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体现婉约派特点的诗词

合集下载

李清照最好的一首诗词

李清照最好的一首诗词

李清照最好的一首诗词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是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她的作品以词见长,尤以“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如梦令》为经典佳作。

她所创作的古诗虽然不多,但《夏日绝句》却因“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句而享誉天下、名扬后世。

下边整理分享这两个作品的原文及译文。

一、最佳古诗作品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译文】
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就要努力去作人中的俊杰,即便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之所以人们到现在还会思念项羽,只是因他不肯独自偷生回江东。

二、最佳词作品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水鸟。

李清照经典《渔家傲》诗词阅读

李清照经典《渔家傲》诗词阅读

【导语】李清照,号易安居⼠,济南⼈。

宋代⼥词⼈,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才⼥”之称。

下⾯是⽆忧考分享的李清照经典《渔家傲》诗词阅读。

欢迎阅读参考!【篇⼀】李清照经典《渔家傲》诗词阅读 渔家傲·雪⾥已知春信⾄ 词牌名:渔家傲|朝代:宋朝|李清照 雪⾥已知春信⾄。

寒梅点缀琼枝腻。

⾹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

⽟⼈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玲珑地。

共赏⾦尊沈绿蚁。

莫辞醉。

此花不与群花⽐。

翻译/译⽂ ⽩雪皑皑,满眼银⾊世界。

就在这银⾊的世界⾥,⼀树寒梅点缀其间。

那覆雪悬冰的梅枝,晶莹剔透,别在枝头的梅花,丰润姣洁。

就是从这傲雪⽽放的梅花,⼈们才知道了春天就要到来的消息。

梅花含苞初绽,娇美可怜,芳⽓袭⼈,就像庭院⾥刚刚出浴,换了新妆的美⼈。

⼤⾃然可能也有偏爱,她怜爱这娇艳的梅花,作为陪衬,才让⽉光这样皎洁清澈,玲珑剔透,洒满⼤地。

让我们举杯开怀畅饮吧,值此花好⽉圆雪⽩的良宵,品酒赏梅,⼀醉⽅休。

要知道,群花竞艳,谁也逊⾊于梅花呀。

赏析 这是⼀⾸咏梅词。

上⽚写寒梅初放。

何逊《扬州早梅》:“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露发,映雪凝寒开。

”梅花,她开于冬春之交,最能惊醒⼈们的时间意识,使⼈们萌⽣新的希望。

所以被认为是报春之花。

因为梅花⽃雪迎寒⽽开,诗⼈咏梅,⼜总以冰雪作为空间背景。

庾信《咏梅花》诗:“常年腊⽉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看。

树动悬冰落,枝⾼出⼿寒……”半放的寒梅点缀着覆雪悬冰的梅枝,愈显得光明润泽。

词⼈接着⽤“犹抱琵琶半遮⾯”的美⼥形容将开未开之梅的轻盈娇美,⽤⽟⼈出浴形容梅的⽟洁冰清,明艳出群,即物即⼈,梅已和⼈融成了⼀⽚。

下⽚转⽤侧⾯烘托。

梅花偏宜⽉下观赏,造物有意,故教⽉⾊玲珑透剔,使暗⾹浮动,疏影横斜。

值此良宵,且备⾦樽、绿蚁,花前共⼀醉。

绿蚁,酒⾯的浮沫。

⽩居易《问刘⼗九》:“绿蚁新醅酒,红泥⼩⽕炉。

”《历代诗话》引《古隽考略》:“绿蚁,酒之美者,泛泛有浮花,其⾊绿。

渔家傲赏析李清照

渔家傲赏析李清照

渔家傲赏析李清照渔家傲赏析李清照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渔家傲赏析李清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渔家傲【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①。

仿佛梦境归帝所②。

闻天语③,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④日暮,学诗谩有⑤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⑥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⑦!【注释】①星河:银河。

