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地下空间概念规划
上海市北外滩地区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
![上海市北外滩地区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fabcefe60912a216157929b5.png)
上海市北外滩地区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上海市北外滩地区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方案纲要:一、现状背景分析二、规划总则三、需求预测四、总体布局五、专项规划六、地下空间竖向控制规划七、节点详细规划八、规划实施措施九、附则区位条件北外滩区域,地处上海市城区的中心部位,位于虹口区的东南部,与外滩地区接壤,并与浦东陆家嘴地区遥相呼应。
与外滩、浦东陆家嘴CBD地区形成上海的“黄金三角”,是虹口区最具景观资源和商业、办公、经济较为发达区域,也是虹口重点发展两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现状资源及背景分析规划范围北外滩地下空间规划范围东起大连路、秦皇岛路,西至吴淞路,南起黄浦江、苏州河,北邻东长治路、长阳路,东西长约23>.5公里,南北宽约400米,规划用地面积约134公顷,岸线长度约为3公里。
一、现状资源及背景分析本规划中,东起大连路、秦皇岛路,西至河南北路,南起黄浦江、苏州河,北邻周家嘴路做为研究范围,针对人防做了细致的分析。
重点地区集中国客中心和白玉兰地块以及公平路公交综合体,主要以航运商业为主,结合本区内4个轨道交通站点开发配合地下商业开发。
地下利用重点区域一、现状资源及背景分析一、现状资源及背景分析土地使用现状地下空间现状分布一、现状资源及背景分析一、现状资源及背景分析公交现状分析客流主要集中在东西向的长治路、长阳路、大名路、杨树浦路等道路上,上下班高峰时段形成拥挤 .一、现状资源及背景分析人防现状分析一、现状资源及背景分析道路系统规划一、现状资源及背景分析存在问题道路交通地区内道路宽度小,且畸形交叉口比较多,道路通行不畅,影响了路网功能的发挥;道路网功能不完善,迫使大量的交通集中在干路上,造成干路上交通压力巨大,高峰小时道路上交通堵塞严重;另外由于地形因素,通向市中心的过境交通主要集中于长治路、大名路这两条东西线道路上,形成较大的道路流量,从而造成高峰时段交通阻塞;本地区与周边地区交通联系不便捷,交通手段单一,道路上早晚交通“潮汐”现象严重,苏州河桥梁成为交通“蜂腰”。
上海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回顾与分析
![上海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回顾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b577d22eefdc8d376ee328c.png)
上海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回顾与分析刘旭辉,陈橙,王剑摘要:地下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世纪中期以来,上海地下空间开发逐渐快速发展,并不断成熟,由原来的民防为主,走向功能综合。
地下空间在上海的发展中承担了越来越多地城市功能,对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和促进作用。
在资源紧缺的背景下,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合理利用更加重要。
回顾上海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已经形成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平面格局,分层利用的竖向布局,以及相互衔接的功能体系,但在规划编制体系上还有待完善,尤其应重视不同建设时序的衔接、分层优先原则的贯彻实行。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加强规划编制的系统性和动态化、科学论证地下空间开发规模、着重加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块综合开发,并实现地下空间规划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上海,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问题,建议1.地下空间开发的背景与历程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城市问题凸显,为了应对城市发展的需求,解决地面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人们开始了对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探索。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始于1863年英国伦敦第一条地铁的建设。
早期的地下空间开发,主要是地下道路、排水管线等交通和市政设施建设,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增加,地下空间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功能也越来越多。
国内外大城市已构建成地下集市政、交通、公共设施等于一体的庞大网络,支撑着地面上城市的不断发展。
地下空间已经成为隐秘在地表以下的城市王国,是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承担着城市运行最核心的生命系统,成为城市生长的根基,决定着其上城市运行的效率和发展的成败。
日本作为岛国,土地资源稀缺,在地下空间开发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除地下市政管网以外,公共空间的开发是日本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内容。
1930年形成的东京上野火车站的“地下街之端”到当前各种功能设施相互交错的地下综合体,日本已至少在26个城市建造地下街146处,日进出地下街的人数达1200万人,占国民总数的九分之一(马可,2007)。
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条例
![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4242871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7b.png)
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条例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本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规划和建设的管理,保障相关权利人合法权益,促进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适应城市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地下空间开发的规划、建设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地下空间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地表以下空间。
第四条地下空间开发应当遵循统筹规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安全环保、公共利益优先、地下与地上相协调的原则。
第五条市和区、县规划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承担地下空间开发的综合协调职责,负责规划和用地管理。
市和区、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地下空间开发的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和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协调工作。
