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程
走进新课程
走进新课程一、课程改革的的背景⏹现代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人的发展的需要⏹对学习的认识的发展⏹对教与学的理解发生了变化⏹我国传统课程的不足与急剧变革的物质发展相适应,与迅速变化的文化发展相适应。
⏹现代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科学发展,必须学会学习技术剧变,必须学会创新经济互融,必须学会合作文化变迁,必须学会选择⏹人的发展的需要身体发展(生理)认知发展(智慧)情感发展(动力)道德发展(价值)人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应同时保证人的各方面的发展。
⏹对学习的认识的发展学习的含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的目的: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运用学会创造学习方式:除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外,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对教与学的理解发生了变化数学教学从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激励学习为特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
“学习不再看成是一种被动地吸收知识、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知识的过程,而是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处理新的任务,并构建他们自己的意义。
”数学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
教师不应该把数学当作一个已经完成了的形式理论来教,不应该将各种定义、规则、算法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我国传统课程的不足课程模式单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课程内容“难、繁、偏、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二、课程改革:令人困惑的问题1.观念与认识问题——将新课程教育教学方式与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对立起来,把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对立起来;——将评价与应试等同起来,将闭卷考试与课改对立起来,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对立起来,结果课改的各种形式化现象大量泛滥;——将高分与低能等同起来,殊不知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对立起来,认为课改就是教师靠边站,学生唱主角,过分强调学生主体作用,走向对学生放任的另一个极端;——把因材施教和整体发展对立起来。
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精选10篇)
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精选10篇)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精选10篇)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一):一、促进者是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提出来的。
传统的教学难免会把教师个人的意志(或是出于学校、领导的意志)强加于学生身上,为了达成某项既定的目标会毫不犹豫以不择手段的方式来逼迫我们的学生完成任务。
即使新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多年的今日,这种现象仍然存在。
这样的师生关系已经不能培养出当今社会急迫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我们陈旧的教育已经远远的跟不上趟了。
那么如何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呢?教师不是上帝,创造不出天才,唯一能做的是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帮组学生发掘自身所蕴藏的无限的潜能,激活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并进取引导他们走向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成功之路,以此促使他们成长为有独特个性和健全人格能够体现自我价值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是要敬小慎微,尽量不把自我个人的意志过多的强加在学生身上。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引导和促进每一个不一样的学生成为他们应当成为的"人才"。
二、研究者是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提出来的。
教师要想成为学生好的促进者,自身的素养,尤其是自我专业的素养是要提高的。
仅有自我站的高了,才能给低处的人予以正确的指引。
做教师就必须时刻给自我充电,不断更新自我,做到与时俱进。
研究者就是让自我像一个学生一样对未知的东西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总结,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论成果,从而才能不断推进我们的教学改革,使之我们的教学在研究中不断提升,在提升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我们的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其实对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种"身教"。
三、建设者、开发者是从教学与课程关系提出的。
此刻课程体系中增加了校本课程,许多学校都自我编印了校本书籍。
很多校本课的资料都很贴合当地的传统和特色,或是贴合学校的实际需求。
就我们体育学科来说,创编徒手操、自编舞蹈、武术套路、编写校本书、废旧器材的改造利用,游戏的开发等都能体现出体育教师在对待体育课程的改革中是走在前面的。
《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
《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1:《走进新课程》读后感把《走进新课程》这一书看完了,合上书仍觉得意犹未尽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走进新课程》读后感。
以前也在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中看到过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可是更多的流于理论上的说教,让人无法真正了解课堂教学的有关细节的琢磨与把握。
读了该书,犹如在我为师的道路上亮起一盏明灯,尤其是对我这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教师而言,的确是受益非浅。
以下就自己所读的关于教学的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一、教师教学地位的转变课改中一再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要出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成为听众的课堂。
要注意做到,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把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者。
同时,我们还要深深地认识到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合格率与优分率。
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在课堂上要主义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不但让学生有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而且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要想完成这一次改革,教师的角色和地位要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要从教授者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
这一点具体落实到我们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是体现在备课上。
传统的备课,它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侧重于教师的教。
教师把精力过多地放在对教材内容的钻研,忽视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了解,对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个体学习情况更是知之甚少。
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也是以教师的主观行为为准,而不考虑学生学习后的行为变化。
面对新课程,教学需要什么样的备课呢?有一点我们一定要认真思考,那就是如果你是是学生,你喜欢什么样的课堂。
走进新课程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本次演讲的主题是“走进新课程”。
说到新课程,大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在我看来,新课程是一个注重学生主体、注重素质培养、注重创新实践的课程理念。
它是对传统课程模式的一种颠覆与挑战。
