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媒病毒及出血热病毒新选

合集下载

地球上最危险的九大病毒

地球上最危险的九大病毒

地球上最危险的九大病毒

作者:林帆

来源:《祝您健康·文摘版》2020年第08期

医学研究和医疗供给不断取得新进步,但由病毒引发的传染性疾病仍然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特别是近年来埃博拉和寨卡病毒的传播给一些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健康危机。除上述病毒,地球上还存在一些其他危险病毒,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世界卫生组织召集相关领域科学家梳理分析了地球上最危险的9大病毒。

1.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它是一种蜱媒自然疫源性病毒疾病。该病最早于1944年发现于克里米亚,被定名为克里米亚出血热;后来在1969年刚果暴发的出血热病原体也确认为该病毒,故称其为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病毒性出血热,以皮肤、黏膜和内脏出血为主要病变特征,病死率为10%~40%。该病在非洲、中亚、中东、东欧、南欧以及印度等地都有发现。

2. 埃博拉病毒。它是一种急性病毒感染,致病对象为人类和某些动物,也被称为埃博拉出血热。该病毒引发的首个病例出现在1976年,疫情于2015年在西非暴发,主要影响到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埃博拉出血热的平均致死率为50%,但在某些地区疫情高达90%。其症状包括发烧、呕吐、出血和虚弱,患者能否康复取决于护理条件及自身的免疫系统是否强大。2019年11月,欧盟宣布美国默沙东公司生产的埃博拉疫苗获得在欧盟上市许可,成为全球首款正式获批上市的埃博拉疫苗。

3. 马尔堡病毒。它也称绿猴病病毒,是马尔堡出血热的致病源。该病毒源自非洲乌干达及肯尼亚一带,为人类和其他靈长类的共通疾病,可通过体液(包括血液、排泄物、唾液及呕吐物等)传播。目前尚未研发出针对该病毒引发疾病的任何疫苗或医治方法。患者症状为高烧、腹泻、呕吐,身体某些器官严重出血。2004年10月~2005年7月,马尔堡病毒在非洲安哥拉暴发,超过300人死亡。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X型题

1.下列关于森林脑炎描述正确的是

A.所致疾病为自然源性疾病

B.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C.不同来源的毒株,毒力与抗原性相差较大

D.一般感染不能获得持久免疫力E.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小鼠

正确答案:A,B,E 涉及知识点: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2.下列有关HFRSV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

B.隐性感染率高

C.鼠为传染源

D.常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病毒抗原E.病毒核酸为多片段单负链RNA 正确答案:A,C,D,E 涉及知识点: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3.目前可特异性预防的疾病有

A.丙型肝炎

B.流行性乙型脑炎

C.乙型肝炎

D.森林脑炎E.登革热.

正确答案:B,C,D 涉及知识点: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4.关于登革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正确的选项是

A.登革出血热通常发生于再次感染者

B.与乙脑病毒相同

C.变态反应是登革病毒致病机制之一

D.初次感染形成的抗体对机体有保护作用,可减轻再次感染的症状E.初次感染诱生的抗体对再次感染的病毒,可发生免疫促进作用

正确答案:A,C,E 涉及知识点: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5.下列关于出血热病原体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出血热病毒感染后均可获得牢固的免疫

B.在我国发现的只有汉坦病毒和新疆出血热病毒

C.汉坦病毒主要流行于韩国

D.HPS是以肺部组织的急性出血、坏死为主E.不同出血热病毒有不同的

传播媒介

正确答案:A,B,C 涉及知识点: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6.下面哪个选项属于乙脑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特点

A.体液和细胞免疫可阻止疾病的发展

病毒性出血热是怎么回事?

病毒性出血热是怎么回事?

病毒性出血热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病毒性出血热的病理病因,病毒

性出血热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病毒性出血热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组虫媒病毒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和休克为主要临床特征。

(1)流行性出血热:本病由布尼亚病毒科的汉坦病毒属病毒

所致。其传播媒介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一些家畜也可偶然性携带。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北部和中部地区。

(2)登革出血热:本病由披膜病毒科的黄病毒属病毒所致,

其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其次是白纹伊蚊。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特别是东南亚地区,

(3)新疆出血热:本病由布尼亚病毒科的内罗病毒属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为亚洲璃眼蜱。我国,俄国以及非洲等地均有本病流行。

