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学科内容体系的具体框架图

合集下载

教育技术学(全) 何克抗

教育技术学(全) 何克抗
视听传播中对传播学应用的几个方面: ➢ 传播过程观点的应用。 ➢ 传播学中讯息的结构、处理方式、内容对视听传播的影响。 ➢ 传播学中多种感官接收信息的模式。 ➢ 反馈与控制理论。
视听教学领域出现的早期系统观及其对教学领域的影响。
视听传播的理论框架和定义开始出现。
二、个别化教学技术 1、早期的个别化教学 2、程序教学 3、计算机辅助教学
三、从教育技术到教育技术学
只有当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会逐渐产生一个专门用于 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主要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 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教育心理学
教育

技术学







四、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1、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 教育技术学关注的焦点不是科学技术本身,而是现代科学技术在
新的技术手段被引入教育领域。 视觉教材的分类模式和选用原则。 视觉教学与直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区别在于所用媒 体种类的不同。
3、视听教学——媒体教育技术研究的主体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视听理论。 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经验之塔”模型。
与视觉教学无本质区别。
4、视听传播——教育技术观念由媒体论向过程论和系统论 过渡
三、教学系统方法的形成 教学系统方法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实施和评价教与学全过
程的方法。 夸美纽斯从适应自然秩序的原理和感觉论出发,提出了用
归纳的方法来分析和改进教学的进程,为系统理解教与学的过 程奠定了基础。
系统方法在教育中的应用: ➢ 使用精确的术语来确定系统的目标;(教学目标) ➢ 确定为实现系统的目标必须执行的功能;(教学资源) ➢ 决定如何以最优的方式执行这些功能;(教学设计) ➢ 把各种资源组成一个有机的、协调运行的系统;(管理)

教育技术学专业认证指标体系的建立

教育技术学专业认证指标体系的建立
刘瑞 儒
(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 院 教育技术系 ,陕西延安 7 60 ) 10 0
【 摘要】专业认证是教育部即将 开始 的又一轮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估项 目,专业认证能更加规范专业办学机制 ,提高专业
办学水平和质 量。本文在参考国 内外专业认证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依据专业认证指标体系建立 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结合教育技 术学专业办学特点 ,制订出了 《 教育技术学专业认 证指标考核表》 。该考核表包括 1 0个一级专业认证指标 ( 专业培养 目标、师 资 队伍、教学文件、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实践教学、教学管理与质量保 障、学生学习状况 、毕业论文 ( 设计) 、生源与就业 ) 、
维普资讯
第 1 卷 8 2 0 年 第 2期 08
现代教育技术
M o m u ai na c o o y de Ed c to l Te hn l g
、0 . 8 ,1 1
No 22 o . 08
教育技术学专业认证指标体系 的建立毒
专业培养 目标和 培养 方向的不同要求;又要考虑我 国东西部 地 区不 同类 型院校有 不同的办学条件的实际情况 既要考虑
和 国际 接 轨 又要 符合 我 国 实际 情况 。
( ) 开放性和发展性相结合原则。专 业认证指标体系 5
的选择及标准要 求一 定要采用 “内外结合需要分析法 ” 6既 ,1 ]
由教育部委托 或由专业性认 证机 构组织 ,对达到或超 过既定 教育质量标准的高校或专业给予认可。 [专业认证具有针对 4 1 性和操作性强 、同行专家评价 、便于分类指导 、结论可行度 高等特点 。因而有利于被认证专业进一步 明确办学 目标 ,规 范办 学环节与教学过程控制 ,有利于社会对办学单位 的了解 与信任,有利于教育主管部 门宏观决策 ,有利于和 国际接轨。