星河欲转:点出时间已近拂晓。

千帆舞:指大风吹动帆船在河中颠仆。

②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③天语:天帝的话语。

④嗟,慨叹。

⑤谩有:徒有,空有。

⑥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⑦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传说中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参考译文】佛晓时大风狂舞,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

银河中波涛汹涌,像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

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

我仿佛梦中回到了天地那儿,听到天帝好意地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还很远,可现在已到了黄昏,我学诗空有惊人的句子。

大鹏已经高翔在九万里风之上,大风啊不要停下,把我的帆船吹送到海上的三座仙山去吧!【文学常识】①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宋朝最富盛名的女词人。

以诗言志,以词抒情,婉约俊秀,娟秀纯真,自成一体。

②婉约派与豪放派:宋词风格的两个流派。

婉约派的词风婉约绚丽,含蓄蕴藉,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姜夔、吴文英、张炎等。

豪放派的词风气象恢宏,豪放飘逸,代表词人有范仲淹、苏轼、辛弃疾、黄庭坚、晁补之、陆游、陈亮、刘过、刘克庄、刘晨翁等。

【阅读训练】1.从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描写梦境。

开头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船的情景,景象:_____;感觉:________;气势:__________。

2.第三句至第七句写诗人与天帝的问答。

浅析李清照的婉约词风

浅析李清照的婉约词风

浅析李清照的婉约词风【内容摘要】李清照是南宋著名女词人,她工诗善文,词尤突出。

早期词作多写闺情相思,后期多抒发故国之思及慨叹凄苦身世。

李清照作词善于白描,工于造词,形象鲜明,情意缠绵,其词风在婉约清丽中能见豪放之气。

李清照词作之《如梦令》被誉为惊世之作,语言精炼生动,结构紧凑,细腻婉曲,曲折委婉,极有层次。

而《渔家傲》写得气势磅礴,想象奇特,清新婉转、幽怨凄恻,极富抒情性,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笔者从李清照的写作特点、风格特征、诗词风格、关注生活等方面来阐述李清照的婉约词风。

【关键词】李清照婉约风格细腻婉曲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济南府(今山东济南)人,北宋末南宋初著名女词人。

早期生活优裕,与太学生赵明诚结为美满姻缘,志趣相投,诗词唱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侵中原,靖康二年夫妇相继避兵江南,不久赵明诚病故,李清照辗转漂流于杭州一带,晚景凄苦。

清冷照一生,愁词伴孤灯;辗转黄花地,瘦影舞秋风:总结了李清照的一生。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是南北之交的词作大家,是婉约词派的代表。

同时,她的诗歌和散文也很有成就,《金石录后序》介绍《金石录》的内容及成书经过,回忆与赵明诚结婚后三十年的患得患失,堪称散文杰作。

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李清照前期所作词多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悠闲生活,清新活泼,颇有情趣。

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点绛唇》(蹴罢秋千)、《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都是抒写闺情的名篇。

作者在这些作品里,大胆地抒写了个人的欢乐与哀愁,揭示了自己热爱自然,忠于爱情的内心世界。

后期由于作者饱经忧患,词作多写感时伤乱、慨叹身世、悼亡忆旧,情调婉转沉痛悲凉,也表现对中原的怀念。

词的基调则以悲凉凄苦为主,其中愁苦与前期相比强烈沉重了许多。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溶金)、《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等。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定稿篇)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定稿篇)

