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
声声慢文学赏析
声声慢文学赏析声声慢文学赏析《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为大家分享了声声慢翻译的赏析,欢迎欣赏!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⑴乍暖还寒:谓天气忽冷忽暖。
⑵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⑶晓来:今本多作“晚来”。
⑷黄花:菊花。
⑸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
谁:何,什么。
⑹怎生:怎样,如何。
⑺这次第:这情形,这景色。
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面前目今只有冷沉寂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心坎的感伤,声声慢优秀教案。
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容忍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柢不能扞拒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外,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想象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听说声声慢朗诵。
地上随地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著窗子边,孤孤单单的,奈何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收回令人心碎的.声音。
对比一下《声声慢》赏析。
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奈何能说尽!赏析: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
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清照的《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翻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眼前只剩下冷冷清清,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
深秋骤然又骤冷的时候,最难以调养静息。
喝几杯清淡的薄酒,怎能抵挡晚上大而急的寒风。
正在伤心之时,传书的大雁飞过去了,却原来是以前就相识的。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没有人有摘花的兴致。
守在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样捱到天黑啊!细雨打在梧桐上,一直下到黄昏时分,绵绵细雨还是发出点点滴滴的声音。
这种情形,一个愁字怎么能包容得了!赏析: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的一生中,能够传神地表达出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非她的《声声慢》莫属。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词,它在描写女性内心情愫的'深刻,曲折,细腻等方面无人能及。
它是一首不同凡响之作,词史上的一朵奇葩。
《声声慢》十分精美细致地表现了一个妇女在秋日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绪。
这种哀伤之情那样深沉,悲剧气氛那样浓厚。
因此,可以认定是李清照晚年之作,与其前半生词中那种贵族少女天真无愁之气不同。
这分明是从一颗破碎的心中迸发出的渗着血泪的深愁巨痛,曲折地然而典型地概括了作者南渡之后飘零的生活,凄凉的处境和充满着哀愁的内心世界。
尽管这词没有直接反应当时的社会现实,但它决不是单纯的只是作者自我心态的描写,而是以一个黑暗时代的牺牲者的悲剧间接地体现了历史的悲剧,从而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所以表现的这一特定的深沉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也具有了社会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
【诗歌鉴赏】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翻译及赏析【诗歌鉴赏】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翻译及赏析李清照《慢声搜索》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黄色的花堆得满地都是。
哈格德,现在谁能摘呢?守着窗户,独自一人怎么会漆黑一片?梧桐下着毛毛雨。
这第二次,真是个令人担忧的词!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注释搜索:这意味着你想找到你失去的一切,表现出一种非常空虚、沮丧、困惑和失落的心态。
2、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3.Huán:指秋天的天气,突然变热变冷。
4、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5.如何对抗他:应对和抵抗。
晚上:一本叫《黎明》的书。
6、损:表示程度极高。
菅直人:是的。
8、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9.这一次:这个场景,这个场景。
0、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李清照慢嗓子的翻译?搜索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
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
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我家后院种满了菊花。
我悲伤憔悴,无意欣赏和珍惜花朵。
现在花会凋谢。
还有谁能选呢?坐在窗前,一个人呆到天黑?梧桐下着毛毛雨,雨还在滴。
一句悲伤的话怎么能说够呢?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慢声?寻觅》是宋代女诗人李清照的一首诗。
通过描述她在深秋的所见所闻和感受,这个词表达了她因国家和家庭的崩溃以及世界的衰落而产生的孤独、悲伤和悲伤的情绪。
它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
这个词的结构打破了上层和下层电影的局限性。
它着重表现悲伤的情感,如哭泣和诉说,这是非常感人的。
开头有14个重叠词,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下面的“一点一点”讲述了作者的感受,展现了作者孤独的忧郁和动荡的情绪。
整个世界充满了文字和泪水。
它的风格深沉凝重,哀伤伤感,充满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的声声慢全诗解释
