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4节 物质的分类 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科学上册 2_4 物质的分类(第3课时)教案 (新版)浙教版
物质的分类(第三课时)【教材分析】《物质的分类和利用》是科学九年级上第2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第三课时,第三课时的内容主要认识金属和非金属,特别是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结合生活的经验,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学生似乎还不是系统化,因此本节课侧重于生活知识科学化,让学生从生活知识入手,归纳总结金属的特征及性质,从性质中看出金属的用途,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性。
【学情分析】从学生前两节的学习情况看,学生已经掌握物质的分类中的化合物、但对于单质的性质学生只停留在表面层次上,生活中的金属较多,学生能举出较多的例子,但对于非金属学生了解不多,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认识一些非金属物质的性质及用途,增加学生的感性材料,通过对比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非金属及其用途,加深印象,为下一节课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①了解金属与非金属不同的性质,了解金属的用途②了解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差别,学会判断金属与非金属2.过程方法:①学会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对物质进行认识的方法;②通过认识金属的性质和用途,达到认识世界的方法之一: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是相互关联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了解,进一步认识世界是各种不一样的物质组成。
②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重点、难点】重点: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及区别难点:归纳小结出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实验器材】铜、银、铂、铁、铝、锡、汞、碳、碘、硫、磷【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学预设:学生1:金属一般都是硬的,而非金属一般是软的学生2:金属有一定的形状,而非金属没有……教师:是否如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性质,前节课布置同学们回家以小组为单位找一些有关金属或非金属的性质,现在请各组代表的同学上台发言。
铁组: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其中含有少量的碳,因而它的熔点降低,抗蚀力也减弱。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4节物质的分类教案
教案总第()课时课题 2.4 物质的分类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会物质分类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接受物质是变化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物质分类的方法。
难点:对物质分类方法的系统掌握。
课程资源的准备PPT教学设计备注引入自然界中物质的各类繁多,性质各异,为了更好的研究和识别它们,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分类。
在第一册中我们已经学过了关于动物和植物的分类。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物质的分类。
新授1、物质分类的方法观察下列物质: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并按它们的颜色和状态进行分类?(1)按颜色分类白色:氯化钠、氧化镁无色:硫酸、氧气、醋酸黄绿色:氯气紫黑色:高锰酸钾(2)按状态分类固态:氯化钠、氧化镁、高锰酸钾液态:硫酸、醋酸气态:氧气、氯气提问:还有其它的分类方法么?若有,请说明分类的依据(学生讨论,并回答)――还可以从气味、溶解性等来分类。
讲授:物质的分类*注:⑴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⑵有机物:含碳的化合物(哪些需除外?),种类繁多,完全燃烧一般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时会有黑色的炭产生。
提出问题:7只烧杯中分别装有蔗糖、食盐、冰醋酸、无水硫酸铜粉末、色拉油、高锰酸钾、碳酸钠溶液中的某一种,能否用实验方法区分所装的物质各是什么?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制订表格。
未知物质的特性1 2 3 4 5 6 7状态颜色气味溶解性加热熔化……分别如表格中的方法进行实验,然后再与这7种物质的性质一一对照,以作确定。
活动:根据分类图,对镁、硫、氧气、氧化镁、二氧化硫、氢氧化钙、氯化钠、高锰酸钾等8种物质进行分类,并把结果填入P57表格2-2中。
作业布置:作业本A、B第4节物质的分类(一)(二),课本练习1课后反思上课时由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物质并按其组成进行分类。
九年级科学上册24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1
第4节物质的分类1教学目标一、学会通过比较、归纳等对物质分类的方式二、明白氧化物的分类依据、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并熟悉分类是能够逐级进行的3、学会用观看、实验手腕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归纳、分类等方式对信息进行加工。
4、通过对物质的分类,体验分类在化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五、进展学习科学的爱好,乐于探讨物质转变的隐秘,体验科学探讨的喜悦,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异与和谐。
2新设计在“物质分类”的教学中。
事前,布置学生寻觅以前学过的知识,如单质、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等,依照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开展教学,对学生而言既是一种知识的回忆,又是一种知识的补充。
