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众传播的社会责任
大众传媒的人文视角与社会责任
![大众传媒的人文视角与社会责任](https://img.taocdn.com/s3/m/473595627e21af45b307a878.png)
播 媒 介 接 收 传 递 的 信 息 , 瞬 息 变 幻 的社 在
会 节 奏 中 . 选 和 过 滤 对 于个 人 发 展 与 生 筛
存 有 普 遍 意 义 的 价 值 观 念 、 息 内 容 。但 信
是 在 当前 中 国社 会 环 境 加 速 转 型 的 变 轨 阶 段 , 想 选 择 的多 元 化 、 济 利 益 的 复 思 经
然 可 能会 有 一定 的 接 受 层 面 , 是 并 不 能 但
达 到语 言 严 谨 和 普 适 的 效 果 。现 在 有 些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缠 绕 纠 葛 , 得 媒 体 在 这样 的 背 景 之 下 既 使
要 坚 守 又要 反 攻 而有 些 传 媒 在 喉 舌 与 利
益的博弈之间所呈现出的轻担当重实利 、
传 播 往 往 通 过媒 体 , 众 经 常 性 地 接 触 到 受 传 播 媒 介 引 进 或 介 绍 的 词 汇 、 言 , 成 语 也 为 受 众 的用 语 习 惯 加 以巩 固 。 是 对 于一 但 些 没 有 经 过 标 准 审 核 的缩 写 、 称 、 词 简 新 汇 等 , 众 媒 介 有 时 也 并 不 加 思 考 地 采 用 大
体 包 围 的现 代 社 会 , 年 人 已经 成 为 媒 体 塑 造 的 一代 人 。媒 体 对 于人 的 生 活 产 生 何 种 影 响 便 显 得 十 分 重 要 , 别是 青 特
媒 体 对 营造 健 康 、 序 的 社 会 环 境 , 培 育安 定 的 社 会 , 造 良好 的 文化 氛 围 , 有 对 塑 具有 尤 为 关键 的 作 用。因此 , 体 要 以 媒 真 正 的人 文 关 怀 即科 学 而 理 性 的 人 文 关 怀 为 复 归和 基 点 。 淀 其 具 有 的 强 大说 服 力 与 感 染 力 , 功 地 完成 舆 论 引 导 积 成
大众媒介的社会责任
![大众媒介的社会责任](https://img.taocdn.com/s3/m/4d62d49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e.png)
大众媒介的社会责任近几十年来,大众媒介(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互联网)在社会交流、信息传播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媒介的不断发展,媒介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问题。
本文将就大众媒介的社会责任问题进行探讨,并介绍一些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工具,大众媒介在社会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随着新闻报道和言论自由的扩大,以及音视频技术和互联网传播的高速发展,大众媒介可能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失实报道和谣言传播大众媒介中往往存在传播失实信息和谣言的情况。
这种情况不仅会误导受众,还可能危及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形象和利益。
2. 暴力和色情内容电影、电视剧和网络视频中大量的暴力和色情内容也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它们可能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3. 侵犯隐私网络和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应用也可导致个人隐私的泄露和侵犯。
此类问题也令人担忧。
上述问题显示出大众媒介在社会中必须承担严肃的社会责任。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和解决方案。
二、大众媒介社会责任的应对方法在如何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大众媒介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1. 提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媒介现场记者应该进行独立的信息采访,并对所听到的信息进行第一手筛选和核实,杜绝谣言和失实报道;此外,对于任何重大事件,必须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避免片面报道和情绪化的操作。
2. 制定政策和法规国家机构和政府应该加强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大众媒介进行规范和监管。
3. 增强媒介自律媒体自律,是一项重要而成功的防范措施,新闻媒体应该制定详细的新闻伦理规范,同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监督和约束。
4. 强化教育和知识普及大众媒介不仅应该对公众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理念,同时也应该加强自身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
三、结论在新科技和媒介发展的同时,大众媒介必须肩负相关的社会责任。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道德与社会责任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道德与社会责任](https://img.taocdn.com/s3/m/e418d626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0.png)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道德与社会责任一、概述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在我们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随着新媒体的引入,传媒业的传播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新媒体时代的传播道德和社会责任也备受重视。
本文着力探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道德和社会责任,从传播道德的自我监督、社会责任感的履行等角度深入分析。
二、传播道德的自我监督在信息时代,传媒业的传播效应十分显著,我们每天都接收到海量的信息。
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传播道德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播道德自我监督是指传媒机构和从业人员在从事新闻传播的过程中,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严格遵守伦理规范、法律规定和职业道德标准,积极引导公众舆论并消极遏制不良舆情的形成。
1.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精准把握新媒体动态面对新媒体时代的传播道德问题,传媒机构及从业人员应该多关注新媒体的动态,密切关注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以及各种热点社会事件的走向。
从而及时推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提升公众参与度和接受度,同时遏制不良舆情的产生,保护公众健康的心态。
2.路在何方?道在心中传播道德自我监督需要从传媒机构自身内部建设开始。
首先是要加强传媒人内部的职业素质建设,强化道德底线,严格执行职业道德标准。
其次在遇到传播道德问题时,需要从内心认识问题、从内部解决问题,防止平淡的新闻报道上被夹带谣言、诈骗等不良信息。
并且也要及时严肃追究所犯错误。
三、社会责任感的履行社会责任感是新媒体时代传播道德的重要一环。