模块2-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

模块2-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

技 能
事 实
概 念
技 能
事 实
概 念
技 能
中 小 学 教 师 教 育 技 术 能 力 培 训 系 列 讲 稿
施教 ③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④学习情境设计 ⑤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的设计
⑥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并根据评价反馈对
内容与策略进行调整
中 小 学 教 师 教 育 技 术 能 力 培 训 系 列 讲 稿
3.“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
注意:
在环节(3)中已涵盖建构主义的自主学
习、协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等策略的设计。
我看见了牛, ……
哦,原来牛是这样的啊!
中 小 学 教 师 教 育 技 术 能 力 培 训 系 列 讲 稿
活动2: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结合上两者的优点,取长补短
以 教 为 主
以 学 为 主
“学教并重”的教学思想
查看案例>>
中 小 学 教 师 教 育 技 术 能 力 培 训 系 列 讲 稿
案例观摩和思考
中 小 学 教 师 教 育 技 术 能 力 培 训 系 列 讲 稿
问题思考
学前理论
1、什么是教学设计?
2、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设计?
将上述两个问题的思考结果填写入书本18页空白处 自主阅读:“光盘” →“模块2”→“阅读资料”→“教学设计
是什么”和“教学设计的作用”中的材料
请2位老师发表看法
中 小 学 教 师 教 育 技 术 能 力 培 训 系 列 讲 稿
中 小 学 教 师 教 育 技 术 能 力 培 训 系 列 讲 稿
教学设计(乌美娜)
学前理论
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 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 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并对方案进行修 改的过程

06 教学系统开发

06 教学系统开发
▪ 从网站浏览者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动态网页
还是静态网页,都可以展示基本的文字和图片信 息,但从网站开发、管理、维护的角度来看就有 很大的差别。
▪ 网络营销教学网站将动态网页的一般特点简要归纳如下:

(1)动态网页以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可以大大降低网站维
护的工作量;

(2)采用动态网页技术的网站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如用
– 2.交流与合作 – 3.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 – 4.教师的培训 – 5.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
▪ 课程计划的落实
– 接受阶段、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
§3.现代教学媒体材料的开发
一、现代教学媒体开发概述
▪ 瑞格卢斯:2000学习圈(所谓的圈,就是相同兴趣的人经常在一起,包
括网上QQ一起群聊这些形式,进行讨论交流,互相提高、娱乐。学习圈,
面工作量较大,因此当网站信息量很大时完全依靠静态 网页制作方式比较困难;
4.静态网页的交互性交叉,在功能方面有较大的限制。

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的区别
▪ 那么什么是动态网站呢?所谓“动态”,并不是
指网页上简单的GIF动态图片或是Flash动画,动态 网站的概念现在还没有统一标准,但都具备以下几 个基本特征:
– 视听心理学
二、教学系统开发技术
▪ 教学系统设计技术
– 是指在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系统安排,和创设各 种能促进学习的教学系统中所采用的智能性技术。
▪ 教学系统开发技术
– 是指将教学系统设计所产生的方案转化为物理形式的 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具体包括视听技术、多媒体网 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 。
制作编程
▪ (四)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
– 多媒体创作工具软件 ▪ 媒体素材生成系统

(转)TPCK(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

(转)TPCK(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

(转)TPCK(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编者按:近⼏年,国内教育技术学圈⼦⾥关于TPACK(早先称为“TPCK”,因发⾳不便,加了⼀个元⾳a)的讨论逐渐多了起来,⽽2007年我读博期间关注这个话题的时候,国内还没有⼈介绍相关话题,在翻译“TPCK”时,更没有找到相关参照。

因为TPCK是从PCK演化来的,⽽PCK是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中早已成熟的概念,即舒尔曼提出的“学科教学法知识”。

因此,我在翻译TPCK时,遵循了该概念提出的背景,在没有更恰当的中⽂概念的情况下,按照它的内涵称之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

⽬前国内更多学者开始关注TPCK/TPACK,但是这个概念的名称也⽐较乱,⽐如有⼈⽤“技术教学内容知识”,我认为不妥,因为“教学内容知识”常被理解为学科知识或教学内容,⽽在舒尔曼的PCK概念框架中,这些知识就是其中的“CK”部分,因此,TPACK如果称为技术教学内容知识,偏离了它的真实内涵。

下⾯这篇⽂章是李美凤⽼师发表于2008年《⿊龙江⾼教研究》,对TPCK概念的提出进⾏了梳理,对TPCK/TPACK的知识性质进⾏分析,并从技术哲学的⾓度解释技术如何影响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TPCK:整合技术的教师专业知识新框架李美凤,李艺[摘要] TPCK是在舒尔曼提出的PCK的基础上整合技术⽽成的,它是学科教师应⽤技术有效教学的⽀配性知识。