(4)阿根廷出血热:本病由虫媒病毒的Junin病毒所致,其

传播媒介为螨。病毒在东南欧引起较重型HFRS。

(5)玻利维亚出血热:本病系由虫媒病毒的Machup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是啮齿动物。

(6)远东出血热:本病由虫媒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为啮齿动物,主要流行于美洲及朝鲜。

*二、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病毒的直接损害作用是主要的。病毒进入人体后,经复制增生产生病毒血症,引起全身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使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引起出血、水肿和休克等一系列的临床表现。病毒血症亦可引起各个脏器实质细胞的变性与坏死,并导致功能障碍。

病理变化

本病的主要病变为全身血管损害引起的血管扩张、充血,导致出血和血浆外渗.消化道、心内膜下、皮下、肝包膜下、肺及软组织出血.内脏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周围出血、水肿及淋巴细胞浸润,肝脾及淋巴结中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增生,吞噬现象活跃。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和充血,肺泡内有蛋白渗出液,肺毛细血管可有纤维蛋白血栓。肝实质脂肪变并有灶性坏死, 肝小叶中心坏死,亦可见灶状或点状坏死。肾上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及灶性出血,球状带脂肪消失, 肾小管上皮有节段性变性坏死。此外,心肌、肾上腺、胰腺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坏死区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脑膜呈非化脓性脑膜炎变化,脑实质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周围出血及淋巴细胞浸润。皮质及脑干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细胞变性、噬神经细胞现象和小胶质细胞增生。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第二十章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第二十章
第一节 虫媒病毒
二、登革病毒
(三)微生物学检查
可取患者发病1~3天血接种白纹伊蚊C6/36细胞株以分离病毒,亦可接种 巨蚊成蚊的胸内或巨蚊幼蚊的脑内。血清学试验可查患者血凝抑制抗体、 补体结合抗体,如恢复期血清较早期特异性抗体效价高4倍或4倍以上,则 有诊断意义。特异性抗体IgM型抗体检出有助于早期诊断。
第二节 出血热病毒
一、汉坦病毒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病毒进入人体后,潜伏期约1~2周,起病急,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 出血和肾损害,常伴有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及三红(面、颈、上 胸部潮红)。患者可出现眼结膜、咽部及软腭充血,软腭、腋下、前胸等 处也有出血点。典型的临床过程包括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 尿期和恢复期。
第一节 虫媒病毒
第二节 出血热病毒
一、汉坦病毒
汉坦病毒(Hantaan virus)又叫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virus,HFRSV),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 体,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的汉坦病毒属。此病毒于1978年从韩国汉坦河附近 流行性出血热疫区捕获的黑线姬鼠的肺组织中分离出来,以后又从患者血 清中分离得到。
第一节 虫媒病毒
二、登革病毒
(二)致病性
人和猴是登革病毒的自然宿主,伊蚊是传播媒介。 病毒通过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在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增殖,

[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 出血热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 出血热病毒

传染源
主要是带毒的猪、牛、马、驴、羊等家畜和鸟类
幼猪具有高的感染率和高滴度的病毒血症,是最
重要的传染源和中间宿主
病人的病毒血症短暂,且血中病毒滴度不高,故
病人不是主要的传染源 蝙蝠亦可能为乙脑病毒的传染源
传播媒介
主要传播媒介是三节吻库蚊 感染的蚊子可带毒越冬并可经卵传代,因此蚊
子不仅是传播媒介又是重要的储存宿主


患者,男,5岁。5d前 无明显诱因发热,伴 有头痛乏力,喷射呕 吐,1d前昏迷,于2004 年8月25日入院。居住 地为农村,从未接种 疫苗,蚊虫较多。
查体 T 39.4℃,R 32次 /分,P 112次/分,Bp 150/100mmHg。昏迷状态, 被动体位,面色潮红,呼 吸急促,双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约3mm,对光反射迟 钝,颈抵抗阳性,四肢肌 张力较高,心肺无异常, 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双 膝反射未引出,布氏征阳 性,角膜反射存在。
流行性出血热的症状
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本病典 型表现有 起病急,有发热(38~40℃)、 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 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 症状,皮肤粘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 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
HFRS的部分临床表现: A: 结膜充血;B: 牙龈出血; C: 皮下出血;D: 皮肤淤斑。
症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

