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卫生和环境卫生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出发,培养理论功底扎实、知识面宽、具有一定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
1. 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乐观进取,勇于创新,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具有扎实的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发展方向。
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解决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进行初步的学术交流。
3. 身心健康,能够胜任日常工作的要求。
4. 具有正确的择业观念和强烈创业意识,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二、研究方向1.作业环境监测与评价。
2.职业卫生工程学。
3.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基础理论。
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学制为三年。
其中一年半的时间用于完成课程学习、调研和选题等工作,不少于一年的时间用于进行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
学生在规定学制年限内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经批准可提前一年毕业。
在规定时期完成课程学习,但未完成学位论文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累计学习年限一般不得超过六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1. 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
其中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为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为选修课。
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选修课程。
2.本专业研究生课程最低学分要求为42学分。
其中:必修课为26学分,选修课为16学分。
3.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试与考查。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采用考试方式,其他课程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自行选择,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后确定。
4.每门必修课成绩达到70分(含)以上,其他课程的成绩不低于60分有资格申请硕士学位。
环境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环境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0852291、领域简介环境工程领域属国家高新技术范畴,对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工程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技术体系,它不仅研究防治环境污染和公害的措施,而且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改革生产工艺、发展少害或无害的闭路生产系统,以及按区域环境进行运筹学管理,以获得较大的环境效果和经济效益,这些都成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领域拥有一支优秀的学术队伍,其中包括教授15人,副教授14人。
2、培养目标本工程领域培养的研究生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技术人员。
具体要求如下:系统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能独立选题,并解决科研和生产实际问题;掌握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基本理论与专门知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意识,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高校教学或独立承担环境工程的规划、设计、科学研究、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112室3、学习年限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年,课程学习不多于1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
如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答辩,研究生本人需在学习期满之前3个月向研究生学院提交延期毕业申请,最长可延期一年。
5、培养方式与方法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每位研究生制订培养计划。
导师要全面地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使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圆满地实现培养目标。
我校研究生的培养,要求系统的研究生课程学习必须在学校进行,学位论文工作一般也在学校进行。
课程教学和论文指导应积极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研究生的能动性和自觉性。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内容
1.学科基础理论课程:包括劳动卫生学、环境卫生学、流行病学、职
业病学等;
2.研究方法及实验课程:包括统计学、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实验技术等;
3.专业课程:包括职业健康危害控制、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化学物
质危害控制、辐射危害控制等;
4.实践教学:包括实习、科研课题等;
5.学术研究:包括撰写研究论文、参与科研项目等。
三、培养方式
1.培养方式包括课程学习、实验实习、科研训练和论文写作;
2.培养过程分为专业学习阶段和研究实践阶段,前者重点培养学生专
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后者侧重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3.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真实的实
验操作和实际研究项目;
4.培养过程中要求学生参加学术交流、学术报告等科研活动,提高学
术研究和表达能力;
5.指导老师要定期进行学生的指导与评议,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研究
中的问题。
四、学业要求
1.课程学习:学生需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科基础理论课程、研究
方法及实验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并取得相应成绩;
2.实践教学:学生需完成规定的实习课程、科研课题等实践教学任务,并通过相关考核;。
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培养目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国家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环境工程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一定国际视野的高层次环境工程方向应用型专门人才。
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要求环境工程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1)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身心健康。
2)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良好国际视野。
3)应接受至少6周的企业实践训练。
4)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解决和探索环境污染控制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地从事环境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
3.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培养方式(领域代码085229)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科研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研究生的培养依托企业力量,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同创新”的原则,打造联合培养体。
通过基地共建、人员互通、项目合作等,积极探索联合培养新途径、新方法、新思路,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元一体的合作培养模式。
