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症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症状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属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汉坦
病毒属(Hantavirus,HV),现统称汉坦病毒(HV)。

本病毒为有膜RNA
病毒,形态有圆形,卵圆形和长形三种,病毒核心为基因组RNA和核
壳,外层为脂质双层包膜,表面是糖蛋白,直径70〜210nm。

流行性出血热的症状:
出血热早期症状主要是发热、头痛、腰痛、咽痛、咳嗽、流涕等,极易与感冒混淆,造成误诊而延误病情;不少患者由于出现发热、头痛、尿少、水肿等症状而被误诊为急性肾炎或泌尿系统感染;部分患者可有恶心、呕吐或腹泻等症状而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少数患者有发热、畏寒、头痛、乏力症状,皮肤粘膜有出血点,或白细胞数增高,与败血症非常相似。

一、发热期: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大多突然畏寒发热,体温在1〜2日内可达39〜40笆,热
型以弛张热及稽留热为多,一般持续3〜7日。

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高度乏力,全身酸痛,头痛和剧烈腰痛、眼眶痛,称为“三痛”。

二、低血压期: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

一般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
发生休克。

三、少尿期: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四、多尿期: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

五、恢复期: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ml以下时,即
进入恢复期。

尿液稀释与浓缩功能逐渐恢复,精神及食欲逐渐好转,体力逐渐恢复。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症:
一、腔道出血、呕血,便血最为常见:可引起继发性休克,腹腔出血,鼻腔和阴道出血等均较常见。

二、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发病早期因病毒侵犯中枢神经而引起脑炎和脑膜炎,休克期和少尿期因休克,凝血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和高血容量综合征等引起的脑水肿,高血压脑病和颅内出血等,可出现头痛,呕吐,神志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节律改变或偏瘫等,CT检查有助于以上诊断。

三、胸腔积液和肺不张:普马拉病毒引起的出血热多见,Kanerva 对125例PUUV引起的HFRS患者进行检查,发现28%的患者存在胸膜积液或肺不张,而肺水肿罕见,这些患者均有较明显的低蛋白血症,因而认为毛细血管漏出及炎症可能是肺部异常的原因。

四、继发感染:多见于少尿期和多尿早期,以肺部和泌尿系感染以及败血症多见,为免疫功能下降和导尿等操作所致,易引起继发性休克而使病情加重。

流行性出血热诊断依据
一、诊断依据
目前,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方法在基层单位虽已逐渐推广,尚不能
广泛普通应用,本诊断仍需以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调查为主要依据。

(一)临床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在发病季节,于发病前两个月内曾到过疫区,或有与鼠类直接或间接接触,食用鼠类污染的食物或有接触带病毒的实验动物史。

2、症状:起病急,不有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即三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常依次出现低血压、少尿及多尿现象。

3、体征:面、颈、上胸潮红(即三红)重者似酒醉貌,眼结合膜和咽部充血,软胯、腑下、前胸等部位可见出血点(点状、条索状、集簇状),并可伴有眼结结合膜水肿及眼睑、面部浮肿,肾区有叩击痛。

4、实验室检查:
(1)早期尿中出现蛋白,且迅速增多,有红细胞、管型或膜
状物。

(2)血象: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偏低,随着病程进展逐渐增高,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数下降。

(3)血生化检查:血尿素氮(BUN)或非蛋白氮(NRN)升高。

5、病程经过:病程中有发热、低血压、少尿、多尿及恢复期五期经过。

不典型病例或经早期合理治疗,可不出现低血压或少尿期。

二、确认依据
经血或尿特异性抗原检测阳性,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双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4倍增高者(间隔1周)。

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治疗
以综合疗法为主,做好“三早一就”(即早发现病人、早休息、早治疗,及就地有条件的单位治疗),把好防治“四关”(休克、出血、肾衰、感染)。

发热期的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补充热量、维生素及液体,维持稳定内环境,每日输注平衡盐液和葡萄糖盐水5ml左右。

2.改善中毒症状体温高者应物理降温,中毒症状重者,每日给以泼尼松(氢化考的松)12mg或地塞米松510mg静脉滴注。

呕吐频繁者给予灭吐灵10mg肌注或吗叮啉10mg 服。

3.抗病毒药及免疫调节剂利巴韦林每日1g,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点,疗程57日。

免疫调节剂干扰素1万IU肌注,胸腺肽1mg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点,疗程57日。