再结合一些现实物质的分类,在如此的教学进程中,科学再也不是抽象、枯燥的讲义知识,而是一项充满活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生从中体验到了科学的内在价值,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学情分析物质分类是依照事物研究规律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归纳方式。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运用物质的组成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能指认具体物质的类别,从而要求学生对物质的微观世界有一个整体的熟悉。
纯净物的分类可有多种依据,如颜色、状态、溶解性等,但物质的性质、用途与其组成有紧密关系,故寻觅较为科学的分类依据――以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是本节课的核心。
从知识把握程度来看,学生在八年级下册时已经学习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但对纯净物的分类还未了解,而对酸、碱、盐却已经在第一章的学习中熟悉,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又是熟悉的,本节课学生在已有的熟悉基础上对氧化物的分类、化合物的分类进一步的熟悉,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讲是全新的,也是一种知识的总结。
从学习能力来看,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必然的归纳能力,有必然的分类意识,但对进一步分类的能力还有待于提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有了提升的机遇,应而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觉能力,如此可培育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有展现自己的机遇。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2.4《物质的分类》1第一课时教学课件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翰·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谢觉哉、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 13、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个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
3、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第4节 物质的分类》教案 (新版)浙教版
《第4节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纯净物的一些特性。
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1、了解探究物质分类的方法。
2、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观察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感受小组合作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4、培养合作的技能,对集体合作的意义有所体验。
5、在小组讨论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物质的分类方法。
2、难点:对物质分类方法的系统掌握。
实验仪器和药品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图片如:煤、水、食盐、水晶等。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对物质分类方法的探究1、将全班学生按每五人一组进行分组。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下列物质: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并按它们的颜色和状态进行分类?3、小组内部讨论后将答案写在方格纸中。
4、将各个小组的结果进行交流,把各小组的卡片进行展示,并让小组派一名学生进行介绍小组分类的依据。
5、教师给出一些分类的例子。
(1)按颜色分类:白色:氯化钠、氧化镁。
无色:硫酸、氧气、醋酸黄绿色:氯气紫黑色:高锰酸钾(2)按状态分类:固态:氯化钠、氧化镁、高锰酸钾。
液态:硫酸、醋酸。
气态:氧气、氯气。
(3)还可以从气味、溶解性等来分。
三、讲授物质的分类1、提出问题,让各小组学生比较以下物质的不同:氧气与空气,蒸馏水与盐水,纯金和矿石。
2、选择学生进行回答。
3、将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4、结合教材进行讲授。
【新版】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创新教案】
第4节物质的分类【内容来源】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二章【主题】第4节物质的分类【课时】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2.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归类的活动体验,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间的共性,对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方法;通过流程图的学习,掌握建立合理的流程图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对流程图的设计和小组合作等,培养学生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难点: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
三、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物质的性质、用途与其组成有什么联系?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科学家常常根据组成来给物质分类。
(二)新课教学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常见物质的分类常见物质的分类【教师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混合物?什么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结论】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当我们研究某一物质的性质时,通常用的是纯净物。
如何把纯净物进行分类呢?【思考】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在组成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结论】是否含有碳元素性质上有什么不同?【结论】有机物点燃时可燃烧,有机物固体加热后会发黑,难溶于水。
