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心理理论分析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第十六章 从众依从与服从
四、影响从众的因素
(三)群体一致性
结果:当群体一致地给出了错误的答案时,从众在 约35%的时间内发生。但是,当这名“出轨者”给 出正确的答案时,从众程度就落到了约9%。 出轨者的出现,降低了个体担心被排斥的恐惧及规 范压力的强度 但是,如果群内的其他成员对出轨者进行嘲笑,讥 讽,甚至惩罚的话 从众行为可能会增加
传染病: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在一大群人 当中迅速传播的情景。
人们之所以恐慌是因为发现别人也处于恐 慌之中。
何时人们会顺从信息性社会影响?
当情境模糊不清时 当情况处于危急时刻 当别人是专家时
(二)规范性社会影响研究
Asch的线段判断实验
四、影响从众的因素
(一)判断的困难程度
在模糊或者困难的判断中,从众现象会比简 单判断中更多。
四、影响从众的因素
(二)群体的规模
Asch分别使用一、二、三、四、八和十五个 实验助手组成群体。
•从众程度随群体规模的增加而升高,直到群体 由三个助手组成,然后从众的程度保持稳定 •十五人的群体不会比三个人的群体引发更多从 众
群体规模对从众的影响取决于多个因素
任务类型可能是其中之一。 第二个因素是多数成员间的结盟
第十六章 从众、顺从与服从
第一节 从众 第二节 服从 第三节 顺从(依从)
第一节 从众
一、概念
从众(conformity):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
的引导或压力而向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从众可以发生在现实情境下, 也可以发生在想象的群体压力下
二、为何从众
社会心理学从众心理分析
社会心理学从众心理分析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学科。
其中,从众心理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受到群体或社会压力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态度或观点的心理现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对从众心理进行详细分析。
一、心理学原理1.1 社会认同从众行为往往源于个体与群体的社会认同。
人们常常希望被别人接受和认可,因此会倾向于与群体保持一致,以获取社会认同感。
在不确定或模糊的情况下,个体更容易受到群体的影响,追随大多数人的行为。
1.2 信息不确定性当个体面临新情境或缺乏信息时,他们倾向于参考群体的行为来解决信息不确定性。
群体中的成员可能具有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因此个体会选择相信并跟随群体的决策,以便减少自身的认知负担。
1.3 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社会价值和行为规范的指导。
个体常常感受到社会规范的压力,而追求社会认同和避免被孤立。
为了符合社会规范,个体会在行为和态度上选择跟随大多数人的意见。
二、个体动机个体从众行为的出发点是个体自身的动机。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个体动机:2.1 情感性动机个体希望被认同和接纳,因此会追随群体以获得和他人的情感共鸣。
从众行为可以满足个体的情感需求,强化他们与群体的情感联系。
2.2 认知动机个体可能出于认知需求而进行从众行为。
在缺乏信息或不确定的情况下,个体追随群体是为了获取他人的经验和知识,以便更好地处理问题和做出决策。
2.3 社会动机个体有时候追随群体的行为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规范。
个体希望通过从众行为来表达对社会价值和规范的支持,同时也避免与群体产生冲突。
三、影响因素3.1 群体特征群体的特征会对个体的从众行为产生影响。
同质性群体或具有共识的群体更容易引发个体的从众行为,因为这些群体能够提供更具统一性和权威性的信息。
3.2 群体规模群体规模也会影响个体的从众行为。
大规模的群体可能会导致个体感到无力和被动,因此更容易从众。
相反,小规模的群体更容易激发个体的个性和自我表达。
社会心理学从众
➢ 信息性社会影响
(谢里夫视觉游动实验)
Why
➢ 规范性社会影响
(阿希从众实验)
《社会心理学》12.2从众
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引导或压力下,改变知觉、判断、 信仰或行为,使之与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一致的一种倾向。
吃西餐时,服务员会 先送上一杯柠檬水, 是给顾客清口的吗?
遇到这样的情况, 怎样做才明智?
信息性社会影响: 在模糊情境下,希望准确 无误,想了解既定情境下 正确的反应方式。
吃西餐时,服务员会 先送上一杯柠檬水, 是给顾客清口的吗?
