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南十校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7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763362

2017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历史上,从西周之初到春秋之末在精神文化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的是贵族阶层,他们既是政治上的统治者,又是文化的领导者。
贵族的精神旨趣是这一时期包括审美意识在内的整个贵族文化的主体心理依据。
这个阶层鲜明的身份意识、强烈的荣誉感以及对“文”的高度重视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这一时期,“文”基本上就是贵族教养的别名,既包含着关于礼乐仪式的各种知识,又包含着道德观念系统及其话语形态。
贵族之为贵族而不同于庶人之处,除了经济政治上的特权之外,主要就在于这个“文”之系统。
这里的“文”虽然不同于后世“诗文”之“文”,更不同于现代以来的“文学”概念,但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来看,周代贵族对“文”的高度重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开了古代“文统”之先河。
春秋之末,随着贵族等级制的瓦解,文化领导权亦逐渐从贵族阶层转移到一个新的知识阶层——士大夫手中。
于是士大夫文化渐渐取代贵族文化而成为主流。
士大夫文化也并非一个不变的整体,事实上,它也呈现为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春秋之末到战国时期可以说是“游士文化”阶段,其主体乃是那些或奔走游说或授徒讲学的布衣之士,其思想上的代表便是诸子百家。
到了秦汉之后,才可以说真正进入了“士大夫文化”阶段。
其主体是那些凭借读书而做官或可能做官的知识阶层,即“士大夫”。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存在一种特有的机制,可以简称为“读书做官机制”——除了帝王及其宗亲、开国功臣及功臣之后、宦官、外戚、地方豪强等分享国家的权力之外,还有一个可以凭借读书而跻身于官僚队伍的社会阶层,这就是所谓“士大夫”。
尚未做官时他们是“耕读传家”的庶民,做官以后他们是“诗书传家”的“士族”或“仕族”。
江南十校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用比喻手法写出清晨所见枝头积雪奇景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写人听到悲鸟号、子规啼后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古代的一些文人空有抱负却无施展才华的机会,也不屑于和一群功利之徒为伍,转而求田问舍....,寄情山水,过着惬意逍遥的隐居生活。
②钱理群教授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高智商,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其危害程度不堪设想....。
③师心自用....给人带来的只能是悲剧,因为它使人相信自己是尽菩尽美的,不愿接受他人意见,从而阻碍了自身的进步和能力的发展。
④教师在教育中碰到棘手问题时,不要求全责备....孩子的顽劣,而要追根溯源,看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否统一协调。
⑤他喜欢封闭自己的内心,常常独来独往、卓尔不群....,不愿意和同学们接触,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沉浸在个人的小天地里。
⑥原本典雅文气、清丽脱俗的漱玉泉,却因部分游客投币祈福,导致泉眼遍布各种钱币,成为赤裸裸的俗气“钱眼”,犹如焚琴煮鹤....般大煞风景。
A. ①⑤⑥B. ①④⑤C. ②③⑤D. ②④⑥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政府如果发不出工资造成工人生活困难,工人可以去申请失业保险。
工人如果认为临时解雇的决定不公平,还可以到处理联邦雇佣公平的部门去申诉。
B. 我们正在进行蓝天保卫战和水土污染防治战,这场战役既是持久战也是攻坚战,需要发动全国人民的力量,克难劲头不能减,攻坚力度不能松。
C. 德国公务员协会近日公布的一项报告称,德国联邦及各州的公共事业领域至少缺18.5万人,德国正面临公共事业领域“用人荒”的局面。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语文试题

江淮十校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1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先秦到明清,中国乡村社会秩序的基本构成要素有三:宗族、乡里和乡绅。
宗族是由父系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组织,乡里是基于地缘关系而形成的组织,乡绅是指有官职或功名的地方士绅。
这三者形成了古代不同时期的社会秩序。
乡贤是乡绅中的良绅,他们根植、立足于乡土社会,以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影响、作用于乡土社会,上利国家,下益乡民。
他们有些人通过读书获得功名,走出乡村,在外为官,但是在他们年老退休之后,选择了回乡养老。
他们深受儒家礼仪教化的熏陶,一向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即便是退隐在野,也不忘教化乡里,热衷于地方公益事业,如设义田、修水利、办书院、赈灾民等等。
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具有沟通地方政府与社会的权利和便利,对于地方政府的政策,亦可以代表民众向州县官进言。
