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病毒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约 6.3~6.5 kb,编码 RNA 聚合酶,与病毒的复制、转录有关
M:约 3.6~3.7 kb,编码包膜糖蛋白 Gn、Gc
S:约 1.6~2.0 kb,编码核衣壳蛋白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汉坦病毒的结构蛋白
包膜糖蛋白(Gn 和 Gc)
核衣壳蛋白(NP)
Gn 和 Gc:分别为70 kD和55 kD。有中和抗原位点和血凝抗原位点,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1)纯化乳鼠脑灭活疫苗(汉滩型)
(2)细胞培养灭活单价疫苗(汉滩型或汉城型)
(3)细胞培养灭活双价疫苗(汉滩型和汉城型) 接种人体后均可刺激产生特异性抗体,接种观察表明对预防HFRS有较好效果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治疗
1. “三早一就”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近医治
2. 把好“五关” 休克、尿毒症、高血容量、大出血、继发感染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防治原则
1. 加强个人防护,防止被硬蜱叮咬
2. 避免与传染源直接接触 3. 疫苗尚在研制中
第三节
埃博拉病毒 Ebola virus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一、生物学特性
1. 单股负链RNA, 7个开放读码框组成 2. 病毒为多形性的细长丝状,长度差异大,核衣壳螺旋对称,有包膜 3. 分五个型别: 扎伊尔型、苏丹型、本迪布焦型、塔伊森林型、莱斯顿型
3. 以“液体疗法”为主的综合对症治疗措施
缺乏特异而有效的治疗药物
第二节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一、生物学特性和流行病学特征
(一)生物学特性
1. 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和抵抗力:与汉坦病毒相似 2. 抗原性、传播媒介、传播方式、致病性以及部分储存宿主:不相同
(三)流行地区和季节
1. HFRS 的发生和流行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 我国主要疫区类型 姬鼠型(汉滩型)疫区 流行季节(高峰) 11~12 月、6~7 月
家鼠型(汉城型)疫区
混合型疫区
3~5 月
冬、春季均可出现流行高峰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中国HFRS宿主动物携带汉坦病毒型别的分布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 不同特征:发热的程度、热型,出血的程度、部位
损害的脏器
人类出血热病毒及其所致疾病
病毒类属 汉坦病毒科 内罗病毒科 白细病毒科 黄病毒科 汉坦病毒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Rift山谷热病毒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登革病毒 黄热病病毒 Kyasanur森林热病毒 鄂目斯克出血热病毒 病 毒 主要媒介 啮齿动物 蜱 蚊 蜱 蚊 蚊 蜱 蜱 所致疾病 肾综合征出血热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Rift山谷热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登革热 黄热病 Kyasanur森林热 鄂目斯克出血热 主要流行地区 亚洲、欧洲、非洲、美洲 美洲、欧洲 非洲、中亚、中国新疆 非洲 东亚 亚洲、南美 非洲、南美 印度 俄罗斯
所致疾病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 不详 不详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汉坦病毒在临床上主要引起两种急性传染病
*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
以发热、出血、急性肾功能损害和免疫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
(二)免疫性
1. 中和抗体可持续多年 2. 病后免疫力持久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
(一)微生物学检查法
1. 病毒分离
(1)样本:急性期患者血清、血液、尸检样本,动物、蜱样本 (2)方法:脑内途径接种小白鼠乳鼠
2. 早期诊断
(1)检测病毒核酸:RT-PCR技术 (2)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间接免疫荧光试验、ELISA等
以及受损血小板释放血管活性物质、炎性因子等,血管和各组织免疫病理损伤。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三)免疫性
1. 人群易感性 (1)普遍易感 (2)多呈隐性感染 (3)患者以青壮年为主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2. 免疫特点
(1)感染后免疫应答出现早、强
(2)以体液免疫(中和抗体)为主
(3)细胞免疫(包括细胞因子)起重要作用
披膜病毒科
沙粒病毒科
基孔肯亚病毒
Junin病毒 马丘波病毒 Lassa病毒 Sabia病毒 Guanarito病毒

啮齿动物 啮齿动物 啮齿动物 啮齿动物 啮齿动物 未确定 未确定
基孔肯亚热
阿根廷出血热 玻利维亚出血热 Lassa热 巴西出血热 委内瑞拉出血热 埃博拉出血热 马堡出血热
亚洲、非洲
南美 南美 非洲 南美 南美 非洲、美洲 非洲、欧洲
(3)突出表现为 “三高”
高血钾、高血容量、高氮质血症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4. 多尿期(持续 1 ~ 2 周)
(1)尿量:>2000 ml/d,后期 4000~8000 ml/d 多尿原理:肾脏组织逐渐恢复,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但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5. 恢复期(1 ~ 3 月) (1)尿量:<2000 ml/d (2)各种症状体征消失,体力逐渐恢复 (2)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防治原则
1. 综合性措施预防:隔离、严格消毒 2. 尚无安全有效的疫苗 3. 治疗很困难,主要强化支持疗法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1. 出血热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以发热、出血和不同脏器的损害为主要特征。引起出
血热的病毒种类较多,其中汉坦病毒主要引起以发热、出血、急性肾功能损害为特 征的HFRS,以及以肺浸润和肺间质水肿,呼吸窘迫、衰竭为特征的HPS。 2. 汉坦病毒为圆形或卵圆形,有包膜;基因组为单负链RNA,分三个节段,分别编码 RNA依赖的RNA多聚酶、包膜蛋白(Gn和Gc)及核衣壳蛋白(NP)。病毒可感 染多种培养细胞,但增殖较慢,一般不产生CPE;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 3. 我国HFRS的主要传染源和宿主动物均为啮齿动物,特别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主 要传播途径为动物源性传播。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2. 低血压休克期(持续 1 ~ 3 天)
(1)出血症状加重:出血量增多,重症者可多处出血 (2)“三痛”症状加剧 (3)肾脏损害加重 (4)低血压、休克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3. 少尿期(持续 2 ~ 5 天) (1)尿量明显减少(<500 ml/天) (2)肾损害及出血症状达高峰 是本病最凶险的阶段,患者的死亡多发生在此期
*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HPS)
以肺浸润及肺间质水肿,呼吸窘迫、呼吸衰竭为主要特征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一、生物学性状