A
1
2
3
看一看:哪条线段与线段A一样长?
(1)是自己的眼睛有问题,还是别人的眼睛有问题? (2)是相信多数人的判断,还是相信自己的判断? (3)在确信多数人做了错误判断时,能否坚持自己 的独立性?
规范性社会影响 人们渴望被接受,希望获得他人赞同,避免他人的 反对,被排斥。
社会心理学群体心理
当不同群体的目标不一致时,各 自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采取行动 ,可能导致冲突。
群体冲突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 价值观差异:群体之间的价值观差异可能导致对同一问题 的看法不同,进而引发冲突。
群体冲突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协商和调解
通过协商和调解,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化解冲突。
建立共同目标
0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 境中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科学, 而群体心理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 研究领域之一。
02
03
群体心理研究丰富了社会心理学 的研究内容,揭示了群体成员在 共同目标、情感、规范等因素作 用下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04
02
群体心理形成与发展
群体心理形成条件
共同的利益或目标
群体成员之间具有共同的利益或目标,这是 形成群体心理的基础。
顺从行为
个体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而采取符合群 体规范的行为。
群体凝聚力与向心力
01
群体凝聚力
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相 互关联的程度,是维持群体存 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02
向心力
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归属感和 忠诚度,表现为对群体目标的 认同和追求。
03
群体目标
群体成员共同追求的目标和价 值观,是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核 心。
影响因素
群体心理的稳定性与变化 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社会环境、文化背景、 群体规模、领导方式等。
03
群体心理内部结构与动力
群体成员角色与地位
角色认知
群体成员对自己在群体 中所扮演角色的认识和
理解。
角色期待
群体成员对他人所扮演 角色的期望和要求。
角色冲突
当个体在群体中扮演多 个角色时,可能会产生 角色间的冲突和矛盾。
社会心理学--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而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由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真实的或是臆想的压力所引起的人的行为或观点的变化。
“羊群效应”是指管理学上一些企业的市场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
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1)由于“羊群行为”者往往抛弃自己的私人信息追随别人,这会导致市场信息传递链的中断。
但这一情况有两面的影响:第一,“羊群行为”由于具有一定的趋同性,从而削弱了市场基本面因素对未来价格走势的作用。
(2)如果“羊群行为”超过某一限度,将诱发另一个重要的市场现象一一过度反应的出现。
(3)所有“羊群行为"的发生基础都是信息的不完全性.因此,一旦市场的信息状态发生变化,如新信息的到来,“羊群行为”就会瓦解。
这时由“羊群行为”造成的股价过度上涨或过度下跌,就会停止,甚至还会向相反的方向过度回归.这意味着“羊群行为"具有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由于信息相似性产生的类羊群效应由于信息不完全产生的羊群效应从众效应引发大学生从众效应最值得注意的是“班级效应”和“宿舍效应”班级效应”、“宿舍效应”在班风、舍风中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反之,庸俗的从众行为往往会导致班风、舍风消极落后.大学校园的从众行为,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
优化群体结构,利用从众行为的积极影响,防止其消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众行为的过分普遍,反映了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弱化,独立性较差,缺乏个体倾向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从众行为中消极现象抬头的主要原因,即使从众行为出现积极效应,但一旦失却这种从众氛围,又很容易不知所措,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走向社会后的迷悯、失落,实际上这是从众现象最直接的后遗症。
