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金农书法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金农《题画(四则)》原文及鉴赏

金农《题画(四则)》原文及鉴赏

金农《题画(四则)》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金农《题画(四则)》原文及鉴赏【导语】:〔清〕金农其一先民之言曰:同能不如独诣。

金农书法作品赏析

金农书法作品赏析

金农书法作品赏析下面我们就来谈谈金农五类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和形成其风格的由来。

一、隶书金农的隶书早年是“墨守汉人绳墨”的,风格规整,笔划沉厚朴实,其笔划未送到而收锋,结构严密,多内敛之势,而少外拓之姿,具有朴素简洁风格。

二、行草金农行草主要特征是从汉碑隶书化出,故笔势多见隶书意味,字字独立,很少见二、三字互联。

横画常向右倾倒,并多用倒笔法。

三十五岁前金农曾学习二王行书,这在当时是书家必修之课,然金农自觉写不好,终于放弃了。

不过写诗文稿、写信又离不了行草书,于是只好从汉碑中去找出路,渐渐地化出自家的面貌。

他行草的风格在其三十五岁初上扬州时已初露端倪。

现存其三十九岁北游前的几件作品,这种“碑行”的风格已十分强烈。

金农中年之后的行草愈显老辣、苍茫、古拙,而风格特征则未再有大变,由于其行草面貌外拙而内秀,独辟蹊径而不入俗格,故在其身后为碑派书家所重,并越来越显示出他这种“碑行”探索的历史价值。

当然必须指出,金农自己的这种行草,从不作对联、屏条和大幅作品,主要写诗稿、文稿、题跋、画款等等。

这说明他当时的书法创作虽然很前卫,但仍有传统观念束缚,行草一体他自己终认为未登大雅之堂。

但是他的实践对后来者来说,确是一次冲破藩篱的成功探索。

三、写经体楷书这种写经体楷书最初的面貌是粗壮肥厚的,后世齐白石等人都曾专学他这种面貌。

金农的这类书法亦非常特别,可以说是古代文人从未实践过的。

若论其源实出于古代佛门抄经体。

如果将十五世纪古吐鲁番写经本与金农写经楷书比较,则可清晰地把握其由来。

不过说金农是向古代写经体楷书取法,还得找到根据。

在金农的诗集中就曾多次提到他览赏古代写经抄本。

约四十岁时,在北游中曾有一首诗“过北倚精舍,得宋高手写涅槃经残本,即题其后” 中云:圣僧手写心弗违,朱丝阑好界画微。

法王力大书体肥,肯落人间家与饥。

阅岁六百方我归,如石韫玉今吐辉。

这种六百年前的肥体抄经书法,在他看来是到了自己手上才重新吐出光辉。

向来不为书家注意的抄经书法,在金农眼里却成了无上瑰宝。

金农名作欣赏

金农名作欣赏

⾦农名作欣赏⾦农(1687年—1763年),字寿门、司农、吉⾦,号冬⼼先⽣、稽留⼭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寿道⼠等,因其⼈⽣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以⾃封“三朝⽼民”的闲号,钱塘⼈,布⾐终⾝。

清代书画家,扬州⼋怪之⾸。

荷花图⾦农善以书⼊画,其漆书笔意常体现在其画作中。

此图荷花以淡墨⽩描勾勒,荷叶叶脉留⽩,以重墨淡墨两⾊分染正反两⾯,⼯整稳重,具有简约平实的装饰意味。

⾦农杂画之⼗⼆温⽇观号智归⼦,宋末元初画家,擅长草书,善画葡萄,顷刻⽽就,世称“温葡萄”,此图题跋即有感于此⽽写。

画中绘⽔墨葡萄,⾃左向右⽣发,枝叶重叠有序,葡萄颗颗饱满,⾏笔不迫不促,古朴⾃然。

⽡盆菖蒲菖蒲常见于端午时节,是⽂⼈书斋⼏案清供赏玩之物,也是⾦农眼中的“仙草”。

⾦农喜写菖蒲画菖蒲,爱菖蒲的孤清。

此图中蒲叶细密短⼩,⽡盆质朴⾼古。

画中题诗给菖蒲过⽣⽇更是妙趣横⽣:“蒲郎蒲郎鬓发古,四⽉楚天青可数。

红兰遮户尚吐花,紫桐翻阶正垂乳。

写真特为祝长⽣,⼀盏清泉当清醑。

⾏年七⼗⽼未娶,南⼭之下⽯家⼥,与郎作合好眉妩。

”墨梅图⾦农画梅,⾃称“江路野梅”。

此图布局奇绝,⾃右向左上⽴⼲,侧枝穿插倔如虬龙,笔法古拙简练,配以浓墨点苔,以⽩描清笔绘就梅花,颇具古意。

墨梅图⾦农此作⾃题诗:“⽼梅愈⽼愈精神,⽔店⼭楼若有⼈。

清到⼗分寒满把,始知明⽉是前⾝。

”以⽼梅树为主体,⽉影朦胧宁静,虚实相⽣,画作充满清寥之⽓,以梅花、明⽉⾃寓,表现出画家的孤⾼与淡泊。

墨梅图⾦农画梅在技法上博采各名家之长,师宋代⽩⽟蟾,也受到杨补之的影响,此外更是“以梅为师”,曾冒着风雪反复揣摩梅枝正反转侧、疏密穿插的⽣动情态,师法⾃然。

此图⾪书笔意出枝,细笔淡墨勾花,点蕊⼲脆精炼,点萼墨⾊浓重,⽤笔挺健有⼒。

墨梅图梅花清雅俊逸,凌寒傲放,其品性⾃古为⽂⼈所乐道。

⾦农爱梅,梅开时节就天天赏梅画梅。

此作双梅图,梅⼲以湿笔写出,以不同浓淡墨⾊濱染分出前后,⾃在穿插,圈梅和点梅缀于其间,暗⾹浮动,秀润天成,古朴⽂秀。

扬州八怪金农作品赏析

扬州八怪金农作品赏析

扬州八怪金农作品赏析金农《隶书七言联》扬州八怪金农作品赏析摘要:金农的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

