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浣溪沙·闺情》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浣溪沙》诗词
![李清照《浣溪沙》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c14fa626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9.png)
李清照《浣溪沙》诗词
李清照《浣溪沙》诗词
《浣溪沙》原文: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参考注释:
①莫许:不要。
②琥珀:松柏的树脂积压在地底亿万年而形成的化石,呈褐色或红褐色。
琥珀浓,指酒的颜色很浓,色如琥珀。
疏钟:断续的`钟声。
③瑞脑:一种熏香的名字,也叫龙脑,即冰片。
④魂梦:即梦魂,指睡梦中人的心神。
⑤辟寒金:任昉《述异记》:“三国时,昆明国贡魏嗽金鸟。
鸟形雀,色黄,常翱翔海上,吐金悄如粟。
至冬,此鸟畏霜雪,魏帝乃起温室以处之,名曰辟寒台。
故谓吐此金为辟寒金。
”诗人遂以辟寒金指代珍贵之精金,“辟寒金小”,喻精金头饰小巧。
辟《乐府雅词》作“碎”,误。
⑥髻鬟:古代妇女的两种发式。
⑦烛花:蜡烛燃烧时的烬结。
《浣溪沙》赏析:
此词当为李清照年轻时作。
写女主人晚来用酒遣愁,梦里醒来的孤寂,隐含无限的离情别绪。
通过梦前梦后的对比,把年轻少妇沉重的愁苦情思从侧面烘托出来。
全词写的相思,却不着相思一字,具有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精】浣溪沙原文及赏析
![【精】浣溪沙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e527c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2.png)
【精】浣溪沙原文及赏析【精】浣溪沙原文及赏析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原文:浣溪沙·春情宋代:苏轼道字娇讹语未成。
未应春阁梦多情。
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
困人天气近清明。
译文:道字娇讹语未成。
未应春阁梦多情。
朝来何事绿鬟倾。
睡梦中柔声细语吐字不清,莫非是情郎来到她的梦中?假如不是跟他梦中欢会呀,为何见她早起时发髻斜倾?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
困人天气近清明。
秋千上她象燕子身体轻盈,红窗内她睡得甜不闻莺声。
那使人困意浓浓的天气呀,已不知不觉地快要到清明。
注释:道字娇讹(é)语未成。
未应春阁梦多情。
朝来何事绿鬟(huán)倾。
“道字”二句:意谓少女说话时咬字不准,还不应在闺房中做多情的春梦。
朝来句:谓低头沉思不知何故。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yīng)。
困人天气近清明。
趁燕:追上飞燕。
这句写荡秋千。
睡重不闻莺:睡得很浓连莺啼声也听不见。
因人天气:指使人困倦的暮春天气。
赏析:这首词体现了作者对婉约词的一个极好的开拓与创新。
词中以含蓄蕴藉、轻松幽默的语言,描写一位富裕家庭怀春少女的天真活泼形象。
整首词新颖工巧,清绮细致,雅丽自然,表现人物形象不仅能曲尽其形,且能曲尽其神,曲尽其理,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功力。
上片写少女朝慵初起的娇态。
首句写少女梦呓中吐字不清,言不成句,意表现少女怀春时特有的羞涩心理。
接下来二句语含谐趣,故设疑云:如此娇小憨稚的姑娘是不会被那些儿女情事牵扯的吧,那为什么早晨迟迟不起云鬟半偏呢?以上几句将少女的春情写得若有若无,巧妙地表现了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心理特点。
词的下片通过少女荡秋千和昼眠这两个生活侧面的描写,写她贪玩好睡的憨态。
姑娘白天秋千上飞来荡去,轻捷灵巧的身子有如春燕。
可是,晚上躺下来以后,她就一觉睡到红日当窗,莺啼户外,仍是深眠不醒。
少女白昼酣眠,是为排遣烦忧,作者却说是因为快要到清明了,正是困人的季节。
这首词传神地描写了少女春天的慵困意态,写出了少女怀春时玫瑰色的梦境。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原文及赏析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aaa35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1.png)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原文及赏析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原文及赏析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
疏钟已应消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译文不要说这酒杯太深,如琥珀般的酒太浓,而未醉即已意蚀魂消。
消风阵阵,伴随着传来的时远时近的钟声。
瑞脑香渐渐熄灭,我从梦中醒来,如辟寒金鸟一样的金钗太小,头髻都松了。
就这样清醒着,独自对着寂寞燃烧的红烛。
注释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一作“浣溪纱”,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
琥珀:这里指色如琥珀的'美酒。
李白《客中行》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融:形容酒醉恬适的意态。
瑞脑,一种名贵的香,传说产于交趾,如蝉蚕形。
辟寒金:相传昆明国有一种益鸟,常吐金屑如粟,铸之可以为器。
王嘉《拾遗记》卷七:“宫人争以鸟吐之金,用饰钗佩,谓之辟寒金。
”这里借指首饰。
辟寒金小:犹云簪、钗小。
“醒时”句:此句意谓深闺寂寞,醉也不成,梦也不成。
深夜醒来,空对烛花,心事重重。
烛花:犹灯花。
烛芯燃烧后,馀烬结成的花形。
相传灯花是喜事的征兆,亦当是词人心中希望的象征。
赏析此为闺情词。
全词含蓄蕴藉,颇得婉约之妙。
清人王士祯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花草蒙拾》)。
其婉约特色,一是表现在抒写惜春悲秋的柔情上;二是艺术上委婉、含蓄。
此词上片写饮酒,下片写醉眠,通篇表现的是闺愁,主要采用“映衬法”,词作情景交融,“情中景,景中情。
”(《姜斋诗话》)开头写“莫许杯深琥珀浓”,以深杯浓酒来消愁,其愁绪绵绵可想而知。
““未成沉醉意先融”意谓酒虽然没有喝多少,心却已经醉了。
