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管理体系
安全运维管理体系
实施效果:成功防范了多次安全攻击,提 高了运维效率,降低了安全风险
经验总结:安全运维管理体系的建设需 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合作,包括管理层的 支持、技术团队的配合、运营团队的执 行等。
大型互联网企业安全运维管理体系建设案例
• 案例背景:某大型互联网企业面临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
• 建设目标:建立完善的安全运维管理体系,确保网络安全和用户隐私
建设目标:确保 信息系统的稳定 性、可靠性和安 全性
建设内容:包括 安全策略制定、 安全组织架构设 计、安全技术措 施实施等方面
建设成果:成功 建立了一套完善 的安全运维管理 体系,有效提高 了信息系统的安 全防护能力
政府机构安全运维管理体系建设案例
案例背景:政 府机构面临的 安全威胁和挑
战
建设目标:提 高政府机构的 安全防护能力 和应急响应能
安全运维管理体系的构成
安全策略:制定安全目标和策略,确保系 统安全
安全流程:建立规范的安全运维流程,确 保安全运维工作的顺利进行
安全组织:建立安全团队,负责安全运维 管理工作
安全培训: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 全意识和技能
安全技术: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工具, 提高系统安全性
安全审计:定期进行安全审计,检查安全 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 成果:成功抵御多次网络攻击,保障了用户隐私和企业利益
06
安全运维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与 展望
安全运维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利用 人工智能、大 数据等技术, 实现运维管理 的自动化、智
能化。
集成化:将安 全运维管理与 业务系统、IT 基础设施等紧 密集成,提高
运维效率。
敏捷化:采用 敏捷开发、持 续集成等方法, 快速响应业务 需求,提高运 维响应速度。
银行运维管理体系建设和管理制度
添加标题
组织培训:对相关 人员进行培训,提 高他们对新流程的 认知和理解。
添加标题
实施新流程:按照 实施计划,逐步推 进新流程的实施, 确保流程的顺利运 行。
添加标题
监控与改进:对新 流程进行监控,及 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不断优化和改进流 程。
运维管理流程概述
运维管理流程设计
运维管理流程实施
运维管理流程优化
培训方式: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包括理论讲解、实践操作、 案例分析等
培训周期和频率:根据运维人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培 训计划和频率
汇报人:
运维管理流程:明确运维流程,包括问题发现、报告、处理和反馈等环节 运维管理职责:明确运维人员的职责和工作要求,确保运维工作的顺利进行 运维管理工具:介绍使用的运维管理工具,提高运维效率和质量 运维管理培训:加强运维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运维水平和服务质量
考核目的:提高运维管理水平,确保银行 业务稳定运行
考核内容:对运维人员的技能水平、工作 效率、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考核方式:采用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相 结合的方式,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
奖惩措施:根据考核结果,对表现优秀 的运维人员进行奖励,对表现不佳的运 维人员进行惩罚,激励员工不断提高自 身素质
培训目标:提高运维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培训内容:包括操作系统、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方面的知识和技 能
增强系统稳定性:通过加强系统安全、备份和恢复等措施,增强系统稳定性,减少故障发 生。
运维管理目标:明确运维管理的目标,确保银行业务的稳定、高效运行。 运维管理流程: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流程,包括问题管理、变更管理、监控管理等方面。 运维管理工具:引入先进的运维管理工具,提高运维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人员培训:加强运维人员的培训,提高运维人员的技能和素质。
运维体系及相关管理制度
运维的建设定位----运维即服务+运营
建设定位
业务驱动,服务运营
规范管控,实时监控
固化流程,强化控制
梯队建设,协同综效
由“技术驱动”向“业务驱动”转变,主动的服务提供者向客户(业务部门)提供赖以支撑组织业务运作的IT服务,促进业务成熟度的提升,达成精细化的运营管理。
以工具、流程为着力点,实现运维的规范管理;以管控为支撑,提供运维过程的实时监控。
事件管理件管理—请求管理流程
01
一年之中只能宕机20个小时
02
客户不会充许你在同一个时间里把20小时用完
03
宕机是一级故障
04
一级故障的解决时间是1小时
05
会强制把20个小时分散到全年之中,以减少对业务的冲击
06
如按时解决率等等这些事实是用于服务管理
07
站在客户方的立场而言有了这些指标就足够约束服务商
运维管理体系
#2022
1
运维的理解及定位
2
运维管理体系及要点
01
单击此处添加内容
目录
02
单击此处添加内容
项目
运维与项目
项目的建设达到相定时期的必然产物。
运维
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约定的事情,达到预期的目标。
运维是对实施项目的继承,本身也是一个项目,更多是长期为项目提供业务及技术支撑。
运维的理解--什么是运维
各流程关联关系
运维管理流程---服务等级管理
服务级别管理流程
服务级别协议(SLA)
协议期限
服务方式
服务范围
服务报告
服务内容及服务标准
服务组织
服务收费
双方责任
协议变更
服务级别管理流程
标准化规范化运维管理体系解决方案
定期进行运维培训和考核,提高 运维人员的技能和素质
背景:金融机构面临日益复杂的 IT系统,需要建立标准化规范化
的运维管理体系
实施过程:
制定运维流程和规范,确保运维 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效果:运维效率提高30%,运维 成本降低20%,系统稳定运行率
达到99.99%
建立运维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和 解决问题
06 向,优化运维管理体系,提
高业务价值
汇报人:xx
准化和规 范化的运维管理,提高运维效率, 降低运维成本。
03
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标准化和规 范化的运维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提升客户满意度。
降低运维风险:通过标准化和规 范化的运维管理,降低运维风险, 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02
促进企业创新:通过标准化和规 范化的运维管理,促进企业创新,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性和连续性。
04
促进运维创新:通过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运维管 理,可以促进运维的创新和发展,提高运维的
竞争力。