社会心理学研究-从众心理
抑制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
从众心理可能导致个体在思考和 决策时过于依赖群体观点,从而 抑制了个体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
考能力。
缺乏判性思考
当个体倾向于跟随群体意见时,他 们可能缺乏批判性思考,不会对信 息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
抑制独特观点
从众心理可能导致群体中缺乏独特 和新颖的观点,因为个体往往不愿 意提出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意见。
3
群体影响
广告商可以利用群体影响,通过口碑营 销、社交媒体推广等方式,让消费者觉 得大多数人都喜欢某个产品或服务,从 而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
公共舆论引导
媒体报道
通过媒体报道,政府或组织可以 引导公众舆论,使人们相信大多 数人支持某观点或政策。例如, 强调民意调查结果或群体意见。
社会运动
利用从众心理,发起社会运动或 倡导特定价值观。例如,通过大 规模集会或游行,让人们觉得大
解释
从众心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 心理现象,它涉及到个体在社会 生活中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以及如何适应社会环境。
特性
群体压力
个体感受到来自群体的压力,这种压力可能 来自于他人的评价、看法或行为。
行为一致性
个体倾向于与群体保持一致,避免被视为与 众不同或不合群。
自我保护
个体为了避免被孤立或受到排斥,倾向于选 择符合群体期望的行为。
04
从众心理的现实应用
广告营销
1
广告策略
利用从众心理,广告商可以通过强调大 多数人都选择某产品或服务来吸引消费 者。例如,使用“销量领先”、“超过 90%的人选择我们”等广告语。
2
品牌形象
通过塑造品牌形象,广告商可以影响消 费者的选择。例如,通过广告展示某品 牌被广泛接受和喜爱,从而促使消费者 选择该品牌。
社会心理学从众实验报告
社会心理学从众实验报告一从众心理的意义: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又俗称“随大流”。
社会生活中的从众行为大多不具有直接的社会评价意义,它无所谓是积极的或消极的,它对人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行为本身的社会意义。
二从众心理的利与弊:从众心理带给人们的好处是具有保护作用。
在一个集体里,往往会在作出某种决定之前,通常会以不同方式征求大家的意见,往往是多数人的意见相同,这个时候就要以从众心理行事,赞同多数人的意见,要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大家才觉得你是好人,是个懂味的人,才会受到大家欢迎,才不致遭到大家反对排挤,才不致受伤害。
否则,你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成为公敌,就会受到冷落,受到排挤,受到伤害,不招人待见。
从众行事也会坏事,会给人带来灾难,甚至是灭顶之灾。
从众会让人盲目,盲从,缺乏理性,因而会做出十分错误的事情,酿成不可收拾的局面,付出惨重的代价。
三研究从众心理的意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众现象比比皆是。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小实验,来了解对方的从众心理,其实在我们看来,了解其从众心理也是了解其本人一些特点的过程。
从众心理有利有弊,研究从众心理也是为了让我们可以学会更好的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四实验方案、施行步骤以及结果:1实验方案我们的从众实验模仿了著名的阿希从众实验,我们选取了3幅图片,在不同的地点被试者,让被试者与我们事先安排好的假被试一起完成该试验,假被试会经过思考,全部选择错误的答案,最后让真被试者选择。
记录实验结果。
2实验步骤1.试验时间:2014年5月18日星期日。
2.实验地点:1、5、6号餐厅,教育超市门口。
对从众行为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对从众行为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一、概述从众行为,作为社会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指的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身观点、判断或行为,以符合群体多数成员的意见或行为方式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无论是消费选择、政治观点还是文化习俗,都深受从众心理的影响。
从众行为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社会互动、群体影响以及个体决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它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群体压力时,如何权衡个人意愿与群体期望,以及这种权衡如何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
