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椎体真假性滑脱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推拿治疗 目的:缓解腰肌紧张,恢复腰椎稳定。 治则:局部放松,整复滑脱,制动。 部位及取穴:背部、腰骶部及阿是穴。 手法:滚法、揉按法、扳法。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预后 病情易反复,预后较差。
注意事项 1 避免劳累,注意休息及腰部保暖,带 腰围。 2 锻炼腰背肌力量,增加脊柱稳定性。
发病特点 常见于老年女性。多发生于4、5腰椎。 病因 病因不明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腰椎滑脱分类 1 真性滑脱 :椎弓根峡部骨不连所致 之前滑脱。此类最多见。 2 假性滑脱:无峡部骨不连,仅因脊椎 或间盘退行性病变,或其他原因所引起 的椎体轻度前移位,较常见。 3 后滑脱:较少见。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临床表现 1 腰痛或臀部、大腿痛。休息后可缓解。 2 有的有神经受压症状。 3 腰部活动受限。有摇摆步态。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定义 是指由于腰椎退变而引起的椎弓完整 的腰椎向前、向后或向侧方的移位。其 中,向前滑脱较常见。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生理解剖: 上下关节突之间有一狭窄区→椎弓根峡 部。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单纯性峡部不连无症状,但由于腰椎稳 定性差,局部易出现劳损。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诊断 1 临床表现。 2 腰部肌肉紧张,腰5棘突显著后突。 3 腰5棘突明显压痛。 4 神经受压者,可出现马尾神经受压症 状。 5 X-ray表现:前后位、侧位与斜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度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治疗 1 平卧硬板床,带腰围。 2 药物缓解症状。 3 小重量腰牵。 4 针灸、理疗、按摩。 5 手术。
本病要点
1.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主要表现。 2. 腰椎滑脱症与腰椎管狭窄的鉴别要点。 3.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要点。
腰椎滑脱的发病机理、类型、临床表现、手术原则

腰椎滑脱的发病机理、类型、临床表现、手术原则摘要】腰椎滑脱指因腰椎椎体间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在上位椎体于下位椎体表面部分或全部的滑移。
双侧椎弓崩裂发生患椎向前滑移,则称为真性滑脱。
若无峡部崩裂而是椎间盘退行性或关节突骨关节病使关节突间关系改变失稳所致的滑脱为假性滑脱。
【关键词】腰椎滑脱临床表现手术原则腰椎滑脱指因腰椎椎体间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在上位椎体于下位椎体表面部分或全部的滑移。
双侧椎弓崩裂发生患椎向前滑移,则称为真性滑脱。
若无峡部崩裂而是椎间盘退行性或关节突骨关节病使关节突间关系改变失稳所致的滑脱为假性滑脱。
一、腰椎滑脱的致病因素1、解剖因素:(1)双足行走;(2)脊柱过度后伸;(3)腰椎过度前凸;(4)隐性脊柱裂;(5)L5横突过短;(6)腰骶小关节发育不良;(7)L5椎体不稳。
2、发病机制:(1)先天性学说:腰椎峡部裂在发病率上是具有种族与性别的差异。
(2)创伤学说: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此病系后天性,与外伤及劳损关系明确,许多研究表明后天性峡部裂腰椎滑脱是由于腰椎峡部疲劳性骨折。
(3)峡部发育障碍及外伤混合学说:峡部局部结构薄弱外伤易致峡部断裂。
终上所述,椎弓根崩裂由多种因素引起,一般认为是在遗传性发育不良的基础上,关节突部遭受到反复的应力所造成,椎间盘的退变导致椎间隙狭窄,进一步发展,小关节也发生退行性改变,软组织支持结构作用减弱,由此产生退行性滑脱。
二、分类Newman和Stone通过15年对319例病例进行分析,首先对椎体滑脱分类,Wiltse在此基础上将椎体滑脱按病因分为五型。
Ⅰ型:发育不良型。
Ⅱ型:峡性,腰椎峡部缺损。
Ⅱ型A:腰椎峡部应力骨折。
Ⅱ型B:腰椎峡部延长,但仍完整无骨折。
Ⅱ型C:腰椎峡部急性骨折。
Ⅲ型:退行性滑脱—由于长时间站立,持续下腰不稳。
Ⅳ型:创伤性滑脱—腰椎峡部附近后部结构的急性骨折。
Ⅴ型:病理性滑脱—由于全身或局部骨质病变导致脊柱后部结构破坏。
三、临床表现腰痛是腰椎滑脱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可伴有根性疼痛,轻度滑脱腰椎活动稍有限制,步态基本正常。
腰椎滑脱

峡部裂型 好发部位 L5(90%)
退行性 多见于L4,其次L5
年龄 性别比例
椎弓峡部是否断裂 滑脱程度 椎管狭窄程度
青少年 男>女
是 较大 减轻
>50岁 女>=男3倍