我相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希望看到学生是在更加活跃和自主的学习氛围中成长,而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我从大一开始就深深感受到了新课程的影响。
比如,在原来的语文课上,老师总是喜欢“灌输”知识,学生还是被动地旁听,而现在我们在新课程下,语文老师不仅教我们写作和阅读技巧,还引导我们看懂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于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善,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除此之外,新课程也更加重视实践和交互,让学生通过互动、合作和竞赛等方式,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锻炼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在我们的专业课上,教授不仅通过板书和课堂讲解,也加入了案例分析、小组辩论、实地考察等教学形式,让我们能够从多个方面了解专业知识,更有动力去探索未知领域。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率,而且也激励了我们更积极地参与课堂。
当然,新课程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
教师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准备时间,学生们也需要更多的自律!然而,我相信,只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严格执行新课程理念,定能够让每个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人价值。
我非常支持新课程的推广和实施,相信未来新课程将继续带给学生更多优秀的创新、实践和思考,让我们欣喜地成为更好的自己。
谢谢大家!。
《走进新课程》课件
1
多元资源
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和工具,提供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和任务。
2
个性化教育
通过个别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
合作探究
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和小组讨论,促进他们共同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与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融合
探索新课程如何与信息技术相 结合,提供更具创新性和互动 性的学习体验。
《走进新课程》PPT课件
通过这个PPT课件,我们将带您深入了解新课程的理念和背景,以及它与传 统教育的对比分析。让我们一起探索新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 能力。
新课程理念与背景
1 教育创新
2 改变传统
了解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如启发式学习和个性化 教育,以及背后的教育 改革动因。
比较新课程与传统教育 的差异,从教学方法到 评价体系,揭示新课程 带来的变化。
3 学生发展
了解新课程对学生思维 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 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动力。
课程改革与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探索新课程如何促进学生自 主学习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 力。
实践案例
通过实际案例,了解新课程 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
教师角色
揭示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能 力和角色提出的新要求。
多元化教学设计
新课程的未来
1 教育公平
了解新课程对教育公平的重要意义,如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2 社会责任
探讨新课程对学校管理和实践中的社会责任,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创新与变革
思考新课程思维带来的教育变革和创励学生之间 的合作和协作,促进他们的团 队合作能力。
艺术教育与德育
2022《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
它还告知我们,作为一名老师,要拥有足够的学问,但比学问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学习方式,《走进新课程》中指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在这里,学习方式不是指详细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方面的基本特点。传统的学习,学生以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主,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其他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老师以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获得学问、发展实力。
应当说,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这是没错的,可是这个学习不仅仅包含文化学问,它更应当包含学习做人。而我们的老师却只是以其中的一点——分数,去要求学生,衡量学生。有的老师开玩笑说:“学生怎么了?我们不就学习不好吗?你干嘛还老盯着我们的学习呀?”我想这很说明问题。假如一位老师真的为学生着想,真的站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角度去想问题,那么,他关注的就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果,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的品德养成教化,更应注意的是学生的做人教化。教化究竟应当培育什么样的人,这不能不是每一个人思索的问题,尤其是作为老师的我们。
《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4
本月我拜读了朱慕菊教授的有关新课程改革的《走进新课程》一书,这是一本对新课程进行全面解读的书。新的教化形式迫使我要更新教化理念,将课改精神渗透到我的课堂中。读完这本书以后,我的脑海里不断出现出书中的点点滴滴,它们震撼了我的思想,使我对教学,对新课程有了更醒悟的相识。真是受益匪浅。
走进新课程(通用9篇)
走进新课程(通用9篇)走进新课程篇1——顺昌县民族中学《思想品德》教研组一、新课程、新理念: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次真正意义的学习革命。
它将改变学生沿袭已久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之转变为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了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改变。
教师已经不再是“保姆”、“园丁”、“知识的批发商”,教师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课程建构的研究者”。
教育角色的转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它要经过观念的转变、实践的探索、结果的反思等反复磨炼的过程。
二、任课教师情况:学校安排《思想品德》教研组组长、中学思想政治一级教师,拥有近十六年教龄的老师担任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师。
三、新课改实施情况:新课程改革是全方位的教育革新。
我校积极走进新课程,力求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首先,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
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课改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
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
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
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
1、课改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
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是这次课改实验区普遍的做法,也是课改的应有之意。
我校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
《走进新课程》考试试题附答案
《走进新课程》考试试题附答案走进新课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逐渐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走进新课程,意味着我们要适应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本文将从新课程的理念、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走进新课程的思考和启示。