【提问】无机化合物如何再继续分类呢?【回忆】什么是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三、课堂练习:1. 科学家为什么要对物质进行分类?如何分类?2.某种物质经检测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单质C.一定不是化合物 D.一定是混合物3.按照一定的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捷途径。
现有下列物质:①纯碱;②生石灰;③盐酸;④熟石灰;⑤甲烷;⑥铜;⑦石墨;对上述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属于有机物的有③⑤B.属于单质的有②⑥⑦C.属于碱的有①④D.属于氧化物的有②4.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九年级科学上册 2.4 物质的分类教案 浙教版
2.4 物质的分类教案【学生任务一】:请你翻开目录,找出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第二章第四节,在哪一页?【问题1】:为什么能快速找到我们所学的内容呢?【讲诉】:因为这本书的主编在编这本书的时候,事先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把科学书分为四章,每一章再继续分节。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采用分类法,这样使我们更快、更便捷地达到目的,提高工作效率。
【问题2】你们能找出分类在生活中的例子吗?你能谈谈应用分类法的好处吗?——可以让学生回原有知识(对分类的认识)例如:生物学上的对动植动的分类,科学家如何对动物或植物进行分类?有何目的?如:脊柱的有无、器官的特征--;种子的有无、胚的特征【问题3】你能谈谈应用分类法的好处吗?如:更准确,更好地了解其生理特点等。
---结构决定功能【问题4】为什么要分类?——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识别自然界中的物质。
【问题5】怎样分类?——(1)选择标准(2)仔细观察和研究(3)分类【学生任务二】对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等七种物质进行分类。
要求一:分别按颜色、状态进行分类;要求二:请你另外设计两种分类方法并说明依据【讲述】——科学家在给物质分类的的时候还可以从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用这种方法进行分类有何优点?——组成为内部结构,较为准确;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有利于全面认识物质。
(一)根据物质的组成将大自然中的物质分为两大类:混合物与纯净物 【问题6】如何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 混合物与纯净物比较混合物纯净物区 别 ①宏观组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②微观组成:由构成不同物质的微粒构成③无固定组成,无固定性质④各物质保持其原来的性质 ①宏观组成:由同种物质组成②微观组成:由构成同种物质的微粒构成③有固定组成,有固定性质④各成分不保持其原有的性质联系()−−−−−−−−−→←−−−−−−−−−不同物质简单混合用物理方法过滤,结晶,蒸馏 或化学方法分离纯净物混合物 (二)又将纯净物分为两大类:单质和混合物 【问题7】如何区分单质和混合物?单 质化 合 物概念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分类金属、非金属 无机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 有机化合物如:CH 4、C 2H 5OH 等联 系−−−−−−−−−→←−−−−−−−−−某些不同单质通过化合反应某些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单质化合物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物质的分类》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物质的分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本次作业设计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自然科学课程,主要围绕“物质的分类”这一主题展开。
通过这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不同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征,了解物质的分类原则。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分类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作业设计内容1. 自然界中的物质分类: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物质,总结不同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2. 实验探究: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物质的性质和特征,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类。
3. 制作分类海报: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作关于物质分类的海报,展示在教室内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四、作业设计步骤1. 布置作业任务: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作业内容和要求,明确任务目标。
2. 学生独立思考: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独立思考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征,做好观察和实验准备。
3. 实施作业: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制作分类海报的过程,老师进行指导和辅导。
4. 作业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成果,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进步。
五、评价方式1. 老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情况,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表现。
2. 同学评价:学生互评,评选出最佳海报和最具创意的作业,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评价,总结经验,完善学习方法。