4.课程学习及论文工作时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
原则上用0.75~1学年时间完成课程学习,用1~1.25学年完成专业实践和硕士学位论文。
5.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总学分要求为26学分,学分分配基本要求见表1,其中学位课15学分,选修课8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
学位课见表2,选修课见表3。
表1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分要求表2 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目录表3 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选修课程目录(1)学位课学位课总学分为15学分。
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附件1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0)(送审稿)(学科专业代码)一、培养目标本领域培养环境科学方面研究型、应用型和复合型高层次科学研究和环境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要求在环境科学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较为宽广、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掌握解决环境科学领域实际问题的学科前沿理论和先进技术与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具备独立开展环境科学领域某一方向科学研究能力和环境管理实践的应用能力,以适应我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
具体要求如下: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服从组织分配,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2、具备高度的环境意识和二十一世纪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责任感,在“知识”、“能力”、“做人”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能够为我国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环境保护专门人才。
3、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扎实的环境科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环境管理实践能力,掌握环境科学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国内外环境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学术动态,具有创造性思维,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独立从事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从事环境科学的研究、教学及环境规划、管理、评价、监测等工作。
4、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并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和创新性。
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文献检索能力、较强的外文写作能力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能力。
二、研究方向1. 研究方向之一:环境地球化学针对我国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环境问题,结合本研究方向的特色,重点开展河流水-沉积物系统及土壤-植物系统的重金属、稀土元素、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机理、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以及湖泊湿地富营养化机制、湖泊水-沉积物界面的生源要素通量及过程等方面的研究。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开设课程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开设课程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通常涵盖了一系列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劳动卫生和环境卫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括在该专业课程中的典型课程:
1. 劳动卫生学概论,介绍劳动卫生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2. 环境卫生学概论,涵盖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环境污染的类型和影响,以及环境保护和改善的方法。
3. 职业病学,研究职业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诊断和防治措施,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
4. 环境毒理学,介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毒理学基本概念、毒物的吸入途径和代谢途径等内容。
5. 环境监测与评价,学习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以及如何评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6. 职业健康管理,介绍职业健康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包括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健康监护等内容。
7. 环境卫生工程学,学习环境卫生工程的原理和技术,包括空气、水和土壤污染的治理和修复方法。
8. 职业卫生法规与标准,了解国内外相关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职业卫生管理的政策和实践。
除了以上列举的课程,还可能包括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性环节,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这些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劳动卫生和环境卫生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硕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硕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见总则。
二、学科简介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它是研究劳动条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和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并研究利用有利环境因素,控制不利环境因素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对策,预防职业病和与环境有关的疾病,以保障人群健康的一门科学。
三、研究方向1.化学性毒物与健康;2.空气污染与健康;3.公共卫生安全与职业流行病学。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见总则。
五、学习过程学分要求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科学学位硕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18.0学分。
1.公共必修课共7.5学分外语(英语) 90学时 4.0学分自然辩证法 54学时 2.0学分科学社会主义 36学时 1.5学分2.必选课至少4门至少6.5学分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 65学时 3.0学分医学科研方法学(科学型)36学时 2.0学分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
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修: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免疫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
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修: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42学时 2.0学分实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54学时 2.0学分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实验基本技术 16学时 1.0学分现代环境卫生学 18学时 1.0学分高级劳动卫生学 18学时 1.0学分高级毒理学 28学时 1.5学分3.选修课 4.0学分(从选课表中选择)六、教学工作要求见总则。
七、科研训练与学位论文工作见总则。
八、学位评定与授予见总则。