同时,他们又经常是宗族长,维持着乡间社会的礼仪和秩序。
这样一个阶层,在乡村社会实践着儒家“进亦忧,退亦忧”的理念,维系着乡村社会的秩序。
从大体上说,中国传统社会“皇权不下县”,国家正式的行政机构管理只到县一级。
这就为乡村社会的自我管理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使得乡贤对于乡村的治理成为可能。
乡贤属于士阶层,其与乡村发生紧密联系在宋代以后。
先秦时期的士主要依附于贵族,如张仪、苏秦之辈,纵横捭阖,他们都很少与乡村基层发生关涉。
秦代不重文教,焚书坑儒,压制读书人,士人虽多散落在民间,但甚至连道德教化的作用也谈不上。
魏晋重门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读书人多集中在世家大族。
有些可以被当作乡贤的,其影响乡里也只限于道德教化方面。
直到隋唐科举制度的实施,才打破门阀对士阶层的垄断。
由科举进入仕途的人在宋代以后逐渐增多,他们构成了乡贤的主体,并逐渐参与到地方事务中来。
最典型的要数范仲淹,他晚年捐献积蓄,在家乡苏州购置良田千余亩,设立义庄,在家族范围内进行慈善救助。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模拟语文试题(二)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模拟试卷(二)语文(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史上大人物的名字___▲,可真正禁得住光阴测试和道义检验的却寥寥。
有的凭权势或时运,固可▲,但验明真身后很快即▲,甚至被弃汰如粪,沦为恶名。
A.俯拾皆是盛极一时杳无音信B.比比皆是烜赫一时暗淡无光C.俯拾皆是烜赫一时杳无音信D.比比皆是盛极一时暗淡无光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朝方炮弹疑似落入野山而非军事区,韩国军方于当地时间下午4时15分向江华郡乔栋面大约130名左右居民下达回避命令。
B.之前,奥巴马政府向韩国施压,要求韩总统朴槿惠不要参加将在北京举行的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韩官员进一步表示,朴槿惠尚未就是否出席中国政府的纪念活动做出任何决定。
C.近日,哈尔滨市警方破获犯罪嫌疑人冒充手机机主补办手机卡,继而转走手机绑定的银行卡存款的系列非接触性盗窃案件。
D.事实上,中国网速的问题早已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业界就此已探讨多年。
根据网络民调显示,多数消费者对于网速及网价的体验并不满意。
3.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语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A.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拍闼送青来。
C.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D.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4. ▲,▲,▲,▲, ▲。
而这,正是仰仗自己经验所带来的局限。
①然后无比坚信它的正确性②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处世哲学③放在另一刻上未必可行④很多人习惯将自己多年的经验用于某一刻⑤但是,在这一刻上行得通的经验A.②①④⑤③B.②④①⑤③C.④⑤③②①D.④②①⑤③5.对这则漫画的意蕴表达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表达了对果农不务正业的批判。
B.表达了对画中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赞赏。
C.讽刺了不切实际,纸上谈兵的行为。
高考江南十校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8年高考江南十校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友情提醒: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等填写清楚。
2.答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在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卷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I卷 (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勾.兑/勾.当中.肯/一语中.的方兴未艾./自怨自艾.B.校.对/校.场桂冠./勇冠.三军强.词夺理/强.人所难’C.着.急/着.迷佣.金/聘请佣.工狐假.虎威/不假.思索D.与.会/与.其投奔./疲于奔.命哄.抬物价/一哄.而起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B.他只是一个中学生,但在文学创作方面已是初出茅庐。
有人甚至说他是文坛正在升起的一颗新星,前途不可限量。
’C.只让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未免有点狭隘;川剧、越剧、黄梅戏等同样脍炙人口,只有坚持“文化平等主义”,才会迎来传统艺术百花齐放的春天。
D.在这场不期而遇的冰雪灾害中,从政府总理到部队官兵,从电力职工到普通民众,他们在各自的位置上为抗灾倾尽全力,和灾区人民一道共渡难关。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方永刚之所以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入学习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是因为党的创新理论深深吸引了他,折服了他。