否 一般30%以内 较重
• • • • •
诊 断 临床表现+影像 鉴别诊断 儿 童:嗜酸性肉芽肿 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结核 中 年:慢性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 征、小关节炎 • 老 年:腰椎管狭窄症、转移性肿瘤
• • • •
Ullmann征 侧位片, 上一椎体对下一椎体向前移位, 上椎体下缘4等分, 滑移1等分依次Ⅰ°Ⅱ°Ⅲ°Ⅳ°。
• MRI:了解硬膜囊及马尾受压情况。
• 病因分析 • 力学结构:腰骶部呈倾斜状,剪切力明显。
• 稳定性:关节突关节、椎间盘纤维环、周 围韧带、腰背肌收缩力量和正常的脊柱力 线。 • 破坏稳定:任何一种或多种抗剪切力机制 的减弱或伤失均可导致腰骶部不稳。
• 发生在上下关节突峡部,峡部崩裂不一定 滑脱。
滑脱
局部瘢痕、骨痂、 纤维增生
压迫神经根、椎 管狭窄、台阶
出现症状、体征
• PE:
体征
两侧 腰椎 两侧 棘突 腰背 神经 腰加 前凸 臀部 台阶 肌痉 受压 深 增加 较 腰椎不稳、过度活动、保护性过度肌痉挛、 关节突负荷增加、骨质增生、关节松弛等 等均可导致滑脱,进而出现椎管狭窄、压 迫相关症状、体征。
• 治疗 • 先天性滑脱Ⅰ°以内无明显症状,无需特 殊治疗,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 轻微腰腿痛,对症治疗。 • 先天性滑脱Ⅰ°~Ⅱ°或Ⅱ°以上,有腰腿 痛神经症状,应行椎管减压,滑脱复位、 内固定和植骨融合。 • 退行性滑脱 腰腿痛症状明显者,应手术治 疗。
腰椎滑脱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腰椎滑脱症的影像学表现
18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21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治疗
保守治疗: 适用于滑脱程度较轻,Ⅱ度以下的腰椎滑脱。症状、体征
不明显者。年龄大、体质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包括卧床、牵引、理疗、支具或腰围、药物、手法、腰部
肌肉锻炼等达到消炎止痛、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局部循环、 调整小关节位置; 手术治疗:矫正畸形、解除神经根压迫、加强腰椎稳定、 提供骨融合、解除疼痛。
22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一)腰椎滑脱症的保守治疗
Ⅵ型 外科治疗后:多见广泛椎板及小关节 切除减压术后。
7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峡部崩裂后引起滑脱的过程
正常
峡部骨折
峡部不连
脊柱滑脱
8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狗颈征图示狗嘴表示同侧横突, 狗眼表示椎弓根,狗耳为上关 节突,狗颈为峡部,狗体为椎 板,前后狗腿表示同侧与对侧 之上下关节突,狗尾为对侧横 突
腰椎退变性(假性)滑脱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D prm n fR dooy Xiga opt f l d t G ag og Poica F sa nc a S u d i tPo l Hopt . ohn e ote to a i g, n t H si Af i o  ̄ nd n rvn i oh Mu ii l h n eFr epe l n l a i ae l n p s s i1 F sa a
te ete e r ,n aaee i tw r hads. eut h aatr t s f Ta lw : h eeeainoitre er i . h x r ba a dprl l wt i e et rl i R sl T e h ceii sol s@T e gn rt fnevr bads n vt l l d hn t e c s cr sc oC fo d o t l c
5 8 2 , ia 2 3 5 Ch n
【 b t c】 O jc v o t yt Tc a c r t s f eee t e u br ( e d1 p n y l t s , n i r tt f m t A s at r bet e T u e hr t ii gn r i m a p u o s dl ih e add e n a o e i sd h C a e sc o d av l s o os e s f e ie r h
a d l mb rs o d l l sswe er to p ci ey a a y e . h a eo c n wa r m e t b a r h o es o d l lsst eu p r d eo n u a p n y oy i r er s e t l n lz d T er ng f v CT s a sfo t v r r l c f h p n yo y i ot p e g f he e a t h e