九、培养方式与要求见总则。
十、主要参考书刊:1.蔡宏道.现代环境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王簃兰.现代劳动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金泰廙.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杨克敌.环境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何凤生.中华职业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俞文钊.职业心理学.北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3000(一级学科)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领域研究方向和动态,范围涵盖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资源化、环境影响评价、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与生态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催化等。
应深入了解所研究课题的现状及发展动向,能独立进行课题研究,包括文献调研、实验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图形绘制、编程计算及应用软件开发。
毕业后能胜任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和行政部门的管理工作。
二、培养方向1. 水污染控制工程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3.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4. 环境影响评价5. 环境化学6. 环境生态学7. 环境催化与清洁生产8. 环境规划与管理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5~3年。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30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7学分。
五、课程设置备注:1、本专业其它未选的学位课、校内其它专业的一些学位课及选修课均可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
2、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历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最多不超过4学分。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3、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语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学分。
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083021)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职业道德。
2.具备高度的环境意识和未来全球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高度责任感,在“知识”、“能力”、“道德”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能够为新世纪我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高级专业人才。
3.具备环境规划与管理领域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熟悉和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进程和学术动态;具备独立从事各类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生态设计、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能力。
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且要更加具有创新和独立工作能力。
4.掌握一至二门外语,具备良好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阅读专业书籍查阅文献并撰写论文,博士生应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听说读写。
二、学科介绍南京大学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是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组成专业之一,该学科是全国首批获得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之一,也是全国最早开展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和教学的单位之一,是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学科环境科学的专业方向之一。
环境规划与管理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与同济大学共建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与江苏省环境保护厅联合建立了“南京大学-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并与美国耶鲁大学、新泽西州立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香港大学、哈佛大学、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
研究方向●环境系统工程●循环经济理论与方法●区域及城乡生态/环境规划理论与实践●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环境模拟与区域污染控制●环境风险评价及管理师资力量本学科现有教授5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5人,高工1人,讲师4人,并有11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我国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分析
我国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分析该方案要求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系统的公共卫生知识和综合的研究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质。
具体来说,该方案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要求和内容:1. 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应该掌握公共卫生学、生物医学、社会医学和心理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包括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健康行为学、环境卫生学、卫生经济学、健康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基础学科的学习可以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在工作中进行实践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在基础学科的基础上,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还应该深入学习和拓展专业知识,如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和技术、卫生方案的制定和评估、感染控制、营养与健康、医院管理等专业领域的知识。
这可以使学生在公共卫生领域具备更为专业的素养,提高其在工作中的实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能力的培养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还应该具备实践能力,包括实验室技能、病例分析、调查问卷设计、实地调查和现场操作等。
这可以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更加熟悉和熟练掌握各种技能,提高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水平。
4. 国际视野的拓展公共卫生作为全球性的议题和挑战,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和对国际状况的了解。
因此,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还应该拓展国际视野,了解国际公共卫生的发展趋势和国际合作的现状,学习和借鉴国际公共卫生领域先进的理论和技术,以便更好的应对未来的挑战。
总之,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是为培养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而设计的。
