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之竹林七贤(七)向秀
历史趣谈竹林七贤向秀介绍 关于向秀的小故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竹林七贤向秀介绍关于向秀的小故事导语:向秀是魏晋时期的名士,也是“竹林七贤”之一。
早年,向秀隐居于乡里,无心仕途。
后来,为时局所迫,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但是官职。
下面,让...向秀是魏晋时期的名士,也是“竹林七贤”之一。
早年,向秀隐居于乡里,无心仕途。
后来,为时局所迫,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但是官职。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向秀吧。
向秀出生于227年,卒于272年,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同为“七贤”。
因他们常常在竹林下喝酒,所以后来就被称为“竹林七贤”。
向秀少年时便因才华横溢而远近闻名,后来在偶然中与山涛一见如故,成为了知己好友。
通过山涛,向秀又得以与嵇康等人相识,同游于竹林之中。
向秀、嵇康和吕安关系最为要好,平时往来也颇多。
后来,向秀目睹了嵇康被害的整个过程。
当初钟会被嵇康奚落,之后钟会一直对此怀恨在心。
而嵇康也因此而惹来了杀身之祸。
向秀看到了好友遇难,这件事对他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在嵇康和吕安先后被害后,向秀痛彻心扉,并在这个痛苦的过程中苦苦挣扎,终于悟出了新的道理,使他更加地宁静淡泊。
向秀晚年的时候,因时局动荡,为了避免杀身之祸,而接任官职。
他唯独喜好庄子之学,所以开始注《庄子》。
可惜的是这部注还没有完成,向秀就去世了。
后来郭象继承了他的书,成书《庄子注》。
因此后世对《庄子注》的作者是谁,一直对存有争议,但大部分情况下还是认为是郭象所着。
向秀闻笛向秀是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然而他们理想中的自由,在现生活常识分享。
关于向秀的故事
关于向秀的故事向秀,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关于向秀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向秀闻笛的典故就是出自他的一篇赋中,他听到了来自邻居的笛声,回忆了往昔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从而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向秀、嵇康和吕安是好朋友,他们配合默契、志趣相投。
然而,嵇康和吕安却先后被杀,往日的美好皆不复存在了。
嵇康才华横溢,精通音律。
他临死之前,曾取琴弹奏。
那个时候,向秀即将要远行,路过往日嵇康的故居,目之所至,无一不是寂寥、空旷的悲凉模样。
恰逢邻居在屋中吹笛,吹出的笛声悲凉和凄苦,正是当时向秀心中的真切感受。
邻居的笛声吹入向秀的耳中,深深地震动了向秀的心。
向秀不禁开始回忆,在往昔的岁月中,与嵇康、吕安一起游玩、饮酒,肆意放纵,纵情于山水之间的美好时光。
可惜的是,如今这些美好将再不可得。
想到此处,向秀不禁发出了深深地叹息。
所以,向秀闻笛是向秀在吕安和嵇康被杀后,路过嵇康的旧居,目之所触,一片凄凉。
在听到了邻居的笛声后,被笛声所触动,回忆旧日的游宴时光,感叹而作下了一篇《思旧赋》。
如今大多通过向秀闻迪来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关于向秀的故事:向秀洛阳注庄子向秀等“竹林七贤”都是玄学的代表人物,好老庄之学。
然而,当时的社会是那样的残酷,他们理想中的自由只是各自的精神追求。
竹林七贤对朝廷的不合作,招致了最后竹林七贤的分崩离析,嵇康被害,阮籍抑郁而终。
向秀面对这样的现实,在悲伤中有了新的觉悟:脱离社会的逍遥只是自己的幻想。
为了避祸,他在无奈中靠向朝廷,并在宦海沉浮中领略庄子之学。
向秀晚年的时候,唯独喜好庄子之学。
当时,虽然已经有一些关于《庄子》的旧注,但是却没有统一的旨要。
史书中说向秀的《庄子注》能发扬玄学之风,与其他的旧注相比,能够有所创新,对玄学有了新的理解和超越。
向秀对“逍遥”也有了新的理解,他发现逍遥只需性分自足、得其所待,那么不管是对怎样的人,逍遥都没有差别。
【名人故事】竹林七贤向秀简介
【名人故事】竹林七贤向秀简介向秀个人资料本名:向秀别名:字子期信仰:老庄之学性别:男民族:汉族国籍:曹魏→西晋所处时代:曹魏至西晋时期出生地: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出生日期:约公元227年逝世时间:公元272年职业:哲学家、文学家职位: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成就:推动玄学盛行;竹林七贤之一代表作品:《思旧赋》《难嵇叔夜养生论》向秀简介向秀字子期(约公元227年?公元272年),河内怀人。
魏晋竹林七贤之一。
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
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氏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任散骑侍郎、黄门散骑常侍、散骑常侍,与任恺等相善。
向秀喜谈老庄之学,曾注《庄子》,“妙析奇致,大畅玄风”。
注未成便过世,郭象承其《庄子》余绪,成书《庄子注》三十三篇。
另着《思旧赋》、《难嵇叔夜养生论》。
向秀生平简介向秀字子期,魏晋间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人,少颖慧,与嵇康等友善。
向秀少年时即以文章俊秀闻名乡里,后来研读《庄子》颇有心得,于乡里讲学时为山涛所知。
山涛听向秀所讲高妙玄远,见解超凡,如同“已出尘埃而窥绝冥”,二人遂成忘年之交。
在山涛的接引之下,结识嵇康与阮籍,同为“竹林之游”。
向秀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友善,但不善喝酒。