此词开头以饮酒说愁诉恨,情思深沉,却又似不甚经意,这种淡中寓浓、似淡实浓的词句,颇得隽永。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两句则是进一步描绘女主人公辗转不寐的绵绵愁思。
香已消,魂梦断,可见夜之漫长而梦寐难成。
金钗小,髻鬟松,则以金钗之小来反衬发鬟之乱,进一步表现女词人的反侧床席、无法成眠之状,从而以人物情状来勾画人物愁情。
浣溪沙闺情李清照格律
![浣溪沙闺情李清照格律](https://img.taocdn.com/s3/m/ec51a197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a.png)
浣溪沙闺情李清照格律
《浣溪沙·闺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格律词。
全词共五十个字,共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出女子思念远方亲友的难舍之情,第二部分则通过对自身境遇的反思,表达出对生活的无奈和悲凉。
首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表达了女子对亲
友的思念之情。
这种情感在词中反复出现,如“湖上凫儿水上鸳鸯,飞入寻常百姓家”,“忆得秦时明月,曾照彩云归”。
在这些描写中,
李清照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第二部分则通过对自身境遇的反思,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悲凉。
词中写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表现了女子对生命
的抱怨和对生活的无奈。
而“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一句,则表达了爱情的痛苦和无奈。
最后一句“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更是表现出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无奈。
整首词情感深沉,富有感染力。
通过对自然景色和自身境遇的反思,表达了对生命、爱情和亲友的不舍和感慨。
这种情感在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中也经常出现,并成为了她词作的一大特点。
- 1 -。
李清照著名的诗以及赏析
![李清照著名的诗以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f78d62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39.png)
李清照著名的诗以及赏析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
《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
我在此整理了李清照的诗以及赏析,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李清照的诗以及赏析11声声慢·寻寻找觅李清照?〔宋代〕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积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单独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爽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独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实清爽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表达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独特独具的抒情名作。
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宋代〕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落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的诗以及赏析21武陵春·春晚李清照?〔宋代〕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
这首《武陵春》是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
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全词一长三叹,语言美丽,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纳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肤浅愁闷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奇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殊是比方。
李清照的词作名篇20首
![李清照的词作名篇20首](https://img.taocdn.com/s3/m/112efc97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3.png)
李清照的词作名篇20首1.《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宋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千古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赏析:此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作品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孤独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寂寞忧郁的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2.《一剪梅》李清照〔宋代〕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千古名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