8-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8-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Ø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机制:
带毒蚊虫叮咬
少量入血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淋巴 节内增殖
肝、脾单核巨噬细胞内 增殖
二次病毒血症 顿挫感染 突破血脑屏障
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病变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Ø致病性与免疫性
临床特点:
• 轻型:体温通常38 ℃ ~39℃ ,患者神志始终清晰,不同程 度嗜睡, 一般无抽搐,脑膜刺激不明显,多在一周内恢复。
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 Ø 登革休克综合征: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
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
二、登革病毒
Ø微生物学检查法
• 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 血清学检查可检测登革病毒血凝抑制抗体,亦可 用抗体捕获ELISA法及斑点免疫测定法检测登革 热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作为登革热的早 期快速诊断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Ø微生物学检查法
1.病毒的分离 2.病毒抗原检测 可用免疫荧光或ELISA技术检测发病初期患者血液或脑 脊液中的乙脑病毒抗原,阳性结果有早期诊断意义。 3.血清学试验 检测病人血清或脑脊液中的特异性IgM抗体,是目前早期 快速诊断较好的方法。 4.病毒核酸检测 用RT-PCR法检测病毒核酸片段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 感性,在感染早期抗体尚未出现时即可检出,可用于早期快速诊断。

第二十九章虫媒病毒

第二十九章虫媒病毒

第二十九章虫媒病毒

一、名词解释

1.自然疫源地2.HFRSV 3.虫媒病毒4自然疫源性疾病5.登革休克综合症

二、填空题

1.虫媒病毒是指一大类通过——叮咬人和动物而传播的疾病的病毒。其传播媒介常见的有——、——、——等。

2.虫媒病毒包括——科、——科和——科。

3.我国流行的虫媒病毒主要种类有黄病毒科的——、——和——,以及布尼亚病毒科的——和——。

4.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形态为——,核酸类型为——。

5.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为——包膜病毒,对脂溶剂——。对酸——。

6.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是——和——,作为传染源的动物主要是——。

7.乙脑病毒的血清有——种,其抗原性——,可用——疫苗预防该病毒。

8.蚊子不仅是乙脑病毒的——,还是其——。

9.乙脑病毒经——次——症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变性坏死。

10.乙脑病毒感染类型多表现为——感染,脑组织的感染多与机体——结构与功能不完善。

11.预防乙型脑炎的措施包括——,特异性预防需接种——。

12.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感染人体引起——,其动物宿主和传染源主要是——。

13.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可以通过感染动物的——、——或V等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周围环境。人进入疫区可通过——、——和——等途径受到感染。

14.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的核酸类型是——,其包膜上——血凝素。

15.新疆出血热病毒主要宿主动物是——,传播媒介是——。

16.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主要发生在我国——各省,临床分为——和——两个类型。

三、最佳选择题

1.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病毒是( )

A.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B.新疆出血热病毒

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区别怎么样

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区别怎么样

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区别怎么样

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到底有没有区别呢?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下面由店铺给你做出详细的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区别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区别一:

电脑病毒“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而生物病毒是对生物而言的

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区别二:

计算机病毒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生物病毒是指具有核酸或者蛋白质有机物的能够进行独特方式繁殖,严格寄生的生物体.

前者是在计算机的运用中一串数字程序或者编码,是实际看不见摸不着的,是虚拟数字化的东西;后者是在生命意义上的生命体,是可以观察到了,有形态大小的实际存在的实物.

相同点是:

寄生性.计算机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当执行这个程序时,病毒就起破坏作用,而在未启动这个程序之前,它是不易被人发觉的.病毒也只能寄生在宿主体内才可存活繁殖.

传染性.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在某些情况下造成被感染的计算机工作失常生物病毒也可由一个生物体扩散到另一个生物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它可得到大量繁殖,并使被感染的生物体表现出病症甚至死亡.

潜伏性.有的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都可以潜伏,一般不会轻易发现.

破坏性.两者都会引起危害.

不同点是:一个是生命形式,一个是非生命形式.