向秀与嵇康关系最密,同时又通过嵇康结识了东平人吕安。
嵇康“性绝巧而好锻”,于是经常可以看到二人在嵇康家门前的柳树下打铁自娱,嵇康掌锤,向秀鼓风,二人配合默契、旁若无人、自得其乐,同时也为了“ 以自赡给”,补贴一点家用。
向秀还经常去吕安家帮他侍弄菜园子,三人可谓情投意合。
向秀助嵇康打铁时,亲眼见证了钟会被嵇康奚落。
这件事情成了嵇康被杀头的源头。
向秀目睹了后来发生的一切,这些事也影响了他以后的人生道路。
景元四年(263年)经历了嵇康、吕安被司马氏害死的大悲大痛,向秀在惆怅和迷茫中大彻大悟,在苦闷和徘徊中大彻大悟,心境更加趋于淡泊宁静,用心阐发庄子思想的精神。
竹林七贤典故
“竹林七贤”的典故:“竹林七贤”是:阮籍、嵇康、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
七人当中,比较突出的是阮籍和嵇康,他们诗文写得很好,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较高的地位。
阮籍骑驴上任、喝醉躲求婚阮籍性情豪放、直爽,他不满意现实,就经常饮酒消愁,喝醉了,就跑到山野荒林去大喊大叫。
发泄胸中的闷气。
外边的人看了,都以为他精神不正常。
其实,阮籍是很有政治才能的人。
曹魏末年,阮籍被任命为东平相,他骑着一头小毛驴去上任。
到任后,下令把衙门前面的屏障全部拆除,使衙门内外能够互相看得见。
他仅仅用了十天的功夫,就把东平郡治理得秩序井然,显示了超群的政治才能。
司马氏掌权以后,他不愿意为司马氏政权干事,就经常喝得醉熏熏的。
有一次,司马昭替儿子司马炎向阮籍家求婚,阮籍不愿意把闺女嫁给司马氏家族,就故意喝得烂醉,直醉了60多天,终于躲了过去。
嵇康打铁拒钟会嵇康是一个脾气古怪的人,他长得一表人才,学识渊博,善于弹琴做诗,还会打铁。
他看不起司马氏集团的人,就故意找机会嘲讽他们。
有一次,司马昭的心腹钟会因羡慕嵇康的学识,带着他自己写的一本书去向嵇康求教,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
那天嵇康和向秀正好在大树底下打铁,他们两人远远看见钟会走来了,就互相使了眼色,有意要嘲弄一下这个权贵。
于是,向秀只顾用力拉风箱,嵇康举锤打铁,像没看见钟会一样。
钟会夹着书,站了一会儿,见谁也没看他一眼,觉得没趣,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王戎不取道旁李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的是王戎,他比阮籍小20岁。
王戎从小就很聪明,六七岁的时候,王戎和一群小朋友在路边玩耍。
路边有一棵李子树,上面结了许多李子。
小朋友们看见了,都争先恐后地爬到树上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一个人站在那里看热闹,没有去摘。
有的小朋友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说:“路边上的树还有那么多李子,准是苦李子。
”那个小朋友不信,摘下来一尝,果然是苦李子。
竹林七贤的名人故事
竹林七贤的名人故事竹林七贤分别是嵇康,阮籍,向秀,刘伶,阮咸,山涛,王戎。
关于他们的故事,如下:1、嵇康嵇康长的一表人才,为人处世也十分的逍遥。
他出众的才华与对朝廷的不屑为他招来了杀生之祸。
在一些嫉妒嵇康的小人的诽谤下,当权者司马昭下令杀死嵇康。
当时在刑场上出现一盛况,三千学生为嵇康求情。
但是朝廷黑暗,统治者下的命令不能违抗。
嵇康在刑场上不惧死,但他怕他的绝世乐曲《广陵散》后继无人。
他要了一架琴,在刑场上最后一次弹奏《广陵散》。
《广陵散》被称为后世十大名曲之一,当嵇康面对三千学生,在刑场上最后一次弹奏,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
之前有很多学生慕名去求学,希望嵇康能教《广陵散》,但是嵇康都有所保留。
在最后一次的时候,嵇康没有任何的技法和曲调的隐瞒,他希望后世对这首佳世之作能有留存。
后来嵇康的精神对我们后人有许多的警醒。
2、向秀向秀是贫苦农家的孩子,他从小受穷,受苦,挨饿,吃了上顿没下顿。
所以后来就算做了官,也十分节约粮食。
每次吃饭就算有一粒米掉地上都会捡起来吃了,每次出门坐朝廷配的牛车。
当时奢侈之风盛行,同僚们对向秀的这种做法十分不理解,甚至讽刺他为“一国俭”。
但是向秀依旧我行我素。
后来向秀的家乡闹旱灾,农民们颗粒无收,百姓生活难以维持。
向秀知道情况后,多方筹款,而且带领家人和下属去各个饭店收集丢了的馍馍和米饭,回到家后将能食用的馍馍和米饭,拍成饼子。
这些饼子有黄的,有白的,他雇了十几辆车将这些饼子送去家乡。
在这困难的年头,百姓吃上了“金银饼”,解决了百姓们一时的温饱。
3、山涛山涛在竹林七贤里算是个普通人。
但是如果没有他,竹林七贤可能还聚不到一起。
他是个十分朴素,十分大度的人。
他出于好心希望为嵇康谋得一官半职,三番四次的举荐嵇康。
但是当时雅士之风盛行,嵇康十分生气,就写了那篇举世闻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里面的言辞十分激烈。
直到千年后的今天,他依旧背负着无数骂名。
后来嵇康被杀,临终之时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山涛,山涛将他的孩子培养成才。
向秀
向秀向秀(约227-272),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
魏晋竹林七贤之一。
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曾注『庄子』。
[编辑本段]生平事迹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
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氏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任散骑侍郎、黄门散骑常侍、散骑常侍,与任恺等相善。
向秀喜谈老庄之学,曾注《庄子》,“妙析奇致,大畅玄风”(《世说新语·文学》)。
注未成便过世,郭象承其《庄子》余绪,成书《庄子注》三十三篇。
另著《思旧赋》、《难嵇叔夜养生论》。
[编辑本段]历史思想相对于“竹林七贤”里的其他人,向秀似乎名气不够响亮,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记载也不很多,但是,千百年的岁月流逝却无法抹去向秀的独特光彩。