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
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3.《武陵春·春晚》李清照〔宋代〕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千古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赏析: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
《浣溪沙·闺情》李清照.拼音版
![《浣溪沙·闺情》李清照.拼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a490859b89680203d8259a.png)
浣hu àn 溪x ī沙sh ā·闺ɡu ī情q ín ɡ【宋s òn ɡ】李l ǐ清q īn ɡ照zh ào绣xi ù面mi àn 芙f ú蓉r ón ɡ一y ì笑xi ào 开k āi ,斜xi é飞f ēi 宝b ǎo 鸭y ā衬ch èn 香xi ān ɡ腮s āi。
眼y ǎn 波b ō才c ái 动d òn ɡ被b èi 人r én 猜c āi。
一y ī面mi àn 风f ēn ɡ情q ín ɡ深sh ēn 有y ǒu 韵y ùn ,半b àn 笺ji ān 娇ji āo 恨h èn 寄j ì幽y ōu 怀hu ái。
月yu è移y í花hu ā影y ǐn ɡ约yu ē重zh òn ɡ来l ái。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注 释】《浣溪沙》:词牌名。
本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亦作《浣溪纱》。
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
曲调轻松明快,是宋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牌名。
绣面:形容面容姣美。
芙蓉:荷花,此处指面容好看像荷花盛开了。
闺怨诗: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原文翻译及赏析
![闺怨诗: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4592c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0.png)
【导语】闺怨诗属于汉族古典诗歌,主要集中在唐代这⼀时期,其中⼜有特别的⼀类称为宫怨诗。
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妇等)的忧伤,或者少⼥怀春、思念情⼈的感情。
下⾯是为⼤家带来的:闺怨诗:李清照《浣溪沙·⼩院闲窗春⾊深》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浣溪沙·⼩院闲窗春⾊深宋代:李清照⼩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
倚楼⽆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
译⽂透过窗⼦看见⼩院内的春天的景⾊将流逝。
层层厚重的门帘没有卷起,幽暗的闺房中显得暗影沉沉。
倚在绣楼阑⼲上寂寞⽆语地轻轻拨弄着瑶琴。
远处⼭峰上云雾缭绕看起来黄昏即将来临,暮⾊中的轻风吹动着细⾬,拨弄着暗淡的轻云。
院⼦⾥的梨花即将凋谢恐怕连这斜风细⾬都难以承受,真让⼈伤景。
注释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西施浣纱于若耶溪⽽得名,后⽤作词牌名,⼜名“浣溪纱”“⼩庭花”等。
春景:《草堂诗余》(杨⾦本⽆题)等题作“春景”。
闲窗:雕花和护栏的窗⼦。
闲,阑也。
闲窗,⼀般⽤作幽闲之意。
“已”字有些版本作“⾊”字。
重帘:层层帘幕。
沉沉:指闺房幽暗,意指深邃。
五代·孙光宪《河渎神》:“⼩殿沉沉清夜,银灯飘落⾹池。
”理:拨弄。
瑶琴:饰⽟的琴,即⽟琴。
也作为琴的美称,泛指古琴。
远岫:远⼭。
岫:⼭峰。
薄暮:⽇将落⽇薄暮,意指黄昏。
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宋代韩淲《蝶恋花》:“斜⽇清霜⼭薄暮。
⾏到桥东,林⽵疑⽆路”轻阴:暗淡的轻云。
唐·张旭《⼭⾏留客》:“⼭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晚⾃开,青春⽩⽇映楼台”。
“梨花”句:意谓梨花盛开之⽇正春⾊浓郁之时,⽽它的凋落使⼈为之格外伤感,甚⾄难以禁受。
难禁:难以阻⽌。
创作背景 从版本⽅⾯考察,这⾸⼩令曾被误作欧阳修、周邦彦词,或不著撰⼈姓名。
这当是此词传播中的⼀种发⼈深思的现象,当初的情景是这样的:李清照于待字之年,从原籍明⽔来到京都,她的才华深受词坛⾼⼿晃补之等“前辈”的赏识,从⽽激起了她的创作灵感,遂以记忆中的溪亭、莲湖之游和现时感受为素材写了⼀⾸⾸令词。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集合1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集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5c883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6b.png)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集合15篇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清代]纳兰性德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译文及注释:译文残雪凝聚的余晖照射在绘有山水画的屏风上,透着阵阵寒意。
已到三更时分,远处却传来《梅花落》的笛声。
夜深人静突然忆起往事,月色于无人处也好像朦胧起来。
我是人世间一个惆怅的过客,我知道你为何事而泪流满面泪流满面。
怕是在断肠的笛声里,你回忆起了平生的点点滴滴。
注释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此调有平仄两体。
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
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残雪:尚未化尽的雪。
画屏:绘有彩画的屏风。
落梅:古代羌族乐曲名,又名《梅花落》,以横笛吹奏。
月胧(lóng)明:指月色朦胧,不甚分明。
惆怅:伤感,愁闷,失意。
客:过客。
赏析:这首词采用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传统手法,是一首以抒发人生惆怅为主题的词。
