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之竹林七贤(六)阮咸

合集下载

一把掷地有声的琵琶——阮咸

一把掷地有声的琵琶——阮咸

一处残破的古冢,一把锈蚀的琵琶,恍过阮咸的故影。

他没有留下任何的文学作品,他没有任何可堪窥见的文采,然而,在形形色色,醉酒与啸歌中,他的音乐,他的仙姿,却不难窥见一缕神韵。

无法目睹他怀抱琵琶的风姿,无缘聆听他天籁之音,然而,在抗怀物外,不为人役中,那颗任达不勒的心,那段悠久旷远的曲,让世人久久地感怀。

阮咸如同他的琵琶,富有金属般的质地,掷地有声,那把长眠的琵琶,隐藏着他的生灵,无数的旷雅,无数的气息。

历史在行进中,有着偶然和必然,它犹如一条远古的河流,必然流淌。

然而,它不时地悲鸣和呼啸,不时地平静和清澄。

上古,中古,近代,历史在环环相系,因素萦绕中无声无息地走过,然而,里面却有着不可回避的沉重。

先秦,两汉,魏晋六朝,隋唐,辽宋,夏金元,明清,它承载着无数的生灵,呼吸,放任,济世,救国,荒诞和虚无,而这一切都有它的必然。

先秦是一个必然,魏晋是一个必然,隋唐是一个必然,明清是一个必然。

而在这样的必然中,老庄,三操,嵇阮,李白,苏轼,曹雪芹……也必然承载。

或无为自然,或通脱华丽,或放任不羁,或迈俗旷达,或性灵悲痛,其中的背后必然有着沉重。

而魏晋六朝却是沉重中沉重,跌荡与清醒,旷放与沉郁,它承载着无数的名士的个性,独立,自由和放纵。

阮籍傲然独得,任性不羁;嵇康临当就命,顾影索琴;向秀酒酣起舞,任率无为;阮咸贞索寡欲,深识清浊……这一切都有它的沉重。

魏晋是一个沉重的时代,是时代的沉重,是学问的沉重,是生活的沉重,是名士的沉重。

同时,魏晋又是一个任达的时代,是时代的任达,是学问的任达,是生活的任达,是名士的任达。

因此,魏晋是一个具有双重性的时代。

它在任达的背后有沉重,在有无的背后有沉重,在言意的背后有沉重,在名教自然的背后有沉重。

当然,阮咸作为一个名士,其神韵、放任、音乐、仙姿必然少不得沉重,是时代的使然,是生活的使然,是阮咸成为阮咸的使然。

然而,这些究竟逃不出历史的行进,偶然和必然中。

阮咸,字仲容,陈留尉氏人,阮籍之侄,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并称“大小阮”,为人旷达不羁,不拘礼法,善弹琵琶,官历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

阮咸曝裈

阮咸曝裈

阮咸曝裈“阮咸曝裈”这个典故,有人又通俗地称之为“阮咸晒衣”。

阮咸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阮籍的侄子,“竹林七贤”之一。

《晋书〃阮咸传》记载:“咸与籍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富而南阮贫。

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服,皆锦绮粲目,咸以竿挂大布犊鼻于庭。

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古时候穷人和富人是分开居住的。

例如秦朝就有“闾左”与“闾右”的说法,“闾左”是贫民区,“闾右”是富人区。

阮姓是个大家族,有富也有贫,于是一条大道的北面,就形成了高档住宅区,住的全是阮姓中的富豪,而道南是棚户区,贫民区,住的全是穷人,阮咸与叔父阮籍都住在道南,阮咸虽然也是穷哥们,可是他在有钱人面前却泰然自若,一点也不自卑。

在阮咸看来,富贵不足夸耀,贫寒亦非耻辱。

当时有个风俗,就是每年七月初七,各家都要把自家的箱子打开,把箱子中的衣服拿到太阳下面晾晒。

据说这样衣服不会被虫子咬。

这一天,许多人家都在晒衣服,那些有钱人家把绫罗绸缎一一晾晒出来,一时间便花团锦绣,粲然耀眼。

这既是晒衣服,也是一种炫富。

面对“北阮”那边的高档、华丽的服装,“南阮”自卑的的穷人们都自惭形秽,不敢把自家的破衣服拿出来晒,因为他们感到那些破旧衣服很丢人,而阮咸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取了根竹竿,把自己的粗布破裤头拿了一件挑了起来,也晒在路边。

人们看了,纷纷惊怪,阮咸却不以为然地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这句话是说,“既然不能免俗,那就权当表示一下意思吧!”阮咸挑起来晾晒的衣服叫“大布犊鼻”裈,裈,读kūn,古代称裤子。

犊鼻裈很类似现在的破裤衩、烂短裤,著名学者、南京大学教授柳士镇先生认为,“犊鼻裈”为一种干杂活时穿的短裤,类似后代的套裤,无裆,形状像犊鼻,故称犊鼻裈。

在古代,这是贫贱劳作者的衣着,其实就是贫穷的代名词。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有一句名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就是说,对于贫贱从不担心忧愁,对于富贵从不热烈追求。

五柳先生是这样的人,阮咸也是这样的人,在他们眼里,贫贱也罢,富贵也罢,无非就是一种过眼烟云。

竹林七贤之——阮咸分析

竹林七贤之——阮咸分析

竹林七贤之——阮咸文/百里冰,号琬雪宜人琵琶之父阮咸,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生于何年卒于何月,历史没有留下考证,这正是:“来得匆匆去也匆匆。

”阮咸是阮籍的侄子,竹林七贤之一。

性情放达不受拘束,在竹林七贤中排在末第二小。

叔侄俩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共同蔑视封建礼教,对封建礼教持反抗态度,处世旷达不羁。

阮籍在做人处事方面已经是豪放不羁,可他这个侄子在这方面有过之而不及,可谓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阮咸从小聪明伶俐才思敏捷,叔叔阮籍很喜欢他,他也很崇拜叔叔,时常跟在叔叔屁股后面访友拜客、游山玩水。

长大了两人更是形影不离,无话不谈,在外人看来他们亲密无间的举动不像叔侄而像兄弟,人们就称他俩为“大阮”、“小阮”。

魏晋时期的洛阳,虽经受多次战争的破坏,饱经沧桑,但它地处中原腹地还是比较繁华的,依然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阮咸的老家在陈留,即现在的开封附近,但他刚刚懂事起就很向往京城洛阳。

因为和阮籍长时间在一起,等他长大了一点,阮籍不但把他带到了洛阳,而且还把他带进了“竹林七贤”这个小团体里,在阮籍等人的熏陶影响下,阮咸讨厌官场的污浊之气,无事可做时他宁可独自喝酒弹琴,消愁解闷,也不愿与“庸人”来往,大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超脱于旷达。