B.舆论认为,中央领导的讲话理性务实,展示了大陆方面对台湾同胞的善意和诚意,必将对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C.在节后春运高峰到来之际,公路、铁路、民航等部门,挖掘运输潜能,合理安排运力,确保不出现旅客滞留现象发生。
D.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社交技能和体质,教育部有关部门计划将舞蹈设为必修课,但这一计划遭到一些父母的强烈反对。
安徽江淮十校2017中考第二次联合模拟试卷—语文

⑥FAST会在探索脉冲星方面大显身手。FAST有能力在“河外星系”中发现脉冲星,并将建立一个脉冲星计时阵,参与未来的脉冲星自主导航和引力波探测。
①[A]句中有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可将“”一词改为“”。
②[B]句中有成分残缺的毛病,应改为:
③[C]句中有语序不当的毛病,应改为: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望向宇宙深处的中国“天眼”(18分)
张唯诚
①近日,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简称FAST)的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成功吊装,标志着这只“观天巨眼”终于睁开了,即将把目光投向宇宙的深处,追踪遥远的信号,搜寻奇异的天体,甚至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中国“天眼”的开启,必将为射电天文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传承 培养 诗文 诵读 美德 经典 展示 华夏
(2)下面是班级同学对全校开展的“我爱诗词”的问卷调查。请写出两条你探究发现的结果。(4分)
所占百分比
七年级
八年级九年级Fra bibliotek男生48%
42%
37%
女生
52%
58%
63%
探究发现:
①
②
(3)为了倡导大家将读古典诗词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班委会发出了倡议。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根据提示和要求作些修改。(6分)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其一》)
⑥,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⑦,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6高三语文二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陆机《文赋》在总结前人创作经验和个人创作体会的基础上,首次系统而又完整地探讨了文学创作的基本过程。
陆机论创作,主要是从物、意、文三者关系入手的。
《文赋序》云:“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
夫其放言遣辞,良多变矣。
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每自属文,尤见其情。
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文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意”如何称“物”、“文”如何逮“意”的问题,即构思之意如何正确反映事物,而文辞如何准确表达构思之意。
如何进行艺术构思,是《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
首先,陆机论述了作家在构思前应当具备一些什么条件,才能使艺术构思得以顺利进行。
他着重强调了玄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和知识学问的积累两方面内容。
《文赋》开篇就提出要“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即首先要深刻地观察万物以引起文思的萌发,又要钻研古籍以培养高洁的心情和从中汲取丰富的词藻。
陆机这里着重讲的是书本知识,而没有涉及从现实生活中获取丰富知识的问题,认为书本知识和前人创作经验是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重要方面。
有了这两方面的准备之后,构思活动就能够顺利展开。
《文赋》对艺术想象特征的认识与描述,是文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艺术想象作为观念形态的活动,反映了心理的自由性。
在描述艺术想象开展情况时说:“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这里涉及了从想象活动开始到艺术形象的构成,当作家进入了玄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后,就能“收视反听,耽思旁讯”,一心一意开始构思活动,首先要进行丰富的艺术想象,它具有超越时空局限的无限性和广阔性。
而在艺术想象的过程中,作家的思维活动始终是与现实中的客观物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感情的逐渐鲜明与艺术形象的逐渐构成,是同步进行的。
当作家专心致志凝神之际,古今之事、四海之景,全都显现在头脑中。
2017年江南十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3年江南十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1卷第1页至第6页,II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原生文明的创新性(节选)中国原生文明历经了七大时代:五帝时代、复、商、周、春秋、战国、秦帝国。