市和区、县民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民防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和地下空间开发兼顾民防需要的监督管理。
市和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的权籍管理和交易管理。
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下空间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市和区、县规划国土资源、建设、房屋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依法开展地下空间调查,调查涉及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七条市和区、县规划国土资源、建设、民防、房屋及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分工,履行对地下空间开发的监督检查职责。
第二章地下空间规划第八条本市地下空间分为浅层、中层和深层。
本市地下空间实行分层利用。
地下空间开发应当优先安排市政基础设施、民防工程、应急防灾设施,并兼顾城市运行最优化的需要。
第九条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作为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向社会公布。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地下空间开发战略、总体布局、重点建设范围、竖向分层划分、不同层次的宜建项目、同一层次不同建设项目的优先顺序、开发步骤、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地下空间规划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地下空间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80ae0ff67c1cfad6195fa742.png)
(D7T (D@("
#**
地 下 空 间 与 工 程 学 报!!!!!!!!!!!!!!!!!第 " 卷
在市域甚至更大的范围内思考未来大都市区功能 布局"在空间战略上形成 ' 多心多核 ( 的发展格局$ 本着服务全国%服务长江流域%服务长三角的原则" 上海将在对外交通设施% 资源% 功能服务等诸方面 起到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
# 约 )#' AD 万 P $ 广场以未来虹桥枢纽中轴线和轴
下空间是人类潜在的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目前"土 地紧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能源浪费等已成为许 多国家城市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不少城市已经把 开发地下空间"走城市空间集约化% 立体化发展的 道路"作为解决城市人口% 资源和环境三大危机的 重要措施 * ) ]B+ $ 国际上有学者指出" #) 世纪将是 全球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 * *+ $ 工业化发达国家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实践表明" 有序% 合理% 综合% 高效地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资 源"是城市现代化改造与建设中解决中心城区高密 度疏解%达到人车立体分流)扩充基础设施容量%提 高城市综合防灾功能)寻求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的 均衡与统一%减少环境污染% 节约土地资源等现代 化城市更新与复苏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中最有 效的途径之一 * D ]A+ $ 地下空间资源作为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 在虹桥枢纽开发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各级领导一致 的认同"目前枢纽交通核心体总建筑面积约 )(( 万
2 ( 3 & % 4% "/ ( 3J $ -8 &6 . -( ( * ( 4 "1 J ' -( 4' -* H "( 4E * -" T ( 0 & 4% -0 & 3 B % -( ) $ "% 0 -0 * "(H / :U & 4* "(
宝山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
![宝山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6043de3a16fc700abb68fcb7.png)
宝山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是宝山区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人口持续增长和城市功能转型等多重挑战。
地下空间开发是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已经成为提高城市容量、缓解城市交通、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措施。
为此,结合宝山未来五年的发展总目标及区情特点,制定宝山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十二五”期间,我区提出了“建设成为体现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水平,经济稳步增长、环境优美宜居、生活幸福安康、社会文明和谐、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滨江新区”的战略目标,在全面推进城市转型的进程中,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有以下特点:1、取得成绩(1)地下空间建设规模不断增大。
“十一五”期间,我区地下空间开发量较少,截止2010年底,统计地下空间面积为255万㎡。
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建设,地下空间开发快速增长,截止2015年底,全区新增地下空间面积约209万平方米,平均每年新增42万平方米左右,总建筑面积达465万平方米。
全区地下空间工程总数约3160座,人均地下空间面积超过3.5平方米。
“十二五”期间,面积大于1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竣工)就有38座,充分说明了宝山地下空间开发的巨大需求和潜力。
(2)地下空间开发功能不断拓展优化。
“十一五”期间,我区地下空间绝大部分功能是人防工程和自行车库。
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发展,地下空间功能多样化,更多更好地服务于百姓日常需求。
轨道交通、地下停车、地下商业等新的地下功能业态显现,并呈现单体面积越来越大的特点,如红星美凯龙汶水店,配建有1.6万㎡的地下车库;家乐福卖场,地下一层商业建筑面积约2万㎡;红太阳商业广场,地下一层是商业,地下二层是车库,建筑面积共3万㎡;万达广场设地下两层(地下一层商业、地下二层车库),其建筑面积达到8万㎡,宝山整体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功能得到很大的拓展和优化。
向下生长的“未来之城”——超大型城市上海地下空间规划与开发透视
![向下生长的“未来之城”——超大型城市上海地下空间规划与开发透视](https://img.taocdn.com/s3/m/eb79116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5.png)
他山之石如今,对于城市发展来说,土地资源的利用范围早已不仅限于平面,而是立体的。