强化社会责任感,让新媒体成为社会稳定的助推器和文化软实力的整合导向,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1.与人为善:用善意传播,传递社会正能量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过程中,传媒机构及从业人员要学会用善意传播,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鼓励社会正面行为,唤醒社会责任感,实现发展与服务相统一,弘扬优秀文化,引导潮流引领市场。
2.亲民亲民再亲民:让信息传播到人民群众亲民是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应有之义。
新媒体作为一种大众化的媒介,其特点在于信息的便捷性和实时性,同时也应该尽可能的让广大群众能够接收到这些信息。
大众传媒的伦理责任
![大众传媒的伦理责任](https://img.taocdn.com/s3/m/f2190c12a76e58fafab003e8.png)
浅论大众传媒的伦理责任信息时代,随着交往和认知的需要,人们对大众传媒的信息依赖更加强烈,大众媒体对受众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信息的接收、理解、应用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经济发展先机。
基于社会责任,大众传媒必须遵循一定的新闻伦理道德尺度,以保证最终传播意义的实现。
一、大众传媒伦理道德的理解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通过人们的自律或通过一定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新闻伦理,是指媒介及大众传媒工作者依据社会责任的要求、出于自律的需要而制定的成文或不成文规范。
它是从业人员高度的道德感和责任心。
大众传媒伦理道德是媒体人文关怀精神的延伸和提高,是媒体通过对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实的传播,表达一种使人类向着生命优化的方向发展的愿望和信念,它要求媒体在向人们提供确实可靠的事实的同时,对事实的意义加以解释、评判,从而对人的生存发展、行为实践与终极追求起到某种引导和规范作用。
简单地说,大众传媒不仅要在告诉人们“事实是怎样”。
还要告诉人们“我们应该做什么”,以帮助人们分析、判断一切情况,进而实施相应的行为,在合乎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的基础上,求生存,谋发展。
二、大众传媒伦理道德应坚持的原则大众传播是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利用媒介技术与大规模的受众进行信息传递或信息互动的过程。
大众传媒有自己的宣传目的和经济目标,但是基于大众传媒在社会个人生活中所扮演的“信息传输”和“舆论导向”角色。
在所有利益关系中,大众传媒的一切关系与行为应当符合公正或正义,即体现出一种公正或正义原则:媒体的传播活动应当把握新闻本质真实性,即体现出一种真实原则。
在对待他人和事物的态度和行为中,媒体应当富有仁爱性,即体现出一种仁爱原则。
在个体自我的追求目的中,媒体应当享有充分的自由,即体现出一种自由原则。
这些伦理原则贯穿传播活动之中,它关注人生的最终目的和意义的实现,并由此指向对社会的理想与期望,引导受众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全人类的社会理想相结合。
商业化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传媒因素--兼论大众传媒的教化功能和社会责任
![商业化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传媒因素--兼论大众传媒的教化功能和社会责任](https://img.taocdn.com/s3/m/3e46b0f6700abb68a982fb4a.png)
少 电 视 节 目鼓 动 观 众 通 过 短 信 竞 猜 死 亡
人 数 ; 市 一 行 人 死 于 车 祸 , 地 一 家 媒 某 当
体的标题竟然是《 骑车人“ 中头彩” 惨死》 。
可 以 用 “ 目惊 心 ” 表 达 媒 体 低 俗 触 来 之风 对 青 少 年 造 成 的 负 面影 响 。 媒体 的商
的恶 搞 、 用 的性 暗 示 、 级 恶 俗 的 享 乐 滥 低
段 , 们模 仿性 超 强 , 新 立 异 , 有 反 叛 他 标 具 精神。美国社会学者克特 ・ ・ w 巴克 认 为 :
每 个 孩 子 的 生 物 潜 在 能 力 非 常 广 泛 和 不 确 定 ,在 他 们 尚未 成 熟 的 漫 长 岁 月 里 , 他
会 公 害” 大 众 传媒 强 大 的教 化 功 能 令人 忧 心忡 忡 , 此媒 体 必 须 从 传 播 内容 和 传播 形式 上 负起 社 会 责 任 . , 因
在 大力 加 强 和 改进 未成 年 人 思 想 道德 教 育 的 背景 下 ,保 护 青 少年 在 健 康 的 传 媒 环 境 里 生 活 已 经成 为 大众
布的 《 2 第 2次 中 国互 联 网络 发 展 状 况统 计 报告 》 示 , 至 20 显 截 0 8年 6月 底 , 国 我
美 国 的一 项 调 查 表 明 , 国青 的 暴 力 行 为 有 2 8岁 0 万 件 。青 少 年 看 多 了暴 力镜 头 和信 息 , 以 为 暴 力 就 是 当 前 的 社会 现 实 , 使 用 暴 力 对
经 济 全 球 化 时代 带 来 资 讯 全 球 化 , 大 众 传 媒 传 播 内容 之 丰 富多 彩 前 所 未 有 : 据 统 计 , 目前 中 国 有 3 2 15家 电视 台 。0 7 20
大众传播的主要传播制度概述
![大众传播的主要传播制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574485627e21af45b307a80b.png)
大众传播的传播制度概述大众传播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社会生产中的各种因素都影响着大众传播。
因此社会制度对大众传播的影响体现为一定形态的传播制度。
社会制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围绕着一定目标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的和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
传播制度则是社会制度中直接或间接对大众传播起着控制和制约作用的社会传播规范体系。
主要的传播制度有以下几种:极权主义传播制度:源于专制社会,强调国家应该对传媒严加控制,承认封建君主和特权阶级对报刊等传播媒介拥有绝对统治权,是封建君主专制和军人独裁国家所采取的传播制度。
最大特点: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自由主义传播体制:资本主义最早形成的一种新闻理论系统,是西方新闻体制的基石和主导性理论天赋人权原则和主权在民学说。
重点强调意见的自由市场和真理的自我修正。
真理的自我修正理论以意见自由市场理论为基础,认为正确意见和错误意见应该同时见诸报刊。
相信人是理性的。
然而自由主义报刊体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空想成分。
社会责任论:认为自由的传播业只能危害社会,传播工作者应该担负起教育公众的社会责任。
报刊的自由应受到限制,完全的自由和绝对的自由是没有的。
报刊必须约束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它并未从根本上消除媒介和社会大众的对立。
苏联式共产主义传媒体制它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以苏联为首建立起来的一种传媒体制。
媒体应理解领导人的意图,通过提供通俗化的“启发”,提高人们的政治觉悟。
为达到认识上的统一高度,苏联对媒体实行严格的管制和检查制度,不让国外的媒体信息在国内传播。
它强调公众的新闻自由,但更重视媒体的责任,是一种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以保密的模式进行新闻检查。
民主参与理论也称受众参与理论。
这种理论产生的背景是媒介垄断使传播资源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一般民众要求自主利用媒介的意识不断提高,而现实中又缺乏可以利用的传播资源的矛盾状态下出现的。
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塑造
![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塑造](https://img.taocdn.com/s3/m/193737d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0.png)
