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909406课程中文名称: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英文名称: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开课专业:经济学开课学期: 5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4学时,其他4学时)总学分: 3二、课程目标针对修过《经济学原理》课程本科生的知识背景和能力特点,《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力图在经济学直观原理和经验案例的基础上,运用代数、微积分等数学工具,进一步全面深入地讲授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结合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例证,启发学生获得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兴趣和思路,使学生学习建立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力求使学生达到:(1)掌握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逻辑线索和分析方法,在思维方法上经济学化;(2)能够将现实中松散和复杂的经济问题,简化和抽象为适合于经济分析的约束条件下的经济行为人最大化自身效用的基本决策问题;(3)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供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思路。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 导论(2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篇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现状,帮助学生建立这门课程的基本框架,明确本门课程的基本任务和达到的目标。
教学内容:1.1市场:建立模型、最优化与选择、保留价格、市场均衡、帕累托效率2 消费者理论(20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篇的教学,使学生明确消费者选者面临的约束条件;认识几种常用的描述消费者口味的方法;理解消费者如何做出自己的消费决策,并进一步理解当外界环境变化时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会如何改变;理解为什么价格变化对需求存在不同的影响。
掌握几种常用的描述消费者福利变化的工具;掌握市场需求是如何加总得到的,理解弹性在描述市场需求时的作用,理解市场均衡的概念,深刻理解税收的实质及其对市场均衡的作用,熟练掌握税收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是如何分担的。
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0163A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 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3适用对象:经济学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一、教学目标目标1:学习本课程有助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素养。
目标2: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通过数学分析和图形描述,更深入系统地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并为高级微观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目标3: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关注经济热点和难点问题,帮助学生厘清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提高观察经济现象、分析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中级微观经济学主要由消费者均衡论、生产者均衡论、成本论、市场结构论、要素市场论、一般均衡论、福利经济学和市场失灵论组成。
对于微观经济学中没有涉及的经济学理论,应运用图形、案例和数学方法加以分析,这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应细讲、精讲;对于与微观经济学相重复的内容,应粗讲或选讲。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紧紧围绕重点和难点内容来设置问题,启发式讲解,化整为零,将重点和难点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点,各个击破,并进行归纳总结。
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应运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采取学生自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与课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学生自学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并在课堂或课后进行讨论。
该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应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工具来分析本专业相关领域的问题,有助于学生与国内外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专业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毕业要求的实现。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基本理论讲授与最新发展介绍的结合。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非常迅速,新的理论与方法层出不穷,教学过程中要在讲授经典理论的同时介绍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开阔学生的理论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级微观经济学 课程大纲 经济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微观经济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概念,提供给学生分析市场行为和经济决策的框架和工具,并且通过实际案例和模型分析,使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理论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1.2 课程重点本课程主要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市场供求、市场均衡、用户和生产者理论、市场结构、经济效率、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等等。
1.3 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经济学专业学生、金融学专业学生以及对经济学理论感兴趣的学生。
二、教学内容2.1 市场供求本章主要介绍市场供求曲线的基本概念、供求关系的影响因素、市场均衡的达成以及外部因素对市场供求的影响。
2.2 用户和生产者理论该章节主要介绍用户和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包括边际效用理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等方面。
2.3 市场结构本章讲述市场结构的种类和特点,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2.4 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该章节主要介绍市场效率的概念、市场失灵的原因以及政府如何干预市场以促进效率和公平。
2.5 政府干预最后一章重点探讨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包括税收、补贴、价格管制和反垄断法等。