(完整word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个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个鉴别诊断一、急性腰扭伤多数有急性腰扭伤史,可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和功能失调,以及突然发作的急性疼痛,常处于强迫体位,由于保护性肌紧张使脊柱强直或侧凸,疼痛可向臀部放射。
屈髋屈膝时可引起腰部疼痛,直腿抬高试验可为阳性,但无坐骨神经牵拉痛,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阴性。
二、慢性腰部劳损可由急性腰扭伤后未经及时合理治疗或长期积累性腰部组织损伤引起.常表现为腰骶部酸痛或钝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改变体位及局部捶打按摩后症状减轻,不能坚持弯腰工作,疼痛严重时可牵掣到臀部及大腿后侧。
腰骶部竖脊肌附着点处是最常见的压痛点,椎旁、棘间及第3腰椎横突深压痛,臀肌起点及臀部可有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无放射痛。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蒋赞利三、退行性变腰椎骨关节病以腰椎退行性改变为主,有腰椎广泛骨与关节增生性改变,并继发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
临床表现为晨起腰部僵直或酸胀感明显,活动后症状逐渐减轻,但活动时间较长后病人又可出现腰痛加重,卧床休息、局部按摩后可以缓解。
腰部常无明显压痛点,局部按压后有舒适感.退变较严重的患者,小关节不对称,该节段的腰椎间盘变性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以致骨质增生,向后压迫神经根,或因腰椎不稳、小关节增生内聚而刺激神经根,而出现下肢放射痛,疼痛以股部前外侧为主,有时可表现为根性痛,此时应注意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必要时结合影像学检查。
四、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为腰椎管外病变,该横突尖部软组织因损伤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并导致腰痛或腰臀痛。
多发于青壮年、腰背肌较弱者,男性多见,有外伤史和长期工作姿势不良者。
主要症状表现为腰部及臀部疼痛,活动时加重,俯卧位检查时可触及一侧或两侧竖脊肌轻度痉挛及压痛,可在第三腰椎横突末端扪及硬结和条索状物,触压痛明显,有时可在臀中肌后缘或臀大肌上缘扪及条索状物及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无神经根刺激症状,化验及影像学检查无特殊异常。
五、腰椎椎弓崩裂与滑脱指腰椎椎弓在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缺损或断裂,使椎弓失去完整的骨性连接,又称峡部不连。
腰椎滑脱症

腰椎滑脱症的临床分类
临床常用Witlse六类分法: Ⅰ型 先天性滑脱:先天峡部发育不良, 多伴L5S1脊柱裂,不能支持上面重力; Ⅱ型 峡部性滑脱:峡部部分缺损,椎体前滑, 后部结构基本正常, Ⅱa 峡部分离:峡部疲劳骨折, Ⅱb峡部拉长,没有断裂,保持连续性;
Ⅲ型 退行性滑脱:椎间盘退变,中老年多 见; Ⅳ型 创伤后滑脱:严重急性损伤骨性钩部 区,伴椎弓根骨折; Ⅴ型 病理性滑脱: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导 致小关节面骨折或拉长; Ⅵ型 外科治疗后:多见广泛椎板及小关节 切除减压术后。
(4)植骨融合 内固定物是暂时的,植骨自身骨性融合 才能保持持久稳定; 近年,后入路途径椎体间融合装置(简称 cage)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cage的优点是可有效地撑开或保持受累 椎间隙、扩大椎间孔、提供术后即刻稳 定性,并可固定移植骨,有利于骨融合。
(一)腰椎X线片
3、斜位片 可显示峡部崩裂情况
(一)腰椎X线片
4、功能位(主要显示下腰椎不稳) 椎体间水平位移> 3mm 或角度位移> 10 °,过 屈位椎体间位移≥8% (L4、5)或≥6%(L5S1), 过伸位椎体间位移≥ 9%
(二)腰椎CT片
椎弓根下层面可见2~9cm锯齿样裂隙, 宽窄不一,走行不定,扫描倾斜时与椎 间盘层面正常光滑关节面呈双关节面; 椎管前后径延长,可呈“双管征”; 滑脱椎体“双边征”; 椎间盘于相邻椎体层面以相反方向超出 椎体边缘“夹心征”;
四、腰椎滑脱症的临床表现
下腰痛:长期反复发作,站立行走、负 重及弯腰加重,卧床休息减轻; 坐骨神经痛,下肢相应神经支配区疼痛、 麻木,膝腱、跟腱反射异常,直腿抬高 试验(+); 椎管狭窄表现:间歇性跛行; 马尾综合征:鞍区麻木,大小便异常, 下肢肌力下降,肌肉萎缩,不全性瘫痪。
牵引按摩治疗腰椎滑脱

牵引按摩治疗腰椎滑脱真性滑脱:腰椎崩裂与滑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先天性腰弓峡部缺损或因腰弓峡部骨化发育不全,腰弓峡部薄弱,意于猛烈冲击,腰肌峡部断裂而导致腰体移位,称之为(真性滑脱)。
假性滑脱:有于演变或某种原因使腰弓小关节破坏所引起的椎体移位,称之为(假性滑脱)。
脊椎向前移位称之为(前滑脱)。
脊椎向后移位称之为(后滑脱)。
