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非凡!广州医科大学唐道林教授团队发现治疗胰腺癌的新药物和新机制科学大发现
胰腺癌常用化疗方案及其副作用
胰腺癌常用化疗方案及其副作用化疗是改善胰腺癌治疗现状的最大功臣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据统计我国胰腺癌发病率位列全部恶性肿瘤中排第9位,而相关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6位。
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和新的抗肿瘤药物的不断涌现,很多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胰腺癌领域仍然没有突破性进展。
虽然胰腺癌外科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术后长期生存情况的改善仍不理想。
胰腺癌患者一旦确诊,总体5年生存率仅为8%左右。
对于能够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病人来说,其5年生存率约为20%~25%,中位生存期约为2年左右。
相对来说,早期(肿瘤直径小于2cm且没有淋巴结转移)胰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有望达到40%左右。
而对于无法进行根治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来说,如果不加治疗或者治疗效果不好(如对化疗无反应),则中位生存期仅为6-9个月,5年生存率为0%。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根治术后的生存率,是在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了术后辅助化疗的结果,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胰腺癌患者如果手术治疗后不进行辅助化疗,其生存获益将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对于无法行根治手术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化疗也是目前最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研究表明,接受化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当然具体生存时间获益因人而异。
因此,可以说化疗的进步是近年来胰腺癌治疗效果获得提高的最大功臣。
化疗的原理与要点:联合化疗、化疗周期与疗程尽管目前胰腺癌还没有特效的靶向治疗药物问世,然而近年来在胰腺癌的化疗领域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顾名思义,化疗及化学药物治疗,即利用化学药物的毒性作用杀死体内增殖活跃的肿瘤细胞。
不同的化疗药物杀死不同肿瘤细胞的机理和效果并不相同,而且这种“毒性”作用是非选择性的,也就是说化疗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机体正常的细胞造成伤害,尤其是机体里那些增殖活跃的细胞,如骨髓的造血细胞、消化道粘膜细胞等。
《2024年胰腺癌与糖尿病及不同浓度胰岛素、血糖的相关性研究》范文
《胰腺癌与糖尿病及不同浓度胰岛素、血糖的相关性研究》篇一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胰腺癌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浓度胰岛素、血糖水平在胰腺癌患者中的变化。
通过综合文献分析、临床病例回顾和实验室数据对比,对相关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引言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常伴随着胰岛素和血糖水平的变化。
同时,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密切相关。
因此,探讨胰腺癌与糖尿病及不同浓度胰岛素、血糖的相关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根据已有文献,胰腺癌患者常伴有糖尿病的发生率增高,而糖尿病患者的胰腺功能受损也可能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
关于不同浓度胰岛素和血糖水平在胰腺癌患者中的变化,已有研究表明,胰腺癌患者常出现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等现象。
这些变化可能与肿瘤对正常胰腺组织的压迫、浸润以及肿瘤细胞对胰岛素的消耗等因素有关。
三、临床病例回顾选取近五年内我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50例,进行病例回顾分析。
通过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胰岛素及血糖水平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相关性研究。
结果显示,胰腺癌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癌症患者;同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和血糖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
四、实验室数据对比对实验室检测的胰岛素和血糖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胰腺癌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同时,随着病情的恶化,患者的胰岛素水平逐渐降低。
此外,不同分期的胰腺癌患者之间,其胰岛素和血糖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
五、讨论根据临床病例回顾和实验室数据对比结果,我们认为胰腺癌与糖尿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胰腺癌患者由于肿瘤对正常胰腺组织的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增高,进而影响患者的血糖水平。