每个时代在以社会制度为核心的文明形态上都有创新,秦代达到原生文明的最高峰——民族统一、文字统一、疆域统一,由此创造性地统一了中国文明.此后,历朝历代不断完善直到今天。
五帝时代的禅让制是一种古老的民主政治雏形,发展为以后的“公天下”意识。
夏商周从邦联制发展到联邦制的实践,' 为秦王朝的大一统形态奠定了基础.春秋战国时代改革精神、天下向一思潮、诸子百家争鸣并争先投入治国实践,是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的政治遗产。
最鲜明的一个特征是,春秋战国500余年,变法运动一浪接一浪向前推进,从来没有中断.商鞅变法最为深刻,创造了战国时代法治文明,使秦国不断强大,最终实现了中国的统一、中国文明的统一。
同时,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和思想大爆炸,是人类古典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原典大创造现象。
百家争鸣,奠定了我们民族思想文化多元性的根基.秦帝国时代最大的创造是统一了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中国是松散邦联制、联邦制的统一。
春秋伊始,对这种以国家经济为基础的僵化社会产生了普遍的不满,要求变革的呼声曰渐高涨。
自此,那时的中国进入了重新探索新的国家形式的历史阶段。
到了战国时代,社会对松散分治的诸侯制的危害已经有了普遍的深刻的认识,天下向一”的思潮开始形成。
当时的思想家如孟子、荀子.韩非子等,都曾经就“天下向一”有过分析论述。
战国的历史实践也趋向于统一的发展,天下由春秋时代的数百个诸侯国,渐渐兼并融合为三十余个诸侯国,又渐渐兼并融合为七大诸侯国。
因此,战国末期统一诸侯国是历史的必然,不由秦统一,也会由别的诸侯国统一。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7届高三开年第一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南十校2017届高三开年第一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然后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将考生学校、班级、姓名、考点、准考证号写在相应位置。
2.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
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是人类文明里唯一传承了超过五千年的文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艺史上的深根。
而汉字书法所形成的独特艺术,在今天依然能够以其不朽的生命力给现代文艺创作带来启示。
柳公权曾说过“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因此,在他的《玄秘塔碑》中,每一个字都有一种中正平和的气质。
弘一法师晚年以抄经度日,用孩子一样的认真和慎重,不带锋芒,炉火纯青,写字也成为一种修行,虔诚而隽永。
大概很多传世佳作,在其作者创作之初,都只是纯然地注入心血,倾入真情,而未料到其后来的命运。
文艺创作,应该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但是,却不能全然去迎合大众.在今天的文艺创作中,浮躁之风是蠹虫之一。
创作和名利的因果次序切不可颠倒,若是以名利为先导,以夺人眼球为目的进行文艺创作,那么,其作品最多也只是一时的哗众取宠.能够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大概都是来自最真实的生活,寄予了创作者最真挚的情怀。
好的文艺创作,也并非一定是鸿篇巨著,“接地气儿”也是文艺创作重要的元素之一。
2017年安徽省江南十校语文试卷及答案汇总

《中华遗产·乡土建筑》等一系列著作,已经出
1996年以后,
1999年,安徽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
得到消息后,陈志华感到又喜又怕:喜的是中国古
这些古村落可能会成为地方上开发旅游赚钱的工具,保存完好的乡土生态
各个村子的能人自发修缮老村落,点滴改进。我相
6分)
35分)
19分)
10~13题。
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
而动
“《左氏》不祖孔子,而出于丘明,师徒相传,又无其人,且非先帝所存,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
.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
.博士,古代一种官职,任职者往往在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有教
.耆艾,古以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泛指老年人,相关词语还有耄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范升心忧国事,有志匡救。王莽之时,战争频仍,赋税繁重,他上奏朝
.范升研习经典,治学授业。他虽年少丧父,寄居于外家中,却早通经典。
.士大夫阶层有属于自己的权力意识,他们需要一种价值观念抗衡君权,
.士大夫阶层在原有价值秩序被打破的背景下,试图为社会“立法”,从
.士大夫阶层有一种“道统”意识,“道”始终是这个古代知识阶层高扬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士大夫阶层重视读书。著名的徽州古民居安徽宏村承志堂有楹联“敦孝
.下面是某图书馆网络系统的工作流程,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
80个字。(6分)