六、反思与改进1. 老师反思: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学习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改进作业设计方案。
2. 学生反思:学生分析自己在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找出改进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3. 不断完善:根据反馈意见和评价结果,不断完善作业设计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希望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物质分类的方法和原则,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2.4 物质的分类 教案
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寻找物质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2.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流程图对各类物质进行分类;(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归类的活动体验,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间的共性,对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方法;2.通过流程图的学习,掌握建立合理的流程图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对流程图的设计和小组合作等,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建立合理的流程图的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引入创设情境:假设我要去超市买一副国产品牌的积木,你能帮我快速找到吗教师提问:为什么同学们能这么快找到你能帮我设计寻找积木的流程吗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建立流程图,并讲解注明分类的标准。
活动2【活动】活动一、探索如何对物质进行分类[活动目的]利用物质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区分物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活动材料]玻璃棒、放大镜、钥匙、纸片、烧杯、试管氯化钠晶体、稀硫酸溶液、醋酸溶液、氯气、氧化镁固体、高锰酸钾粉末、氢氧化钠固体[活动步骤]:1.设计如下表格,把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填写表格中;样品名称状态…与水混合后的现象………………检测样品状态和硬度等;每种粉末状样品取一匙,分别放在纸上,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每种样品;分别观察每种液体样品和气体样品(注意不要把样品从容器中取出);取一匙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水至试管1/3,振荡试管,观察现象根据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把这些物质分类;[思考与讨论]和其他同学比较各自的分类方法,比较这些分类方法的异同;选择自己的一种分类方法设计一个流程图设计意图:学习建立分类的流程图2.归纳总结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展示与交流]选择几组小组上台展示典型的分类方法,由此可知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分类结果也不一样;总结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观察实验——寻找物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选择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活动一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和总结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活动3【活动】活动二、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说明:当我们研究某一物质的性质时,通常用的是纯净物)[活动目的]根据物质的组成对“活动一”涉及到的纯净物(氯化钠、硫酸、氧气、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氢氧化钠)进行分类[活动步骤]阅读课本资料分析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特点和判断依据,比较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设计意图:加深对单质、化合物等概念的理解,为完成本课的重难点做铺垫讨论完成下表样品名称氯化钠硫酸氧气氯气铜氧化镁高锰酸钾氢氧化钠化学式组成元素特点3.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以上物质进行分类4.为自己的分类方法设计一个流程图设计意图:通过根据物质组成的流程图的设计,理解分类的标准,从而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展示与交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帮助学生建立物质按组成分类的流程图,引导学生得出各种类别的特点及判断依据。
初中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2.4物质的分类 学案
2.4物质的分类点击要点(一)物质的分类方法1.根据纯洁物的性质不同,如、、,、、等,对纯洁物进展分类。
2.根据化学性质不同,如、,等,对纯洁物进展分类。
3.根据纯洁物的、的不同,可将纯洁物进展分类。
(二)常见物质的分类物质按组成分类的体系及分类的依据:1.物质可分为和。
(1)纯洁物:由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3)纯洁物和混合物判断的依据:物质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
2.纯洁物根据不同,可分为和两大类。
化合物:由组成的纯洁物。
如水、硫酸、烧碱、食盐等。
化合物根据是否含,可分为:和。
3.无机化合物可分为:、、和。
氧化物:由组成。
其中一种是的化合物,即“二元一氧〞。
氧化物按元素组成分和。
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CaO等。
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H2O等。
典题分析例1选择Mg、O、H、S四种元素中的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以下要求的物质,将化学式填在空格中:〔1〕能供应呼吸的气体单质;〔2〕一种金属氧化物;〔3〕一种难溶的碱;〔4〕一种可溶性的盐。