同时,从众行为也与社会认同、群体规范、社会影响等概念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从众行为的表现形式和影响机制也在不断变化。
对从众行为进行深入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运作规律,还能为应对社会挑战、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旨在通过梳理从众行为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探讨其产生机制、影响因素以及社会后果,以期为深入理解从众行为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同时,本文也将关注从众行为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以期为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 从众行为的概念定义从众行为,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并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它指的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情境或群体压力下,倾向于改变自己原有的态度、观点或行为,以符合群体大多数成员的观点或行为模式。
这种行为并非出于个体自身的独立思考或判断,而是受到了群体氛围和群体规范的影响。
从众行为的核心在于个体对群体压力的感知和响应。
这种压力可能来自显性的群体规范,如明文规定或群体共识,也可能来自隐性的社会期望和群体氛围。
在感受到这种压力后,个体往往会选择顺应群体的期望,以避免被孤立、排斥或遭受其他形式的负面后果。
从众行为并非总是负面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群体凝聚力。
过度从众也可能导致个体丧失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甚至可能引发群体极化、盲目跟风等不良社会现象。
社会心理学笔记第十五章从众、依从和服从
社会⼼理学笔记第⼗五章从众、依从和服从本章要点从众的概念服从和依从的定义从众的原因服从和依从的⼼理机制依从⾏为诱导策略服从的经典实验服从的原因第⼀节从众、依从和服从概述⼀、基本概念从众、依从和服从属于社会中常见的社会影响现象,三者都是个体或群体态度与⾏为朝着社会占优势的⽅向变化的现象,这⾥的优势⽅向可以是多数⼈的⾏为⽅向,或者是互动对象的期许,也可以是权威的命令。
从最轻的“简单暗⽰”到最重的“强化灌输”都包括在社会影响范围内。
根据⾏为原因和⾏为表现的不同,社会影响可以划分为从众、依从和服从三种主要类型。
(⼀)从众的概念社会⽣活过程是⼀个群体互动的过程,群体成员在互动过程中不断获得各⾃需要的信息。
个⼈需要⽤从众的⽅式在最⼤可靠程度上使⾃⼰迅速适应⼀种⾃⼰缺乏判断资源的环境。
从众的⾏为⽅式对于个⼈具有重要的社会适应意义。
⼀个社会从社会功能的执⾏到社会⽂化的延续,保持多数⼈的观念与⾏为⼀致都是必要的,社会有共同的语⾔、共享价值观与共同⾏为⽅式,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才能够顺利进⾏,社会作为整体才能顺利运作和延续。
从个⼈的⾓度说,⼀个⼈只有在更多的⽅⾯与社会的主导倾向取得⼀致,才能够适应其赖以⽣存的社会,否则他将困难重重。
(⼆)依从的定义依从指⼈因为他⼈的期望压⼒⽽接受他⼈请求,⾏为符合别⼈期望的现象。
(三)服从的定义个体或群体在权威命令之下,控球直接的或规范的压⼒⽽做出命令指定⾏为的现象。
⼆、从众、依从与服从的联系与区别三、少数⼈的影响第⼆节从众⼀、阿希的从众经典研究⼆、从众的类型(⼀)真从众(⼆)权宜从众(三)不从众三、从众⾏为的利⽤与控制(⼀)有益从众团体共识是团体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共识暗含着正确性,对群体成员如何⾏为提供了启发。
(⼆)不良从众的控制⼀个良性的群体,需要发展民主氛围,减少群体的压⼒,以使不良的从众倾向受到控制。
研究表明,如果群体给予从众者较多的赞赏和对偏离者不能宽容时,就会诱导更多的从众⾏为。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效应研究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效应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身边总有一些人会随大溜走,或者跟着他人的意见去做某些事情。
这就是从众效应的一种表现。
从众效应是指在群体中,个体为了融入群体或者不被孤立,会沿着群体的观点、行为或者态度去做,且不考虑个人的想法和判断。
从众效应最初是由法国心理学家塔奈发现的,而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也一直有相应的研究和发展。
本文将阐述从众效应的概念、类型、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心理学机制、实验研究以及避免其负面影响等方面。
一、从众效应的概念和类型从众效应是指在群体中,由于个体对自我认同、社交效应、任务难度、信息不充分等因素的影响,在决策、判断和行为方面出现的跟随大多数人的现象。