译文:你知道吗?你知道吗?
应该是绿叶肥嫩、红花憔悴呀。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应是” 包含 着女主公复杂的心理,你能替她说出来吗?
明确:“应是”表明是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 测,但暗含着“必然是” 之意。因为海棠 虽好,但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 此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无可奈何的惜花 之情,语浅意深。
诗文详解: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译文:昨儿夜里下起稀疏雨水,但吹着阵阵强风。
乘着酒醉酣睡,一觉醒来仍解消不了残剩的酒意。
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这两句词交代了环境和人物的情态,表现了词人无 忧无虑的生活状态。
这两句词背后还隐藏了什么意思?
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这首小令 委婉地写出了 作者怜花惜花 的心情,也流 露了内心的苦 闷。 词中着 意人物心理情 绪的刻画。 以景衬情, 寓情于景。
•译文:惺忪之际问着来卷帘的侍女,却回道:海棠 花还是照旧如常。 女主人公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却问卷帘人? “试问”的“试”字反映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明确: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经过风雨之后, 今早的海棠定是落红满径了,却又不忍亲见, 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 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 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 竟的矛盾心理,委婉含蓄的表达出来。
•“却”字好在哪里?
“却”字同时写出 了主人公原有的心思 和听到回答后的意外 之情,还隐隐道出了 “卷帘人”不了解主 人公的心思和回答时 的漫不经心,两者之 间形成了一个微妙的 对比,主人公的细腻 委婉与“卷帘人”粗 疏淡漠之间形成了鲜 明的对比;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诗词

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诗词

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诗词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我在此整理了婉约派李清照的诗词,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婉约派李清照的诗词11、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李清照?〔宋代〕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这首《南歌子》所作年代不详,但从抒发国破家亡之恨来看,似为流落江南后所作。

以寻常言语入词,是易安词最突出的特点,字字句句锻炼精巧,日常口语和谐入诗。

这首词看似平平淡淡,只将一个才女的心思娓娓道来,不惊不怒,却感人至深。

2、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李清照?〔宋代〕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易安晚期作品。

通篇从醉酒写乡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

此词开头两句写寒日梧桐,透出无限凄凉。

“萧萧”这里是萧条、寂寞之意。

“琐窗”是雕有连琐图案的窗棂。

“上”字写出寒日渐渐升高,光线慢慢爬上窗棂,含着一个时间的过程,表明久久地观看着日影,见出她的百无聊赖。

梧桐早凋,入秋即落叶,“恨霜”即恨霜落其叶。

草木本无知,所以,梧桐之恨,实为人之恨。

从而借景抒情,绘出了的孤独和寂寥。

因为心情不好,只好借酒排遣,饮多而醉,不禁沉睡,醒来唯觉瑞脑熏香,沁人心脾。

三、四两句分别着一“喜”字“宜”字,似乎写欢乐,实际它不是写喜而是写悲。

“酒阑”谓饮酒结束的时候。

“团茶”即茶饼,宋代有为进贡而特制的龙团、凤团,印有龙凤纹,最为名贵。

茶能解酒;特喜苦茶,说明酒饮得特别多;酒饮得多,表明愁重。

“瑞脑”,熏香名,又名龙脑,以龙脑木蒸馏而成。

“宜”表面似乎是说香气宜人,实则同首句的寒日一样,是借香写环境之清寂,因为只有清冷寂静的环境中,熏香的香气才更易散发,因而变得更深更浓,更能使人明显感觉到。

从《声声慢》看李清照的婉约词风

从《声声慢》看李清照的婉约词风

从《声声慢》看李清照的婉约词风commercial use从《声声慢》看李清照的婉约词风——《声声慢》赏析李清照,南宋人,号易安居士。

她工诗能文,词风婉约,为宋朝一大家。

她早期生活优裕,婚姻幸福,情趣高雅,因此词作多反映她对生活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作品感情细腻真挚,笔调轻灵秀逸,风格明快,抒情曲折幽深。

早期代表作有《点绛唇》“蹴罢秋千”,《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都是名篇。

如《醉花阴》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比喻贴切巧妙,用语通俗清新,形象鲜明生动,写出了独处的愁苦和思样的深切,词风婉约。

但南渡之后,国破、夫亡、流浪,饱经忧患和战乱的孤苦生活,使她从幸福的峰巅跌落到痛苦的深渊。

于是在她后期的词作中,不再有浪漫的情怀,诗意的画面,代之而起的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失落伤感与“万千心事难寄”的痛苦悲哀。

如《武陵春》《永遇乐》《声声慢》等都是后期词作的代表。

其中《声声慢》是其晚年代表名篇之一,受到历代词论家的特别赞赏。

现就《声声慢》一词,来谈谈李清照后期作品的婉约词风。

以“愁”字为中心,通过描写表情、动作、生活细节,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来传达内心的情感。