(一)汉坦病毒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 病毒颗粒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75~210nm(平均122nm);有包膜 * 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分为三个节段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流行病学特征
1. 储存宿主:尚不明确,果幅? 2. 终末宿主:人类和非人灵长类 3.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 注射传播
空气传播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三、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临床表现与致病机制
1. 出血:黏膜出血、呕血、黑便,病死率高 2. 单核-巨噬细胞释放TNF-α 等炎症介质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出血
(4)病后免疫力持久
(5)强烈免疫应答也参与致病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四、微生物学检查法
* 常规检查
白细胞 ↑、血小板 ↓、蛋白尿
* 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检验诊断)
早期诊断:检测特异性 IgM 抗体(ELISA 捕捉法) 流行病学调查:检测特异性 IgG 抗体(ELISA、IFA) 鼠带毒监测:检测病毒抗原(直接或间接 IFA)
2. 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特征和致病性。
了解
汉坦病毒的防治原则。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
* 共同特征(“3H”症状):1. 发热(hyperpyrexia) 2. 出血(hemorrhage) 3. 低血压(hypotension)休克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流行病学特征
1. 传播媒介、储存宿主:硬蜱
2. 传播途径:虫媒传播(主要传播途径)
动物源性传播 人-人传播
3.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临床表现与致病机制
1. 高热、剧烈头痛和肌痛等中毒症状
2. 出血,甚至低血压休克 3. 病毒的直接损害和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均起作用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 病毒分离
标本:发热期患者的血液、鼠肺
方法:细胞分离、小白鼠乳鼠分离 用途:首发病例确定、新型别的确定
间接IFA检测病毒感染细胞(徐志凯提供)
间接IFA检测病毒感染乳鼠脑(徐志凯提供)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五、防治原则
(一)预防
1. 灭鼠、防鼠,灭虫、消毒和个人防护措施 2. 疫苗
第三十章
出血热病毒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汉坦病毒
第二节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第三节 埃博拉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重点难点
掌握
1. 汉坦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和流行环节; 2. 汉坦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
熟悉 1.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特征和致病性;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发病机制
1. 病毒直接损害作用 靶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髓巨核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 单核细胞
2. 免疫病理损伤(发病与机体免疫应答密切相关)
(1) I 型超敏反应:患者早期 IgE 和组胺↑,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阳性; (2) III 型超敏反应:特异性抗体↑,免疫复合物形成,沉积,激活补体,肥大细胞
丝状病毒科
埃博拉病毒 马堡病毒
第一节
汉坦病毒 Hantavirus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汉坦病毒的分类
布尼亚病毒目(Bunyavirales) 汉坦病毒科(Hantaviridae) 正汉坦病毒属(Orthohantavirus)
……型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汉坦病毒科的主要病毒(型)
病毒型别
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 汉城病毒(Seoul virus) 多布拉伐-贝尔格莱德病毒(Dobrava-Belgrade virus) 普马拉病毒(Puumala virus) 泰国病毒(Thailand virus) 希望山病毒(Prospect Hill virus) 索塔帕拉雅病毒(Thottapalaym virus) 辛诺柏病毒(Sin Nombre virus)
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的主因
(二)免疫性
发病 7~10天后出现特异性IgM、IgG抗体,但难检出中和抗体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四、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
(一)微生物学检查法
1. 传染性极强,需严格安全防御措施 2. 病毒分离:组织和血液标本做动物接种或细胞培养 3. 辅助诊断 (1)检测病毒RNA:RT-PCR技术 (2)检测血清抗体:间接免疫荧光试验、ELISA等
2. 易感动物有多种(主要为啮齿动物), 除小白鼠乳鼠感染后可发病及致死外,余均无明显症状
小白鼠乳鼠(徐志凯提供)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三)抵抗力
1. 对酸(pH 3)和脂溶剂敏感;一般消毒剂如新洁尔灭等也能灭活病毒
2. 不耐热,56~60℃ 30分钟可灭活病毒
3. 紫外线照射(50 cm、1 小时)可灭活病毒
三、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临床表现
三大主症:
发热、出血、肾脏损害 起病急,发病快,病情重
五期经过(典型病例):
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1. 发热期(持续 3 ~ 6 天)
(1)发热:必备症状,多为高热(38~40℃) (2)“三红”:颜面、颈部、上胸部弥漫性充血(酒醉貌) (3)“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 (4)出血:球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出血 (5)肾脏损害:蛋白尿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1. 多宿主性,主要为啮齿动物。姬鼠属、家鼠属、林平属等为主要传染源
2. 我国主要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
(二)传播途径(三类 5 种)
1. 动物源性传播:呼吸道、消化道、破损皮肤
2. 垂直(胎盘)传播 3. 虫媒(螨)传播 ?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起保护作用,但免疫原性较弱。
NP:50 kD。免疫原性强;氨基端有多个线性抗原位点,维持完整核衣壳的立体构象和抗原 活性;有 T 细胞识别位点,能同时刺激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
(二)培养特性及实验动物
1. 多种(原代、二倍体、传代)细胞敏感, 培养时间长,不出现CPE,需用免疫学方法证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