TPCK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整合技术的教师教育模式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 TPCK;技术;教师专业知识随着⼤量新技术引⼊教育领域,教师对技术的应⽤能⼒成为⼈们关注的焦点。

很多国家陆续出台了⼀系列⾯向中⼩学教师的技术标准,如美国的教育技术国际委员会(ISTE)制定的《全国教师教育技术能⼒标准》(NETS-T),美国的教师资格教育国家理事会(NCATE)也将技术纳⼊了对教师资格的认证标准之中。

新加坡和韩国等国家也都通过全国教育技术标准对教师学习技术提出明确的要求。

(完整word版)教育技术学导论的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教育技术学导论的复习资料

1. 教育技术学专业体系的发展1978年到1984年,电教人员和电教机构蓬勃发展的形势和背景推动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出现和壮大。

1983年,华南师大、华东师大首先开设四年制本科电化教育专业和教育信息技术专业。

1986年底,包括北师大在内已有25所高校设置了电化教育专业、教育技术专业或教育传播专业。

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师大、河北大学、华南师大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明确了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

1992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将“教育技术”正式写入文件中,将课程设置中原来的“电化教育概论"改为“教育技术学导论"。

1993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专业目录正式确定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北师大设立了我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点.2004年年底为止,约有170余所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开办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30余所高校设立了教育技术学硕士点,6所高校设立了教育技术学博士点。

从而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技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2.教育技术发展的“2X3”模型及其内涵P2表1。

13.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时间特征典型事件)(P4)(一)视觉教育(visual education)a)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b)特征:直观教学i.17世纪,“图解”教科书ii.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iii.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c)典型事件:i.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世界图解》ii.霍本等《课程视觉化》iii.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部”(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简称DVI (二)视听教育(visual and audio education)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特征:教学媒体中增加了“声音”开始关注“媒体理论”典型事件:1946年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经验之塔"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视听教学部”(Div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三)视听传播(visual and audio communication)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特征:教育电视开始关注“教育传播理论”典型事件: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的盛行1961年,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组成“定义"和“术语委员会”(四)教育技术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特征: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理论得到迅速发展教育技术成为学科典型事件: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4.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时期(时间,特征,典型事件)(P6)(一)电化教育的兴起时期:1919-1949特征: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典型事件: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农学院开始运用幻灯片和电影片到各地宣传科学种棉知识1917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电影,而金陵大学理学院开展电影教育.1932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1937年,建立了“播音教育委员会”1940年,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了电化教育委员会。

智慧教育云平台项目背景目标及总体框架

智慧教育云平台项目背景目标及总体框架

智慧教育云平台项目背景目标及总体框架1.1项目背景(1)国家提升信息化战略,十八大报告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首次把信息化同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并列为国家战略,促进“四化”同步发展。

信息化本身已不再只是一种手段,而成为发展的目标和路径。

这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信息化的高度重视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必将对今后十年我国信息化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独立一章,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 10 个重大项目之一。

(3)教育部于 2012 年 3 月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教育信息化做更进一步部署,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建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

(4)刘延东同志在 2012 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创新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加快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同时她还通知指出“十二五”教育信息化核心目标和标志性工程是“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云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5) 2012 年 10 月,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等九部门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部署教育信息化七项重点工作,具体要求有:尚未接入宽带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的宽带接入及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今明两年要使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覆盖 5O%以上的学校;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组织教师开展网上研修、资源共享、互动教学、教学管理等活动;结合本地实际需要,加大紧缺性公益资源、特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力度,完善资源共享服务,支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应用;完成教学点教师的全员培训和实现宽带网络接入学校70%以上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教育学外文名称:educationscience课程编码:1410102C课程类别:职业能力教育课程总学时:48学时总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全院教师教育各本、专科学生先修课程:通识教育课和基础课开课系部:教育心理科学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公共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公共教育类基础必修课程之一,它是以中小学教育中的本体问题为重心,以情境中的教育实践为直接研究对象的理论性综合学科。