同时,糖尿病患者的胰腺功能受损也可能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
此外,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和血糖水平在胰腺癌患者中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可以作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MSS魔咒又破除!pMMR胰腺癌患者获益K药+乐伐,PD1+多靶药持续打破MSSpMMR免。。。
MSS魔咒⼜破除!pMMR胰腺癌患者获益K药+乐伐,PD1+多靶药持续打破MSSpMMR免。
MSI/MMR是免疫治疗的预测指标,在消化道癌种中检出率较⾼。
按对免疫治疗的疗效,分为免疫⾮常敏感的MSI-H/dMMR型,但这类患者的占⽐⾮常低,5%-10%左右;以及对免疫疗效极差的MSS/pMMR稳定型,此类占据了肿瘤患者中的主体,有多差,部分研究中显⽰,单药免疫去治疗MSS型结直肠癌,有效率为0,即使PDL1阳性也不能缓解。
因此,如何攻破此类免疫“冷”肿瘤的免疫僵局,运⽤好PD1/PDL1如此好的药物,成为了长久以来研究的重点。
幸运的是,今年曝出了⼏例通过联合⼿段成功处理的案例,免疫⽆效禁锢有望攻破!真实案例:p M M R胰腺癌患者从K药联合乐伐替尼获益2017年3⽉,1位55岁⼥性出现间歇性腹痛,有⾼⾎压病史(⼝服⾮洛地平缓释⽚),胃溃疡1年,痔疮多年。
腹部彩超提⽰可能为胰腺癌,CT提⽰多发肝转移、肺转移。
患者被诊断为胰腺癌cT4N1M1(伴肝肺转移)。
免疫组化提⽰MLH1 (+), MSH2 (+), MSH6 (+++), PMS2 (++),即pMMR(免疫⽆效型)。
针对患者腹痛情况,⾸先进⾏了腹部放疗联合化疗。
胰腺病灶⾏70Gy/15f,肝右叶的2个⼤转移灶⾏60Gy/15f和50Gy/15f。
联合GS化疗(吉西他滨1000mg/m2 d1、8;S-1 100mg/d1-14 qid 21d)2个周期。
放化疗后,患者腹痛减轻,但因Ⅱ级⾎⼩板减少和疲乏⽽拒绝进⼀步的化疗。
测了基因检测提⽰ERBB2扩增(20%)和19外显⼦突变(0.14%)和20外显⼦突变(0.12%),TMB(14.9mut/Mb)远远⾼于平均值(2.5mut/Mb)。
针对基因检测中HER2扩增的情况,患者随后接受了4次的曲妥珠单抗(第⼀次8mg/kg d1 Q21d,之后6mg/kg)联合厄洛替尼100mg/Qd治疗,治疗过程中,CA19-9⽔平有所下降。
药物化学绪论
药物的体内过程 Drug Movement within Body
以口服为例,药物入口后,首先到达胃肠溶解,然后释放出游离的药物分子。胃液呈强酸性(pH值为1~3)为弱酸性药物的重要吸收点。而最主要的吸收点为肠道,尤其是小肠,肠内pH值接近中性,弱酸性和弱碱性药物都能被吸收。药物被吸收后随血流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脏遇到首关代谢作用(First-Pass Metabolism),许多药物会遇到不同程度的转化而减少进入体内循环的药量。过关后的药物随着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组织和器官,包括到达所预期的作用靶标,而发生期待的药理作用。
1908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Geld (金钱) Geschick(智慧) Geduld (耐心) Glück (运气)
“4G”哲学观
德国1996年发行的面 值为200马克的钞票
阿司匹林-一个传奇的药物
1828年Buchner从柳树皮中分离得到了水杨苷(Salicin)。1838年Piria将水杨苷转化为水杨酸。1853年Gerhardt首次合成乙酰水杨酸,但不纯,也没有阐明结构。1869年Kraut首次阐明乙酰水杨酸的结构。
康唑
咪康唑类
抗真菌药
-vir
韦
阿昔洛韦类
抗病毒药
-statin
他汀
抑制素类
降胆固醇药
-nidazole
硝唑
甲硝唑类
抗菌药
-caine
卡因
普鲁卡因
局部麻醉药
-oxacin
沙星
萘啶酸类
合成抗菌药
01
04
02
03
药物通常被分为两大类型:处方药物和非处方药物。
处方药物是指那些必须通过由执业医师(Doctor)根据病情需要而开具的书面处方(Prescription)才能到药店(Pharmacy)购买到的药物,服用时还必须遵循执业药师(Pharmacist)的嘱咐,以保证药物的正确使用。
《2024年胰腺癌与糖尿病及不同浓度胰岛素、血糖的相关性研究》范文
《胰腺癌与糖尿病及不同浓度胰岛素、血糖的相关性研究》篇一一、引言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同时,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胰岛素分泌和血糖调节密切相关。
有研究表明,胰腺癌与糖尿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和血糖水平可能对胰腺癌的发病和发展产生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胰腺癌与糖尿病及不同浓度胰岛素、血糖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治疗胰腺癌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了某医院近五年内诊断为胰腺癌的患者资料,同时收集了同期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的资料作为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胰岛素、血糖等指标的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的胰岛素和血糖水平分为不同浓度组,分析各组患者胰腺癌的发病率及病情严重程度。
三、结果1. 胰腺癌与糖尿病的关系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胰腺癌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这表明胰腺癌与糖尿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 不同浓度胰岛素与胰腺癌的关系将患者按照胰岛素水平分为低、中、高三组,发现高胰岛素水平组患者胰腺癌的发病率较高,且病情较为严重。