Part Two
01
02
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统一的运 维管理团队
03
流程体系:建立标准化的运维流程,包括事 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等
04
制度规范:制定运维管理制度,明确运维人 员的职责和权限
汇报人:xx
01 02 03 04 05
06
Part One
运维管理体系: 指对IT基础设施、 应用系统、数据 等进行维护、管 理、监控和优化 的一套制度和方 法。
概念:运维管理 体系包括组织架 构、流程、制度、 工具和技术等方 面,旨在保障IT 系统的稳定运行, 提高服务质量和 效率。
重要性:运维管 理体系是IT系统 正常运行的关键 保障,可以有效 降低故障率、提 高系统可用性, 降低运维成本, 提高服务质量和 用户满意度。
设备运维管理体系
设备运维管理体系是为了确保企业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而建立的一套管理体系。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设备运维管理体系的构建要素:组织架构和人员管理:建立设备运维管理的组织架构,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确保有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设备运维团队,能够全面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检查、维修和保养工作。
设备管理制度:制定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的操作规程、保养规程和维护规程,规范设备的日常使用和保养工作。
同时,建立设备维修和更换的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及时维修和零件的及时更换。
设备维护计划: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润滑和调整,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同时,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数据,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进行维修和保养。
设备维修记录和数据分析:建立设备维修记录和数据分析系统,详细记录设备的维修历史、故障原因和处理方法,以便对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维护效果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同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不断优化设备的维护计划和维修方案。
备品备件管理:建立备品备件管理制度,明确备品备件的种类、数量和存储方式,确保设备维修所需的零件和材料随时可用。
同时,对备品备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质量和适用性。
安全与环保管理:建立设备安全与环保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运行和使用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加强设备安全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环保问题。
同时,加强员工的安全和环保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以上是一些可能有用的设备运维管理体系的构建要素,但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通过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设备运维管理体系,可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
运维管理体系
运维管理体系运维管理体系是一套用于有效管理和维护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系统的框架和方法。
它旨在确保组织的业务连续性、系统可用性和性能,以及有效管理技术资源和运维团队。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运维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1. 运维策略与目标:制定明确的运维策略和目标,以支持组织的业务需求和战略目标。
这包括确定关键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指标,制定相应的服务级别协议(SLA)等。
2. 运维流程与规程:建立标准化的运维流程和规程,以确保工作的一致性和高效性。
这可能包括变更管理、故障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等方面的流程和操作规程。
3. 服务台与故障响应:建立有效的服务台和故障响应机制,以接收和处理用户的请求和故障报告。
这包括设置服务台系统、分类和优先级管理、故障诊断和解决等。
4. 监控与性能管理:建立监控和性能管理体系,以实时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
这包括设置监控工具、收集和分析关键指标、进行容量规划等。
5. 变更管理:建立变更管理流程,确保系统和基础设施的变更经过审批、测试和控制,以最小化潜在的风险和中断。
这可能包括变更申请、评审、测试、发布等环节。
6. 文档与知识管理:建立良好的文档和知识管理机制,确保相关信息和知识的积累和共享。
这可能包括建立知识库、技术文档、操作手册等。
7. 值班与灾备计划:制定值班和灾备计划,确保24/7的技术支持和业务连续性。
这包括排班管理、应急响应、灾备测试和恢复等。
8. 持续改进:实施持续改进机制,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识别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这可能包括定期审查运维过程和绩效,收集用户反馈和建议等。
一个良好的运维管理体系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效率,减少故障和中断,提升用户满意度,并支持组织的业务发展。
具体的运维管理体系可以根据组织的需求和情况进行定制和实施。
运维管理体系的内容
运维管理体系的内容运维管理体系是指一个企业或组织为了有效管理和运营其信息技术系统而建立的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它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内容,包括组织架构、流程规范、资源管理、风险控制等。
一个健全的运维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一、组织架构组织架构是一个良好运维管理体系的基础,它确定了运维部门的角色和职责,明确了各级管理者的权责。
通常,运维部门应该与其他部门紧密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协同工作。
同时,运维团队应该具备合适的规模和技能,以应对各种技术问题和故障处理工作。
二、流程规范流程规范是保证运维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
运维管理体系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流程规范,包括变更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容量管理等。