初画竹,继画马,画佛像,画梅更能独创一格为“扬州八怪”之一。

性好游历,“足迹半天下”。

他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

墨梅立轴水墨纸本扬州八怪金农《墨梅》赏析:款识:寻梅勿惮行,老年天与健。

半树出江楼,一林见山店。

对拈冻笔头,未画意先有。

枝繁花亦繁。

空香欲沾手,拟作万玉图。

春风吹满纸。

谢却金帛求,笑寄瞽居士。

居士尝断炊,噤痒寒耿耿。

挂壁三摩,赏我横斜影。

稽留山民画诗书。

钤印:金吉金印(白文)、金氏寿门(朱文)、生于丁卯(白文)“元章茂密补之疏,妙笔华光淡欲无。

七百年来无继起,画诗书见一癯儒。

”这是张大千1956年边跋金农《墨梅图》的诗。

前两句论画梅,说到元代王冕(元章)的茂密与宋代杨无咎(补之)的疏淡,后两句则称赞金农是数百年来能够继起此道的画、诗、书皆长的“癯儒”。

图中的梅自左下端发干,向上、向右曲折变化而生出花枝、花朵,或疏或密,或正或侧,运笔中缓行缓止,不迫不促,有顿有挫,有节有律,好似不用力而力自在,又似无用意而其意无处不在。

中国画谓之写,和书法通,无须事先安排,一笔既落,笔笔生发,一气而成。

这古朴而文秀的梅,又何尝不是作者性灵写照!溥心畬题曰:“无剑拔弩张之势而逸韵自高。

”这逸韵是文人画的追求,是作者学养、性灵的体现。

冬心先生作画时间仅十六、七年,其传世作品必然有限。

在其署款的作品中有三类:一为亲笔,二为代笔,三为伪笔。

三类中,亲笔最少。

亲笔画,如此画者,其重要特征是,画与字的笔法、笔性的一致。

试看图中,梅的枝干和其题诗的漆书,有着相似松灵中的沉着,舒缓而鲜明的节律。

这种一致性发自内在的性灵,是摹仿不出的。

此帧《梅花图》,写寒梅怒放,花疏气清,野逸古拙,韵味隽永。

画面布局奇特,繁简相宜,黑白对比尤妙。

画中题诗,表现了画家“人与梅花一样清”的高尚节操,还透露出他和一位盲友的深情厚谊。

金农生平及其书法

金农生平及其书法

CHINESE A RTISTS I N P AINTING &C ALLIGRAPHY金农生平及其书法[清]金农《冬心先生集》书影[清]金农 月华图 116×54cm 纸本设色 1761年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月华图。

画寄墅桐先生清赏。

七十五叟金农。

钤印:金吉金印(白) 生于丁卯(朱)作嫁接,而是以碑为根本,伸展开来,由碑而楷,而行草,别构一个完美的艺术天地。

正如诗人江湜(弢叔)所评:“冬心先生之书,醇古方整,得之于汉人分隶,溢而为行草,如老树著花,姿媚横出。

”其晚年所形成的古奥新奇的漆书把这种追求推向了极致。

金农在创作实践上所成功完成的这种由碑而帖的转捩与探索,无疑为百年之后碑学理论与创作的崛起、勃兴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标志金农书法创作高度的漆书奇绝孤傲,几乎成了金农人格精神的象征符号。

这一书体的创立是始于作者中年。

中年之后,金农脱胎于《华山庙碑》《乙瑛碑》诸汉碑的隶书渐渐显示出了强烈的个性,这就是结体瘦长严整、凝重险峭。

蒋宝龄《墨林今话》中指出:金农“书工八分,小变汉人法,后又师《国山》及《天发神谶》两碑,截毫作擘窠大字,甚奇”。

三国吴时的《国山》《天发神谶》两碑为隶意篆体,金农的传世作品中未见其师法两碑的临作,可见金农的取法并非是两碑的皮相而是受其启发大胆革新,用扁笔侧锋,时或卧笔横扫使其横画肥厚,时或侧笔斜拉使其竖画尖瘦。

有时也采用古人“倒薤”笔法夸张作撇画,花俏洒脱。

同时又喜浓墨枯笔妙翻古人“飞白”之法,雪浪轻张,冰丝乱吐,令人在恍惚缥缈间充满神奇幻想。

这般境界正是金农艺术创造的根本,是他广师博取中得心源之后的超越和升华。

金农自称这种书体为“渴笔八分”。

他72岁时所作的《相鹤经》轴(浙江省博物馆藏)中这样题道:“予年七十始作渴笔八分,汉魏人无此法,唐、宋、元、明亦无此法也。

康熙间金陵郑簠善斯体,不可谓之渴笔八分,若一时学郑簠者,更不可谓之渴笔八分也。

”这既是他夫子之道,也是他艺术创新的宣言,是其“同能不如独诣,众毁不如独赏”思想实践的必然结果。

金农书法艺术特色形成的时期

金农书法艺术特色形成的时期

金农书法艺术特色形成的时期作者:王坤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18期摘要:金农在同期书法大家中是最为突出的一位,其书法体现出他个人高妙的品味和独特创造性的特点,这些都是其他书家难以比肩的。

其多变的书体为其在书法史上增添了浓重的色彩。

下面将从金农书法的四个时期来详细分析其书法艺术特色。

关键词:金农;书法艺术;特色一、积累期金农书法艺术的积累期约在39岁之前。

这一时期,金农受老师何焯的影响已有金石之癖,沉湎于金石碑版之中的金农以“华山片石”作为自己的老师,反复临习。

到扬州之后又学习郑簠,虽尚显稚拙,但已表现出“怪”与“奇”的书法艺术特色,金农已开始了独创风格的尝试。

金农少年的时候家庭条件殷实,自然读书、写字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金农小时学谁已无从考证。

金农习书之道,少年学书虽不能算得上独立书法艺术的行为,但是客观上还是为其日后的书法奠定了基本功。

少年时期的金农曾涉略王羲之与颜真卿等大家,《冬心先生集》中《江上岁暮杂诗四首》有:“内史书《兰亭》,绝品阅世久。

……少日曾临习,摹帷羞新妇。

自看仍自收,空箱防污垢。

”的诗句。

从此句诗中我们足以看得出金农青少年时期临习过王羲之的《兰亭序》,只是“摹帷羞新妇”,这与金农对诗的自负形成鲜明的对比。

康熙五十四年秋(1715年),厉鹗访金农时,金农曾出观颜鲁公《麻姑仙坛记》,又看金农书法,厉鹗云:“堂堂小颜公,颇喜究奇怪”,又云:“论书近捃拾,勿事征倒薤。

”从厉鹗对金农书法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金农书法虽取法颜公,但其书法作品中显示了颜书“奇”与“怪”的特色。