李清照的声声慢全诗解释《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经典词作,以其深情的描绘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而脍炙人口。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解释:空空荡荡无主张,冷冷清清好凄凉,悲悲惨惨好心伤。
一时觉暖一时觉凉,身子如何得休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
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
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如下: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这首词的主题集中在愁绪上,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凄凉和伤感。
词中提到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词语,都描绘了一种凄凉、惨淡的氛围,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愁苦。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这句话不仅描绘了气候的寒冷,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凄凉和无法平静的状态。
“将息”在这里指的是调养休息,作者因为内心的不平静而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这句话中的“淡酒”和“晚来风急”都是对环境的描写,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在饮酒中品味着愁绪的状态。
虽然喝了三杯两盏的酒,但是还是无法抵挡夜晚的寒风和内心的愁苦。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这句话中的“雁”常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
作者看到大雁飞过,想起曾经的离别和思念,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悲伤。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句话中的“黄花”也常常被用来象征孤独和落寞。
作者看到凋零的黄花,联想到自己的境遇,感到自己如同这黄花一般孤独、落寞。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这句话描绘了作者独自一人在窗边守候的状态,表现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助。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声声慢·寻寻觅觅作者: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起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1 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2 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3 乍暖还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4 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5 怎敌他:对付,抵挡。
6 晚:一本作“晓”。
【译文】冷冷清清、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悲悲戚戚。
刚暖还寒的节气,最难调养歇息。
三杯二盏淡酒怎能敌晚来的风急!正伤心时大雁飞了过去,细看时却是我的旧日相识。
菊花谢落堆积满地,那憔悴的容颜,有谁还会来采撷?守着窗儿,一个人怎能挨到天黑!更兼有,细雨敲打着梧桐叶,滴滴嗒嗒一直到昏黄暮色。
这光景,真让人愁肠百结,然而,又怎能用一个“愁”字了结!【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晚期的作品,作者以曲折的手笔抒写国破家亡、亲人离世后的人生之痛,并借助“秋”来表达,全词苍凉、萧瑟,摄人心魄。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端三句,连用了十四个叠字,这在词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大胆创造,作者将一种凄苦难言之情,自肺腑中喷薄而出,立刻牵动了读者的心弦。
“寻寻觅觅”是一种心神无主、怅然若失、并竭力找寻灵魂寄托的状态;“冷冷清清”既是环境,又是心情,还是“寻寻觅觅”的结果,寻觅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弥漫,而“凄凄惨惨戚戚”便是无所寄托后的心理状态,而且这句中的三对叠词还具有鲜明的递进性:冷清孤寂的情绪渐凝于心,使她感到凄凉、凄惶、凄苦,这就是“凄凄”;凄苦之情沉甸甸地压在词人心头,无法承受,于是她愈加伤感自己人生的悲惨,这就是“惨惨”;词人本来是不动声色,而现在已是肠断心碎、伏枕而泣了,遂成“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原文及翻译
声声慢李清照原文及翻译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之一,在她的作品中,有许多优美的诗歌深受读者喜爱。
其中一首著名的词作《声声慢》,被公认为是李清照最感人的作品之一。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深情的思念之情,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无尽伤感。
下面是《声声慢》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翻译: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我不停地寻找,充满了冷落,痛苦万分。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舒缓心情。
就在温暖与寒冷交替之际,最难以平复。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纵然喝上几杯酒,怎能抵挡住他匆匆而来的寒风?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就像是雁儿飞过时,心也跟着痛苦,却只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地上堆满了枯黄的花,憔悴而凋零,如今又有谁会去采摘它们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孤零零地守在窗前,独自一人又怎么能黯然失色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树上细雨纷飞,一直持续到黄昏时分,点点滴滴地下落。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这样的情境,怎能只用一个“愁”字来表达!。