阮咸名列竹林七贤,但他的文学作品却没有流传下来,叔叔与嵇康等人都有文章流传于世,而阮咸却没有文章流传于世,是他不钟爱文学吗?答案是否定的,不管他有多么的叛逆,对礼教多么的蔑视,然而,他生长的地方是一个书香世家,又有叔叔、嵇康、山涛等人的渊博学识作交流,不喜读书、不愿意读书那是不可能的。

文学作品虽然没有流传于世,但他音乐方面的作品却有传世,阮咸在音乐方面的造诣非同一般,他是一位音乐天才,在竹林七贤中,有三位杰出的音乐家——阮咸、嵇康和阮籍。

这三位不但精通音律,并且对音乐都有所创新,而阮咸不仅在音乐上的细致入微、精通乐器,还善于制作,他自己就亲手制作了一把琵琶,他制作的琵琶音色纯正,弹奏起来声音清脆明亮、音调抑扬悦耳,优美动听。

未能免俗,魏晋名士阮咸

未能免俗,魏晋名士阮咸

未能免俗,魏晋名士阮咸《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个阮咸的小故事叫“未能免俗”。

阮咸是魏晋名士,他的叔叔是当世才子阮籍。

在晋朝,有七月初七晒衣服的风俗。

阮咸家中贫寒,没有绫罗绸缎的高档衣服可晒,只能在院中晾晒一条围裙,权当应景。

有人嘲笑阮咸家贫,他没当作一回事,反而自嘲,未能免俗,也像大家那样完成时令风俗。

通过这个故事,让人们看到了,放荡不羁的名士,也会走一下“寻常路”。

说阮咸未能免俗,颇有一点真名士自风流的味道,赞扬他不在意外界眼光。

阮咸这个人很有意思,史书上说他“好酒虚浮”。

魏晋时期的名士,竟然顶着这样一个头衔,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

于是有人就产生了怀疑,阮咸怎么能够成为名士了呢?这是因为,阮咸在文学上和音乐上都有着极高的造诣,让人不敢小觑。

虽然有点不良嗜好“酗酒”,但是人们还是钦佩他的才能。

阮咸和他的叔叔阮籍同时入选“竹林七贤”,阮籍又是公认的“竹林七贤第一人”。

有这样的亲人指导,让阮咸从小就苦读诗书。

遗憾的是,阮咸的文学作品大多失传,存世的只有《律议》和《与姑书》两篇文章。

《律议》这篇文章主要体现了阮咸在音乐方面的杰出才能。

当时有一个叫荀勖的官员,掌管“乐事”。

荀勖修订了朝廷宴会、祭祀活动的礼乐规范。

阮咸听了他修订后的礼乐,提出来反对意见。

阮咸是晋代著名的音乐家,他是礼乐方面的权威。

他告诉荀勖,按照你的标准演奏出来的曲子,音律过高。

这种曲子听上去会让人产生悲哀的感觉。

设想一下,如果在朝廷大典上演奏这些曲子,一片悲戚哀叹的声音,简直就是亡国的征兆。

荀勖这个人十分小心谨慎,按理说他不敢故意犯下这样的失误,只是他音乐方面的才能的确不如阮咸。

后来,荀勖听从了阮咸的建议,重现修订礼乐规范,天下人才知道,原来他们之前听到的礼乐竟然是哀乐。

喝酒误事,这是阮咸一生真实的写照。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出身名门,文坛才子,音乐天才,只要“正常”一点,都会有光明的前途,可偏偏却毁在了喝酒上。

他喝完酒之后还喜欢脱掉衣服,做出狂士的样子。

竹林七贤的名人故事

竹林七贤的名人故事

竹林七贤的名人故事竹林七贤分别是嵇康,阮籍,向秀,刘伶,阮咸,山涛,王戎。

关于他们的故事,如下:1、嵇康嵇康长的一表人才,为人处世也十分的逍遥。

他出众的才华与对朝廷的不屑为他招来了杀生之祸。

在一些嫉妒嵇康的小人的诽谤下,当权者司马昭下令杀死嵇康。

当时在刑场上出现一盛况,三千学生为嵇康求情。

但是朝廷黑暗,统治者下的命令不能违抗。

嵇康在刑场上不惧死,但他怕他的绝世乐曲《广陵散》后继无人。

他要了一架琴,在刑场上最后一次弹奏《广陵散》。

《广陵散》被称为后世十大名曲之一,当嵇康面对三千学生,在刑场上最后一次弹奏,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

之前有很多学生慕名去求学,希望嵇康能教《广陵散》,但是嵇康都有所保留。

在最后一次的时候,嵇康没有任何的技法和曲调的隐瞒,他希望后世对这首佳世之作能有留存。

后来嵇康的精神对我们后人有许多的警醒。

2、向秀向秀是贫苦农家的孩子,他从小受穷,受苦,挨饿,吃了上顿没下顿。

所以后来就算做了官,也十分节约粮食。

每次吃饭就算有一粒米掉地上都会捡起来吃了,每次出门坐朝廷配的牛车。

当时奢侈之风盛行,同僚们对向秀的这种做法十分不理解,甚至讽刺他为“一国俭”。

但是向秀依旧我行我素。

后来向秀的家乡闹旱灾,农民们颗粒无收,百姓生活难以维持。

向秀知道情况后,多方筹款,而且带领家人和下属去各个饭店收集丢了的馍馍和米饭,回到家后将能食用的馍馍和米饭,拍成饼子。

这些饼子有黄的,有白的,他雇了十几辆车将这些饼子送去家乡。

在这困难的年头,百姓吃上了“金银饼”,解决了百姓们一时的温饱。

3、山涛山涛在竹林七贤里算是个普通人。

但是如果没有他,竹林七贤可能还聚不到一起。

他是个十分朴素,十分大度的人。

他出于好心希望为嵇康谋得一官半职,三番四次的举荐嵇康。

但是当时雅士之风盛行,嵇康十分生气,就写了那篇举世闻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里面的言辞十分激烈。

直到千年后的今天,他依旧背负着无数骂名。

后来嵇康被杀,临终之时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山涛,山涛将他的孩子培养成才。

竹林七贤之一阮咸

竹林七贤之一阮咸

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在当时,阮咸与阮籍并称为“大小阮”。

阮咸这个人性情比较放达不受拘束,因为阮咸很崇拜阮籍,所以能常常跟着他的叔父一块去外面游山玩水。

虽然阮咸是“竹林七贤”之一,但是阮咸并没有广泛受到世人的关注,是在七贤中受到关注中最少的一位了。

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至今保存下来的关于阮县生平的故事很少,主要分布在《世说新语》和《金书》中,而其他史书中关于阮县的故事也很少。