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是腰部酸软、僵硬,无力并伴有持续性或间歇性是疼痛,休息时症状减轻,负重与运动时症状加重,腰后伸与旋转活动时严重受限,滑脱的部位有压痛。
前滑脱椎体后侧有条坑,在腹部可摸到突出的椎体。
后滑脱的棘突高出腰部的平面。
近年来我采用(牵引按摩)的方法共治疗8例此症,疗效较为满意。
1、一般资料性别,男患者4例,女患者4例,年龄(46—50)岁者5例,50岁以上者3例。
峡部崩裂的3例,病程短的3个月,长的达9年之久。
滑脱程序1.5度的1例,1度的3例,不足1度的4例。
前滑脱的6例,后滑脱的2例,第5腰椎滑脱的6例,第4腰椎滑脱的2例。
有外伤史的7例,无外伤史的1例。
2、治疗方法2.1牵引按摩法:牵松晃腰法、牵松上提法、牵松按压法。
2.2手法按摩:腰部放松法、扳肩旋推法、拉臂旋推法、④屈身按压法。
取穴:环跳、委中、承山、髀关、梁丘、太冲。
操作方法与步骤2.2.1牵引按摩的方法是牵引与按摩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
治疗的新法:迁移工具,用普通的牵引床在牵引下施手术法。
2.2.1.1牵引晃腰松解法:可以拨发粘连,松解腰椎关节,患者俯位,以患部作为对抗牵引力,转紧牵引绳,医生手持转轮,一前一后,一牵一松的来回转动转轮,逐渐加力牵引。
这时,可见患者的腰椎关节一开一合,推间隙逐渐增宽。
牵松法可持续医治3分钟,然后,转紧牵引绳,锁住绳轴。
医生两手重叠置于患者臀部一侧进行推晃,臀部左右滚晃腰椎关节来回旋转,左右开合,频率由慢到快,由小到大。
牵松法要与晃腰法交替进行。
2.2.1.2牵引上提复位法:用于前滑脱复位,在第一种方法的基础上进行。
腰椎滑脱角

滑脱角平均进展15°~20°〔5〕ADMIN / 2012 年7 月16 日/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 PERMALINK滑脱角平均进展15°~20°〔5〕而今有很多的人都在问腰椎骨滑脱的疗养方有哪些呢?由于有很多的患者伴侣们都举办过腰椎骨滑脱的疗养,但是效果都不是很好,所以针对这个题目上面就由相关专家举办先容一下吧。
腰椎骨滑脱是指腰椎椎体间部门或全部错位的一种疾患,临床上日常称之为滑椎,日常是上位椎体向前滑脱。
腰椎骨滑脱的发病率在欧洲为3~7%,国际还欠缺准确的统计原料,日常以为,对有腰痛的患者的旧例X摄片检验挖掘在成人中约5%患有腰椎骨滑脱的倾向。
目前,对腰椎骨滑脱的病因还很不明确。
腰椎骨滑脱最多见的因由是随年龄增加而发生的退行性的腰椎骨滑脱,又称假性滑脱;其次为由于行动损伤、天生或不明因由造成腰椎峡部崩裂而招致的腰椎滑脱,又称真性滑脱;腰椎骨滑脱好发于腰4~5椎体间以及腰5~骶1椎体之间。
退行性腰椎骨滑脱是由于长期间的持续的腰椎不稳定,使相应的小关节发生退行性转折,关节突变得水平,加之椎间盘退变,使得椎骨之间的连接变得松弛不稳定,而逐渐发生腰椎骨滑脱。
此种疾患因峡部维系完整性,故又称假性滑脱。
多见于50岁以来,女性多于男性,多发生于腰4椎体向前滑脱,腰椎盘突出治疗仪。
其次是腰5椎体向前滑脱。
退行性腰椎骨滑脱的水平日常斗劲轻,多为2度以内滑脱。
大大都腰椎骨滑脱是没有症状的,常在体检拍片时无意挖掘。
也有部门病人因下腰痛就诊时拍摄X线片时挖掘有腰椎滑脱。
腰椎骨滑脱患者的症状与腰椎滑脱的类型、脊柱的稳定性、滑脱的水平以及年龄等要素相关。
并不是每一个腰椎骨滑脱和峡部崩裂的患者都须要疗养。
在X片骨质增生的偏方实有腰椎骨滑脱的患者仅有30%会出现症状。
看待没有症状无意挖掘的峡部崩裂性腰椎滑脱和退变性腰椎骨滑脱,无需疗养,只须增强腰背肌练习,增强腰椎稳定性,防止滑脱进一步减轻,以及由此而出现的腰痛以及双下肢的放射性疼痛麻痹等症状对腰椎滑脱的认识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但疗养计划至今众口纷纭,疗养效果也大相径庭。
腰椎滑脱如何区分真、假性腰椎滑脱

腰椎滑脱如何区分真、假性腰椎滑脱腰椎滑脱腰椎滑脱是由于先天性发育不良、创伤、劳损等原因造成相邻椎体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的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坐骨神经受累、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的疾病。
疾病简介腰椎滑脱的发病率在不同的地区有所差别,可能与种族、基因遗传有关,据报道,在欧洲为4~6%,在我国约为4.7~5%;在所有的腰椎滑脱中,由峡部崩裂引起的滑脱约占15%,退行性腰椎滑脱约占35%。
在我国腰椎滑脱的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占85%;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9:1。
腰椎滑脱最常见的部位是L4~L5 及L5~S1,其中腰5椎体发生率为82~90% 。
疾病分类一、先天性滑脱:先天峡部发育不良,不能支持身体上部的重力,多伴L5S1脊柱裂。
二、峡部性滑脱:椎体前滑后部结构基本正常,由峡部异常导致的滑脱。
分为两型:a 峡部分离:峡部疲劳骨折;b 峡部仅仅拉长而没有断裂,仍保持连续性。
三、退行性滑脱:由椎间盘退变引起,多见于中老年人。
四、创伤后滑脱:严重急性损伤骨性钩部区,伴椎弓根骨折。
五、病理性滑脱: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导致小关节面骨折或拉长。