对于计算机病毒,可以使用电脑管家来清除,电脑管家拥有基于CPU

syh2016-虫媒出血热病毒疱疹病毒

syh2016-虫媒出血热病毒疱疹病毒

v 病毒核酸检查:用PCR、核酸杂交试验检测病毒
防治原则
v 消灭传染源:采取有效措施灭鼠,并注意处理 鼠的排泄物,加强实验动物的管理。 v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个人防护,避免呼吸道及 接触感染。并保证食品和个人卫生。 v 保护易感人群:对高发病地区及其他疫区的高 危人群应推行疫苗(灭活疫苗)接种。
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线状病毒科
登革休克综合症
(dengue shock syndrome, DSS) 患者会出现脉搏快速而虚弱、低血压、寒 战和疲惫等症状。除了由常见的脉管炎引起的 血浆渗漏外,还存在散布的血管内凝血。
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症
v 通常发生在再次感染登革的儿童或成人。 v 病情轻重与病人血清中存在的登革抗体有关。 v 机制:与依赖抗体的增强病毒感染作用有关。 v 病毒感染可诱导单核细胞或活化的T细胞释放IL-2、IFN-γ
乙脑病毒的电镜照片
传播途径
v 传染源和储存宿主: 幼猪、马、牛、羊等(短暂病毒血症,无症状) v 传播媒介: 主要是三节喙库蚊、致乏库蚊和白纹伊蚊,亦是 长期储存宿主,可带毒越冬并经卵传代。 v 流行季节:6-9月,南方偏早,北方偏迟。与 各地蚊密度的高峰一致。
流行环节
蚊→动物(猪、牛、羊等)→蚊的循环 叮咬易感人→乙脑
微生物学检查
v 病毒的分离及鉴定:用VeroE6 单层细胞培养法

医学微生物学-虫媒、出血热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虫媒、出血热病毒
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三带喙(hui)库蚊既是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 幼猪是最重要中间宿主(扩散宿主)和传染源。
其它动物

蚊 幼猪
4.致病性
5.微生物学检查 ELISA测IgM 6.预防 防蚊灭蚊,接种疫苗,动物管理 减毒活疫苗:儿童、幼猪
第三十章 出血热病毒
Haemorrhagic fever viruses(P286)
汉坦病毒
传染源和储存宿主: 啮齿动物(黑线姬鼠) 传播媒介: 排泄物、分泌物直接接触或形成气溶胶感染。 传播途径: 呼吸道、消化道、伤口 垂直传播(孕妇) 虫媒(螨)传播。
致病: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中国疫情最严重(90%世界) 免疫力牢固 预防: 灭鼠、个人防护。 灭活疫苗
本章要点:
国内流行的主要病毒
乙型脑炎病毒 森林脑炎病毒 登革病毒 新疆出血热病毒
第一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virus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乙脑病毒) 日本脑炎病毒(1935年日本发现) 蚊虫叮咬传播 引起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
1.生物学特性
血凝素,在PH6.0~6.5能凝集鸡、鸽、鹅 的红细胞。
乙脑病毒、汉坦病毒的传染源及宿主, 传播媒介、所致疾病。
出血热 三H症状: 高热(hyperpyrexia) 出血(hemorrhage) 低血压(hypotension)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27虫媒病毒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件27虫媒病毒
第二十七章 虫 媒 病 毒
学习目标:
1. 掌握虫媒病毒的共同特征,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主 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2. 了解汉坦病毒的传播方式及所致疾病。
虫媒病毒是一大群通常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如蚊、 蝉、白蛉等)叮咬人、家畜及野生动物而传播的病毒。在 我国流行的虫媒病毒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 毒、登革病毒及新疆出血热病毒。虫媒病毒具有共同特征 :病毒呈小球形,直径为40~70 nm;核酸为单股正链 RNA;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有包膜;节肢动物既是 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
对不表达中和抗原表位或抗原表位不同的相关病毒株产生的非中和 抗体与病毒结合后,抗体Fc段与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促进细胞对病 毒的摄取,引起依赖抗体的感染增强作用,多见于登革病毒再感染。
三、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登革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与乙脑病毒相同,可用 血凝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血清抗体,恢复期抗体效 价比急性期增高4倍或4倍以上、单份血清IgM阳性均 有助于登革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还可用小鼠接种或 蚊传代细胞分离病毒。
常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乙脑的病后免疫力稳定、持久,隐性感染者同样可 获得免疫力。
四、 微生物学检查 临床主要采用血清学方法检
验乙脑病毒。可用于早期诊断乙 脑的方法主要有ELA法测血清中抗 乙脑病毒IgM、血凝抑制试验和免 疫荧光法查血液或脑脊液中的乙 脑病毒抗原。