这表明高浓度的胰岛素可能对胰腺癌的发病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3. 不同浓度血糖与胰腺癌的关系同样将患者按照血糖水平分为低、中、高三组,发现高血糖水平组患者胰腺癌的发病率也较高,且病情较为严重。
这表明高浓度的血糖可能对胰腺癌的发病和发展有促进作用。
四、讨论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
本研究发现,胰腺癌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这可能与胰腺功能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抵抗有关。
高浓度的胰岛素和血糖可能对胰腺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促进胰腺癌的发病和发展。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胰腺癌的筛查和监测,及早发现并治疗胰腺癌。
胰腺癌化疗新突破!这种新型化疗方案,可显著延长生存期
胰腺癌化疗新突破!这种新型化疗方案,可显著延长生存期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道肿瘤,其病程短、进展快和预后差,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接近的恶性肿瘤之一,被称为“癌中之王”。
即便是1期胰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只有14%;一旦进展到3期或4期,5年生存率更是锐减到3%和1%。
据估计,全球每年新确诊的胰腺癌病例超过33.7万例。
那些曾经活跃在身边的名字,一旦成为胰腺癌的猎物,便再难幸免。
诺贝尔奖获得者斯坦曼、《人鬼情未了》中的男星帕特里克、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香港胖姐沈殿霞……不过,好消息是,对于这种预后极差的癌症,最近一项关于新化疗的研究结果却引起医生和患者们的广泛关注。
日前,法国洛林大学洛林癌症研究所Conroy等报告,胰腺癌术后,改良的FOLFIRINOX 方案(mFOLFIRINOX)辅助治疗较吉西他滨单药可显著延长生存期,不过,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
该研究发表在权威期刊《新英格兰杂志》。
新化疗方案含有4种不同的化疗成分,包括:奥沙利铂(oxaliplatin)、亚叶酸钙(leucovorin)、伊立替康(irinotecan)、以及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为比较mFOLFIRINOX 方案相对吉西他滨用于胰腺癌术后患者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入组493例胰导管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入mFOLFIRINOX方案组或吉西他滨组。
主要终点为无疾病生存期(D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中位随访33.6个月,mFOLFIRINOX组和吉西他滨组患者的中位无疾病生存期分别为21.6个月和12.8个月,3年无疾病生存率分别为39.7%和21.4%。
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54.4个月和35.0个月,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4%和48.6%。
新方案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5.9%和52.9%;吉西他滨组有1例死于毒性反应(间质性肺炎)。
其实,早在去年年中,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也对新的化疗方案进行过专题报道。
三药方案成为胰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首选
疗。干预措施流程见图 1。
mFOLFIRINOX 组:
奥沙利铂 85 mg/m2 静滴 2 小时 + 亚叶酸钙 400 mg/m2 静滴 2 小时 + 伊立替康
180 mg/m2 静滴 90 分钟 * + 氟尿嘧啶 2 400 mg/m2 入泵 46 小时,Q2W ×12 周期
吉西他滨组:
吉西他滨 1 000 mg/m2 30 分钟静滴,第 1、8、15 天,Q28D ×6 周期
接受了吉西他滨或者氟尿嘧啶辅助治疗,仍有大
for Pancreatic Cancer // Reviewers:HU Ming ⁃ tao1 ,LI Yu ⁃
此,探索新的胰腺癌辅助治疗策略具有十分重要
Triple Regimen Is Preferred in Adjuvant Chemotherapy
hong1 ,Literature Co⁃worker:LI Ying2
Key words: pancreatic cancer; adjuvant chemotherapy;
modified FOLFIRINOX regiment
约 70% 的 患 者 会 在 2 年 内 出 现 转 移 复 发[1 ⁃ 2]。 因
*研究的中后期将伊立替康 180 mg/m2 减少为 150 mg/m2
图1
干预措施流程图
• 评 价 指 标 :主 要 终 点 指 标 为 无 病 生 存 期
(disease ⁃ free survival,DFS),次 要 终 点 指 标 包 括
OS、无转移生存期(metastasis⁃free survival,MFS)、
Group)参加的临床研究(NCT01526135)。
我国新发现多糖化合物或成“抗癌”新方向
过一 定的作 用机理 可 以对抗血 管生
成 ,从 而 在 体 内发 挥 肝 癌 细 胞 瘤 生
长 的抑 制 作 用 。
据英 国 《 日邮报 》报 道 ,美 每
( 来源 : 校 的 研 究 人 员 日前 公 布 首 个 可植 入 式人 工 肾 脏 的
一
T asee 一份 声 明 中表 示, r gn 在 n 在这 种抗癌 制 剂的研发 中,该公 司 已遵循 公 正 平衡 的原 则 对 f nr e ex n e 进行 了投资 ,而根据药物开发进度 , 后者 将得到 的阶段 性权利金 总计将 达到 1 6亿 美元 ,此外还将 得到 两 . 1 位数 的销售提 成。7 n r e e x拥有选择 n e 在 欧洲 5个主要 市场共 同推 广产 品 及 分 享利润 的权利 ,此外该 公 司还 能保有该制剂在 美国的许可权。