《声声慢》一词中,通篇表现出作者因夫亡、家破、流浪而产生的对故国、故乡、故事、故人、故情的深切追忆中,饱含着沉痛悲愁之感。

开篇“寻寻觅觅”两组叠字,表现出其内心世界的空虚。

词作者流亡在外,国破家亡,郁闷之情难以排遣,心有所失,引发外部动作“寻”“觅”,想找回来一些什么。

而“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和“怎一个愁字了得”等句,所反映出词人内心愁情是何等的深刻!词人强烈的内心郁闷之感,远非一个“愁”字所能表达,所能概括!以“景”寄情、赋“情”于景,直抒胸臆。

《声声慢》中,词作者用使用人伤感的残秋景物触发愁结、寄托相思,情与景密不可分,曲折尽意。

晚风、雁阵、黄花、梧桐、细雨等残秋凄清的景物,寄托着作者多么凝重的感情,倾诉着作者饱经忧患和乱离流浪的生活哀愁,其中沉郁苍凉之情,感人至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文学_李清照如梦令诗词赏析

文学_李清照如梦令诗词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诗词赏析李清照如梦令诗词赏析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其主要内容为: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一起来赏析李清照的《如梦令》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诗词赏析2如梦令【北宋】李清照常记溪亭①日暮,沉醉②不知归路。

兴尽③晚回舟,误入藕花④深处。

争渡,争渡⑤,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①溪亭:溪边的亭子。

②沉(chén)醉:陶醉。

③兴尽:游兴得到了满足。

④藕花:莲花。

⑤争渡: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争:怎。

【译文】那是一个多么快乐的日子!醉意未消,暮色苍茫,泛舟误入荷花深处,惊动了水鸟,扑哧哧全飞起来了。

置身于这样优美的情景中,诗人怎不满心欢快呢?【赏析】这是一首忆昔词。

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

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忘返。

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李清照后期作品风格特点

李清照后期作品风格特点

李清照后期作品风格特点李清照擅长写词,《如梦令》、《醉花阴》等都是李清照词曲代表作品。

李清照的词分为两个时期,分别是前期和后期。

李清照前期的词曲风格明快,吟唱出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李清照后期的词风沉闷沉闷,表达了他离乡背井的悲哀。

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有《声声慢寻寻觅觅》、《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临江仙庭院深深几许》等。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她的词风多变,通过对景色和人物的描写和刻画,引发世人的深思。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李清照后期的词曲经典作品,全词内容为:“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诗人通过描写“雾”、“哀云”、“瑞敖”等意象来突出季节环境。

当秋天来临时,诗人感到窗外一片郁闷。

生活在这样一个凄凉凄凉的天气里,诗人的心情逐渐变得悲伤和沮丧。

后来,诗人写了重阳节,这反映了他的孤独。

中秋节原本是一个家庭共享菊花和饮品的日子,但今年的重阳节只留下诗人一个人,感觉有点孤独和凄凉。

在《夏侃》中,诗人用菅直人的形象来表达对丈夫和亲人的思念。

李清照是两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她的作品主要以词为主,诗歌相对而言较少。

尽管如此,她的诗歌也有很独特的风格:与婉约风格的词不同的是清照的诗歌具有一种豪迈的气魄!颇有一种大丈夫的气概,诗歌中善于使用历史典故、借古讽今、想象丰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例如,诗《吴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在这首诗中,“生是英雄,死也是鬼英雄”展现了一种壮丽的精神;后一句“我仍然想念项羽,拒绝过东河”借用项羽拒绝过南的典故,表达了他对项羽的钦佩,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腐败和软弱!李清照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色彩,通过联想和想象创造出不同的风格。

《小孟》这首诗具有典型的浪漫色彩。

诗人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由王国。

当他陶醉其中时,他突然醒来,发现他周围的世界离他梦中的“天堂”太远了!作为一位女子,李清照能有这样的广阔的眼界,如此豪迈的气魄,这让很多男人都赞叹不已呀!清照自小便生活在一个有书香氛围的大家庭,对文学有着极深的兴趣爱好。

