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目前露天矿面临的水害问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述目前露天矿面临的水害问题
摘要: 跟随“扬帆煤海•逐梦天山”发展成就观察团参观露天煤矿,露天开
采是我国煤矿开采的两大方式之一。

与地下开采煤矿类似,露天煤矿在开采过程
中同样面临防治水问题,由于我国露天煤矿水害类型相对单一,国内学者鲜有对
露天煤矿的水害特征和防治水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以我国露天煤矿分布范围为出
发点,从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充水强度 3 方面分析露天煤矿水害特征,得出
大气降水、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是主要充水水源;人为开挖形成的直通式通道、
强渗透含水层或透水层、垂向导水钻孔、滑坡形成的地表裂缝等是主要充水通道;季节性变化明显、疏排水周期长、排水量大是露天煤矿疏排水主要水害特征的结论。

关键词:露天煤矿;水害特征;防治技术;疏排水;帷幕截流
露天开采是我国煤矿开采的两大方式之一,自1914年我国第一个露天煤矿
抚顺古城子露天煤矿生产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在此期间,我国露天煤矿的发展
经历了初步发展(1950—1980 年)、加速发展(1980—2000 年)和创新发展(2000
年后)3 个阶段。

露天煤矿开采产量在煤炭总产量中的比例呈逐年增加趋势,目
前约占总产量的 15%[1-2]。

露天煤矿生产过程中同样面临防治水问题。

然而,
由于我国露天煤矿水害类型相对单一,国内学者鲜有对露天煤矿的水害特征和防
治水技术进行深入研究[3-4]。

露天煤矿在剥离、开采过程中,地表水、大气降
水等主要充水水源易通过各类通道向矿坑中心汇集,为实现煤层安全开采,需要
将采坑地下水位控制在剥采标高以下。

长久以来,我国露天煤矿地下水控制方式
粗犷单一,为通过抽水井或利用集水坑进行排水,这种方式对地表和地下水的资
源及水质造成浪费和破坏,影响煤矿周边生态环境[5-7]。

2010 年以后,露天煤
矿生产开始注重环境影响,疏排的矿坑水也逐渐得到充分利用,露天煤矿开始向
科学采矿和绿色矿山转型。

然而,由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矿坑疏排水量依然很大,个别露天煤矿单日疏排水量达数十万立方,多个露天煤矿因疏排水量巨大造
成生产成本增加、环保风险加大等问题,尤其近年来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
的要求,许多地区要求实现矿坑水零排放,这对露天煤矿生产是个全新挑战。

因此,如何优化、转变露天煤矿地下水控制方式是露天煤矿防治水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论文从分析露天煤矿水害特征入手,归纳总结了目前露天煤矿常用的防治水
技术,从露天煤矿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提出以拦截露天坑外围动态补给量、减少矿坑疏排水量为目的的帷幕截流技术。

1 我国露天煤矿分布范围
从地域上分析,我国适合于露天开发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
山西、云南、陕西、辽宁、宁夏、青海、黑龙江、吉林、河南、河北、广西等
13 个省(自治区)[8-10],其中内蒙古、山西、新疆、云南为我国露天煤炭资源
分布的集中区域[2-4]。

从已有普查、预测储量资料中了解,内蒙古准格尔矿区、宝日希勒矿区、伊敏矿区、霍林河矿区、白音华矿区、胜利矿区;山西平朔矿区;新疆大南湖矿区、沙尔湖矿区、五彩湾矿区、大井矿区、西黑山矿区;云南小龙
潭矿区均存在大量适宜于露天开采的煤田。

2 露天煤矿水害特征
借助地下开采煤矿常用的充水 3 要素(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和充水强度)概
念分析露天煤矿的水害特征。

2.1 充水水源
采用露采工艺开采的煤矿,煤层埋藏深度普遍在 300 m 以浅,这种本质特
征决定了其充水水源较为固定,即以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为主,地下水为辅。

1.大气降水大气降水是主要的充水水源,包括雨季降水和冬季降雪。

露天矿开挖范围
大,接受补给与汇水面积广,且矿坑剥采中心标高最低,因此,接受大气降水(积雪
融水)补给后,快速汇集流向矿坑;其次,煤层上覆第四系松散层渗透系数大,渗透
能力强,也是大气降水快速入渗补给的有利条件。

据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多个露天煤
矿的统计数据,雨季与非雨季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为 1.0~1.5 m[11];降水后地下水位
响应迅速,说明大气降水对露天煤矿充水影响十分显著。