专 家介 绍 说 ,研 究 表 明, 通
过 石 英 微 天 平 分 析 ,W S2 S5与 受
中药提取大黄素或
可 防治 2型糖尿病
原 型 ,并称 该设备 有望 完全取代 患
者 对 透 析 和 肾脏 移 植 供 体 的 需 求 。
作 用 于癌 细 胞 并将 其 杀 灭 。
鼠注射 大黄 素 以抑 制 1 B一羟 类 固 1 醇脱 氢酶的作 用,从 而抑制 糖 皮质 激素 的作 用,最终起 到改善糖 尿病 患者病 情 ,减轻胰 岛素抵抗 症状 的
效果 。
直 以来 ,寻找 高效、低毒 的
抗 血 管 抑 制 剂 是 癌 症 治 疗 的 热 点 之
上海 药物研 究所糖 生物 学及糖
化 学 实验 室 丁 侃 课 题 组 对 多糖 的 抗
2022癌症治疗最新进展
2022癌症治疗最新进展2022癌症治疗最新进展原标题:研究新进展,癌症已经不再可怕!定向癌症疗法是通过靶向参与癌细胞增长, 发展和传播特定分子进行治疗的方法。
他们属于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称为精密医学。
定向癌症治疗的目标是针对单个癌细胞,因此要和健康细胞完整的离开。
为了做到这一点, 研咳嗽北匦胝业角分健康细胞的特定癌症的肿瘤细胞的特征, 这样治疗就可以专门针对那些特性。
定向治疗已经成为了治疗癌症的一大新利器,但一些肿瘤细胞缺乏合适的受体,很难被捕捉标记。
但目前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方法望开辟癌症新疗法,应对那些对现有疗法无反应的癌细胞,比如三阴性乳腺癌。
众所周知,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非常棘手的癌症,存活率极低。
如果可以知道一个人工受体是否可以解决这种问题呢?来自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和中国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使用小分子糖在癌细胞表面产生一种独特的人工细胞表面受体。
这种受体可以帮助标记难以发现的癌细胞解决这种问题。
此次研究在实验室阶段取得很大成功,对小鼠体内三阴性乳腺癌, 结肠癌, 转移性乳腺癌肿瘤效果显著。
(PS:该研究报告发表于《自然化学生物学》杂志之中。
)近两年,随着基因诊断的发展,在癌症治疗方面不断有新的成果出现,比如胰腺癌的治疗。
胰腺癌是最致命的肿瘤之一,且早期诊断很困难,而且缺乏特异的药物。
目前可通过许多化疗方案来治疗。
其中,Nupr1 蛋白属于“内在无序蛋白”,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就有科学家指出它参与胰腺癌的发展进程。
现在,来自法国和西班牙的研究人员发现,能够抑制这种蛋白活性的分子。
专家表示,这项研究从已经批准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的 1000 多种药物中筛选出了有效抑制 Nupr1 活性的分子。
通过计算机模拟与药理试验的结合可以知道,该分子能够与 Nupr1 蛋白相互作用,体外实验表明其能够降低肿瘤细胞活力和转移的能力,并完全抑制了集落形成的可能性。
该有效化合物已经在动物体内进行了药效测试,证明其能够阻止该疾病的发展。
中大附一MDT
中大附一:中美名医“兵团作战”,围剿疑难肺癌没听过MDT?你OUT了!这种多学科专家“兵团作战”的模式,在国内大医院已不算新鲜。
在“互联网+医疗”时代,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MDT有了新的探索。
近日,在该院国际远程医学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中美MDT如期举行。
这已是短短一个月内,该院与汉鼎好医友的二度携手。
该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放射科、放疗科、核医学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MDT团队,共同出席了本次会诊。
通过视频连线,专家们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琼森综合癌症中心胸腔肿瘤临床试验主任及药物研发部门主任、信号传导与治疗计划带头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临床教授Jonathan W. Goldman M.D.携手,就一名IV期肺癌患者诊治难点展开讨论。
会诊由副院长、肿瘤中心主任匡铭教授主持。
案例:中美多学科专家“兵团作战”疑难肺癌患者重见曙光张女士(化名)今年46岁,平素身体健康,自己也不吸烟,但有多年被动吸烟史。
2016年,她因咳嗽、咳血丝痰、气促就诊,被诊断为转移性肺癌。
2年时间,她先后接受了四线方案治疗,但病情依然进展,并存在腺癌向小细胞肺癌转化,对化疗药物不耐受,骨转移治疗效果不佳等问题。
临床上该类肺癌病例比较少见,且国际上未有成熟的治疗方案。
“已经没什么好的药物,该上的药物都上了。
”治疗陷入困境,下一步治疗方案该如何选择?院内专家希望听听美国医生的意见。
经过一个多小时全面而深入的多学科讨论,Dr Goldman就免疫治疗选择及相关生物标志物给出了建议,并就院方专家提出的组织活检及液体活检的差异进行了解释。
此外,中美专家还就国产口服多靶点靶向药物在小细胞肺癌治疗方面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会诊结束后,专家们围坐在一起交流会诊心得,对本次会诊给予了高度评价。
“Goldman教授给的建议既符合指南,也符合临床实践。
很实际也很接地气!我们提的问题都做了很好的解答。
”与会专家指出,Goldman教授在PD-1/PD-L1免疫疗法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不拘泥于传统指南,很激进,但对于这种疑难的患者,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治疗办法。
胰岛细胞移植有望根治糖尿病等
龙源期刊网 胰岛细胞移植有望根治糖尿病等作者:来源:《家庭医学》2005年第09期今年6月13日上午,上海市器官移植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移植泌尿外科主任谭建明教授宣布,该院施行的肾一胰岛细胞联合移植手术取得完全成功,这是我国也是亚洲第一例肾一胰岛细胞联合移植成功的病例。
这位女病人今年33岁,19岁时罹患1型糖尿病,30岁时并发尿毒症、肾功能衰竭。