而从字面上来看,从众者可能是不经过思考跟随他人而行动;也有可能是在思考之后,由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而作出相同的行为。
因此,从众效应通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信息性从众:当个体自身对于某种情况或任务认知不足时,会考虑到群体中大多数人的信息和观点,从而接受他们的建议或者意见。
2. 规范性从众:当个体感觉到自身的言行与群体中多数人的标准存在差异时,会感到不自在。
这种感觉刺激了个体的顺应心理,使其改变言行,以符合群体的标准。
3. 互动性从众:在社交情境中,个体为了维护自身的社交地位,可能会随群体的意见而行动,甚至对自身认知正误视而不见。
二、影响从众效应的因素从众效应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其产生和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以下为几种影响从众效应的因素:1. 群体一致性群体中人对于某种情况、问题或任务的观点或行动越趋于一致,个体的从众心理就越容易被激发。
2. 难度任务或者问题越具有挑战性或者评价标准越抽象、含糊,个体就越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也就更有可能出现从众效应。
3. 羞耻心个体可能因为不能承受他人的嘲笑或者批评而避免做出不同的决定和行为,从而随大众的意见而行动。
4. 个体特质个体的性格特质、自尊心、独立性、责任感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其从众效应的强度和频率。
从众心理心理学解释
从众心理心理学解释
从众心理是指一个人受到他人言行的影响,倾向于与他人保持一致的心理倾向。
这种心理现象在社会中非常普遍,深层次地影响着人们的态度、行为和价值观。
人们常常会通过模仿和接受他人的观点和行为来减少不确定性和获得认同感。
- 社会心理学家
从众心理的影响因素
从众心理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群体压力:当个体身处在一个群体中时,为了避免被排斥或孤立,个体更有可能从众。
•不确定性:在不确定的情境下,个体更愿意相信和跟随他人的观点,以降低自己的不确定感。
•社会认同:人们往往希望被社会接受和认同,因此会遵循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
从众心理的实际应用
从众心理在许多领域都有实际应用,例如:
1.广告营销:广告经常使用明星或普通人作为代言人,以激发从众心理来吸
引更多消费者。
2.社交媒体影响:社交媒体上的点赞和分享数经常会影响人们对内容的评价
和转发行为。
3.群体行为:事件现场的群体行为往往受到从众心理的驱动,导致情绪和行
为的传播。
以上只是从众心理的一些方面,它在社会心理学中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社会学从众心理
04
从众心理的正负面效应
正向效应
促进社会规范的形成
从众心理有助于个体遵循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团 结。
提高决策效率
在集体决策中,从众心理可以加速决策过程,减少分歧和冲突,提 高决策效率。
通过学习,增加个体的知识储备, 增强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倡导多元文化
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减少群体间的偏见和 歧视。
加强媒体素养教育
提高公众对媒体信息的辨别能力,避免被片面或虚假信息误导。
建立社会信任机制
通过加强社会治理和道德建设,提高社会信任度,减少从众心理 的发生。
02
03
04
自我保护机制
个体通过从众心理来保护自己免 受群体压力的伤害,从而获得安 全感。
02
从众心理的形成机制
社会环境的影响
文化背景
社会角色
社会文化背景对个体行为产生深远影 响,使个体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相 似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个体在社会中扮演不同角色,这些角 色对个体行为产生约束和期待,使个 体在行为上趋于一致。
03
在模糊的情境中,个体的从众行为有助于减少不确 定性,增强个体的安全感。
06
从众心理的应对策略
提高个体认知能力
01
增强信息识别能力
个体应具备对信息的判断、分析 和筛选能力,避免盲目接受和传 播错误信息。
02
培养批判性思维
03
提高知识储备
鼓励个体对信息进行独立思考, 不轻易接受他人的观点,学会质 疑和求证。
减弱,甚至产生集体无意识。
浅析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现象
浅析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现象作者:吕文淑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02期摘要:从众是人类社会中常见的心理现象,也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
本文主要从从众的定义、影响因素、分类及后果(积极、消极)出发,浅析从众这一主题,同时对从众在现实生活中可能的应用做了简短的分析与概括。