一、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这一理念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自主,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自学、独立思考等方式进行学习;合作,即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共同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探究,即让学生通过实践、实验、观察等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新课程提出了不同的教学方式。
例如,语文学科注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采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数学学科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数学实验等方式;英语学科注重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采用情景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方式。
三、新课程的评价方式新课程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过程性,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评价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考试:考试是传统的评价方式,可以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试能力。
2、平时表现:平时表现是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实践活动等方面。
3、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4、互相评价:互相评价是让学生相互评价,互相学习和借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对新课程的评价方式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过程性,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走进新课程演讲稿(通用8篇)
走进新课程演讲稿走进新课程演讲稿(通用8篇)演讲稿可以帮助发言者更好的表达。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演讲稿,演讲稿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进新课程演讲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走进新课程演讲稿篇1同学们:感谢在我们翘首期盼中,在我们的声声呼唤下,新课改终于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迈入了我们的课堂,与我们朝夕相伴了。
虽然我和孩子们与课改同行的日子并不长,但我们正感受着课改带给我们的希望,正领略着课改带给我们的激情,正品着课改带给我们的喜悦!回首走过几月的课改之路,也有过困惑,有过焦虑,有过徘徊,在完成新课标提出的大量认读、规范语音、正确书写的重任时,我总是手忙脚乱;在实现新课标倡导的即要体现生活活泼的课堂氛围,又要保证秩序井然的课堂纪律的目标时,我总是顾此失彼。
但我仍要感谢课改给了我一个成长的空间。
感谢它使我逐渐懂得自己再也不能居高临下地审视孩子,而应蹲下身子和他们交朋友;感谢它使我逐渐认识到自己再也不能满堂灌输,而应引导孩子自主探究。
感觉它还使我逐渐学会了和同事分享课改的点点滴滴,并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我和孩子们共同编织的课堂上,我常常会被他们那一个个彰显个性的精彩发言所吸引,被那一串串富有童趣的奇思妙想所陶醉,被那一次次充满自信的展示所感动。
而这一切,都是新课改赋予我们的,在此,我想代孩子们道一声——感谢课改!感谢课改给孩子一个享有知识的游乐场。
看,我们的小朋友正在和拼音宝宝交朋友呢,开小火车送字宝宝回家,到知识果园里采摘苹果,去登数学大山抢红旗,做拼字游戏时,大家拼出一句句有趣的话语,拼出了一个个神奇的童话。
我们的孩子是多么灵动啊,他们正全身心的感悟着知识的无穷魅力!感谢课改给孩子一个饿展现才艺小舞台。
听,小百灵唱歌了,娓娓动听;小播音员朗诵了,字正腔圆;小诗人呤诗了,摇头晃脑;小音乐家谱曲了,有模有样的;还有一群小评论家们正振振有辞的表述他们看法呢。
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3篇
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3篇走进新课程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新的课程理念和实际有效的教学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反差。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篇一:一、“视教育为艺术”的思想。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更是一门艺术。
作为艺术,它的对象更加特殊,因为教育培养的是有个性、有思想的人。
现实中很多人已早厌倦了教育这种日益重复单调的工作,这些人问题根源在于没有认识教育艺术的含义,其实今天的教育不再是接受和继承,而是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能拥有一个充满自信、勇于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同时,施教者也能在对事业的奉献中使自身的生命和才智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这才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和社会价值,唯有懂得了教师生命的真谛,懂得了教育这门艺术特有的魅力,我们才能更爱教师这一职业,才能去奉献,也才能展现和擦亮教师的个人价值,也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二、“开放”的思想。
国家改革必须开放、教育改革也得开放,教育改革一线的教师更要具有“开放”的思想。
其实这也是自然规律的反映。
众所周知,生命起源于海洋,为什么不是江、河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比江、河更加宽广的海洋积聚了生命必需的氨基酸,社会规律和人类的思想也是,只要你打破了常规中束缚自己发展的东西,必定有新奇火花出现,正如常言所说“退一步海阔天空”。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的环境和内容、学习的方式等学习的全过程中进行开放,可以巨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方法以及广阔的知识面,同时也教师的教育教育提供更加宽广的途径。
三、“创新”的思想。
教育要发展、要前进必须走创新之路,教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是其它事业所不具备的,它要求教师富有更高的灵性与悟性,因此“创新”在教育中就显的格外重要。
教育的每天都是新的,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的思想,并用他的的激情与诗意造就着人生与事业的创新,这种创新不仅影响着教育的对象学生,也发展了教育者本人,甚至推动社会的发展。
走进新课程的感悟与思考
会 联 系非 常 密切 , 内容涉 及 科 技 新领 域 、 物理 学 史 等 方 知识 技 能和 方 法 来 充分 地 开展 自主 学 习 ;为 学生 搭 建展 面 的 知识 ,这就 对 教 师提 出更 高 的要 求 ,特 别 是 新课 程 现 才 华 的 阳光 舞 台 ,与 学 生一 道 探 究 、合 作 、讨 论 、交 倡 导 的 “探 究 式 ” 学 习 ,对 教 师 的 知 识 面 、 思 维 想 象 流 ,把 学 生 置 于 教 学 的 出发 点 和 核 心 地 位 , 应 学 生 而 力 、创 造 力 、逻 辑 分 析 能力 、 语言 表 达 能 力 , 以及 宽容 动 。讨论 中教 师 以只 言 片语 ,或 概括 精 要 ,提 升 认识 , 的态 度等 均提 出全 新 的要求 。 程 使人 们 认 识到 ,学 生不 应 该 局 限于 封 闭 的课 堂 之 中 ,
走进新课程(缩印版)精华版
1.为什么本次基础教育改革要从课程改革入手?因为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
4.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具有哪些特征?a.知识经济初见端倪;b.国际竞争空前激烈;c.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
6.“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何时在哪第一次提出来的?1980年联合国大会首次提出。
8.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a.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b.具备基本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9.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a.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b.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10.我国建国以来进行过几次基础教育改革?本次基础教育改革是第几次?共七次,此次是第八次。