因此我们不难发现,青少年时期的金农就早已在内心深处埋下创新的种子。

从金农的自述和厉鹗的评价中我们可以得知金农年轻时学过“王”与“颜”,但是由于自身原因都未能上手。

金农20岁时拜与何焯门下。

何焯(1661年~1722年)字润千,后改字屺瞻,与笪重光、姜宸英、汪士鋐并称为康熙年间“帖学四家”。

金农与其师何焯都共同青睐于金石碑版。

清代隶书金农书法鉴赏

清代隶书金农书法鉴赏
他的作品常常涉及到古代的文化典故、 历史事件和诗词名句等,如《二十四诗 品》、《度尚庾信诗》等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金农深厚的文化底 蕴,也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化提供了一个 独特的视角
4
艺术成就及影响
艺术成就及影响
1 金农的隶书作品在清代书法史上具有极 高的地位
2 他的作品被誉为"有古无今",即具有古 代隶书的形神,同时又有现代的创新元 素
金农的隶书风格独特,具有强烈的个人特 点
他的字形方正,线条粗细相间,用墨
x
浓淡适宜
在笔画上,他常常采用"写意"的手法,使 笔画显得飘逸而不失力度
同时,他还常在隶书中融入行楷的元素, 整个作品既古朴典雅又不失现代感
3
深厚的文化内涵
深厚的文化内涵
金农的隶书作品不仅具有高超的艺术价 值,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我们来欣赏几 幅金农的隶书作品
作品欣赏
《度尚庾信诗》轴
这幅作品是金农的代表作之一,以古拙、 奇崛、凝重的笔触,表现了庾信的诗风。 字形方正,线条粗细相间,用墨浓淡适宜 ,笔画富有力度和动态感。整个作品给人 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作品欣赏
《自书诗卷》
这幅作品是金农的行楷和隶书的结合体,既有隶书的古朴典雅,又有行楷的流畅自然。字 形和笔画的变化丰富多样,表现出金农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书法技艺 《临西岳华山碑》 这幅作品是金农临摹东汉名碑《西岳华山碑》的作品,表现了原碑的古拙、奇崛、刚劲的 风格。金农通过对原碑的深入研究和精准临摹,展现了他对传统隶书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1
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金农的隶书继承了传统隶书的 笔法、结体和章法,同时又在
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金农“冷”的美学思想与书法格调

金农“冷”的美学思想与书法格调

金农“冷”的美学思想与书法格调作者:***来源:《书画世界》2020年第02期关键词:金农;冷;书法格调;隶意一、“冷”的审美理想金农的诗文、题记和题跋中包含了许多有关“冷”的描述,其独特价值就在于他从“清冷寂照”的佛家心境中转换出了“冷”这一美学范畴,并将“冷”作为一种审美理想,贯穿在书画艺术的创作当中。

“冷”作为他的一种审美理想,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第一,“冷”作为独立而超越的内在精神。

从主体出发,金农指出“人之无偶,有异乎众物焉”[1]292,认为人是独立而超群的。

他说:“天地之大,出门何从,只鸟可随,孤藤可策,单舸可乘,片云可憩。

”[1]292又说:“若百尺之桐,爱其生也不双,秀泽之山,望之则岿然特然而一也。

”[1]292这些论述表明,人连同世间万物都是独立、自在的生命单元,“只”“孤”“单”“片”,无所依傍的状态构成了人的基本状态。

金农进而称自己“匹影失群,怅怅惘惘”[1]292,反映了他对这一生命状态的体察。

金农还从“匹影失群”的生命状态来进一步阐发主体内在的超越精神。

他在自写真题记中写道:予因自写枯梅庵主独立图,当觅寡谐者寄赠之。

呜呼!寡谐者岂易觏哉?予匹影失群,怅怅惘惘,不知有谁。

想世之瞽者、喑者、聋者、癓躄者、癞者、癫者、秃简者、毁面者、瘿者、癜者、拘挛者、褰缩者、匾□者,此中疑有寡谐者在也。

[1]292金农以“寡谐者”来指称一些形体残缺,却具有孤独遗世、超越精神的人。

这点与庄子思想相通。

庄子在《人间世》《德充符》中就描绘了一批形骸不全而“德全”的人,如支离疏、王骀、申徒嘉、叔山无趾、哀骀它,“德全”正表明其内在精神的通透超越,即庄子所谓“德有所长,形有所忘”[2],力求突破个体有限以达于无限。

对于这样一种独立而超越的内在精神,金农以“冷”这一词语加以概括,并通过诗文对之进行了阐发:独立吟成有谁和,一方寒玉水丁东。

[1]17野梅苦竹无人见,破晓冰霜各自寒。

[1]17敛却精神归寂寞,此身疑在绿天庵。

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一金农十九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一金农十九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一金农十九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

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代中期,清代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

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

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

扬州八怪包括:高翔、黄慎、金农、李方膺、李鱓、罗聘、汪士慎、郑板桥(郑燮)八人绘画作品。

我们先来分享金农白描绘画作品。

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

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

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

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

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

金农书法中的结体、用笔之辩

金农书法中的结体、用笔之辩

金农书法中的结体、用笔之辩周延【期刊名称】《《书画世界》》【年(卷),期】2010(000)005【总页数】6页(P62-67)【关键词】书法; 金农; 结体; 用笔; 空间结构; 独立意识; 伊秉绶; 陈振濂【作者】周延【作者单位】中央美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292.1图周延刘琨重赠卢谌诗一首32cm×77cm 2010年一、金农结体的线性演变陈振濂在评伊秉绶时讲道:“在汉唐书法中,空间结构的存在与节律起伏相同步,欧阳询、柳公权已经向我们启示了它的成功面。