关键词:从众;心理现象;社会心理学从众的科学研究最早始于出生于土耳其的心理学家Sherif在1935年利用知觉错觉中的自主运动现象(autokinetic effect)所做的研究大学生被试判断情况的实验;1953年,心理学家Asch的线段判断实验被认为是关于从众研究的典型实验,结果发现,尽管人们的从众程度存在差异,但是总体上至少有33%的被试会从众,即选择与假被试相同的答案,另外,在整个实验过程中,76%的人至少发生过一次从众行为。
那么从众到底是什么呢?心理学家Myers认为从众是指个体在真实的或想象的团体压力下改变行为与信念的倾向,而Stephen Franzoi则把从众定义为对直觉到的团体压力的一种屈服倾向,Robert B. Cialdini等人(2004)认为从众是指为符合他人期待改变自己做法的行为。
综合以上研究我们不难看出,从众是一种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从众行为有时虽然不符合自己的本意,但却是一种自愿产生的行为。
一、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产生从众行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神经结构基础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大脑的背内侧前额叶、纹状体、眶额皮层、脑岛、杏仁核和海马等多个脑区在社会从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某些能够提高多巴胺水平,改善大脑奖赏敏感性的神经递质可能间接地影响着从众行为。
而强化学习理论的奖惩预期可以部分的解释社会从众的原因。
也有研究表明,催产素会影响群体从众行为。
(二)情境因素影响到从众行为的情境因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是群体的规模。
《社会心理学》第6章:从众PPT课件
群体领导者的影响力
领导者对从众现象的影响
领导者在群体中的权威地位和影响力使其观点和行为 成为其他成员模仿的对象。
领导者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对从众行为 的影响
领导者的说服力和影响力越强,个体越容易接受其观 点或行为,从而增接受信息、处理问题时能够进行 理性分析、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在面对从众现象时,批判性 思维能力能够帮助个体辨别是非、判断真伪,不轻易被群体 意见所左右。
增强批判性思维能力需要不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 力,学会用事实和证据说话。同时,要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 决策,不盲目跟从别人的意见和做法。
02 从众现象的理论解释
社会规范与群体压力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个体在群体中会感受到来自其他成员的压力,从而调整自己的行 为以符合群体规范。
详细描述
社会规范与群体压力理论认为,个体在群体中会感受到来自其他成员的压力, 这种压力促使个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群体的期望和规范。这种从众行为通 常是为了获得其他成员的认可和避免被排挤。
THANKS
群体思维与群体迷思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群体思维可能导致群体决策过于保守或冒险,而忽视其他可能的解决方案。
详细描述
群体思维与群体迷思理论认为,当群体成员过度追求共识和排斥异议时,会导致群体决 策过于保守或冒险。这种思维模式可能导致群体忽视其他可能的解决方案,从而影响群
体的决策质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该理论强调了保持多样性和开放性的重要性。
04 从众现象的实验研究
谢里夫的服从实验
总结词
揭示了群体压力对个体判断的影响
详细描述
谢里夫的服从实验通过观察个体在群 体压力下的行为反应,发现个体在面 对群体意见时往往会放弃自己的观点 ,以符合群体标准。
社会心理学研究-从众心理PPT课件
什么是从众行为
• 学者阿希曾进行过从 众心理实验,结果在 测试人群中仅有 1/4~1/3的被试者没 有发生过从众行为, 保持了独立型。
10 市场管理部 Market Management Department 10
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
产生原因:
寻求行为参照
对偏离的恐惧
群体凝聚力
11 市场管理部 Market Management Department 11
什么样的情况下人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5)群体凝聚力 很强时
群体的凝聚力 越强,群体成员之间 的依恋性、意见的一 致性以及对群体规范 的从众倾向就越强烈。
20 市场管理部 Market Management Department 20
什么样的情况下人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6)群体规模
有研究证明,群体规 模一般在3人—4人对群体 成员的从众行为影响最大。 并不是群体规模越大则群 体带来的压力越大。
21 市场管理部 Market Management Department 21
从众行为有哪些作用
社会心理学从众心理分析
社会心理学从众心理分析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社会环境中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