虫媒病毒Arbovirus课件

虫媒病毒Arbovirus课件

(三)微生物学检查
病毒血症持续时间短,滴度低,故分离病毒阳 性率低,常用血清学方法。HI试验和ELISA检测 患者体内IgM,阳性率可达90%以上。
(四)防治原则
防蚊、灭蚊是主导措施。 接种国产地鼠肾组织培养病毒灭活疫苗可用于 保护10岁以下儿童和到达疫区的易感人群。 幼猪接种疫苗有可能控制乙脑的流行与传播。
亦称为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B encephalitis virus ),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引起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乙 脑是以脑实质炎症为主的中枢神经系 统急性传染病。以2~6岁儿童发病率 最高。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严重者病 死率高,幸存者常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2003年6月,SARS造成的恐惧还没有消失,在广州又 暴发了乙脑的流行
目前,发病多见于边远地区 流脑和乙脑 的区别
汉坦病毒 Hantavirus,HV
HV引起肾综合症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为致死 性疾病。
(一)生物学性状
汉坦病毒属属于布尼亚病毒科 (Bunyaviridae) 汉坦病毒属 (Hantavirus,HV)
虫媒病毒包括14个病毒科,其中主要 有披膜病毒,黄病毒科和布尼雅病毒 科,能对人致病的有100种以上。
在我国主要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森林 脑炎, 登革热,肾综合征出血热及新 疆出血热。

微生物22^M23 出血热病毒和虫媒病毒

微生物22^M23 出血热病毒和虫媒病毒



感染后出现IgM,IgG--中和抗体
特异性细胞免疫
微生物学检查法
1. 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C6/36细胞分离培养病毒 乳鼠脑内接种法分离培养病毒 病毒的鉴定--CPE、红细胞吸附试验 2. 病毒抗原检测
3.血清学检查
IgM抗体:阳性率90%以上,用于早期快速
诊断
IgG抗体检测: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 清,4倍以上升高,具有诊断价值。 4.病毒核酸检测
(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 HPS)
以高热、弥漫性肺部炎症、呼吸衰竭为主要特征。
中国是世界上 HFRS 疫情最严重的国家
1. 流行范围广:除青海和新疆外,其余各省、市、
自治区均有病例报告。 2. 发病人数多:10 万人左右/年; 占全球总病例数 80% 以上。 3. 病死率较高: 5%~10%。
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
致病性
病毒经蚊虫叮咬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经血流播散。 二种不同的临床类型:
1. 登革热(DF)
2. 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
登革热的临床特征
潜伏期约4~8天,典型的临床表现为:
发热、极度疲乏
疼痛:头痛、全身关节及肌肉疼痛(100%)
皮疹
淋巴结肿大
2. 传播途径
动物源性传播:呼吸道 消化道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第23章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p302 1学时

第1节虫媒病毒

虫媒病毒( arbovirus)又称节肢动物媒介病毒,是一类在节肢动物体内增殖,通过吸血节肢动物叮咬人而感染。我国流行的主要有乙脑病毒、登革病毒和森林脑炎病毒。

虫媒病毒共同特点:

1.病毒为小球形, 单正链RNA,有包膜,包膜表面有刺突;

2.对热、脂溶酸敏感;

3.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性;

4.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生物学性状

乙脑病毒具有典型虫媒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呈球形,直径 35~50nm,有包膜,包膜表面的刺突为血凝素。

乙脑病毒抗原性稳定,迄今只发现一个血清型,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分离的病毒株之间无明显差异,因此,应用疫苗预防效果良好。

乙脑病毒能在地鼠肾、幼猪肾等原代细胞中增殖,也可在白蚊伊蚊 C6/C36传代细胞中增殖,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

乙脑病毒最易感的动物是乳鼠,脑内接种后3~5d发病,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肢体痉挛,最后转入麻痹而死亡,其脑组织含大量病毒。细胞培养病毒简便易行,用于制备疫苗、研究病毒复制机理及筛选抗病毒药物等。

乙脑病毒抵抗力弱, 56℃30min、100℃2min可灭活。对酸、乙醚和氯仿等脂溶剂敏感,在3%~5%的苯酚溶液中仅存活1~2min。

致病性与免疫性

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多数为隐性感染,仅少数发

生脑炎。成人因隐性感染获得了特异性免疫力,所以乙脑多见于 10岁以下儿童。近年来,随着在儿童中普遍接种疫苗,成人发病有增高的趋势。

乙脑病毒经受染蚊虫叮咬进入人体,首先在局部皮下毛细管内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结增殖,再侵入血流,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随血流播散到肝、脾,在单核吞噬细胞中大量增殖后再次入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引起发热、全身不适等。绝大多数患者病情不再继续发展,只有少数免疫功能低下或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者,病毒可通过血脑屏障,侵入脑组织增殖,引起脑膜及脑实质的炎症,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惊厥、昏迷等。病死率高,幸存者可留下痴呆、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2020年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副高)《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考试大纲内容