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塑造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大众传媒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塑造也变得愈发明显。
大众传媒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以及各类社交媒体等,它们在信息传播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
然而,其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塑造究竟是积极还是消极的,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首先,大众传媒的塑造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社会价值观念的提升。
通过广播和电视台,人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与观点,了解到世界上的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
这种多样性有助于拓宽人们的思维和观念,使他们更加开放、包容。
同样,报纸和杂志的发行也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人们可以了解社会事件与热点话题的不同观点,并形成自己的判断。
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更是充斥着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它们成为人们交流和表达意见的重要渠道。
通过互动和讨论,人们有机会思考社会问题,并在广大群体的参与中形成共识。
这样的互动能够推动社会价值观念向更加平等、自由、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然而,大众传媒的塑造力量也具有负面影响。
尤其是在当今商业化的媒体环境下,一些传媒机构和平台追求热门话题和大众眼球,而忽视了事实真相和价值观的引导。
他们通过夸大和渲染,制造焦虑、恐惧和争议,以吸引更多点击和收视率。
这种倾向使得大众传媒过分依赖煽动性的标题和观点,不利于真实信息的传播和价值观的塑造。
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受到了严重挑战。
虚假新闻和谣言泛滥成灾,误导了大众的价值观念,使人们对真实性的判断力变得麻木。
长期以往,这些负面影响容易滋生出消极、偏见和偏执的价值观念,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和信任度。
针对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塑造,我们首先需要加强媒体的自律和社会责任感。
传媒机构和个人必须更加重视事实真相和道德底线,坚决遏制虚假新闻和不良信息的传播。
其次,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建立更加严格的监管机制,对大众传媒的内容和道德进行监督。
这有助于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以保证媒体的价值观念塑造更加客观和科学。
大众媒介的社会责任
![大众媒介的社会责任](https://img.taocdn.com/s3/m/ce2a980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9.png)
大众媒介的社会责任大众媒介的社会责任摘要摘要::在现代社会,大众媒体不仅以其特有的视角和特定的方式报道社会、解释社会、分析社会,还以它独立的意志和价值标准影响社会、还以它独立的意志和价值标准影响社会、引导社会。
引导社会。
引导社会。
面对强大的媒体,面对强大的媒体,不仅我们的社会和文化将会改变我们的生活,会和文化将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工作、外观和内心都将被重塑。
外观和内心都将被重塑。
因此媒体在这个特定的历史因此媒体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应肩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现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角度就大众传播承担着的社会责任问题进行探讨。
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众传播;社会责任;传播学关键词:大众传播;社会责任;传播学一、传播者一、传播者大众传播者拥有传播的权利,也有应尽的义务,权利和义务相伴而生。
他们所从事的活大众传播者拥有传播的权利,也有应尽的义务,权利和义务相伴而生。
他们所从事的活动是一种主体的自觉活动和职业活动,动是一种主体的自觉活动和职业活动,因而,因而,他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承担相应的社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责任。
传播为人们的行为选择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指导人们在信息选择中避免失误。
这就表明传播为人们的行为选择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指导人们在信息选择中避免失误。
这就表明信息传播者与受众在传播效果的追求上是一致的,受众对传播者是信赖的,而这正是传播者所要承担的主体责任。
大众传播者是一种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活动,如果他违犯了信息真实性的原则,违犯了向公众提供他们所需要信息的任务,从而造成人们在行为选择中的各种重大失误,重大失误,自然应当承担责任,自然应当承担责任,自然应当承担责任,包括道义上的责任和法律上的责任。
包括道义上的责任和法律上的责任。
包括道义上的责任和法律上的责任。
大众传播者无论对于信大众传播者无论对于信息的选择,息的选择,还是向受众提供信息的方式,还是向受众提供信息的方式,还是向受众提供信息的方式,都具有相当的自由权和主动权,都具有相当的自由权和主动权,都具有相当的自由权和主动权,这就决定了他们必这就决定了他们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播
![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c90e751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4.png)
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播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
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播是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简要探讨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播。
大众传媒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向人们反映出社会的真实情况,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
同时,大众传媒也是一个社会化的组织,它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包括为社会提供经济、文化、政治信息,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
但是,现实中很多大众传媒在时尚、娱乐和猎奇等方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关注度低,忽视真正的新闻价值和社会责任。
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是最基本的责任。
相比商业资本家,媒体集团的公共责任更加突出。
因为媒体不仅仅是一篇文章,它是社会文化的传播者。
新闻媒体的作用是传播信息,帮助公众了解社会事实,反映真实的社会现实。
大众传媒在履行社会责任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平衡社会责任和商业利益。
