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骨伤科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版
腰痹病(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腰痹病(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腰痹病(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中西医结合护理1小时前· 《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官方账号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发布的《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1]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1)有下腰痛病史,多见于老年人。
(2)腰腿痠楚、重着、疼痛,下肢麻木不仁、痿软无力,二便失调。
风寒痹阻者痛重着,时轻时重;气虚血瘀者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肝肾亏虚者腰腿酸痛,无力,形羸气短,肌肉瘦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3]。
(1)有反复下腰痛病史,多见于中老年人。
(2)可有持续的下腰痛、骶部疼痛、下肢痛,症状的轻重常与体位有关。
(3)间歇性跛行是本病最典型临床特征,90%以上患者有此症状。
直立或行走数十米至数百米后即出现腿痛无力等症状,弓腰或蹲坐后可缓解,被迫采取休息、下蹲后症状很快缓解,可继续行走,至出现同样症状时再休息。
(4)本病的症状与体征常常不一致,一般主观症状重,客观体征较轻。
主要体征:脊柱侧弯,病变节段压痛,腰椎后伸受限,腰椎后伸试验阳性。
病变节段神经支配区出现感觉减弱或消失,踇趾背伸或跖屈肌力减弱,下肢肌肉萎缩,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马尾神经受压则可出现鞍区麻木、肛门括约肌松弛,提睾反射及肛门反射减弱。
(5)影像学检查X线正位示左右关节突不对称,关节突肥大,椎体旋转、侧弯。
侧位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牵张性骨刺,椎体间有前后滑移,椎曲异常。
CT检查可显示椎管骨性结构形态异常改变,椎管狭窄程度。
MRI检查显示病变节段硬脊膜囊及神经根受压程度。
(二)分型诊断[4]1.椎间盘型:多个椎间盘退变,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引起椎管狭窄。
特点为X线摄片示腰椎椎曲变直或反弓,CT或MRI检查示多个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硬膜囊受压。
22 骨伤科 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腰部有扭伤史;(2)腰部疼痛,活动受限;(3)腰肌或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结,腰骶部可有明显压痛点。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2年Willis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诊断标准》。
(1)腰痛伴臀部疼痛、下肢疼痛和麻木。
(2)X线示腰椎退行性改变(牵拉性骨刺、椎间隙狭窄、小关节增生)。
(3)腰椎前后平行滑移大于2mm。
(二)分期诊断1.急性期:表现为腰腿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转侧,不能入睡,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2.缓解期:表现为腰腿疼痛、活动受限好转,但仍有疼痛,不耐劳,不能久坐、久站、久行,生活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3.康复期:表现为腰腿疼痛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久站久坐久行受限得到进一步改善,可从事基本日常生活工作,生活质量得以控制。
(三)证候诊断1.风寒湿阻证:腰腿酸胀重着,时轻时重,拘急不舒,遇冷加重,得热痛缓。
舌淡苔白滑,脉沉紧。
2.血瘀气滞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3.湿热痹阻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证: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5.气血亏虚证:面色少华,神疲无力,腰痛不耐久坐,疼痛缠绵,下肢麻木。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风寒湿阻证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推荐方药:肾着汤加减。
干姜、茯苓、白术、甘草等。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病)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痛病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 •常发于青壮年。
3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疾病分期1. 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 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 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病理分型(Mac nab分型)1. 椎间盘膨出:整个椎间盘纤维环均匀性向椎体骺环以外凸起,不引起严重的神经根压迫2.局限型突出:椎间盘纤维环的内层断裂,髓核组织部分突出。
3.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纤维环大部分断裂,仅有外层纤维环尚完整,将髓核局限于纤维环内4.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纤维环全部断裂,髓核组织突出于椎间盘外,为后纵韧带所约束。
5.椎间盘游离: 髓核组织突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游离于椎管内,或硬膜内、椎间孔等处,压迫神经根与马尾神经(四)中医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035.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及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2018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腰椎滑脱症的住院患者。
一、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腰痛(TCD编码:BNS150)。
西医诊断:腰椎滑脱症(ICD-10编码:M43.16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
2.诊断分型采用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分型标准。