金朝的武帝也拒绝雇佣阮贤,理由是阮贤虚荣、虚伪、嗜酒如命。

阮贤非常荒谬和粗鲁,他不受礼法的严格约束。

他当时受到人们的嘲笑。

记得有这么一件事,竹林七贤阮咸在私底下偷偷的和他姑母家的鲜卑婢女有了私情。

在后来阮咸的母亲去世了,阮咸在富桑,他的姑母也要回到自己的丈夫家。

当初一开始姑母是答应阮咸会把同阮咸有私情的婢女留下来的,但是在离开的时候却又把那个婢女带走了。

当时阮咸还在接待客人,当知道他的姑母走了还把那个婢女带走后,就借了客人的马去追姑母。

要回婢女后还是穿着丧服和婢女坐同一匹马回来的,还说:“人不能丢失啊。

”阮孚就是阮咸和这个婢女生的孩子。

阮县典故很多,如《阮县曝露》和《猪饮》都是关于阮县典故的。

《阮县曝光》讲述了阮县晒裤子的故事,表明他并不为自己的贫穷感到羞耻。

所以《与猪共饮》是关于阮县的不羁。

阮咸这个人不喜欢同别人交朋友,只喜欢同自己的族人一起喝酒、弹乐器和唱歌。

而阮咸这个人呢,又自命是不拘泥于礼法的超脱人士。

所以阮咸在和族人一起喝酒的时候,不喜欢用小酒杯,一杯一杯的喝酒。

大家就围在酒缸边上,有的人还是用器具舀酒喝,有的人是直接用手掬起来便喝。

在魏晋的那个时代,是没有现在这么高的桌子和床的,所以一般都是在地上铺上席子,跪坐在席子上喝酒吃饭。

其中一个族人也把头伸进酒瓶,高兴地喝了起来。

当其他人看到这种饮酒方式时,每个人都以类似的方式学习。

结果,每个人的脸和头发上都装满了酒,许多人的污垢、头发和汗水都被染成了酒瓶,这也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竹林七贤_高考作文素材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竹林七贤_高考作文素材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竹林七贤一。

嵇康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同魏谯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

稽康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勤学,以至博学多才,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精通并成就非凡。

曾官拜中散大夫,世又称"嵇中散"。

嵇康作为魏晋名士,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一)人物事略竹林七贤为了避开曹魏政治斗争的锋芒,他离开了京城,到山阳隐居了下来。

当时,他和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交往过密,几个人常常游玩于竹林,世称“竹林七贤”。

博才嵇康嵇康少时聪明好学,但是骄纵任性,远迈不群,这种性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世,史书上称他少有奇才,博览群书,无师自通,学识渊博。

他爱好音乐,演奏古琴的技巧非常高明,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高手。

稽康的书法也很有名。

造诣很高,“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

又若众鸟翱翔,群乌乍散。

”他的诗也可以称得上大家。

嵇康打铁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

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从中可见其对生活的潇洒姿态。

嵇康饮酒嵇康饮酒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

饮酒大醉,能够忘掉世事,解除现实矛盾的缠绕。

嵇康不但饮酒,还写下了《酒会诗》,诗酒交融,让人感觉到酒中有诗,诗中有酒。

嵇康饮酒非常有节制,从不过量。

他说:“酒色何物?今自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

”另一方面,嵇康也知道,饮酒以逃避现实是暂时的,因为终究还是要醒来。

所以这不是彻底解脱的办法。

嵇康服药嵇康服一种叫“五石散”的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五石散的基本成分,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还配点别样的药。

嵇康服药一方面为了达到“转弱为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政治环境给他带来的精神压力。

但这没有给他带来精神的安定,反而造成了他的性格扭曲。

“竹林七贤”的阮咸面对炫富

“竹林七贤”的阮咸面对炫富

“竹林七贤”的阮咸面对炫富
“竹林七贤”的阮咸面对炫富
讲古
□赵固仁
炫富之人,古已有之,大多为人不齿。

《晋书·阮咸传》中,讲了一个“阮咸曝裈”,嘲笑炫富者的故事。

所谓“曝裈”,说白了,就是晒裤子的意思。

阮咸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生性洒脱不羁,文章写得也好,只不过不太会过日子,所以生活一直很贫寒。

当时,阮家是个大家族,有富也有贫。

于是,一条大道的北面,就形成了“豪宅区”,全是阮姓富人;而道南则成了“棚户区”,全是穷人。

阮咸就住在道南。

七月七日后,雨季过尽,道北富人纷纷晾晒衣服时,花团锦绣,粲然耀眼。

这既是晒衣服,也是一种变相的炫富,甚至暗地里有“拼爹”的味道。

面对道北富人的炫富阵仗,道南的穷人都自惭形秽,不敢把自家的破衣服拿出来晒。

而阮咸却不管那一套,拿了个竹竿,把自己的粗布破裤子一条一条地高挂起来,晒在路边,自己躺在路上悠然自得地看着。

过路者纷纷笑话他说,那都是有钱人才做的事情,你穷困成这样了,还好意思把这么破烂的裤子拿出来晾晒,不嫌丢人吗?阮咸却不以为然地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意思是说,我也不能免俗,这晾晒衣服是习俗,不过就是玩玩而已。

这话说出来,大家都佩服他,穷成这样,终日在书籍和竹林之间游走,可谓超然物外。

高考作文素材之“竹林七贤”(六)阮咸

高考作文素材之“竹林七贤”(六)阮咸

高考作文素材之“竹林七贤”(六)阮咸琵琶之父阮咸,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生于何年卒于何月,历史没有留下考证,这正是:“来得匆匆去也匆匆。

”阮咸是阮籍的侄子,竹林七贤之一。

性情放达不受拘束,在竹林七贤中排在末第二小。

叔侄俩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共同蔑视封建礼教,对封建礼教持反抗态度,处世旷达不羁。

阮籍在做人处事方面已经是豪放不羁,可他这个侄子在这方面有过之而不及,可谓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阮咸从小聪明伶俐才思敏捷,叔叔阮籍很喜欢他,他也很崇拜叔叔,时常跟在叔叔屁股后面访友拜客、游山玩水。

长大了两人更是形影不离,无话不谈,在外人看来他们亲密无间的举动不像叔侄而像兄弟,人们就称他俩为“大阮”、“小阮”。

魏晋时期的洛阳,虽经受多次战争的破坏,饱经沧桑,但它地处中原腹地还是比较繁华的,依然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阮咸的老家在陈留,即现在的开封附近,但他刚刚懂事起就很向往京城洛阳。

因为和阮籍长时间在一起,等他长大了一点,阮籍不但把他带到了洛阳,而且还把他带进了“竹林七贤”这个小团体里,在阮籍等人的熏陶影响下,阮咸讨厌官场的污浊之气,无事可做时他宁可独自喝酒弹琴,消愁解闷,也不愿与“庸人”来往,大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超脱于旷达。