11.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有哪些共同趋势?a.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b.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c.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12.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13.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是什么?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c.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d.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e.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f.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14.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本次课程改革在《纲要》中首先确立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15.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关注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5篇
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一:《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这一场变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
这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习惯、教学方式、现有的知识储备、信息技术等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因此,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模式,转变传统角色,否则,将会在课程改革中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正发生着新的变化。
学习了《走进新课程》这本书,对如何做新时期的教师进行了反复思考,故有感而发,作以随笔。
一、善于吸收做学习型教师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
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
二、长于研究做反思型教师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走进新课程》读书笔记》上完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今天这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老师收获了没有,课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特棒,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篇幅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用就行。
如果教师能做到长此以往、坚持不懈,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每节课都会有新意,有亮点。
三、勇于奉献做敬业教师敬业精神是对教师最重要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把教育工作当作职业来看,更要把它当作事业从事,以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去奉献着自己的爱心、真心、热心,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这才不愧为人师。
四、敢于探索做创新型教师(一)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
作为一名创新型教师要能够安贫乐教,甘于奉献。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美归国后,拒绝高官厚禄,创办乡村师范,他赤着脚,穿草鞋,与学生一起种菜、施肥,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教育事业上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二:走进新课程,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把握》心得体会(1197字)2013年1月3日,是元旦休假的最后一天。
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收稿日期: 2006一。 8一12 作者简介: 于 凤艳(1963一) , 吉林长春人, 教高 校 教 女, 中 级, 长, 育硕士。
使教学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展开。
总而言之, 教师要满怀信心, 切实把握 自己在 教学中的位置和角色, 不断分析 自身的优点和短 缺, 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明确学生的发展方向。 要在教学实践中放大自身优势, 不断完善、 形成教 学风格、 教育个性。要敢于突破教材, 创造性地开 展教学工作。只有这样, 才能事半功倍, 只有这样 才能使师生真正的走进新课程。 〔 资任编辑:贺春健〕
学环境, 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促进课程改
点放在过程中, 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 注重 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 显露知识的思维过程, 从而
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 能力得到发 展。教学中, 教师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 身上, 想想学生在做什么, 需要什么, 依据他们的
学习情况, 灵活安排每一个学习环节, 组织课堂步
革与学校教育的同步发展, 使全体师生明确课堂 改革的目的, 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的发展、
学校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新
的契机。校长是学校发展规化的总设计师, 承担 着领导全体教职员工实施新课改的任务。为此,
校长需要更新学校管理的理念, 建立课程改革与
学校发展之间积极有效的联系, 强化校本管理制 度, 使全体师生顺利地走进新课程。 二、 教师要做学生的伙伴、 朋友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彼此分享思考、 见解、
2006 年 9 月 第 2 卷第 3 期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1of Ch ngchun E u tion Institut e a d c a
反p. 200 6
走进新课程,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走进新课程,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更好地运用新课程理念和方法,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决策者需要共同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探讨如何走进新课程,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一、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数学教学资源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基础阶段,教学内容的更新将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新课程要求将数学学科的传统内容和新理念相结合,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数学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数学、感受数学,通过思考、合作和探究,积极参与数学学习过程,提高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深层次的理解能力。
在更新教学内容的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创设多元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利用数学实验、数学游戏、数学拓展、数学应用等手段,拓宽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离不开教学方法的创新和革新。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1.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索和实践来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掌握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2.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共同探讨问题、互相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情境化教学法情境化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习情境、强调实际应用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数学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走进新课程
走进新课程(一)第一章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
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都是前七次改革所不可比拟的。