因此,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日益受到重视。
2023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提出,鼓励地上地下空间立体开发,用“地下”换“地上”。
2021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数据显示,长三角城市群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中的珠三角城市群,共同构成主导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增长极。
数据显示,早在2020年,我国东部地区的城市地下空间新增建筑面积同比上升,增长率达3.78%,尤其以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最为显著。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数据显示,上海地下空间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中心城区基本形成了多中心、网络化的地下空间发展形态。
潜力资源 地下空间开发亮点频频2023年3月,连通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与国家会展中心的地下通道hubo商业街全新亮相,不仅为这个2019年底就已开通的千余米进博会交通配套项目增加了多姿多彩的丰富业态,也为附近工作生活的市民提供了一处便利的超大商业空间。
“在新城开发、城市更新等成片建设地区,地下空间整体开发模式受到了政府和开发商青睐。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何耀淳表示,“像虹桥枢纽—国展中心这样的大型项目,从规划之初就明确了地下空间整体规划、逐步开发的原则,从设计到建设车库正式开挖,项目单个竖井开挖直径达23.02米,是目前世界最大直径竖井,建成后将提供停车位304个,有力缓解街道长期存在的“停车难”压力。
近5年来,上海市全面开展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作,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为公园、绿化腾出了更多地面空间。
三重挑战 安全、秩序和效率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人防工程建设。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和轨道交通建设,上海市的地下空间开发规模迅速扩大。
截至2023年3月28日,上海市共有地下工程43168个,总面积近1.5亿平方米,主要分为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共基础设施和轨道交通设施三类。
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关于《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草案)》的说明
![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关于《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草案)》的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d0f10a1a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0.png)
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关于《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草案)》的说明文章属性•【公布机关】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4.01.27•【分类】立法草案及其说明正文关于《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草案)》的说明——2013年9月17日在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庄少勤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就《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作如下说明:一、本条例制定的必要性地下空间是土地资源的一部分。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开始面临用地紧张的状况,向地下要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成为缓解城市用地压力、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开发地下空间的需求更为迫切。
截至2011年12月31日,本市已开发地下空间(不含地下管线和地下军事设施)31037个,包括地下铁道、地下道路、地下变电站、地下商业设施、地下文化体育设施等,建筑面积达5699万平方米。
其中,民防工程有9626个,建筑面积1527万平方米(含地下铁道兼顾设防面积293万平方米)。
我国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范与管理起步较晚。
1996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人民防空法》从民防工程建设角度涉及了地下空间开发的规范管理。
1997年10月,建设部出台了国家层面第一个有关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专门规章《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开始对地下空间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进行较为系统的规范,并明确了地下空间“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建设单位对其投资开发建设的地下工程可以依法自营、转让、租赁。
2007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城乡规划法》首次在法律层面提出了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的原则要求。
上海对地下空间开发活动的规范与管理始于地下管线与民防工程的建设。
五角场地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
![五角场地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d039022453610661ed9f42b.png)
提出的 “ 三轴五中心 ” 的发展概念, 结合地下空间开 发在该地区交通、 商业、 基础设施等系统中所发挥 的有机协调作用, 使之能充分发挥其功能效应。
"#"
・上海建设科技
建筑物内的通道联结起来。
第 ! 期・
地下步 ) % 充分考虑开发的进展而扩展网络。 行网络对区域今后发展应留有必要的通道空间, 特 别是应考虑到大流量的地铁站建设。 在淞沪路与环 # % 在重要场所布置广场空间。 岛、 政通路、 三门路 & 个交叉口都设有地下广场, 方 便人们汇聚, 在广场内设有引导标志, 便于行人识 别方向。 通过广场内设置天窗, 达到良好的采光和 防灾效果。 * % 合理考虑出入口设置。地下空间规划为地 下行人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地下步行空间, 在各地块 合理布置了地下人行空间的出入口, 使行人随时随 地根据需要从地面空间进入地下综合体, 在地下空 间的行人也可以直接上行到地面空间。 在灾害情况 下, 能在最短时间内上到地面, 为事故疏散提供了 有利条件。 !" ! 停车场网络系统 停车场根据步行者 ! % 停车场的布置集中化。
・上海建设科技
第 ! 期・
五角场地区 地下空间规划设计
周质炎 邱伟峰 冈 田 聂英杰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日本日建土木
!