以谭建明教授为首的攻关小组首先对病人施行了正常状态下的异体健康肾移植,同时对志愿捐献的供体进行胰岛分离,采用释放酶消化胰腺,并用48个小时提炼、纯化胰岛。
最后将获得的700万IEQ胰岛细胞滴注到病人的肝脏门脉。
移植手术完成后,肾功能检查报告正常,胰岛功能检查报告表明,在停用外源性胰岛素后,病人的血糖完全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据谭建明教授介绍,此次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效应用了免疫抑制剂,标志着我在胰岛细胞联合肾移植领域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胰岛细胞移植是最有希望根治糖尿病的手段。
乳腺癌的前哨淋巴结探测对乳腺癌的前哨淋巴结探测,是国际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以往临床上往往把淋巴结视为乳腺癌手术的必要清扫范围,以防止癌细胞通过淋巴系统转移到全身。
这意味着患者必须切除乳房及其附近的淋巴结。
研究表明,肿瘤的转移大都存在逐站转移的规律,而前哨淋巴结是肿瘤淋巴液流经的第一站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病理活检阴性的患者不必进行创伤较大的腋窝淋巴结清扫,从而避免了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也有可能保留女性的乳房。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1998年开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不久前还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手持式γ探测仪,积累了成熟的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准确率高达99%。
他们在乳腺癌术前2~12小时将小剂量的示踪剂注射到患乳乳晕周围;术中首先切除肿块和周边组织,冰冻切片明确肿块性质;接着将专利蓝染料注入患乳,在腋窝部位切开一个小口,用手持式叩探测仪寻找示踪剂,准确判断前哨淋巴结位置;完整取出前哨淋巴结.再次冰冻切片确认,从而确定是否需要做进一步的清扫手术。
裙带菜多糖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
Indicawereanalyzedbynetworkpharmacology.ThebindingabilityofDuchesneaIndicacomponentstoGPX4,thecoretargetofferroptosis,wasdetectedbymoleculardocking.ThekeyproteinsintheferroptosissignalingpathwayweredetectedbyWesternblot.Next,ferroptosisinhibitorFer 1andROSinhibitorNACwereusedtodetectthechangesincellprolifera tionandferroptosisrelatedproteins.Thecellprolifera tionandtheproteinlevelofGPX4weredetectedbytheadministrationofDulcitol.Results DuchesneaIndicainhibitedcellproliferationinatime concentrationde pendentmanner,upregulatedthelevelofROSandMDAwhiledownregulatedGSHFlowcytometryshowedthatDuchesneaIndicasignificantlypromotedcellapoptosis,butnotinaconcentration dependentmanner.Theresultsofnetworkpharmacologyandmo leculardockingshowedthatdulcitolhadastablebind ingwithGPX4(-6 5kJ·mol-1).Westernblotre sultsshowedthatDuchesneaIndicasignificantlyde creasedGPX4andSLC7A11,whileincreasedHO 1andTransferrinproteinlevels.Theresultsoftherescueexperimentshowedthattheco administrationofFer 1/NACandDuchesneaIndicacouldsignificantlyreversethecellviabilityandthechangesintheproteinlevelsofGPX4,SLC7A11,HO 1andTransferrin,whencomparedtotreatedwithDuchesneaIndicaaloneinOS RC 2.DulcitolinthealcoholextractofDuchesneaIndicacouldinhibittheproliferationofOS RC 2cellsandreducetheirGPX4proteinexpressionlevel.Con clusion Insummary,DuchesneaIndicacouldreducetheexpressionofGPX4,whichfurtherpromotesprolif erationinhibitionandROSaccumulationinrenalcanc ercells,drivingcellirondeath.Moreover,Dulcitolmaybeapotentialpharmacodynamicsubstancethatdi rectlyactsonGPX4.Keywords:DuchesneaIndica;Dulcitol;OS RC 2cells;GPX4;ROS;ferroptosis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111:34:48 网络出版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34.1086.R.20240410.1818.022裙带菜多糖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刘伟萍1,2,陈建芬3,4,安金琪3,罗 艺5,刘凤斌1,6(广州中医药大学1.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2.