这些流程规范应该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和权限,确保运维工作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流程进行,防止不必要的问题和风险。
1. 变更管理:变更管理是指对系统进行更新、维护和改进的过程。
运维管理体系应该建立严格的变更管理流程,包括变更申请、评审、测试、发布等环节,以确保变更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2. 问题管理:问题管理是指对系统故障和异常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的过程。
运维管理体系应该建立问题管理流程,包括问题识别、分类、分析、解决和跟踪等环节,以确保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
3. 配置管理:配置管理是指对系统配置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运维管理体系应该建立配置管理流程,包括配置项的定义、采购、部署、变更和验证等环节,以保证系统配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4. 容量管理:容量管理是指对系统资源和性能进行有效监控和规划的过程。
运维管理体系应该建立容量管理流程,包括容量规划、性能监控、容量调整和容量报告等环节,以保证系统能够满足业务需求。
三、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指对运维所需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的过程。
运维管理体系应该建立资源管理机制,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技术资源的规划、配置、调度和优化。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体系
xxxxxx数据中心运维管理体系拟制部门:xx部编制人:xxx1、目的1.1为提高公司的信息安全运维管理水平,设立数据中心运维组织架构,明确运维岗位与职责:建立奖罚机制实行责权清晰、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原则。
1.2 为加强与规范运维人员日常数据中心巡查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隐患、加速响应排除故障,有效保障公司业务系统可用性及提高数据中心服务质量。
2、数据中心组织构构2.1 组织架构2.2 岗位位与人员配置2.3 岗位职责2.3.1 管理委员会负责提供公司未来资源需求的方向,并为实现和改进各业务所需资源。
负责数据中心整体规的审议和决策。
审议数据中心总体方针策略以及对重大事务审议和决策。
2.3.2 副总经理参与数据中心整体规的审议和决策。
负责数据中心软件硬件采购、升级、变更的评估、审核。
负责数据中心应用发布和系统架构的评估、审核。
2.3.3 运维经理负责数据中心基础环境的建设,包括数据中心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标准化机房的建设的计划、规划、组织、协调。
负责数据中心运营环境,保障公司对外运营业务95ts和95go平台运营工作的建设、指挥、监督。
负责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的建设整体规划,包括安全技术的建设和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堆进规范和制度的落实执行,以及资源的协调。
负责运维部人员工作的绩效考核制度编制与执行。
2.3.4 系统工程师负责数据中心服务器虚拟化平台的搭建、服务器资源池的日常运维、虚拟化资源池的分配与变更。
负责数据中心服务器存储、RAID平台搭建、Linux/Windows服务器系统安装调试。
负责服务器、存储设备及操作系统运行、状态实时监控管理、应急响应处理。
负责新的项目需求分析和服务器部署方案的编制、实施。
日常服务器巡检及编写巡检报告,包括服务器、虚拟化平台、系统备份、日志分析等。
负责虚拟化平台、服务器、操作系统新漏洞补丁更新、版本升级。
负责平台数据库集群规划部署、数据库服务器配置。
负责平台数据库定期本地/异地自动备份管理、数据库优化、日志分析、状态监控、应急响应处理。
运维体系及相关管理制度
运维体系及相关管理制度一、运维体系的定义和重要性运维体系是一个企业或组织内部建立的一套运维管理体系,用于规范和优化运维相关工作的流程、方法和标准。
它包括运维组织架构、职责分工、流程规范、工作标准等,目的是为了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保证服务质量。
运维管理制度是对于运维体系中的各项规范和要求的具体描述和指导,是运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有助于规范运维人员的行为举止、明确各项工作的要求,提高运维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运维体系的构建1.运维组织架构:建立适应企业规模和业务需求的运维组织架构,包括运维部门的划分、职责的明确以及人员配置的合理安排。
2.职责分工:明确各级运维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运维人员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责任范围。
3.流程规范:制定和优化各项运维工作的流程,确保运维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运维效率。
4.工作标准:制定和执行运维工作的标准和规范,包括硬件设备的维护标准、系统运维的标准、网络运维的标准等。
5.监控与报警体系:建立有效的监控和报警体系,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及时预警和处理潜在问题。
6.文档管理:建立完善的文档管理制度,包括工作日志、操作手册、维护记录等,方便知识积累和问题定位。
7.问题管理:建立问题管理制度,对于各类问题进行分类、评估和处理,并及时进行反馈和改进。
8.数据备份与恢复:建立健全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确保重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9.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访问控制、权限管理、漏洞扫描等,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三、运维管理制度的内容1.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各级运维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工作流程制度:规范各项运维工作的流程和标准,保证运维工作的有序进行和高效完成。
3.问题管理制度:建立问题管理机制,对于各类问题及时评估和处理,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4.变更管理制度:规定变更管理的流程和要求,确保变更工作的风险可控、高效和可追溯。
5.绩效评估制度: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评估运维人员的工作成果,激励和培养优秀的运维人才。
信息化运维管理体系
信息化运维管理体系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企业和组织对于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
