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解析PPT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蚊
登革出血热
人类重要的出血热病毒
病毒类属
病毒
布尼亚病毒科 汉坦病毒
媒介
疾病
分布
啮齿类动物 肾综合征出血热 亚洲、欧洲、美洲、非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洲 美洲、欧洲、亚洲
克里米亚-刚果 蜱 出血热病毒
克里米亚-刚果出 中国新疆、欧洲 血热
黄病毒科
披膜病毒科 沙粒病毒科
登革病毒 黄热病病毒 基孔肯雅病毒 Lassa病毒
期后,出现高热、头痛、脑膜刺激征、昏迷等症状 ➢ 病死率约20%~30% ➢ Baidu Nhomakorabea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 对森林脑炎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
第二节 出血热病毒
出血热病毒是一类由节肢动物或啮齿类动物传播, 引起以出血和发热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病毒。 出血热病毒成员众多,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有汉坦 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和登革病毒。
感性,在感染早期抗体尚未出现时即可检出,可用于早期快速诊断。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防治原则
• 预防乙型脑炎的关键措施是防蚊灭蚊、疫苗接种 和动物宿主的管理。
• 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登革病毒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是登革热(dengue fever,DF) 和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engue shock syndrome, DHF/DSS)的病原体。
二、登革病毒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机制:
带毒蚊虫叮咬
网状内皮系统增殖
第一次病毒血症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网状内皮系统
感染细胞释放激酶等 大量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第二次病毒血症
二、登革病毒
➢致病性与免疫性
临床表现: 潜伏期4~8天 ➢ 登革热:发热、骨关节疼痛、皮疹、出血、全身中毒样症
状(轻型、典型、重型)。 ➢ 登革出血热:开始为典型登革热,出血倾向严重常有两个
• 病毒核酸的检测有助于病毒的快速诊断及病毒的 分型
二、登革病毒
➢防治原则
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主要手段,目前尚无有 效的疫苗用于特异性预防,亦无特效药物用于治 疗登革病毒感染。
三、森林脑炎病毒
➢ 森林脑炎病毒是森林脑炎的病原体 ➢ 蜱是传播媒介也是储存宿主 ➢ 多数感染者表现为隐性感染,少数经10~14d潜伏
• 抗原性稳定,迄今只发现一个血清型。 • 最易感的动物为乳小鼠。 • 对乙醚和氯仿等脂溶剂敏感,不耐热,56℃ 30分
钟、100℃ 2分钟均可使之灭活。对化学消毒剂也 较敏感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流行病学特点
1.传染源 乙脑病毒的传染源是带毒的蚊子和猪、牛、马、
驴、羊等家畜。在我国,幼猪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和中间宿 主 2.传播途径 乙脑病毒通过带毒的蚊子叮咬传播。由于蚊子 可携带病毒越冬并可经卵传代,因此蚊子不仅是传播媒介 又是重要的储存宿主。 3.流行特征 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是乙脑的主要流行区。 我国除青海、新疆和西藏外均有乙脑流行。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机制:
带毒蚊虫叮咬
少量入血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淋巴 节内增殖
肝、脾单核巨噬细胞内 增殖
二次病毒血症 顿挫感染 突破血脑屏障
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病变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致病性与免疫性
临床特点:
• 轻型:体温通常38 ℃ ~39℃ ,患者神志始终清晰,不同程 度嗜睡, 一般无抽搐,脑膜刺激不明显,多在一周内恢复。
• 普通型:体温常在40℃左右,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 偶有抽搐,病程约10天。
• 重型:体温40℃以上,神志昏迷,持续性抽搐,出现呼吸衰 竭,恢复期常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及瘫痪表现。
• 极重型:高热或超高热,深昏迷并有反复强烈抽搐,可在短 期内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也常有严重后遗症。
登革病毒感染广泛存在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目前,登革 热已成为世界上分布最广、发病最多的虫媒病毒病。
➢ 我国于1978年在广东佛山首次发现本病,以后在海南岛及 广西等地均有发现。
二、登革病毒
➢ 生物学性状
• 登革病毒为一种球形颗粒,直径45~55nm。核衣壳为20 面体立体对称,具有双层脂质包膜。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encephalitis B virus),简称乙脑病毒,引起流行性乙型 脑炎,简称乙脑。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 系统,严重者死亡率高,幸存者常留下神 经系统后遗症。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生物学性状
• 乙脑病毒呈小球状,直径40~70nm,基因组为单 正链RNA,核衣壳为20面体对称,有包膜。
• 根据抗原性不同,将登革病毒分为四个血清型。 • 病毒对乙醚、氯仿、胆汁和去氧胆酸盐等敏感,50℃
30min或54℃10min、紫外线、乳酸、高锰酸钾、龙胆紫 等均可使之灭活。
二、登革病毒
➢致病性与免疫性
流行特征: • 地方性:伊蚊孳生条件及人口密度 • 季节性:与伊蚊密度、雨量相关 • 突然性:流行多突然发生 • 传播迅速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 微生物学检查法
1.病毒的分离 2.病毒抗原检测 可用免疫荧光或ELISA技术检测发病初期患者血液或脑
脊液中的乙脑病毒抗原,阳性结果有早期诊断意义。 3.血清学试验 检测病人血清或脑脊液中的特异性IgM抗体,是目前早期
快速诊断较好的方法。 4.病毒核酸检测 用RT-PCR法检测病毒核酸片段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授课内容
➢ 虫媒病毒 ➢ 出血热病毒
虫媒病毒
虫媒病毒(arbovirus)是指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叮咬易 感的脊椎动物而传播疾病的病毒。 虫媒病毒是生态学名称,是根据其传播方式归纳到一起的 一大类病毒。 目前在我国流行的有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的乙型脑 炎病毒、登革病毒和森林脑炎病毒,以及布尼亚病毒科 (Bunyaviridae)的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新疆出 血热病毒)。
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 ➢ 登革休克综合征: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
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
二、登革病毒
➢微生物学检查法
• 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 血清学检查可检测登革病毒血凝抑制抗体,亦可 用抗体捕获ELISA法及斑点免疫测定法检测登革 热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作为登革热的早 期快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