的生产集聚地域。例如,钢铁工业区和石油化工区等。这些相关工厂靠近主厂布置,形成集聚效应,减少了运输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2.强调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以及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提醒学生关注工业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家国情怀。
4.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工业地域形成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地理问题的热情。
-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对工业地域形成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地理问题。
2.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习者能够利用GIS软件,分析工业地域的空间分布、产业集聚等数据,并撰写分析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地考察或观看视频资料,了解典型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证研究能力。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工业地域形成的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总结规律。
3.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师通过介绍我国工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引导学生为我国工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理必修一的基础知识,如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为学习工业地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然而,对于工业地域形成的具体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实际案例分析,学生的理解尚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学情:
3.介绍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工业基地为例,分析其发展历程和现状。
整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第4章第2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高中地理人教版人教版必修2第4章第2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第2课时【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案例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原因。
2.了解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表现形式、原因和优势,以及工业地域联系的主要形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因果关系的分析,了解工业联系和工业部门集聚是工业地域形成的条件,运用图表来理解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某一工业的实践调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改革开放对我国工业的促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
2.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原因。
3.不同工业地域的特点。
【教学难点】1.新工业在地域上趋向分散的原因。
2.不同工业地域特点不同。
【教学过程】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1.工业分散(1)原因: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
(2)表现①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工厂之间的分散。
②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其各种零部件生产厂家分布在许多地方。
(3)结果:引发工业的地域联系。
2.工业的地域联系(1)条件: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2)意义:促进地域之间人员、物质和信息等的流动。
图表导读]2.读教材图4.8福特汽车的全球化生产网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图表示了福特汽车生产在地域分布上的什么现象?(2)福特汽车零部件生产厂为什么遍布世界各地?(3)导致这些生产厂分散世界各地的条件是什么?提示:(1)工业分散。
(2)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3)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1.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称为工业地域。
工业地域的形成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而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二是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其内容如下表所示:不同的工业部门,因其对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需求不同,以及自身的工业生产特点,会形成不同类型的工业地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学案导学
【学习目标】
1、 了解工业联系及其类型,并结合实例来认识。
2、 了解工业集聚涉及哪些不同类型的工业联系,工业集聚有哪些优势。
3、 理解工业地域的概念,工业地域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4、 了解工业分散形成条件,带来的结果,工业分散产生的原因;当前工业地域联系日益紧 密的条件。
【学习过程】 一、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工业联系
、重难点突破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分类:
由于工业之间存在着生产工序上的和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为了
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隆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与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或者为了节约生产建设投资而共同利用基础设施,
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的聚集,
这样就
形成了工业地域。
其形成方式有自发形成的和规划建设形成的。
由于工业地域内部工业联系 程度不
同,又可分为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与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其中发育程度高的工 业地域又往往发育成工业城市。
【知识梳理】
工
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 作用:1工业集聚可以加强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降低 _______ 和 _______ ,进而降
集聚 J 低 _________________ ,提高 _______ ,还可以共同利用 ____________ ,节约_ 取得 _____________
2一个大企业形成后,它的配套企业都会形成,形成
工业 地域
按性质分类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 发