其中,从众心理作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探讨了人们在群体中的思维和行为受到他人影响的现象。
本文将从众心理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原因和影响。
一、从众心理的定义从众心理指的是个体由于观察到他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并受到他人影响而采取与他人相似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心理现象。
在群体中,从众心理普遍存在,人们往往会在观察到他人行为后,采取类似的方式来适应群体。
二、从众心理的原因1.信息不足:人们在面对新的或不确定的情境下,常常会因信息获取不足而依赖他人的意见和行为,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并借此来指导自己的决策和行动。
2.需要归属感:个体在社会中寻求认同和归属感是人之常情。
当某种观点或行为在群体中普遍存在时,个体由于需要获得他人的认同和接受,便更容易采取从众的方式。
3.规范压力:个体为了符合社会规范和期望,往往会受到社会群体的压力。
当个体面对巨大的规范压力时,会选择从众的方式来减轻焦虑和压力。
三、从众心理的示例1.时尚潮流:时尚潮流是从众心理的一个明显体现。
当某位名人或社会偶像开始流行一种服饰或发型时,广大群众往往会效仿,选择相似的穿着方式,以求与主流潮流保持一致。
2.投票行为:选举中的投票行为也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
当个体观察到社会群体中有一部分人支持某位候选人时,可能会由于希望与他人保持一致而最终选择相同的候选人。
3.社交行为:在社交场合中,个体常常会受到他人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例如,当一个人在餐厅中观察到周围的人们都选择先开始就餐,那么他也会被引导去从众,以避免与他人产生矛盾或尴尬。
四、从众心理的影响1.减少决策成本:从众心理可以帮助个体节约决策成本,因为个体不需要再重新评估所有的信息,而是依赖他人的意见和行为来指导自己的决策,从而更快地做出决策。
2.易受操纵:从众心理使得个体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操纵和影响。
一些不良分子或广告商经常利用从众心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导致个体做出不理性的决策或购买行为。
社会心理学[第十三章从众、服从、依从]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第十三章从众、服从、依从在行为的层面上,从众、服从、依从,是个人接受社会影响的几种主要的方式。
从众较多涉及群体对个人的影响;服从涉及个人由于社会角色关系连带而发生的影响作用;而依存则涉及更为一般的人际影响。
一、从众(conformity)(一)从众的概念与经典研究1.从众的概念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1)从众可以表现为在临时的特定情境中对占优势的行为方式的采纳;也可以表现为长期性的对占优势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接受。
(2)实际的群体和想象上假设的群体都可以导致从众行为。
(3)群体压力在人们意识到的情况下和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都能发生作用。
(4)从众的行为方式对于个人的社会适应意义非常明显。
社会功能的执行和社会文化的延续需要多数人的观念与行为保持一致。
只有与社会的主导倾向取得一致,才能够适应社会。
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完全适应他所遇到的每一种情境。
因此,个人需要用从众的方式,在最大可靠程度上使自己迅速适应未知的世界。
2.社会规范的形成谢里夫的经典实验(1935)为社会规范的形成提供了例证。
(1)实验过程:让被试坐在一间完全黑暗的屋子里,实验者在距被试15英尺远的地方出示一个光点。
随着光点的明灭,完全不动的光点看起来好像在移动,即产生“自运动现象”。
被试的任务是估计光点移动的距离。
(2)实验结果:在单独估计时,被试的个体差异很大。
但如果将个人组成为一个小组,在同一房间里一起观察,但每个人还是报告自己的估计,他们会很快发生相互影响,并最终会聚至一个共同的平均距离。
3.群体压力研究社会心理学家阿希(S.Asch)是有关从众问题研究影响最广泛的一位学者。
他的研究从众现象的经典心理学实验被称为“阿希实验”。
(1)实验过程:7人组成的被试小组参加知觉判断实验。
其中只有编号为7的被试为真被试,其他均为实验助手。
被试与其他群体成员围桌子坐下后,实验者依次呈现50套两张一组的卡片。
社会心理学第八章从众、依从和服从
然后,研究者告诉被试各自的任务,教师主要是教学 生学习语词配对,并即时检查其学习效果。检查的方式 是教师读出刺激词,学生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如果 回答错误,教师就要用电击器给予学生电击惩罚。随着 学生的错误不断,惩罚电压会被要求不断加大。
为比例会有所降低。 (2)文化 从众似乎在各种社会文化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但从众水平则