在培养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方位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质的塑造,旨在培养优秀的公共卫生人才,为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5229)一、培养目标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环境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等环保人才的应用专业性学位,要求所培养的研究生: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环境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技术方法,在环境工程的相关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A:水污染控制技术;B:大气污染控制技术;C: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至少获得35学分;另约2年时间进行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如果研究生在三年中尚未完成学业,经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时间,但最多不得超过二年。
四、培养方式(一)环境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以基础理论为基础、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强调本学科前沿知识,着重突出环境工程实践类课程。
(二)原则上实行双导师制。
其中第一导师来自河南师范大学,第二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
(三)在环境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学位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
鼓励导师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联系,派硕士研究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可采取集中实践或分段实践,也可将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方式多样。
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学习。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环境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实践环节的成绩由各实践基地根据研究生的综合表现和实践报告进行综合考核,需要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考核合格者获得7学分。
五、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详见课程设置表。
六、学位论文(1)选题要求直接来源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环境工程问题,具有明确的环境工程背景,主题鲜明具体,避免大而广泛,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创新性。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083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研究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政治思想: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
2.业务水平:要求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有新见解。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学术素养及能力: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试验设计方法、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身心素质: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二、学科方向本培养方案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设置。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包括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化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方案将各二级学科的课程一并列出,方案中除规定的各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的公共课和专业必修课外,对所列的专业选修课,各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可根据其学科方向加以选择。
本学科目前设有下列3个专业方向。
1.环境科学:本学科方向以人类生存环境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与技术揭示环境中的物质,特别是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蓄积的过程、运动规律及其对生命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与管理措施,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MPH专业学位培养工作实施细则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转发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2011]34号)及《山西医科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一条培养目标(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公共卫生事业服务;(二)具有所学专业较宽广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并掌握现代公共卫生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三)掌握公共卫生的管理方法与专业技能,能从事公共卫生的现场工作,具有现代公共卫生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并能结合公共卫生实际,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能在本专业方向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第二条学习年限、培养内容与要求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在培养中,强调人才培养与公共卫生实际需要相结合;采用理论学习、社会实践、课题研究三结合的培养方式,注意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管理能力,实行培养单位导师指导或培养单位导师与现场导师共同指导的培养方式。
(一)学位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为27学分。
1.公共必修课: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英语(精读、听力、口语)3学分医学统计学4学分2. 公共选修、专业选修课9学分3.专业必修课5学分4.专业课2学分5.专业外语1学分6.学术活动1学分为开阔眼界,开拓思维,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参加一定数量的学术活动,并由教研室或有关学术会议组织出具相关证明。
统计方法:(1)学术讲座选听(学校及院系主办的学术讲座)0.1学分/次(2)参加省级、地区性学术会议或大会发言0.3—0.5学分/次(3)参加国家级、国际性学术会议或大会发言0.5—1.0学分/次学位课程采用以集中授课为主、分散学习为辅和鼓励学生自学的教学方式,第一学期集中上完大部分课程,其余部分利用第二学期的业余时间完成;公共必修、公共选修课由研究生学院统一组织教学和考试,专业必修课由公共卫生学院组织教学和考试;选修课与专业课根据各学科培养方案,由学生所在教研室及导师共同决定。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100402)(2015版)一、培养目标(一)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
(二)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求知若渴,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树立勇攀职业医学科技高峰的雄心壮志。
(三)尊敬师长,团结同志,自觉树立精诚相待、克己奉公的团队精神。
(四)掌握本学科、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学习本学科、专业的先进理论、先进技术,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五)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及撰写论文摘要。
(六)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职业卫生事业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研究方向1、职业卫生学2、职业病学3、卫生化学4、职业流行病学三、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1、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