在线条获得独立意识之后,书家们不约而同地对它报以垂青而只把结构看成是一种表现媒介。

”[1]金农恰恰是打破了这个惯例,所以说起金农的书法,评论家在赞叹中往往加一声叹息。

赞叹的是他书法风格的另辟蹊径,是他平衡而非平正的书法艺术结构;叹息的是在传统观念的审视下他的线条的弹性魅力荡然无存[2]。

金农对字形结构非常敏感。

比如他根据对汉隶结体的理解提炼出的平行四边形结构,进而在临摹《华山庙碑》时能够对原作的字形加以修正。

这绝不是夸大其词。

金农曾经认真仔细地双钩《华山庙碑》[3],对原碑的等腰梯形的字形应该有很深的了解。

而且,支配了千余年的“竖画壁立”的书法原则是深入人心的,试想,清代除了金农以外还有哪位书法家实践过平行四边形字形。

所以金农能够创作出《王融》册确实是一个创举,这才是金农能够跻身于清代隶书九家[4]的根基。

还有金农的几种隶楷书体之间在结构上有着微妙的调整。

(详见笔者《金农书法的书体分类》一文)值得注意的是金农的结体呈现出线性的演变,也就是当后一种结体成熟时,前一种结体就废而不用了。

这种情况在传统书法中是常见的,比如颜真卿从《多宝塔感应碑》到《东方朔画集》再到《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颜家庙碑》《李玄靖碑》不也是在结体上不断推陈出新嘛!然而,颜真卿结构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笔画外形的不同。

而在结构上有着微妙调整的几种隶楷书体之间,金农的笔画外形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清代著名书画家金农精品鉴赏(100幅)

清代著名书画家金农精品鉴赏(100幅)

清代著名书画家金农精品鉴赏(100幅)
金农,钱塘人,字寿门,一字司农,生于康熙二十六年(1686),卒于乾隆二十九年(1763)。

生前别号甚多,常用的有:冬心先生、昔耶居士、稽留山民、曲江外史、金吉金、心出家庵粥饭僧等,
金农是'扬州八怪'主将,擅长诗、书、画、印,并自创了'漆书'体。

他把具有金石味的书法笔意融入绘画,金农的'以书入画'和'涉笔即古'的画风体现了他淳厚、稚雅、格调高逸的典型画风,为中国画的发展开拓了一片新天地。

金农的绘画题材广泛,表达的审美意趣多带有禅意,这些绘画作品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文人意趣的反映。

金农的画作不追求形似,而重在尚意,其笔触不拘泥于成法,而追求通过形来传递内在的神韵,其画作具有较强的平民化的气息和对佛的尊重与敬意。

金农作画古怪,性格放荡不羁,终年在外游玩漂泊,即便“岁得千金,亦随手散去。

金农的书法与绘画与“扬州八怪”其他画家相比,有着自
己独特之处。

以书法笔意入画,并且自然地融进了金石碑版,从而增添了绘画的抒情性,也使绘画有了空间感,使中国画的写意油然而生。

梅花是金农钟爱的题材, 他的梅图, 师古人, 又师造化, 大胆创新, 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金农虽取法古人, 但不同于清初“四王”无法突破古人法则, 流于范式, 而是批判地继承, 做到了“笔墨当随时代”。

金农也把这种创新精神贯彻到梅图的创作中,他的梅图在形式和意蕴方面独树一帜, 即使与同时期的汪世慎、高西堂等作梅大家相比也毫不逊色。

书外求书自辟蹊径——金农《漆书相鹤经轴》书法欣赏

书外求书自辟蹊径——金农《漆书相鹤经轴》书法欣赏

书外求书自辟蹊径——金农《漆书相鹤经轴》书法欣赏作者:黄伟来源:《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19年第5期黄伟【关键词】卧笔;飞白;倒薤;金石气【中图分类号】J29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37-0030-03 【作者简介】黄伟,南京艺术学院(南京,210013)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硕士研究生。

金农(1687-1763),原名司农,字寿田,39岁更名农,更字寿门,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诗、书、画兼善,是“扬州八怪”中的代表人物。

金农一生足迹颇广,曾有数次远游,又常来往杭州、扬州间,曾两度被荐“博学鸿词科”,但终老未能入仕。

其别署甚多,如冬心先生、曲江外史、稽留山民、金吉金、苏伐罗吉苏伐罗、如来最小弟、心出家庵粥饭僧、百二砚田富翁等,不胜枚举,这也是金农书画艺术的一大特色。

金农在书法上以较为丰富的面目示人,大致有八分书、行草、写经体楷书、楷隶、漆书五类,这五类风格在创作时间段上有先后异同,在用笔、章法、墨法、大小等各方面也各有差异,各具其美,同时,这些不同的风格又具有整体的统一性,使人一望而知是金农的作品。

应当说,这些风格的最终生成,与金农几乎一以贯之的“耻向书家作奴婢,华山片石是吾师”“书法以心为师”的书学观念是分不开的。

清初以来访碑之风久盛不息,但其意义更多的是落脚于考据学方面,师法汉碑者虽自晚明以来不乏其人,但金农身处康、雍、乾之世,正是董其昌、赵孟頫书风昌炽之时,学隶者大多并不与以“二王”为代表的晋唐书法传统全然决裂,金农“华山片石是吾师”的全面师法汉碑的口号在这种背景下就格外有其特殊的意义。

且金农学汉碑而不拘泥于汉碑,而是与古代无名书手的写经、北齐的碑刻、飞白书等互相参证,并由此逐渐从最初的八分书脱胎出楷隶、写经体楷书、漆书等不同的书法风格。

金农书法中,最具代表性也最为后世所熟知的当属“漆书”,金农将这种风格自称为“渴笔八分”(见图1)。

虽有“八分”之名,但其结字往往较八分书更长,横粗而竖细,将八分书横向的波折易以竖向的“倒薤”垂笔,颇具特色。

书法 金农体

书法 金农体

书法金农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金农体是书法的一种,也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中的一种流派。