它担负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师范生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运用教育理论观察、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能力,其教育理论价值在于帮助未来教师对身边的教育问题做出理性的分析,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批判,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教育,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对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公共教育学的教学对象是院各教学系师范类的学生,这些学生未来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公共教育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其一,能初步运用教育理论去观察、分析实际的教育问题,并能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自觉遵循教育规律从事教育工作;其二,着重在知识、理论、观念上训练师范生,使他们产生教育实践的意识和欲望;其三,特别注重培养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提高师范生的基本素质。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了解层次,了解教育学产生以及发展的过程;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影响教育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等。

第二,理解层次,深入理解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教学的规律。

第三,掌握层次,在理解教育学相关规律的基础上,把心理学、教育学、所学专业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现代教育理念,能够很好的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的方法,作好教师的本质工作。

(二)本课程教学体系公共教育学从三大块来构建其内容体系:第•大块是教育原理,它围绕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含教育基本概念、教育规律、教育功能、教育目的、课程、教师和学生等)而展开,其着眼点是帮助师范生提高对教育学理论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第二大块是教育管理,它围绕教育工作的管理和评价(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生评价、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而展开,其着眼点是帮助师范生增强教育教学的管理、评价意识;第三大块是教育实践,它围绕教师的教学工作(含教学基本工作、教师的教育研究工作等)而展开,其着眼点是帮助师范生增强教育学的实践意识。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200 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里程碑性的大事,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标准》的研制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深化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从成立之日起就曾向教育部师范司提出建议——应尽快制定我国的标准。

在充分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教育部于2003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研制”项目,并将该项目列入教育部的重大研究课题,并委托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组织实施。

《标准》的研制前后经历了体系框架及内容设计、广泛征求意见、初稿研讨与修订、标准实验与完善四个阶段,历时近两年,共有40余名专家、学者,近20个单位和机构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为了提高科学性与适用性,专家们深入研究和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特别是教育技术标准)以及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

其中,国外的相关标准有《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NETS,T)、《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NETS·S)、《美国学校管理人员教育技术标准》(NETS·A),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教育传播和教学技术项目认证标准》(简称ECIT认证标准),还有《英国教师ICT培训标准》、《英国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和《英国中小学校长职业标准》等。

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则涉及《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与分析b、《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绩效标准研究》,《教育技术类专业人员的能力素质社会需求分析与专业课程框架设计》,以及《教育技术人员能力素质的社会需求专题调查》等。

2004年6月,初稿基本形成后,研制组随即在全国7个实验区,共100余所中小学内通过座谈、问卷调研等方式广泛征询意见,并在其中选择了部分学校进行《标准》使用的实验。

学科体系

学科体系

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理论与技术
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技术 远程教学的理论与技术 教育技术管理的理论与技术 新媒体、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观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
二、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
(一) 教育技术学专业体系的发展
1978年到1984年,电教人员和电教机构蓬
勃发展的形势和背景推动了教育技术学专业
课程教学与研究人员,信息技术与课程 整合的设计与技术支持人员,企事业单 位信息技术培养与应用人员。
教育软件工程方向:主要培养教学软件
的开发与管理人才、数字化资源的开发 与管理人才等。
现代远程教育方向:培养远程教育或培
训系统的技术方案的规划、设计、建设
及相关技术支持人员;远程教学资源与
课程材料的设计、开发与制作人员;各

包括四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系统设计、信息
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者特征研究
教学系统设计是一个包括分析、设计、
开发、实施和评价教学各步骤的有组织的过程;
(比如:课堂教学系统、远程教学系统、计算机
辅助教学系统)
课堂教学系统
教 学 资 源 库
卫星传输平台
单终端用户
校园网
因特网/电信网 有线台
和范围。

标准参照测量是确定学习者对预定内容的掌握程度的技
术,它使学生知道相对于标准来说,他们做的怎么样。

形成性评价包括了解过程进展方面的信息,并使用这些信
息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总结性评价包括搜集总的目标达成方面的信息,并使用这些

信息来做出价值性判断。
开发
印刷技术 视听技术 基于计算机技术 整合技术
(二)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于1998年进行了一项关于教育

教育技术学(何克抗)

教育技术学(何克抗)