向秀少年时即为同郡山涛所知。
在山涛的接引之下,结识嵇康与阮籍,同为“竹林之游”。
向秀虽然没有完整的文集传世,但在当时他却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其主要著作有《庄子注》,时人称此注“妙析奇致,大畅玄风”(《世说新语·文学》),“读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时”(《晋书·向秀传》)。
吕安见后叹为“庄周不死矣”。
向秀还著有《周易注》,传称“大义可观”,然“未若隐《庄》之绝伦”,二注今皆已佚。
又有《难嵇叔夜养生论》一篇,收于《嵇中散集》中;《思旧赋》一篇存《文选》和《晋书》本传中。
向秀所著一书、一论、一赋三种作品,均为问鼎之作:其《庄子注》开创玄学注《庄》新思路,后人难望其项背;《难养生论》匠心独运,与嵇康难分高下;《思旧赋》更是堪称绝唱,魏晋时期无赋可与之比肩。
经历了嵇、吕事件的大悲大痛,向秀在惆怅和迷茫中大彻大悟,在苦闷和徘徊中大彻大悟,心境更加趋于淡泊宁静,用心阐发庄子思想的精神。
向秀本传或言,秀游讬数贤,萧屑卒岁,都无注述。
唯好庄子,聊应崔撰所注,以备遗忘云。
但遗憾的是其中《秋水》、《至乐》两篇还未注解完,向秀就去世了。
那时候向秀的儿子还小,没有将父亲的注释光扬天下,被郭象将文稿窃取,“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篇,或定点文句而已”,以自己的名义大行天下了。
竹林七贤之向秀
谢谢观看
康善锻,秀为之佐,相对欣然,傍若无人。 又共吕安灌园于山阳。康既被诛,秀应本郡计 入洛。文帝问曰:“闻有箕山之志,何以在 此?”秀曰:“以为巢许狷介之士,未达尧心, 岂足多慕。”帝甚悦。秀乃自此役,作《思旧 赋》云: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 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 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 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 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 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先是,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统。 向秀于旧注外而为解义,妙演奇致,大畅玄 风,惟《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秀卒。 秀子幼,其义零落,然颇有别本迁流。象为 人行薄,以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 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 蹄》一篇,其余众篇或点定文句而巳。其后 秀义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 一也。 ——《晋书.郭象传 》
思旧赋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济黄河以泛舟兮, 经山阳之旧居。 瞻旷野之萧条兮,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 历穷巷之空庐。 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惟古昔以怀今兮, 心徘徊以踌躇。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 叹黄犬而长吟。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托运遇于领会兮, 寄余命于寸阴。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停驾言其将迈兮, 遂援翰而写心。
“竹林七贤”之向秀
向 秀
中文名:向秀
别名:向子期 国籍:曹魏→西晋 出生地: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 西南 ) 出生日期:约公元227年 逝世日期:公元272年 职业: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信仰:老庄之学
代表作品:《思旧赋》《难养生 论》 地位:竹林七贤之一
竹林七贤材料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成名年代比“建安七子”晚一些。
七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
其中,嵇康和阮籍的成就最高。
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激烈,民不聊生。
文士们不仅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性命安全,因此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
嵇康。
竹林的风景——竹林七贤初三优秀作文800字左右
竹林的风景——竹林七贤初三优秀作文800字左右竹林七贤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群体,是由后晋文学的七位大家所组成的。
他们分别是郭茂倩、嵇康、俞伯牙、阮籍、刘伶、山涛和向秀。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篇名为《竹林七贤赋》的文章,描述了这七位才子的风采和他们在竹林中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在这里,竹林被描绘成了一个雅致幽深的风景胜地,成了才子们心中的理想世界。
竹林七贤的故事源自东晋时期,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文人大多被贬谪或困顿,对社会现实失望,于是他们纷纷隐居在竹林中,潜心修身养性,续写壮丽诗篇,继承文学传统。