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
按形成分类
【典题解悟】 (3) 该企业还对我国为其生产零部件的厂家加以培育,这一过程称为 A 、本地化
B 、全球化
C 、城市化
D 、工业化
(4 )该产品的零部件生产厂与成品生产厂在地理上集聚,主要有利于企业
A 、快速交货,及时应变市场变化
B 、降低生产成本,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C 、集体快速转移生产地点
D 、降低产品销售费用 (5)要吸引该产品的生产企业以集群的方式布局工厂,应当
A 、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
B 、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 、提供广阔的市场
D 、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
解析:(1)解答该组选择题的切入点是根据所给材料判断该企业生产的是什么产品。
“早 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将产品运到欧洲”这一句话说明该产品的生产速 度较快,同时该产品应具备体积小、质量轻、便于快速运输的特点。
因此可以排除化工产品 和建筑陶瓷等两类产品,“生物药品”有一定迷惑性,生物制品可以快速生产和发货,但生 物药品不需要材料提示的所谓“零部件”,所以可以确定该产品为电子产品。
( 2)从其运
抵欧洲所需时间仅为一个晚上来看,应利用航空运输方式,
这也是电子工业产品的常用运输
方式之一。
(3)该企业对我国为其生产零部件的厂家加以培育,是为了提高其企业自身的 生产水平和能力,不属全球化范畴,是本地化的一种表现。
(
4)零部件生产厂与成品生产
厂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可以快速交货,及时应变市场变化,并可节省交通费用。
( 5)电
子产品所需原料少,且从题意可知市场在欧洲,据此排除 A 、C ;欧洲企业选择我国建厂,
目的主要是利用我国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 由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短,
因此也需营造优良
的创新环境,研究开发新产品。
答案:(1) B ( 2) B
(3) A (4) AB
( 5) BD
例2 下列各组工厂,每组工厂之间基本上没有生产上的联系,而是地理空间可以联系在一 起的是
例1
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
货,次日产品运到欧洲。
据此回答( (1 )该厂产品可能是
A 、化工产品
B 、电子产品
(2) 该工厂布局首先需考虑靠近
A 、海港
B 、航空港
欧洲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立某个新厂,
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决策使得其生产零
该企业设想;早晨接到订单,
1) — ( 5)题。
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
C 、建筑陶瓷
D 、生物药品 C 、公路枢纽 D 、铁路枢纽 A 、钢铁厂、汽车厂、气门厂、棉纺厂
C 、服装厂、制鞋厂、制伞厂、包带厂 B 、塑料厂、织布厂、汽车厂、印染厂
D 、机械厂、石灰厂、造船厂、水泥厂
解析:(1)汽车的生产需要大量的钢铁,而气门是汽车的零部件,因此汽车厂与钢铁厂、气门厂在生产上有密切的联系。
故A错。
(2 )塑料产品可作为汽车的零部件,因此,塑料厂和汽车厂之间存在着工业联系。
织布和印染是生产过程中两道重要的工序,二者在加工过程中存在着工业联系。
故B错。
(3)服装厂、制鞋厂、制伞厂、包带厂等工厂都是劳动密集型工厂,这些工厂之间基本上
没有生产上的联系,而可以建在一些多层建筑的标准化厂房内,存在空间上的联系。
故C是
对的。
(4)机械厂与造船厂有密切的生产联系;石灰厂和水泥厂有生产上的联系。
故D错。
答案:C
【当堂检测】
1、现代工业集中布局的“集聚效应”,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A、劳动力因素
B、环境因素
C、社会协作因素
D、技术因素
2、关于图4-2-2叙述错误的是()
A、发电厂的燃料中有炼油厂的废气
C、水资源的消耗增加
3、下列关于工业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地域都是自发形成的
C、工业地域的扩展往往形成工业城市
4、以下关于工业集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
C、与获得利润的多少无关
5、体现工业形成逻辑关系顺序的是(
①工业地域②工业城市③工业集聚
B、该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D、该模式既有利可图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
B、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
D、钢铁工业区属于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
)
B、可以减少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D、增大能源消耗
)
④工业联系⑤工业地带
A、②①④③⑤
B、①④⑤③②
C、④③①②⑤
6、有关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现代工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部门越来越复杂
B、现代工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部门越来越简单
C、生产工艺越来越全面
D、工艺日益简单化
7、下列工业分散现象中,受廉价劳动力因素驱动的是(D、⑤①③④②
)
A、“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设分厂
C、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在荷兰沿海建炼铁厂B、上海的企业在新疆建纺织厂
D、美国的汽车企业在瑞士建齿轮厂
8、有关工业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
②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小,潜力小,发育程
序低③规划建设形成的工业地域,其工厂间只存在地理空间上的联系④钢铁工业是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
(1 )在I 阶段,影响该种工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 、劳动力
B 、原料
C 、市场
D 、动力 (2 )在^阶段,该公司考虑其厂址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 、劳动力
B 、原料
C 、市场
D 、技术 (3 )根据生产布局的这种变化推测,该公司在第n 阶段发展过程中,发挥的最主要的优势 是( )
A 、品牌优势
B 、成本优势
C 、管理优势
D 、技术优势
(4 )该公司经过合资、新建、收购、兼并等手段,完成了生产布局的本土化向
___________ 化
转变。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从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看,应集聚的工厂是
汽车厂一化纤厂
化纤厂一石油加工厂
钢铁厂一水泥厂
D 、①④
自行车厂一电视机厂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9、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的纺织厂最有可能是 A 棉纺织
B 毛纺织厂
C 合成纤维厂
10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产生的影响是(
)
①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②促进了全球政治一体化
D ①④ D 麻纺织厂
③促进了技术和管理的空间扩散
④明显缩小了世界南北贫富差距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11 •图4-2-3表示某国工业公司在异国发展的过程。
a 、
b 两国为发展中国家,
c 、
d 两国为发
达国家。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知识梳理】
【当堂检测】
1、C
2、C
3、B 4 A 5、C 6 A 7、A 8 D 9 B 10 B
11(1)A (2)C (3)A (4)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