三、教学方法3.1 理论讲解课堂上老师将以幻灯片和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理论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微观经济学理论的整体框架和认识。
3.2 课堂讨论老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开展全班讨论,以便学生们可以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现实的经济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
3.3 作业与实践案例老师将布置一些与理论通联紧密的作业和实践案例,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材和参考书目4.1 教材Frank R. H., Bernanke B. (2001). Principles of Microeconomics (Special Asia Edition). McGraw-Hill.4.2 参考书目Varian, H. (2014).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with Calculus. W.W. Norton Co.Perloff, J. M. (2011). Microeconomics: Theory Applications with Calculus. Pearson.五、评分标准5.1 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主要通过平时表现、课堂讨论、作业和期末考试。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368课程名称:中级微观经济学英文名称: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总学时:48学分:3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适用范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一、课程简介《中级微观经济学》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学习该课程,让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理论体系,培养和增强学生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准确理解记忆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了解课程的理论体系,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并能熟练地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运行中的相关问题。
从长远看,还要力求将教学与辅导学生的考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提高学生经济论文写作与科研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主要教学方法(一)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1.需求、供给以及市场均衡的性质;2. 消费者理论:效用与偏好,预算约束和选择;3.生产理论:生产函数、最有要素组合、扩张路线与规模收益;4.成本理论:短期成本分析、长期成本分析、规模经济理论;5.利润最大化;6.完全竞争市场:基本特征、短期均衡、供给曲线;要求学生了解需求与供给的基本知识,熟悉需求与供给的函数及其均衡与变动,弹性的概念和各种需求及供给弹性,掌握需求弹性与厂商的收入之间的关系,动态的蛛网模型;了解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基本方法和概念,熟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掌握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了解生产的基本问题,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掌握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条件,掌握各种成本之间的关系,掌握利润最大化原则;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条件,熟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掌握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和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二) 要素市场理论1.要素的需求2.要素的供给3.要素市场的均衡要求学生了解引致性需求的含义,熟悉以劳动为例的要素供给的原则,并且掌握要素市场均衡的条件、掌握收入分配与要素价格等理论(三)不完全竞争市场1.垄断竞争2.寡头垄断3.完全垄断4.垄断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无效率,以及对垄断的治理要求学生了解几种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熟悉垄断竞争下的均衡条件,寡头垄断的古诺模型、斯泰克伯格模型以及完全垄断下的均衡条件,掌握垄断条件下造成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造成的剩余损失,并且掌握如何对垄断进行管制。
(2024版)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50140035课程名称: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基本情况:1.学分:3学分学时:48学时2.课程性质:必修3.适用专业:经济学适用对象:本科4.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高等数学5.首选教材:范里安著,费方域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六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选教材:平新乔著,《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参考书目:[1]、高山晟著,刘振亚译,《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张维迎著,《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3]、Hal Varian,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 sixth edition,W.W.Norton & Co., 2005;[4]、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3版·上、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张军译,《微观经济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曼斯费尔德著,黄险峰等译,《微观经济学》(第九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考核形式:闭卷考试+平时表现(期末闭卷考试占70%;平时表现占30%)7.教学环境:要具备必要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如多媒体教室。
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微观经济学是学习和掌握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基础课程,是迈进经济学殿堂的重要阶梯。
现代经济学已经发展出一整套可经证伪的理论体系,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它更趋近于自然科学,因而是一门更为“科学”的社会科学。
本课程旨在讲述两百年来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的解释性逻辑框架,演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架构,培养学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能够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现实中的各类经济问题。