教育技术学(何克抗)1教育技术:AECT94定义:Instructional T 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AECT2004定义: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二者比较]从2004定义来看,缩小了它的内涵,不再提理论体系了,而只提研究和合乎伦理或道德的实践领域,这与国外只将教育技术看成一个应用领域是直接相关的,与国人一定要将它学科化是相反的。

同时实践的范畴也只提创设,使用,管理呢,不再是以前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管理,但其实本质的过程是没有多大的变化的。

关键在于它们后面加了“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作宾语,翻译成“适切的与技术相关的过程与资源”,可以作如下理解,学习与教学过程中与技术相关的过程与资源可以作为教育技术的实践与研究领域,其它不相关的则不再是我们的研究与实践的领域,而这一点明显比94定义更切符合教育技术的实质了,否则的话,依据94定义,“与技术相关”各“与技术不相关”的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都是我们的专业的,有些抢饭碗之嫌!在现在,这个技术尤指信息技术!这一点好像印证了greenforrest 以前的观点,教育技术就应该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

现代教育技术自学指导书

现代教育技术自学指导书

聊城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教育学业自学指导书现代教育技术学王学新编2011年7月前言一、课程的性质现代教育技术是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面向全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

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使师范生具有良好的教育技术意识和态度,能运用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指导教与学的实践,熟悉各种常用教学设备的操作、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能够运用教育技术优化教与学的过程,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体系结构: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第二章多媒体教室;第三章多媒体素材的开发与处理;第四章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第五章网络教学应用(一)理论教学本课程关注中外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介绍信息传播理论,系统论,帮助学员在掌握学习原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系统的、权变的观点和方法去应对各种具体教学问题。

(二)实践教学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注重理论教学之外,本课程还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员在参与过程中学习。

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团队练习、情景模拟、参观实习等形式。

三、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把握课程本质和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注重运用情景案例、团队练习等教学手段,同时挑选并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供学员课下阅读,提供习题库并设计团队作业供学员练习。

保证学员课堂学习有兴趣,并能够在兴趣的驱使下课后完成至少1∶1的投入。

培养学员的快速学习能力和集体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技巧。

四、课程具体教学要求(一)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多媒体教室的基础知识;课件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知识;网络教育的基础知识。

(二)理解: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声音与图象的采集与处理。

(三)了解:系统论,信息传播的理论与模式。

五、指定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指定教材:张景生、杨凤梅,教育技术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参考书目:[1] 杨改学、张筱兰、郭绍青,现代教育技术教程,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

新课标对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新课标对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新课标对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4月21日,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正式公布。

据介绍,新课程方案对“学段纵向有机衔接不够”“课程标准缺乏对‘学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规定”“课程实施要求不够明确”等情况作了针对性的调整修订,将在今年秋季开始执行。

16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也同期发布,从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内容、教学建议等方面做了重点提炼。

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体现,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

课程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由“自我认识”到“我与自然”“我与家庭”“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不断扩展学生的认识和生活范围。

分学段按主题对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建构学段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课程。

教学建议: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课程内容: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主题与载体形式,二是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

学习任务群有三个阶段,一是基础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二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美国新一代《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简介

美国新一代《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简介

美国新一代《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简介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科学教育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美国,其对科学教育的重视更是体现在其不断更新的教育框架中。

近年来,美国教育部推出了新一代《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这一框架的发布,标志着美国在科学教育领域的新思考和新方向。

本文将对这一框架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背景、目标、主要内容和特点等,以期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新一代《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概述新一代《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是美国教育部近年来推出的重要教育改革举措,旨在全面提升美国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该框架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核心,注重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强调跨学科的学习,以及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的整合。

该框架强调科学教育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从幼儿园到12年级,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要求。

它提倡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实验、数据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科学世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一代《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还注重科学教育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关注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路径。

它强调科学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新一代《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是美国科学教育改革的重要里程碑,它为美国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路径,有助于培养更多具备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未来公民。

三、框架的核心内容美国新一代《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的核心内容主要围绕着四个关键领域展开:科学实践、跨学科概念、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和地球与空间科学。