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赏析

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赏析

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赏析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宋代:李清照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译文与姐妹们分手时,惜别的泪水打湿了衣衫,洇湿了双腮,送别的《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纵有千言万语,也难尽别情。

而今身在异乡,望莱州山长水远。

寄宿馆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无限凄清。

被离情别绪搅得心乱如麻,竟不知在饯行时姐妹们送别酒是如何喝下去的,那杯中酒是深是浅,都全不知道了。

最后嘱咐姐妹,你们要将音讯让过往的大雁捎来,以慰我心,东莱毕竟不像蓬莱那样遥远。

注释蝶恋花:词牌名。

昌乐馆:昌乐县驿馆,故址在今山东昌乐西北十里。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印斋本自注云:“别作‘泪搵征衣脂粉暖’。

”满:同“漫”。

阳关:这里指王维的《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人乐,曰《阳关曲》,亦称《阳关》。

苏轼论《阳关三迭》唱法云:“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

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

《四叠阳关》盖按苏轼之言推之,或者第一句也叠,故称四叠。

究竟如何叠法,说法不一。

宋刘仙伦《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香带轻分。

”萧萧:一作“潇潇”。

孤馆:孤独寂寞的旅馆。

方寸:即“方寸地”,指人的心。

把:四印斋本自注:“别作有。

”东莱:即莱州,时为明城为官之地,今山东莱州市,曾名掖县。

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名。

赏析词作当写于宣和三年(1121)秋天,时赵明诚为莱州守,李清照从青州赴莱州途中宿昌乐县驿馆时寄给其家乡姊妹的。

它通过词人自青州赴莱州途中的感受,表达她希望姐妹寄书东莱、互相联系的深厚感情。

眼泪湿了衣服,脸上胭脂妆容化开。

词开头作者便直接表露出了难分难舍的情感。

四叠阳关唱了几千遍但是还不足以形容自己内心对妹妹的万种离情。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分析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分析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分析李清照前后期诗词分析李清照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词风别具特色,“易安体”词风给后人留下了独特的印象。

前后期词风以靖康之难为分界点。

前期词风悠闲风雅,后期词风悲怆婉约。

李清照是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她是宋代词坛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在古代诗歌史上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辉。

她让很多文坛“英雄汉”黯然失色!不愧是女中豪杰,词坛传奇。

她的词与她的人生密切相关。

以南渡为界,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

前期词的风格是细腻婉转的,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反映闺情相思,歌咏离愁别恨,爽朗明快,充满了早期生活的欢乐和浪漫气息,即使是表达离愁和相思之苦的词中也透出夫妻恩爱,两情相悦的幸福之感。

而后期词的风格却是沉郁忧伤、苍凉凄楚的,多表现身世之苦,故国之思以及孤寂无聊的心情,情调低沉,令人动容。

下面就李清照的家庭生活、时代背景以及她的部分词作来探讨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创作风格的异同。

一.上阕——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格李清照出身名门,家庭环境对她起了很正面的影响。

父亲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做过太学禄,太学正,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惟其如此,李清照少了许多女子固有的礼教束缚,活泼开朗,有大方优雅的气质。

这期间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活泼清新,语意隽秀,抒写了生离之愁、暂别之愁、个人之愁,有一种悠闲风雅的情调。

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体现了其独有的价值。

以《如梦令》为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这首词中,表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形象。

这里没有丝毫的造作和粉饰,作者捕捉了闺阁生活中一次荡舟的活动,形象地描绘出塑造了一个天真无邪,娇态可人的纯真少女形象,细腻地表现了她开朗、清纯、多情、善感的性格。

在封建礼教十分森严的宋朝,一个闺中女子酒醉晚归,可视为有伤风化,大逆不道,深闺中的女子多是纤弱,没有自由,而词人并非这样。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诗词大全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诗词大全