六、医源性滑脱:多见于外科手术治疗后,由广泛椎板及小关节切除减压引起。
发病原因一、先天性发育不全:腰椎在发育时有椎体及椎弓骨化中心,每侧椎弓有两个骨化中心,其中一个发育为上关节突和椎弓根,另外一个发育为下关节突、椎板和棘突的一半,如果两者之间没有愈合,则会导致先天性峡部崩裂不连,引起腰椎滑脱。
另外也可因骶骨上部或L5椎弓发育异常而产生滑脱,但这种情况下其峡部并无崩裂。
二、创伤:急性外伤、后伸性外伤产生急性骨折可导致腰椎滑脱,这种情况多见于竞技运动类活动中或劳动搬运工。
三、疲劳骨折或慢性劳损:人体处于站立时,下腰椎负重较大,导致前移的分力作用于骨质相对薄弱的峡部,长期反复作用可导致疲劳性骨折及慢性劳损损伤。
四、退变性因素:由于长时间持续的下腰不稳或应力增加,使相应的小关节磨损,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变得水平,加之椎间盘退变、椎间不稳、前韧带松弛,从而逐渐发生滑脱,但峡部仍然保持完整,又称为假性滑脱,多见于老年人。
腰椎滑脱资料

腰椎滑脱资料什么是腰椎滑脱?真性腰椎滑脱:腰椎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部分称为峡部。
由于先天性发育畸形、外伤骨折、慢性损伤等原因而使腰椎骨一侧或两侧的椎弓根或峡部间骨质连续性中断,称为峡部不连或脊椎崩解。
在峡部不连的基础上,一旦受到外力作用使患椎连同以上腰椎向前滑移,引起的腰椎滑脱叫真性腰椎滑脱。
如无峡部不连而由于其它原因所致的腰椎滑脱叫做假性腰椎滑脱。
真性腰椎滑脱多见于30~40岁的成年人,男女发病大致相等。
多发于第5腰椎,其次为第4腰椎,个别亦有多发者。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吴官保症状:长期反复下腰痛,有时疼痛放射至骶髂部,甚至可放射到下肢。
站立、行走、弯腰、负重时疼痛加重,卧床休息时疼痛减轻。
极少数重患者可出现马尾神经受牵拉和受压迫症状,下肢乏力,马鞍区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甚至发生不全性瘫痪。
如仅有峡部崩解而无滑脱者,有时无症状,有的出现较轻的下腰痛,能从事一般劳动。
患者症状的程度取决于峡部不连的类型、脊柱不稳定的情况、滑脱程度及患者的年龄。
假性腰椎滑脱:腰椎的稳定性靠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维持,即脊柱本身和与之相关的肌肉方面。
无论哪一方面中某一部分受损或功能发生障碍,都会产生腰椎节段性不稳。
而这种下腰部椎间关节在正常负荷情况下不能保持生理对合关系,引起松动、失稳,甚至出现腰椎滑脱征象及一系列症状者,称为下腰椎失稳症。
因其不伴椎弓峡部崩裂,故又称之为“假性腰椎滑脱”。
本病多见于60岁左右的女性,以第4、5腰椎为多见。
造成“假性腰椎滑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退行性改变:由于椎间盘脱水、变性,使其体积缩小,相应的椎间隙变窄,以致于前、后纵韧带松弛。
在前屈、后伸时,无法制约椎体的正常运动,导致上节椎体过度的前移或后移,造成椎体假性滑脱。
②内分泌紊乱:女性月经期或绝经期的内分泌变化,引起骨质疏松的同时,使韧带和关节囊松弛与弹性减弱而发生腰椎滑脱,故更年期以后的妇女多见。
症状:滑脱程度轻者症状多不明显,程度严重者多有腰痛,疼痛点多在腰部、臀部,疼痛特点有酸痛、牵拉痛、胀痛,患者感觉其腰部似“折断”,尤以长久站立后更为明显。
腰椎滑脱分度标准

腰椎滑脱分度标准腰椎滑脱(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表现为腰椎间盘退变、椎体滑脱和韧带松弛,导致腰椎关节不稳定。
腰椎滑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下肢疼痛、无力、麻木等症状。
因此,对腰椎滑脱的分度标准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一、腰椎滑脱的分度标准。
1. 腰椎滑脱的分度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无力、麻木、步态异常等症状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2)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腰椎X线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椎间盘退变情况、椎体滑脱程度、椎管狭窄等情况。
(3)神经系统功能,主要包括腰骶 plexus 及下肢神经功能情况,如肌力、感觉、反射等。
(4)腰椎关节稳定性,通过特殊的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评估腰椎关节的稳定性,如腰椎侧弯、旋转等情况。
2.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估结果,可以将腰椎滑脱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具体的分度标准如下:(1)轻度腰椎滑脱,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检查仅显示椎间盘退变、椎体滑脱轻微,神经系统功能未见明显异常,腰椎关节稳定性良好。