(1)前滑脱型(2)后滑脱型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腰痛(腰椎滑脱症)临床常见证候: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气滞血瘀证湿热痹阻证肾阳虚衰证肝肾阴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腰痛(腰椎滑脱症)诊疗方案(2018年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腰椎滑脱症)。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腰椎滑脱症)的患者。
2.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临床路径:有手术指征者(马尾神经受压严重,大小便失禁者)、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曾经接受腰椎手术治疗和腰椎畸形、腰椎滑脱III°以上、严重腰椎骨质疏松等。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该病主要证候为腰腿痛,根据腰腿疼痛的性质、次症及舌、脉像特点观察其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须检查项目腰椎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和骨盆正位X线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肌电图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脂、风湿免疫、电解质、出凝血时间、血沉、心电图、胸片、肌电图、腰椎CT或MRI等。
(颈肩腰腿痛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副本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腰痛病:西医称为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最常见于腰4-5及腰5骶1间隙。
一、【诊断要点】1、诊断依据:(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感受寒湿史。
大多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内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3)脊柱测凸,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盘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放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5)X线摄片检查:脊柱测凸,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
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
2、症候分类:(1)血瘀型: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型: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天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型: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加重,活动后减轻,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型: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3、病理分型:(1)单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脊柱测凸,腰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病变椎间盘患侧椎旁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CT检查示椎间盘向椎管一侧突出。
(2)双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腰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病变椎间盘两侧椎旁均有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医院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医院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
中医病名参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657-1995)。
西医病名ICD-10编码为M51.202。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特色与优势指南》(罗云坚、孙塑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腿痛重于腰痛,腿痛是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
(2)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麻木。
(3)直腿提高较正常减少50%,兼或有好腿抬高试验阳性,作弓弦试验即腘窝区域指压神经引起的远近两端的放射痛。
(4)出现四种神经体征中的两种征象(肌肉萎缩、肌无力,感觉减退和反射减弱)。
(5)与临床检查一致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椎管造影,CT或MRI.(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弦或沉涩。
2.寒湿痹阻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静卧痛不减,日轻夜重,受寒及阴雨疼痛加重,肢体发凉。
22 骨伤科 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住院患者。
一、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TCD编码:BNS150)。
西医诊断:退行性腰椎滑脱症(ICD-10:M43.16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2年Willis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诊断标准。
2.分期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风寒湿阻证(2)血瘀气滞证(3)湿热痹阻证(4)肝肾亏虚证(5)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病(TCD编码:BNS150)和退行性腰椎滑脱症(ICD-10:M43.162)的患者。
2.本病有手术指征者(神经根压迫严重出现肌肉麻痹无力、疼痛难忍者);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曾经接受腰椎手术治疗和腰椎畸形、腰椎滑脱Ⅱ°以上、严重腰椎骨质疏松者,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腰椎正侧位X片、腰椎功能位X片、腰椎双斜位X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出凝血时间、血沉;心电图;胸部透视或拍胸部X线片。
中医院骨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精选.