【导语】李清照,号易安居⼠,宋代⼥词⼈,婉约词派的代表,有“千古第⼀才⼥”之称,其词作独步⼀时,被誉为“词家⼀⼤宗”。

下⾯就给⼤家分享下宋代词⼈李清照的诗词,欢迎阅读!【篇⼀】宋代词⼈李清照的诗词 1.《如梦令·常记溪亭⽇暮》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常记溪亭⽇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误⼊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滩鸥鹭。

2.《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俩个。

灯尽欲眠时,影也把⼈抛躲。

⽆那,⽆那, 好个凄凉的我。

3.《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兽。

佳节⼜重阳,⽟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洒黄昏後,有暗⾹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似黄花瘦。

4.《蝶恋花·暖⽇晴风初破冻》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暖⽇晴风初破冻。

柳眼眉腮,已觉春⼼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

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缕缝。

⼭枕斜敧,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好梦。

夜阑犹剪灯花弄。

5.《如梦令·常记溪亭⽇暮》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常记溪亭⽇暮。

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误⼊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滩鸥鹭。

6.《武陵春·风住尘⾹花已尽》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风住尘⾹花已尽,⽇晚倦梳头。

物是⼈⾮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

只恐双溪舴艋⾈,载不动、许多愁。

7.《菩萨蛮·风柔⽇薄春犹早》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风柔⽇薄春犹早,夹衫乍著⼼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醉。

沈⽔卧时烧,⾹消酒未消。

8.《念奴娇·萧条庭院》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萧条庭院,⼜斜风细⾬,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近,种种恼⼈天⽓。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事难寄。

楼上⼏⽇春寒,帘垂四⾯,⽟栏⼲慵倚。

被冷⾹消新梦觉,不许愁⼈不起。

李清照最著名的十首诗词,李清照最著名的十首诗词朗读

李清照最著名的十首诗词,李清照最著名的十首诗词朗读

李清照最著名的十首诗词,李清照最著名的十首诗词朗读李清照最著名的十首诗词李清照,1084年生于山东济南。

她被誉为宋代第一才女,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

她早期的诗主要描写闲适的生活,晚年的诗主要是感叹时代和境遇。

李清照的诗词和她最著名的诗词有哪些?本文将盘点并简要介绍她最著名的十首诗,让大家有个大概的了解。

1.声声慢·寻寻觅觅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收录在《全宋词》中。

又叫秋词、慢声。

这是李清照用来表达她对国家的毁灭和世界的衰落的悲伤情绪。

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极具艺术性。

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是一首由北宋女词家李清照创作,被收录在《全宋词》中的词作,又被称为一剪梅·别愁,通过对花飘零、江水东流来表现出对爱人的不忍离别的深情,是整体格调较为清新,意境优美的佳裤轮作。

3.夏日绝句提到夏日绝句大家应该都能背出来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而这么一首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的五言绝句是借古讽今,一次来表达悲愤之情的怀古诗,而当时也正值赵构带着拿槐衬料仓皇难逃,为了嘲讽南宋王朝和丈夫而创作。

4.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是一首被收录在《漱玉词》,被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创作的词作,是李清照早期节奏较为活泼的词作,通篇对宿醉后的花事的描写,委婉的表达了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绿肥红瘦那一句更是备受历代文人的赞赏。

5.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被收录在《漱玉词》中的词作,是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忆昔词,这首词相对其他词来说更加欢快,且在另一方面表现出李清照早期的情趣和天真烂漫的心境,整体读起来会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之美。

6.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这首收录于全宋的宋词,是北宋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

又叫醉花阴重阳,醉花阴九日。

那时候他已经结婚了,但是他们已经分居了。

这首词通过重阳节菊花的描写,表达了李清照对丈夫的感情。

这个词也收录在我们的语文书里。

7.题八咏楼这首诗是李清照南渡后写的,是一首七言绝句,包含两个用人点,即巴戎楼和十四州。

有关婉约派的诗词

有关婉约派的诗词

有关婉约派的诗词有关婉约派的诗词 婉约派诗词有哪些,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风情,结构深细缜密,⾳律婉转和谐,语⾔圆润清丽,有⼀种柔婉之美。