学生通过学习,一方面需要把握微观经济理论的框架体系,弄清微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其分析方法,了解其最新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极为重要的,需要学会如何用所学到的理论分析工具,解释和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系《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代码:ZX1002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学分:3学时:54(理论学时:54;实验实践学时:0)面向对象:财政学专业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高等数学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旨在讲述两百年来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的解释性逻辑框架,演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架构,培养学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能够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现实中的各类经济问题。
学生通过学习,一方面需要把握微观经济理论的框架体系,弄清微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其分析方法,了解其最新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极为重要的,需要学会如何用所学到的理论分析工具,解释和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练习。
三、课程考核要求1.考试目的与要求:考察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对课程知识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重点考核学生运用基本经济理论来分析与解决经济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校效果。
2.考核形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另一部分是期末卷面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3.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进行核算,其中过程考核占30%,期末卷面考试占70%。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中级微观经济学》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第一讲导论与预算约束 3第二讲偏好与效用 3第三讲选择与需求 3第四讲显示偏好与斯勒茨基方程 3第五讲需求分析与跨期选择问题/不确定性与资产市场 3第六讲消费者剩余、市场需求与均衡 3第七讲生产技术 3第八讲生产成本 3第九讲利润的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 3第十讲市场势力:垄断和买方垄断 3第十一讲垄断行为 3第十二讲寡头垄断 3第十三讲博弈论与寡头垄断分析 3第十四讲交换经济与福利经济学定理 3第十五讲生产经济与福利经济学定理 3第十六讲外部效应 3第十七讲公共物品 3第十八讲信息与激励 3合计54第一讲导论与预算约束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教材的结构及学习内容;具备建立市场模型进行分析的能力;掌握预算约束相关理论。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学科(120201)教学大纲《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级微观经济学英文译名: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开课单位:经济与贸易学院预修课程: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开课学期:1课内总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试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中级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研究生的基础理论课程。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经济学》原理基础之上继续进一步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经济分析方法;学会熟练运用经济理论和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独立地、创造性地研究经济问题,提供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的思维框架。
该课程采用国外原版教材教学,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能熟练掌握微积分的知识,线性代数的知识和一定的数理统计学知识。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一)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稀缺性和机会成本第二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第三节经济模型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效用最大化第三节需求函数第四节收入与闲暇第五节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第六节n个变量的一般化问题第七节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新进展第三章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第一节预期效用与主观概率第二节两个悖论第三节风险测定第四节风险防范第五节风险规避度量第六节资产需求理论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企业最优化行为第三节投入需求第四节成本函数第五节联合产品第六节m个变量的一般化问题第七节企业行为理论的新进展第五章市场均衡第一节完全竞争假定第二节市场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第三节商品市场均衡第四节要素市场均衡第五节均衡的存在性和唯一性第六节均衡的稳定性第七节间歇调整的动态均衡第六章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定价与产出第一节市场结构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价与产出第七章垄断条件下的定价与产出第一节垄断及其形成的原因第二节垄断市场的定价与产出第八章垄断竞争与寡占条件下的定价与产出第一节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定价与产出第二节寡占条件下的定价与产出第九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第一节一般均衡分析第二节福利经济学第三节市场失灵三、教材[美] Pindyck, Rubinfeld著,张军译.微观经济学(四、参考文献1、Varian, Hal R.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6th. Ed.W.W.Norton.2003.(中文版《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2、Gravelle and Rees.Microeconomics,3th.ed .FT-Prentice Hall,2004.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英文影印版.2005)4、Andreu Mas-Colell, Michael D. Whinston and Jerry R.Green. Microeconomic The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8、Fudenberg D and Tirole J. Game Theory. MIT Press9、Myerson,Roger. B. Game Theor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会计理论研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会计理论研究英文译名:Accounting Theory Research开课单位:会计学院预修课程: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开课学期:1课内总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试一、教学目的及要求“思考就是比较”,通过比较,抓住特点,了解异同。
