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重点专科三年发展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重点专科三年发展规划

乐清市中医院重点专科三年规划( 儿科)

——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2012 年儿科被设为我院重点专科,为了更好地传承以及创新中医药文化,为了

保证和推动儿科特色专科建设,规范特色病种诊疗方案,实施中医儿科专科临床路

径管理,强化信息数据统计质量,也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

求,经科室成员开会充分讨论,拟定了年度建设计划和工作方案。

一、专科规模

我院儿科科现有人员 4 人,其中副主任中医师医师 1 人,主治中医师 1 人,住院医师1 人,轮转医师 1 人。科室现有设备低频治疗仪 1 台,雾化器 1 台。我科以门诊收治病人为主,在治疗上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中西结合治疗,取得一定成

绩。并在门诊临床中发挥中医特色治疗,开展穴位外敷疗法治疗小儿汗证、多涎、

三伏天冬病夏治治疗小儿哮喘、过敏性咳嗽、易感、鼻炎、咽炎; 膏方等; 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我院的特色专科。

二、主要发展方向: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制定凸显中医特色优势、理法方药相一致、的中医儿科特

色病种规范化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制定完备的特色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特色

病种质量控标准。逐步建立完善的中医药临床评价体系,建立符合中医药临床评价

要求的临床数据管理以及分析系统,探索中医药临床诊疗技术创新和疗效评估。创

建严格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优势病种的临床路径,强化特色病种质量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和医疗质量,提高中医医疗技术水平和临床疗效,降低医疗成

本,提高病人满意度。特色病种平平均年门诊人次逐年增加。诊疗方案体现中医临

床思维且规范可行。在疾病诊治的整个过程中体现中医理念,在治疗过程中首选中

医药解决问题,特色病种临床疗效明显。

三、中医诊疗方案的制定:

1、2012 年按照浙江省特色病种诊疗规范,我科室两次会议讨论制定的特色病

种为: 支气管哮喘、小儿便秘、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小儿积滞。特色技术操作为: 冬病夏治三伏天敷贴疗法,小儿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汗证,中暑刮痧疗法。

2、2013 年,按照国家级特色病种诊疗规范,并在2012 年特色病种发展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重新确定特色病种,分别为小儿哮喘( 气管哮喘) 、小儿泄泻( 小儿腹泻病) 、肺炎喘嗽、小儿便秘。特色技术操作为: 冬病夏治三伏天敷贴疗

法,小儿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汗证。

四、特色病种的实施:

1、确定特色病种,并制定相应的特色病种诊疗方案。 2 、建立特色病种的中

医药疗效评价。

3、建立特色病种的中医特色疗法,进行规范化临床确证,形成规范化操作规

程益推广使用。

4、不断总结重点病种中医治疗经验,发挥各自优势,取长不短,不断提高临

床疗效。

5、建立完善系统性强的和完善的儿科各特色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和疗效评价

体系。

6、建立特色病种小儿哮喘( 气管哮喘) 、小儿泄泻( 小儿腹泻病) 、肺炎喘嗽、

小儿便秘临床数据库及随访工作。发展特色技术,小儿汗证穴位敷贴疗法、冬病夏

治“三伏天”穴位敷贴疗法,中暑刮痧疗法并作临床疗效观察研究。

7、加强学术交流,将本专科建设成为中医药诊治重点病种的高级人才培养基

地和学术交流中心,建立乐清市中医儿科的培训基地。五、人才培养:

1、学科带头人王建敏医生为本专业副高职称人员,在学会组织中担任本专业

市或市以上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以上职务,以学科带头人作为统率业务建设与科室

管理的核心力量,形成专科建设队伍年龄上老中青相结合、技术上主动传帮带与务

实进取并存的良好格局,三年内培养1-2 名后备学科带头人。

2、积极培养与特色专科建设相适应的学科技术骨干,保证专业技术人员有相

应的执业资格,三年内每年选送 1 名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

六、关键指标:

1、每年开展新的中医重点病种1-2 种或细化研究,不断进行总结优化。建立

可供推广应用的儿科疾病中医药诊疗临床方案,临床疗效提高3%-5%

2、拟添置低频透药治疗仪—FBG-1型离子导入治疗仪 2 台; 雾化吸

入治疗仪 5 台。

3、每年申报课题 1 项以上,紧密结合中医病种的优化及新技术开展。 4 、科室各项业务量年平均增长10%以上,门诊人数平均增加5%以上。七、具体措施:

1、争取医院政策支持,为低年资医师外出学习创造外出学习交流创造条件。

2、扩大报销和奖励范围,支持高级别中医科研和论文发表。 3 、新设备、新项目的考察和引进,优先考虑有利于中医项目的开展。 4 、加大力度对高级别学位、职称、外出学习、学位任职等工作的支持。

5、组织科室人员的中医知识培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