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期末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期末论文

浅谈从众现象摘要:文章通过很多案例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和普通人们的从众现象,并用老师上

课教授的社会心理学知识理论去加以解释。从而抑制大家的从众心理,真正引导大家去坚持自己的

意见,多做亲社会化的事情,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好。

关键词:从众、集体无意识、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羊群效应“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

心理和行为现象。在心理学上“羊群效应”说的就是从众。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

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

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一般说来,群体成员的行为,通常具有跟从群体的倾向。当他

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不一致,或与群体中大多数人有分歧时,会感受到一种压力,这促使

他趋向于与群体一致的现象,叫做从众行为。从众行为还可以分类为:真从众,权益的从众,假不

从众,真不从众。

下面举几个例子分析一下大家从众的原因。比如前段时间H7N9流感病毒肆意泛滥时,一位甚至

多位所谓的“专家”说了:喝板蓝根可以预防流感。这家伙,话一说完,大家挤爆了全国各家药店,板蓝根顿时价格堪比黄金,很多药店一大早就得挂出:“板蓝根已售罄”的标示,这场风波席卷了

中国各地,还引发了微博的各种段子。记得看过一个段子是这样写的:三个屌丝向一个女神表白,

甲说:我有宝马别墅,乙说:我有切糕,丙说:我家有很多板蓝根。此时甲乙默默离去。笑话反映

了当时大家的盲目购买板蓝根的行为。

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包括规范影响的因素和信息影响的调节因素。

规范影响的因素。其中第一个因素就是群体凝聚力,即一个群体其成员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强烈

程度。群体凝聚力越强——即群体成员越是相互依赖——从众行为产生的速度也就越快。如果群体

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将最大化这种相互依存感和群体凝聚力。例子中,大家的目标就是大量储备板

蓝根,以预防H7N9。影响从众水平的第二个因素是群体规模。从众水平看起来与同谋的数量成正比。但是在同谋数量到达一定程度后,从众水平就会稳定下来。比如说,当有些个别人觉得并没有什么

板蓝根可以预防流感的说法,而不去追随买药潮流,那么这些个别人逐渐增多,这些个别人就不会

感到是单个的个体而形成另一个群体,新的群体成员就会感到遵从的压力,以避免社会排斥。影响

从众行为的第三个因素是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与群体凝聚力和群体规模不同,它不是提升从众行为

的比率,相反它会减少从众行为的发生。比如,当发生买板蓝根风波时,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讲明

不需要抢药的道理,那么只要有人相信他,就会对社会共识形成一种形式的破坏,以降低从众行为

的可能。但是,社会支持必须是一致性的。比如起初支持那个站起来讲道理的人,后来反又倒向了

大多数人的观点,那么从众行为会处于通常水平,不会有降低。

信息影响的调节因素。信息影响是从众行为背后的驱动力。有两个因素调节信息影响。第一个

因素关乎个人。参与者越不自信,就越有可能遭受信息影响。例子中,追随者对专业知识的欠缺导

致了盲目相信别人,就是这个道理。第二个因素关乎情境。比如文化规范。在个体主义文化,如美

国能够产生很高的从众行为。那么在集体主义文化条件下,如中国,会产生更高的从众行为。

下面说下中国的大学生从众现象。大学生群体中,有一个人用苹果手机,很快,他周围的人也

会陆续用苹果。即使经济条件不允许,哪怕卖个肾也要搞来一部苹果。学习上,你上自习,我也上

自习。大家一起吃饭,一起学习。除此之外在大学生中还存在着一些消极的学习从众现象如学生的

考试作弊。有的学生从主上并不赞成作弊但是看到少数原来不如自己的同学通过作弊取得了好成绩

而且没被发现就会对自己的信念产生动摇进而带着一种不正确的理性从众观或盲目从众也参与作弊

以致对自己各方面都产生不良的影响。有的大学生甚至还说:“大家都作弊不作弊的学生反而是傻瓜。还有,一个人恋爱了,他周围的人就要寂寞了,恋爱不?不恋爱吧,这叫咋回事,他们都恋爱了,

我不恋爱不就太没面子了。于是怎么也要赶紧找一对象。还有就是入党,大家争先恐后入党,也不

知道为啥入党,总之就是你入我也入。大学生毕业找工作也有很多从众的,都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别人干什么工作,自己也要去试一试。殊不知自己即将走上一条不归路。

探讨大学生从众心理原因必须深入到主体内部,挖掘从众行为发生的心理根源。我们可以发现群

体环境、个体的素质和能力是大学生产生从众心理的主要原因。群体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及

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群体环境常常会对个体产生潜移默化

的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群体易使个体产生对其的信任。对群体越信任,个体就越容易改变自

己的行为而从众。调查表明,部分大学生把“信得过”的老学生、老乡作为他们学习的“楷模”,盲

目从众。在学习上表现为“老生老乡怎么学就怎么学”,在遵守校规校纪方面表现为“向老生老乡看齐”,如此容易导致“从良则良,随莠则莠”。二是群体的压力大,容易超过了个体的心理承受力,个

体就会对偏离群体的行为感到不安,从而产生从众行为。三是群体意见的一致性程度很高,使个体不

得不与群体保持一致。四是群体的规模和内聚力也影响个体的从众心理。群体规模越大,内聚力越强,个体就越容易从众。个体的素质和能力是大学生产生从众心理的另一主要原因。如果个体的自信心

不足,缺乏决策能力,就难以形成自己的主见,从而产生从众行为;如果个体的责任心、事业心和正义

感不强,缺乏原则性,则容易随大流。加上现在大学生基本是独生子,他们事事依靠父母,这种依赖心

理在短期内依然存在并导致依赖他人,盲目从众。

中国式过马路、见死不救、见老不扶、冷漠麻木等中国式集体无意识也属于从众现象。中国人

骨子里缺乏自我意识,在涉及包括社会公德在内的道德问题的时候,人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丧失了

自己的主体地位。相反的,我们应该做一些亲社会行为。避免麻木者的这样的心理行为:发生什么

事了吗?——他不需要我帮助——不是我的责任——我帮不了他——算了太危险了。

总之,从众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不管是中国式集体无意识还是大学生盲目跟风,还是群众

盲目跟随大众潮流。我们都应该用社会心理学知识加以分析,并努力避免,因为从众不利于保持个性,甚至会酿成悲剧。我们要做的就是多做亲社会化的行为,避免从众,正确对待群体的意见和行为,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