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中文名称:中级微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icroeconomics学时数:50 学分:3一、课程性质和目的中级微观经济学是以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经济学,是国际商学院各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一般在一年级下学期开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把握微观经济理论的框架体系,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分析方法,学会如何用所学到的理论分析工具,解释和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二、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中级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机制如何解决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
它试图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现代社会中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如何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
教学中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理论分析、演算推导、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能够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现实中的各类经济问题。
课程基本内容如下:第1讲绪论(2学时)基本内容:微观经济学的应用及其局限、为什么要学习微观经济学、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什么是市场、实际价格和名义价格。
基本要求:了解实际价格和名义价格,掌握什么是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重点:能够正确判断出一经济问题是属于实证问题还是规范问题。
难点:实际价格、名义价格的区分。
第2讲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4学时)基本内容:市场机制、供给和需求的变动、供给和需求的弹性、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基本要求:了解供给需求曲线、供给需求弹性、理解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的区别。
重点:需求-供给模型、弹性、价格控制。
难点: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政府干预的结果——价格控制。
第3讲消费者行为(4学时)基本内容: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消费者选择、显示性偏好、效用、生活成本指数。
基本要求:理解偏好假设,掌握消费者偏好和预算约束,了解显示性偏好,掌握效用的概念和生活成本指数。
重点: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效用理论。
难点:区分两种生活成本指数——拉氏指数和派氏指数。
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Syllabus课程编号:151113ACourse Code: 151113A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Course Type: Discipline basic course总学时:Period: 48学分:Credits: 3适用对象:金融学, 经济学Applicable Majors: Finance, Economics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经济学原理Preparatory Courses: Advanced Math, 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是经济学原理的后续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以更严谨的方法去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以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课程将经济学直觉数理化,教学中将使用微积分和几何图形。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该能使用数学工具表达微观经济学中基本概念,推导常用的经济学模型,并将所学模型用以分析身边的经济学问题。
本课程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微观经济学基础。
Building on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this course aims to give student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n various microeconomic topics in a more rigorous way. Economic intuition will be formally modeled using mathematical language, and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use calculus and graph to solve these models. Upon completion of thiscourse,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in an analytic way, and apply these techniques to solve various economic problems. This course will provide a microeconomic foundation for other economics courses.二、教学的基本要求中级微观经济学重点讲授消费者偏好与效用函数,消费者最优选择及其需求函数特征,厂商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及其供给函数,竞争性均衡,拍卖,外部性,垄断竞争,不对称信息。
《中高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2022)
《中高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1.中文名称:中高级微观经济学2.英文名称:Middle and Advanced Microeconomics二、课程概况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数:48 学分数:3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开课学期:第一学期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三、四、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中高级微观经济学的前沿理论和方法体系,并灵活运用当代微观经济学的前沿理论和思维方法系统分析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