在商业竞争中,大众传媒往往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需要尽可能让自己的内容更加“吸引人”,这就经常导致严肃的新闻报道的受到忽视和误读。
这是大众传媒的一个挑战,它需要发挥它的专业知识和责任感,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文化本身拥有强大的社会力量,而大众传媒作为文化传播者,有义务扮演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角色。
事实上,许多新闻媒体已经开始重视文化传播,不仅在新闻报道上培养文化内涵,而且在影视娱乐等方面开发文化产业,帮助文化传媒和艺术表演更好地与公众沟通。
但是,文化传播还有一些挑战,如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播的效果等。
为了在传统文化保护方面做出贡献,需要大众传媒在推广现代文化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
总的来说,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播在今天的新时期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于大众传媒来说,社会责任不仅是一种抽象的道德准则,更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大众传媒责任是为社会提供真实的新闻、严谨的报道、发扬正能量的价值树立及带动社会进步的建言献策,大众传媒文化传播则是在发展中促进社会文化及形成独特的社会文化知识属性特色,这可以通过媒体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展现。
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看大众媒体的社会道德责任
![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看大众媒体的社会道德责任](https://img.taocdn.com/s3/m/451cf02df78a6529657d5308.png)
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看大众媒体的社会道德责任随着传媒市场化的深入和媒介形态的多样化,大众媒体以其独特的方式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影响人们的思维习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均发生了重大改变。
因此,媒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自守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度,分别从大众媒体的道德责任缺失现象、原因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促进媒体社会道德的重立,不在市场洪流中迷失。
媒体的社会责任是指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活动中对社会安定、国家安全和公众心智健康所承担的法律、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
大众传媒对人们的思维方式、现代生活方式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日益扩大。
媒体在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它既要承担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又绝对不能忽视其社会责任。
1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现象现代社会中,媒体同社会各事务之间紧密联系。
一方面,媒体广泛的覆盖率增加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便捷性,使得事件或者新闻信息的不良影响面不断扩大,为其扩散和传播提供了契机。
另一方面,大众媒体在部分特殊事件发生的背景下,对其治理有着不可或缺的‚协理‛作用,有时候甚至还具有‚第二决策者‛的作用。
从总体上说,‚媒体对于社会的影响具有‘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有可能会加速不良事件的恶化和潜藏危机的发生,也有可能通过良好的导向,使公众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
媒体有可能成为社会道德防线崩溃的推手,也有可能帮助社会合理价值判断标准的形成。
‛媒体社会责任缺失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片面、同质化的内容,无法进行全面的报道。
现媒体在进行信息筛选时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往往选择娱乐性的、迎合广告商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
第二,封闭的信息渠道,无法构建一个交流和批评的论坛。
传媒不仅不能促进意见的流通,反而利用自己拥有的渠道资源来限制民众表达想法。
第三,传媒庸俗化,无法阐明社会价值和目标。
作为企业的大众传媒往往会在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中迷失社会目标和社会价值,从而导致诽谤性丑闻和煽情的消息驱逐严肃新闻的倾向,人们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降低。
浅谈大众媒体的社会责任
![浅谈大众媒体的社会责任](https://img.taocdn.com/s3/m/d941ea4f336c1eb91a375d3a.png)
浅谈大众媒体的社会责任作者:魏莲子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08期【摘要】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不少媒体迷失了方向,忘记自身的责任与担当。
大众媒体应分析面临的问题,自觉发挥社会功能,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社会功能传媒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承载着激浊扬清、弘扬时代正气、醇化社会风气、弘扬和倡导主流价值观的特殊使命,更应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恪守社会责任,维护公共利益,为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主渠道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大众传媒坚持党的舆论宣传的基本原则立场,为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激励人民群众勇于实践创新,弘扬社会正气和时代主旋律等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当代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不少媒体迷失了方向,忘记自身的责任与担当。
因此,大众媒体应重视所面临的问题,自觉发挥自身的社会功能,积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一、当今大众媒体所面对的问题大众媒体是指面向广大受众,以广播、电视、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为载体的传播媒介,是职业传播者使用机械、电子等媒体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以期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传播对象中唤起传播者预期的意念并试图从各方面来影响传播对象的活动。
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不少大众媒体机构和从业人员开始随波逐流,追名逐利,为各种似是而非的庸俗腐朽的价值观推波助澜,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大众媒体更存在“低俗化、功利化、同质化”的不良倾向。
一是大众传媒在内容题材上存在的低俗化问题。
大众传播低俗化现象主要是指大众传媒在传播活动中放弃自身社会责任,而“对受众中存在的低级趣味的倾向、情绪和要求等迎合,也即对受众低浅层次审美情趣乃至官感刺激的迁就,其传播的功利性和商业性往往很强。