⼀起看看婉约派诗词有哪些,婉约派诗词代表⼈物,婉约派诗词特点。

⼀、古诗词 1、夏⽇绝句 李清照 ⽣当作⼈杰,死亦为⿁雄。

⾄今思项⽻,不肯过江东! 提到李清照,⼤家的第⼀印象往往都是婉约派词⼈。

但是这位⼈⽐黄花瘦的才⼥却偏偏也能写出如此铿锵豪放之词,实在令⼈佩服。

“⾄今思项⽻,不肯过江东”,项⽻最壮烈之举当属因“⽆颜见江东⽗⽼”⽽⾃刎乌江边。

在李清照看来,这种慷慨赴死的英雄正⽓正是南渡的宋廷所⽋缺的。

该词也是对不思进取的南宋统治者的讽刺,体现了作者虽为柔弱的红袖之⾝,却有颗凌然正⽓的⼼。

2、⼤风歌 刘邦 ⼤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兮守四⽅! 刘邦出⾝农民,不读诗书,更不是诗⼈,然⽽他在酒宴席上冲⼝⽽唱出的这⾸歌却成为卓伟不群的名篇,世代传诵,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席之地。

《⼤风歌》整⾸诗仅有三句构成,这在中国历代诗歌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三句诗中每⼀句都代表⼀个⼴⼤的不同的场景与⼼境,⽽且作者对这三句诗真可谓惜墨如⾦、⾼度凝练。

尤其是最后⼀个问句:我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猛将镇守疆⼟呢?从荣归故⾥的意⽓风发到居安思危的担忧,体现了刘邦的恢弘⽓度与深谋远虑的⽓魄。

3、浪淘沙令 王安⽯ 伊吕两衰翁。

历遍穷通。

⼀为钓叟⼀耕佣。

若使当时⾝不遇,⽼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

风虎云龙。

兴亡只在笑谈中。

直⾄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王安⽯的这⾸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与名垂千载的功业,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

它不同于⼀般古代诗⼈词客那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是⼀个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

全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史托今,蕴含作者称赞明君之情,这正是本篇的巧妙之处。

李清照《蝶恋花》全词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蝶恋花》全词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蝶恋花》全词翻译及赏析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清照《蝶恋花》全词翻译及赏析相关内容。

李清照《蝶恋花》全词翻译及赏析1[译文] 她孤单的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惟有在深夜里呵,手弄着灯花,心里想着爱侣![出自] 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注释:柳眼梅腮:初生柳叶如人眼,盛开的红梅如人腮,这里又写物,又拟人。

花钿(diàn),古时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

起源于南朝宋,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制成花形,蔽于发上。

山枕:即檀枕,因其如“凹”形,故称山枕,指枕头。

欹qī,倾斜,歪向一边;通"倚",斜倚,斜靠。

译文1:暖暖的雨,暖暖的风,送走了些许冬天的寒意。

柳叶长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经来了。

端庄的少妇,也被这春意撩拨起了愁怀。

爱侣不在身边,又能和谁把酒论诗呢?少妇的泪水流下脸颊,弄残了搽在她脸上的香粉。

少妇试穿金丝逢成的夹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

她无情无绪的斜靠在枕头上,把她头上的钗儿压坏了,她也茫然不顾。

她孤单的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惟有在深夜里呵,手弄着灯花,心里想着爱侣!译文2:但见初春时节,春风化雨,和暖怡人,大地复苏,嫩柳初长,如媚眼微开,艳梅盛开,似香腮红透,到处是一派春日融融的景象。