为学生今后深入研究现代经济学及学习其他专业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五、课程主要内容及先修课程课程主要内容包括:CH1导论 (4学时)CH2消费者选择 (4学时)CH3 效用理论 (4学时)CH4 供求分析 (4学时)CH5 生产决策 (4学时)Ch6 成本分析 (4学时)Ch7 完全竞争与垄断市场 (4学时)CH8 垄断竞争与寡头市场 (4学时)CH9 博弈论 (4学时)CH10 信息经济学 (4学时)CH11 外部经济 (4学时)CH12 公共决策 (4学时)先修课程: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六、课程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习题与思考题双语教学,多媒体教学七、课程考核方式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八、课程使用教材1.《中级微观经济学》叶德磊,财经大学出版社2.Microeconomic Theory, A. Mas-Colell, M. D. Whinston & J. R. Green, OxfordUniversity Press九、课程主要参考资料1. 《微观经济学18讲》平新乔,北京大学出版社2.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H. Varian著,费方域译分委员会主席签字:年月日主管院长签字:年月日编号:C3/研部03/002注:(1)英文课程名称务必写准确;(2)需编写的内容统一用宋小四号,行间距固定值22磅。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类别:任意选修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中级微观经济学是在初级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规范运用数学语言,系统阐述微观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加深学习对经济理论的理解。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理论体系,培养学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能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在此基础上,从数学的角度更深入地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建模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释和预测现实中的经济现象,体会经济分析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为今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中级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机制如何解决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试图通过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来说明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
教学中要加强对基本理论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掌握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学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经济分析;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跟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热点问题,加强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等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等。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利用数学工具推导相关理论,将松散复杂的现实经济问题简化抽象为经济行为主体在约束条件下的优化问题,使学生掌握建立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方法。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通过案例导入和经济热点分析,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对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六、课程教学内容(一)第一章市场(1学时)1.教学内容(1)构建模型;(2)最优化和均衡;(3)需求曲线;(4)供给曲线;(5)市场均衡;(6)比较静态分析;2.重、难点提示(1)重点是供给、需求和市场均衡的概念;(2)难点是比较静态分析和帕累托最优。
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中级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核心基础课,也是经济类专业的推荐选修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微观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学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经济分析,加强对经济理论的理解,培养以经济思维分析现实经济现象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消费者行为理论(Ⅰ)(4课时)第一节预算约束第二节偏好与无差异曲线第三节收入、价格的变动和需求第四节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第五节收入补偿的需求曲线与普通的需求曲线第六节应用本章重点、难点:消费者均衡的求解。
本章教学要求:理解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特征;掌握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掌握收入-消费线、价格-消费线;掌握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习题要点:基数效用序数效用消费者均衡求解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Ⅱ)(4课时)第一节显示性偏好理论第二节消费者在收入和闲暇之间的选择第三节消费者跨期选择本章重点、难点:显示性偏好理论、消费者跨期选择。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显示性偏好理论,会由此推导无差异曲线,能够利用无差异曲线分析物价指数与生活水平;掌握消费者跨期选择理论。
习题要点:直接显示性偏好间接显示性偏好显示性偏好弱公理显示性偏好强公理劳动供给曲线跨期选择理论。
第三章生产者行为理论(Ⅰ)(4课时)第一节生产技术与生产函数第二节对生产函数的假定与规模报酬第三节短期分析第四节长期分析第五节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第六节扩展线第七节生产弹性第八节线性生产函数的特性本章重点、难点: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扩展线。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生产技术、生产函数的含义;掌握短期生产函数分析、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扩展线、规模报酬。
习题要点:生产函数边际报酬递减等产量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脊线等斜线成本线扩展线规模报酬。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Ⅱ)(2课时)第一节成本的性质与成本函数第二节要素需求函数与成本函数第三节短期成本分析第四节长期成本分析第五节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本章重点、难点:短期与长期成本分析、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大纲
教师团队
张三、李四、王五
Team of Teachers San Zhang, Si Li, Wu Wang
教学目标
Teaching Objectives