稳固训练1以下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
〔1〕生铁〔2〕冰水混合物〔3〕纯碱〔3〕金刚石例2 以下物质分类中错误的一组是〔 〕A .单质 Fe 、S 、N 2B .氧化物 H 2O 、P 2O 5、Al 2O 3C .酸 HCl 、H 2SO 4、NH 4H 2PO 4D .碱 KOH 、Mg 〔OH 〕2、Fe 〔OH 〕3稳固训练2 下表所给出的各组概念中,不符合如图XYZ 所示附属关系的是〔 〕A .饱和溶液、溶液、混合物B .氧化物、化合物、纯洁物C .中和反响、复分解反响、化学反响D .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元素跟踪演练 一、选择题1.以下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 水蒸气B .石油C . 烧碱D . 液氧 2.以下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 . 生铁B . 冰水混合物C . 食盐溶液D . 液氧3.建筑材料有砖、钢筋、水泥、生石灰、大理石、PVC 塑料(聚氯乙烯)等。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科学上册 2.4 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教案1 (新版)浙教版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材分析】《物质的分类和利用》是科学九年级上第2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同学们学习了八年级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学习对物质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但由于分类的方法不一,导致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在本节内容中还需要渗透一种科学方法――分类,让学生意识到分类的依据是物质的性质,但依据不同,其分类的结果也不同,最终教材统一到根据物质的组成上分类,可以得出分类的新结果。
【学情分析】从知识掌握程度来看,学生在八年级下册时已经学习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但对纯净物的分类还未了解,而对酸、碱、盐却已经在第一章的学习中认识,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又是熟悉的,本节课学生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对氧化物的分类、化合物的分类进一步的认识,因而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也是一种知识的总结。
从学习能力来看,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有一定的分类意识,但对进一步分类的能力还有待于提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有了提升的机会,应而课堂上对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能力,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①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②了解氧化物的分类依据、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并认识分类是可以逐级进行的2.过程方法:①学会通过比较、归纳等对物质分类的方法;②通过研究各类物质分类,初步认识研究物质是可以逐级进行分类;③学会用观察、实验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分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物质的分类,体验分类在化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②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重点、难点】重点:物质的分类方法氧化物的分类及化合物的分类难点:物质分类方法的系统掌握【实验器材】氯化钠、高锰酸钾、硫酸、醋酸、氧气、氯气、氧化镁、无水硫酸铜、碳酸钠溶液、冰醋酸、试管、酒精灯、色拉油、各种常见金属、滴管、烧杯等【教学过程】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学生活动: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并将学生分类的结果展示在实物这样可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物质的用途是由性质决定,而物质的性质是由物质的组成的学生活动:写出这些物质的化学式,并让学生讲讲这些物质归属于)无机物和有机物在组成素组成的化合物。
2024年科学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
2024年科学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科学基础知识,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升科学探究素养。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章:宇宙与地球1.1宇宙的起源与演化1.2太阳系与地球1.3地球的构造与演变第二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2.1物质的分类2.2物质的性质2.3物质的变化第三章:生命科学3.1生命的起源与演化3.2生物的分类与特征3.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四章:能源与环保4.1能源的分类与利用4.2环境污染与治理4.3可持续发展【教学安排】共18周,每周2课时,共计36课时。
【教案】第一周:宇宙与地球第1课时:宇宙的起源与演化1.导入:通过讲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引导学生了解宇宙的发展历程。
2.讲解:宇宙的起源、宇宙的演化、宇宙的奥秘。
3.互动:分组讨论,探讨宇宙的起源与演化的可能性。
4.练习: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2课时:太阳系与地球1.导入:讲解太阳系与地球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
2.讲解:太阳系的组成、地球的特点、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3.互动:分组讨论,探讨地球在宇宙中的独特性。
4.练习: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周: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第3课时:物质的分类1.导入:通过讲解物质的分类,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物质。