这七位文人才子在竹林中独立寻常,纵酒作诗,诗文极具文人的气质,为后世文学留下了神奇的传说。
竹林七贤以其超凡脱俗的文学功力和清高风雅的生活态度成为中国文学典籍中的经典之作。
竹林七贤的故事散发着一种对现实的不屈与批判精神,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文人的理想境界和高尚情操。
竹林七贤的形象成为了文人墨客的骄傲和传奇,使得竹林成为了一个代表雅致气质的象征。
竹林的风景是竹林七贤故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最为令人向往的。
竹林的风景优美如画,清幽深邃。
竹林碧翠欲滴,迎风摇曳,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竹林的竹子青翠修长,树影婆娑,让人感到一种格外的宁静与幽雅。
在竹林中,常常可以听到清脆的鸟鸣声,轻柔的溪水声,这些声音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竹林中的一些花鸟小径,石亭小亭,小桥流水,也成为了这一景观的一部分,给人一种别样的情趣。
竹林的景色胜过了凡尘世界的繁琐和丑陋,带给人一种身临其中的清丽纯净之感。
竹林不仅在文学中被赞美,也在绘画、园林建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表现。
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关于竹子的描写,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对竹林的描述。
竹叶随风摇曳,清新雅致。
竹子也成为了咏叹自然的载体,成为了文人墨客创作的题材之一。
在绘画中,竹子也被广泛的表现。
中国画中的竹子被称为画家的“素描”死守,是画家的艺术素材之一。
东晋竹林名士向秀-最新文档
东晋竹林名士向秀尽管名列“竹林七贤”,但相对于傲世不羁、旷达肆意、纵酒狂放的其他六贤来说,惟“好读书”的向秀俨然乖宝宝一枚,也是知名度最低的一位,论才华,不如阮籍、嵇康两位带头大哥;论做官,没有山涛、王戎官当得大;论个性,比不上与小猪干杯的阮咸;论喝酒,更是干不过无酒不欢的刘伶。
向秀研究《庄子》很有心得,他在乡下讲《庄子》时,山涛偶然间听到了,惊为天人,两人结为忘年交。
后来,山涛将向秀介绍给了嵇康与阮籍。
在长期的交往中,向秀逐渐被嵇康征服,成为他的好基友,此后就一直作为他的助手及小弟角色出现。
嵇康酷爱打铁,当他光着膀子咣当咣当地打铁时,向秀就在那呼哧呼哧地拉风箱、添柴火,两人配合默契,旁若无人。
尽管崇拜嵇康,但向秀对他并不盲从,而是很有自己的主见,这主要体现在两件事上。
第一,不顾嵇康的反对,坚持注释《庄子》。
当向秀向嵇康透露想注释《庄子》时,嵇康不以为然地说:“以前也有不少人试图注释《庄子》,但都是狗尾续貂,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压根就是扭曲了庄子他老人家的本意,误导了读者不说,还不够丢人的呢。
秀啊,听哥一句劝吧,咱就不秀了,可好?”向秀笑而不语,依然不改初衷。
事实证明向秀是有真才实料的,当嵇康看到他注释的《庄子》,兴奋得击案叫绝。
吕安看后也赞叹说:“庄周不死矣!”第二,作《难嵇叔夜养生论》。
嵇康发表论文《养生论》,向秀对其观点不敢苟同,丝毫不怯于嵇大哥养生专家的权威,果断发起诘难,以论文《难养生论》逐条反驳。
嵇康再作《答难养生论》,对向秀的观点逐一反击。
两人你来我往,辩论得不亦乐乎。
后来,嵇康因多次得罪司马氏集团,被杀。
嵇康虽死,当局者又怎能忘记他的好友向秀呢?没过多久,在当局者的授意下,地方官员举荐向秀入朝做官。
此时,向秀会选择向哪里秀呢?是继续向野秀,如老大哥嵇康般拼命;还是掉头向朝秀,跟政府妥协合作?这是个无比艰难的抉择。
在嵇康血淋淋的教训面前,面对非合作即死的高压,向秀选择了无奈的妥协。
竹林七贤之——向秀
竹林七贤之——向秀文/百里冰,号琬雪宜人火焰交响曲话说在魏晋都城洛阳街头你要问哪里最受关注,回答你的一定不是皇家园林、宫苑禁地,也不是官宦世家高大的门楼,更不是灯红酒绿的青楼红尘。
而是一个小小的铁匠铺,这个铁匠铺每天的“点击率”那是相当的高,可以说超过了司马氏集团与曹魏政权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的“点击率”。
在这个并不起眼很是普通的铁匠铺前,每天都有人围着看热闹,铁匠铺打铁的两人,一个长得特别帅气,特别是他抡动大锤时胳膊与脊背上的肌肉突起与紧绷的时候,那就是一个字“酷”,另一个长得很是清秀,他面带微笑安静地拉着风箱,他的文静样就像大姑娘似的。
二人的帅与秀、动与静倾倒了洛阳城的少男少女,小伙们有事无事都围站在铁匠铺前,而在远处邻里的房前屋后处是三五成群的大姑娘、小媳妇们,她们时而向这里翘首观望,时而相互耳语、时而抿嘴偷笑、时而羞红了脸颊,她们羞涩的表情,白里透红的面颊就像三月桃花一样粉嘟嘟的好看。
小小的铁匠铺为什么如此受到关注,因为在此打铁的不是普通的铁匠师傅,他们是魏晋时期的名士嵇康、向秀。
——一个秀气、文静、说话就会脸红、从不会大声的向秀有如二八姑娘似的登场了。
向秀(227——272年)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县)人。
曾任“散骑侍郎”、“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
他是著名的玄学家,他安静、谦虚、喜好老庄,他将儒道两家的思想合二为一。
且说这一天,洛阳城里一家新开的铁匠炉前围满了人,只见一个眉清目秀的小伙面带微笑端坐在那里拉动着风箱,从背影看他安静的姿态就像大姑娘似的。
他中等身材,弯弯的眉毛如新月,水灵灵的一双秋水般的眼睛,小巧的鼻子,薄薄的嘴唇犹如涂了胭脂般红润,虽是一个男子却是一脸的秀气,面颊被火炉炙烤的红彤彤的,更显的千姿百媚,倾倒众生。
这位拉风箱的正是向秀,旁边持大锤的就是嵇康,原来二人在洛阳城支起铁匠炉,打起了铁。
别人打铁都是浑身是汗,脸上黑一道白一道,就如戏台上的大花脸一样,向秀和嵇康打铁却是潇潇洒洒,抡起的大锤就像挥动毛笔一样挥洒自如,他俩抡动大锤、拉起风箱,长发随着二人的动作在脑后飘飘洒洒,一副悠闲自得的姿态,这样的景象犹如不是在打铁而是在做文章。
三国历史人物——向秀(竹林七贤)
三国历史人物——向秀(竹林七贤)
魏晋间文学家。
竹林七贤之一。
字子期。