阮咸名列竹林七贤,但他的文学作品却没有流传下来,叔叔与嵇康等人都有文章流传于世,而阮咸却没有文章流传于世,是他不钟爱文学吗?答案是否定的,不管他有多么的叛逆,对礼教多么的蔑视,然而,他生长的地方是一个书香世家,又有叔叔、嵇康、山涛等人的渊博学识作交流,不喜读书、不愿意读书那是不可能的。

文学作品虽然没有流传于世,但他音乐方面的作品却有传世,阮咸在音乐方面的造诣非同一般,他是一位音乐天才,在竹林七贤中,有三位杰出的音乐家——阮咸、嵇康和阮籍。

这三位不但精通音律,并且对音乐都有所创新,而阮咸不仅在音乐上的细致入微、精通乐器,还善于制作,他自己就亲手制作了一把琵琶,他制作的琵琶音色纯正,弹奏起来声音清脆明亮、音调抑扬悦耳,优美动听。

作文素材历史人物篇“竹林七贤”之阮籍

作文素材历史人物篇“竹林七贤”之阮籍

作文素材历史人物篇“竹林七贤”之阮籍作文素材历史人物篇“竹林七贤”之阮籍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作文素材历史人物篇“竹林七贤”之阮籍,欢迎阅读与收藏。

阮籍的眼曹魏和西晋,都在洛阳建都。

魏晋时期,涌现出了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他们是阮籍、刘伶、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

“竹林七贤”名扬天下,却基本上隐而不仕,常常作出一些违背封建礼教的事。

譬如嵇康,就曾在京城洛阳的大街上赤膊打铁,弄出叮叮当当的响声,表明他沉默的存在。

-这是个在今天看来非常另类的群体,他们个个经历奇特,人人耐人寻味。

首篇先说阮籍,他的个性非常鲜明——阮籍的故事,很出奇。

譬如他不经常用嘴说话,而是用眼睛“说话”。

他“说话”的时候,对待讨厌的人,用白眼;对待喜欢的人,用青眼。

你说怪不怪?又譬如他到东平做官,离开洛阳的时候,只骑了一头小毛驴,两手空空,连一张工作方案的草稿都没有,但到那里没几天,他就大刀阔斧地搞改革,很快出了政绩。

他搞的改革,拿现在的话说就是“拆墙办公”,他做得可真绝!阮籍的“现场办公”与“拆墙办公”话说当年曹操的身边,有一个深受信用的书记官,名叫阮王禹。

这阮王禹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他的儿子就是阮籍。

曹操去世的时候,阮籍正好10岁。

当时正值乱世,到处可见鲜血和头颅,阮籍就有了避世的思想,对当官不感兴趣。

但他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从学问到人品都非常出众,这就引起了官场的注意,朝廷非让他当官不可。

阮籍当官,完全是抱着一种游戏的心态,他的举动让人深感意外和新鲜。

第一个把他往政坛上引的人,是曹爽。

阮籍推辞道:我身体不好,还是隐居乡间为好。

一年后,曹爽倒台,他重用的几个文人跟着倒霉,而阮籍没受到牵连,逃过一劫。

司马昭斗败曹爽后,把持朝政,他想与名士阮籍联姻,让阮籍的女儿做儿媳,就托媒人来敲阮籍的门。

竹林七贤阮籍作文

竹林七贤阮籍作文

竹林七贤阮籍作文今天咱们来聊聊竹林七贤里超有个性的阮籍。

阮籍啊,就像是那个混乱时代里一颗奇奇怪怪又闪闪发光的星星。

他生活在魏晋时期,那时候社会就像一锅乱炖的粥,各种势力争来斗去,规矩多得能把人压死,可阮籍才不吃这一套呢。

你看他住在竹林里,和他那些志同道合的兄弟们整天喝酒弹琴、谈天说地。

这竹林就像是他们的避风港,外面的世界再乱,一钻进竹林,就进入了他们自己的小天地。

阮籍这人喝酒那可是一绝。

他喝酒不像咱们现代人只是偶尔小酌放松一下,他喝酒像是在和这个世界赌气。

听说他经常喝得醉醺醺的,为啥呢?其实啊,这是他的一种逃避方式。

当时的政治环境太险恶了,他要是清醒着,就得面对那些他不想面对的人和事。

比如说,司马氏那时候想拉拢他,让他出来当官,可阮籍心里不乐意啊。

他觉得司马氏那一套违背了他心中的道义,但是又不能直接拒绝,那怎么办呢?他就喝酒,喝得酩酊大醉,让那些来请他的人根本没法跟他说正事。

这一招可真是又机智又好笑,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在和大人耍赖皮。

他不仅喝酒耍宝,还特别擅长用一种隐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他写的诗啊,表面上看起来是在描写风景或者感叹人生,可实际上呢,里面藏着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就像他把自己的心思都藏在了一个个看似平常的字里行间,等着那些聪明的后人去发现。

这就好比是在玩一个猜谜语的游戏,他出谜题,让我们这些后人去猜他当时到底在想什么。

还有他的行为也特别不羁。

他常常驾着车到处乱跑,也不管目的地是哪儿。

跑到没路的地方,他就停下来大哭一场。

这时候大家可能就奇怪了,为啥没路了要哭呢?其实啊,他哭的不是路到尽头了,而是他觉得人生就像这路一样,充满了迷茫和无奈。

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他找不到自己真正的出路,只能用这种看似荒诞的行为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

不过呢,阮籍也不是一直都这么消极。

他在竹林中的时光也有很多快乐的时候。

他和嵇康等朋友们一起谈玄论道,互相切磋学问。

他们谈论的那些高深的哲学问题,就像我们现在讨论外星人到底存不存在一样神秘又有趣。

竹林七贤散文

竹林七贤散文

《竹林七贤》竹林七贤,那可是魏晋时期超有个性的一帮人。

嵇康,那家伙就像一颗闪耀却又不羁的星。

他在竹林中抚琴弄弦,琴声悠扬,仿佛能穿透竹林,直达天际。

他那一头散发,随性地披散着,穿着宽松的衣衫,旁若无人地沉醉于自己的音乐世界。

他对世俗的规矩不屑一顾,只愿与自己的琴音相伴,用音乐诉说内心的情感与对自由的向往。

他打铁的时候,也是那么专注,火星四溅,似在锻造他心中的理想与不羁。

阮籍呢,这人可有意思了。

他常常驾着车,漫无目的地闲逛。

走到路的尽头,就放声大哭,也不知道是哭这世间的荒诞,还是哭自己心中的迷茫。

他饮酒作乐,诗兴大发时,笔下的文字如灵动的精灵,跳跃在竹简之上。

他在竹林中,时而沉默,时而高谈阔论,那独特的思想如同一把把利刃,划破当时沉闷的天空。

山涛,就像个沉稳的老大哥。

他虽身处这竹林的洒脱氛围之中,却也有着对世事的洞察。

他默默地关注着兄弟们的一举一动,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支持与包容。

他的笑容总是那么温和,给人一种安心的感觉,仿佛只要有他在,竹林七贤这个小团体就不会散架。

向秀呢,他在哲学的世界里遨游。

与兄弟们在竹林中探讨玄理的时候,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他对庄子的研究深入透彻,说起其中的精妙之处,那是滔滔不绝。