另外,大气降水也是地表水
体和浅层含水层的补给水源。

1.地表水体地表水体主要指河流、湖泊等一些相对稳定的补给水体,这些水体对露天
煤矿的补给方式为侧向渗透补给,尤其在矿坑持续疏排水的影响下,降落漏斗不断扩
大,使地表水体与矿坑之间的水力梯度增大,形成地表水体对矿坑的稳定补给。

侧向
渗透补给强度和地表水体的规模、地表水体与矿坑之间地层的渗透能力、水力梯度等
参数有关。

2.地下水
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补给,在露天煤矿开采过程中,沿露天
矿边坡和围岩渗出并向矿坑汇集,恶化开采环境,但不会对生产造成威胁。

综合
对比来看,大气降水的补给具有季节性,而地表水体补给相对稳定,二者均为露
天煤矿主要充水水源,地下水是次要充水水源。

2.2 充水通道
充水水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充水通道。

露天煤矿充水通道主要有人为开挖形成的
直通式通道、强渗透含水层或透水层、垂向导水钻孔、滑坡形成的地表裂缝等。

1.人为开挖通道
露天矿剥离、开采后,巨大的矿坑、边坡、临时开挖的水沟等无疑是大气降
水汇集、径流的有利通道,各类充水水源可通过此类通道直接入渗矿坑。

1.强渗透含水层或透水层一方面,强渗透含水层具有较大的入渗系数,可减少大气降
水的径流时间,使其快速下潜入渗;另一方面,对于侧向补给而言,也有利于地表水
体的侧向补给。

露天煤矿开采过程中,煤层含水的情况并不少见,多数情况是地下水
沿煤层裂隙渗出,说明煤层作为透水层,局部接受含水层补给,尤其在隐伏露头区或
“天窗区”接受补给后可沿煤层渗流。

2.
钻孔导水
露天煤矿在前期勘探阶段施工过数量不等的地质或水文地质钻孔,若这些钻
孔封孔质量不良,则会成为潜在的导水通道,钻孔将导通煤层上覆多个含水层,
导致上部混合水入渗矿坑,且这类导水通道一般难以排查。

1.地表裂缝露天煤矿边坡发生滑动后,在地表形成横纵交错的裂缝,有些裂缝在纵向
延伸很深,是大气降水和地表积水良好的入渗通道。

某露天矿周边地表裂缝如图 2 所
示。

综上所述,露天煤矿导水通道与地下开采煤矿导水通道有明显差异,露天煤矿导
水通道的特点是均在浅部发育,有人为通道、天然通道和开采过程中形成的通道 3 种,而地下开采煤矿中经常提到的导水裂隙带在露天煤矿中不存在。

2.3 充水强度
在地下开采煤矿中,充水强度通常以矿井涌水量来表示,借鉴这一概念,用疏排
水量表示露天煤矿的充水强度。

露天煤矿疏排水量的大小与矿坑所处地理位置、
周边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自然环境等直接相关,并且不同露天煤矿的疏排水量
差别迥异,每天的疏排水量由几万方至十几、几十万方不等。

露天煤矿的充水强
度有以下几个特点。

a. 季节性变化明显受地域分布影响,我国多数露天煤矿分布在我国西北、东北
的干旱或半干旱区域,大气降水对矿坑充水影响较大,一般雨季或丰水期,疏排
水量较大;旱季或枯水期,疏排水量较小。

1.
前期疏排水量较大,后期疏排水量稳定露天煤矿开采前,地下水处于自然平衡状态,露天煤矿开采后,打破了地下水的原始状态,补径排条件随之发生改变。

在前期疏排
水过程中,主要是地层中的静储量,水量丰富,疏排水量大,随着疏排水过程的持续,地层中静储量逐渐减少,动态补给量参与其中,受补给条件限制,疏排水量呈逐渐衰
减状态,在某一阶段会达到基本稳定,即疏水量与静储量和动态补给量之和相当。

2.疏排水持续周期长露天煤矿疏排水工作是一项繁重、重复性的工作,通常情况是排
出的地下水经过一定方式的径流后又重新返回矿坑,因此,疏排水工作持续时间长,
难以快速疏干。

3 结论
大气降水、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是露天煤矿主要的充水水源,人为开挖形成的直
通式通道、强渗透含水层或透水层、垂向导水钻孔、滑坡形成的地表裂缝等是主
要的充水通道。

季节性变化明显、疏排水周期长、排水量大是露天煤矿疏排水的
主要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