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
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声声慢》此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词人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下面是关于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声声慢——[宋]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声声慢》:词牌名,又名《胜胜慢》。
有平韵仄韵二体,本篇是仄韵体。
寻寻觅觅:若有所失,想把它寻找回来而不可得的心理状态。
形容内心空虚,心神无主的样子。
寻,寻思。
觅,搜索。
冷冷清清:既是指环境的冷清,也指心情的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描绘内心孤独痛苦的感觉。
凄凄,凄苦寒冷悲伤的样子。
惨惨,悲惨,内心忧郁的状态。
语出《诗经·小雅·正月》:“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虚。
”戚戚,忧愁,心有所动的样子。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于我心有戚戚焉。
”形容心情极度忧伤。
乍暖还寒时候:指深秋天气变化无常,由暖而变寒,忽暖忽寒。
语出张先《青门引》“乍暖还清冷。
”乍,刚,初。
还,旋即。
最难将息:很难调养自己。
将息,休养,调理。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正无限伤心的时候,偏偏又认出它们是我旧时相识。
此句是见景生情,回忆早年寄给丈夫的《一剪梅》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子来时,月门西楼。
”因此这里称雁为旧时相识。
憔悴损:枯萎凋零。
如今有谁堪摘:如今有谁还会有兴致采摘呢独自怎生得黑:独自一人,怎么才能挨到天黑呢怎生,怎么。
黑,天黑。
梧桐更兼细雨:再加上细雨打到梧桐树叶上。
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
这次第:这种情况,或这般光景(宋时的口语)。
次地,有一系列、一连串的意思。
怎一个愁字了得:怎能是一个愁字概括的了得呢!【翻译】一个人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可是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呈现在眼前的和滞留于心的只有孤寂和冷清;这怎能不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上心头,令人难以忍受。
《声声慢》原文赏析
《声声慢》原文赏析《声声慢》原文赏析1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声声慢的原文及其赏析,我们来看看。
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作品【注释】第①将息:将养休息。
第②怎生:怎样,怎么。
第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这一部作品《声声慢》这首词中,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满含凄苦情堪称千古绝唱。
一般来说,文学作品就是一个艺术形象--透过语言,在自己心理屏幕上复活出一个活生生的形象世界,一个生命世界,一个情感世界。
而文学赏析成了许多文学创作者和爱好者去研究的必修课。
宋朝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女真族建立的金国攻陷北宋首都汴京,汉族政权南迁。
这一重大的政治事件在非常广阔的范围内影响了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对于文学,同样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宋朝女词人李清照词,也以这一重大政治事件为界线,在其前后明显地有所不同。
虽然她对于词的创作,具有传统的看法,因而把她所要反映的严肃重大的题材和主题只写在诗文里,但她和当时多数人所共同感到的国破家亡之恨、离乡背井之哀,以及她个人所独自感到的既死丈夫、又无儿女、晚年块然独处、辛苦艰难的悲痛,却仍然使得她的词的境界比前扩大,情感比前深沉,成就远远超出了一般女作家的和她自己早期的以写“闺情”为主要内容的作品。
这首词是她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
从词意看,当作于赵明诚死后。
通篇都写自己的愁怀。
这是她早年的作品也写愁,但那只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而这里所写的则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个人遭遇与家国兴亡交织在一处之愁,所以使人读后,感受更为深切。
我们来看看起头三句,用七组叠字构成,是词人在艺术上大胆新奇的创造,为历来的批评家所激赏。
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翻译:我到处寻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
乍暖还寒的季节,最难忍受。
两杯淡酒,怎能压住心头的悲伤?大雁飞过,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满地黄花堆积著,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我守着窗,独自一人,一个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正是黄昏,一点一滴落著。
这种场景,这种“愁”又怎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赏析: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
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
“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
“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
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
“将息”,调养。
李清照声声慢李清照声声慢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李清照声声慢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翻译:我到处寻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
乍暖还寒的季节,最难忍受。
两杯淡酒,怎能压住心头的悲伤?大雁飞过,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满地黄花堆积著,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我守着窗,独自一人,一个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正是黄昏,一点一滴落著。