这些领域共同构成了学生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旨在培养他们在未来社会中具备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科学实践是框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它强调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推理和问题解决等活动来发展科学技能。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SWOT分析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SWOT分析
2 1 年 2 下 第6 ( 01 月 期 ,  ̄ 28 ) 2期
教学园地
马 娟 刘 堂 国 : 育 术 专 的W 分 晓 清 张 庆 教 技 学 业 S T 析 O
内 部 素
优魏 ( S)
机l 韪 S 战 略 0

交流 开 始 增 多 ,积 极 借 鉴 、吸 纳 了许 多 国 外教 育 技 术 的
ca at r f d S iln , tan n be tv, c r iuu , pr on l r iig n ain l u pr , h r c e o i C p i e r iig o jc ie ur clm e s n e t a n n a d n t o a s p o t
规 划 中就 要考 虑 各 种 灾害 事 故 发生 的可 能 性 ,并 采取 相
应 的预 防 措施 。在 日常 的教 学 活动 中 ,也 要切 实 执 行教 育装 备 规 划 中制 定 的 相 关措 施 ,防火 、防 盗 、 防水 、 防 雷 电…… 防止灾 害事故 引发 的教 育装备 故障 。
中 图分类 号 :G 5 62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编 号 :17— 8X 2 1)60 0— 5 6 14 9 (0 10—0 6 0
S O n si f E u a o aI e h olg p c y / a X a j a , L u O n t n , Z a g G o i g W T A al S o d c t;n c n y S e I / M i o u n i i g a g h n u q n y T o i at
这种 故 障 的发 生 , 恶意破 坏者 要有 惩 罚制度 。 对 学 生 不 良行 为 习 惯 引 发 的故 障 需 要 依 靠 学 校 建 立

教育标准分类

教育标准分类

国际教育信息化标准SC36是国际标准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共建的联合技术委员会(JTCI)下的第36分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学习、教育和培训领域信息技术标准(InformationTechnolgyforLearning,EducationandTraining,简称ITLET),以国家成员体作为参与单位,目前有44个成员国,其中包括23个正式成员国和21个观察员身份成员,并与31个标准研究相关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的研制、发布和推广,目前包括31个正在研究的标准项目,自1999年成立以来,已经正式发布25项国际标准。

具体看论文。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6届大会教育委员会通过《2011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修订文本,从而形成自1976年以来的第三版国际教育标准分类。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是经过国际社会广泛协商,并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正式批准,按照教育等级和学科来组织管理教育课程和相关资格证书的参照分类。

作为一个分类框架,它隶属于联合国国际经济与社会分类系列。

最早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制定于1976年,并于1997年修订。

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大会通过决议,要求总干事根据10年来各国教育政策和结构发生的变化,审查和修订1997版国际教育标准分类。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有两个重要分类单位,即根据教育课程划分教育等级,根据资格证书区分受教育程度。

在新版教育标准分类中,根据教育课程内容复杂程度和专门化程度将教育体系从低到高分为9个等级序列,即0级早期儿童教育、1级小学教育、2级初中教育、3级高中教育、4级中等后非高等教育、5级短期高等教育、6级本科教育(学士或等同)、7级硕士教育(硕士或等同)和8级博士教育(博士或等同),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等级序列。

新版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反映了世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第一,学前教育从0岁开始。