背景 上海江湾五角场地区是上海市总体规划中确
% 1 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地区作为主要的人流集散 点, 实施性规划应体现地下、 地面、 地上的有机统一, 各相关设施应形成良好衔接。 高标准的要求, $ 1 立足于国际化大都市高起点、 充分体现超前性、 系统性、 综合性、 可操作性等。 "# " 目标 以人为本, 营造人与环境相融合的综合性城市 副中心。 使汇聚于此的人们能够感受到安逸、 丰富多 彩和享受 “ 开放感、 愉快感、 舒适感 ” 等的理想空间。 主要体现在以下 % 个方面: 创业、 学习、 居住、 聚会、 休息、 娱 ! 1 将工作、 乐、 购物等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城市中心。 ) 1 环绕于多姿的绿化和连绵的水边空间之 中, 创造出绿化和水相融合的生态城市中心。 % 1 对所有的外来人口或地区内的来往道路, 都能提供无障碍的交通方式以及安全、 舒适的交通 环境的城市中心。 $ 理念 支持地面活动, 充分发挥地面特性的地下空 $# ! 间
上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发展战略研究
![上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发展战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0e7753c55270722182ef70b.png)
中层:(-15~-40米)
地下物流管道、危险品仓库、地下道路;
深层:(-40米以下)
主要安排特种工程作为远期开发空间
三 主要任务与发展战略 (二) 发展战略
第五.专业规划与整合
1. 地下交通系统规划 2. 地下市政管线系统规划 3. 民防工程与城市防灾系统规划 4. 大型地下综合体系统规划
三 主要任务与发展战略 (二) 发展战略
第二.总体布局
“一个中心、四个副中心、八 个重点地区、十七个交通枢纽为 重点,以及总长度约500公里轨 道交通线网为主干网络的地下都 市格局。
三 主要任务与发展战略 (二) 发展战略
第三.分区规划
1. 市级中心 2. 市级副中心
3. 地区中心
三 主要任务与发展战略 (二) 发展战略
1. 沉降与塌陷及对周边环境和设施的影响 2. 地下水与土体污染 3. 振动、噪声与空气污染
二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 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确立“科技引领、规划先行,交通
优先、防灾同步,突出重点、适度开发,结构优化、系统 整合,以人为本、创新求变,保护环境、协同发展”的指 导思想。
城市地下空间是重要的、宝贵的自然资源。
5. 地下物流及仓储设施系统规划
6. 城市竖向空间整合规划与设计
三 主要任务与发展战略
(二) 发展战略
第六.科教兴市战略
1. 优选发展的10大科技领域
(1).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理论、方法与技术规范。 (2).大型、深层地下空间设施建设新技术与成套机械设备的国 产化。 (3).轨道交通的运营车辆及相关设备的国产化。 (4).地下空间环境舒适性与安全性营造的理论、方法、标准及 相关设备研制。
第四.分层规划
上海构筑1600万平方米地下城
![上海构筑1600万平方米地下城](https://img.taocdn.com/s3/m/9ce4da4be45c3b3567ec8b89.png)
上海构筑1600万平方米地下城上海市正在制定一项规划,将1600多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打通,从而形成一个“地下的上海”。
这个看起来有些像黑客帝国里边“锡安城”的规划将于2007年4月出台。
在城市发展凸显土地资源短缺问题之后,地下空间开发越来越为人所关注。
在2006年11 月30日上海市民防办、市地下空间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共同主办的“城市地下空间综合管理学术研讨会”上,上海市民防办有关人士透露了这一信息。
城市“三维”新地图“上海的城市地图应有两张,一张是地上的,一张是地下的,这不是幻想。
”上海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侯学渊教授说。
而目前上海正致力于把地下的这一张“城市地图”构想变成现实。
上海城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伍江告诉记者,上海目前正筹划建立地下城网络,包括“一个中心”(人民广场)、“四个分中心”(五角场、徐家汇、花木、真如地区),以及“八个重点区域”(上海南站、静安寺、浦东张杨路、东方路、徐家汇、外滩、北外滩和世博园区)。
“这个重点区域组成的地下城网络的形成,将进一步带动中心地下区域商业的发展,同时形成以地下中心区域为核心向周边区域辐射的态势”,伍江说。
事实上,上海交通枢纽的地下商业已经有相当成功的先例。
比如人民广场的地下空间,是上海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空间形态上最为四通八达的“地下城”。
据相关资料显示,购物广场占地2.5万平方米,相当于3个半足球场,日均人流量近3万人次。
“今后的上海地下城市规模庞大,浅层地下四通八达的地下街将各个街区、办公楼与地铁连接起来”,伍江为记者描绘出这样一幅图景:宽阔的地下市政隧道容纳了水、电、煤气、信息、垃圾运输等多路管线。
再往下是四五层甚至七八层的地下综合体,地铁站、商场、大型超市、餐饮、停车场甚至图书馆、体育场馆一应俱全。
地下30米处的地下高速公路将穿越各个地下交通枢纽,把郊区与市中心紧密相连。
从一点到另一点的人流、物流的移动,大量在地下完成。
而在新一轮上海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的高潮中,世博园区将成为建设重点。
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标准