2.讲解:物质的分类方法、不同物质的性质。
3.互动:分组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
4.练习: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4课时:物质的变化1.导入:讲解物质的变化,让学生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2.讲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变化的条件。
3.互动:分组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
4.练习: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周:生命科学第5课时:生命的起源与演化1.导入:讲解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奥秘。
2.讲解: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演化、生命的多样性。
3.互动:分组讨论,探讨生命的起源与演化过程。
九年级科学上册 2_4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案2 (新版)浙教版ok
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学目标】1.根据已知物质和未知物质的特性,运用实验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学会利用物质间的不同性质区分物质。
2.运用实验的方法,分析已知物和未知物的特性,并根据物质的特性区分物质及对物质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求知欲,在实验、探索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不同的性质,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物质分类【教学难点】学会利用不同的性质,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物质分类【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分组实验药品和仪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回顾性练习)1.下列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碘酒纯碱烧碱B、金刚石胆矾食盐水C、冰生石灰空气D、液氧稀盐酸沼气2.以下每小题由三种物质形成一组,从备选答案中找出跟它们同一类别的物质,将编号填入空格内。
⑴氧气、氮气、氯气( ) A. 水蒸气B. 氨气C. 氢气D. 二氧化碳⑵铝、镁、铁( ) A. 氧化铜 B. 铜 C. 氧化镁 D. 二氧化锰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四氧化三铁( )A. 氧气B. 氯酸钾C. 五氧化二磷D. 碱式碳酸铜二、新课讲授(一)物质分类方法的运用1.教师:物质的性质不仅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还可以作为鉴别物质的依据。
2.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a、提出问题:7只烧杯中分别装有蔗糖、食盐、、冰醋酸、无水硫酸铜粉末、色拉油、高锰酸钾、碳酸钠溶液中的某一种,能否用实验方法区分所装的物质各是什么?b、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制订表格。
未知物质的特性1 2 3 4 5 6 7状态颜色气味溶解性加热熔化……分别如表格中的方法进行实验,然后再与这7种物质的性质一一对照,以作确定。
c、动手试一试,并将结果填于表格中。
提醒:除了观察、水溶性之处,还可以进行如下实验:加热后是否熔化?加热是否变色?用显微镜观察晶体形状等方法教师提醒:(1)分析报告单,要注意实验操作事项。
.(2)未知物可能有腐蚀性,有毒性,所以要做到“三不”:不要用手去抓,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不得尝味道。
《第二章第4节物质的分类》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九年级上册
《物质的分类》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主题为“物质的分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方法,初步掌握物质的分类原则,并尝试进行实际物质分类的操作。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分类方法,理解分类原则及其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掌握分类操作的基本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其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物质分类概念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技能操作评价: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分类任务,评价其分类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其科学探究精神和兴趣的激发情况。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多样性和分类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通过PPT、实验演示等方式,讲解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则,让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分类。
3. 实验操作:学生动手进行物质分类实验,如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进行分类,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分类方法和结果,互相交流学习,加深对物质分类的理解。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物质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加深学生对物质分类的认识。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物质分类概念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物质分类作业,如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3. 预习指导:指导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总结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九年级科学上册24物质的分类教案1新版[浙教版]1