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405;4.广东燕岭医院中医骨伤科,广东广州 510507;5.粤北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韶关 512000;6.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分院内一科,广东广州 510000)doi:10.12360/CPB2023080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978(2024)04-0670-09中国图书分类号:R284 1;R322 47;R329 28;R329 25;R735 7;R977 3摘要:目的 探讨裙带菜多糖(sulfatedpolysaccharidefromUndariapinnatifida,SPUP)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潜在机制。
详解∣胰腺癌的药物靶点及其机制
详解∣胰腺癌的药物靶点及其机制详解∣胰腺癌的药物靶点及其机制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01-29 18:16:05胰腺癌是一种在遗传学上具有挑战性的复杂疾病,平均每个肿瘤细胞存在63个突变。
基因的异质性或靶标的表达使其成为难治的疾病。
由于大多数胰腺癌晚期患者无法进行手术,因此化疗是许多胰腺癌患者的唯一治疗选择。
传统的核苷类似物吉西他滨,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一直是胰腺癌(PC)治疗方案的中流砥柱。
最近,厄洛替尼或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的疗法已经显示出一定的生存获益。
尽管目前我们采用最好的治疗方法,但胰腺癌的中位生存期仍然在6个月左右,这将促使我们去不断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虽然胰腺癌的生物学已经被充分研究,但新分子靶点的确定进展却很缓慢,为此申报的候选药物很少,这可能是由于其遗传的复杂性所致。
另外由于IV期疾病存活时间短,很难有机会测试任何可能的免疫疗法或所有疗法的有效性。
探索胰腺癌治疗靶点的关键,不仅仅在于针对胰腺癌自身,还应包括基质、免疫系统、血管和细胞分裂等。
目前正在开发中的新型胰腺癌药物疗法及其机制如下。
药物靶点1KRASRas失调导致RAF/MEK/ERK和PIK3/AKT 通路的活化,最终导致细胞生长和增殖不受控制。
在数种癌症类型中,Ras突变是常见的。
但胰腺癌似乎特别是Ras驱动的,因为已经显示高达90%的病例中存在该原癌基因的突变。
2RAF/MEK/ERK由于试图调整RAS本身并不成功,所以将目标转向瞄准其下游效应物。
而促分裂原/细胞外信号相关激酶(MEK)正是促进K-RAS介导的肿瘤细胞增殖和存活的下游激酶。
曲美替尼(Trametinib)和Selumetinib的临床失败似乎说明对多个下游途径的阻断可能需要更显着抑制异常RAS信号的传导。
3PI3激酶/Akt/mTORPI3K/Akt/mTOR通路产生复杂的促有丝分裂级联反应,在肿瘤增殖和存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在Ras下游发挥作用。
卡瑞利珠单抗或信迪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肝癌的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3<#.=,$354>#667%$Q("#O$@$*F$%$"#O$47*I#F$*$O$4$I76.#*.76$0""(*'F)76#E&
原 发 性 肝 癌 常 见 于 ("%%" 岁 人 群"是 全 世 界 第 六大常见 癌 症"也 是 致 死 率 第 二 的 癌 症# 目 前"全 身
系统治疗是肝癌患者首选治疗方案 (#)#既往研究表 明"免疫治疗用于晚期肝癌患者能够促进其免疫系统
-#"*"-
>)$*7,717E#F'%'+&"<.F-!"!!"G'%-!$"9'-#"
肝癌
卡瑞利珠单抗或信迪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 肝癌的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杨建奇曹文淼吴银霞殷婷邢恩明
摘要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或信迪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肝癌的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 !"#*年)月2!"!#年)月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将患 者分为仑伐替尼组&&例%仑伐替尼治疗&'卡瑞利珠组&"例%卡瑞丽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信迪利组&!例%信迪丽单抗联 合仑伐替尼&"比较三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毒副不良反应及对患者肝脏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5&'天冬氨酸氨基 转移酶%/@5&及总胆红素%5:$%&)'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8C&'癌胚抗原%>!/&'#343岩藻糖苷酶%/8A&'糖类抗原#++ %>/#++&)的影响#结果卡瑞利珠组'信迪利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仑伐替尼组%!"-"%&$治疗后三组 /45'/@5和 5:$% 水平明显降低"卡瑞利珠组'信迪利组明显低于仑伐替尼组%!"-"%&$治疗后三组 /8C'>!/'/8A 和>/#++水平明显降 低"卡瑞利珠组'信迪利组明显低于仑伐替尼组%!"-"%&$三组患者毒副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或信迪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肝癌能有效提高疗效"改善肝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安全性好#
冬凌草甲素抑制SW1990细胞增殖
1 1 药 物 和 细 胞 株 .