![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2bac967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c.png)
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标准一、总则1 为规范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行为,提高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水平,促进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制定本标准。
2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内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地下空间项目的规划设计。
二、术语和定义1 地下空间:指地球表面以下的空间,包括天然形成和人工开挖、填筑所形成的地下空间。
2 地下建筑:指在地下空间中建造的建筑物,包括地下公共建筑和地下工业建筑等。
3 地下交通设施:指在地下空间中建设的交通设施,包括地下铁路、地下公路、地下停车场等。
4 地下市政设施:指在地下空间中建设的市政设施,包括地下管线、地下污水处理厂、地下垃圾处理厂等。
三、规划设计原则1 符合城市规划原则: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的要求。
2 综合利用原则:地下空间应综合考虑交通、市政、公共设施等多种功能,实现综合利用。
3 可持续利用原则: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应考虑可持续利用的要求,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4 防灾原则:地下空间应考虑防灾要求,具备相应的防灾设施和措施。
四、规划设计要求1 功能分区:地下空间应按照使用功能分为不同的区域,包括公共设施区、商业区、工业区、交通设施区等。
2 交通组织:地下交通设施应合理组织车流、人流和疏散,确保交通安全和顺畅。
3 市政设施:地下市政设施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市政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4 公共设施:地下公共设施应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五、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1 环境保护: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应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资源节约: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应注重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减少能源消耗和浪费。
上海地下空间立法已列入五年规划
![上海地下空间立法已列入五年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7d090801f78a6529647d53f9.png)
的要 求 很 高 。其 中更 换 支座 的顶 升施 工 尤 为 困难 ( 图5, 见 ) 因为 该 桥 上 部 结 构 连 续 跨 数 较 多 , 顶 对 升 的 同 步 性 要求 更 高 。此 工 程 采 用 P C控 制 液 压 L 同步 系 统 作 为顶 升 千斤 顶 组 的控 制 系统 ,安 全 有 效 地 达 到 了 同 步 顶 升 的要 求 , 制 精 度 在 ±2I1 控 I TI T 以内。 随 着 近 年 来 公 路 改 造 加 固工 程 的 日益 增 多 , 其 桥 梁 加 固和维 修 技 术 日益 成 熟 。该 工 程 正 在 施 工过 程 中 , 预计 于 今 年 9月底 结 束 。
五 ” 划 时予 以统 筹 考 虑 。 规
上海地 下 空 间立法 已列入五 年规 划
上海城市地 面可用空 问有限 ,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急待转换 。 今年上海 “ 两会 ” , 上 陈 晶莹等 1 位代表提交议案《 1 上海市地下空 间综合开发利用管理条例》 目前这一议案 已得 , 到审 议结 果 报 告 , 人 大常 委会 已将 地 下空 间立法 作 为 预备 项 目列入 五 年立 法 规 划 。 市 陈 晶莹 等 代 表认 为 , 下 空 问是 重 要 的城 市 空 问 资 源 , 理 开 发 地 下 空 间 , 利 于 扩 地 合 有 大服 务业 规模 , 进 城 市 经 济 发 展 , 善 城 市 地 面 环境 。 目前 , 围地 下 空 间开 发 利 用 的 促 改 我 相 关 法 律 法 规 很 不 完 善 , 下 空 间 的所 有 权 、 用 权 、 理 权 以及 地 下 空 间 开 发 战 略 、 地 使 管 方 针、 政策 、 管理体制 、 建设 标准 、 技术 标准 、 设计施工规程等一 系列 问题 都处于无 法可依 的 状 况 。上 海 市 地 下 空 间 “ 自为政 ” 各 的单 一 开 发利 用 模 式 , 不适 应 现代 城 市 发 展 的要 求 , 他 们建议从 地下空间规划 的制定 、 地下空 间开发使用管 理 、 地下空 间建设工程 管理等方 面 作 出规定 , 为地下 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 法律保 障。 市 人 大 内司 委认 为 ,随着 经 济 社 会 持 续 快 速发 展 ,转 变 地 下 空 间开 发 利用 模 式 已成 为上海市城市建设亟待解决 的问题 。市人大常委会 已将地下空间立法作为预备项 目列人 五年立法 规划 。建议市政府 高度重视对地 下空 间的综 合开发利 城 市道 桥 与 防 洪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专题研究——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专题研究——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b308602f78a6529647d53d0.png)