(2)中度腰椎滑脱,临床症状中等,影像学检查显示椎间盘退变、椎体滑脱中度,神经系统功能轻度异常,腰椎关节稳定性较差。
(3)重度腰椎滑脱,临床症状明显,影像学检查显示椎间盘退变、椎体滑脱严重,神经系统功能明显异常,腰椎关节稳定性严重受损。
二、腰椎滑脱分度标准的意义。
1. 指导临床治疗,腰椎滑脱的分度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科学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轻度腰椎滑脱的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如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对于中度和重度腰椎滑脱的患者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2. 指导预后判断,腰椎滑脱的分度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预后进行科学判断。
轻度腰椎滑脱的患者预后良好,经过规范治疗后可以恢复正常生活;而中度和重度腰椎滑脱的患者预后较差,容易出现并发症和复发。
腰椎滑脱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很多滑椎的病人从未有过与之相关的症状,仅在检查其它疾病时偶然发现。
长期反复下腰痛,有时疼痛放射至骶髂部,甚至可放射到下肢。
站立、行走、弯腰、负重时疼痛加重,卧床休息时疼痛减轻。
极少数重患者可出现马尾神经受牵拉和受压迫症状,下肢乏力,马鞍区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甚至发生不全性瘫痪。
如仅有峡部崩解而无滑脱者,有时无症状,有的出现较轻的下腰痛,能从事一般劳动。
患者症状的程度取决于峡部不连的类型、脊柱不稳定的情况、滑脱程度及患者的年龄。
体征:站立时腰生理前凸加大,严重滑脱者腰前凸更为明显。
骶骨因骨盆向后旋而突出,背伸肌紧张。
滑脱椎体与上位邻椎及其棘突前移,游离椎弓,棘突相对后凸,形成台阶状,后凸棘突及峡部断裂处可有压痛,叩击痛。
附着于两棘突上的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常有劳损甚或断裂而有压痛。
腰部活动可减少,直腿抬高多不受限,下肢的感觉,肌力及腱反射无异常。
有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压者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表现相似,可根据感觉,肌力或腱反射的改变来定位。
并通过X线片和CT,MRI 扫描加以鉴别。
影像学所见疑为滑椎的儿童或成人,标准的侧位X 线平片是最好的初步影像学检查手段。
侧位X 线平片可观察到椎体的滑移,正位X 线平片如果发现“拿破仑帽样”征,则表明有严重滑椎或滑脱。
斜位X 线平片可显示峡部的断裂,即使是不出现椎体滑移时。
当峡部断裂时,“苏格兰狗颈”征可以出现在双侧或单侧峡部。
如果普通斜位平片不能确诊峡部是否断裂,则需要进一步做 CT 或断层扫描。
同位素检查有助于鉴别急性和应力性峡部骨折。
滑椎的程度的划分⑴滑椎的程度多采用Meyerding 分级。
Meyerding 分级利用侧位X 线平片对滑椎的程度进行了划分,主要是基于滑椎的椎体对应其下一椎体滑移的百分比。
I 度滑椎小于 25 %, II 度滑椎介于 25 - 49 %之间, III 度滑椎在 50 - 74 %之间, IV 度滑椎为 75 %- 99 %,如果椎体滑移至下一椎体水平以下则为V 度,即滑脱。
腰椎假性滑脱123例X线平片分析

近年来, 有不少文献报道采用顶空进样法测定药物中D 喊 留量l 2 MF 11 -,
本 公司也尝试 用此法 测定产品的D 残 留量 。 MF 由于依 诺肝素钠 几乎不溶 于 任 何有机溶 剂 , 易溶 于水 ,MF 能溶 于水 , 仅 D 也 因此 , 我们采 用纯 化水作 为
表明, MF D 在测定浓度0001 1 ・ -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1 . l mL I 0 mg
溶剂 , 顶空进样, 结果显示,MF D 峰的重现性特别差, 且有很多杂峰 , 严重影 响D 的准确 测定 。 MF 最终我 们确 定采用直 接进 样的方法 测定 , 结果显示 , 该 方 法精密 度高 , 现性好 , 重 准确可靠 , 用于依诺 肝索 钠中有机溶 剂D 残 适 MF 留量的测 定 , 为依诺肝素 钠制备工 艺中有机溶 剂D 残 留量的控制 提供 也 MF 了一种 准确 可靠 的方 法 。
3 讨 论
21 线性试验 精密量取对照品储备液o52 551 .、5 分别置于 . .、.、、25 2mL 5 L m o 量瓶中, 加纯化水稀释至刻度, , 摇匀 得一系列溶液。 按照“.” 12项下方 法进行测定, 记录色谱图。 以对照品溶液峰面积为纵坐标( , A)浓度为横坐 标( )进行线性回归, C, 得回归方程为A= 570 一 2 .5r 099 。 147C 6 19 ,= .9 7结果
34 3
《 求医问药 半月刊 S e ekMe i l dA kT e e i n 2 1 年第 1 卷 第 8 dc An s h M dc e 0 2 a i 0 期
13 溶 液 的 配 制
131 对 照品储 备液 .