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潮流之中,相信它必将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一节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1.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是纯粹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人们对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作的主观反应。
因此,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不仅决定了一定社会中的教育是否要进行改革,而且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改革的方向、目标乃至规模。
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充分地说明了上述论断。
整个教育发展史的事实表明,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都将引发学校教育的重大变革。
刚刚过去的20世纪之所以被人们称做教育改革的世纪,其原因也在于此。
20世纪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迅猛的一个世纪。
在社会发生如此急剧变革的时期,各国的教育必将随之而发生相应的改革,其中,涉及面甚广,可以被称做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的就有三次。
在这三次世界性的课程改革期间,为了使改革达到预期目的,各国在教育方面所作的其规模或大或小的调整、完善更是难以胜数。
20世纪中国的教育也始终处于不断变革的历史进程之中。
清朝末年学堂的兴办,癸卯学制的颁布,辛亥革命以及南京国民政府期间的教育改革姑且不论,仅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五十多年的时间而言,除了几次重大的学制调整之外,在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领域,至少进行了七次较大规模的改革。
《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
《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1通过学习《走进新课程》我深深体会到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关于转变学习方式的理念,改变了学生们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能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来促进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素质教育已经被提及很多年,我们教师已经被动的变为加工“标准件”的工人。
对学生‘车,铣,刨,磨’,使我一度忘记了自己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应是一名关注学生心灵导向和人格塑造的教师。
自责中看到新课改倡导的理念与教学方式使我更加认识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更加确信教育改变家庭和世界的未来。
下面谈一谈我在分组讨论式教学模式中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方面的心得。
合作学习来促进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等自主合作学习,但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例如:在最初组织合作学习的时候布置任务后,立刻让同桌之间组成小组,展开讨论,既不指导学生如何相互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内的交往活动。
各组之间都在热热闹闹的讨论,气氛高涨。
不再是传统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我发现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学习效率也不高。
甚至有学生会借机“放松一下”,或“吵闹一下”,有的学生趁机偷懒。
为了找到症结所在,我认真的总结反思,觉得要想让学生自主的参与、主动的合作探究并不只是简单的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简单的同桌交流、小组合作。
那么怎么才能真正的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呢?为此我再一次仔细的研读《走进新课程》,这使我懂得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相比,并不只是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简单地分组、自然地合作并不能使学生相互协作,而只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小组活动,也不能保证合作学习取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新课程》读后感
读完《走进新课程》一书,深有感触,受益匪浅。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是朱慕菊教授主编的,是一本研究新课程方面的书籍,是一本对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思考的书,是一本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反思。
它告诉我们,对于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
教师应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帮助学生解惑、答疑,而且在这个储备里知识还应该有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
这说明教师要不断的学习。
它还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拥有足够的知识,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好的学习方法,有了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学的快、学的好。
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学生成绩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
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的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缺陷。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
并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潜移默化的把这些方向和价值观传给学生,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
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
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
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不断以全新的观点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
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
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
《走进新课程》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把读书和
教书结合起来,创新教、创新读、创新用,在用中创新。
教书和读书生活,我们要做创新型教师,应该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爱岗敬业的精神,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
《走进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要常读书和常思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教育目标由原来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他们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教师教学要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教学的重点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如何形成的规律上,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进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了知识,又增了才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勇于创新,形成教学特色。
同时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由单一的听教师传授知识转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注重照本宣科的旧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课堂了,回想我近几年的教学方法,愕然发现填鸭式、灌输式都不符合新课程理念。
学生也不再仅满足于听老师讲课了,他们在学习上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自己教师的角色,是该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主导者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