信息化运维管理体系作为一种全面、系统、持续的管理模式,对于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化运维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策略规划,制定信息化运维管理的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确保信息系统与业务目标的高度一致,为信息化运维管理提供战略方向和指导。
2. 组织架构,建立合理的信息化运维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和权限,形成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
3. 流程规范,建立完善的信息化运维管理流程,包括故障处理、变更管理、性能监控、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流程,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4. 技术支持,建立健全的技术支持体系,包括人员技能培训、技术资源管理、技术支持服务等,为信息化运维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5. 绩效评估,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对信息化运维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确保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信息化运维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可以有效提高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运维效率,为企业和组织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和支持。
同时,信息化运维管理体系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之,信息化运维管理体系是企业和组织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健全信息化运维管理体系,对于提高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运维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各企业和组织能够重视信息化运维管理体系的建设,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体系,为信息化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系统运维体系架构规划
系统运维体系架构规划系统运维体系架构规划是指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运维管理体系,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一个高效的系统运维体系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并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本文将从运维体系的目标、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工具平台以及人员培养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运维体系的目标1.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运维体系应确保系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及时检测和解决系统故障,并优化系统性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2.提高运维效率:通过合理的运维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工具平台,提高运维效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3.提高安全性:运维体系应牢固建立安全性管理机制,保护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二、运维体系的组织结构1.运维管理团队:包括运维经理、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等。
运维经理负责整体运维管理,协调各个运维团队的工作;系统管理员负责服务器、数据库、操作系统等的管理和维护;网络管理员负责网络设备和网络安全的管理和维护。
2.运维支持团队:包括硬件支持、软件支持、数据库支持等。
硬件支持团队负责硬件设备的采购、部署和维护;软件支持团队负责软件环境的部署和维护;数据库支持团队负责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
三、运维体系的工作流程1.故障管理:当系统发生故障时,运维团队需要及时响应和处理,进行故障排查和修复,并记录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案,以便后续参考。
2.变更管理:对于系统的升级、扩容、迁移等变更操作,需要进行变更管理,制定变更计划、进行风险评估、测试和验证,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3.巡检维护:定期巡检系统,检查是否有异常情况,及时修复问题,进行系统优化和性能调优。
4.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策略和控制措施,加固系统的安全性,保护系统不受攻击和数据不被泄露。
5.性能监控:建立性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系统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性能问题,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
四、运维体系的工具平台1.运维管理工具:如CMDB(配置管理数据库)、ITSM(信息技术服务管理)等,用于管理和跟踪系统资产、处理故障、变更管理等工作。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框架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框架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框架是指为了有效、高效地管理和维护信息系统而建立的一套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
它包括了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各个环节和要素,旨在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改进。
本文将围绕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框架展开讨论,详细介绍其组成要素和实施步骤。
一、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框架的组成要素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框架包括策略与规划、组织与人员、流程与方法、工具与技术、绩效评估等五个组成要素。