取纯 化水 适: 10 量瓶 中 , 鼠置 0mL 精密称 定后 , 滴 再
《腰椎滑脱症》课件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
手术方法
对于严重的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的主要 目的是减轻疼痛、改善神经功能,并稳定 滑脱的腰椎。
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腰椎融合术、腰椎复 位术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选 择最适合的手术方法。
手术风险
术后恢复
手术虽然有效,但也有一定的风险,如感 染、神经损伤等。患者在手术前应充分了 解并权衡利弊。
02
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 医生可能会开出非处方 药或处方药来缓解疼痛
和消炎。
物理疗法
如按摩、针灸、温热疗 法等,可以帮助缓解疼 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
支具治疗
对于轻度滑脱的患者, 使用腰椎支具可以提供 额外的支撑,减轻腰椎
负担。
康复训练
包括核心肌群训练、拉 伸等,有助于增强腰部 肌肉力量,提高稳定性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定期 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医生 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心理支持
腰椎滑脱症会给患者带来一 定的心理压力,家属和医生 应及时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 ,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CHAPTER
03
腰椎滑脱症的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保持正确坐姿
坐时保持上身挺直,下颌微收 ,双下肢并拢,必要时可在腰
腰椎滑脱症的生物力学研究
研究腰椎滑脱症发生发展的生物力学机制,为设计更有效的治疗策 略提供理论支持。
新技术应用
3D打印技术在腰椎滑脱症治疗中的应用
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植入物,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治疗效果。
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在腰椎滑脱症治疗中的应用
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能够降低手术创伤,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CT在真性腰椎滑脱和假性腰椎滑脱鉴别中的价值

the
ba
v a c u u m
jo
s
jo
n
n r g l e i n d e g e n e r a t iv e s p o n d y l o l i s th e s i s p a t ie n t s c h a g e d g e a t l y in s a g itt a l d i r e c t io o s t e o p o r o s is fo r m a tio n o s te o p h y te f a c e t j o in t in c l u de d j o in t s p a c e s t e n o s is i i n t c a p s u l e c a l c i f c a t i o n a n d s o o n A l l t h e s e c h a n g e s e x h i b i t e d h i g h e r i n c id e n c e a n
ts a
s e
le
c te
d in
,
c
lu d in g l 0 8
a x
ith d e g
d m it te d to T h ir d H o s p it a l o f H e b e i M e n e r a ti v e s p O n d y l o li s t h e s i s a n d 4 8 in g
n
Is th e
,
g
e s
o
f fa
c e t
i in t
o
w
d de g e n e i h ic h is s u p e r o r
腰椎假性滑脱发生部位及类型的X线影像分析

[ S R CT] O jcie T s bi etpso mb suopnyos ei L )i x— yd goi AB T A bet : oett s(P n r i ns . a a s
Po ii n a y s o u b r p e o po y o it ss:X — a n l ss sto nd t pe fl m a s ud s nd l lshe i r y a a y i WA G Z i h n Z G D —hn , u L h—o g L h- n A h —u , H u N h cu , H — ec a g MA G i IS i n , IS ii , I uy e S U Z , h j a S Deat n o a io y te 1t o p a o L Naj g J n s 10 5 C i pr me t fR d l ,h 4hH s il f nn , i gu2 0 1 , hn og 4 t P i a a
维普资讯
第2 4卷 第 3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常见于30~40岁的成年人,男女发病大致相等。
多发生于第五腰椎,第四腰椎次之,个别亦有多发者。
如无腰椎椎弓峡部骨不连,仅由脊椎或椎间盘退行性变(退行性改变:由于椎间盘脱水、变性,使其体积缩小,相应的椎间隙变窄,以致于前、后纵韧带松弛。
在前屈、后伸时,无法制约椎体的正常运动,导致上节椎体过度的前移或后移,造成椎体假性滑脱。
)或其他原因使腰椎后关节突关节关系发生改变所引起腰椎滑脱叫假性腰椎滑脱。
假性腰椎滑脱多见于60岁左右的女性(内分泌紊乱:女性月经期或绝经期的内分泌变化,引起骨质疏松的同时,使韧带和关节囊松弛与弹性减弱而发生腰椎滑脱,故更年期以后60岁左右的妇女多见。
),且多发生在第4至第5腰椎间。
总:假性滑脱并没有椎弓峡部断裂的征象,且其多发于椎间盘退行性变及60绝经期骨质疏松妇女
腰椎滑脱是指因为腰椎椎弓峡部不连或由于脊椎或椎间盘退行性变或其他原因,使后关节突关节关系发生改变所引起腰椎椎体向前的移位。
在腰椎椎弓峡部不连的基础上,患椎连同以上腰椎向前滑移,发生的腰椎滑脱叫真性腰椎滑脱。
腰椎滑脱的诊断主要靠X线检查。
可拍正侧位片及双斜位片。
正位片一般不易显示病变区。
侧位片上显示大部分病例为椎体向前滑动1~2mm,甚至可达20mm。
斜位片为鉴别真、假性腰椎滑脱的最好位置,也是显示椎弓峡部的最好位置。