他在思考天地万物的规律,试图在这乱世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与人生的答案。

刘伶,简直就是个酒腻子。

他走到哪都带着酒壶,喝得醉醺醺的。

他说天地是他的房屋,房屋是他的衣裤,这等豪放与洒脱,旁人只能望其项背。

他在酒的世界里,忘却了尘世的烦恼,只享受当下的快意与自由,那摇摇晃晃的身影,成了竹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王戎,年少时就聪慧过人。

他在竹林中的表现也是别具一格。

他看问题的眼光犀利,与人交谈时,总能说出独特的见解。

他对钱财似乎有着别样的态度,既懂得节俭,又能在该慷慨的时候毫不吝啬,真让人捉摸不透。

阮咸,他与音乐也有着不解之缘。

他弹奏乐器的样子潇洒极了,那乐声从他的指尖流淌而出,与竹林的风声、竹叶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美妙的自然乐章。

竹林七贤阮籍作文

竹林七贤阮籍作文

竹林七贤阮籍作文说起阮籍,那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头疼的人物。

他就像一阵不羁的风,在那个时代刮出了独特的轨迹。

阮籍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规矩繁多,可他偏不按理出牌。

他那双眼睛,仿佛能看穿一切虚伪和做作,他的心,更是追求着最纯粹的自由。

有一次,阮籍听说有户人家的女儿去世了,这姑娘他压根儿就不认识。

但他却不管不顾,非要跑到人家家里去哭丧。

这可把周围的人都弄懵了,大家都在心里犯嘀咕:“这阮籍莫不是疯了?”可阮籍才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呢,他在灵堂前哭得那叫一个伤心,眼泪哗哗地流,仿佛去世的是他的至亲至爱。

等哭够了,他也不多说啥,拍拍屁股就走人。

后来有人问他为啥要这样做,他只是淡淡地说:“那姑娘有才有貌,年纪轻轻就走了,太可惜。

” 你瞧瞧,这就是阮籍,他的情感纯粹而直接,不为世俗的规矩所束缚,只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

还有一回,阮籍的母亲去世了。

按照当时的礼教,守丧期间是有诸多严格的规定的。

可阮籍呢,在守丧期间照样喝酒吃肉,完全不顾那些所谓的礼仪。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那些个卫道士们纷纷跳出来指责他不孝。

但阮籍真的不孝吗?其实不然。

他在母亲下葬的时候,喊了一声“穷矣!”然后就口吐鲜血,整个人憔悴得不成样子。

原来,他心中的悲痛早已深入骨髓,那些外在的形式对他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母亲的爱和思念,不被礼教的框框所限。

阮籍平日里最喜欢驾着车到处跑,也没有个明确的目的地,就是随心所欲地走。

要是走到路没了,他就大哭一场,然后转头回家。

这看似荒诞的行为,其实是他对人生无常、理想无处可寻的一种宣泄。

他知道前方没有路了,就像他在这个乱世中找不到自己真正的归宿一样,心里那个憋屈啊,只能通过大哭来抒发。

阮籍也不怎么爱说话,很多时候都是用眼神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碰到那些他看得上的人,他就拿正眼瞧;要是遇到他瞧不上的,他就翻个白眼。

有个当官的,一心想跟阮籍套近乎,可阮籍呢,从头到尾就没给过人家一个正眼,把那个当官的气得够呛。

“嵇康、阮籍”材料与高考作文

“嵇康、阮籍”材料与高考作文
第三十八页
历览前贤,如果我们拥有了执子 的执著与通子的包容,该会有另一 种更美的圆形吧!
第三十九页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第十五页
第十六页
形象:
南朝的刘勰评论说,阮嗣宗“外坦 荡而内淳至”,这就是“倜傥”(舒
朗大气)。
阮籍“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 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 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 日忘归。”
第十七页
人格魅力:
1. 借醉酒处世
• 司马昭求结亲,阮籍一醉两个月
•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皆以酣醉免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第三十五页
思来想去,还是用韩瀚的这首小诗作结吧 :
你把带血的头颅
放在生命的天平上
让所有苟活者 都失去了
——重量
第三十六页
《执子与通子》
第三十七页
执子们执著着他们的执著,通子们通达着 他们的通达。不论圆滑避世,明哲保身,还 是棱角分明,坚守信仰,他们都成为了中华 万代的不朽财富。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竹林七贤(6)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竹林七贤(6)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竹林七贤(6)由此看来,阮籍冲破“孝”的条条框框,来践行真正的“孝”,只是想以自己的生活方式,表达一种爱憎,他只想活得真实、自在。

他的青眼与白眼,他对封建礼教的叛逆,除了表现在行动上之外,还蕴含在他的诗文里。

他在《咏怀诗八十二首》中,无情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与社会的黑暗,流露了自己的愤和痛苦。

他还通过《大人先生传》,塑造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先生”的旷达、潇洒和自由自在,对于能拥有自由的生活和心态,表示了热切的向往。

但是,阮籍毕竟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社会:宫廷内部刀光剑影,权力之争异常惨烈;门阀士族相互争斗,名士们一批又一批被送上刑场。

何晏、康、张华、潘岳、郭璞、刘、谢灵运、范晔……这些当时一流的诗人、作家、哲学家,这些如今还活跃在中学、大学课本里的人物,一个个地,或被公开行刑于洛阳街头,或被秘密地杀害于黑夜之中。

这是何等残酷的现实!难怪何晏会说“常畏大网罗,忧祸一旦并”;难怪康会说“心之忧矣,永啸长吟”;难怪阮籍会感叹“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这些知识分子,一方面有“忧生之嗟”,一方面又找不到出路。

于是,阮籍就一个人驾着一辆木车往前走,往前走,他要寻找出路。

但是,他一次次地失望了,崎岖不平的道路,把木车颠簸得像跳现代舞一样,但那节奏,却是最封建的音符,一声声使阮籍绝望。

于是他大哭,无路可走的时候,他哭!这是史书上说的;有路可走的时候,他还哭!这是我现在推测的——因为从阮籍驾着木车上路之时,他就已经知道,条条道路,都是死路!逼得一个名士束手无策,只有痛哭。