针对修过《初级微观经济学》和《初级宏观经济学》课程的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的知识背景和 能力特点,《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力图在经济学直观原理和经验案例的基础上,运用微积 分等数学工具,进一步全面深入地讲授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结合中国改革和 发展的实际例证,启发学生获得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趣好和思路,使他们学习建立经 济学模型的基本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力求使学生达到: 1. 掌握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逻辑线索和分析方法,在思维方法上经济学化; 2. 能够将现实中松散和复杂的经济问题,简化和抽象为适合于经济分析的约束条件下的经济 行为人最大化自身效用的基本决策问题; 3. 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供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思路。 For completed elementary microeconomics and the primary macroeconomics course of economics characteristics of graduate student's knowledge and ability, the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course in economics principle and intuitive experience case, on the basis of using mathematical tools such as calculus, further in-depth comprehensive teaching the basic theory of modern economics and analysis metho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actical example of China'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spire the student to obtain good analysis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actual economic interest and train of thought, make them learn the basic method of economics model is established. Through teaching of the course, and strive to make students to: 1. To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 of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logical clues and the analysis method, on the thinking method of economics; 2. Loose to reality and complicated economic problems, to simplify and abstract is suitable for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constraints of economic agents to maximize its own utility basic decision problems; 3. To provide faces from two aspect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problem solu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系《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代码:ZX1002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学分:3学时:54(理论学时:54;实验实践学时:0)面向对象:财政学专业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高等数学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旨在讲述两百年来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的解释性逻辑框架,演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架构,培养学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能够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现实中的各类经济问题。
学生通过学习,一方面需要把握微观经济理论的框架体系,弄清微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其分析方法,了解其最新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极为重要的,需要学会如何用所学到的理论分析工具,解释和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练习。
三、课程考核要求1.考试目的与要求:考察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对课程知识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重点考核学生运用基本经济理论来分析与解决经济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校效果。
2.考核形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另一部分是期末卷面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3.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进行核算,其中过程考核占30%,期末卷面考试占70%。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中级微观经济学》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第一讲导论与预算约束 3第二讲偏好与效用 3第三讲选择与需求 3第四讲显示偏好与斯勒茨基方程 3第五讲需求分析与跨期选择问题/不确定性与资产市场 3第六讲消费者剩余、市场需求与均衡 3第七讲生产技术 3第八讲生产成本 3第九讲利润的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 3第十讲市场势力:垄断和买方垄断 3第十一讲垄断行为 3第十二讲寡头垄断 3第十三讲博弈论与寡头垄断分析 3第十四讲交换经济与福利经济学定理 3第十五讲生产经济与福利经济学定理 3第十六讲外部效应 3第十七讲公共物品 3第十八讲信息与激励 3合计54第一讲导论与预算约束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教材的结构及学习内容;具备建立市场模型进行分析的能力;掌握预算约束相关理论。
教学重点:经济假设与模型、预算约束及其性质教学难点:税收、补贴和配给对预算线的影响第一节导论1、教材及学习说明;2、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及方法第二节市场1、建立模型;2、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3、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4、均衡价格和数量;5、帕累托效率第三节预算约束1、预算集与预算线;2、税收、补贴和配给对预算约束的影响第二讲偏好与效用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偏好的意义;了解效用及效用函数的相关概念;能够用偏好及效用的相关理论解释消费者行为。
教学重点:偏好假设、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效用函数、效用函数与边际替代率教学难点:边际效用替代率第一节偏好1、消费者偏好;2、关于偏好的几种假设;3、无差异曲线;4、偏好的实例;5、良态偏好;6、边际替代率;7、边际替代率的其它解释;8、边际替代率的性状第二节效用1、基数效用;2、构造效用函数;3、效用函数的几个例子;4、边际效用;5、边际替代率;4、通勤车票的效用第三讲选择与需求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消费者是如何选择的,掌握消费者进行选择的相关理论;认识不同的商品,掌握反需求函数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最优选择与消费者需求、商品分类、反需求曲线教学难点:不同商品的种类、反需求函数第一节选择1、最优选择;2、消费者需求;3、若干例子;4、估计效用函数;5、边际替代率条件的意义第二节需求1、正常商品与低档商品;2、收入提供曲线和恩格尔曲线;3、几个实力;4、普通商品与吉芬商品;5价格提供曲线和需求曲线;7、替代和互补;8、反需求函数第四讲显示偏好与斯勒茨基方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消费者模型的研究方法,了解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实现的理论;掌握从消费者偏好到需求的转变过程。