1. 策略与规划:这一要素主要包括信息系统运维的目标、战略和规划,涵盖了对信息系统的长远规划、风险管理和资源分配等方面。
通过明确运维目标和规划,可以为信息系统的运维提供指导和支持。
2. 组织与人员:这一要素主要涉及运维组织的结构和人员配置,包括运维团队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和人员配备等。
合理的组织结构和优秀的人员团队是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基础,能够保证运维工作的高效运行。
3. 流程与方法:这一要素主要包括信息系统运维的各个环节和相关的工作流程,涵盖了故障处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等方面。
通过建立规范的运维流程和方法,可以提高运维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 工具与技术:这一要素主要包括信息系统运维所需的各种工具和技术支持,包括监控工具、自动化运维工具、故障排除技术等。
合理选择和使用工具与技术可以提高运维效率和准确性。
5. 绩效评估:这一要素主要包括对信息系统运维绩效的评估和改进,涵盖了运维绩效指标的设定和评估方法的建立。
通过对运维绩效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框架的实施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明确目标和需求:在实施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体系框架之前,需要明确运维的目标和需求。
根据实际情况和业务需求,确定运维的目标和关键指标,为后续的实施提供指导和依据。
2. 设计组织结构:根据目标和需求,设计合理的运维组织结构。
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运维团队的协作和配合。
运维体系及相关管理制度
运维体系及相关管理制度运维体系是指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工具和流程来管理企业的IT基础设施、应用程序和服务。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里,运维体系被认为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建立一个有效的运维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运维体系的组成一个完整的运维体系由以下几个重要组成部分构成:1. 自动化工具这些工具帮助减少手动输入和操作,增加效率。
还可以帮助IT团队更轻松地部署、管理和监控系统和服务。
2. 流程和规程运维体系需要定义一些标准的流程和规程,如变更管理、故障排除、备份和恢复等。
这些流程和规程帮助确保所有操作按照正确的方式执行,并减少潜在的风险。
3. 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一个有效的运维体系的关键部分。
它包括监督硬件、软件和人力资源,并确保它们能够按照需要使用。
4. 监控和警报监控和警报帮助IT团队能够识别和响应系统中的问题。
它们可以通过指定阈值并在系统超过该阈值时发送警报来工作。
运维管理制度运维管理制度是基于运维体系和相关管理经验制定的制度和规定,用于指导和管理企业的运维活动。
以下是一些运维管理制度的内容:1. 服务级别协议服务级别协议(SLA)是IT团队与业务团队之间达成的合约,其界定了提供给业务的服务范围、质量和可用性等。
SLA是IT团队与业务间有效协作的基础,它能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能遵守约定,将团队重心放在业务目标的实现上,实现精细化管理。
2. 变更管理变更管理是指通过一个标准的流程,确保所有系统变更都得到充分评估和批准的过程。
变更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流程,它能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所有非计划内的变更带来的不必要的风险。
在变更管理的流程中,需要确保所有变更都得到了充分评估,并在变更之前得到相关人员的批准。
3.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活动,在运维体系中一定程度上涉及到记录和监测系统风险。
IT团队需要开展风险分析,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降低风险。
4.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活动,它不仅能够保持团队意识,还能确保团队能够不断提高。
运维管理体系的全面解决方案
运维管理体系的全面解决方案1000字运维管理体系(OMS)是一套完整的IT运维管理框架,它涵盖了IT服务管理、IT系统管理、IT运维保障等方面。
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规范化和标准化运维管理流程和方法,提高IT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业务的持续运营。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运维管理体系的全面解决方案。
1.流程管理运维流程是OMS的核心,通过对运维流程的规范化和优化可以提高运维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流程管理方面,解决方案应该包括以下方面:(1)流程建设完善运维管理体系的各种运维流程,包括故障管理、变更管理、服务管理、性能管理、监控管理等,确保各项流程符合业务需求和IT管理要求。
(2)流程优化对现有运维管理流程进行评估和优化,提高流程效率、降低成本、优化服务质量,确保运维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3)流程执行确保运维人员按照各项运维流程执行工作,提高运维管理质量和效率。
2.技术管理技术管理是OMS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对IT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和升级,以及对支持系统的管理,包括配置、更新、备份等。
在技术管理方面,解决方案应该包括以下方面:(1)IT基础设施管理实时监控、管理和维护IT基础设施,包括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确保各项设备处于最优状态。
通过实时监控、预警,可以确保服务高可用、快速响应业务需求。
(2)系统管理管理和维护各项系统,包括应用程序、数据库、操作系统等,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满足各项业务需求。
(3)数据管理实现数据的存储、备份、迁移等数据管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4)安全管理确保IT环境的安全,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保障业务不受安全风险的影响。
3.人员管理人员管理是OMS的基础,运维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到运维管理质量和效率。
在人员管理方面,解决方案应该包括以下方面:(1)人员培训为运维人员提供全面的培训,包括技术培训和管理培训。
定期组织各种培训活动,提高运维人员的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
应用运维管理体系
应用运维管理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于应用系统的依赖越来越重。