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人。
生卒年不详。
少颖慧。
与嵇康等友善。
向秀本隐居不出,景元四年 (263)嵇康被害后,在司马氏的高压下,他不得不应征到洛阳。
后任散骑侍郎,又转黄门散骑常侍。
向秀好老庄之学。
当时《庄子》一书虽颇流传,但旧注莫能究其旨统,向秀作《庄子隐解》,解释玄理,影响甚大,对玄学的盛行起了推动作用。
但向秀未注完《秋水》、《至乐》。
稍后,郭象在《庄子隐解》的基础上补完《秋水》、《至乐》注释,又加发挥,成为今日所见的《庄子注》。
向秀今存赋、文各一篇。
《思旧赋》作于入洛途经嵇康故居时,赋(及序)中描写了重睹故人旧庐时的感受,表达了对亡友深挚的怀念之情。
此赋情景交融,充满了清凄悲怆的情调。
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险恶,作者不能直抒胸臆,所以它仅限于写思念之情,而不及有关的事实。
鲁迅曾指出这篇赋刚开头却又煞了尾(《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纪念》)。
《难嵇叔夜养生论》是为了让嵇康发表正面主张而写的引发性文字,并非向秀本人的思想表述。
它与嵇康的《养生论》、《答向子期难养生论》,实际上是一组完整的文章,阐发他们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的养生之道。
历史趣谈竹林七贤向秀介绍关于向秀的小故事
历史趣谈竹林七贤向秀介绍关于向秀的小故事向秀,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竹林七贤中的一员。
他生活在东汉末年,与其他六位竹林七贤一样,通过他的才华和品德,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向秀的一些小故事,以展示他的人格魅力和贡献。
向秀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就显示出卓越的才华和聪明的头脑。
他以博学多才而闻名于世,精通音律、文史、军事策略等领域。
他的诗词才华更是让人赞叹不已,有一次,他在宴会上与一位官员比赛写诗,结果他以出类拔萃的才华赢得了比赛的头筹。
这个故事被后来的人们广泛传颂,向秀因此名声大噪。
除了他的才华外,向秀还以其高尚的品德而受到尊敬。
在官场上,他从不趋附权贵,而是坚持守正道,履行自己的职责。
有一次,他因参加了以抨击当时贪污腐败官员为主题的宴会而引起了一位权贵的不满。
这位权贵不满向秀参与此事,便想方设法陷害向秀。
然而,向秀全然不理会这些阻挠,仍然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向秀并不满足于享受官场的荣华富贵,他对国家的安定发展有着强烈的责任感。
当东汉末年内乱不断,民不聊生时,他毅然离开官场,以文学才华希望唤醒人们的良知。
他的诗作以直抒胸臆、歌咏人民疾苦为主题,深深打动了那些正在受苦的百姓。
在他的呼唤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抗当时的黑暗政权。
在竹林七贤中,向秀被誉为“文昌之杰”,他的文学成就不容忽视。
他的诗作以婉约清新、流丽动人著称,继承并发扬了汉赋的优良传统。
他的文学风格独特,常以山水田园、爱情、离别等主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他的作品流传至今,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除了文学才华,向秀还在军事上展现出了他的能力。
在许多战斗中,他都以出色的军事策略和指挥能力,带领着部下取得了重大胜利。
他的智谋让人刮目相看,他善于分析敌人的弱点,利用地形和优势兵力来展开战斗,为中国历史上的抗战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然而,尽管向秀的才华和品德备受赞赏,但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不幸。
在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内乱和民不聊生的情景下,向秀深感国家和民众的痛苦,但他并未能够改变这个局面。
竹林七贤的作文
竹林七贤的作文竹林七贤,这四个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超凡脱俗的劲儿。
他们仿佛是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带着魏晋时期特有的潇洒与不羁。
说起竹林七贤,我就想起了那片清幽的竹林。
想象一下,一片茂密的竹林,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微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什么。
而在这片竹林中,七位贤士或饮酒作乐,或高谈阔论,或抚琴长啸,那场景,光是想想都让人觉得心驰神往。
先来说说嵇康吧。
他可是竹林七贤中的颜值担当,据说长得那叫一个帅气,气质非凡。
他不仅外表出众,还多才多艺,尤其擅长弹琴。
嵇康弹奏的,那旋律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让人陶醉其中。
我常常在想,当他坐在竹林中,手指轻拂琴弦,那悠扬的琴声伴随着微风在竹林中飘荡,该是怎样的一种美妙景象啊。
阮籍也是个有意思的人物。
他那双眼睛,据说能“青白眼”待人。
遇到他喜欢的人,就用青眼相看;不喜欢的,就给个白眼。
这得多率真才能做到啊!有一次,他听说有个官员家的女儿去世了,虽然跟这家人非亲非故,但他因为觉得这女孩有才华又命苦,就跑去大哭了一场。
这种真性情,在那个时代,可真是少见。
还有山涛,他是个很有气度的人。
虽然在官场中打滚,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据说他当官的时候,举荐了嵇康接替自己的职位。
可嵇康不干啊,还写了一封绝交书给他。
但山涛也不生气,依然把嵇康当朋友。
这胸怀,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向秀呢,他是个安静的学者。
总是默默地思考着人生的真谛。
在竹林中,他常常一个人陷入沉思,也许是在琢磨着那些深奥的哲学问题。
刘伶是个酒鬼,整天抱着酒坛子不撒手。