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概述: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部分患者伴有下肢疼痛。
六淫之气,客于经脉,气血阻滞,经脉不通;或年老体衰,纵欲过度,肾精亏损,筋脉失养;以及跌扑损伤,筋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留置与腰部,均可引起腰痛。
西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痛范畴。
二、诊断(一)诊断依据: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新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 001.1~001.9—94;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4年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1、病史:一是外伤,而是劳损,三是肾气不足,四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致使经络困阻发病。
2、症状(1)腰痛: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早先出现的症状,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2)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5、L5/S 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
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3)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4)马尾神经综合症: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5)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
原因是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移入骶管,刺激腰骶神经丛。
(6)肢体麻木感:有的病人不出现下肢疼痛而表现为肢体麻木感,此乃是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纤维而引发的麻木。
3、体征(1)腰椎侧凸:它是一种姿势性代偿畸形,有辅助诊断价值。
(2)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一般有腰部活动受限的表现。
(3)腰部压痛及骶骨棘肌痉挛:约89%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
22-骨伤科-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2-骨伤科-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腰痛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下腰背疼痛,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中,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是一种造成腰痛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的中医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疾病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
本文将介绍2017年版的骨伤科-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疾病概述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化、变平扁,使得上下椎体摩擦,逐渐形成病变。
在病变区域组织充血、肿胀压迫椎间孔及神经根,进而引起疼痛、下肢无力或麻木等症状。
二、中医诊疗思路中医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通过中药调理气血中药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活络止痛等功效。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熟地、黄芪等。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病情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同时建议患者坚持饮用中药汤剂,调理气血,减轻腰痛。
2.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舒缓肌肉张力,排出体内湿气,通过温灸、刮痧、针灸等方法提高患者的治愈效果。
3. 注意饮食通过控制饮食和饮水来减轻疼痛,舒适身体。
建议患者少食寒凉、辛辣、油腻、过于刺激性食品,同时注意保证饮食的均衡和营养。
4. 运动康复运动康复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恰当的运动可以加强肌肉,改善骨骼和关节的结构,从而减轻腰痛病的症状。
常用的运动包括瑜伽、拳击、跑步等。
三、以上是22-骨伤科-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的介绍。
通过中医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舒缓腰痛,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同时,希望患者能够重视腰痛病的治疗和预防,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92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92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1二、头痛(偏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8三、眩晕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14四、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18五、痿病(吉兰-巴雷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22六、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26七、颤病(帕金森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30八、中风病(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35九、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39十、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44十一、迟脉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48十二、结脉证(房室传导阻滞)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52十三、血脱(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57十四、郁病(抑郁发作)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60十五、癫病(精神分裂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65十六、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71十七、肺痿病(肺纤维化)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77十八、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81十九、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83二十、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89二十一、附骨疽(慢性骨髄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95二十二、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98二十三、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03二十四、外伤性寵关节后脱位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07二十五、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10二十六、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115二十七、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