4.低血压休克期的治疗本期主要矛盾是容积性低血压。

治疗是积极补充血容量,注意纠正酸中毒和改善微循障碍。

5.补充血容量应掌握早期、快速、适量的原则。

争取4小时内血压稳定。

选择功能合适的液体至关重要,主要应从电解质、渗透压、pH值以及热量补充四方面考虑,常用液体应以平衡盐为主,切忌单纯输入葡萄糖液。

平衡盐以复方醋酸钠液较好。

如无该液可按液体的渗透压、电解质及酸碱度与血液接近平衡的原则酌情使用其他液体,如林格液(pH为5)等。

为更好地维持血液渗透压及疏通微循环,可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一般按3:1的晶胶比例,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输注。

胶体溶液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甘露醇、血浆和白蛋白。

输液速度主要取决于血压高低,一般先以较快速度推注使血压回升,然后逐步减速并维持24小时以上。

6.少尿期的治疗本期主要是稳定机体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
和透析治疗,尽早进入多尿期。

主要治疗措施:
7.利尿呋喃苯胺(速尿),开始20mg静脉推注,最多可增到每次23mg,46小时重复一次。

为鉴别肾性或肾前性少尿,可静脉推注20%甘露醇1150ml,观察3小时尿量若少于1ml,则为肾实质损害所致少尿,宜严格控制输入量。

8.导泻和放血疗法可排出肠内容物及水分以延缓尿毒症发展及高血容量,可服甘露醇25g或硫酸镁,每日23次。

亦可用番泻叶或大黄、芒销等中药导泻应用12日可取得一定效果。

对少尿伴高血容量综合征所致心衰、肺水肿患者可以放血34ml,此疗法目前已少用。

9.恢复期的治疗无需特殊治疗,但应注意休息,恢复机体功能,定期复查肾功能、血压和垂体功能,如有异常及时治疗。

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
1、抓好灭鼠防鼠工作:这是本病预防的主导措施,防鼠为切断传播途径,灭鼠为消灭传染源。

2、加强宣传教育:在出血热的流行季节前和流行中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大力宣传出血热的危害、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做到“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就医。

3、搞好环境和食品卫生:对鼠或病人的血液、唾液、排泄物及鼠尸等均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剩饭菜必须加热食用,粮食储藏要防止鼠类侵入。

4、加强个人防护:疫区居民及进入疫区活动或参加野外劳动的人员,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如皮肤有破损,应及时用碘酒消毒处理、包扎。

田间劳动时要穿胶鞋、长裤、长袖衫,并扎紧裤脚、腰带和袖。

5、预防接种:通过几年来对出血热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可以看出疫苗的免疫效果安全可靠,副作用小,保护率接近1%,是当今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预防出血热最根本的方法。

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工作总结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感染经鼠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群众的身体健康。

今年,我镇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及防控工作在县疾控、局领导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圆满完成。

总结如下:
一、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及防控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培训,安排部署全年防控工作。

市卫生局组织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相关人员开展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培训,安排部署全年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工作目标。

制定了《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工作方案》和《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实施方案》。

2、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开展大面积灭鼠工作。

为保证灭鼠工作的顺利开展,疾控中心、卫生局制定了《灭鼠实施方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落实组织、分级负责、周密计划、精心、指导、科
学灭鼠”的工作方针,开展了2次灭鼠行动,鼠密度由灭鼠前的10%降至灭鼠后的3%,效果显著。

3、及时有效处置发生在我镇的流行性出血热疫情。

今年我镇无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诊断病例。

4、对重点人群开展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接种工作。

对重点地区易感人群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是防制该病的又一有效措施。

为保证此项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今年7月份对全镇乡镇防疫专员开展专题培训,青壮年开展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接种工作。

5、广泛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及卫生宣教工作。

全镇在开展灭鼠等活动的同时,广泛采取宣传栏及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懂得了流行性出血热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在我镇形成了一种“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

确保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及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
1、部分群众对流行性出血热认识不足,防病意识差。

2、对宿主动物监测和灭鼠等防控措施落实的工作经费不够。

3、工作建议:
①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综合治理,科学灭鼠,降低鼠密度。

②加大防控经费的投入,做好宿主动物监测,有效处置流行性出血热疫情,防制暴发。

③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接种工作,形成有效屏障。

④加强宣传,提高人群自我防病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