为了确保应用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企业的业务效率,应用运维管理体系应运而生。
应用运维管理体系的主要包括运维流程管理、运维工具管理、运维人员管理、运维知识库管理、运维指标监控、应急响应管理、自动化运维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
一、运维流程管理运维流程管理是应用运维管理体系的核心,它确保了运维工作的有序进行。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运维流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一套完整的运维流程,包括系统部署、监控、故障排查、升级等环节。
2. 流程执行:按照制定的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执行。
3. 流程优化: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优化运维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二、运维工具管理运维工具是提高运维效率的关键。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合适的运维工具: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运维工具,如监控工具、自动化部署工具等。
2. 工具培训:对运维人员进行工具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些工具。
3. 工具维护:定期对运维工具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运维人员管理运维人员是应用运维管理体系的执行者。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员招聘:招聘具备专业技能和经验的运维人员。
2. 培训与发展:对运维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素养。
3. 工作评估:定期对运维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运维知识库管理运维知识库是记录和维护运维经验和知识的关键。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库建立:建立一套完整的运维知识库,包括故障排查方法、系统配置参数等。
2. 知识更新:定期对知识库进行更新,加入新的经验和知识。
3. 知识共享:鼓励运维人员共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促进团队成长。
五、运维指标监控通过监控各项运维指标,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指标设定: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设定合适的监控指标,如系统性能指标、可用性指标等。
it运维管理体系
it运维管理体系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IT运维管理已经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IT运维管理系统是指在企业的IT系统中实行全套系统化管理,以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这种体系将企业的IT运维管理构建在一个可持续发展和可管理的模型之上,可以有效地改进企业的IT运维效率,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企业客户的需求。
IT运维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管理、硬件设备管理、应用软件管理、虚拟化管理和监控管理等多个组成部分。
一、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IT运维管理中的核心要素,是指企业为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通过对系统的权限、访问控制、身份验证、加密技术等措施实施的合理的系统安全管理措施。
二、硬件设备管理硬件设备管理是指企业为保证网络系统稳定运行,对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网络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应用软件管理应用软件管理是指企业为了更好地使用应用软件,通过安装、升级、测试和部署应用软件,以达到更好地管理应用软件的目的。
四、虚拟化管理虚拟化管理是指企业将现有的物理设备转换为虚拟设备,以实现企业系统资源的有效管理,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五、监控管理监控管理是指企业对系统状态和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以及对系统的故障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处理,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
IT运维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IT运维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从而达到更好的企业管理。
首先,我们可以制定安全策略,确立系统的安全性,同时可以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
其次,可以实施可靠的硬件管理,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再次,可以实施应用软件管理,以确保软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可以运用虚拟化技术,提高企业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最后,可以实施监控管理,以保障系统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通过上述步骤,IT运维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消除投入运维成本,满足企业客户的需求,并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运行效率。
因此,IT运维管理体系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投入成本,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而且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客户的需求。
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和制度规范
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和制度规范目录1、总则32、编制方法33、运维工作职责34、运维服务管理体系54.1运维服务管理对象64.2运维系统功能框架64。
3运维管理组织结构74.3.1项目负责人84。
3.2项目经理84.3.3技术主管94.3.4服务台94.3.5网络管理员104.3。
5应用、数据库管理员104.3。
7终端管理员114.4运维服务流程114。
4。
1项目运维服务工作流程图124。
4.2服务台- 8 -3.4.3事件管理- 9 -4.4.4工单管理- 9 -4。