这种场景,这种“愁”又怎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赏析: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
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
“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
“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
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
“将息”,调养。
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损:表示程度极高。
堪:可。
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翻译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秋天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冷,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挡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唯独我因忧伤而憔悴瘦损,如今有谁可以摘取?孤独地守着窗前,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赏析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声声慢原文及赏析
声声慢原文及赏析声声慢,词牌名。
据传蒋捷作此慢词俱用“声”字入韵,故称此名。
下边是整理的声声慢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声声慢·寻寻找觅作者:李清照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悲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悲伤,倒是旧时认识。
满地黄花聚积,憔倅损,此刻有谁堪摘守着窗儿单独,怎生得黑!梧桐更兼小雨,到傍晚点点滴滴。
此次序,怎一个愁字了得!说明⑴乍暖还寒:谓天气忽冷忽暖。
⑵将息:调治歇息,养护平和之意。
⑶晓来:今本多作“晚来”。
⑷黄花:菊花。
⑸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
谁:何,什么。
⑹怎生:如何,如何。
⑺此次序:这情况,这风景。
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全部都在混乱中失掉了,永久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环境(空屋内一无长物,室外是万木冷清秋景,这类环境又惹起心里感慨,于是悲凉、凄惨、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耐了。
)秋季骤热或骤冷时候,最难以养护将息。
饮进愁肠几杯薄酒,根本不可以抵抗清晨凉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忆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词中,曾假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此刻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话,雁已经是老认识了,更感觉悲伤。
地上各处是零散黄花,憔倅枯损,此刻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成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怎么简单挨到天黑!到傍晚时,又下起了绵绵小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声音。
这各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可以说尽!赏析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
慢词拥有赋铺叙特点,且蕴藉流畅,匀整而富变化,可谓“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交口称赞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几乎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李清照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建性。
本来《声声慢》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
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声声慢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29] ,最难将息 [30] 。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31] ,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29]“乍暖”句:三秋天气,已经薄寒,忽然又复回暖。
[30]将息:调养摄生。
[31]次第:情形,景况。
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评析:此词都空依傍,全凭一气贯注,故能绝去畦畛,特立独行。
夏承焘先生以为,起笔连叠十四字,寻、清、凄、戚四字皆为在唇齿间发音的尖字(当如京剧韵白读作sún、cīng、cī、ciè),见出主人公内心之愁苦嗫嚅。
张端义《贵耳集》云:“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
”此语最有识。
又云:“‘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黑’字不许第二人押”,亦殊有见。
盖“黑”字本极俗之口语,易安用来,却不觉伧俗,而只觉新警,是谓扫俗为雅,真大作家手段。
王国维《人间词话》尝云:“‘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久贫贱,##轲长苦辛’。
可为淫鄙之尤。
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
”易安能扫俗为雅,个中消息,正在一“真”字。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1左右),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人。
李格非之女,赵明诚室。
幼有才藻,工古文诗词,富金石文物收藏。
建炎三年(1129)夫卒,流寓越州、杭州,晚居金华。
声声慢诗词 声声慢古诗原文
声声慢诗词声声慢古诗原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诗词吧,你知道《声声慢》李清照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声声慢》译文及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①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②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③乍暖还寒:忽暖忽寒,指秋天的天气。