走到哪儿喝到哪儿,还经常光着身子在家里乱跑,别人笑话他,他却说:“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们干嘛跑到我裤子里来?”这回答,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王戎是个小气鬼,可又聪明得很。
他家有棵李子树,结的李子特别好吃。
他想拿去卖,又怕别人得到种子种出一样好的李子,就把李子核一个个钻破。
但他在竹林中与朋友们相处时,倒也能展现出豪爽的一面。
竹林七贤散文
《竹林七贤》竹林七贤,那可是魏晋时期超有个性的一帮人。
嵇康,那家伙就像一颗闪耀却又不羁的星。
他在竹林中抚琴弄弦,琴声悠扬,仿佛能穿透竹林,直达天际。
他那一头散发,随性地披散着,穿着宽松的衣衫,旁若无人地沉醉于自己的音乐世界。
他对世俗的规矩不屑一顾,只愿与自己的琴音相伴,用音乐诉说内心的情感与对自由的向往。
他打铁的时候,也是那么专注,火星四溅,似在锻造他心中的理想与不羁。
阮籍呢,这人可有意思了。
他常常驾着车,漫无目的地闲逛。
走到路的尽头,就放声大哭,也不知道是哭这世间的荒诞,还是哭自己心中的迷茫。
他饮酒作乐,诗兴大发时,笔下的文字如灵动的精灵,跳跃在竹简之上。
他在竹林中,时而沉默,时而高谈阔论,那独特的思想如同一把把利刃,划破当时沉闷的天空。
山涛,就像个沉稳的老大哥。
他虽身处这竹林的洒脱氛围之中,却也有着对世事的洞察。
他默默地关注着兄弟们的一举一动,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支持与包容。
他的笑容总是那么温和,给人一种安心的感觉,仿佛只要有他在,竹林七贤这个小团体就不会散架。
向秀呢,他在哲学的世界里遨游。
与兄弟们在竹林中探讨玄理的时候,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他对庄子的研究深入透彻,说起其中的精妙之处,那是滔滔不绝。
他在思考天地万物的规律,试图在这乱世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与人生的答案。
刘伶,简直就是个酒腻子。
他走到哪都带着酒壶,喝得醉醺醺的。
他说天地是他的房屋,房屋是他的衣裤,这等豪放与洒脱,旁人只能望其项背。
他在酒的世界里,忘却了尘世的烦恼,只享受当下的快意与自由,那摇摇晃晃的身影,成了竹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王戎,年少时就聪慧过人。
他在竹林中的表现也是别具一格。
他看问题的眼光犀利,与人交谈时,总能说出独特的见解。
他对钱财似乎有着别样的态度,既懂得节俭,又能在该慷慨的时候毫不吝啬,真让人捉摸不透。
阮咸,他与音乐也有着不解之缘。
他弹奏乐器的样子潇洒极了,那乐声从他的指尖流淌而出,与竹林的风声、竹叶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美妙的自然乐章。
竹林七贤之向秀生平
竹林七贤之向秀生平向秀所著一书、一论、一赋三种作品,均为问鼎之作:其《庄子注》开创玄学注《庄》新思路,后人难望其项背;《难养生论》匠心独运,与嵇康难分高下;《思旧赋》更是堪称绝唱,魏晋时期无赋可与之比肩。
向秀约公元227年-公元272年,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陟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
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氏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任散骑侍郎、黄门散骑常侍、散骑常侍,与任恺等相善。
向秀喜谈老庄之学,曾注《庄子》,“妙析奇致,大畅玄风”《世说新语·文学》,注未成便过世,郭象承其《庄子》余绪,成书《庄子注》三十三篇,另著《思旧赋》、《难嵇叔夜养生论》。
向秀既追求个性自由,又维护社会体制,是士族的双重文化性格,但两者的矛盾所产生的心理逼迫,使魏晋士人的精神世界充满了焦虑、迷茫与失落。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向秀少年时即以文章俊美闻名于世乡里,后来钻研《庄子》颇存有心得体会,于乡里讲学时为山涛熟知。
山涛听向秀所谈谨严玄远,看法非凡,如同“已出来尘埃而窥绝冥”,二人遂变成忘年之交。
竹林之游在山涛的朝拜之下,结识嵇康与阮籍,同为“竹林之游”。
向秀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亲近,但疏于饮酒。
向秀与嵇康关系纽布莱省,同时又通过嵇康结识了东平人吕安。
嵇康“性绝巧而好细工”,于是经常可以看见二人在嵇康家门前的柳树下荆竹吟咏,嵇康掌锤,向秀鼓风,二人配合默契、旁若无人、自得其乐,同时也为了“以自赡给”,补贴一点家用。
向秀还经常回去吕安家帮忙他照看菜园子,三人堪称情投意合。
好友遇难向秀助嵇康荆竹时,亲眼缔造了钟会被嵇康嘲笑。
这件事情变成了嵇康被砍头的源头。
向秀亲眼目睹了后来出现的一切,这些事也影响了他以后的人生道路。
景元四年263年经历了嵇康、吕安被司马氏陷害的大悲大痛,向秀在伤感和迷茫中大彻大悟,在迷茫和停留中大彻大悟,心境更加趋向淡泊宁静,用心阐释庄子思想的精神。
有关竹林七贤的随笔
有关竹林七贤的随笔
竹林七贤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群体,他们包括嵇康、阮籍、刘伶、伍子胥、王导、山涛、向秀七位文学大家,生活在东晋时期的桃花林之中,以自由不羁、清高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卓越的文学才华著称于世。
竹林七贤的诗词、文章及其生活经历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化史和思想史,成为后世文人崇拜和追捧的对象。
他们的文学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涉及哲学、文学、政治、人生等方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竹林七贤在东晋时期的政治及社会背景下,表现出自由、坦荡、豁达、不屈的精神风貌,强调追求真理,反对世俗的功名利禄,提倡清心寡欲,追求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