会因文化不同而不同。 集体主义的社会有较多的从众行为。
二、依 从
(一)依从的概念 (二)依从行为的原因 (三)依从诱导策略 (四)被动依从 (五)逆反心理及其避免
(一)依从的定义
依从(compliance)指人因为他人的期望压力 而接受他人请求,行为符合别人期望的现象。
而一旦人们实际进行捐助时,又会拿出有利于自身形象确立的社会可接受数 目。“哪怕捐一分钱也是对我们的帮助” 、“哪怕一分钱也有帮助”
(四)被动依从
莫里阿提(Moriarty,1975)将这种“人平静地屈从 于不合理要求或苛求条件”的现象称为被动依从 (passive compliance),并进行了系统实验研究。
至严厉制裁。 群体成员会更为喜欢与群体保持一致的成员,对于偏
离群体的个人往往会厌恶、拒绝和制裁,当群体出现不稳定 状态时,首先被排挤的往往是先前偏离群体的成员。
3.人际适应 人是用社会定位自己的特性的。
人有的时候为了获得肯定,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关系, 人在必要的时候就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保 持和大多数人的一致。
当有一人与群体意见不同时,从众率会比通常下降达 7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众的两面性:
有的人对“从众”持否定态度。但是根据马 克思唯物主义辨证分析法分析可知其实它具有 两重性:消极的一面是抑制个性发展,束缚思 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成规; 但也有积极的一面,即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 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 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如误 会等。
他把若干条毛毛虫摆放在一个花盆边缘上,使它们首尾 相连,围成一整圈。再在花盆周围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一些毛 毛虫最爱吃的松针。然而,由于这些毛毛虫有“跟随前者” 的习性,致使它们首尾相接,一个接一个地在花盆沿上蠕动 着,谁也不偏离“轨道”。
七天七夜之后,这些虫子全部饿死在花盆沿上。如果毛 毛虫中有一只稍微与众不同,敢于打破这种相互跟随的定势, 它们就能马上改变整体的命运,告别死亡。
在军队的基层管理中,我们利用从众心理 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从众行为的过分普遍,反映了部分大多数人自 我意识弱化,独立性较差,缺乏个体倾向性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从众行为中消极现象抬 头的主要原因,即使从众行为出现积极效应, 但一旦失却这种从众氛围,又很容易不知所措,找 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走向社会后的迷悯、失落, 实际上这是从众现象最直接的后遗症。
权宜从众
行为上与群体 保持一致,但是内 心却怀疑群体的选 择是错误的,只是 迫于群体压力,暂 时保持一致。
不从众
内心倾向虽然 与群体一致,但由 于某种特殊的需要 ,行动上不能表现 出与群体一致。
从众现象又岂是我们大学生所特有,从众现象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如下图所示:
反应的事实:
人们的从众行为,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 面。研究人们的从众现象,对于优化群体结构,利 用从众行为的积极影响,防止其消极作用,具有重 要的意义。
(三)经典从众实验 ——不明飞行物
二、从众的原因
当我们和群体不一致时
从众行为
心理压力
规范压力
渴望被 别人喜欢和 害怕被拒绝
信息压力
渴望 行事正确
(一)规范压力 —渴望被喜欢,害怕被拒绝
人们对于同群体保持一致的成员,群体的反应是接纳、 喜欢和优待;而对偏离者则倾向于厌恶、拒绝和制裁。
霍桑试验
个体的情绪代价
(二)个体因素
知识经验
个体因素
个性特征
能力 自信心 自尊心 社会赞誉
性别差异
被试
项目 男性项目 女性项目 中性项目 总计
男性从众比例
34.15
43.05
39.65 38.95
女性从众比例
42.75
34.55
39.10 38.80
从众的好与坏:毛毛虫实验
启示:我们该从众还是与众不同?
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著名的“毛毛虫试验”。
从众心理理论分析
引入
日本核泄漏事件 发生后,中国爆发 的“碘盐危机”
从众心理理论分析
主要内容
一、从众心理概述
二、从众心理的原因 三、从众心理的影响因素
一、从众的概述
(一)什么是从众
从众 是指个人的观念和行为受到外界群体
影响而与多数人趋于一致的现象。
(二)从众的类型
真从众
不仅在外显行 为上与群体保持一 致,内心的看法也 认同群体。
群体的拒绝、排斥
1967年米莱村大屠杀
(二)信息压力 —渴望行事正确
当条件模糊、信息不确定时,他人的行为就成为有价 值的信息来源。
❖
2005年 巴格达踩踏事件
三、影响从众的因 素
(一)群体因素
(二)个体因素
(一)群体因素
群体的规模
群体因素
群体的凝聚力
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
人文社会科学系心理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