2020年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副高)《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考试大纲内容

2020年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副高)《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

考试大纲内容

一、专业知识

1、本专业知识

全面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相关知识,包括:致病性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常见细菌、病毒、真菌的检验技术、相关兔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有关的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检验结果的病原学、卫生学意义。

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2、相关专业知识

熟悉传染病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

二、专业实践能力

1、能独立完成传染性疾病或食物中毒疾病及环境样品的检验工作,根据专业能熟练进行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食品、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水质和涉水产品、卫生用品、医疗用品、化妆品等样本的采集,致病微生物学指标和血清学指标检测,能为疾病诊断、疫情处理及公共卫生管理提出正确的建议和意见。

2、了解常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及应用范围。

三、学科新进展

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能应用于实践。

附录

一、细菌检验方法

1、常规分离方法

2、生化鉴定技术

3、免疫学检测技术

4、核酸鉴定技术

5、药敏试验

二、细菌种类

1、化脓性细菌: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奈瑟菌属、假单胞菌属。

2、肠道感染细菌: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幽[门螺杆菌、弯曲菌。

3、厌氧性细菌:厌氧芽胞梭菌、无芽胞厌氧菌。

4、呼吸道感染细菌: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嗜肺军团菌、百日咳鲍特菌。

5、动物源性细菌:布氏菌属、炭疽芽孢杆菌、鼠疫耶氏菌。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1)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1)

128种
中国发现的虫媒病毒
9种
其中引起流行的虫媒病毒 4种
分离到的虫媒病毒
5种
我国流行的虫媒病毒
• Encephalitis B virus 乙型脑炎病毒
• Dengue virus 登革病毒
• Forest encephalitis virus 森林脑炎病毒
• 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虫媒病毒(arbovirus)为一群通过吸 血的节肢动物叮咬易感的脊椎动物 而传播疾病的病毒。
虫媒病毒的共同特性
宿主范围广 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 所致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性 大多数虫媒病毒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临床表现呈多样性
虫媒病毒的种类
1992年国际虫媒病毒中心登记 535种
对人类致病的虫媒病毒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virus
主要分布于亚洲的亚热带、温带地区,我国 除东北北部、新疆、青海和西藏外,均有该 病流行。
一、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结构
球形,直径30~40nm 有包膜,衣壳呈立体对称型 +ssRNA, 含一个ORF
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结构蛋白:
C(capsid)蛋白 M(membrane)蛋白 E(envelope)蛋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章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学习要点

一、虫媒病毒

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1)生物学性状

为单正链RNA病毒,有包膜。基因组为单正链RNA,编码3种结构蛋白(E 蛋白、M蛋白、C蛋白)和至少7种非结构蛋白(NS)。E蛋白具有血凝素活性,并可诱生中和抗体。小鼠和乳鼠是易感动物,病毒培养常用C6/36细胞。

(2)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带毒的蚊子和猪、牛、马、驴、羊等家畜。幼猪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和中间宿主。人感染病毒后仅发生短暂的病毒血症,且血中病毒滴度不高,所以病人不是主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通过带毒的蚊子叮咬传播,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

流行特征:主要流行区为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秋季流行为主,与蚊子密度的高峰期相一致。易感者主要是10岁以下的儿童。

(3)致病性与免疫性:感染后出现两次病毒血症。多为隐性感染和顿挫感染。少数免疫力不强的感染者,病毒可穿过血脑屏障在脑组织内增殖,损伤脑实质和脑膜,出现高热、剧烈头痛、惊厥或昏迷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死率高。部分患者恢复后可有痴呆、失语、瘫痪等后遗症。

病后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以体液免疫为主。

(4)防治原则:防蚊和灭蚊是关键。在易感儿童接种灭活疫苗。在流行地区可给幼猪接种疫苗。

2.登革病毒

形态和结构与乙脑病毒相似。有四个血清型,各型病毒间有交叉抗原性。病毒易在C6/36、Vero等细胞中增殖,亦可在蚊体内和乳鼠脑内增殖。

人和灵长类动物是登革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主要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引