Oio i 自南 京 泽 朗 医 药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 度 ≥ r nn购 d 纯 9% ) 8 ;人胰腺癌 S 9 0细胞株为上海长海 医院消化内科 W19
实 验 中 心 惠 赠 。S 19 W 9 0细 胞 用 含 1 % 胎 牛 血 清 的 D M 0 ME
药 物 研 究
Th d c n t d e me i i e su y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iee ju l o eh o e i n n tn p am c hn s o ma f t n m dc e a d eh o h r a y i ・ 5・ 5
培养基培养于 2 l 5m 塑料培养 瓶 中,3  ̄ 7C,C : 养箱 常规 O培
培 养 。 Oioi r nn用 l LD O溶 解 后 加 入 三 蒸 水 9 ,配 制 d m MS mL
态学改变 ,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组 细胞凋亡率 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冬凌草 甲素对人胰腺癌 S 90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 W19 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 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
【 关键词 】 冬凌草 甲素 ;胰腺癌 ;增殖抑制;凋亡
【 中图分 类号】R 6 9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5 7 (00 3— 0 5 0 0 7 8 1 2 1 )2 0 5 — 3
冬凌草 ,系唇 形科 香茶 菜属植 物 ,学名 碎米 亚 ,在 我 国分布广泛 。通 常取其 于燥 地上部 分入 药 ,味苦 甘 、性 微
进行检测 。取 对数 生长 期 的 S 90细 胞 ,调 整细 胞浓 度 W19 为 1X1 mL / ,将 细胞悬 液接种于无 菌 9 0 6孔 细胞 培养板中 , 每孔 lO L O u ,培养 1 2小时 细胞完全 贴壁后 弃上 清分别 加入
盘点抗癌“武器库”
盘点抗癌“武器库”作者:来源:《家庭医学》2022年第18期癌症是这几十年来最令人恐怖的疾病,相信“谈癌色变”是每个患者和家属听到医生诊断时的第一反应。
这些年来,我国的医药科技工作者在党和政府的指引下,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的号召,也在不断研究,不断开拓,积极探索治疗癌症的新思路、新方法。
回望20世纪,人类治疗癌症的手段只有外科手术、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
虽然这“三大件”如今依旧是人类抗击癌症的主要武器,但其内涵早已是“鸟枪换炮”,今非昔比。
例如化学治疗,先后出现了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腔内化疗新疗法;放射治疗的进步更大,比如三维适形、调强放射、立体定向、內放射等,令人眼花缭乱。
除此以外,抗癌武库里还增添了诸如射频治疗、生物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新的治疗门类。
新技术和新的治疗方法,使癌症临床治愈率不断提升,把癌症当作一种慢性病,“与癌共存”的概念正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抗癌武库的丰富,使得医生和病人在抗击癌症时可选择的方法更多。
但更需要医生和病人充分了解疾病和患者的身体情况,合理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制定了《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
提出到2022年,我国的癌症防治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危险因素综合防控取得阶段性进展,癌症筛查、早诊早治和规范诊疗水平显著提升,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比2015年提高3个百分点,患者疾病负担得到有效控制。
在癌症诊疗规范化方面,《方案》要求加强诊疗规范化管理,完善诊疗质控体系,优化诊疗模式。
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要熟悉抗癌武库中的各种“抗癌武器”,知道不同的“武器”适用于什么情况,如何使用。
下面就请有关专家给大家科普一下这些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义非凡!广州医科大学唐道林教授团队发现治疗胰腺癌的新
药物和新机制科学大发现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特聘教授唐道林带领的团队,在胰腺癌的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不仅发现了一种新的胰腺癌药物,还阐明了程序性坏死的新型调控分子机制。
对于缺医少药,且表现极度恶劣的胰腺癌而言,唐教授团队的新发现显得弥足珍贵。
相关的研究成果刊登在消化领域顶级期刊《肠胃病学》(胃肠病学研究排名第1的期刊,2016年影响因子为18.392)上[1]。
细胞自噬研究方向大牛之一唐道林教授
人体胰腺位置隐匿,癌变早期症状不明显,又加之缺乏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因此胰腺癌的诊断极为困难,50%以上胰腺癌患者一经诊断就处于中晚期。
又因为对中晚期胰腺癌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它
的中位生存期只有2-3个月,死亡率极高,5年生存率不足5%。
既防不胜防、又无可奈何,胰腺癌堪称“癌中之王”!