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6年。
2、学习时间安排:第一学期学习学位课程,第二学期至第三学期主要学习专业课和专业英语,科学研究或实践及学位论文研究时间为两年半。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应修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25学分。
硕士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本专业的培养方案确定所修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
(一)、学位课程(二)、专业课、专业英语1.职业卫生学研究方向: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2学分)、环境卫生学(1学分)、毒理学基础(2学分),合计5.0学分。
2.职业病学研究方向: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2学分)、内科学(2学分)、医学诊断学(1学分),合计5.0学分。
3.卫生毒理学研究方向:毒理学基础(2学分)、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1学分)、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2学分),合计5.0学分。
4、职业流行病学研究方向:流行病学(2学分)、分子毒理学基础(2学分)、社会医学(1学分),合计5.0学分。
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7501)
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3001)一、培养目标1、具有过硬的政治理论素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学风正派,身心健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能够面向国际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正确的学术思想和良好的科学素养,了解国际环境科学发展趋势,勇于探索、创新;具有从事环境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的学科基础和基本技能。
3、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解决环境污染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熟练查阅中外文专业文献,并能撰写环境科学专业方面的研究论文。
二、研究方向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1、环境污染化学2、环境分析化学3、环境功能材料4、环境生物学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三年。
大约用一年时间完成硕士学位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至少获得34学分;另约二年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如果研究生在三年中尚未完成学业,经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时间,但最多不得超过二年。
四、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五、考核方式研究生的必修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均为考试课程,选修课可根据情况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
考试课程按百分制评定成绩,学位课75分为合格;考查课程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成绩。
考核成绩由主讲教师评定并签名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登记在《研究生成绩登记表》中。
六、学位论文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调查研究和查阅文献,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及研究提纲。
由研究生本人在第三学期以书面形式写出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经导师审阅后,须公开答辩,接受检查,获得认可后,方可实施。
研究题目应有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
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并完成整个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中、外文摘要、引言和评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的讨论,以及参考文献和必要的附录。
在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的研究和撰写期间,导师应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并定期向院系报告。
《环境科学》083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083001)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根据原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按照适应21世纪环境科学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突出学科特色;保证培养质量的三原则,制定《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1.培养目标面向21世纪,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环境(自然——经济——社会三维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和运用的高级人才。
2.培养规格专业要求: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动态;具有创造性思维,并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国土、规划、建设、环保政府单位和部门从事规划、设计、主营、管理、科学研究和教学方面工作。
外语要求:熟练掌握门外语,并在读、听、写、说等方面达六级以上。
计算机与地理信息系统要求:具有熟练的微机操作能力,初步具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调查研究、制图的能力。
授予学位:理学硕士学位。
二、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
成绩优秀并修满学分者,可以提前半年或一年毕业。
一般不延长学习年限,个别确有特殊原因,可延长学习年限,延期不超过一年。
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习年限者,必须由指导教师提出书面报告,学位评定分委会(或系主任)审查同意,上报研究生部审批,由主管校长批准。
延长时间,学校不再发培养费和奖学金,未提出延长报告或超出延长期者,作结业处理。
三、研究方向根据新《专业目录》,我系原硕士研究生授予权专业——《环境地理学》学科归属发生重大变化(如下表),调整后为《环境科学》专业。
从环境科学体系来说,环境科学仍只是一个多学科的集合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成熟的统一体系,直到如今依然如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出发,培养理论功底扎实、知识面宽、具有一定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
1. 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乐观进取,勇于创新,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具有扎实的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发展方向。
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解决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进行初步的学术交流。
3. 身心健康,能够胜任日常工作的要求。
4. 具有正确的择业观念和强烈创业意识,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二、研究方向
1.作业环境监测与评价。
2.职业卫生工程学。
3.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基础理论。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制为三年。
其中一年半的时间用于完成课程学习、调研和选题等工作,不少于一年的时间用于进行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
学生在规定学制年限内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经批准可提前一年毕业。
在规定时期完成课程学习,但未完成学位论文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累计学习年限一般不得超过六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1. 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