金农体书法起源于隋唐时期,发展于宋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风格流派。

金农体书法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金农体书法的特点之一是形体稳健,端庄大气。

字体挺拔有力,笔画从容自信,体现了一种稳重大气的气质。

另一个特点是结构清晰简洁,线条流畅顺畅,每一个笔画都显得流畅自然,让人感觉舒畅自如。

而与其他书法不同的是,金农体书法的笔画曲线略带微微弧度,给人以一种含蓄的美感。

金农体书法的用笔技巧也是独具特色。

在金农体书法中,用笔力度轻重有致,点画有力,筋骨分明,线条粗细交汇有致,展现出一种内敛中含蓄的魅力。

其用笔技巧既能衬托出字形的美感,又能表现出其端庄稳健的气质。

金农体书法的创作要求十分严格。

在书写金农体字体时,要求每一个笔画都要准确、刚健、清晰,切不可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整体布局要求严谨紧凑,形态要端庄大气,不可有丝毫拗劲。

只有如此,才能完全展现出金农体书法的独特魅力。

金农体书法的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

无论是在书法艺术创作中,还是在文化艺术交流中,金农体书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金农体书法作品不仅以其优美的字形与雄浑的作风受到广泛好评,更因为其独特的风格和气质,成为众多书法爱好者学习的对象。

金农体书法既传承了中国传统书法的精髓,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今天的社会中,金农体书法仍然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更是当代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金农体书法将继续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为中国书法艺术增添更多的光彩。

第二篇示例: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书法中,金农体是一种独特的书写风格,其形态清晰简洁,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

金农体书法源自民间,是以农家书写工具为基础,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金农墨梅图丨一生知己是梅花

金农墨梅图丨一生知己是梅花

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号冬心先生。

他喜欢画墨竹梅花,后人誉其“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习气”。

他一生没能进入官场,前半生笔耕墨耘,游食四方,六十四岁后定居杨州,卖书鬻画。

“以布衣雄世。

”金农的题画诗也极有味,古文人画讲究诗书画印四绝,冬心先生既以卖字画谋生,其画作当然也是“四绝”之作。

他很有文采,他著有《冬心先生集》等文集十多种。

他的咏梅诗曰:“砚水生冰墨未干,画梅须画晚来寒,树无丑态香沾袖,不爱花人莫与看。

”爱花也是爱美,诗人的一生与诗书为侣,梅竹为伴,也是爱美的一生。

他画的梅花很古雅,有一梅花横幅,花枝皆反向横斜,画上繁花如雪,枝干横斜,干上苍苔数点。

如坠墨玉,他有题跋曰:“吾郡孤山下荒亭之中,有梅十数,横斜多态,相传逋仙手植,每花时必吟赏其侧。

今客杨州,若号寒之虫,谨户不出,追求风格,呵冻写此,尚不失其古貌也。

”短短数语道出他的梅是源于生活的,是写生得来的。

他的梅花也是谨户不出,精心创作的,不是胡涂乱抹,欺世盗名的,所以,他画的梅花,是艺术的梅花,是有美感的梅花。

有风格的梅花。

他有画跋曰:“画梅须有风格,风格宜瘦不在肥耳,杨补之为华光和尚入室弟子,其瘦处如鹭立寒汀,不欲为人作近玩也,客窗仿拟,以寄胜流。

”宋朝的华光和尚有“墨梅鼻祖”之称,可见冬心师承古法,取法乎上之源谰。

东邻满座管弦闹,西舍终朝车马喧,只有老夫贪午睡,梅花开后不开门。

野梅如棘满江津,别有风光不爱春,画毕自看还自惜,问花到底赠何人。

从诗中可见冬心先生“闭户著书忘岁月”的人生境界,“高山流水少知音”的高士情怀。

他的一幅“落梅图”上画着一道粉墙,墙上伸出一枝曲干,墙底落花无数,诗意盎然。

大有“一枝红杏出墙来”之意,又有“零落作泥碾作尘”之叹,他题诗曰:横斜梅影古墙西,八九分花开已齐,偏是东风多狡狯,乱吹乱落乱沾泥。

任你高士佳人,遇到恶客鼠辈,也躲不掉委于泥涂的境遇了。

观此画幅真叫人生落英之思,坠红之叹。

风尘之怨,感遇之想了。

冬心先生就是寻花争艳之时,依翠偎红之际,也忘不了画他的梅花,有一则小跋透露出他的艳遇,他的痴顽:“客窗偶见徘梅半树,用玉楼人口脂画之。

浅析金农书法与绘画的内在关系

浅析金农书法与绘画的内在关系
行 了大 胆 的 创 新 , 使 油 画 成 为 具 有 中 国本 土 气 息 的 一 门 艺 术 。
浅析金农书法 的内在关系
早在 1 9 世 纪末 , 革命 洪流 与西 方现代 文 明发 生碰 撞。 改
渡 时期也是 书法发展 变化 的一个转折 时期。金农在清初相对安逸
的环境 中, 客观上 把握住 了艺术的历 史脉 搏 , 以其深厚 的学识 、 聪 慧的诗才 、 广博 的阅历投入 书法 、 绘 画创作 , 最终成 为一位彪炳 千
任何 艺术的发展 与整个 社会政 治 、 经济 、 文 化等都有 着 密切 的 关 系。 于是 , 无论是 对 中国普 通 劳动人 民现 实 生活状 况的 再
看, 他 主张“ 弃众人之 所好 , 收众人之所 弃” 。从 共时性 的角度 看 ,
金 农主 张“ 不趋 时流 , 不干名誉” “ 不寄人 篱下” 。他主张 向民间艺
好 收藏 , 年 五十始 学画 , 涉笔 即古 , 不 同凡
响, 居 当时画坛 首席。他怀才 不遇 , 居 西方
寺, 至衰老 穷困而死 。他独创 了“ 漆书” , 诗 文有《 冬心诗集》 《 冬 心随笔》 《 冬心 杂论 》 等
著作。

性得 以回归, 如罗 中立 的《 父亲》 、 陈丹青 的《 西藏组 图》 、 忻东 旺 的《 诚 城》 、 广廷勃 的《 钢水 、 汗水》 等。农 民形 象在 油画艺术创
有 了创作素材和 有利 的创作条件 。在这 时期 的油画创 作 中, 艺 术家在 关注普通 农 民群 众现 实生活 的基础上 开始将 目光转 向
关键 词 : 金农 书法 绘 画
金农( 1 6 8 7 —1 7 6 3 ) , 浙 江仁 和 ( 今 杭