词的上片整体比较平实,主要下力在于营造氛围上。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点明了环境,包括地点是在书房,时间则是在稍有月色的残雪之夜。
接着视觉转换,由视觉转移到听觉上。
这句通过“残雪”、“凝辉”、“落梅”、“三更”、“月胧明”等字句,营造出了一种既清且冷,既孤且单的意境,大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而这种感觉大抵只能给人带来痛苦和茫然。
下片在上片的情感氛围笼罩下,突然情感爆发出来。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的问句,可谓起的妙绝。
这是容若因笛曲起意,自伤身世的哀叹。
这两句中似乎有相对的主体,一个是“我是人间惆怅客”的“我”,另一个是“知君何事泪纵横”的君。
但从词意看来,更应该是灵犀暗生的独自感慨,而不是朋友间当面的对谈倾诉。
李清照《浣溪沙》赏析
![李清照《浣溪沙》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67c40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7.png)
李清照《浣溪沙》赏析李清照《浣溪沙》赏析导语:浣溪沙通过描写女子约会情景,表现作者的感情,欢快自然。
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文学网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浣溪沙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李清照《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赏析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词写一位风韵秀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
人物的肖像描写采用比拟、衬托、侧面描写的方法。
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欢快俊朗。
通过对一个女子的情态的几个侧面摹写,不仅生动地勾勒出她美丽动人的外貌,而且也展现出人物大胆天真的性格,以及蕴藏在心底的细腻幽深的感情。
上片三句中前两句“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是一副似对非对的偶句。
“绣面芙蓉”形容这个女子姣美的面庞宛如出水荷花,光艳明丽;“斜飞宝鸭”是说她把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头饰斜插鬓边,对自己作了精心地修饰妆点;这两句表示词中女主角天生俏丽,再加以入时的华饰,就必然产生不同一般的效果。
句中的“一笑开”三字之妙,妙在它以动态描写打破了静物写生,起到了能将词中的女子从字面上呼出的奇效;而其中“开”字在这里用得尤为精巧。
诗词之妙,在于炼字炼句,使一词一句的含义达到极大的丰富;即如这个“开”字,无疑是指芙蓉花开,但其深层意思未尝不可以表示词中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锢的爱之苞蕾正在展放。
接下来的“眼波才动被人猜”这句神来之笔,便为此提出了很好的印证。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女子美目流盼,宛如一弯流动明澈的秋水,其中映照着她内心的喜悦与怕人发现自己秘密的悸栗。
越怕人猜,偏会被猜,这便是生活的真实;作者捕捉到这一真实,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恰当地表现出来,更添了几分韵味。
摹写娇态,曲尽如画。
“眼波才动”更入趣。
后又进一步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前两句“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是一副较为工巧的对偶句,摹写出这样的情景:幽居深闺的怀春女子,完全被“爱而不见”的愁苦与期盼的喜悦所左右,这混杂的感情化为风情万点,都从她一颦一笑的的面部流露无遗;终于她大胆地展开半张素笺,舞动一只彤管,把满怀思念、娇嗔与幽怨倾泻给自己深深系恋着的人。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赏析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3fb5e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67.png)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赏析《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赏析《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写女主人晚来用酒遣愁,梦里醒来的孤寂,隐含无限的离情别绪。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赏析。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
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注释⑴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一作“浣溪纱”,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
⑵琥珀:这里指色如玻拍的美酒。
李白《客中行》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⑶融:形容酒醉恬适的意态。
⑷瑞脑,一种名贵的香,传说产于交趾,如蝉蚕形。
⑸辟寒金:相传昆明国有一种益鸟,常吐金屑如粟,铸之可以为器。
王嘉《拾遗记》卷七:“宫人争以鸟吐之金,用饰钗佩,谓之辟寒金。
”这里借指首饰。
辟寒金小:犹云簪、钗小。
⑹“醒时”句:此句意谓深闺寂寞,醉也不成,梦也不成。
深夜醒来,空对烛花,心事重重。
烛花:犹灯花。
烛芯燃烧后,馀烬结成的花形。
相传灯花是喜事的征兆,亦当是词人心中希望的象征。
赏析此为闺情词。
全词含蓄蕴藉,颇得婉约之妙。
清人王士祯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花草蒙拾》)。
其婉约特色,一是表现在抒写惜春悲秋的柔情上;二是艺术上委婉、含蓄。
此词上片写饮酒,下片写醉眠,通篇表现的是闺愁,主要采用“映衬法”,词作情景交融,“情中景,景中情。