早期儿童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重视。

普通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体系的重构

普通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体系的重构
院校 陆 续开设 了《 代教 育技 术》 现 公共课 , 旨在 提升 师范生 的信 息素 养 和教 育 技术 能 力 。 对 于对 这 门课 程认 识 的不 足 . 但 导致
该 门 课 程 的一 些 基 本 问 题 一 直 没 有 得 到 很 好 的 解 决 。
那么 ,现 代教 育技术 如何 改革 ?改革 的 目标 到底 是 什 么? 20 0 4年底 , 育部 出 台的 《 教 中小 学 教 师教 育 技 术 能 力标 准 ( 试 行 ) 明确 规定 了中小学 教学 人员 、 理人 员 和支持 人员 在 意识 》 管 与态度 、 知识与 技能 、 用 与创新 、 会责 任 4个方 面 的教 育技 应 社 术能 力标 准 。 意识 与态 度 方 面看 , 课 程要 注 重 培养 学 生 学 从 本 习与使 用 现代教 育技 术 的意识 与态度 ;从 知识 与技 能方 面 看 , 要注 重让 学 生掌 握 现 代教 育 技术 的基 本 知 识和 现 代教 育 媒 体 的基 本使 用 技 能 ; 从应 用 与 创新 方 面看 , 学生 要 具有 利 用 现 让 代教 育媒 体 和教 育 资 源创 造 性 的去解 决 教 育教 学 过程 中出 现 的问题 的 能力 . 即信 息技 术 与课程 整合 能力 ; 社会 责 任方 面 , 在 要 培养 学生 具有 良好 的信 息伦 理道德 , 能够 促使 资源 和技 能 的 使 用 能够 达到 理想 的预期 效果 。
施、 教学 评 价 。 即要 以教 育 教学 实 践 中 的教 育技 术 应用 为 主要 内容 , 兼顾 教育 技术 学科 的完 整性 和现 实性 。 因此 , 教学 内容 在 设置方面, 以教学 资 源 的开 发 、 用 ( 其 是 网络 教 学资 源 ) 利 尤 和 教 学系 统设 计为 两大 核心 部分 , 极 吸收现 代教 育技 术 的最新 积 研 究成 果 ,如 Mo de教学 平 台 和 We Bo 教学 和 学 习过程 ol bl g在 中的应 用 , 除不 符 合教 育 技术 应 用实 际 的 内容 , 删 如幻 灯 媒体

教育技术知识点总结

教育技术知识点总结

教育技术知识点总结教育技术是指利用信息传播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服务于教育实践的一种综合性系统。

它是教育技术学科的内容体系,是指应用信息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开展教学、管理和科研活动的一门与教育事业密切相关的学科,是应用信息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为教育服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教育技术尤其要重视信息技术对教学工作的提升作用,并逐渐推动校园教育面向信息社会教学改革的发展。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教育技术的相关知识点。

一、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发展教育技术是以教育学和技术学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它以认知其他学科的知识为学科内容,以信息技术、电脑技术和电脑辅助盖技术为载体,以推动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为使命,以服务教育事业为宗旨。

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工具阶段、媒体阶段和系统阶段等。

在工具阶段,教育技术主要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帮助老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在媒体阶段,尤其是电化教育时代,教育技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教学媒体,可用于教学资源的获取和传播。

而在系统阶段,教育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智能教学系统,能够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二、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教学设计原理、教学资源原理、教学评价原理和教学管理原理。

教学设计原理是教育技术的核心理论之一,它强调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设计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以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从而实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原理强调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包括教学内容资源、教学工具资源和教学环境资源等。

教学评价原理是指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进行全面、准确、客观和公正地评价,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管理原则是指通过教学管理技术手段,组织和协调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教育技术的工具和媒体教育技术的工具和媒体主要包括: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等。

教学逻辑及其设计

教学逻辑及其设计

实践应用原则
实践应用原则是指在教学逻辑设 计中,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 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
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遵循实践应用原则,可以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
际操作技能,增强综合素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 例分析、实验操作、项目实践等 方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
于实践中,提高教学效果。
混合式教学逻辑的应用
总结词
混合式教学逻辑是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旨在 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详细描述
混合式教学逻辑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 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学习过程 跟踪和个性化指导。通过线上预习、复习和讨论,线 下实践、互动和反思,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 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学生中心原则
学生中心原则是指在教学逻辑设计中, 以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中心,设计符 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教学内 容和教学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 查、课堂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需求, 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遵循学生中心原则,可以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个性 化发展。
教学逻辑及其设计
目录
• 教学逻辑概述 • 教学逻辑的基本原则 • 教学逻辑的设计方法 • 教学逻辑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 • 教学逻辑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教学逻辑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教学逻辑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教学逻辑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 呈现和安排教学内容的思维方式和逻 辑顺序,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 化、条理化、层次化的思维框架。
VS
法律逻辑
法学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其理 论体系建立在严密的法律逻辑基础上,教 学逻辑在法学中主要表现在对法律概念、 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的解析上,强调法律 推理和法律解释的逻辑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