”诸如炒作明星绯闻、迎合猎奇心理、专重感官刺激、渲染色情暴力等种种现象。
流行语形象描述的:“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事实,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代替了端庄。
试论大众传媒的社会效益问题
![试论大众传媒的社会效益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df55be0856a561252d36fd9.png)
试论大众传媒的社会效益问题杨萌(南昌工程学院人文社科系)摘要:本文强调大众传媒作为文化产业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
大众传媒在经济协调发展、社会政治稳定、社会法律道德、社会人文关怀、社会文化引导、精神文明建设等六大方面肩负着社会责任.由此。
在这六大方面产生社会效益。
明晰社会效益是传媒文化产业生存发展的根本目的。
经济效益是基础和手段的辩证关系。
减少或避免其负面效益的产生。
关键词:大众传媒:社会效益:论述一、大众传媒属文化产业的核心层传统的大众传媒包括报纸、期刊、广播和电视,加之音像制品和网络新媒体等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现代传媒群体.进行信息传递、文化交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
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众传媒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功能日趋凸显。
在“三个代表”中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
2003年7月,由中宣部协调,国家统计局牵头,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联合参与成立。
文化产业统计研究课题组”。
课题组将“新闻、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电影”归为。
文化产业核心层”。
大众传媒被称之为。
文化产业核心层”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不仅传递、承载各种信息与经济的济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且自己也生产文化产品。
如。
广播电视节目、电视电影作品等。
大众传媒由于其性质与功能。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推动和产业规范下.已形成传媒文化产业。
二、从社会责任层面出发.探讨社会效益的内涵人们对大众传媒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力较为关注.对其社会效益尚盘f在初步探讨阶段。
笔者认为。
社会效益建立在社会责任的基础之上。
目前,人们对社会责任认识仍较为模糊。
一般只局限于论及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传媒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范畴。
由于传媒业的迅速发展,应该突破这种狭隘观念.本文力求从大众传媒是文化产业的角度出域.异质文化之间的彼此了解和对话大大增加了。
论“传媒社会责任论”的发展与现实困境
![论“传媒社会责任论”的发展与现实困境](https://img.taocdn.com/s3/m/e38c51f92af90242a995e552.png)
论“传媒社会责任论”的发展与现实困境本文试图通过1947年美国新闻自由委員会的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和1956年出版的《报刊的四种理论》有关论述,对传媒社会责任论的发展进行探讨。
当下社会经济的发展,媒介生态变化以及信息化时代到来,以西方为本位、以传统媒体为背景的传媒社会责任论面临着各种现实困境。
标签:大众传媒;社会责任论;自由表达;新媒体20世纪,纯粹的自由至上主义逐渐发生转变,代之而起的是“传媒社会责任论”。
该理论是随着西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媒体的所有制形式以及传播技术革命而产生的。
一、“传媒社会责任论”产生的背景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西方工业革命不断地深入发展,随之西方社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媒产业不可避免地也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
伴随工业化而来的是城市化,大量的人口聚集起来,为报纸扩大发行量提供了可能性。
教育的普及和人口数量的增长极大地拓宽了传媒产品的市场。
此时,报业的经营也由单纯服务民主政治逐渐转变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行为。
传媒的自由至上主义理论盛行,“观点自由市场”大行其道。
“自由至上主义理论家们认为,在传媒各种各样的声音中,公众接触到的某些信息可能是虚假的,某些观点可能是不正确的。
但是,国家无权限制那些它认为是虚假的或不正确的东西”。
“自由表达被认为是一项自然权利,一项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一项无人能剥夺的权利”。
进入20世纪,传媒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公民依赖传媒的程度日益提高。
“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大于以往任何时代的任何社会”。
但同时,传媒的所有权也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媒介公开的“观点自由市场”被少数人垄断,“现实社会里,大财团有权决定世界上发生了什么,因为大财团有权决定媒体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
”新闻和评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媒体经营者的任意摆布。
社会公众对大众传媒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这引发了学界与业界对自由主义理论的反思。
同时,政府也酝酿着如何对传媒进行控制。
略论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从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说起
![略论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从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说起](https://img.taocdn.com/s3/m/ba2ab442fe4733687e21aa47.png)
新 闻点或新 闻源 ;
— —
采制新 闻事件 的人具 有筛 从看 到事实到发 布新 闻有
选 的权利 ;
— —
一
个加工制 作的过程 ,这 中间尽 管
了。 所 以我们可 以得 出这样的结论 :
质 的东西没 有变 ,但 已经不是 原样
性 问题 , 谁办它? 为谁 服务? 这就是有 了阶
流通 过程 。 根据 传播学 原理 , 传播 必须保 证有 畅通 的信道才可 以构成传播。
3 、 传播学发展起 步较 晚 , 但它 的学术 归 类对新 闻学 的发展具有 极强 的指导作
“ 传播 总是 先 由某个 信 源发 出某 种 用 , 其 外延也要广 阔得 多 。 如果说 传播 学
、
研 究 传 播 学 对 于 搞 好 我 们 的新 闻
工 作 具 有 指导 意 义
事实本 身不是新 闻 ,只是
新 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为 : 1 、 传 播学比新 闻学研究 的范围要广 。 传播学介 于 自然科 学 ( 主要是应用科学 ) 和社会科学之 间或者二者兼有 , 但新 闻学 仅仅属于社会科学 门类 中的一种 。 2 、 现代科学技术 的发展 , 无论是广播
传播 , 又称大众传媒 , 实体被称为媒体。 媒 个 意 思 : 体是重要 的传 播工具 , 在 当今社会发挥极
为重要 的作用。
一
1 、 新 闻必须新 ; 2 、 必须是 以客观事 实 为基础 ; 3 、 报道是指对客观事实的描述。
什么是 “ 描述”呢?