24二十八、瘻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32二十九、消渴病肠病(糖尿病肠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37三十、消渴病胃痞(糖尿病性胃轻瘫)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40三十一、肾风(IgA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45三十二、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50三十三、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56三十四、紫瘢肾(过敏性紫瘢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62三十五、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67三十六、廷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73三十七、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79三十八、骨痹(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83三十九、浊瘀痹(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90四十、燥痹(干燥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94四十一、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02四十二、肌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07四十三、,賺疮(下肢溃疡)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11四十四、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15四十五、脱疽(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20四十六、脱疽(糖尿病性足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25四十七、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31四十八、毒蛇咬伤(蝮蛇咬伤)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35四十九、水火烫伤(烧伤)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39五十、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43五十一、肝胆管结石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48五十二、丹毒(下肢丹毒)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51五十三、湿疮(湿疹)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54五十四、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57五十五、白沱(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60五十六、瞳神紧小(前葡萄膜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63五十七、高风雀目(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66五十八、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69五十九、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74六十、胃皖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80六十一、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86六十二、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91六十三、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95六十四、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01六十五、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06六十六、肛漏病(单纯性高位肛痿)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10六十七、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13六十八、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16六十九、脱肛病(直肠脱垂)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19七十、肛裂病(肛裂)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22七十一、肠湃(放射性直肠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25七十二、紫瘢病(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28七十三、慢性髓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31七十四、髄毒劳(骨簡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34七十五、积聚(肝硬化代偿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37七十六、肝瘟(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41七十七、手足口病(普通型)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45七十八、肾综合征出血热(轻型)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48七十九、麻疹(典型)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51八十、小儿紫瘢风(过敏性紫瘢-皮肤型)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54八十一、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57八十二、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66八十三、肺癌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70八十四、食管癌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75八十五、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78八十六、头部伤(颅脑损伤)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81八十七、痿病(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髄损伤)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86八十八、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91八十九、中风后手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96九十、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401九十一、中风后扃痛(肩手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406九十二、胯骨错缝(舐髒关节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412。
(完整版)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2018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发布的《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1]。
(1)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居多。
(2)慢性腰痛,多为痠痛、胀痛或有沉重感,久坐、久站后症状明显,躺下休息后减轻,可有双下肢麻痹,痠痛无力,或大小便障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2]。
(1)病史: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居多,长期劳累或腰部有扭伤史(2)症状:腰腿痛、间歇性跛行,可能伴马尾神经症状。