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深度成为后世文化史的重要遗产,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竹林七贤的精神和文化传承至今,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所代表的自由、清高、坦荡、不屈的文化精神,对当今社会依然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 1 -。
【名人故事】向秀闻笛的故事
【名人故事】向秀闻笛的故事洛阳之北的山阳。
雪已停,风未息。
那片茂密的竹林在寒风里瑟瑟发抖。
竹林旁几十间茅屋里,隐着嵇康的故居。
竹林之南,是一片被白雪覆盖的麦田。
一条小路将麦田中分,往北,沿着竹林直达黄河;往南,连着晋朝的都城洛阳。
当昏黄的暮日摆上西天的树梢,小路上渐渐隐棘一驾双辕马车的瘦影。
御者拢袖抱鞭,头缩进脖腔。
车内人手捧一卷《庄子》,一会掩卷沉思,一会抚膺长叹。
他叫向秀,字子期,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吕安的好朋友,他刚从洛阳应郡试回来,赶回老家河南武陟。
旷野死去一样寂寥,只有车轮碾压冰雪收到的吱吱声。
渐行渐近,当那片竹林联同茅屋映入眼帘,他看见了茅屋飞过袅袅的炊烟;在那袅袅炊烟里,驱使着一种声音--高亢肇庆的笛声。
向秀钻进身子,认真倾听:就是《黍距三叠》!他复又正襟危坐,和着笛声吟诵:那里曾存有茂盛的黍子,那时高粱刚短播种。
行路远远啊,中心摇摇。
晓得我的人说道我心怀忧伤,无人知晓我的人说道我四处崇尚。
悠悠苍天,我到底就是什么样的人啊……最先认识他的是山涛,也是山涛将他引入了竹林。
然而,和他交游最亲、也是他最敬佩的人却是嵇康。
在他眼中,嵇康最具长者风范。
有一次,他想为《庄子》作注,以阐发奇趣,振起玄风。
嵇康知道,马上阻拦:这样的书是不需要作注的,否则,人家会失去好多乐趣。
他知道,嵇康怕他心力不逮,留下笑柄。
但,他却坚持完成,嵇康看到,竟大加赞赏,并从此另眼相看……朝廷上电闪雷鸣,总会在竹林里留下回声,在七人心上留下深深的印记。
阮籍大哥是猖狂的,恃才傲物,但因与司马氏有亲戚关系,有司马昭护佑,每每能全身远祸;刘伶是潦倒的,喜欢光着身子和猪一起在石槽里饮酒;山涛是圆滑的,在朝廷与竹林间游刃有余;自己则是柔弱的,嵇康了解他,所以,锻造时拉风箱的是自己;灌园时,担水的是吕安……笛声仍在稳步,不绝如缕:那里曾存有茂盛的黍子,那时高粱取出了穗。
行路远远啊,中心例如醉酒。
晓得我的人说道我心怀忧伤,无人知晓我的人说道我别存有所求。
西晋竹林七贤之向秀:弘扬庄子道德思想,传承道家学派精神
西晋竹林七贤之向秀:弘扬庄子道德思想,传承道家学派精神小时候的向秀就写得一手好文章,在他们当地也是小有名气的学霸。
当时有一位知名学士山涛得知后,便前去拜访。
两人一见如故,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虽然向秀要比山涛小二十多岁,但向秀才华出众,让山涛很是喜欢。
后来山涛就介绍嵇康和阮籍等人与向秀相识,也就成为了七贤之一。
在这七人当中,向秀的名望算不上很高,史书对他的记载也相对贫瘠。
但这丝毫没有埋没这位才华横溢思想独到的人物。
向秀喜欢读书习文,对庄子的学识情有独钟,还为庄子一书撰写注书,只可惜还没有写完他就驾鹤西去。
后来一个叫郭象的人偶然得到向秀没有完成的庄子书注,将其完成。
因没有向秀的原稿流传于世,后人多把这本注书认为是郭象所做。
也有人认为这是郭象盗取了向秀的劳动成果,以至于在后来的几百年间人们对这本庄子书注的作者,产生许多争议。
当初向秀注写庄子一书时,嵇康还对他提出建议说,庄子本来就是经典之作,对它进行注释难免或多或少造成曲解,不注为好。
可向秀认为既然是经典,就应该让更多的人通过注解更加深入学习,才能发挥庄子思想的最大作用。
虽然在当时为庄子做注书的已经有多人,且流传于世的也有很多。
但在向秀看来都不是很满意,只是在修词上略有改动,没能深厚表达其意。
所以他还是默默去研读撰写。
当向秀把注解的初稿拿给嵇康看时,其内容不仅精妙简洁,而且将庄子的精髓拿捏到位。
这让嵇康对向秀更是刮目相看。
向秀和嵇康两人的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就是爱打造铁具。
因此这二人在七贤中的关系也最要好。
他虽然博学多才,但对走上仕途却一点兴趣没有,从来不想着要做官。
好友嵇康因得罪重臣钟会遭到杀害后,向秀本想归隐山林。
可朝廷却逼迫他入京为官,恐有杀身之祸不得已他只好顺从。
为表达对好友嵇康的缅怀之情,他闻笛写下了一代名作《思旧赋》,后来向秀闻笛的典故成为了人们思念好友故去的一种情感寄托。
西晋初期法度严明,尤其对文字的管理比较苛刻。
向秀虽然对嵇康的死深感不公平,也只能在赋中暗示抒发怨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素材之竹林七贤(七)向秀
永昌一中张含光
七.向秀:你为什么那么内秀
一
话说向秀、嵇康在洛阳城中打铁,配合得非常默契:嵇康握着大锤,向秀拉着风箱。
嵇康先用锤子敲打铁砧,像发出指令一般,暗示着一种节奏,向秀就根据这节奏拉动风箱,控制炉火的强弱。
由于他们两个都是名士,嵇康长得特别帅气,向秀长得也很清秀,所以引来各色人等看热闹。
那向秀和嵇康一样,也是通音律的,所以拉起风箱来,就像今天的手风琴伴奏一般,好不热闹!再配上嵇康叮当的锤声,听起来真像非常别致的乐曲。
那时候,由于刚刚经过战乱,骏马都被征用做了军马,十有八九死在了战场上,民间使用的“交通工具”以驴最多,所以人们与驴的“感情”较深。
很多人想喊两嗓子的时候,就学驴叫,连皇帝也不例外。
如魏文帝曹丕到了郊外,就让随行的大臣们学驴叫,“独唱”之后还要“合唱”,直到遍地能闻驴叫声。
于是,向秀就在嵇康的锤子停顿的时候,让风箱发出了驴叫的声音,并能模仿驴子打响鼻的颤音。
他模仿得惟妙惟肖,引得观众纷纷叫好。
可是,做大官的钟会这时候来了,他表情严肃,仪仗威武,想让嵇康、向秀主动过来迎接他,可两位名士只管打铁,都不理睬他。
这时候,向秀还让风箱发出了驴叫声,用来讽刺钟会。
原来,钟会曾任将军率兵打仗,结果失败了,死了好多兵士--“将军击鼓出征,嗡嗡嗡(驴叫声);战败鸣金收兵,当当当(锤声)。
兵士枉死沙场,当当当;将军黯然神伤,嗡嗡嗡……”嵇康敲打着铁砧,向秀拉着风箱,向秀在心里默念着歌词,就这样“毛捣”了钟会。
这是个笑话,是后人编排着恶心钟会这个小人的,聊供一笑罢了。