④息:休养,调理。
⑤敌:对付,抵挡。
⑥极。
表示程度极高。
⑦堪:可。
⑧怎生:怎么,怎样。
⑨次第:情形,光景。
⑩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译文我苦苦地寻觅着,在这孤独的世界中,满心悲戚这将要转暖的寒冷天气,最令人难以休息。
三两杯淡酒怎么能抵挡得住这寒风?看到雁飞过,更让我伤心,这大雁是以前的相识呀。
曾经那么繁盛地开在枝头的菊花,如今已憔悴不堪,谁还有兴致把它摘来戴在头上?守着窗户,独自一个人如何熬到天黑?梧桐树上飘下一片片走完生命历程的黄叶,细雨一点一滴打在梧桐叶上,如同苦泪滴在心头。
此情此影,哪是一个“愁”字概括得了的呀!鉴赏1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章丘明水(今山东济南)人。
她出生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学识广博,以文章着名,受到苏轼的赏识,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为苏轼“后四学士”.李清照的母亲也出身于名门望族,善文能诗,是有名的才女。
在这样的家庭中,李清照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六七岁时,便熟读诸子百家的文章,十岁左右,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已精通娴熟。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就一鸣惊人,写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充分显示了她的才华,轰动整个京城。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生活闲适富足,父母开明宽容,她经常与朋友饮酒野游。
声声慢翻译及赏析
声声慢翻译及赏析声声慢翻译及赏析声声慢,词牌名,亦称《胜胜慢》、《凤示凰》、《寒松叹》、《人在楼上》,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慢曲相对于令曲,字句长,韵少,节奏舒缓。
虽是单遍,但唱起来格外悠长婉转,唐人就有“慢处声迟情更多”的说法。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声声慢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翻译:我到处寻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
乍暖还寒的季节,最难忍受。
两杯淡酒,怎能压住心头的悲伤?大雁飞过,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满地黄花堆积著,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我守着窗,独自一人,一个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正是黄昏,一点一滴落著。
这种场景,这种“愁”又怎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赏析: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
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
“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
“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
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声声慢李清照原文及翻译
声声慢李清照原文及翻译
1、《声声慢》原文如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声声慢》翻译如下: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与鉴赏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与鉴赏导读:这首词一直紧扣悲秋之意,尽得六朝抒怀小赋之神髓;又以靠近口语的朴实清爽的语言谱入新声,写尽了作者暮年的凄凉悲愁,是一首个性独具的抒怀名作。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悲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悲伤,倒是旧时认识。
满地黄花聚积。
憔倅损,现在有谁堪摘守著窗儿,单独怎生得黑梧桐更兼小雨,到傍晚、点点滴滴。
此次序,怎一个、愁字了得 !【说明】①寻寻找觅:意谓想把失掉的全部都找回来,表现特别空虚迷惘、迷惑失意的心态。
②凄悲惨惨戚戚:忧虑愁闷的样子。
③乍暖还 (xuan 旋)寒:指秋季的天气。
乍暖乍寒,乍寒乍热。
④将息:调治歇息,养护平和。
⑤怎敌地:应付,抵抗。
⑥晚来风急:“晚”一本作“晓”。
⑦损:表示程度极高。
⑧怎生:如何的。
生,语助词。
⑨堪摘:可,可摘⑩次序:光景、情境。
⑾得:一个“愁”字怎么能归纳得尽呢翻译: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全部都在混乱中失掉了,永久都寻不见、觅不回了 ;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 (空屋内一无长物,室外是万木冷清的秋景 );这类环境又惹起心里的感慨,于是悲凉、凄惨、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耐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养护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可以抵抗夜晚的凉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忆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假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现在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经是老认识了,更感觉悲伤。
地上各处是零散的黄花,憔倅枯损,现在有谁能与我共摘 (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 )啊! 成天守着窗子边,孤孤独单的,怎么简单挨到天黑啊 ! 到傍晚时,又下起了绵绵小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各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译文】苦苦地寻寻找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悲惨悲戚。
声声慢原文加赏析
声声慢原文加赏析《声声慢》这首词中,李清照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满含凄苦情堪称千古绝唱。