”(《姜斋诗话》)开头写“莫许杯深琥珀浓”,以深杯浓酒来消愁,其愁绪绵绵可想而知。
““未成沉醉意先融”意谓酒虽然没有喝多少,心却已经醉了。
此词开头以饮酒说愁诉恨,情思深沉,却又似不甚经意,这种淡中寓浓、似淡实浓的词句,颇得隽永。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两句则是进一步描绘女主人公辗转不寐的绵绵愁思。
香已消,魂梦断,可见夜之漫长而梦寐难成。
李清照《浣溪沙·闺情》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浣溪沙·闺情》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0ba0f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b2.png)
李清照《浣溪沙·闺情》原文、翻译及赏析李清照《浣溪沙·闺情》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清照《浣溪沙·闺情》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浣溪沙·闺情》李清照绣面芙蓉一笑开。
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释1. 绣面:唐宋以前妇女面额及颊上均贴纹饰花样。
2. 芙蓉:荷花,此处指很好看。
3. 飞:《历代诗余》作“偎” 宝鸭:指两颊所贴鸦形图案,可参敦煌壁画供养人之妇女绘画,或以为指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钗,古代妇女头上的饰物。
4. 香腮:美丽芳香的面颊。
5. 一面:整个脸上。
6. 风情:男女爱慕之情。
7. 韵:标致。
8. 笺:纸,指信笺、诗笺鉴赏此词当是易安早期作品。
写一位风韵秀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
人物的肖像描写采用比拟、衬托、侧面描写的方法。
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欢快俊。
李清照的词作大概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和后期,即北宋之末与南宋之初两个阶段。
前者以闺怨相思为主,后者则多表现出消极绝望的情绪来。
但这首词与这两种风格都显然不同,应该属于词人最早一批描写纯真爱情的词作。
当时的词人尚处在少女年纪,对美好的爱情充满向往,落到笔端,也丰富地体现了女性细腻的心思。
起笔便带出了不同寻常的女性之美。
“绣面芙蓉”与下面的“斜飞宝鸭”对举,应也指装饰物。
当时的妇女多有向脸上贴绣画的习惯,其内容以花鸟为多,此处即是说面上绘有芙蓉。
芙蓉一笑而开,变静为动,看似颇为无理,实则更显有情。
本来芙蓉帖饰是静止的,但因为少女一笑,红颜晕开,落到人眼里仿佛连芙蓉花也迎风而绽,倍添精神。
这种打破因果界限、蓄意悖理的手法,在王唯诗里最有体现,如“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等。
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
![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1a584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7b.png)
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赏析李清照的诗词篇一1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宋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宋代〕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诗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
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
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
成功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
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李句别出巧思,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平铺直叙,给人以眼目一新之感。
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
当然,句离不开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
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倾国倾城,佳人佳作,5首美人诗词鉴赏
![倾国倾城,佳人佳作,5首美人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9b5fae5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f.png)
倾国倾城,佳人佳作,5首美人诗词鉴赏好的,以下是5首美人诗词鉴赏:1.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这首诗描写了杨贵妃的绝世美貌和唐玄宗对她的痴情,充分体现了“倾国倾城”这一主题。
通过描绘杨贵妃的美貌和魅力,展现了美人对国家和政治的巨大影响。
2. 《浣溪沙·闺情》——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描述了一个女子在重阳节的孤独和思念之情,展现了她的柔情和婉约之美。
通过对女子的外貌和心境的细腻描绘,展示了她的美丽和深情。
3.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这首诗以春江、明月、花林等美景为背景,通过描写美女的婉约和柔情,展现了她的美丽和纯真。
通过对美女的外貌和心境的细腻描绘,展示了她的柔情和深情。
4. 《离思五首(其四)》——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美女的深深思念和无尽哀思。
通过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美女的超凡脱俗和与众不同。
通过对作者的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示了他的深情和执着。