正常椎弓投影在斜位片上形似猎狗的前半身,“狗嘴”代表同侧横突;“狗耳”代表上关节突;“狗前足”代表下关节突;“狗颈”代表椎弓峡部。
如峡部不连则于狗颈部可见一带状裂隙。
如有滑脱,则上关节突及横突随椎体前移,状如砍下之狗头颈,此为真性腰椎滑脱之影像,而假性腰椎滑脱则无此影像。
综上所述,区分真、假性腰椎滑脱主要靠X线片来鉴别。
腰椎结核:
腰痛是腰椎结核最常见的症状,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或酸痛,伴有压痛及叩击痛,在劳累、咳嗽、睡前疼痛加重。
上腰椎结核可有大腿痛,下腰椎结核可有坐骨神经痛,这是由于结核脓肿、肉芽组织及坏死的椎间盘或死骨向后突入椎管内,使脊髓或神经根受到压迫或刺激时,可出现放射痛。
腰椎结核俗称“龟背炎”,发病率较高,为全身骨关节结核的第一位,其中绝大多数为椎体结核,椎板、棘突、关节突和横突结核极少见。
本病发病率高的原因:①脊柱为躯干的支柱,而腰椎负荷大,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劳损的机会多;②结核多侵犯松质骨,腰椎结核多发于成年人。
腰椎活动受限:腰部生理弯曲消失,椎旁肌肉保护性痉挛,使腰部处于高度保护状态,限制脊椎活动而减轻疼痛,这是腰椎结核早期出现的明显体征之一。
脊柱畸形: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椎体破坏塌陷与变形,导致腰椎明显后突畸形,侧突畸形极少见。
隆起处多伴有明显之压痛及叩击痛。
寒性脓肿:寒性脓肿对于腰椎结核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因脓肿形成缓慢,且无急性炎症特征,故称为“寒性脓肿”。
脓汁一般稀薄呈米汤样,内含大量结核性肉芽组织、干酪样物质、坏死椎间盘组织和死骨等。
腰椎结核的寒性脓肿多位于一侧或两侧的腰大肌,可引起腰大肌刺激症状,导致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托马斯征阳性;亦可沿腰大肌流注到两侧髂窝、腰三角、股三角处,脓肿破溃后,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
如继发感染,则伴有急性化脓性炎症特征。
全身症状:早期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亦可有全身不适,疲乏无力,午后低烧,食欲不振,身体消瘦等慢性消耗性表现。
实验室检查:结核病人的血色素偏低,白细胞总数不高,但淋巴细胞偏高,血沉快。
X线情况:早期病变椎体有骨质疏松,椎间隙变窄,椎体上、下缘模糊;晚期椎间隙消失,椎体破坏,有死骨及空洞形成,腰大肌阴影增宽。
老年人的腰腿痛为什么很少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所致的腰腿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病理学角度看:腰椎退行性改变首先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髓核的水分和营养成分减少,椎间盘体积迅速缩小,椎间隙逐渐变窄,引起椎体侧、后缘或小关节处出现增生的骨赘,造成腰椎结构方面的改变;同时,由于内分泌功能紊乱及体型改变也可导致腰椎的稳定性减弱。
由于腰椎以上的病理变化,导致不规则的关节摩擦,小关节急性滑囊炎或神经根被骨刺压迫或刺激而出现腰腿痛症状。
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内的水分和营养成分减少,弹性下降,椎间隙变窄,周围的韧带松弛,纤维环在发生退变的基础上受到过大的由内向外的力量冲击而发生断裂,髓核被从破裂的纤维环处挤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而出现腰腿痛症状。
(2)从临床表现方面看: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所引起的症状有如下特点:腰部活动僵硬,腰部的酸痛晨起明显,适当活动可缓解或减轻,活动过多,症状逐渐加重,并伴活动受限。
每当叩击后腰部有明显的舒适感。
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如下临床表现:腰部疼痛伴下肢放射痛,休息后症状减轻,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均可使疼痛加重,腰椎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影响生活和工作。
(3)从影像学方面看: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在X线片可出现椎体不稳、椎间隙变窄、骨赘增生等腰椎退变的征象,CT、核磁共振也有如上的典型退变表现,但无椎间盘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有时也可在腰椎退变的基础上,受到突然的外力特别是弯腰转身提取重物时,使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从破裂的纤维环处被挤出,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为什么腰椎骶化和骶椎腰化容易导致下腰痛?
临床上因其他原因拍照X线片被发现这种先天性脊柱畸形,而患者本身无腰痛症状的,无需治疗,但应进行腰背肌锻炼,以增强其自身保护和预防能力。
腰椎骶化和骶椎腰化都是先天性脊柱畸形。
腰椎骶化是指第5腰椎全部或部分转化为骶椎形态,一侧或两侧的横突及其椎体下端与第一骶椎形成部分的或完全的融合,造成腰椎数目为4个,骶椎数目为6个的状态,有时一侧或两侧第5腰椎横突肥大呈翼状,与骶骨融合成一块,并与髂骨嵴形成假关节。
骶椎腰化是指第1骶椎向腰椎移行,与第2骶椎分开,形成腰椎样形态,造成腰椎数目为6个,骶椎数目为4个的现象。
骶椎腰化远较腰椎骶化为少见。
一般情况下,腰椎骶化和骶椎腰化可不引起任何症状。
但由于腰椎骶化时,虽然可增加下腰部的稳定性,但腰椎数目减少,每节腰椎的负担加重;骶椎腰化时腰椎数目增加,腰椎
活动范围及杠杆作用加大,使腰椎稳定性减弱,加重腰部肌肉韧带的负担,使得腰部肌肉韧带容易发生劳损,加大发生外伤的机会;腰椎骶化两侧不对称使腰椎两侧负重不对称,导致肌肉、韧带、小关节的损伤、劳损、退变,逐渐产生症状。
这种先天性脊柱畸形虽自然存在,但在青少年时期,腰部肌肉逐渐发育坚强有力,可补偿先天的不足,故几乎没症状。
但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力量减弱,加之不断劳损,因此多在成年后才逐渐出现症状。
另一常见症状为坐骨神经痛,主要原因为该处软组织的慢性劳损,出现充血、水肿、渗出、增生等炎症反应,使神经根及其分支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反射性出现坐骨神经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