1.引言宝山区位于上海市北部,面积293.7km2,现有总人口81万,随着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整体布局,区域正以“二、三、一”产业发展方针为主导,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由单一功能的近郊工业区向具有综合功能的生态、生活、生产协调发展现代化滨江新城转型,正成为上海北部的新型城区。
据近期宝山区人口综合管理数据库公布数据,宝山区人口达125万,至2020年居住人口将达到150万,城市化水平可达98.7%,集中城市化地区城市建设总用地约232km2。
随着上海中心城区的延伸和拓展,人口及社会车辆的增加、市政设施负荷的压力,以及整体环境的改善,科学规划开发地下空间已势在必行,其在整合交通设施,净化地面环境、扩充城市容量上的独特优势及对区域总体规划的主题体现具有重要作用。
自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由上海市地下建筑设计研究院、宝山区民防办和区规划局开展的《宝山区区域地下空间总体规划》专题研究,业经两年多时间的调查研究、分析评价、测算控制、规范布局、深化完善,反复听取社会各方意见,进行协调调整,完成了《宝山区区域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在有关部门支持下,并经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领衔,解放军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市民防办、市规划局、市规划院、市交通规划所等专家和相关部门评审一致通过,认为该规划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对现状进行了充分调研,内容丰富,原则明确,思路清晰,编制的深度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宝山区区域地下空间总体规划》根据《上海市地下空间概念规划》和《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结合宝山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前提,坚持可持续发展、地下地上协调共同发展的观点”;“《宝山区区域地下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在全国居于前列,部分观点和理念有创新。
为编制其他城市区域的地下空间总体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宝山区区域功能布局规划及综合交通规划特点2.1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业已形成《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纲要》和《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2005~2020)》已先后经上海市政府批准实施。
46.超大城市地下空间分区规划策略探索——以上海长宁区地下空间规划为例
![46.超大城市地下空间分区规划策略探索——以上海长宁区地下空间规划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8a68759852458fb770b568c.png)
超大城市地下空间分区规划策略探索——以上海长宁区地下空间规划为例刘律,孙烨摘要:随着城市发展与技术进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作为缓解城市建设密度与强度过高问题,提升城市运行效率与环境品质核心手段之一,已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
但国内现有地下空间规划探索集中在城市宏观尺度与地块微观尺度,对于中观城市分区尺度的规划实践和理论总结较少。
本文结合在上海长宁区的地下空间规划探索,提出中观尺度的地下空间规划应抓住明晰布局模式与空间结构、整合各专项系统以及明确控制指标体系与实施机制三项核心规划策略。
文章最后对城市中观尺度地下空间规划技术方法和后续探索要点进行总结与思考,为今后类似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大城市,地下空间,分区规划策略1城市地下空间研究综述随着城市发展与技术进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作为缓解城市建设密度与强度过高问题,提升城市运行效率与环境品质核心手段之一,已成为当今城市建设的热点,相关的规划实践与理论总结也日益增多。
理论研究方面,随着国内许多大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发展,出现了地下空间相关规划理论研究,如陈立道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中国工程院课题组的《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等。
此外,陈志龙等(2006)从规划控制为入手,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控制与引导方法,并分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控制与引导要素。