— —
有倾 向性 。 这种传播方式是一部分人用媒
信息, 中间经过 某种信 道的传输 , 而到达 是一座 房子 , 那么新 闻学仅仅 是期 间的一 信宿 ” 。 ① 传播 包括 人 际传 播 、 大 众传 播 、
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构成分析
![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构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5690df76a20029bd642de1.png)
用。 ”① 现代大众传媒组织 就是一架精 心 设计的机器 , 传播从业 者都只是这架 机器 上 的一 个部件 。 按 照现代组 织理论 , 现代
组织具有真实 的 自由意志 、 具有 独立的人
因此 , 我们认为 , 在双重主体之间 , 组织应
承担传媒社会责 任中的主要责任。
二、 对谁负责: 传媒社会责任的客体
N E W S W O R L D I论 坛
大 众传 媒社 会 责任 的构 成 分析
O杨晓 强 廖俊清
【 摘
要】 大众传媒社会 责任 包括 责任 主体 、 责任客体 、 履责方式 、 履 责 内容四大结构要 素; 这 四个方面顺次相扣 , 构成 了一 个完
社 会责任 构成要素
从业人 员都是属 于 “ 组织 ”的。 什么是组 新 闻工作者身上” ③ 在具体 的传播活动 中, 器, 认 为组织按规 定要 求实现某 些既定的 会来说 , 组织与个体将共 同承担社会责任 。 并且 ,由于媒介机构超个体的行为能力决
定了它承担着个体无法替代 的组织责任 。
第 三种说 法是对社 会 “ 公众 ”负责 。 但“ 公众”是谁? 你、 我、 他, 你们 、 我们 、 他
就是传媒社会责任 的主体。 但是 , 在 现代新 闻传播行业 中 , 除了
博客播客等个人媒体 , 记者 与编辑等新 闻 织 ?“ 韦 伯 视组 织 为 一架 精 心设 计 的 机 目标 ……将人视 为组织 这架机 器上 的一 个部件 ,最 大限度地 发挥他 们各 自的作
为个体的传媒从业人员。 法国学者 贝尔纳 ・
一
流价值观 ”; 四是在传播信 息时要把 自己 作为 “ 意见 和声音 的集散地”。 当然 , 由于大 众传媒传播 的信息 千差 万别 , 在 内容上 只能给出一些原则性 的表 述。 不 同的国家 、 不 同的媒体都 有 自己的
传媒社会责任理论再思考 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
![传媒社会责任理论再思考 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5da9a76dd88d0d232d46a11.png)
《传媒社会责任理论再思考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摘要:传媒社会责任论肇端于人们关于自由主义理论弊病的反思,与传媒自由滥用直接相关,但这并不表明社会责任论否定传媒自由理念,相反,它是对自由理念的扩充和确证,传媒社会责任理论自创立以来,获得了广泛响应,在理论呼声中逐步取代了西方自由主义理论而占据了主导地位,不断深入的改革能够避免传媒组织陷入与异化政治责任、异化经济责任的冲突之中,使传媒组织具有真正的独立地位与自由权利,进而杜绝各种传媒失语、传媒缺位、传媒腐败、传媒庸俗化的现象由于传媒自由主义理论自身的缺陷及传媒滥用自由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问题早在19世纪中叶就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至1947年,以罗伯特•哈钦斯为主席的新闻自由委员会(The Commission on Freedom of the Press)发表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标志着西方传媒社会责任理论的提出。
60多年来,社会责任论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主流理论之一。
当前,我国新闻出版产业正进入飞跃发展的关键时期,提高传媒责任意识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系统梳理传媒社会责任论的理论建构,分析其理论与现实困境,探讨其实现路径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媒社会责任论的理论建构社会责任论缘起于客观现实的发展及理论自觉的进步。
西奥多•彼德森将社会责任论的提出背景总结为以下几方面:第一,通讯工业的科技革命带来了社会变迁,改变了国家的面貌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大众传媒具有了巨大的影响力,也造就了少数人控制传媒工具的现实。
第二,秉持自由主义理论的西方资本主义传媒因其经济利益最大化及自由选择最大化的追求遭受到各方面的尖锐批评,在理论上直接促成了社会责任论的提出。
第三,出现了适于社会责任论生存的新的“知识气候”,这些20世纪的新的世界观对自由主义思想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推动了社会责任论的形成。
浅析中国当代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
![浅析中国当代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https://img.taocdn.com/s3/m/d46b2f3eee06eff9aef807b3.png)
浅析中国当代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摘要:当前,新型传媒方式的不断涌现使社会责任论的实践面临众多障碍,中国传媒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又如何担负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责任成为众多学者专家研究的方向。
本文以传播的社会责任论为切入点,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新闻传播出现的新情况,揭示出当代新闻媒体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从把关人、从业者、社会监管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应对的措施与建议,重申中国当代新闻传播应该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其主要责任。
关键词:新闻传播社会责任问题对策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已经被打破,新闻信息的传播不再只是由媒体单一的、单向的传播,而是变为了新闻信息的多元化传播。
传播媒介处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与手机、网络等新型媒介新旧交融的特殊时期。
在媒介新格局的形成过程中,新闻传播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也愈来愈大,传播已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是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利器。
一、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一)新闻传播社会责任论的内涵媒体的社会责任是指新闻媒介和从业人员在新闻活动中对社会安定、国家安全和公众心智健康所承担的法律、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
60多年来,社会责任论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主流理论之一。