5. 《洛神赋》——曹植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其辞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
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浣溪沙原文赏析(15篇)
![浣溪沙原文赏析(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190c2caef8941ea76e05f1.png)
浣溪沙原文赏析(15篇)浣溪沙原文赏析(15篇)浣溪沙原文赏析1宋代:苏轼缥缈红妆照浅溪。
薄云疏雨不成泥。
送君何处古台西。
废沼夜来秋水满,茂林深处晚莺啼。
行人肠断草凄迷。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浣溪沙宋代:张炎半面妆凝镜里春。
同心带舞掌中身。
因沾弱水褪精神。
冷艳喜寻梅共笑,枯香羞与佩同纫。
湘皋犹有未归人。
南歌子宋代:程垓荷盖倾新绿,榴巾蹙旧红。
水亭烟榭晚凉中。
又是一钩新月、静方栊。
丝藕清如雪,橱纱薄似空。
好维今夜与谁同。
唤取玉人来共、一帘风。
隔浦莲宋代:杨无咎墙头低荫翠幄。
格磔鸣乌鹊。
好梦惊回处,余酲推枕犹觉。
新晴人意乐。
云容薄。
丽日明池阁。
卷帘D440。
披衣散策,闲庭吟绕红药。
残英几许,尚可一供春酌。
天气今宵怕又恶。
凭托。
东风且慢吹落。
浣溪沙原文赏析2《浣溪沙·其二》贺铸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余春,惜春行乐莫辞频。
巧笑艳歌皆我意,恼花颠酒拼君嗔,物情惟有醉中真。
赏析:此词为惜春行乐之作。
上片写惜春。
以“不信芳春厌老人”总领全词,明讲不信芳美春色厌弃我这老人,实寓我这老人依然热爱芳美春色,人老心不老也!下片写行乐。
“巧笑艳歌”,似乎使其回忆起青春时代的风流艳韵,大有人老心痴情亦颠之慨。
“恼花”表达了词人爱花过切而恼其匆匆弃我而去的情感。
正因其“恼”,方形之于“颠”,拼命在春花未谢之际尽兴观花饮酒,以致酒醉狂颠,到了物我浑然,花亦我,我即花的境地。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合集15篇)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合集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58e433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b.png)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浣溪沙原文及赏析(合集15篇)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原文:浣溪沙·书虞元翁书水榭风微玉枕凉。
牙床角簟藕花香。
野塘烟雨罩鸳鸯。
红蓼渡头青嶂远,绿萍波上白鸥双。
淋浪淡墨水云乡。
注释:①水榭:临水楼台。
②牙床:雕饰精致的小床。
③角簟:以角蒿编织的席子。
④淋浪:笔墨酣畅淋漓。
赏析:作品赏析【注释】①水榭:临水楼台。
②牙床:雕饰精致的小床。
③角簟:以角蒿编织的席子。
④淋浪:笔墨酣畅淋漓。
【评解】这是一首题画小词。
它以形象化的文字,再现了原画的色彩、布局和意境,使未睹其画的读者,犹如身临画前。
末句点题,绾结入妙。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2【原文】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翻译】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
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作者】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
有《珠玉词》。
【赏析】古代高级士大夫的优雅的生活情趣跟现代人的生活相隔很远,要十分真切地理解它恐怕是很困难的。
不过,在古诗词中我们对此尚能有所感受,虽然不必视之为效仿的对象,却可以从中体味到一种特殊的人生经验。
晏殊的《浣溪沙》词便是一个恰好的例子。
晏殊的一生可以算是特别顺达。
他自幼就是有名的神童,14岁中进士,在仕途上不断升迁,历任要职,53岁时官居宰相(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晏殊不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而北宋前期政局也较为平稳,于是他就成为一位典型的“太平宰相”。
形容女子微笑的诗句
![形容女子微笑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b5dbf80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6.png)
形容女子微笑的诗句
1、《浣溪沙·香靥凝羞一笑开》宋代:秦观
香靥凝羞一笑开,柳腰如醉暖相挨,日长春困下楼台。
翻译:香脸含羞因莞尔一笑羞容随着消失,腰肢如柳条般摆动着相偎相挨地走着,春天白日太长倦意浓厚而走下楼台。
2、《长恨歌》唐代:白居易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翻译: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
3、《十五夜观灯》唐代:卢照邻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翻译:还有美丽女子的美好笑容映照在九枝的火光下。
4、《浣溪沙·闺情》宋代: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翻译:一个面容姣好的少女,她的笑容像荷花盛开,斜坠的云鬓,双手衬着雪白的香腮。
她的眼波灵活可动就像能说话一样。
5、《硕人》先秦:佚名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翻译:额角丰满眉细长,嫣然一笑动人心,秋波一转摄人魂。
李清照《浣溪沙》赏析
![李清照《浣溪沙》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adb24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1.png)
李清照《浣溪沙》赏析李清照《浣溪沙》赏析李清照《浣溪沙》浣溪沙① 李清照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①此词是李清照早期作品。
写一位风韵秀美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