金农最著名的一首诗

金农最著名的一首诗

金农最著名的一首诗金农(1687—1763)如果活到现在,正好333岁。

一生坎坷,所幸他活了77岁,成为书画史上耀眼的明星。

金农诗书画印考古鉴定样样精通,50岁之后才开始作画,善画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尤精墨梅。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冬心先生的梅以及他题画的自度曲、小调,还有他憨态可爱的样子。

金农《寄人篱下》有一件《寄人篱下》的梅花作品,很是特别,构图特别,表现特别,颇能反映金农的个性。

图中一道半敞开的篱笆透出几株梅花来,茂密而冷艳,右边题了“寄人篱下”四个与画比例极不相符的四个字。

画尺幅虽小,却把画分为篱笆院内和篱笆院外两个天地,元气淋滴、骨秀神清。

此图作于他72岁时,这时金农客居扬州,生活逐渐变得窘迫。

《寄人篱下》正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

有一次,峨眉山中精能院漏尊者给金农写了一封信,问讯他的近况,顺便问了梅花与鹤,过了一个月,金农动笔仿元人画了一幅梅寄给“漏尊者”:蜀僧书来日之昨,先问梅花后问鹤。

野梅瘦鹤各平安,只有老夫病腰脚。

腰脚不利常闭门,闭门便是罗浮村。

月夜画梅鹤在侧,鹤舞一回清人魂。

画梅乞米寻常事,却少高流送米至。

我今常饥鹤缺粮,携鹤且抱梅花睡。

可以得见,写这首诗的时候,金农是何等的穷困潦倒,为了换米,也为了喂自己圈养的鹤,自己不停地画梅换米,但到了老年,扬州书画市场开始走下坡路,金农也时常为之苦恼,好在“冒寒画得一枝梅,恰好邻僧送米来”,才使他度过了风雨飘摇的晚年生活。

所以在金农的内心有着悲凉的矛盾,表面上他追求文人雅士之清高,可面对现实,他只得卖画“乞米”维持生活。

一边叹息世道之不公,却又暗暗和自己较真,利用坚毅的品格纵情于书画,借梅花的铁骨冰心激励自己与寄托情感。

不过,我倒是愿意换一个角度去理解《寄人篱下》图,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世间的过客而已,犹如尘埃,飘忽勿定,《寄人篱下》它所表达的不仅仅是表象的东西,其中寓意的恰恰是“客”。

人生如寄,世间是人短暂的栖所,人只是“过客”, 每个人都是在这个尘世“寄存”一下。

浅析金农“漆书”的艺术特点

浅析金农“漆书”的艺术特点
生 了重要影 响。
【 关键词 】扬州八 怪 ;金农 ;漆书
中图分类号 :J 2 9 2 . 1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7 0 1 2 5 ( 2 0 1 7 ) 2 2 — 0 1 4 8 o l
匠 心 的创 新 精 神 。

金农书法风格 形成 的背景
四、漆书的意义与影响
作 为 金农 晚 年 独 具 一 格 的 创 造 , “ 漆 书 ” 的 确在 当 时 书 坛 掀 起 了一 阵 热议 。 金 农 漆 书 的 出现 并 不 是 历 史 的偶 然 ,而 是与 当时的文化大背景密不可分 。 康乾盛世 , 人 民生 活稳 定 , 经 济 持 续 发展 ,与 之 前 满 清 刚 入 关 时 的动 荡 不 可 同一 一 ・ 而论 。 另 外 一 个 重要 原 因 就 是 “ 八 怪 ” 中 的成 员 , 没有 一 个是 富 家 子 弟 ,他 们 几 乎 穷 极 一 生 ,在 仕 途 上 都 不得 志 ,始 终 生 活 在 社会 的底层 ,但是又渴望生活稳定 ,这种差异 也促使 了他们 文化 产 品 的 输 出 。 金农 的 “ 漆书 ”在历 史上也具有重大意 义 , 他虽然师 古 , 却不 守古 ,时 代 所 赋 予 他 的 精 神 压 迫 、个 性 情 感 都 被 他 灌 输 进了 “ 漆 书 ” 中 ,纵 观 其 作 品 ,无 声 的感 情 呼之 欲 出 。 而 他 之 所 以取 得 如 此 高 的 成 就 ,与 他 坚 毅 的 品格 以及 刻 苦 的 精 神 是 分 不开 的 。
公元 1 6 8 6年 ,金 农 出生 在 浙 江 钱 塘 江 畔 。 其 自小 聪 颖 好 学 ,少 时 负 名 。其 后 , 金农 又 拜 师 结 友 ,上 绪 、何 焯 、厉 鹗 等对 他 的 影 响 最 深 。乾 隆元 年 ,金 农 应 试 未 中 ,郁 郁 不 得 志, 遂 周 游 四方 。金 农 不 仅 笃 于 游行 , 也 尤 为 喜 好 金石 碑 版 , 他 的 金 石 收 藏 规 模 相 当大 。 中 年 时 期 的 金 农 怀 揣 梦 想 来 到 京 师 ,想 凭借 才 识 获 得 当权 者 的 赏 识 ,可 几 番 投 才 无 门 。金 农 最 后 到 了 扬 州 。 雍 正 年 间 ,金 农 又 尝 试 走 仕 途 这 条 路 , 可惜 没 有 合 适 的 举 荐 人 , 又恰 逢 雍 正 驾 崩 ,此 事 作 罢 。第 二 年 金 农 破 釜 沉 舟 上 京 赶 考 ,可 惜 未 中 ,抑 郁 南 归 ,经 历 了这 么 多 波 折 ,却 无 处 倾 诉 。 金农的隶书早年 是 “ 墨 守 汉 人 绳 墨 ” 的 , 即 承接 前 人 , 具 有 朴 素 简 练 的 风 格 ,但 是 到 了 5 0岁 身 负 盛 名 之 后 ,文 笔 开始 走 向 “ 骇 俗 ” ,创 立 了横 画 粗 、竖 画 细 、撇 收笔 尖锐 , 这 样一 种 前 人 从 未 尝 试 过 的 的 风 格 ,这 种 带 有 创 新 奇 异 的 字