社会责任论认为,媒介应当享有新闻自由,但自由与义务是相随的,媒介应对社会承担责任,强调责任与权利的统一,揭示了传媒负有引导理性生活、塑造道德精神的社会责任,强调“有控制的新闻自由”,提出政府可以“干预和控制”新闻活动。
(二)中国特色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2009年10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新闻消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同时强调“对各类媒体来说,树立和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1.当代中国新闻传播的现状(1)媒介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新闻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广从报纸、广播到电视、电影再到互联网络,从传统媒体到自媒体,从传播到互播,媒介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先进,新闻传播的途径也越来越广。
论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四大特征
![论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四大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a4e043f10661ed9ad51f36f.png)
定条件下发生的,这让传媒社会责任呈现 个体存在 的从业者有着不 同的教育程度 、
家庭 背景 、 宗教信 仰和文化 意识 , 这些 个
性化 的因素构成 了个人 的道德价值体 系 , 在 一定程度 上决定 着他们对 责任 的认 知
i” 是指一 种外部 权力 , 括 政府 、 t 则 y 包 法
院或其他权力机 构 ,对大众媒介 的 “ 责 求 ”。 顾名 思义 , 责求 隐含 着有 能力 或有 权力要求 大众传媒 负责 ,并 对此作 出解
、
客观性 与主观性的统 一
传媒社 会责 任既是社 会 的一 种客 观
存 在 , 表 现 在 传 媒 及 其 从 业 者 的 主 观 能 又 动 性 上 , 客 观性 与 主观 性 的 统一 。 是
传媒社 会责任 的 自觉 性与强 制性 的
统一体 现在 “ 责任 ”二字 中。 国学者 路 美
易斯 ・ 霍奇斯首先触及了传媒社会 责任理 论 中的责任 问题 。他 认 为,经常使用 的 “ 责任 ” 一 词有 两种表述 :一个是 “ e R—
so s it”, 一 是 “ co n bly pni ly 另 bi A cu t it”。 a i
和责任履行 的程度 。 在承担传媒的社会责 任时 , 个人 的道德价值体 系不可避免地会
渗透在 其行 为中 , 使社会责任 的结果带有
释。 由此可 见 , R sos iy “ ep nil ”更 多的是 bi t
指大众媒介 白发地负责 , 包括对 自身所传 播 内容的准确性 和传播行 为 的正 确性负
息采集 与生产 的过程 中,受 自身 的觉悟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大众传播的社会责任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在当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成为人与人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手段。
随着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大众成为了传播的主要人群。
大众传播包括报纸,电视,广播,以及最近几年新兴起的微博等等。
大众和媒体作为传播的载体,对社会舆论导向起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良好的传播导向使整个社会充满正能量,因此,传媒要引导大众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媒体和个人应该严于律己,实事求是。
许多媒体一味的追求轰动效应,不顾事实真相夸大其词,有失偏颇。
正确的舆论导向应该杜绝此类现象。
大众传播有许多社会功能,其中包括:环境监视功能,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和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传播媒介作为中介链接着新闻事实与大众。
大众作为受众者对媒体报道的新闻进行反馈,从而引导传播媒介的趋向。
In these days, the mass media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means of communication. With the diversification of media, the public has become the major population. Mass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newspaper,television,broadcast,weibo and so on. ThePublic and the media as a carrier, has responsibility of the social orientation of public opinions. Good public opinion direction makes the whole society full of positive energy. Therefore ,the media should lead the public to the positive and healthy direction, it requires media and individuals should find out truth from facts. Many of media in order to seek sensational effects, regardless of the truth. This exaggerated is Inappropriate. The right public opinion direction is ought to put the end to this kind of phenomenon. MassCommunication has many social functions,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function, social contact and coordination function and social heritage inheritance function. Media links the news fact and the public .Mass of media news reports as the audience feedback, so as to guide the tendency of the medium.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传播媒介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信息量的增加。
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为人际交往开创了新的模式,但如果使用不得当,会使得社会走入一种倒退的境地,并且导致恶性循环。
每一次新的媒介方式的产生都是一次新的社会变革。
我们通常称21世纪为信息社会,在这个时代,信息从报纸,杂志,网络等四面八方向我们袭来。
作为媒体以及个人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勇于承担起抗在自己身上的责任,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引导。