但也说明,嵇康与向秀是很铁的哥们儿,彼此心灵相通。
史书上说他
们打铁时“相对欣然,旁若无人”,那种风度和场面,已经成为洛阳一景了,并引来众人模仿,后来竟有上百人在那里打铁,个个光着膀子,露着黝黑的肌肤,像是进行体育锻炼,又像是进行健美比赛,大家虽然不吭声,但欢快的气氛与炉中的火苗一起跳跃,很是有趣。
二
可是,当时整个社会却是灰暗的,没有欢乐可言。
那时洛阳城里有好多槐树。
槐树叶子小,秋风一起就落了,灰灰黄黄地落了一地。
街道两侧全是灰色的房子,穿着灰色衣服的老百姓,在街头慢慢走着,使整座城市显得了无生气。
所以,向秀的心情是不可能愉快的。
他很少说话,就是写起来文章来,也是吞吞吐吐的。
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说:“年轻时读《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
”
鲁迅怪罪的这个“他”,就是向秀。
这篇《思旧赋》,是向秀在嵇康被杀后写的纪念性文章。
在那种“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黑暗中,向秀写文章刚开头就结尾,闪烁其词,是可以理解的。
向秀是河内怀县人,也就是今天的焦作市武陟县人。
他出生于公元227年,于公元272年去世,活了45岁(向秀生卒年份有争议),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洛阳和修武度过的。
向秀在思想上推崇老庄,行为也极似庄周,少年时就想为《庄子》做注释。
当时,为《庄子》做注释的已有十几个人,出版的书也有十几种了,但向秀读了以后都不满意。
他认为,这些注释远远没有把庄子的思想阐释出来,只是在语言和章句上做了一些皮毛工作。
他决心弘扬庄子学说,重新进行注释。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好朋友、大学者嵇康。
嵇康说:“我看不必了,这部书不需要再注释了。
再注释,就会影响读者领略书中的神趣了。
”
向秀很执著,没有听嵇康的,他坚持注释《庄子》,结果把庄子的思想表述得十分出色,把以往人们没有发现的妙思奇趣都挖掘出来了,于是社会上出现了《庄子》热,大家纷纷重读《庄子》。
可惜的
是,还没有注释完《庄子》他就去世了。
他所有的遗稿由两个儿子保管。
当时,他的两个儿子年龄尚小,看见郭象来拜读遗稿,他们就把遗稿给了郭象。
郭象发现向秀还有《秋水》、《至乐》两篇没有注完,他灵机一动,就把全部书稿重新整理一遍,略加了一些自己的观点,然后以自己的名义“出版”了,郭象从此声名鹊起。
1000多年来,后人一谈到《庄子》的注释,就将郭象奉为大家,而忽略了向秀的功劳。
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例之一了。
相对于“竹林七贤”的其他六位而言,向秀的名气不够响亮,《世说新语》里有关他的故事也不多。
其实,向秀十四五岁的时候,文章已经写得很好了。
“竹林七贤”的老大哥山涛,听说向秀早慧,就专程拜见向秀。
两人一见面,山涛就发现这位少年果然超凡脱俗,就如同“已出尘埃而窥绝冥”一样,两人遂成忘年之交。
经过山涛的引荐,向秀又认识了嵇康、阮籍,几个人就同为“竹林之游”。
向秀虽然没有完整的文集传世,却是少有的大哲人、大文豪。
他的一部《庄子注》,时人称赞“妙析奇致,大畅玄风”。
他的好朋友吕安读后感慨道:真乃“庄周不死矣”!他在注释时体现出的新思路,令后人难望其项背。
他的《难养生论》,和嵇康的学问比起来,也难分高下。
他的《思旧赋》,更堪称绝唱。
在《思旧赋》中,向秀有意提到嵇康临刑前眼望日影以及嵇康索琴弹奏《广陵散》的情形。
这是因为,嵇康的被杀在向秀的心中造成了很大的震撼。
那么,当时的惨烈情形又是怎样的呢?
三
当时,被押赴刑场的有两个人。
前面一辆囚车上,站着身材修长的嵇康;后面一辆囚车,拉的是嵇康的朋友吕安。
两人是好朋友,虽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却要同年同月同日死了。
因为是处决名士,老百姓都来看热闹,刑场就设在洛阳东市,也叫马市。
人们从建春门出来向东,走一段路到了东石桥,再往桥南,就看见断头台了。
向秀的心,随着那一刀砍下去,就已经碎了、裂了、
麻木了。
杀了嵇康,朝廷监视的目光就集中到向秀身上了,他着实有些害怕,他清楚地记得,打铁的时候自己和嵇康捉弄钟会的情形。
钟会是否会像他陷害嵇康一样,设计置自己于死地或者打扰他的隐居生活呢?
不久,朝廷果然请他出来做官了,尽管他不愿当官,但也不敢拒绝,他只好从隐居状态中走出来,又一次来到洛阳。
其间,向秀的人格经历了痛苦的分裂。
人格分裂,是当时的文人普遍面临的问题。
鲁迅先生也曾提到这个问题,他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还提到向秀的《思旧赋》,用以隐喻自己身处险境和不屈的心志。
向秀屈服强权后,先后担任了“散骑侍郎”、“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完全是可以谅解的。
可是,向秀“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
这一点很像东汉末年的徐庶--徐庶之母为曹操所拘,不得已他进入曹营,但他不发一言,不献一策,以沉默来对抗强权。
向秀也是这样。
向秀是主张无为而治的,所以他做官之后不做事,消极无为,但他的内心很痛苦。
陈寅恪先生说向秀“在嵇康被杀后,完全改节自图,弃老庄之自然,遵周孔之名教”,但细读向秀的《思旧赋》,字里行间充满了刻骨之痛,暗示着他的不甘与愤懑,所谓的“改节自图”,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于是,在热闹背后,他陷入深深的孤独。
这种孤独,有时得靠圈内人士从情感上来化解。
山涛、阮咸、向秀、王戎,入晋后都做过官,大家在政治舞台上互相扶持,体现出深厚的友谊。
如山涛就曾举荐过嵇康、阮咸、向秀担任要职。
还有,常居要位的王戎与嵇康修好,两人能相处20年,这些都说明“竹林七贤”是一个团体,大家彼此是有照应的。
尾声:在性格上,七个人尽管都很放纵,但性格还是略有不同的。
嵇康、阮籍、刘伶、阮咸,这四个人始终喜欢老庄,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儒家与道家的合一。
张含光
[高考作文素材之竹林七贤(七)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