金农诗歌中的书法轨迹

金农诗歌中的书法轨迹

金农诗歌中的书法变革轨迹黄惇引子金农作为扬州八怪中的代表书画家,其书法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笔者曾撰文,将其作品分为五类:行草书、隶书、写经体楷书、楷隶、漆书。

并根据其创作年代,考证了五类作品出现的时间顺序,分别是:一、早期。

从青年时代至五十岁前,金农行草与隶书成熟于这一时期。

其写经体楷书和楷隶在四十七、八岁时已出现。

二、中期。

从其五十岁至七十岁。

漆书、写经体楷书、隶楷皆成熟于此中期,这三种书体皆为历代书家旷古未有之创作,故此期是金农书法变革的高潮期。

三、晚期。

金农自言七十以后始创“渴笔八分”,自认为前无古人。

故此期为金农之衰年变法期。

由于他的书法作品面貌多,存世数量多,加上“新”而“怪”,故而在其书法师承由来、用笔特征、品类上,长期存在着臆测和混乱。

我们注意到臆测和混乱的来源,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清代以来因无法为这些面貌不同的书作定名,故将其作品类别相混,尤其是写经体楷书、楷隶类混于隶书,又将漆书与楷隶相混,致使今日出版物中金农作品的分类常常张冠李戴。

二是沿用旧说,称他的漆书所用之笔是截毫的,并说他的师承来源于吴《天发神谶碑》。

其实金农秉性率直诚实,有类宋人米芾,颠则颠狂,但在自己留下的文字中不作隐瞒,襟怀坦白。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金农关于自己各类书法变法动机、师承来源、用笔特征和审美取向都曾以诗的形式表述出来,只是前人在分析其书作时,未曾读其诗而已,故今再以其诗证其书,就教于各位专家。

一、金农诗歌中的行草书金农在二十一岁时,离开钱塘,投师入苏州何焯(义门)家塾。

何氏书宗二王,推崇颜真卿,尝跋《旧本颜鲁公多宝塔》言:“鲁公用笔,最与晋近,结字别耳。

此碑能专精学之,得其神,便足为二王继。

”1故金农初学书法必从师说。

收入《冬心先生集》中的《江上岁暮杂诗四首》,其一为《冬心斋中石刻稧帖》2,是金农表达自己最初想摆脱二王体系书法的独白。

诗中写道:内史书兰亭,绝品阅世久。

风流翠墨香,得之独漉叟。

金农书法的书写特点

金农书法的书写特点

金农书法的书写特点
金农书法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流派,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而闻名。

下面将从书法的笔画、结构、章法和气韵四个方面对金农书法的书写特点进行详细解释。

金农书法的笔画特点鲜明。

金农书法的笔画线条流畅、有力而富有张力。

他们注重用笔的厚薄变化,通过墨色的深浅来表达形态和意境。

在书写过程中,他们的笔触变化丰富,有时刚劲有力,有时柔和细腻,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金农书法的结构特点独特。

金农书法注重结构的稳定和谐,追求整体的平衡美。

他们善于运用构图的原则,通过字形的大小、位置和形态的变化来营造视觉上的平衡和和谐感。

同时,他们注重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关系,使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整体性和统一性。

金农书法的章法特点独具一格。

章法是指书法作品的布局和排列规则。

金农书法在章法上讲究节奏感和层次感。

他们善于运用大小不同的字,通过字形的错落有致来营造节奏感。

同时,他们注重行与行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使整个作品呈现出层次感和空间感。

金农书法的气韵特点独特。

气韵是指书法作品所表现出的气势和韵味。

金农书法注重作品的意境和韵律感。

他们在书写过程中,注重墨色的韵味和笔画的节奏感,力求通过笔墨的运用来表达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他们的作品往往给人一种深远的感受,让人沉
浸其中。

金农书法的书写特点主要体现在笔画、结构、章法和气韵四个方面。

他们的作品具有笔画鲜明、结构独特、章法独具一格和气韵独特的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金农书法在中国书法中独树一帜,成为独具风格和魅力的艺术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农书法作品赏析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金农五类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和形成其风格的由来。

一、隶书
金农的隶书早年是“墨守汉人绳墨”的,风格规整,笔划沉厚朴实,其笔划未送到而收锋,结构严密,多内敛之势,而少外拓之姿,具有朴素简洁风格。

二、行草
金农行草主要特征是从汉碑隶书化出,故笔势多见隶书意味,字字独立,很少见二、三字互联。

横画常向右倾倒,并多用倒笔法。

三十五岁前金农曾学习二王行书,这在当时是书家必修之课,然金农自觉写不好,终于放弃了。

不过写诗文稿、写信又离不了行草书,于是只好从汉碑中去找出路,渐渐地化出自家的面貌。

他行草的风格在其三十五岁初上扬州时已初露端倪。

现存其三十九岁北游前的几件作品,这种“碑行”的风格已十分强烈。

金农
中年之后的行草愈显老辣、苍茫、古拙,而风格特征则未再有大变,由于其行草面貌外拙而内秀,独辟蹊径而不入俗格,故在其身后为碑派书家所重,并越来越显示出他这种“碑行”探索的历史价值。