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1]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专业媒体人和组织,受众者是接受信息的群众,比如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等等。
在大众传播中,报纸,电视,广播形式较为单一,具有单向性。
媒体将他们想传达的信息传达给观众就算是完成了传播的任务。
观众,听众,或读者作为接受者不能将自己的内心感受直接反馈给媒体。
偶尔有读者写信反馈也只是少数。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兴起,大众可以通过留言,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媒体的新闻进行直接互动和反馈。
这样致使这种传播成为双向互动,增强媒体的公信力和扩大受众者的范围。
受众者跨越年龄,地域的界限进行沟通交流。
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社会和广大受众者对新闻业和传媒业的需求,决定着传媒产业的发展方向。
因此,在大众传播中的过程中,需要承担起责任的不仅有媒体还需要有广大受众者的配合,这两个因素对传媒业以及整个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决定作用。
言论和思想的自由都是在远古时期的古典放任主义中所存在的。
二战之后,许多国家工业得到发展,随后一些新闻界认识对这种新闻理论提出质疑并进行了一定的修正。
爱尔兰著名剧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自由意味着责任。
”这句话意味着你所拥有的自由伴随着责任,自由是相对的,在你能承担责任的范围之内。
你想拥有权力你得先承担义务,世间并没有绝对的自由。
无论是媒体或是个人,言论的自由必须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传达个人观点时也不应该有诽谤,诬陷或者是煽动仇恨等不良行为。
在进行类似以上这样的行为时,你就丧失了作为媒体人的职业道德和作为公民的底线和权力。
正所谓自由需要介质也需要限制。
众所周知,前段时间在网络上兴起了“打击大V”的活动。
所谓的“大V”,指的是微博上经过认证的意见领袖。
这些“大V”在微博上比较有影响力,粉丝多为学生。
他们随便发一条微博,转发量和评论量都少则上千多者上万。
因此,他们的发言具有一定影响力,总能在网络上引起轰动。
但是由于网络秩序的不规范和存在的一些漏洞,许多“大V”开始和网络推手合作,造成网络秩序的混乱。
他们为了个人利益,制造谣言并在网络上四处散播。
许多人付给这些“大V”一定数目的钱,他们就会发一些指定的微博,但是这些内容很多是错误的价值导向或者引起许多社会的负面舆论,混淆受众者视听,从而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网络谣言就是赶不尽杀不绝的,这次重拳出击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作为“大V”,你有权利说出自己的心声,但是超出“自由”范围内,将会得到的只有法律的制裁。
前段时间,在网络上有一个说法,说最近街上出现了手里拿着针管的人,见人就扎,而针管上有艾滋病病毒,许多人因此患上了艾滋病。
此新闻一出,甚嚣尘上,顿时人心惶惶,甚至有些人不敢出门上班。
后经查实,这只是个谣言,是威海通信公司的几名员工通过短信的方式散步出去,但经过媒介的多种方式的散播,谣言越传越夸张,散布越来越广泛。
这些都是大众传播不负责的表现。
传播媒介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在远古时期,人们沟通交流是靠肢体语言,后来人们传递信息是用口哨。
在中国古代,每当有危险时,人们会在烽火台点烽火来告诫同伴有情况,还有信号弹等等。
因此,在那时候,各方面条件都不发达的情况下,新闻的传播活动也是自发的,原始的,多以人际传播为主。
但是在这样的传播活动中就出现了一个弊端。
当一个人把信息传达给一个人,后面这个人再传达给别人的时候就会有所添加或修改,最后得到消息的人与一开始传达的本意就会相距甚远了。
现在我们所说的新闻传播活动与早期的传播也有一定差距。
新闻是一种见之于事实的报道,将事实信息进行传播的活动,也是一种反应客观世界的主观活动。
在当代社会,媒介的发展方向越来越趋于融合。
许多报纸和杂志都做成了电子杂志,还开通了自己杂志的官方微博与读者进行交流。
而微博上热议的大多是广播和新闻里最受关注的头条。
当所有信息进行融合的时候,受众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同一个新闻,这样,他们就会更加接近事实真相。
由于媒介有言论的自由性与趋向性,媒介批评应运而生。
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媒介批评影响着文化思潮和社会导向。
“媒介批评分析媒介现象,反思报道的得失,评价记者的作品,从而形成相应的新闻观念。
”[2]媒介批评的作用在于它通过个人犀利的批判和评价让传媒界认识反思自身不足,时时提醒他们掂量自己对社会以及受众者的责任。
在这其中,政府也要进行一系列的干预政策,制定相应的政治或经济政策,既不过分限制大众传播媒介的言论自由,也不能放任消极的社会舆论导向影响社会思潮。
在新闻史上,有人曾经主张让新闻媒介负责社会,社会反哺新闻业,但这一理论并不符合实际,那时候色情,暴力充斥着报纸,杂志和各种新闻媒介。
从这一例子中可以看出,政府监管的重要性。
现在在新闻媒介的传播中,政府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监督管理角色。
甚至绝大多数主流媒体的栏目比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都是为阶级政党服务的。
最近,最高人民法院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一项新规定:在网络上散播谣言,损害他人利益或影响社会团结的内容转发量超过五百的,情节严重者可获刑。
作为新闻的传播者,新闻报道者要时时从受众者心理出发,与时俱进了解国内外社会热点新闻,及时发布新闻,充分满足受众者的知情权。
最后,受众者决定是否认可,还要对新闻传播者进行反馈和检验。
新闻的传播在应当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进行。
虽然新闻的传播效果是客观的不是人为能控制的,但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取得最佳效果。
新闻传播者不应该为了一己私利扭曲新闻事实,这既是新闻从业者的义务也是他们的责任。
而作为新闻受众人群也应当有分辨新闻事实的能力,不能听之任之。
应当传播正能量,积极抵制不实新闻,做到谣言止于智者。
由于传播媒介的发展,公民能很方便的在网络上了解热点新闻和发表自己的言论,包括我们平时用的社交程序,包括微信,微博等。
因为人人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真假难辨的言论有时候会造成一定的监管难度,这就给谣言的传播带来了许多便利。
早在2008年,网络上就散播一则谣言,它告诫大家不要吃柑橘,说在柑橘中发现了小蛆状的病虫。
这则谣言越传越离谱,到最后还有人言之凿凿的称这些柑橘在四川撒了石灰埋了一批。
一开始谣言只在网络小部分传播,后来越传越大,很多人通过短信的方式发送给亲友。
还有一些媒体在没有调查清楚事实的情况下就报道了这条新闻。
这则小小的谣言没什么,可是它的背后所带来的群众的恐慌是不容小觑的。
这则谣言在当年的散播带来的后果相当于一场经济危机,它使得全国许多产柑橘的地方出现严重滞销的情况,在市场上销售的柑橘也无人问津。
谣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十亿之多,这使得许多种植柑橘的农民叫苦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