魏晋,魏晋,你可伤心?阮籍找不到出路,就大哭;刘伶找不到出路,就喝酒!看,他提着一壶酒,身后跟着一个人,拿着铁。

他扭头对那人说:“死便埋我!”于是,他拼命地喝着酒,走出了洛阳城。

三.刘伶:酒海里的一条船“一醉三年”夸好酒坐在一辆鹿拉的车上,提着一壶美酒,车后跟着一个肩扛铁的仆人,“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隆重登场了。

作文素材之竹林七贤

作文素材之竹林七贤

高考写作素材之“竹林七贤”(四)成品展示正义的选择(02年高考全国卷)一片竹林,一把古琴,一个遥远的年代。

夕阳西下,那个坐在地上,对着夕阳弹琴的影子,赫然印人我的心扉。

他的琴声低沉而又高亢,快乐而又悲凉,流露出无限的孤寂。

他,一个孤高绝伦的隐士,一个丝毫未被遗忘的才子,在这夕阳下深深地体味人生……他内心的焦灼与热烈在这恬淡的竹林中丝毫没有消散,反而在这时起时落的琴声中得到完整的体现。

他静静地聆听着自己的琴声,感到无比的欣慰。

那是一曲几成绝响的妙曲:一个年轻的侠客,为报杀父之仇,一剑刺死了仇人——那个不可一世的国王,自己也毁容自刎。

听吧,高亢代表着刺客矢志不渝的决心,雄浑流露出毅然赴敌的沉勇,激荡显示了拼死战斗的壮烈,委婉透露出一丝的悲凉与赞叹。

这就是嵇康的《广陵散》,那绝世的《广陵散》。

嵇康是隐者,但他又是不甘沉沦,不屈地与司马集团斗争的战士。

他像一只卓尔不群、傲立鸡群的野鹤,又像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夕阳的余辉,把他的心照得如同明镜:欲隐而不能隐,欲退又不能退的境遇,使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

他本可以选择退而自全,但文人的良知告诉他不能违背正义。

他蔑视权贵,带着一丝嘲讽的口吻问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闻而去?”为了这种正义,他可以抛去一切:名与利,甚至于生命和友谊。

那篇《与山巨源绝交书》不是最好的证明吗?尽管人生短暂,他不知何时能看到司马氏的没落,然而,他还是义不容辞地卷入了朋友吕安的风波。

他本来想什么事都不问,只打他的铁,种他的菜,可是却有人用卑鄙的手法来从他身边夺走帮他种菜的人,他再也不能沉默了,于是他选择了正义,站在了被告一边,自己也成了被告。

刑场上,他最后一次弹响了《广陵散》,无数的人被他的琴声所感动。

而你可知道向秀的思念?夕阳西下,他的小车经过你旧时的小屋,一切如旧,竹子依旧翠绿,夕阳依旧把它的余辉洒满整个庭院,只有那个对着夕阳弹琴的影子,却为何不见?那首感人至深的绝响为何不闻?向秀的孤寂,更向何人说?只有那晚来的凉风夹带着辽远的笛声,吹过残败的墙垣,呜呜作响,似乎在回答他的心语。

世说新语中的阮咸

世说新语中的阮咸

阮咸
仁诞
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①;北阮皆富,南阮贫。

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②;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③。

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注释】①阮仲容:阮咸,字仲容,是阮籍的侄儿,竹林七贤之一。

②“七月”句:旧时风俗,七月七日晒衣裳、书籍,据说这样就不会受虫蛀。

③犊鼻裈:短裤,一说围裙。

【译文】阮仲容、步兵校尉阮籍住在道南,其他阮姓住在道北;道北阮家都很富有,道南阮家比较贫穷。

七月七日那天,道北阮家大晒衣服,晒的都是华贵的绫罗绸缎;阮仲容却用竹竿挂起一条粗布短裤晒在院子里。

有人对他的做法感到奇怪,他回答说:“我还不能免除世俗之情,姑且这样做做罢了!”(
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①。

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

【注释】①宗人:同一家族的人。

斟酌:斟酒。

【译文】姓阮这一族的人都能喝酒,阮仲容来到族人中聚会,就不再用普通的杯子倒酒喝,而用大酒瓮装酒,大家坐成个圆圈,面对面大喝一番。

当时有一群猪也来喝酒,他们径直把浮面一层酒舀掉,就又一道喝起来。

阮仲容先幸姑家鲜卑婢①。

及居母丧,姑当远移,初云当留婢,既发,定将去。

仲容借客驴,著重服自追之,累骑而返②。

曰:“人种不可失③。

”即遥集之母也。

【注释】①鲜卑:古代住在东北、内蒙一带的一个民族。

②重服:最重的孝服,即为父母丧而穿的孝服。

累骑:重骑,这里指同乘一驴。

③人种:这里指鲜卑婢已怀孕。

西晋竹林七贤之阮咸:系出名门,才华横溢的音乐大家

西晋竹林七贤之阮咸:系出名门,才华横溢的音乐大家

西晋竹林七贤之阮咸:系出名门,才华横溢的音乐大家作为阮籍的亲侄子,阮咸与其并称为大小阮。

从文学造诣上看,他在七贤中不是特别出奇的,但对音律极为偏好且钻研至深。

阮家原本在东汉时期是个名门大族,阮咸的父亲阮熙担任过太守,祖父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