(3)体征:腰部后正中处呈“阶梯”样改变,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阴性;无下肢缺血的阳性体征。
(4)辅助检查:腰椎X线检查可见腰椎曲度异常,相应节段椎弓峡部退变或断裂,椎体移位、神经受压的表现。
(二)诊断分型[3]根据腰椎X光片表现,结合临床,将腰椎滑脱症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前滑脱型:由腰椎椎弓峡部不连续,或退变、断裂,导致小关节不稳,可见腰椎椎曲加大,上位腰椎椎体相对下位腰椎椎体向前方滑动移位。
2.后滑脱型:由于腰椎退行性改变,椎曲变直或反弓,椎弓峡部多无断裂,上位腰椎椎体相对下位腰椎椎体向后方滑动移位。
(三)证候诊断1.风湿痹阻证:腰腿痹痛重着,转侧不利,反复发作,阴雨天加重。
舌质淡红或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迟缓。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小便利,大便溏。
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紧。
3.气滞血瘀证: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板硬,俯仰艰难,痛处拒按。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迟。
4.湿热痹阻证:腰腿痛,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小便短赤,或大便里急后重。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5.肾阳虚衰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腰腿发凉,喜暖怕冷,遇劳加重,少气懒言,面色晄白,小便频数。
舌质淡胖嫩,苔白滑,脉沉细。
(颈肩腰腿痛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 副本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腰痛病:西医称为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最常见于腰4-5及腰5骶1间隙。
一、【诊断要点】1、诊断依据:(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感受寒湿史。
大多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内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3)脊柱测凸,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盘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放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5)X线摄片检查:脊柱测凸,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
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
2、症候分类:(1)血瘀型: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型: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天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型: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加重,活动后减轻,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型: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3、病理分型:(1)单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脊柱测凸,腰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病变椎间盘患侧椎旁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CT检查示椎间盘向椎管一侧突出。
(2)双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腰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病变椎间盘两侧椎旁均有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2022年版)
(依据重点专科检查要点修改,按照公文字体排版)针灸推拿科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2022年版)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痛(TCD编码:A17.42)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二、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具有下列4条或4条以上即可诊断为腰痛病)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3)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足趾背伸力减弱;(5)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相连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可能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脊柱源性疼痛学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2020》。
诊断必须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症状和体征反映的受累节段神经应与MRI或CT显示突出物压迫的神经支配区域相符。
诊断标准:①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位置与相应受累神经支配区域相符;②下肢感觉异常,相应受累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浅感觉减弱;③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健侧直腿抬高试验或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④腱反射较健侧减弱;⑤肌力下降;⑥腰椎MRI或CT显示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与症状、体征受累神经相符。
前5项标准中,符合其中3项,结合第6项,即可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三)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腰活动受限,站立、行走困难、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部疼痛缓解,活动改善,主要为下肢放射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耐久行、久站、久坐。
(四)中医证候诊断1、气滞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腰椎滑脱症中西医如何治疗
腰椎滑脱症中西医如何治疗腰是一个很容易出现伤病的部位,什么腰肌劳损啊,腰椎间盘突出啊,腰椎滑脱啊,都是常见的腰部损伤疾病。
现在生活压力大,很多人的生活习惯不正确,导致发生腰部损伤的人数越来越多,而且发病的年龄也在不断降低,年轻人腰腿痛的比重正在不断增加,其中腰椎脱滑导致的疼痛在骨科尤为常见。
那么,腰椎滑脱应该如何治疗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中医怎么治疗腰椎滑脱症?腰椎滑脱是由于椎体退行性变化或腰椎峡部不连等原因导致的疾病,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进步,在临床上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在骨科疾病中的治疗也获得了显著的效果,而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过程中,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外敷、手法治疗、针灸等。
(1)中药外敷治疗腰椎滑脱中药外敷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田正强等学者在治疗腰椎滑脱的过程中就采取了这种方法,其用药包括60克没药、60克肉桂、60克乳香、60克大黄、90克苍术、90克延胡索、90克五灵脂、120克杜仲、120克狗脊、120克断续、120克红花、120克桑寄生、150克牛膝、150克川芎、180克黄芪、180克当归等。
将药材研磨成粉,熬制成膏后敷在患处,获得了明显的效果,患者的疼痛等症状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2)手法治疗腰椎滑脱手法治疗在应用的过程中包括牵拉、推拿等,推拿是腰腿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