组合3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

组合3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017福建单科质检)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写作以表达清晰为首要宗旨,不要用春秋笔法....,绕来绕去,把意思弄得晦涩难懂。
②求职面试时,他师心自用....,不人云亦云,独到的见解给考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简政放权,就是要砍掉束缚创业创新的繁文缛节....,为市场增活力,为发展添动力。
④园区特色农业基地星罗棋布....,有彩色水藕基地、莲藕基地、万国瓜园长廊等。
⑤只见先生不打草稿,信笔泼墨,一丛墨竹便跃然纸上,围观者无不人言啧啧....。
⑥“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中国编修地方志的传统可谓源远流长....,薪火相传。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2.(2017广东揭阳二模)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长城保护维修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的原则,严格各类干预措施的实施范围和工程质量,妥善保护长城遗存的历史风貌。
B.二胎家庭中,父母应当在“二宝”诞生后,多创造机会,让“大宝”参与到照顾弟妹的过程中,而不是让他觉得自己被冷落了,是多余的。
C.开发商尽管仍然宣称购房者“在燕郊买房就能落户”,但随着三河市落户政策的收紧,在燕郊买房马上落户已成为过去时。
D.虽然学校三令五申,要求学生自觉爱护学校环境,但是随手乱丢垃圾,人走关灯,损坏桌椅等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3.(2017安徽江南十校二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羊伴随人类的时间久远,与人类关系密切; ①形体适中,攻击力差, ②对人③毫无威胁;又因其食草,而产出的④是奶、肉、毛、皮;且⑤性格温顺,易于驯服,故而成为人类最早饲养的动物之一,在古人心目中占据重要位置, ⑥被赋予种种文化含意和象征。
4.(2017河南郑州二模)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二含答案

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训练卷二班级:学号:姓名: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
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
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
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
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偶然发现的。
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
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
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
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
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
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
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
比如,当电流频率在400赫兹时,屏幕摸起来像一张纸,而在8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
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者应用程序。
安徽省2017年江南十校高三学生冲刺联考(二模)语文试题

2017年江南十校高三学生冲刺联考(二模)语文试题(考试日期:5月19日上午9:00~11:30)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座位号与本人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考场/座位号、姓名、班级。
2.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属于艺术之范畴,必须具有艺木的终极属性,即诗性。
诗性当是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突出特征。
小说必须立足于现实且对现实进行艺术化和文学化处理,而不能直接描摹现实,过度的绝对的“写实”、过分注重“故事性”,则会使其沦为平庸。
唯有“艺术的真实”,才能使小说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恒久的魅力,才能使读者感受到浓郁的诗意。
而反观当下的小说创作,一些作品过分注重对于真实的开掘和叙写,偏执地沉溺于故事性追求,而缺乏或者忽略将其提纯为艺术的手段和能力,以至于使作品几近于新闻、纪实等体式,在迎合了大众猎艳猎奇阅读心理的同时,却丧失了其原本应有的文学蕴涵和诗性品格。
另外,现今某些小说创作者似乎过度热衷于书写“恶”与“丑”,而忽略了对于“美”的发掘。
小说并非不可以写“恶”与“丑”,但写的目的应是为了反衬出“美”,而且要注意限度和分寸,过度的书写甚或是带着欣赏的眼光、陶醉的心态去表现“恶”和“丑”,只会使人心生厌恶,从中更不可能感悟到“美”和“诗意”,这显然有悖于文学的审美追求和目的。