起登革热(DF)和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前者病情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淋巴结肿大及皮疹等,后者病情较重,可出现皮肤大片紫癜及瘀斑、消化道出血等,并可发展为出血性休克,死亡率高。“抗体依赖的增强作用”(ADE)是DHF/DSS的重要的发病机制。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但对异型病毒无免疫力,可再次感染。

可用白纹伊蚊C6/36株细胞分离培养病毒;血清IgM抗体检测、RT-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可用于疾病的早期快速诊断。

防蚊和灭蚊是主要措施。目前尚无特异性的防治方法。

3.森林脑炎病毒

蜱是森林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多种野生动物是其传染源,人进入林区被蜱叮咬而感染。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脑脊髓炎和脊髓炎。特异性预防方法是对有关人员接种灭活疫苗。

二、出血热病毒

1.汉坦病毒

(1)生物学性状:为单负链RNA病毒,有包膜,包膜上有血凝素刺突。基因组分为L、M、S三个片段。分为十多个型别。

(2)致病性与免疫性:

引起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

传染源为鼠类,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性。病毒在鼠唾液、尿、呼吸道分泌物及粪便等污染环境,人和动物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直接接触等方式被感染。

HFRS是以肾组织的急性出血、坏死为主,典型的临床经过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我国是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最严重的国家。

HPS是以肺组织的急性出血、坏死为主,临床特征为高热、肌痛、头痛等,并迅速出现咳嗽、气促和呼吸窘迫而出现呼吸衰竭,病死率高。目前主要在美洲及欧洲的一些国家流行。

汉坦病毒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3)防治原则:可用灭活疫苗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

2.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又称为新疆出血热病毒。硬蜱为主要传播媒介。野生啮齿类动物以及羊、牛、

马、骆驼等家畜是主要的储存宿主。通过带毒硬蜱叮咬或与带毒动物直接接触而传播,亦可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而侵入人体。以高热和出血为主要临床特征。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虫媒病毒

2.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3.汉坦病毒肾综合征(HPS)

二、选择题

A1型题

1.在我国,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是:

A.蚊

B.鼠类

C.蚤

D.虱

E.蜱

2.为预防哪种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与流行,应给流行区的幼猪接种疫苗:

A.乙型脑炎病毒

B.汉坦病毒

C.登革病毒

D.脊髓灰质炎病毒

E.流感病毒3.主要通过伊蚊传播的病毒是:

A.日本脑炎病毒

B.登革病毒

C.汉坦病毒

D.乙型肝炎病毒

E.森林脑炎病毒4.下列哪种病毒感染以隐性感染居多:

A.乙型脑炎病毒

B.麻疹病毒

C.流行性感冒病毒

D.天花病毒

E.狂犬病病毒5.蚊是乙型脑炎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原因主要是:

A.乙型脑炎病毒在蚊体可形成病毒血症

B.蚊可叮咬多种家畜或禽类

C.蚊体可携带乙脑病毒越冬以及经卵传代

D.蚊可在动物与人体间传播乙型脑炎病毒

E.乙型脑炎病毒不会使蚊致病

6.乙型脑炎早期诊断的方法应首选:

A.病毒分离

B.中和试验

C.血凝抑制试验

D.补体结合试验

E.特异性IgM抗体测定

7.汉坦病毒的自然宿主是:

A.蚊

B.蚤

C.鼠类

D.虱

E.蜱

8.汉坦病毒引起的疾病是:

A.肾综合征出血热

B.肝炎

C.脑炎

D.腹泻

E.肺炎9.下列哪项不.是汉坦病毒的特征:

A.有包膜的DNA病毒

B.可直接损伤全身毛细血管和小血管

C.感染流行状况与鼠类的分布活动有关

D.可引起免疫复合物性疾病

E.特异性IgM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

10.汉坦病毒肺综合征的病原体是:

A.汉坦病毒

B.登革病毒

C.新疆出血热病毒

D.埃博拉病毒

E.大肠埃希菌O157∶H7

B1型题

(供1~3题备选答案)

A.乙型脑炎病毒

B.登革病毒

C.汉坦病毒

D.森林脑炎病毒

E. 西尼罗病毒

1.以伊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病毒是

2.以蜱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病毒是

3.以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病毒是

(供4~6题备选答案)

A. 人和灵长类动物

A.幼猪

C. 硬蜱

D.鹿鼠

E.黑线姬鼠

4.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的储存宿主是

5.辛诺柏病毒病毒的储存宿主是

6.登革病毒的储存宿主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