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声声慢原文加赏析,欢迎借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评解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的一生中,能够传神地表达出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非她的《声声慢》莫属。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词,它在描写女性内心情愫的深刻,曲折,细腻等方面无人能及。
它是一首不同凡响之作,词史上的一朵奇葩。
《声声慢》十分精美细致地表现了一个妇女在秋日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绪。
这种哀伤之情那样深沉,悲剧气氛那样浓厚。
因此,可以认定是李清照晚年之作,与其前半生词中那种贵族少女天真无愁之气不同。
这分明是从一颗破碎的心中迸发出的渗着血泪的深愁巨痛,曲折地然而典型地概括了南渡之后飘零的生活,凄凉的处境和充满着哀愁的内心世界。
尽管这词没有直接反应当时的社会现实,但它决不是单纯的只是自我心态的描写,而是以一个黑暗时代的牺牲者的悲剧间接地体现了历史的悲剧,从而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所以表现的这一特定的深沉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也具有了社会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
这首词的上片,集中写愁苦难禁之状。
一下笔就直抒胸臆,以抒情开篇的词并不罕见,但像这首词起笔便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连用七对叠字,实属属罕见,这十四个叠字,将一种愁苦难堪之情,自胸腑中喷薄而出,立即强烈地震撼了读者的心弦。
高中语文文言文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鉴赏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
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
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
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声声慢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翻译:我到处寻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
乍暖还寒的季节,最难忍受。
两杯淡酒,怎能压住心头的悲伤?大雁飞过,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满地黄花堆积著,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我守着窗,独自一人,一个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正是黄昏,一点一滴落著。
这种场景,这种愁又怎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赏析: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
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
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
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
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
将息,调养。
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
为了适应这多变的秋天时节,词人企图以酒御寒,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挡黄昏时的阵阵秋风呢?淡酒不敌风寒,饮酒也不能排遣忧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飞过去,正令人伤心,原来雁是我过去见过的。
这里我们可看到三层意思:(一)雁飞过去了,雁叫声声,凄厉难闻,正令人伤心,原来大雁是老相识了,触动我内心的创伤已不止一次,现在又来触动我,使我伤心难过。
(二)古代有雁足传书的传说。
雁以往是给我带过信的,给我安慰,现在丈夫已逝,亲戚离散,雁飞过去无信可带,不能再给我安慰了,使我伤心。
(三)作者的故乡在北方,而此时作者沦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飞,引起了对故乡的思念,所以使她伤心。
雁在北方就相识,现在看到雁不是在故土,而是在异乡,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托怀乡之意。
词的下片承接上片。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是指菊花,品种是黄色的。
堆积,指花开之盛,可能是小菊花密密麻麻地开放,不是言落英满地。
憔悴损指人因伤心而消瘦。
损,煞,是说憔悴得很。
有人认为是黄花憔悴损,不妥,因为前面的堆积不作零落解,菊花是枯在枝头的。
谁,指自己。
堪,能够,经得起。
菊花盛开,本要摘花插在瓶子里,可人已憔悴,如今还有什么心思和兴趣去摘花呢?已经没有赏花的心情了。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个人坐在窗边,象守着什么东西一样,百无聊赖,希望天早一点黑下来,看不到窗外一切使人伤心的东西,但天偏偏与人作对,越等越觉得时间漫长,度日如年。
寂寞难耐,好不容易等到黄昏,等来的却是更令人伤心的东西: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风吹梧桐叶,萧萧瑟瑟,本已悲凉,又加细雨滴到梧桐上,更助悲凉。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是位敏锐善感的词人,雨打梧桐点点滴滴,好象敲击着她破碎的心灵,使她悲伤至极。
这种种情形不断地折磨词人,情何以堪?所以词人最后冲口而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是说这种种情形或这种种光景。
这种种情况加在一起,怎么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愁说不清楚,用人间文字和语言概括不了,写出了无尽的愁绪,传达出种种难以言传的哀痛。
这首词是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时写的,词中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意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词的描写纯用赋体,写了环境,写了身世,写了心情,并将这三者融为一体。
词中写客观环境的事物有:淡酒、晚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景物都贯穿浓重的感情色彩,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受,创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