2017年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庄浪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试题语文命题:陈芳明审题:柳杰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8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留下了浓重的痕迹。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愤懑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腐、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语文试题安徽省江南十校2017届新高三摸底联考卷

语文试题安徽省江南十校2017届新高三摸底联考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艺文之末品——民间书信赵宪章中国古代书信脱离公牍文性质而成为私人之间的往来,就现存文献来看,当在秦汉之后,例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史家通常将《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相提并论,因为阐发《史记》写作的动因和宗旨是它们的共同主题,对于研究司马迁的人生阅历和史学思想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但是,由于二者属于完全不同的文体,导致其叙事策略和言说方式大相径庭。
其中,关于“李陵之祸”的表述最为明显。
前者面对知己任少卿,从个人立场出发宣泄私人真情,直抒胸臆,慷慨激昂,无所顾忌;后者从公众立场出发表达自己的修史大志,严谨得体,语气平缓,措辞讲究。
这就是“书”与“文”的不同,即民间书信和公牍文的不同:《报任安书》之所以是“民间书信”而不是“公牍文”,首先在于它是个人私情的充分倾诉,即所谓“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而在《太史公自序》中,对自己的身心造成重大创痛的“李陵之祸”,只能深深地掩埋在纸背文后。
另外,《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均有司马迁的家世及阅历的自述,以表达自己编修《史记》的缘由和动因,但其叙事的策略和语调却大相径庭。
《太史公自序》虽然名曰“自序”,实则是假借他人视角进行叙述,即采用第三人称叙事。
《报任安书》就不同了,作为致友人的书信,不可能采用第三人称叙事,“第一人称”是所有书信文体无以选择的叙事视角,从而为宣泄个人感情预设了“无障碍通道”。
就此而言,民间书信作为最典型的“第一人称文体”,“私语真情”是其区别于一切公牍文体之最显著的特点,是民间书信之所以被文学史所接纳的重要原因。
“私语真情”之所以是书信文体之“文学性”的主要标志之一,就在于它的个人化和情感性,即“个体情感”本身的文学属性。
它不需要像宏大叙事作品那样必须借助于普遍情感的“个人化转换”,本身就是个体情感的直接显露或自由宣泄,从而为民间书信进入文学世界开具了最便捷的通行证。
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2016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陆机《文赋》在总结前人创作经验和个人创作体会的基础上,首次系统而又完整地探讨了文学创作的基本过程。
陆机论创作,主要是从物、意、文三者关系入手的.《文赋序》云:“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
夫其放言遣辞,良多变矣。
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每自属文,尤见其情。
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文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意”如何称“物”、“文”如何逮“意"的问题,即构思之意如何正确反映事物,而文辞如何准确表达构思之意。
如何进行艺术构思,是《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
首先,陆机论述了作家在构思前应当具备一些什么条件,才能使艺术构思得以顺利进行。
他着重强调了玄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和知识学问的积累两方面内容.《文赋》开篇就提出要“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即首先要深刻地观察万物以引起文思的萌发,又要钻研古籍以培养高洁的心情和从中汲取丰富的词藻.陆机这里着重讲的是书本知识,而没有涉及从现实生活中获取丰富知识的问题,认为书本知识和前人创作经验是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重要方面。
有了这两方面的准备之后,构思活动就能够顺利展开.《文赋》对艺术想象特征的认识与描述,是文中最为精彩的部分.艺术想象作为观念形态的活动,反映了心理的自由性。
在描述艺术想象开展情况时说:“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这里涉及了从想象活动开始到艺术形象的构成,当作家进入了玄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后,就能“收视反听,耽思旁讯”,一心一意开始构思活动,首先要进行丰富的艺术想象,它具有超越时空局限的无限性和广阔性。
而在艺术想象的过程中,作家的思维活动始终是与现实中的客观物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感情的逐渐鲜明与艺术形象的逐渐构成,是同步进行的。