当然必须指出,金农自己的这种行草,从不作对联、屏条和大幅作品,主要写诗稿、文稿、题跋、画款等等。

这说明他当时的书法创作虽然很前卫,但仍有传统观念束缚,行草一体他自己终认为未登大雅之堂。

但是他的实践对后来者来说,确是一次冲破藩篱的成功探索。

三、写经体楷书
这种写经体楷书最初的面貌是粗壮肥厚的,后世齐白石等人都曾专学他这种面貌。

金农的这类书法亦非常特别,可以说是古代文人从未实践过的。

若论其源实出于古代佛门抄经体。

如果将十五世纪古吐鲁番写经本与金农写经楷书比较,则可清晰地把握其由来。

不过说金农是向古代写经体楷书取法,还得找到根据。

在金农的诗集中就曾多次提到他览赏古代写经抄本。

约四十岁时,在北游中曾有一首诗“过北倚精舍,得宋高手写涅槃经残本,即题其后” 中云:圣僧手写心弗违,朱丝阑好界画微。

法王力大书体肥,肯落人间家与饥。

阅岁六百方我归,如石韫玉今吐辉。

这种六百年前的肥体抄经书法,在他看来是到了自己手上才重新吐出光辉。

向来不为书家注意的抄经书法,在金农眼里却成了无上瑰宝。

经过多年蕴育,约四十七岁前后,金农开始出现这种书体的作品。

金农四十七岁时辑有《冬心先生集》付梓,卷前有金农自题刘益仲高士所作金农像赞,这是金农较早的抄经体楷书。

他一生写作甚勤,‘写经满百本,画佛亦千纸”,肥体抄经至其六十岁以后仍有多件作品。

晚岁易肥为瘦,取“瘦”之谐音为“寿”之意,艺兰斋收藏的《十六尊者》(乾隆二十四年己卯四
月作)上的经文即为这类抄经体的典型作品,写法也有变化。

应该指出,金农抄经体中,已有木板雕刻用刀之趣,与其另一类作品“楷隶类”有相互渗透之倾向,晚年尤为明显。

艺兰斋收藏的金农《墨竹》上的题跋就是这种写经体楷书。

晚年金农曾写有《扬州杂诗二十四首》,其中便有一首表达了他以按经体进行书法变革的思想,诗云:昙罐村荒非故庐,写经人邈思何如?五千文字今无恙,不要奴书与婢书。

由古代不知名的写经手,他看到书法的生机,并引发出“不要奴书与婢书”的高亢呐喊,不能不说是金农埋藏已久的心声。

所以他的写经体楷书,堪称历史上第一位涉足这一领域创作的书家。

当然毫无疑问,这种写经体楷书,无论肥瘦,也无论笨拙与清秀,均带有浓重的佛门审美倾向。

四、楷隶
金农的这类作品顾名思义是说写得既象楷书又象隶书,然又无法和他所写的隶书合为一类。

金农的楷隶作品出现在他五十岁之后,从风格上说,横竖笔画粗细划一,写得十分工整、且有木板雕刻之气。

同一作品中重复的字如灯取影,不避形态雷同。

常常多字一模一样,如同印刷出来一般。

再有一点必须说明。

这类作品他决不用自己喜爱的“倒”撇法,也不表现金石气,而故意在表现雕版气。

今日许多博物馆将这类楷隶误认为其漆书或隶书,而实际上金农在这类作品下笔之时,与自己所写隶书与漆书是区别的非常清楚的。

金农很早便关注到历史上楷隶参半的书迹。

雍正甲辰(1724年)三十八岁决定北游前夕,九月望日,他自天宁寺移寓净业精舍的当晚,曾过柯享斋并留下一首诗,诗序云。

“过柯享斋中,出观法书名画,因留小酌,乘月返净业精舍作得一首。

”诗中金农把北齐石刻文字称为“法书”,在今人看来也许很平常,但在当时,法书的概念是很明确的,即指二王一路如《大观帖》、《淳化阁帖》等法帖。

毋庸置疑,北齐石刻那种楷隶参半的文字,不仅深深地打动他,
而且在他以后的书法道路上产生过相当的影响。

艺兰斋所藏《王尚书古欢录册》(八开)便是金农楷隶类书法作品的代表。

工整、精微、新艳,大有雕版印刷之感,与他的隶书、行草、漆书中粗头乱服的作品形成鲜明的对比。

试看末开中的三个“之”字一模一样,却又不显呆板,他的这种本领实在也是一种绝顶的聪明。

这说明金农在以碑刻为师的同时也曾向民间抄书手借鉴用笔技巧,只不过这类作品,后人再无人向他学习罢了。

金农的楷隶很有点今人所言的“美术字”,但又内含许多美术字所达不到的境界。

或许是眼力所致,晚年,他的楷书加强了用笔意识,写意成分变多,不如壮年工整精微,但姿态却丰富起来。

五、漆书
这是金农最前卫的书法类别。

这类作品五十岁之前尚未发现。

五十岁以后逐渐从他的隶书作品中化出,到晚年达到高峰。

金农的漆书实际是他隶书的变体。

它表现为横画以卧笔侧锋横扫,竖画以中锋直下写出,故横画粗而竖画细。

向右方向的掠笔用“倒”撇法,向左之波挑则内收不发,结字多呈长方形。

试看艺兰斋所藏《赠江鹤汀漆书诗幅》,便可看到上述用笔的特征。

关于金农漆书传说很多,最普遍的一种说法是说他以截毫笔所书,其实这是“外行看热闹”的无根据之言。

试问截毫的笔如何能写出那样生动的钉头鼠尾的“倒”撇法来呢?试一试就知道了。

金农曾有诗描写自己写漆书说:“舒城长毫老不秃”,他自己说得很清楚是长毫而且不秃,又怎么会是剪过笔尖的毛笔呢?晚年金农在漆书作品上题道:予年七十始作渴笔八分。

汉魏人无此法,唐、宋、元、明亦无此法也。

康熙间金陵郑谷口擅
斯体,不可谓之渴笔八分,若一时学郑谷口者,更不可谓之渴笔八分也。

金农此番表白的用意何在?他是向世人坦言,这是他金农前无古人的创造。

金农的渴笔八分—一漆书,据笔者考证主要来源与他对古代飞白书的借鉴,与所谓《天发神谶碑》并没有什么关系。

因金农一生从未写过篆书作品,其“千墨渴笔”加“笔如帚刷”的特征也与篆书无关。

世人以为漆书横粗竖细,便有作伪者着意模仿,而实际上这类赝作最易识破,因作伪者往往死而无活气,而金农的漆书却充满着鲜活生动的神气。

通过以上金农五类作品的分析,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出金农在各个时期的不同风格。

对于这五类作品,不能说完全没有互动影响,如写经体和楷隶,金农在题画时常常也有变异处,但一般作为书法作品,金农本人是分得很清的,后人之所以分不清,往往是因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于是张冠李戴,屡屡发生。

至于作伪者往往不辨此理,露出马脚是必然的。

更有甚者,故意以截毫之笔作伪,外形颇似,而将真作与伪作一对照,即可发现起笔、落笔处的墨迹迥异,这是收藏者必须注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