2016年初,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赫捷院士,全国肿瘤登记中心陈万青教授等在CA Cancer J Clin杂志上发表的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预计2015年我国胰腺癌新发9万余例,死亡近8万例。
是我国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十大癌症之一[2]。
在美国,胰腺癌也是癌症死亡的第4大死因。
目前,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联合紫杉醇(nab-paclitaxel)已经成为欧美国家晚期胰腺癌治疗的一线化疗药物[3],虽然联合用药比单独使用GEM化疗效果好一些,但治疗效果依然不佳。
显微镜下的胰腺胆管癌
之前已有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内源性或获得性的抗凋亡作用是胰腺癌耐药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解决胰腺癌耐药的突破口就在于改变胰腺癌细胞的“死法”,要么改变它抗凋亡的作用,要么从非凋亡途径入手解决这一难题。
作为国际上自噬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唐道林教授认为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或许是一个有希望的突破口。
程序性坏死是细胞坏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最早由著名华人科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袁钧瑛教授提出[4]。
与凋亡不同,程序性坏死这受一系列激酶调控的特殊程序性死亡方式,而且这种“死法”的附加产物还会招引免疫细胞对坏死细胞发起攻击,引起炎症。
已经有科学家提出,从程序性坏死途径出发或许可以治疗癌症[5]。
于是,唐教授也想试一试这种方式能不能杀死胰腺癌细胞。
为了找到能够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的药物,唐教授带领团队首先采用胰腺癌中的主要类型,胰腺导管癌细胞系,测试了273种市售的激酶抑制剂对胰腺导管癌细胞的毒性作用。
最终他们发现一种编号为CCT137690的药品能够高效抑制或杀死胰腺导管癌细胞,而且对正常的胰腺导管上皮细胞没有毒副作用。
5种胰腺胆管癌细胞都对CCT137690敏感
CCT137690是极光激酶(Aurora)抑制剂,在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临床前模型研究中表明,CCT137690能够抑制耐药突变的AML细胞的生长[6]。
由于CCT137690在胰腺导管癌治疗中的具体作用机制还不清楚,于是,他们决定对一探究竟。
一开始,他们发现CCT137690处理后的胰腺导管癌细胞会表现出凋亡、自噬、铁死亡和程序性坏死等死亡特点。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只有采用程序性坏死抑制剂,才能减少CCT137690导致的细胞死亡。
敲除或敲低程序性坏死途径中的3个关键蛋白,都能抵抗CCT137690的细胞毒性。
这表明CCT137690是通过诱导程序性死亡来杀死胰腺导管癌细胞的。
此外,他们还发现敲除程序性坏死途径中的3个关键基因(RIPK1,RIPK3和MLKL)后,CCT137690诱导产生的致炎物质的释放被阻断了。
看来这3个关键基因对CCT137690诱导的胰腺导管癌细胞程序性死亡,进而招引免疫细胞攻击肿瘤细胞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CCT137690作为极光激酶抑制剂究竟是如何与程序性坏死联系起来的呢?之前已经有研究发现,极光激酶有A、B、C三种,而且在不同的肿瘤细胞类型中,CCT137690抑制的极光激酶有所不同。
在本研究中,唐教授发现,CCT137690是抑制了极光激酶A的活性,才导致了胰腺导管癌细胞的程序性坏死。
左图:不用CCT137690处理,胰腺胆管癌细胞疯狂生长
右图:用CCT137690处理后,癌细胞都「自毁」了
进一步探究发现,在没有CCT137690的情况下,极光激酶A与程序性坏死相关的两个重要蛋白(RIPK1和RIPK3)结合了,抑制了程序性坏死的发生。
而CCT137690的出现,恰恰是阻断了三者的结合,最终促进了细胞的程序性坏死。
同时,他们还发现一个叫GSK3β的蛋白也参与了这一过程,极光激酶A活性的降低,导致了GSK3β活性的升高,也可以促进程序性坏死。
在原位移植的胰腺癌小鼠模型中,采用CCT137690治疗的小鼠,与未经治疗的对照组小鼠相比,其肿瘤增长减缓、血清中致炎物质的水平增高了,抗肿瘤的免疫细胞的数量也增加了,小鼠的存活时间大大延长了,而AURKA活性降低了。
这表明CCT137690抑制了AURKA,并通过程序性坏死释放出来的致炎物质来引起免疫细胞的抗癌作用,进而抑制肿瘤生长的。
CCT137690导致胰腺胆管癌程序性坏死的机制
为了进一步探究程序性坏死相关的蛋白与胰腺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研究团队分析了130名乳腺癌患者的基因表达及患者生存信息。
他们发现AURK和GSK3β的高表达与患者的生存时间缩短相关。
而与程序性坏死相关的3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没有相关性。
这意味着程序性坏死的负调控因子的表达情况,可以作为胰腺胆管癌患者疾病进展的标志物,而那三个正调控因子则不具备这个能力。
唐教授团队的研究表明,极光激酶A是程序性坏死的负调控蛋白,它的抑制剂CCT137690可以在体外和多种动物模型上显著诱导胰腺癌肿瘤细胞死亡。
这意味着CCT137690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胰腺癌药物治疗策略,有进入临床开展人体试验的价值。
此外,他们的研究还预示着,AURK和GSK3β基因的表达情况还可以作为胰腺癌预后差的标志物。
参考资料:
[1] Xie Y, Zhu S, Zhong M, et al. Inhibition of Aurora Kinase A Induces Necroptosis in Pancreatic Carcinoma[J]. Gastroenterology, 2017.
[2] Chen W, Zheng R, Baade P D,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J].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16, 66(2): 115-132.
[3] Von Hoff D D, Ervin T, Arena F P, et al. Increased survival in pancreatic cancer with nab-paclitaxel plus gemcitabine[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3, 369(18): 1691-1703.
[4] Degterev A, Huang Z, Boyce M, et al. Chemical inhibitor of nonapoptotic cell death with therapeutic potential for
ischemic brain injury[J].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2005, 1(2): 112.
[5]Seifert L, Miller G. Molecular Pathways: The Necrosome—
A Target for Cancer Therapy[J].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2017, 23(5): 1132-1136.
[6] Moore A S, Faisal A, de Castro D G, et al. Selective FLT3 inhibition of FLT3-ITD+ acute myeloid leukaemia resulting in secondary D835Y mutation: a model for emerging clinical resistance patterns[J]. Leukemia, 2012, 26(7): 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