当作家专心致志凝神之际,古今之事、四海之景,全都显现在头脑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江南十校‛高三学生第二次联考(二模)测试语文试题命题单位:马鞍山红星中学审题单位:池州一中制卷:志诚名师网校(考试时间:2012年5月19日上午9:00~11:30)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2、4~6、8题,第Ⅱ卷15~18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3、7、9-- 14题,第Ⅱ卷19~22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1 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想到人类历史,你一定会轻而易举地想到许多黑暗的场景:冲突、流血、暴动、自杀……公平总是理所当然的,不公正的事却长久萦绕于心,时而让你寝食难安。
难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先生当年会这样感慨:所谓人类历史,不过是一个写满人性坏话的记事本。
而事实上,这世界不只有血流成河,不只有征战杀戮,无论世事怎样变迁,阳光依旧在温暖我们的身骨,草木应季生长。
那么新闻呢?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新闻一样在不断说着人性的坏话:某位官员腐败了;某地有人自杀了,而且是几连跳;某地有人自焚了,有人推倒他家的房屋。
而你对此无能为力…天天都有这样的新闻,你难免会心生绝望:我所处的世界、时代就是这样的吗?当然,这样的绝望时间通常不会很,长,常常转瞬即逝,至少我是这样。
因为我知道,新闻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且新闻是免不了要说人性的坏话的。
就像我们现在通常说的‚要在生活中维权,不要在维权中生活‛,那好,也请你不要活在新闻里。
这实际上关系到一个媒介素养的问题。
所谓媒介素养,说到底就是受众接受、解读媒介信息的一种能力。
就个人而言,如果能积极独立地思考,通常都不会天真地以为新闻旦的‚坏人坏事‛,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并由此得出‚形势一片大坏‛的结论,正如当年‚形势一片大好‛的宣传不能遮蔽现实的困境一样;就新闻事件本身而言,好也罢,坏也罢,都只是对生活的取景,对现实的断章取义;就政府而言,负面新闻并不意味着对其工作的全盘否定,更不意味着媒体包藏恶意。
一个人在生活上有洁癖,人们多会同情之理解之,毕竟,那也算是个人自治的一部分,其他人无权干涉;但如果带着洁癖去看新闻,难免脱离实际。
生活不是童话,童话里也有大灰狼。
必须承认的是,媒体报道‚说人性坏话的新闻‛,除了商业上的考虑,还因为媒体肩负了一种责任,即社会需要通过它了解社会运行是否正常。
最近自杀案与恶性杀人事件接连出现,人们在讨论一个问题,即媒体报道是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这方面,有些媒体着实需要省思。
在过去的报道中,我的确看到许多媒体总是不厌其烦地描述杀人过程与杀人现场,唯恐读者不能身临其境。
另一方面,过度批评媒体的负面报道,难免有苛责之嫌。
作为平衡,其实重要的是改变受众的观念:一方面,需要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媒体报道远处的一场火灾,你却因此烧毁自家的房屋,不理智的显然不是媒体,而是纵火者;另一方面,全社会更要直面已经发生的不幸事件,以求彻底改造,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幼儿园不安全,要加强保安,更要消除‚澡层次原因‛;有人自杀了,更要查找究竟是什么导致其走上绝路。
一个理性的社会,应该给那些潜在的自杀者,以继续活下去的希望,而不是前仆后继的勇气。
说一个人以死‚唤醒社会‛,实在是轻贱了人的生命,因为谁都应该好好活着;如果这种死不能让社会了解背后更实在的原因,而停留于指责是媒体起了坏作用,并加以讨伐,实在是用错了力。
(选自20 0年5月22日《新京报》,有删改)1.对作者在文中引用划线句的用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形象地说明我们当前所生活的世界充斥大量负面新闻,我们要想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就必须努力维护我们的基本权利。
B.通过类比告诉人们:要理性地对待新闻报道,不要天真地认为新闻里的‚坏人坏事‛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生活的全部内容。
C.运用比喻警示人们要把生活放在第一位,不能为了维权而牺牲我们自己的生活,必须在保证生活品质的前提下维护权益。
D.含蓄地劝诫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人,不要看了‚说人性坏话的新闻’’就对社会绝望了,其实这样的绝望通常是不会长久的。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基于人类历史上出现的许多冲突、流血的事实,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先生认为,人类历史不过是一个写满了人性坏话的记事本。
B.媒体之所以频繁报道社会阴暗面的新闻,是因为担负着社会需要通过它了解社会运行是否正常的责任,同时还有经济利益上的考虑。
C.最近恶性杀人事件时有发生,的确需要有些媒体认真反思,过去许多媒体总是不厌其烦地描述杀人过程无疑是含蓄暗示读者去犯罪。
D.社会需要直面发生的不幸事件,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而不是一味指责媒体,这样才有可能杜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端。
3.请结合文本,简述个人和政府对待新闻应具备怎样的‚媒介素养‛。
(4分)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牛僧孺,字思黯,隋仆射奇章公弘之裔。