主要操作包括在患者的腰腿部位,采取拿、按、滚、揉、推、擦等动作用力,在滑脱椎体的棘突旁使用指尖进行按揉,直到患者出现酸胀等感受;对腰部两侧的肌肉尤其是髂棘上缘及结节点或条索样改变处进行弹拨;对大肠俞穴、委中穴、环跳穴、华佗夹脊穴、肾俞穴等进行点揉等。
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提高腰部韧带的功能性,并对腰部肌肉进行增强,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
(3)针灸治疗腰椎滑脱针灸是很多疾病在进行中医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对于症状的缓解作用明显。
针灸的行针手法有很多,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而取穴主要是腰椎相应部位的穴位,例如肾俞穴、命门穴、大肠俞穴、委中穴、环跳穴、束骨穴等,首先对穴位针刺得气,之后进行通电刺激,达到镇痛、减轻压迫、消除水肿等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
(2017 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 )。
(1)腰部有扭伤史;
(2)腰部疼痛,活动受限;
(3)腰肌或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结,腰骶部可有明显压痛点。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1982年Willis 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诊断标准》。
(1)腰痛伴臀部疼痛、下肢疼痛和麻木。
(2)X 线示腰椎退行性改变(牵拉性骨刺、椎间隙狭窄、小关节增生)。
(3)腰椎前后平行滑移大于2mm。
(二)分期诊断
1.急性期:表现为腰腿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转侧,不能入睡,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2.缓解期:表现为腰腿疼痛、活动受限好转,但仍有疼痛,不耐劳,不能久坐、久站、久行,生活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3.康复期:表现为腰腿疼痛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久站久坐久行受限得到进一步改善,可从事基本日常生活工作,生活质量得以控制。
(三)证候诊断
1.风寒湿阻证:腰腿酸胀重着,时轻时重,拘急不舒,遇冷加重,得热痛缓。
舌淡苔白滑,脉沉紧。
2.血瘀气滞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3.湿热痹阻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证: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5.气血亏虚证:面色少华,神疲无力,腰痛不耐久坐,疼痛缠绵,下肢麻木。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风寒湿阻证
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推荐方药:肾着汤加减。
干姜、茯苓、白术、甘草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血瘀气滞证
治法:活血行气,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3.湿热痹阻证
治法:清热去湿,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四妙散加减。
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4.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肾气丸加减。
熟地黄、淮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桂枝、附子先煎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5.气血亏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温经通痹
推荐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二)特色疗法
1.手法治疗
(1)松解类手法
①基本手法:腰腿部一指禅推法、点按法、滚法、拿法、揉法、推法、叩击法等,可选择上述手法一种或几种放松腰骶部部的肌肉,时间可持续3〜5分钟。
②腰部牵引法:患者俯卧位,两手紧抓床头,术者位于床尾,两手分别握住其两下肢的踝部,沿纵轴方向进行对抗牵引。
③抱膝滚腰法:让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屈膝屈髋,双手抱膝。
术者一手抱膝一手抱臀部,将患者下肢抱起,膝盖紧贴胸部,做腰部前屈翻滚运动。
每次
10〜20分钟,每天1次。
(2)调整类手法
①坐姿定位旋转复位法:
第1步,晃腰推拿。
患者俯卧,全身放松,医生双手置脊柱两旁,骶棘肌表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有节奏地推揉骶棘肌,同时使腰段脊柱左右晃动。
第二步,定位旋转扳法。
患者坐于特制的治疗椅(见图1)上,腰部放松,固定患者的双下肢,术者一手顶住滑脱腰椎的棘突,另一手从患者健侧的腋下穿过,按住对侧的颈肩部,先令患者慢慢作脊柱前屈,当前屈至拇指下感到棘突间隙张开时,在此幅度稳住;嘱患者向健侧作最大幅度的旋转,同时按住颈肩部的手屈曲旋转患者腰部,此时常能听到“咔嗒”声,术者按住棘突的拇指下也感有棘突跳动。
患侧侧重复同样的手法操作。
第三步,嘱患者俯卧于诊床上,应用推、揉、滚、拿等放松手法放松患侧腰部及患肢。
施术完毕。
图1腰椎坐姿旋转治疗椅
②腰椎斜扳法:
第一步,晃腰推拿。
患者俯卧,全身放松,医生双手置脊柱两旁,骶棘肌表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有节奏地推揉骶棘肌,同时使腰段脊柱左右晃动。
第二步,让患者侧卧位,健肢在上,患肢伸直,健肢屈髋屈膝,术者一肘部按于肩前,一肘部按于健侧臀部,两肘向相反方向用力,当腰部有绞锁感时两肘突然用力,可听到“咔嚓”响声,然后让患者健肢在下,患肢在上,侧卧位,再次重复上述手法,术毕。
2.针刺法: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可选用运动针灸、平衡针、腹针、头针、手针、火针、铍针、等特色针刺疗法。
3.灸法:除湿热痹阻证型以外,其它各证型均可采用直接灸、艾条灸、热敏灸、雷火灸等。
4.牵引疗法
(1)腰椎水平牵引:患者平卧于电动牵引床上,固定带绕腋下固定双上肢,骨盆固定带固定骨盆后打开电动牵引开关,启动牵引。
牵引力量一般为患者体重的1/2 ,牵引时间为每次20 分钟,每日一次,2 周为一疗程。
(2)腰椎屈曲位牵引:患者仰卧于四维牵引床上,将双下肢牵引带束于膝踝部,调整牵引床,使床尾升高,双下肢缓慢逐渐升起。
角度以下肢伸直与躯干呈60〜90度角为标准。
牵引时间为每次20分钟,牵引力为患者体重的1/2,每日一次,2 周为一疗程。
(三)其他疗法
1.其他外治疗法:如敷贴、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法等。
2.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蜡疗、超声药物透入、电磁疗法等,可选用磁振热治疗仪、电脑远红外按摩理疗床等。
3.运动疗法
(1 )腰椎功能训练:以腰部伸肌、腹肌训练为主要目的的各类功法操,例如飞燕、仰卧起坐、屈髋抱膝滚床法等。
(2)现代康复训练:运用神经肌肉反馈重建(Neurac)技术加强腰椎稳定性;运用腰椎检测与训练系统(MCU对腰椎运动进行训练。
4.固定疗法:选用型号合适的腰围或支具进行固定。
5.手术疗法:神经根压迫严重出现肌肉麻痹无力、疼痛难忍,经过系统保守治疗无效者,要根据病理变化选取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椎管成形术等。
(四)护理调摄要点
1.心理调护:耐心细致向病人讲述疾病治疗及康复的过程、注意事项,介绍同种疾病不同个体成功的例子,消除紧张和顾虑。
2.饮食调护:多吃蔬菜水果,忌生冷、辛辣刺激及煎炸食品。
三、疗效评价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拟定。
(一)评价标准
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腰椎活动正常,治疗后症状积分0〜1 分,疗效指数>90%。
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腰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
作,疗效指数>70% <90%
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腰椎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
能力改善,疗效指数>30%,w 70%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w 30%。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 100%。
(二)评价方法
采用JOA(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29分法)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