第4节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分类的基本方法,会根据物质的状态、组成、性质等物质进行分类。
2.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注意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一、二两章已学习并形成了酸、碱、盐、金属、有机物等概念,但是对这些概念比较散乱,所以很有必要安排一节课,将散乱的概念按其内在联系连线成网,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构建“物质分类”的树状概念图,从而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概念。
重点难点重点:构建“物质分类”的树状概念图。
难点:对物质分类方法的系统掌握。
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超市里面找牛奶超市里商品种类繁多,你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伊利纯牛奶吗?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新课教学1.物质分类的方法和意义教师:出示七种物质:氯化钠固体、硫酸溶液、氧气、醋酸溶液、氯气、氧化镁固体,提问这七中物质可以依据什么分类,怎么分?学生:上讲台将七中物质依据自己提出的分类方法分类,通常有按颜色、气味、状态、可燃性等依据进行分类。
按颜色分类白色:氯化钠、氧化镁无色:硫酸、氧气、醋酸黄绿色:氯气紫黑色:高锰酸钾按状态分类:固态:氯化钠、氧化镁、高锰酸钾液态:、硫酸、醋酸气态:氧气、氯气按组成分类单质:氧气、氯气化合物:高锰酸钾、氯化钠、氧化镁混合物:硫酸溶液、醋酸溶液按溶解性分类;易溶于水:氯化钠、硫酸、高锰酸钾、氯气、醋酸难溶于水:氧气、氧化镁教师:在学生活动中,总结得出物质分类方法。
可按物理性质分类,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溶解性等,也可按化学性质分类,如可燃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而化学界普遍认可的是按物质的组成分类。
提问:为什么通常按物质的组成分类?学生:讨论后得出,因为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很多取决于物质的组成,按物质组成分类可较为准确、全面的认识物质。
2.构建:“物质分类”的树状概念图构建概念图:教师引导学生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这一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并画出树状分类图。
浙教版科学九上2.4 物质的分类 配套教案
第4节物质的分类设计意图阐述:本节内容看似简单,实际并没那么简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方案,去评价自己的设计方案。
通过对知识的回顾,对物质进行更普遍更科学的分类,为下一节物质转化提供基础。
利用多媒体的灵活多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1、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3、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不同的性质.重点难点:物质的分类方法教学过程:【引入】图片展示一堆玩具(哥哥姐姐,你们能帮我整理整理吗,让我能很快就找到我想玩的玩具?)提出分类的方法,就像我们去超市,能在那么多的物品中找到我们想买的物品,因为同一类物品,肯定有着相似的用途。
【板书】分类这一方法能否用到我们科学上,自然界中的物质有那么多,我们是否也能对它们进行分类。
看看我们实验室里的物品也是进行了分类的摆放。
【新课】【板书】物质的分类现在我有几种物质,你们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吗?图片展示物质学生在纸上各自进行分类。
在屏幕上展示学生的分类结果,并让学生自己解释分类情况。
看来分类方法很多,但我们同学对物质分类时进行了仔细的观察,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了分类,而且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板书】物质的分类——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图片展示分类的方法:①根据物理性质不同进行分类:(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性等)②根据化学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如:氧化性、可燃性、酸碱性、毒性等)[板书]分类方法:1、依据物理性质2、依据化学性质所以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分类,都需要仔细观察和研究,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
【探究活动】*探究:每只烧杯中装了什么物质?1、提出问题:7只烧杯中分别装有蔗糖、食盐、、冰醋酸、无水硫酸铜粉末、色拉油、高锰酸钾、碳酸钠溶液中的某一种,能否用实验方法区分所装的物质各是什么?2、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制订表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4节物质的分类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纯净物的一些特性;
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探究物质分类的方法;
2.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1.体会科学观察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感受小组合作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4.培养合作的技能,对集体合作的意义有所体验;
5.在小组讨论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物质的分类方法。
对物质分类方法的系统掌握。
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图片如:煤、水、食盐、水晶等。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1.将全班学生按每五人一组进行分组。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下列物质: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并按它们的颜色和状态进行分类?
3.小组内部讨论后将答案写在方格纸中。
分类依据
样品特
征
样品名称
4.将各个小组的结果进行交流,把各小组的卡片进行展示,并让小组派一名学生进行介绍小组分类的依据。