4。
5问题管理- 9 -4.4.6变更管理- 10 -4。
4.7配置管理- 10 -4.4。
8知识库管理- 10 -4。
4.9统计及工作报告- 11 -5、运维服务内容- 11 -5.1服务目标-11-5.2资产统计服务-12-5.3网络、安全系统运维服务-12-5.4主机、存储系统运维服务-13-5.5数据库系统运维服务-15-5。
6中间件运维服务-16-5.7终端、外设运维服务-17-6、应急服务响应措施- 20 -6。
1应急预案实施基本流程206。
2突发事件应急策略207、服务管理制度规范217。
1服务时间217。
2行为规范221、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实验室系统软硬件设备的良好运行,使员工的运维工作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运维工作总体目标:立足根本促发展,开拓运维新局面.在企业发展壮大时期,通过网络、桌面、系统等的运维,促进企业稳定可持续性发展。
第三条运维管理制度的适用范围:运维人员。
2、编制方法本实施细则包括运维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管理标准/规范、管理模式、管理支撑工具、管理对象以及基于流程的管理方法。
本实施细则以ITIL/ISO20000为基础,以信息化项目的运维为目标,以管理支撑工具为手段,以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为方法,以全生命周期的PDCA循环为提升途径,体现了对运维服务全过程的体系化管理。
3、运维部工作职责一、负责网站运维和技术支持(一)根据网站运营战略和目标,负责网站整体架构、栏目、应用系统等技术开发方案制定和组织开发,保障网站技术的稳定性和先进性.(二)负责网站栏目和应用系统的使用培训和操作使用指南编写,对用户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沟通和解决。
itil运维管理体系教材
ITIL(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运维管理体系是一种标准的运维管理方法论,它以服务为导向,以流程为基础,强调业务和运维之间的交互。
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提高IT服务质量,优化运维流程,提升业务能力。
在教材方面,市面上有多种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体系教材可供选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ITIL Foundation Certificate:Managing IT Services》:这是ITIL的入门级教材,介绍了ITIL 的基本概念、核心流程和框架。
它适合初学者了解ITIL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论。
《ITIL Intermediate Certificate:Service Operation》:该教材深入介绍了ITIL服务运营管理的高级概念和实践。
它适合有一定ITIL基础,希望进一步深入学习服务运营管理的读者。
《ITIL Service Lifecycle》:该教材全面介绍了ITIL的服务生命周期管理,包括服务战略、服务设计、服务转换、服务运营和服务改进等各个阶段。
它适合希望全面了解ITIL服务管理的读者。
《ITIL Practitioner's Guide》:该教材重点介绍了如何在企业中实施和应用ITIL,包括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
它适合希望将ITIL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读者。
企业现场运维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现场运维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一、服务质量标准制定1.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符合现场运维服务需求的服务质量标准。
2.确保服务质量标准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3.对服务质量标准进行宣传和培训,确保服务人员了解并遵守。
二、服务质量监控与评估1.设立专门的质量监控部门,对现场运维服务进行实时监控。
2.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客户满意度、故障处理时间、服务响应速度等方面。
3.对服务质量不达标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
三、服务质量持续改进1.根据监控与评估结果,对服务质量进行持续改进。
2.定期收集客户反馈,针对客户需求和意见进行优化调整。
3.对服务流程进行优化,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四、服务人员培训与考核1.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
2.设立考核机制,对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进行评估。
3.对培训和考核结果进行反馈,激励服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五、客户服务与沟通1.建立有效的客户服务与沟通机制,确保客户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2.对客户提出的问题进行记录和分析,了解客户需求和意见。
3.及时向客户反馈服务进展情况,增强客户信任感和满意度。
六、应急预案与处理1.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对突发事件的流程和方法。
2.配备专业的应急处理团队,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3.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七、基础设施维护与管理1.负责基础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2.对基础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及时排除故障隐患。
3.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提高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八、设备运行与维护1.负责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确保其稳定可靠。
2.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定期进行保养和检修。
3.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九、环境安全与卫生1.遵守环境安全与卫生法规,确保现场运维服务符合相关要求。
2.对现场环境进行管理和维护,保持整洁、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3.加强废弃物管理和资源回收利用,降低环境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务组织
XX服务团队
服务管理者 服务台工程师 运维工程师 支持团队 外围服务团队
初级工程师
初级工程师
中、高级
第三方厂商
中、高级工程师
中、高级工程师
14
服务级别协议—SLA
服务内容及服务标准
可用性: 系统运行时间-业务中断时间/系统运行时间*100%
15