幼孤,下杜樊乡有赐田数顷,依以为生。
工属文,第进士。
元和初,以贤良方正对策,与李宗闵、皇甫浞俱第一,条指失政,其言鲠讦,不避宰相。
宰相怒,僧孺调伊阙尉,改河南,迁监察御史,进累考工员外郎、集贤殿直学士。
穆宗初,以库部郎中知制诰。
徙御史中丞,按治不法,内外澄肃。
宿州刺史李直臣坐赇当死,赂宦侍为助。
具狱上;帝曰:‚直臣有才,朕欲贷而用之。
‛僧孺曰:‚彼不才者,持禄取容耳。
天子制法,所以束缚有才者。
禄山、朱泚以才过人,故乱天下。
‛帝异其言,乃止。
赐金紫服,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始,韩弘入朝,其子公武用财赂权贵,杜塞言者。
俄而弘、公武卒,孙弱不能事,帝遣使者至其家,悉收赀簿,校计出入。
所以饷中朝臣者皆在,至僧孺,独注其左曰:‚某月日,送钱千万,不纳。
‛帝善之,谓左右曰:‚吾不谬知人。
‛由是遂以相。
敬宗立,进封奇章郡公。
是时政出近幸,僧孺数表去位,帝为于鄂州置武昌军,授武昌节度使、同平章事。
鄂城土恶亟圮,岁增筑,赋蓑茅于民,吏倚为扰。
僧孺陶甓①从城,五年毕,鄂人无复岁费。
又废沔州以省冗官。
文宗立,是时,吐蕃请和约弛兵,而大酋悉怛谋②举维州入之剑南,于是李德裕上言:‚韦皋经略西山,至死恨不能致,今以生羌二千人烧十三桥,捣虏之虚,可以得志。
‛帝使君臣大议,请如德裕策。
僧孺持不可,曰:‚吐蕃绵地万里,失一维州,无害其强。
今修好使者尚未至,遽反其言。
且中国御戎,守信为上,应敌次之。
彼来责曰:‘何故失信?’赞普③牧马蔚茹川,若东袭陇阪,以骑缀回中,不三日抵成阳桥,则京师戒严,虽得百维州何益!‛帝然之,遂诏返降者。
时皆谓僧孺挟素怨,横议沮解之,帝亦以为不直。
会昌元年,汉水溢,坏城郭,坐不谨防,下迁太子少保。
进少师。
明年,以太子太傅留守东都。
刘稹诛,而石雄军吏得从谏④与僧孺、李宗闵交结状。
又河南少尹吕述言:‚僧孺闻稹诛,恨叹之。
‛武宗怒,黜为太子少保,分司东都,累贬循州长史。
宣宗立,还为太子少师。
卒,赠太尉,年六十九。
谥曰文简。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注】①甓Pì,砖。
②悉怛谋,人名。
③赞普:吐蕃王号。
④从谏:刘稹叔叔。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持禄取容耳容:宽容B.僧孺陶甓以城城:筑城C.至死恨不能致恨:遗憾D.坐不谨防坐:因……而获罪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帝为于鄂州置武昌军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岁增筑,赋蓑茅于民学于余,不拘于时C.且中国御戎,守信为上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D.若东袭陇阪,以骑缀回中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牛僧孺为牛弘的后代,早年丧父。
初及第时骨鲠正直,指陈时弊,无所回避,因而得罪宰相,仕途一度受阻。
B.牛僧孺严于执法,在任御史中丞时,追究查办违法之事。
且为官清廉,曾因拒收贿赂而得到穆宗称赞重用。
C.牛僧孺心系国家百姓。
治理鄂州时,关心百姓疾苦,修缮倒塌的房屋;撤去沔州的设置,减少国家财政支出。
D.石雄军吏掌握了刘从谏跟牛僧孺私下交往的情况,再加上河南少尹吕述的检举揭发,僧孺因刘稹案被降职。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具狱上,帝曰:‚直臣有才,朕欲贷而用之。
‛(4分)(2)帝然之,遂诏返降者。
时皆谓僧孺挟素怨,横议沮解之,帝亦以为不直。
(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宿金沙江[明]杨慎往年曾向嘉陵宿,驿楼东畔阑干曲。
江声彻夜搅离愁,月色中天照幽独。
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
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
【注】杨慎,明代文学家。
嘉靖三年36岁时被贬云南,直至老死。
此诗是他往返川滇途中夜宿金沙江时有感而作。
8.下列各项对诗歌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起笔于‚往年‛,回忆起作者曾在嘉陵江畔夜宿的情景:驿楼上,倚栏凝思,不能入睡。
B.三四句进一步描写江涛声彻夜不停,搅乱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月亮高挂,更显得他形单影只。
C.五六句‚瘴海头‛写如今飘零到南方的瘴疠之地,回首故乡嘉陵,更觉得道路悠长归期无望。
D.七八句描写金沙江的江声月色依旧,人立楼头也依旧,旧怨新愁涌上心来,悲痛更不堪诉说。
9.有人说‚离愁‛是本诗的诗眼,也有人说‚肠断‛是本诗的诗眼,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4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复行数十步,。
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2)天姥连天向天横,。
天台四万八千丈,。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最难将息。
(李清照《声声慢》)三、(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史可法的扬州肖复兴扬州,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
40多年前,我读到清人全祖望那篇著名的《梅花岭记》,看到他记述的史可法壮烈殉国的场面:大兵如林而至之际,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
死前,他留下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下。