5.教师给出一些分类的例子。
(1)按颜色分类:
白色:氯化钠、氧化镁。
无色:硫酸、氧气、醋酸。
黄绿色:氯气。
紫黑色:高锰酸钾。
(2)按状态分类:
固态:氯化钠、氧化镁、高锰酸钾。
液态:硫酸、醋酸。
气态:氧气、氯气。
(3)还可以从气味、溶解性等来分。
三、讲授物质的分类
1.提出问题,让各小组学生比较以下物质的不同:氧气与空气,蒸馏水与盐水,纯金和矿石。
2.选择学生进行回答。
3.将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4.结合教材进行讲授。
第4节 物质的分类
上课时由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物质并按其组成进行分类。
学生对“保险丝到底是不是金属单质?”“洗衣粉到底是不是碱?”等发生了争论,课堂气氛顿时沸腾,学生情绪高涨,愉快而迅速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化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项充满活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生从中体验到了科学的内在价值,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例1 乙烯(C,H2)是最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
乙烯属于( D ) A.盐 B.碱 C.氧化物 D.有机物
例2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
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如果按照物质的组成对空气、纯碱、氧气、烧碱、水、硫酸六种物质进行分类,则下图中线框内的物质①②③④⑤⑥依次为( B )
纯 净 物 单 质
化 合 物
化合物 有机 化合物
氧化物
酸 混合 物
物质 碱 盐
金属 非金属
金属 氧化物 氧化物
A.空气、硫酸纯碱、烧碱、水.氧气
B.空气、硫酸、烧碱、纯碱、水、氧气
C.空气、硫酸、烧碱、纯碱、氧气、水
D.空气硫酸纯碱、烧碱、氧气、水
一、当堂反馈
1、主旨为“垃圾分类,美化地球”的“垃圾革命”正在金华市各地实施,某小区放着如图所示三只垃圾桶。
下列家庭垃圾应投入可回收垃圾桶的是(B)
A.废电池B.铝制易拉罐C.剩饭D.过期药品
2、在①MgO、CuO、CaO、SO
2;②C、Fe、S、P;③ZnCl
2
、BaCO
3
、HNO
3
、NaNO
3
三
组物质中,各有一种物质在分类上与组内其他物质不同,这三种物质分别是( B )
A.CuO、Fe、ZnCl
2 B.SO
2
、Fe、HNO
3
C.CaO、C、BaCO
3 D.SO
2
、S、NaNO
3
3. 物质的分类是我们正确认识物质的重要手段。
如图中,若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分别表示一类物质,则符合该图所示关系的物质分类选项为(B)
A.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B.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
C.纯净物、单质、化合物D.混合物、单质、氧化物
4. 根据下列过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
A.向F溶液中滴加硝酸银会产生白色沉淀
B.D溶液中一定只有一种阳离子
C.CuO不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变成C
D.G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33g
5. 经实验测定,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D )
A.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C.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D.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二、课后练习
6. “接龙”是用化学扑克(和普通扑克相似,牌面标注物质的化学式)作为工具的一种游戏,其规则:当上家出牌时,下家跟出的牌所标注的物质必须能与上家的牌面所示物质反应。
某局游戏中,甲到戊五人各有一张不同的牌,牌面
标注“CuSO
4”、“H
2
SO
4
”、“NaOH”、“Fe”、“Fe
2
O
3
”。
若甲的牌为
“Fe
2O
3
”,且按甲﹣乙﹣丙﹣丁﹣戊依次出牌时能满足“接龙”规则,则戊的
牌可能是(B)
A.NaOH或CuSO
4
B.Fe或NaOH
C.H
2SO
4
或NaOH D.Fe 或H
2
SO
4
7. 下列物质按氧化物、酸、碱、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D )
A.水、碳酸、硫酸铁、碳酸钠、空气
B.五氧化二磷、乙酸、氢氧化钙、硝酸镁、胆矾
C.氯酸钾、硝酸、氢氧化铜、硫酸亚铁、天然气
D.氧化铁、磷酸、氢氧化钾、氯化钠、石油
8. 美国和日本的三位科学家以导电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成果,荣获了200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在其相关技术中,用碘来掺杂聚合物,使其导电能力增加107倍,具有金属般的导电能力。
碘(I
2
)属于(A)
A.非金属单质 B.混合物 C.化合物 D.金属单质
9. 按照一定的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认识物质的重要方法。
小王同学收集卜七种物质:①氢氧化钠,②氧化钙,③盐酸,④二氧化碳,⑤氯化钠,⑥铜,⑦石攫。
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D )
A.①⑤ B.③⑤ C.⑥⑦ D.②④
10. 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
2CO
3
、Na
2
SO
4
、K
2
SO
4
、KCl、Ba(OH)
2
中的一种或几
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王同学按照如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
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
2、Na
2
CO
3
,可能有
KCl
②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
2、Na
2
CO
3
、K
2
SO
4
③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
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Ba(OH)
2,一定没有a
2
CO
3
④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有 3 种情况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B)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