王曦等(2014)在分析我国现状城市地下空间分类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从城市地下空间的本质出发,探讨了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体系对分类标准的要求,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分类原则与方法,建立了7大类、25小类的城市地下空间二级分类体系,以上地下空间规划理论促进了地下空间规划项目实践的推进。
实证研究方面,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总规和控规两个层面上,总规层面的地下空间规划多数以全市或者中心城区为规划重点,麻永锋(2012)以杭州为例,对地下空间法律体系的建设、规划体系的建立、项目的运作管理、项目的投融资和运营维护进行研究,蒋维科(2015)以苏州为例,就地下空间规划的内容与指标体系进行研究,提出契合地方实际发展的量化指标,汪瑜鹏(2011)以武汉市武泰闸地区为例,在地下空间规划中提出强度分区的概念,并针对各类专项内容进行规模预测。
上海地下工程施工规划
![上海地下工程施工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8722ec8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d.png)
上海地下工程施工规划一、背景及意义上海,作为中国的一座现代化大都市,面临着人口增长、城市用地紧张、交通拥堵等多方面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海提出了“地下空间发展战略”,计划通过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实现地上地下空间的协调发展。
在此背景下,上海地下工程施工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它将对上海市的城市发展、交通改善、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规划目标1. 提高地下空间利用率,实现地上地下空间协调发展。
2. 完善地下交通网络,缓解地面交通拥堵问题。
3. 加强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4. 保障施工安全,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 推广先进施工技术,提高施工质量。
三、施工规划内容1. 地下交通工程:包括地铁、轻轨、隧道等,规划新增地铁线路若干条,延长现有地铁线路,新增隧道工程,提高地下交通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运行效率。
2. 地下市政工程:包括供水、供电、燃气、通信等,对现有市政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提高设施的运行能力和可靠性。
3. 地下商业与文化设施:规划新增地下商业街区、文化设施、停车场等,提高地下空间的商业价值和休闲功能。
4. 地下防护与安全设施:加强地下防护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抵御自然灾害和事故的能力。
5. 施工技术研究与创新:加大对先进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力度,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四、施工方案及技术路线1. 施工方案: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工艺,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
2. 技术路线: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例如:使用盾构机进行隧道施工,减少对地面交通和环境的影响;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提高结构质量和施工速度。
3. 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立健全施工组织和管理体系,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五、施工进度安排1. 前期准备: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 施工阶段:根据施工方案和技术路线,组织施工力量,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
五角场地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
![五角场地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d039022453610661ed9f42b.png)
"#"
・上海建设科技