教学重点:显示偏好的概念与应用、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教学难点:不同商品的种类、反需求函数第一节显示偏好1、显示偏好的概念;2、从显示偏好到偏好;3、恢复偏好;4、显示偏好弱公理;5、检验显示偏好弱公理;6、显示偏好强公理;7、如何检验显示偏好强公理;8、指数;9、价格指数。
第二节斯勒茨基方程(本节可根据需要不讲和略讲)1、替代效应;2、收入效应;3、替代效应的符号;4、需求的总变动;5、变动率;6、需求法则;7、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例子;8、另一种替代效应;9、补偿需求曲线第三节购买和销售1、净需求和总需求;2、预算约束;3、禀赋的变动;4、价格变动;5、提供曲线和需求曲线;6、修正的斯勒茨基方程;7、斯勒茨基方程的运用;8、劳动供给;9、劳动供给的比较静态学第四节购买和销售第五讲需求分析和跨期选择问题&不确定性与资产市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跨期分析、资产市场、不确定性和风险资产四个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在跨期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生产要素禀赋与预算约束、跨期选择的预算约束、期望效用、风险度量教学难点:跨期的现值分析第一节跨时期选择1、预算约束;2、消费偏好;3、比较静态学;4、斯勒茨基方程和跨时期选择;5、通货膨胀;6、现值:更仔细的研究;7、对若干时期的现值分析;8、现值的用途;9、债券;10、税收;11、利率的选择第二节资产市场(本节可根据需要不讲和略讲)1、报酬率;2、套利与现值;3、对资产差异的调整;4、具有消费报酬的资产;5、对资产报酬征税;6、应用:金融机构第三节不确定性1、意外消费;2、效用函数和概率;3、预期效用;4、预期效用为什么是合理的;5、避免风险;6、资产多样化;7、风险分散;8、股票市场的作用第四节风险资产(本节可根据需要不讲和略讲)1、均值一方差效用;2、风险的测度;3、风险资产的市场均衡;4、报酬如何调整第六讲消费者剩余、市场需求与均衡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工具消费者剩余;掌握从个人需求到市场需求,最后到市场均衡的过程;掌握的是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弹性定义、弹性的各种应用和均衡。
教学重点:消费者剩余、弹性、边际收益、市场均衡、税收第一节消费者剩余1、离散商品的需求;2、根据需求曲线建立效用函数;3、消费者剩余的其他解释;4、从消费者剩余到诸消费者剩余;5、近似于连续需求;6、拟线性效用;7、对消费者剩余变化的说明;8、补偿变化和等价变化;9、生产者剩余。
第二节市场需求1、从个人需求到市场需求;2、反需求曲线;3、离散商品;4、广延边际和集约边际;5、弹性;6、弹性与需求;7、弹性与收益;8、弹性不变的需求;9、弹性与边际收益;10、边际收益曲线第三节均衡1、供给;2、市场均衡;3、两个特例;4、反需求曲线和反供给曲线;5、比较静态学;6、税收;7、税收的转嫁;8、税收的额外净损失第七讲生产技术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厂商短期生产理论与长期生产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能够了解二者之间不同的生产活动的特点,并把握其中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生产技术、生产函数、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产量线、长期与短期、规模报酬教学难点:技术特征的归纳。
第一节生产的技术1、投入和产出;2、技术约束的表述;3、技术的例子;4、技术的特征;5生产函数第二节等产量线1、等产量线;2、短期和长期;3、可变更投入品和固定投入品第三节一种可变投入(劳动)的生产。
1、长期和短期;2、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3、报酬递减规律;4、劳动生产率第四节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1、报酬递减;2、投入品之间的替代;3、生产函数的特例第五节规模报酬。
1、规模报酬递增;2、规模报酬递减;3、规模报酬不变第八讲生产成本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成本概念,并能熟练掌握短期成本理论与长期成本理论,并能把握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各种成本的概念、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
教学难点:反要素需求函数的获得过程。
第一节成本的测量1、经济成本和会计成本;2、沉淀成本第二节短期成本1、总成本;2、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3、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4、短期成本的决定因素;5、成本曲线的形状第三节长期成本1、成本最小化的选择;2、等成本线;3、生产者均衡。
第四节长期与短期成本曲线。
1、短期生产的固定性;2、长期平均成本;3、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4、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关系第五节范围经济1、产品转换曲线;2、范围经济程度第六节估计和预测成本1、成本方程与成本函数;2、成本函数和规模经济的计量第九讲利润的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以竞争性市场为研究对象,要求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特征,并着重把握厂商短期与长期均衡的若干情形以及厂商的决策过程。
教学重点: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反要素需求函数、市场特征、厂商供给曲线与行业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
教学难点: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的获得。
第一节利润最大化1、厂商的目标第二节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和利润最大化1、竞争性厂商的需求和边际收益;2、竞争性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第三节选择短期产量1、竞争性厂商的短期利润最大化;2、竞争性厂商的短期盈利能力最大化第四节竞争性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1、厂商对投入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第五节短期市场供给曲线1、市场的供给弹性;2、短期的生产者剩余第六节长期的产量选择1、零利润;2、竞争的长期均衡;3、经济租;4、长期的生产者剩余第七节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1、成本不变行业;2、成本递增行业;3、成本递减行业;4、税收的短期和长期效应;5、长期供给弹性第八节完全竞争市场1、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假定;2、可竞争性市场第十讲市场势力:垄断和买方垄断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产业结构的一种极端情况——垄断,要求学生掌握垄断的含义;能够描述出垄断的形成,垄断的经济损失、社会成本;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分析方法解释一些垄断现象。
教学重点:垄断与自然垄断、垄断的社会成本、垄断形成的条件、限制垄断形成教学难点:自然垄断的形成第一节垄断1、垄断市场中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2、垄断者的产量均衡;3、垄断者的定价法则;4、需求变动对垄断产生的影响;5、税收的作用;6、多工厂模型第二节垄断势力1、勒纳的垄断势力度;2、垄断者定价的简单法则第三节垄断势力的来源1、垄断市场需求弹性;2、厂商的数目;3、厂商间的相互作用第四节垄断势力的社会成本1、价格管制;2、自然垄断;3、回报率管制;4、管制滞后第五节买方垄断1、买方垄断与垄断的异同第六节买方垄断势力1、买方垄断势力的来源;2、买方垄断势力的社会成本;3、双边垄断第七节限制市场势力1、平行定价;2、掠夺性定价;3、反托拉斯法第十一讲垄断行为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所介绍的几种垄断行为的定义以及实现方式;熟练地运用数学公式或图形曲线来解释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总收益、需求弹性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际分析买方和卖方垄断及其给社会带来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