服务级别协议—SLA(报价)
服务收费
16
多部门参与
按计划执行 安全保障
• • •
变更回顾 变更成功率 避免新问题产生
•
•
审批与排程
方案与测试
•
•
技术保障
变更验证
34
变更及发布---标准化流程
实施变更管理的难点和重点并不是工具,而是流程 变更发生的时候,有一个标准化的流程去执行,能够预测到这个变更 对整个系统管理产生的影 响,并对这些影响进行评估和控制。 而变更管理流程自动化的实现关键就是CMDB
35
固化流程,强化控制
利用标准化手段,固化流程,强化关键控制点,提高风险管控能力,达成客 户满意度
梯队建设,协同综效
初、中、高级运维技术梯队,协同处理,及时分配,高效运转
4
目录 1 2 运维的理解及定位 运维管理体系及要点
5
运维管理体系----个人认证 ITIL:
IT基础架构库(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 ITIL,信息技术
其他流程
变更发布 管理流程
事件管 理流程
变更发布 管理流程
10
服务级别管理流程
服务级别协议(SLA) 协议期限 服务方式 服务范围 服务内容及服务标准 服务组织 服务报告 服务收费 双方责任 协议变更
11
服务级别管理--SLA
服务方式
12
服务级别协议--SLA
服务范围
13
服务级别协议--SLA
其他流程
其他 CMDB例 外报告
变更/发布 管理流程
例外报告
用户/管理层/其 他流程
CI实体 变更
19
配置与其它流程的关系
20
配置管理常规策略
•只有配置经理和配置管理员有权修改配置信息; •IT组件对应的配置项信息的修订由配置管理流程控制; •所有在配置管理范围之内的IT组件的变更都应该由变 更管理流程来迚行。 •每年定期进行配置项审计,审核和验证CI、CI属性、 CI关系等信息,确保CMDB的正确性和完整性;配置 项审计由配置经理负责实施。建议在每年的资产盘点 后,配置管理人员根据资产盘点结果做配置项审计。
26
事件测量过程
• • • • • • • • • 事件的测量过程-----等于对SLA的测量 解决时间这一指标横跨整个事件 在服务人员处理事件时,当创建的那一刻开始倒计时以 约束并加快处理进程 运维人员的接单需要考虑事件等级与解决时间剩余。 开单时间、接单时间、 首次解决、完成时间、 关单时间 挂起(例外因素如:因客户或第三方造成的等待时间) OLA进行体系内各岗位对运维的工作支撑 按排适合的人处理相关事件成为策略关键
建设定位
协议清晰,职责明确
服务形式、服务目录、SLA(客户协议)、OLA(内部协议)、UC(伙伴协 议)。 由“技术驱动”向“业务驱动”转变,主动的服务提供者向客户(业务部门)
业务驱动,服务运营
提供赖以支撑组织业务运作的IT服务,促进业务成熟度的提升,达成精细化
的运营管理。
规范管控,实时监控
以工具、流程为着力点,实现运维的规范管理;以管控为支撑,提供运维过 程的实时监控。
9
服务级别管理流程
服务级别管理概要流程
服务级别经理 服务级别管理员 客户/管理层
客户服务 级别需求 市场/业务 策略变化 SLA报 告
客户反馈
SLM1 服务级别管 理规划
SLM2 识别定义服 务级别需求
SLM3 制订、协商 与签署SLA
SLM4 SLA监控与 报告
SLM5 SLA评审与 改进
RFC RFC
者有一个参考框架用来管理IT服务。
7
各流程关联关系
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合同与付款等信息 合同,SLA 资产信息
变更成本 影响分析
提供数据
预算与核算 管理
SLA
相关SLA事件信息 SLA信息
事件管理
提供配置信息及其 相关的历史服务管理信息
变更容量 影响分析
容量管理
SLA
事件升级
服务级别管 理
合同
变更可用性 与连续性 影响分析
27
事件管理
SLA的实施是需要不断完善及量化的过程
知识
帮 助 约束 完善 产 生
产生
问题
减少
SLA
事件
配置 CMDB
变更/ 发布
28
问题管理
29
问题管理过程
识别,记 录与归类
创建问题单 收集问题信息 设定等级、分类
问题确定
评审与分 派
问题经理分析问题对业务的影响并确定是否进行调查工作 分派问题给技术专家 问题专家决定是否接受分派
21
CMDB—拓扑展现
22
配置库生命周期
23
事件管理
一约束(SLA)、一中心(CMDB)
24
事件管理—请求管理流程
服务请求管理流程
客户
服务请求
邮件/传真等
电话
故障
RF 3 转事件管理流程 RF 4 转事件管理流程 RF 5 转变认
请求受理者
标准服务请求
配置管理--CMDB
17
配置管理--CMDB
18
配置管理--CMDB
配置管理流程概览
配置经理
CMDB
CM1 配置管理规 划
CMDB 初始化
CMDB模型或 数据的更新
CMDB数 据审计
配置管理员
CM2 配置项定 义与识别
CM3 CMDB控 制与维护
CM4 CMDB审 计与回顾
CM5 定期生成配置 管理报表
运维管理体系
目录 1 2 运维的理解及定位 运维管理体系及要点
2
运维的理解--什么是运维
1 2
运维
项目
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约定的事情,达到预期的目标。
项目的建设达到相定时期的必然产物。
3
运维与项目
运维是对实施项目的继承,本身也是一个项目,更多是 长期为项目提供业务及技术支撑。
3
运维的建设定位----运维即服务+运营
8
运维管理流程---服务等级管理
服务级别管理是为签署服务级别协议而进行的谈判、定义、评价、管理 及以可接受成本改进IT服务质量的流程。服务级别管理试图在服务质量 的供应与需求、客户关系和IT服务成本之间找到某个合适的平衡点。对 于IT服务团队和内部业务部门以及外部客户来说,认识到服务是一个供 应和接收的过程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服务目录 服务级别协议(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s) 运营级别协议(OLA,Operational Level Agreements) 支持合同(UC,Underpinning Contracts) 服务改进计划(SIP,Service Improvement Program)
基础架构库)由英国政府部门CCTA在20世纪80年代末制订,现由英国商务部
OGC负责管理,主要适用于IT服务管理(ITSM)。ITIL为企业的IT服务管理 实践提供了一个客观、严谨、可量化的标准和规范。旨在提高IT资源的利用 效率和质量,帮助企业组织改善他们的IT服务管理。
最佳 实践 指南
6
运维管理体系----企业认证
ISO20000:
面向机构的IT服务管理的国际标准,是从 IT 服务管理最佳实践 ITIL 中发展而来 。目的是提供建立、实施、运作、监控、评审、维护和改进IT服务管理体系 (ITSM)的模型。建立IT服务管理体系(ITSM)已成为各种组织,特别是金融机构
、电信、高科技产业等管理运营风险不可缺少的重要机制。ISO 20000让IT管理
多部门参与 协调资源
•
• •
多部门参与
方案确定 技术保障
• •
产生新的潜在问题 避免新问题产生
•
问题的确定
•
变更的执行
31
变更及发布
32
变更及发布
33
变更及发布---关键点
变更来源 变更准备 变更实施 质量控制
• • •
事件升级 问题解决 新需求
•
• •
多部门参与
审核与启动 复核与确认
•
• •
调查与诊 断
确定并记录问题的根本原因 鉴别已经错误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
调查问题或技术专家,确定已知错误 确定参与解决的人员(厂商,内部人员) 有需要提交RFC
问题关闭 更新知识库
验证
30
问题管理—关键点
问题来源 问题确认 问题解决 质量控制
• • •
事件升级 事件主动分析 巡检发现
•
• •
事件的分析
可用性与连 续性管理
SLA 提交RFC SLA
问题管理
配置管理
提供配置信息及其 相关的历史服务管理信息
提交RFC
变更安全 影响分析
安全管理
相关SLA变更信息 SLA信息/RFC 安全事 件 变更请求
SLA
变更/发布管 理
修改变更的配置信息 提供配置信息及其 相关的历史服务管理信息
变更请求
业务关系管理
RF 1 请求受理与记录
RF 2 请求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