第 ! 期・ 忙的干道和路口, 通过 *+, 电调网络的全面实施, 既不影响其它交通, 又方便乘客出行及换乘, 保证 客流 的连续 性, 提高 出租 车的载 客率 和里程 利用 率。 今后城市的出行将越来越多地 & $ 公交网络。 依赖于多种方式紧密组合的方式链。 换乘是将各种 交通方式紧密衔接的关键环节, 方便的换乘应该具 备空间紧密、 时间紧凑和收费优惠等基本特征。 本 次规划方案中, 地铁车站与公交枢纽、 地下停车场、 地面 公交车 站、 出租 车扬 招点等 建立 了良好 的衔 接, 既提高了公共交通系统内部的运行效率, 也促 进了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的协调运行。 !" $ 基础设施网络 根据五角场地区地下管线现状和地下空间实 施性规划, 在本次实施性规划范围内, 主要配合淞 沪路地下综合体建设, 在淞沪路两侧人行道和非机 动车道下, 设置支线综合管沟。 纳入支线综合管沟 的管线主要有电力排管、 信息管、 通信导管、 小口径 上水管和燃气管等。 支线综合管沟竖向布置在 - . 管顶留 ! / 左右供小管线 " & / 表层地下空间内。 穿越, 遇交叉、 河道处采用倒虹形式, 局部落深。 在 淞沪路地下综合体范围内, 设置综合管沟夹层与支 线综合管沟相连, 收容相关基础设施管线。 !" % 地下工程的综合防灾 在规划设计地下空间时, 防灾、 安全等是首要 “ ” 的考虑因素。 确保人身安全 是防灾、 安全等措施 的第一原则。 规划中充分结合了综合防灾要求。 !" & 人防工程 五角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开发与民防建设有 机结合, 满足了 “ 长期准备, 全面规划, 重点建设, 平 战结合” 的规划方针。 ’ 结语 五角场地区的地下空间规划为该地区形成具有 魅力的公共活动空间提供了建设控制依据。 地下空间规划的实施, 不仅受到已建和在建工 程的影响, 还受到现有许多法律、 法规的制约。 政府 应尽快制定相关政策, 鼓励社会积极合理地利用地 下空间。 地下空间建设改造难度比地上更大, 因此, 建 议在进行大规模地面改造、 建设的同时应尽早做好 地下空间规划, 以避免给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留下 遗憾。
上海市地下空间概念规划
![上海市地下空间概念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d551284d453610661ed9f4d2.png)
为避免与其它地下市政设施的矛盾和施工时对城市交通的影 响,地铁车站应避免占用主要道路的整个交叉口。
轨道交通线路可研究利用隧道结合设置电力、通讯电缆。
地铁通道、出入口、风井及冷却塔等建构筑物,应尽量结合 建筑物设置,如没有条件,应尽量设置在地下,减少地面构筑 物的高度和体量。
2、地下立交和地下道路
(九)民防工程
民防工程建设一般结合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等重点地区的开 发改造,结合居住区、大型公共建筑、大型地下交通工程、 地下综合体和新建、扩建地面医疗设施等同步进行,并应通 过各类地下设施互相连通,形成网络。
现代城市民防建设要体现平战结合的特点,使民用设施和 民防设施统筹考虑、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实现地下空间资 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十) 中、近期建设重点
中、近期上海城 市地下空间开发利 用的重点是四个结 合,即结合轨道交 通建设、结合架空 线入地、结合绿地 和开放空间、结合 重点地区的功能开 发,推进建设一批 骨干工程 。
上海地下空间近、中期建设规划
规划近期(2007年前)重点建设“东南西北中”八大骨 干工程:东为世纪大道东方路交通枢纽;南为上海南站;西 为静安寺地区、中山公园交通枢纽、宜山路~凯旋路交通枢纽; 北为虹口足球场交通枢纽、江湾五角场副中心;中为人民广 场综合交通枢纽等。
3、坚持地上、地下一体化发展原则,使城市的地上、 地下空间统一规划、同步建设、互为补充。
4、坚持突出重点原则,上海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点要 和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相结合,和轨道交通枢纽相结合, 注重解决交通问题。
5、坚持“平战结合”原则,处理好地下民防设施和非民 防设施的兼容和转化,既能在平时作为民用设施进行 合理利用,又能确保与战争和灾害状况下的特别需要 相衔接。
上海外滩通道与地下空间总体设计
![上海外滩通道与地下空间总体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5dfd8f9aef8941ea76e05dc.p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匝道上层车道中心线
&$$
.&$
!"!
・上海建设科技
#$$% 年
第 # 期・
市政与交通
和 * 个下客位; 地下 + 层为旅游车停车区和设备区, 外滩交通枢纽总建筑 设置了 ’$$ 个旅游车停车位。 面积为 +- *%% )# 。 结合外滩通道、 中山东二路地下空间以及外滩 交通枢纽的建设, 该地区将形成中山东二路南北向 地下空间开发轴线, 沟通沿江地块的地下空间; 通过 外滩交通枢纽, 沟通滨江地区、 古城公园和豫园地区 等的地下空间, 形成东西向轴线。 这样, 形成四通八 达的整体地下空间, 沟通、 联系主要旅游景点和周边 地下人行、 商业和停车等空间, 改善区域的可达性, 提升旅游服务功能, 改善区域环境。 % 结语 . ’ / 外滩通道的实施, 使被割裂的滨水地区与西 侧街区重新融为一体, 重现了历史风貌, 改善了区域 环境, 为重塑外滩功能、 最大限度地实现外滩价值创 造了条件。 . # / 外滩通道的实施, 将使外滩地区多出 # 0)# 左右土地, 作为城市公共活动和文化展示场所, 真正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 + / 外滩通道的总体布置, 适应了城市交通发展 的特点, 有效地利用了核心区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 是以地下道路的形式, 协调城市风貌保护、 功能重塑 和交通发展的创新和尝试。 . & / 外滩通道实施, 将为上海举办世博会提供良 好的环境和交通, 体现了城市功能、 环境与交通和谐 “ 发展的方向, 是对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的世博主题 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