起初的家庭环境非常优越,后因战乱逐渐就没落下来。

他天赋异禀,再加上有阮籍这位大文豪叔叔提携教导,逐渐也成为了七贤之一。

在七贤中他的知名度不是很高,史书对于他的记载也是零零散散,多见于晋书和世说新语当中。

阮咸的性格比较豪放豁达不拘小节,平时喜欢游走于山林之间。

对自己的叔父阮籍极为崇拜,经常和阮籍游山玩水饮酒作文。

说起喝酒阮咸还有一个很有趣味的故事。

平时他在家时就喜欢喝个小酒、奏个小曲儿,把乡里乡亲叫过来娱乐娱乐。

有一次,喝着喝着来了兴致阮咸觉得酒杯不够大,就给大家都换上了大盏。

这时不知道从哪里窜出一头猪,二话没说就在阮咸盏里吧唧吧唧的喝起酒来。

众人连忙喊道,阮咸你没看到猪在喝你的酒吗?快哄出去啊。

可阮咸却看着那头猪说道,这世间万物本身是没有什么高低贫贱之分的,为什么猪就不能在我盏里喝酒呢?此言一出,大家也笑了起来。

还有一件阮咸晒衣服的事值得回味。

阮氏家族也算是大户,族内的人数众多,渐渐地也出现穷富之分,富有的和贫穷的居所也划分开来。

阮咸当然是居于后者,当时雨季过后大家都会将被褥和衣服拿出来晾晒以防潮。

富有的那一拨人列于屋前的当然是锦绣华服绫罗缎面,穷人这边就不好意思把自己的破布烂被拿出来。

可阮咸却不以为然,照样把自己上了补丁的衣服挂在门前显眼处,很多人还嘲笑他。

他却说,别人挂什么和我没关系,不能怕笑话委屈自己吧!从这两件事体现出阮咸思想确实与众不同,他既不会因为别人的看法改变自己的初衷,又对当时世俗观念以猛烈冲击。

亦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非常赏识阮咸识人的能力,曾推荐他入朝担任选贤的职位。

但他的仕途并不是顺利,甚至可以说非常的惨淡。

只因那随心所欲的性格,让他得罪了不少人,上级也不是很看重他。

竹林七贤之--阮咸

竹林七贤之--阮咸

竹林七贤之--阮咸展开全文阮咸,字仲容。

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尉氏县)人。

三国至西晋时期文学家、音乐家、官员。

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竹林七贤"。

阮咸是阮籍之侄,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之孙。

与阮籍并称为"大小阮"。

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生平放浪不羁。

阮咸也是著名的音乐家,精通音律,有一种古代琵琶即以"阮咸"为名。

作有《三峡流泉》一曲。

阮咸字仲容,陈留尉氏人。

晋始平太守。

魏武都太守阮熙之子,步兵校尉阮籍从子,阮瞻、阮孚之父。

晋人所称的"竹林七贤"之一,是七人中最少受关注的一位。

存世的阮咸生平事迹甚少,散见于世说新语、晋书和一些类书中。

阮咸年龄比王戎稍长,在竹林七贤中是第二小的。

阮咸少有夙惠,曾与叔父阮籍一同饮酒宴游。

历仕散骑侍郎.山涛曾举荐阮咸为吏部郎,评之曰:"(咸)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

"武帝以其崇尚虚浮之谈、嗜酒如命为由不用。

阮咸为人放诞不拘礼法,为当世所讥。

阮咸私幸其姑母家的鲜卑婢女。

后来阮咸的母亲去世,阮咸服丧,姑母也要回夫家去。

起初姑母答应将此婢女留下,但离开时又私自把她带走了。

当时阮咸正在会客,闻之借客人的马去追。

追上后还穿着丧服与婢女共骑一匹马回来,说:"人种不可失"。

阮孚即阮咸与此婢之子。

七月七日,按当时风俗,阮氏各家都把华贵的衣物拿出来晾晒。

唯独阮咸在庭院里褂了一条寒酸的布犊鼻裈。

别人问他,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儿。

"阮咸不喜与人结交,只喜与亲族一起饮酒弦歌取乐,尤其与从子阮修意气相投。

曾与族人群聚饮宴,不用普通的酒杯饮酒,而是把酒盛在大瓮里,几个人围坐在瓮前相向而酌。

此时有一群猪也来寻酒喝,阮咸便跟在猪群的后面共饮。

阮咸善弹琵琶,精通音律。

据说阮咸改造了从龟兹传入的琵琶,后世亦称为阮咸,简称阮。

中书监荀勖常与阮咸讨论音律,自叹弗如,由此嫉恨在心,迁阮咸为始平太守,故后人称之为阮始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素材之竹林七贤(六)阮咸
永昌一中张含光
六.阮咸:一把带着哭音的琵琶
琵琶是一种乐器。

这种乐器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阮咸”。

晋以后的一些朝代,干脆将琵琶称为“阮”。

其实,“阮咸”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是阮籍的侄子,也是“竹林七贤”之一。

他有两个特点,一是行为上的旷达不羁,二是音乐上的细致入微。

由于他对琵琶的制作和演奏都很在行,所以琵琶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可他这么一个情调高雅的人,竟也有“不光彩”的经历:与一头猪同在一个盆子里饮酒!那么,他作为当时很有名望的文人和音乐家,为什么与猪同饮呢?他的处境和心境,又是怎样的呢?

阮咸,晋初名士也。

他和他的叔父阮籍一样,都是旷达不羁的名士,人称他俩为“小阮”、“大阮”。

阮咸讨厌官场的污浊之气,蔑视封建礼教,宁可一人喝酒弹琴,消愁解闷,也不愿与庸人来往,大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超脱与旷达。

当时的洛阳,虽经受多次战争的破坏,但还是比较繁华的,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阮咸的老家在陈留,即现在的开封附近,但他刚刚懂事就很向往洛阳。

他的父亲名叫阮熙,是阮籍的哥哥,曾做过太守,但是不知为何,阮咸家非常贫穷。

少年阮咸相貌堂堂、谈吐不凡,但平时连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

这使他有了自卑心理,总是一个人呆在家里,不愿与人交往。

晋初的社会风气非常不好,门第观念很重,谁若是贵族出身,就会受到尊重;若是家庭贫困,又没有贵族血统,大家就瞧不起他。

阮咸就常遭别人歧视。

当时有一种民俗,是从汉代流传下来的,就是在农历七月七这天,各家各户都要把衣物拿出来晒一晒。

按说,七月的阳光很好,把衣服、
被褥什么的拿出来晒一晒,让紫外线把那些霉了的、潮了的衣物消消毒,是很有好处的,但当时人们晒衣物的目的,却是为了炫耀。

炫耀什么呢?大户人家,用绫罗绸缎缝制的衣服很多,拿出来晾晒,就像是举行时装展览,红白绿蓝,随风飘舞,煞是好看。

可是,那些贫苦人家,只好把旧衣服熨了又熨,把那些破了的和有补丁的地方都掩盖起来,才勉勉强强地挂出来,心里是非常沮丧的。

话说阮姓是个大家族,好几百号人住在一个区域。

住在北边的人都很富有,称为“北阮”,住在南边的人都很贫穷,称为“南阮”,阮籍、阮咸等就住在南边。

这南北的一穷一富,形成对峙,有了矛盾,也就有故事了。

这一年的农历七月七,家家户户又要晒衣物了。

一大早,“北阮”的人都高高兴兴地把好衣服挂了出来,并互相打着招呼,炫耀着。

阮咸在这边看到了,觉得那些人很浅薄,令人厌恶。

他回到屋里,拿出一条粗布短裤,用一根长长的竹竿,高高地挑起来晒到外面。

那短裤皱皱巴巴的,样子很不雅,迎风放肆地招摇着。

这是他在示威。

“北阮”的人看了,心里不是滋味,觉得自己的好衣服面对着一条破短裤,摆阔有啥意义呢?就不再张扬了。

有人过来问阮咸:“你怎么挂了一条短裤出来晒呢?”他回答:“既然这个节日到了,我也未能免俗,表示一下意思吧。


成语“未能免俗”的故事,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对魏晋人饮酒、炼丹、服药等现象进行了剖析,说这些名士赤脚、袒腹、裸体,让自己的身体最大限度地接触大自然,真是各有特点。