其中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为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为选修课。
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选修课程。
2.本专业研究生课程最低学分要求为42学分。
其中:必修课为26学分,选修课为16学分。
3.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试与考查。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采用考试方式,其他课程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自行选择,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后确定。
4.每门必修课成绩达到70分(含)以上,其他课程的成绩不低于60分有资格申请硕士学位。
5.补修课程
跨专业考生以及同等学力考生应补修二门以上本专业本科阶段核心课程,不计学分。
补修形式及课程需由导师和学院同意。
五、培养方式
1.在导师负责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必要时采用导师小组的培养方式。
导师要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履行职责,做到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
2.教学方式除了教师授课外,可根据课程特点、性质采取专题讨论等合适的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六、必修环节
1.专题研讨
由导师、相关学科教师和研究生共同参加。
在广泛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的有关前沿或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研讨。
由研究生综述、分析评价所阅读的文献资料或报告自己的论文工作进展,导师和其他教师提出问题并给予指导。
向学院提交“专题研讨简况表”和研讨报告。
每学期不少于一次,累计不少于六次。
2.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安排在第四学期。
由导师提出教学实践内容和时间,学院具体安排实施。
教学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一个月的助教工作量。
教学实践结束后,填写“教学实践情况考核表”由教学实践指导教师写出评语。
3.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安排在第4-5学期,时间3-6个月。
入学前已有一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社会实践,但需提交相应证明。
免修社会实践的学生应更多地参加科研实践,并提交相应科研成果。
4.科研实践
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进行科研活动,潜心学术研究,应参加导师所从事的
课题研究项目或作为项目负责人、参与人参加述科研项目之一。
(1)科研项目训练提升计划。
(2)国内外联合培养项目。
(3)产学研基地项目。
(4)研究生创新创业计划。
此外还应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不少于10次的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学术活动,填写科研实践报告卡。
5.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之后,论文开题之前,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
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在第4学期中完成,具体程序见相关规定。
6.开题报告
硕士生指导教师与研究生讨论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与研究内容,以及研究计划。
研究生进行文献等相关调研工作后,并向学院学位平定委员会提交论文的开题报告,参加学院组织的硕士学位论文开题答辩。
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答辩时间按排在第4学期。
7.论文发表
毕业论文答辩前独立或与导师合作(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至少一篇与本专业研究领域相关的学术论文。
七、毕业论文与学位授予
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论文选题、开题、研究及写作均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通过论文答辩后方可申请硕士学位。
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程序参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位条例细则》规定。
本专业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
院系: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科门类:理学一级学科:预防医学
类别课程名称
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开课单
位备注
学时学分学时学分学时学分
必修课公
共
课
第一外语80 2 80 2 外语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36 2 马克思主义学自然辩证法概论18 1 马克思主义学
专
业
基
础
课
数值分析48 3 本院
高等流体力学48 3 本院
实验设计32 2 统计学院
专
业
必
修
课
毒理学基础48 3 本院
空气净化原理48 3 本院
环境卫生学32 2 本院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学48 3 本院
选修课专
业
选
修
课
人机工程学32 2 本院
专业选修
课8-10学
分学分。
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与管理32 2 本院
现代除尘技术48 3 本院
职业卫生检测技术48 3 本院
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48 3 本院
毒物控制技术48 3 本院
HSE管理体系理论与实务32 2 本院
任
意
选
修
课
任
意
系统工程32 2 本院
任意选修
课6-8学
分。
环境系统模型32 2 本院
安全管理工程32 2 本院
模糊数学32 2 本院
系统安全性分析32 2 本院
管理学48 3 工商管理学院
学术前沿讲座 16 1 外聘
补
修
课
程
补修课程1
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
需补修2门以上与本专业相关的本
科阶段核心课程,不计学分。
本院补修课程2 本院
补修课程3 本院
必修环节专题研讨每学期至少1次,导师考核,考查,6学分导师考核教学实践
第4学期,不少于一个月助教工作,导师考核,
考查,1学分
导师考核专业实践
第4-5学期,3-6个月相关实践单位实习, 导
师考核,考查,1学分
导师考核中期考核第4学期, 学院考核, 考查,1学分学院考核开题报告第4学期, 学院考核, 考查,1学分学院考核
附录: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专业研究生经典必读书目
1、Fluid Mechanics with Engineering Application(Tenth Edition),E. John Finnemore Joseph B. Franzini,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
2、《流体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第10版)。
钱翼稷、周玉文等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集团。
2006.2
3、《环境卫生学》陈学敏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002.11
4、《空气净化技术原理》许钟麟,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11
5、《空气洁净技术应用》,许钟麟,沈晋明编著,中国建工业出版社,2000.10
6、《环境影响评价》陆玉书。
栾胜基编朱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
7、《环境评价》李尉卿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
8、《毒理学基础》周宗灿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
9、《卫生毒理学基础》张桥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
10、《现代环境卫生学》(第2版),杨克敌等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
11、《室内环境卫生学》张博等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5
12、《工业防毒技术》孙宝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1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1
14、《职业卫生导则》 [澳]切瑞林·迪尔曼主编,朱明诺等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2
15、《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实用指南》,李涛等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