(1)“绣面芙蓉一笑开”中的“开”字,用得好不好?为?(2)词人在词中刻画了一个的艺术形象?(1)“绣面芙蓉”形容这个女子姣美的面庞宛如出水荷花,光艳明丽。
这个“开”字,无疑是指芙蓉花开,但其深层意思是表示词中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锢的之苞蕾正在绽放。
它以动态描写打破了静物写生,起到了能将词中的女子从字面上呼出的奇效。
(2)刻画了一个秀外慧中的少女形象。
她外貌美丽动人,性格天真可爱,对、自由的追求真挚、炽烈、大胆。
赏析这首言情小调通过对一个女子的情态的几个侧面摹写,不仅生动地勾勒出她美丽动人的外貌,而且也展现出人物大胆天真的性格,以及蕴藏在心底的细腻幽深的感情。
上片三句中前两句“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是一副似对非对的偶句。
“绣面芙蓉”形容这个女子姣美的面庞宛如出水荷花,光艳明丽;“斜飞宝鸭”是说她把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头饰斜插鬓边,对自己作了精心地修饰妆点;正如古人所说的“粉黛所以饰容,而顾盼生于淑质”,这两句表示词中女主角天生俏丽,再加以入时的华饰,就必然产生不同一般的效果。
句中的“一笑开”三字之妙,妙在它以动态描写打破了静物写生,起到了能将词中的女子从字面上呼出的奇效;而其中“开”字在这里用得尤为精巧。
诗词之妙,在于炼字炼句,使一词一句的含义达到极大的丰富;即如这个“开”字,无疑是指芙蓉花开,但其深层意思未尝不可以表示词中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锢的爱之苞蕾正在展放。
接下来的“眼波才动被人猜”这句神来之笔,便为此提出了很好的印证。
常言道“眼睛是的'窗户”,这个女子美目流盼,宛如一弯流动明澈的秋水,其中映照着她内心的喜悦与怕人发现自己秘密的悸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浣溪沙·闺情》原文及赏析
这首言情小调通过对一个女子的情态的几个侧面摹写,不仅生动地勾勒出她美丽动人的外貌,而且也展现出人物大胆天真的性格,以及蕴藏在心底的细腻幽深的感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清照《浣溪沙·闺情》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浣溪沙·闺情
宋代: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译文
贴花如绣的脸庞莞尔一笑,就像盛开的荷花。
头上斜插的鸭形发饰就像真的要飞一样,衬托的脸颊更加美丽、更加生动。
眼波流转,一下就让人猜到应是在思念着谁。
一脸的温情饱含着深韵,只能用这半张素笺把幽怨和思恋寄给心上人。
月上阑干,花的影子不断移动,正是情人约会重聚的好时光。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
本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亦作《浣溪纱》。
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
曲调轻松明快,是宋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牌名。
绣面:形容面容姣美。
芙蓉:荷花,此处指面容好看像荷花盛开了。
飞:《历代诗余》作“偎”。
宝鸭:鸭形发式,或指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
香腮:唐代温庭筠有“鬓云欲度香腮雪。
”
一面:整个脸上。
风情:男女爱慕之情。
韵:味道。
半笺娇恨:半纸怨艾之辞。
笺,纸,指信笺、诗笺。
幽怀:犹幽情,指隐秘的感情。
月移花影:这里指约会的时间,即月斜之际。
宋王安石《春夜》:“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
鉴赏
此词写一位风韵秀彻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
上阕主要描写女主人公的美丽的妆饰和容貌,下阕则深入剖析女主人公的行为及心理活动。
词中采用了比拟、衬托、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方法,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明朗欢快。
李清照的词作大概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和后期,即北宋之末与南宋之初两个阶段。
前者以闺怨相思为主,后者则多表现出消极绝望的情绪来。
但这首词与这两种风格都显然不同,应该属于词人最早一批描写纯真爱情的词作。
当时的词人尚处在少女年纪,对美好的爱情充满向往,落到笔端,也丰富地体现了女性细腻的心思。
“绣面芙蓉”与下面的“斜飞宝鸭”对举,应也指装饰物。
当时的妇女多有向脸上贴绣画的习惯,其内容以花鸟为多,此处即是说面上绘有芙蓉。
芙蓉一笑而开,变静为动,看似颇为无理,实则更显有情。
本来芙蓉帖饰是静止的,但因为少女一笑,红颜晕开,落到人眼里仿佛连芙蓉花也迎风而绽,倍添精神。
这种打破因果界限、蓄意悖理的手法,在王唯诗里最有体现,如“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等。
发展到李清照手里,添上一层女性的柔美,就更多了一种似真实幻、难以言说的美妙意境。
再则,“秀面”“芙蓉”“笑”“开”两两相对,又暗含比喻意味,借芙蓉之开极有力地衬托出了少女之笑。
此外“开”之一字,既指芙蓉花开,少女颜开,又可暗指少女的情窦初开,为全词统帅。
“斜飞宝鸭衬香腮”,承接上句,继续写少女的美貌。
她又贴花饰,又戴宝鸭,正是一个着意打扮的初恋少女。
“眼波才动被人猜。
”少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在想什么呢?显然是心上人。
她偷偷喜欢上了一个人,可能有时想起,越想越高兴,表情不对,被人注意到了。
于是她心里打起鼓来:“不会被别人发现了吧?他会怎么想?天啦,多
羞人呀!”这种手法也见于唐诗,皇甫松《采莲子》中就有“遥被人知半日羞”。
其实,别人也许并没有注意到她的异常,更不可能知道她心中所想,不过在她看来,这却很可能,特别是很难为情,这种狐疑更给少女添了一分天真羞怯,也更显生动。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把上下两阙的因果衔接和少女此时的心理展示了出来。
前半句自然是承接上文,其中“一面”二字虽作定语,但关联词的意味还保留着,给人以一种“虽然一面……,但是半笺……”的感觉,这不得不说又是女性思维之巧。
后半句什么意思呢?笺即是书信,显然是久不见面,才以书信传达爱意,娇恨自然也就是青春少女的一种小情愫,小埋怨(大家懂得……)。
连起来是说,虽然我这么喜欢你,但你总也不来看我,只好以书寄怀。
信上写的是什么呢?