柳叶欲开还闭,春天已经到来。

借着酒意抒发的深情谁来和我共鸣?泪水流淌,脸庞上的香粉为之消融,心情沉重以致觉得头上戴的花钿也是沉甸甸的。

春暖天晴,春装初试,然而我却足不出户,去观赏那美好的春景,却斜倚在山枕上,以致把精美的钗头凤给压坏了。

现实很寂寞无聊,想在梦中去寻求慰藉,但却始终无法进入梦乡,直至夜阑人静之时,仍剪弄灯花,以排遣愁怀。

李清照体现婉约派特点的诗词

李清照体现婉约派特点的诗词

李清照体现婉约派特点的诗词(原创版)目录一、李清照与婉约派二、李清照的诗词作品三、李清照诗词中的婉约特点四、婉约派其他代表人物及其特点正文一、李清照与婉约派李清照(1084 年 3 月 13 日~1155 年 5 月 12 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她是宋代(南北宋之交)著名的女词人,代表着婉约词派。

李清照有着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誉,她的词作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婉约派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流派,起源于唐宋时期。

婉约派的诗词以柔美、清丽、含蓄、委婉为主要特点,着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李清照的词作充分体现了婉约派的这些特点,因此她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二、李清照的诗词作品李清照的诗词作品有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等。

这些作品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妩媚风流;后期则多抒发身世之感,感情凄苦低沉。

三、李清照诗词中的婉约特点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具有很强的婉约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优美:李清照的诗词运用了大量优美的语言,表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例如《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以及《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

2.情感真挚: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充满了真挚的情感,表现了她对爱情、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例如《一剪梅》中的“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着南枝开遍未”,以及《醉花阴》中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

3.含蓄委婉: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往往采用含蓄委婉的手法,表达她内心的感慨和哀伤。

例如《声声慢》中的“欲语泪先流”,以及《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

四、婉约派其他代表人物及其特点除了李清照之外,婉约派还有其他一些代表人物,如柳永、秦观等。

李清照体现婉约派特点的诗词

李清照体现婉约派特点的诗词

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诗词的代表人物,她的作品以情感细腻、刻画精准而著称。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以描写孤独、愁苦之情为主,情感表达细腻入微,婉约柔美。

通过描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等细节,刻画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同时,借用雁过、黄花堆积等自然景象,抒发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感慨。

最后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收尾,情感达到高潮,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愁苦之情。

婉约派李清照经典诗词40首,美到令人心醉

婉约派李清照经典诗词40首,美到令人心醉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

宋朝诗人,婉约词派代表。

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翻译】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做人中的豪杰!即使是已经死了,也应该成为鬼中的英雄!我至今还在怀念楚汉争雄时的项羽,即便是自刎于乌江,也不逃离江东的场景。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翻译】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

乘舟返回时,迷路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样才能划出去,拼命地划着找路,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翻译】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

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

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坐只轻舟去观赏。

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

《一剪梅》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翻译】红藕香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竹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提起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天空中燕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在这盼望着)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体现婉约派特点的诗词
摘要:
一、李清照的婉约派特点
1.情感细腻
2.意境优美
3.含蓄委婉
二、李清照的诗词作品
1.《如梦令》
2.《声声慢》
3.《点绛唇》
4.《浣溪沙》
5.《渔家傲》
三、李清照婉约派诗词的艺术价值
1.情感真挚
2.文字优美
3.深刻反映社会现实
正文: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女词人,她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婉约派特点。

婉约派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流派,主要特点是情感细腻、意境优美、含蓄委婉。

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她的诗词情感真挚,文字优美,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

《如梦令》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以梦境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怀念过去的心情。

词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细腻,表现了作者婉约派的特点。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另一首代表作,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词中写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这首词情感真挚,文字优美,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体现了作者婉约派的特点。

《点绛唇》是李清照的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小令,词中写道:“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这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细腻,表现了作者婉约派的特点。

《浣溪沙》是李清照的一首描写离别的小令,词中写道:“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这首词情感真挚,文字优美,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体现了作者婉约派的特点。

《渔家傲》是李清照的一首具有豪放派特点的词,词中写道:“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意境开阔,情感真挚,文字优美,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体现了作者婉约派的特点。

总之,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她的作品不仅情感真挚,
文字优美,而且意境开阔,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