凄凉的景物一路写下来越积越多,伤感越来越浓重,最后堆砌的愁苦迸涌而出。
词中用了九对叠字,叠字用得很自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前人称赞她笔力很健。
这些叠字用得自然妥帖,是经过作者锤炼而得的,使寂寞、怅惘、痛苦的感情通过这些叠字的渲染得以尽情的表现。
词的语言通俗平易,虽是寻常语,但富有表现力,表现了深刻的内容。
《声声慢》词调可押平声韵,也可押入声韵,词人选用了入声韵,能够很好地表达忧郁的情怀,并多次运用双声字、舌音和齿音字,更加重了凄切悲苦的情调。
李清照(1081—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崇宁元年(1102),徽宗以绍述神宗为名,任蔡京、赵挺之为左右相,立元祐党人碑,以司马光等百二十人为奸党,其父列名党籍,清照以诗上挺之。
崇宁二年(1103),明诚出仕,矢志撰述以访求、著录古代金石文字为职志的《金石录》一书。
大观元年(1107),蔡京复相,挺之卒。
蔡京以挺之为元祐大臣所荐,为庇元祐奸党,追夺所赠官。
明诚、清照夫妇因此屏居青州(今山东益都)乡里十年。
宣和二年(1120)蔡京致仕后,明诚起知莱州(今山东掖县),此后又自莱移淄。
靖康之难后。
明诚奔母丧南下,知江宁府,清照载书至建康。
建炎三年,赵明诚卒。
离京自建康出走浙中,清照随亦入浙,经台、嵊、黄岩,从御舟海道至温州,复至越州,衢州,于绍兴二年(1132)赴杭州。
绍兴四年,作《金石录后序》。
绍兴中,以《金石录》表上于朝。
卒年约七十馀。
善属文,于诗尤工。
《宋史。
艺文志》著录《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俱不传。
清照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其词创为易安体,为宋词一家。
词集名《漱玉集》,今本皆为后人所辑。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引导语:《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这首诗是作者在十八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下面是这首诗的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教学目标1、着重引导学生朗诵,从而把握李清照《醉花阴》词的诗意情感。
达到背诵的目标。
2、鉴赏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品味其婉约风格的柔美。
3、探索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出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正确的感情价值观,颐养性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2、探讨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作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3、如何在简单中体悟出复杂来,把握人性之美,诗情之妙。
教法建议1、朗读;2、讨论;3、比较拓展;4、多媒体技术支持。
教学过程一、导入郭沫若先生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大家知道郭老这幅对联写的是谁吗?李清照!我们从对联中哪些信息可以看出来?1、金石录是李清照和他的丈夫赵明诚一起写的一本研究考古金石的论著。
2、漱玉集是李清照的作品集。
后主,南唐后主李煜,沈谦《古今词话》里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是说二李是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今天我们来学习《漱玉集》中一篇重要作品《醉花阴》。
二、组织诵读知人论世: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可以男女学生比较诵读,齐读,老师示范朗读。
三、切入提问1、找出全诗的词眼——愁愁是全诗的感情基调。
好一个凉字,是心凉吧。
2、李清照表达的什么愁?从何处看出来?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即佳节独处的少妇的闲愁。
佳节又重阳3、李清照是如何表达她的闺中之愁的?讨论。
把握表达手段:细节,形象,意象运用,情境,高超的表达技巧(不说而说的含蓄之美;真个事俗而词雅)。
进而品词句,品意境。
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紧紧扣住一个愁字分析。
v 季节:佳节又重阳点出愁的原因。
一个又字说出了与亲人分别的时间长。
v 时间:永昼、半夜、黄昏后用时间的推移写出在家的空虚,无聊。
v 细节:愁永昼(时间长)、销金兽(空虚、无聊)、凉初透(不但写出秋气的萧瑟,更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寒冷,彻夜难眠)、把酒(借酒消愁)v 意象:人比黄花瘦A、用人瘦胜似花瘦,含蓄表达离思之重。
B、以帘外之黄花与帘内之人相比拟映衬,形神相似。
C、花瘦而触及己瘦,物我交融。
v 情境:一个人的秋夜v ——难以排解的闺愁(孤独、寂寞、渴望爱情)这是一个人的独守,是一个失眠女子的倾诉。
4、诗歌的情感价值探讨李清照的愁为什么要如此说出? 讨论。
而当时社会封建礼教盛行,这样敏感的话题也是直露不得的。
闺怨诗是中国诗歌的重要传统,文学史上很多著名的闺怨诗的作者都是男诗人。
这个话题,封建语境下的妇女是不敢坦白的。
而李清照作为女性能够直接坦白这样隐秘的内心情感,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要知道这是封建社会,而不是今天的现代语境,不是今天的改革开放的时代,所以我们从《醉花阴》委婉、含蓄的文字中看见了一个真诚、率真的李清照5、背诵在明确上述问题之后,学生应该有一个明朗的态度了,可以安排检查背诵,看学生是否能够背出,是否能够以声传情达意。
如果时间富裕,可以再播放视频朗诵。
6、处理研讨与练习对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三做一个当堂落实。
对《醉花阴》的艺术表达作一个深入的讨论。
适当讨论李清照如何表达她的怨,集中分析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方,人比黄花瘦。
具体落实到诗歌的意象分析上。
但点到为止。
因为仅仅这一首词就不必多说了。
抽象的愁通过意象的陈述,形象而生动,具体可感。
具有感人的魅力。
这正是中国古典诗词之妙。
也是我们对古典诗词鉴赏的重点。
可以就中国古典诗歌人与花的关系设计一个练习,看看学生的积累如何。
要注意集中,不可散开。
突出花的行色与人的情感的对应关系。
诗意的表达都是具体形象的。
训练学生的想像与联想。
并由此引入写作方法的借鉴,点拨之。
这个瘦字,可是全诗的诗眼。
为何而瘦,因为诗人少妇强烈的寂寞和相思,相关的香炉里的瑞香也消损了身形,盛开的菊花也不丰腴。
酒淡无味,黄昏暗淡,西风恼人。
这是多么感人的深秋怀人境界啊。
板书:人面桃花相映红。
芙蓉如面柳如眉。
芙蓉向脸两边开。
B、再次回到对《醉花阴》文学价值的提示上,北宋的美女我们肯定见不着了,但《醉花阴》却仍是鲜活的热血情感——李清照因此而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