在“竹林七贤”中,最懂音乐的是阮咸、嵇康和阮籍。

三人之中,阮籍喝酒很厉害,嵇康服药很厉害,而阮咸喝酒的方式很厉害。

阮咸喝酒,常常进入一种忘我状态,兴致来了,有酒就喝,一不管酒的质量如何,二不管是谁的酒,三不管身处何种境地。

一次,他与族人聚饮,大家嫌用小杯子喝不过瘾,改用一个大盆子代替,正喝得酣畅淋漓时,忽然跑进来一群猪。

那时的酒,类似今天的米酒,有种酸酸甜甜的味道,怕是猪也爱喝。

只见一群猪拱着鼻子与大家争饮,众人连忙轰赶这群猪。

一群大猪被赶走了,这些人却惊呆了:好家伙,只见留下的一头小猪,正和阮咸头挨着头,一块儿扎在盆子里喝酒呢!阮咸喝得醉醺醺,小猪喝得美滋滋,竟不分彼此了!
众人都笑了,赶紧对阮咸说:快把猪赶跑!它正与你痛饮呢!阮咸却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那意思是说:天地造化万物,原无贵贱之分,为啥就不能让猪喝点酒呢?来来来!共饮,共饮!他热情地邀请小猪,又痛痛快快地喝起来。

阮咸的这种做法,不但无视封建礼教,也超越了人性的弱点。

1700多年前的西晋初期,封建礼教每天都在“吃人”,他这样做,绝不是犯傻或者精神上出了问题,他这是在故意蔑视、反抗封建礼教。

阮咸的勇敢精神还体现在对爱情的追求上。

他不像那些封建士大夫,心里想着女人,嘴上却贬低女人,见了女人就躲开。

阮咸曾经喜欢一个婢女,这婢女是鲜卑族人,很漂亮。

阮咸的母亲去世后,这位婢女要远走他乡了,但阮咸只顾读书,竟浑然不知。

当他听说这位姑娘拿着行李走了,赶忙向别人借了一头驴,骑上就追。

这时候他还穿着孝服,人们见他拼命追赶那姑娘,觉得有点过分,就问他:你追一个婢女干啥?他竟回答:“人种不可失!”直听得人目瞪口呆,却不知他说的是啥意思。


阮咸还是当时最有名的作家之一,但他的文学作品却没有流传下来,我们也无法通过文字窥见他的文采。

但是,人们在他的墓穴中发现了他的“影子”。

这个“影子”,是一把琵琶,殉葬品,铜制的。

这把琵琶伴随他长眠地下,经历了从西晋到唐朝400多年的岁月。

这把琵琶出土的时候,正是唐玄宗开元年间,天下歌舞升平,所以对乐器是非常重视的,唐玄宗让弘文馆学士元行冲对琵琶进行鉴定。

元行冲鉴定后指出:此物正是阮咸的遗物。

经过400多年的锈蚀,琵琶已经满身铜锈,不堪使用了,宫廷
乐匠只好照着样子仿制了一把,所用材料不再是铜,而是上等的木料。

琵琶仿制出来后,经过实验,人们发现其音调激越清雅,就称其为“月琴”。

唐德宗统治时期,著名学者杜估指出:既然“月琴”是依据阮咸的琵琶仿制的,大小、形状以及音色都与原来的琵琶差不多,为啥不将月琴命名为“阮咸”呢?从此,我国的琵琶有了“阮咸”这个别名,以纪念这位有着鲜明个性的音乐家。

现在想想,那把埋在墓穴里的琵琶,不知隐藏着多少风流故事。

我们虽然无法目睹阮咸怀抱琵琶的风姿,也无缘聆听他的演奏,但可以肯定他那颗心绝不会与琵琶同朽!阮咸本人也像他的琵琶一样,有着金属般的质地,掷地有声!
阮咸的音乐天分很高,很小的时候就通音律。

少年时代,他听音乐时的表现便与众不同,可以做到“神解”。

所谓“神解”,就是乐声只要钻到了他的耳朵里,是高,是低,是清,是浊,他都能分清楚,而且丝毫不差。

这样说,可能有人不相信,说他会恁神?其实,古人的本领,是万万不可低估的。

三国时期吴国的俊朗人物周瑜,就有这种本事,别人演奏时,他在一旁饮酒聊天,但只要有一个音符错了,就别想瞒过他的耳朵。

“曲有误,周郎顾”,当时流传的俗语,说的就是这事儿。

这样一来,阮咸就要得罪人了!他得罪的,竟是执掌全国乐礼的最高长官荀勖。

据《世说新语》记载:荀勖主管乐礼,位高权重,对音乐也很精通,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已经是天下无双了,但实际上他的音乐才能不及阮咸。

一次,荀勖自造新律,请阮咸来欣赏,阮咸认为新律不合乎古韵雅乐,难以表现音乐里“中和”的境界,就实事求是地提出意见。

荀勖一听非常恼火,认为阮咸是对他妄加指责,是存心捣乱,就向晋武帝进谗言,革去了阮咸的官职。

阮咸当时的官职是“散骑侍郎”。

你看,当时的官衔里不知为啥有那么多“散”字,嵇康被称为“嵇中散”,最后弹了一曲《广陵散》,飘逝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

而阮咸的这个官职,“散”字后面又加上了一个“骑”字,就更浪漫了!似乎可见阮咸骑马而来,轻弹
琵琶,无拘无束,一路高歌地行走在天地之间。

荀勖进了谗言,使阮咸遭贬之后,却发现自己错了--原来,有人在掘地时挖出了一把玉尺,是周代的,这种尺子号称“天下正尺”,被认为是最准确的尺子。

荀勖如获至宝,马上用来校对新律。

他这才发现阮咸当初的指责一点儿不错,新律都比正尺稍微短一点!荀勖羞愧难当,知道是自己错怪了阮咸,深知阮咸的才能是被埋没了。

看来,阮咸遭受的不仅是政治上的压制,在乐坛上,他的才能也不能得到正常发挥,他常为此感到愤懑。

据说,他的琵琶有时会自动鸣响一个颤音,那颤音听起来很凄美,像人的哭声。

这当然是人们的杜撰。

不过可以料想,阮咸一生都很压抑:写了那么多好文章,没有保留下来;弹奏了那么多美妙乐章,流传下来的也很少;就连有的书上介绍他的生平时,竟也写着“生卒年不详”。

阮咸,是一把带着哭音的琵琶!历史委屈了他!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茫茫人海,谁是他的知音呢?
张含光
[高考作文素材之竹林七贤(六)阮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