“月移花影约重来”这一句是说明月上移,花影摇动,到那时我们来幽会吧!花前月下,正是少男少女相会的宝地,女主人公此语表现了其对未来的期待。
综合全词来看,词人出色地发挥了女性思维的长处,在氛围、比拟、画面以及细节的捕捉上,都表现出了出色的艺术天分。
词中的女主人公,由于身处青春爱情之中,情绪难免波动,其性格也颇富变化。
她倩然一笑,美丽活泼;眼波流转,细腻羞涩;凝视花月,苦苦思恋;写信抒怀,大胆追求。
这些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青春少女芳心初动时复杂的心理。
在封建家长制婚姻的背景下,女主人公的追求是大胆的,也是美好的。
这正寄寓了词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鉴赏二
这首言情小调通过对一个女子的情态的几个侧面摹写,不仅生动地勾勒出她美丽动人的外貌,而且也展现出人物大胆天真的性格,以及蕴藏在心底的细腻幽深的感情。
上片三句中前两句“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是一副似对非对的偶句。
“绣面芙蓉”形容这个女子姣美的面庞宛如出水荷花,光艳明丽;“斜飞宝鸭”是说她把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头饰斜插鬓边,对自己作了精心地修饰妆点;正如古人所说的“粉黛所以饰容,
而顾盼生于淑质”,这两句表示词中女主角天生俏丽,再加以入时的华饰,就必然产生不同一般的效果。
句中的“一笑开”三字之妙,妙在它以动态描写打破了静物写生,起到了能将词中的女子从字面上呼出的奇效;而其中“开”字在这里用得尤为精巧。
诗词之妙,在于炼字炼句,使一词一句的含义达到极大的丰富;即如这个“开”字,无疑是指芙蓉花开,但其深层意思未尝不可以表示词中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锢的爱之苞蕾正在展放。
接下来的“眼波才动被人猜”这句神来之笔,便为此提出了很好的印证。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女子美目流盼,宛如一弯流动明澈的秋水,其中映照着她内心的喜悦与怕人发现自己秘密的悸栗。
越怕人猜,偏会被猜,这便是生活的真实;作者捕捉到这一真实,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恰当地表现出来,更添了几分韵味。
下片进一步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前两句“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是一副较为工巧的对偶句,摹写出这样的情景:幽居深闺的怀春女子,完全被“爱而不见”的愁苦与期盼的喜悦所左右,这混杂的感情化为风情万点,都从她一颦一笑的的面部流露无遗;终于她大胆地展开半张素笺,舞动一只彤管,把满怀思念、娇嗔与幽怨倾泻给自己深深系恋着的人。
结句“月移花影约重来”写的是实况?是希冀?还是幻影?无从考定。
但这确是一幅绝美的流动着的画面:月光里,花影下,玉人双双,倾诉着生死相依的情话。
这首反映爱情的小令,词语鲜明生动而不失其朴直。
只要把它放在被封建礼教重重包裹的那个时代,只要不带任何世俗偏见,便会发现易安笔下的这个秀外慧中的少女多么可爱,她对幸福、自由的追求又是多么真挚、炽烈、大胆;从而也会惊叹这首词多么质朴深刻、生气盎然。
创作背景
李清照的词作大概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及后期,即北宋之末与南宋之初两阶段。
前者以闲情逸趣,儿女情长为主。
后者则表现出怀家思国,愁绪难解的情怀。
这首应是作者最早期的作品。
当时的词人尚处在少女年纪,对美好的爱情充满向往。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